CN108560589A - 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0589A
CN108560589A CN201810638664.9A CN201810638664A CN108560589A CN 108560589 A CN108560589 A CN 108560589A CN 201810638664 A CN201810638664 A CN 201810638664A CN 108560589 A CN108560589 A CN 108560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cast
crack
linkage section
subsiding c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86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剑秋
王国欣
孙旻
葛振刚
张爱军
许忠县
赵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386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0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0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058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0Tunnels or galle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house conduits, e.g. oil pipe-lines, sewer pipes ; Making conduits in situ, e.g. of concrete ; Casings, i.e. manhole shafts, access or inspection chambers or coverings of boreholes or narrow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方法,该沉降缝结构包括: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的第一隔板;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贴设置的止水带;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且与所述止水带相贴设置的第二隔板,通过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现浇连接段分隔开以形成沉降缝;夹持固定所述第一隔板、并与所述现浇连接段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的第一夹固组件;以及夹持固定所述第二隔板、并与所述现浇连接段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的第二夹固组件。本发明避免了隔一跳一的施工方式,使得沉降缝两侧可连续施工,降低了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期。

Description

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我国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规定,每隔30米综合管廊需设置结构变形缝。
传统的板凳式沉降缝必须隔一跳一施工,造成施工不具有连续性,沉降缝组织不好易造成返工,并且节点钢筋绑扎复杂,施工难度大,工序繁琐,影响施工进度,底板混凝土灌注施工后易出现扭曲、变形等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传统的沉降缝必须隔一跳一施工,造成施工不连续、沉降缝易返工、施工难度大以及底板混凝土易出现扭曲、变形等质量等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综合管廊包括多个拼接连接的管廊节段,相邻的两个管廊节段间通过现浇连接段连接,所述沉降缝结构设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所述沉降缝结构包括:
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的第一隔板;
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贴设置的止水带,且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侧分别埋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的现浇连接段内;
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且与所述止水带相贴设置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于所述止水带上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现浇连接段分隔开以形成沉降缝;
夹持固定所述第一隔板、并与所述现浇连接段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的第一夹固组件,所述第一夹固组件埋设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且在所述现浇连接段浇筑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夹固组件固定所述第一隔板;以及
夹持固定所述第二隔板、并与所述现浇连接段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的第二夹固组件,所述第二夹固组件埋设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且在所述现浇连接段浇筑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夹固组件固定所述第二隔板。
本发明的沉降缝结构通过第一夹固组件和第二夹固组件来固定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使得沉降缝两侧可同时浇筑施工,避免了隔一跳一的施工方式,使得沉降缝两侧可连续施工,降低了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期。且通过第一夹固组件和第二夹固组件的设置,对沉降缝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起到了有效且牢固可靠的固定,避免了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出现扭曲、变形的质量通病。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夹固组件为相对设于所述第二隔板两侧的L型夹持件,所述L型夹持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隔板的长度相适配,所述L型夹持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贴设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对应的侧面,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现浇连接段的模板贴合固定连接。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沉降缝包括位于侧墙板处的侧墙板沉降缝、位于顶板处的顶板沉降缝和位于底板处的底板沉降缝,所述底板沉降缝、所述侧墙板沉降缝和所述顶板沉降缝依次连接以使得所述综合管廊上形成环形状的沉降缝。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底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所述侧墙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固定连接,所述侧墙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所述顶板沉降缝处止水带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环形的止水结构。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沉降缝包括位于底板处的底板沉降缝,所述底板沉降缝处的第一夹固组件为顶撑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的顶撑筋,所述顶撑筋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的钢筋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施工连接管廊节段的现浇连接段时,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对应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立设一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隔板通过一第一夹固组件夹持固定,并将所述第一夹固组件与所述现浇连接段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
将一止水带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贴设置,将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侧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的钢筋连接固定;
将一第二隔板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并将所述第二隔板贴设于所述止水带设置,且所述第二隔板设于所述止水带上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将所述第二隔板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
浇筑形成所述现浇连接段,且在浇筑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夹固组件固定所述第一隔板,通过所述第二夹固组件固定所述第二隔板,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侧分别埋设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两侧的现浇连接段内,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现浇连接段分隔开以形成沉降缝。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夹固组件为一对L型夹持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且所述L型夹持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隔板的长度相适配;
在将所述第二隔板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固定连接时,将一对L型夹持件相对夹设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将所述第一翼板贴设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对应的侧面,将所述第二翼板与现浇连接段的模板贴合固定连接。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形成的沉降缝包括位于综合管廊的底板处的底板沉降缝、位于侧墙板处的侧墙板沉降缝和位于顶板处的顶板沉降缝;
将所述底板沉降缝、所述侧墙板沉降缝以及所述顶板沉降缝依次连接以使得所述综合管廊上形成环形状的沉降缝。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板沉降缝处的第一夹固组件为顶撑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的顶撑筋;
将所述顶撑筋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的钢筋固定连接。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所述底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所述侧墙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固定连接;
将所述侧墙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所述顶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环形的止水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中止水带形成止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中位于底板的沉降缝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中位于底板的沉降缝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中位于侧墙板处的止水带与现浇连接段内的钢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中位于侧墙板的沉降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中位于中墙板的沉降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沉降缝施工不连续、施工工序繁琐以及浇筑混凝土后易出现扭曲、变形等质量问题。本发明采用第一夹固组件夹持固定第一隔板,采用第二夹固组件夹持固定第二隔板,使得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能够稳定的固定在现浇连接段的支模体系内,第一夹固组件和第二夹固组件起到了加固的作用,能够避免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偏移,避免了混凝土浇筑后的扭曲、变形等质量问题。且这样的沉降缝结构使得现浇连接段可一同浇筑,该沉降缝两侧的底板可连续施工,避免了隔一跳一施工,降低了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用于综合管廊20,该综合管廊20包括多个拼接连接的管廊节段20a,结合图2和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管廊节段20a通过现浇连接段20b连接,该管廊节段20a包括现浇的底板21、预制的侧墙板221和中墙板222和顶板23,其中的顶板23包括顶板预制部231和顶板现浇部232,通过顶板现浇部232能够将顶板预制部231和侧墙板221与中墙板222有效的连接,底板21上形成有杯形槽31,通过杯形槽31与侧墙板221固定连接,中墙板222的底部通过底板21上预留的连接筋固定连接,在底板21的底部浇筑有底板垫层24。本发明的沉降缝结构50设于现浇连接段20b内,该沉降缝结构50根据设计要求沿着综合管廊20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本发明的沉降缝结构50呈环状的设于现浇连接段20b内,参与图1所示的截面形状,现浇连接段20b的截面形状与该截面形状相同,沉降缝结构50沿该截面形状设置。现浇连接段20b包括位于底板21处的部分、位于侧墙板221处的部分、位于中墙板222处的部分以及位于顶板23的部分,现浇连接段20b中位于底板21处的部分与底板21一同浇筑并形成整体,现浇连接段20b位于侧墙板、中墙板以顶板处的部分一同浇筑而形成整体,在现浇连接段20b支模的过程中,将本发明的沉降缝结构50固定于现浇连接段20b的模板内,进而在浇筑现浇连接段20b时就可以形成所设计的沉降缝了。本发明的沉降缝结构50包括位于底板21处的底板沉降缝561、位于侧墙板221处的侧墙板沉降缝261、位于顶板处的顶板沉降缝以及位于中墙板处的中墙板沉降缝。底板沉降缝561沿着底板21横向设置,侧墙板沉降缝261沿着侧墙板221的表面竖向设置,顶板沉降缝沿着顶板23横向设置,中墙板沉降缝沿着中墙板的表面竖向设置。
结合图2、图3、图5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沉降缝结构50包括第一隔板51、止水带52、第二隔板53、第一夹固组件54以及第二夹固组件55,第一隔板51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止水带52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对该沉降缝起到止水的作用,该止水带52与第一隔板51相贴设置,且止水带52的两端侧分别埋设在第一隔板51两侧的现浇连接段20b内;第二隔板53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且与止水带52相贴设置,该第二隔板53设于止水带52上相对远离第一隔板51的一侧,通过第二隔板53和第一隔板51将现浇连接段20b分隔开以形成沉降缝;第一夹固组件54夹持固定第一隔板51,在第一隔板51立设于设定位置时,通过第一夹固组件54来夹持固定该第一隔板51,第一夹固组件54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夹固组件54在现浇连接段20b浇筑的过程中固定该第一隔板51,提高该第一隔板51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该第一隔板51发生偏移或形变,且第一夹固组件54埋设在现浇连接段20b内。第二夹固组件55夹持固定第二隔板53,在第二隔板53立设于设定位置时,通过第二夹固组件55来夹持固定该第二隔板53,第二夹固组件55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夹固组件55在现浇连接段20b浇筑的过程中固定该第二隔板53,提高了第二隔板53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该第二隔板53发生偏移或形变,且该第二夹固组件55埋设在现浇连接段20b内。
通过第二夹固组件55的加固作用,能够避免混凝土浇筑后出现扭曲、变形等质量通病。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5所示,第二夹固组件55为相对设于第二隔板53两侧的L型夹持件,该L型夹持件的长度与第二隔板53的长度相适配,L型夹持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551和第二翼板552,第一翼板551贴设于第二隔板53上对应的侧面,第二翼板552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模板贴合固定连接。利用一对L型夹持件将第二隔板53呈竖向的夹持固定,该L型夹持件贴设固定于模板上,从而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且稳固地对第二隔板53起到夹固的作用,且该L型夹持件浇筑于现浇连接段20b内,能避免浇筑混凝土后出现扭曲、变形的质量通病,且避免了隔一跳一施工,在沉降缝两侧的混凝土结构可连续施工。较佳地,该L型夹持件为角钢。
在底板沉降缝561处,第二夹固组件55的两个L型夹持件的第二翼板552固定于底板21的顶模板上,通过该L型夹持件将第二隔板53夹紧固定。在底板21处的现浇连接段20b浇筑好后,L型夹持件的第二翼板552与浇筑的现浇连接段20b的顶面齐平。结合图8所示,在侧墙板沉降缝562处,第二夹固组件55的第二翼板552固定于侧墙板221的侧模板上,通过该L型夹持件将第二隔板53夹紧固定。在侧墙板221处的现浇连接段20b浇筑好后,L型夹持件的第二翼板552与浇筑的现浇连接段20b的侧面齐平。顶板沉降缝处和中墙板沉降缝处的第二夹固组件55的结构与侧墙板沉降缝处的第二加固组件55的结构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沉降缝包括位于侧墙板处的侧墙板沉降缝562和位于顶板处的顶板沉降缝,在该侧墙板沉降缝562和顶板沉降缝处的第一夹固组件54为相对设于第一隔板51两侧的L型固定件,该L型固定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第一折板贴设于第一隔板51上对应的侧面,第二折板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模板贴合固定连接。较佳地,该L型固定件为角钢。
在顶板沉降缝和侧墙板沉降缝562处的第一夹固组件54和第二夹固组件55均为一对角钢,将第一隔板51通过一对角钢夹紧固定,将第二隔板53通过一对角钢夹紧固定,通过一对角钢进行加固,能够提高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的稳定性,位于该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两侧的现浇连接段20b能够一同浇筑,且第一夹固组件54和第二夹固组件55提高了沉降缝处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底板处的底板沉降缝561、侧墙板沉降缝562以及顶板沉降缝依次连接使得综合管廊20上形成环形状的沉降缝。
进一步地,底板沉降缝561处的止水带52与对应的侧墙板沉降缝562处的止水带52固定连接,侧墙板沉降缝562处的止水带52与对应的顶板沉降缝处止水带52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环形的止水结构。如图4所示,每一呈环形状沉降缝处的止水带52依次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环形的止水结构,对所形成的沉降缝起到良好的止水效果。在设置现浇连接段20b的钢筋201b时,将钢筋201b避开止水带52设置,避免钢筋201b穿过止水带52而影响止水效果。较佳地,止水带52为长条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底板沉降缝561处的第一夹固组件为顶撑筋,该顶撑筋顶撑于第一隔板51的两侧,并且顶撑筋与对应的现浇连接段20b内的钢筋固定连接,在第一隔板51两侧设置多个顶撑筋来顶撑第一隔板51,来确保第一隔板51的结构稳定性。
在第一实施例中,底板21之下的底板垫层24对应该底板沉降缝561的位置处进行加厚处理,相应地,在底板垫层24施工前,将底板沉降缝561处的底部向下挖出一凹坑,而后在该凹坑内加入垫层钢筋笼241,将该垫层钢筋笼241对应底板沉降缝561设置。在底板垫层24施工好后,于底板垫层24上对应底板沉降缝561处铺设改性沥青油毡58。
进一步地,在改性沥青油毡58之上、第一隔板51的底部贴设止水胶条57,以提高防水效果。该止水胶条57为遇水膨胀止水胶条。止水胶条57位于底部沉降缝561的底部,防止底板21以下的水从该底部沉降缝561处进到底板21的上方。
在第二隔板53上靠近现浇连接段20b的表面的端部处嵌设有密封膏层59,该密封膏层59将沉降缝密封。该密封膏层59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形成。底部沉降缝561的顶部处通过密封膏层59来实现密封防水。
在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的两侧设置有底板钢筋笼211,在施工现浇连接段20b时,将现浇连接段20b两侧的现浇底板21与该现浇连接段20b一同施工,使得现浇连接段20b处位于底板处的部分与底板21成为一体,底板钢筋笼211还对应设于止水带52的上侧和下侧,以对止水带52起到固定和加固的作用。在设置好后,可同时浇筑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两侧的混凝土以形成底板21,实现了沉降缝两侧的底板可连续施工的效果,避免了隔一跳一的施工方式。
如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底板沉降缝561处于不等厚度的底板21处,也即底板沉降缝561两侧的底板21的厚度不同。相应地,底板垫层24也做成两侧不等厚的结构,位于底板沉降缝561一侧的底板的厚度大于位于底部沉降缝561另一侧底板的厚度,两侧的底板在底板沉降缝561处形成高度差,在铺设改性沥青油毡58时,将该改性沥青油毡58铺设于厚度较大的底板之下并向上弯折覆盖两底板形成的高度差的侧面,使得该改性沥青油毡58的端部与底板沉降缝561的端部相对应。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侧墙板和顶板处的止水带52通过钢筋201b固定连接,侧墙板和顶板处的现浇连接段20对应止水带52的位置处设置钢筋201b绑扎形成的钢筋笼,包括有横筋、纵筋和箍筋,利用钢筋笼形成一容置空间,将止水带52的一侧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止水带52的端部与该钢筋笼固定连接,通过钢筋笼来对止水带52进行加固。
如图8所示,在侧墙板的沉降缝562和顶板沉降缝的两端部处均封堵有密封膏层59,利用密封膏层59来嵌缝,提高沉降缝处的防水性能。该密封膏层59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形成。
如图9所示,沉降缝结构50还包括位于中墙板222处的中墙板沉降缝563,该中墙板沉降缝563的设计位置处设有分隔板5631,通过该分隔板5631将现浇连接段20b上位于中墙板处的部分分隔开以形成中墙板沉降缝,该分隔板5631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55夹持固定。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施工连接管廊节段20a的现浇连接段20b时,结合图5所示,于现浇连接段20b内对应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立设一第一隔板51,将第一隔板51通过一第一夹固组件夹持固定,并将第一夹固组件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
将一止水带52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并与第一隔板51相贴设置,将止水带52的两端侧与现浇连接段20b内的钢筋连接固定;
将一第二隔板53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并将第二隔板53贴设于止水带52设置,且第二隔板53设于止水带52上远离第一隔板51的一侧,将第二隔板53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55与现浇连接段20b内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
浇筑形成现浇连接段20b,且在浇筑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夹固组件固定第一隔板51,通过第二夹固组件55固定第二隔板53,止水带52的两端侧分别埋设于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两侧的现浇连接段20b内,且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将现浇连接段20b分隔开以形成沉降缝。
在现浇连接段20b支模的过程中,于现浇连接段20b的浇筑空间内设置第一隔板51、止水带52以及第二隔板53,并将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通过第一夹固组件和第二夹固组件55固定于现浇连接段20b的支模体系上,将止水带52与相邻的钢筋固定连接,从而可同时浇筑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两侧的混凝土,实现了现浇连接段20b的同时浇筑,避免了隔一跳一的施工方式,利用第一夹固组件和第二夹固组件55起到加固的作用,实现了同时浇筑,连续施工,降低了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期。
本发明的综合管廊20包括有多个拼接连接的管廊节段20a,结合图2和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管廊节段20a通过现浇连接段20b连接,该管廊节段20a包括现浇的底板21、预制的侧墙板221和中墙板222和顶板23,其中的顶板23包括顶板预制部231和顶板现浇部232,通过顶板现浇部232能够将顶板预制部231和侧墙板221与中墙板222有效的连接,底板21上形成有杯形槽31,通过杯形槽31与侧墙板221固定连接,中墙板222的底部通过底板21上预留的连接筋固定连接,在底板21的底部浇筑有底板垫层24。本发明的沉降缝结构50设于现浇连接段20b内。
在施工综合管廊20时,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平整场地;而后支模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施做混凝土底板垫层24,在底板垫层24之上铺设防水层,在底板垫层24之上施工底板21,在铺设底板21的钢筋并且支模的过程中,将沉降缝结构50中位于底板21处的结构设置在底板21的浇筑空间内,使得现浇连接段20b上位于底板处的部分与底板21一同浇筑,且同时在底板21内形成了底板沉降缝561。
如图5所示,显示了底板沉降缝的第一实施例,底板垫层24在底板沉降缝561处做加厚处理,具体地,在底板垫层24施工前,将底板沉降缝561处的底部向下挖出一凹坑,而后在该凹坑内加入垫层钢筋笼241,将该垫层钢筋笼241对应底板沉降缝561设置。在底板垫层24施工好后,于底板垫层24上对应底板沉降缝561处铺设改性沥青油毡58,利用改性沥青油毡58起到防水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改性沥青油毡58之上、第一隔板51的底部贴设止水胶条57,以提高防水效果。该止水胶条57为遇水膨胀止水胶条。止水胶条57位于底部沉降缝561的底部,防止底板21以下的水从该底部沉降缝561处进到底板21的上方。
在第二隔板53上靠近现浇连接段20b的表面的端部处嵌设有密封膏层59,该密封膏层59将沉降缝密封。该密封膏层59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形成。底部沉降缝561的顶部处通过密封膏层59来实现密封防水。
在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的两侧设置有底板钢筋笼211,在施工现浇连接段20b时,将现浇连接段20b两侧的现浇底板21与该现浇连接段20b一同施工,使得现浇连接段20b处位于底板处的部分与底板21成为一体,底板钢筋笼211还对应设于止水带52的上侧和下侧,以对止水带52起到固定和加固的作用。在设置好后,可同时浇筑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两侧的混凝土以形成底板21,实现了沉降缝两侧的底板可连续施工的效果,避免了隔一跳一的施工方式。
进一步地,第二夹固组件55为一对L型夹持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551和第二翼板552,且L型夹持件的长度与第二隔板53的长度相适配;
在将第二隔板53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55固定连接时,将一对L型夹持件相对夹设于第二隔板53的两侧,将第一翼板551贴设于第二隔板53上对应的侧面,将第二翼板552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模板贴合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第一夹固组件为顶撑于第一隔板51两侧的顶撑筋;
将顶撑筋与现浇连接段20b内的钢筋固定连接。具体地,将顶撑筋与底板钢筋笼221紧固连接。
如图6所示,显示了底板沉降缝561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为底板沉降缝561两侧的底板21为不等厚结构。位于底板沉降缝561一侧的底板的厚度大于位于底部沉降缝561另一侧底板的厚度,两侧的底板在底板沉降缝561处形成高度差,在铺设改性沥青油毡58时,将该改性沥青油毡58铺设于厚度较大的底板之下并向上弯折覆盖两底板形成的高度差的侧面,使得该改性沥青油毡58的端部与底板沉降缝561的端部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侧墙板和顶板处的止水带52通过钢筋201b固定连接,侧墙板和顶板处的现浇连接段20对应止水带52的位置处设置钢筋201b绑扎形成的钢筋笼,包括有横筋、纵筋和箍筋,利用钢筋笼形成一容置空间,将止水带52的一侧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止水带52的端部与该钢筋笼固定连接,通过钢筋笼来对止水带52进行加固。
侧墙板和顶板处的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分别通过第一夹固组件54和第二夹固组件55固定连接,且第一夹固组件54和第二夹固组件55与侧墙板和顶板处的现浇连接段20b的模板固定连接。实现了对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的加固作用。具体地,第一夹固组件54和第二夹固组件55均为一对角钢,在支模的过程中,先利用一对角钢加固住第一隔板51或第二隔板53,将该角钢与相邻的钢筋临时固定,在钢筋设置好后,模板支设时,将临时固定拆除,将角钢与模板固定连接,而后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形成现浇连接段20b对应侧墙板和顶部的部分。
如图8所示,在侧墙板的沉降缝562和顶板沉降缝的两端部处均封堵有密封膏层59,利用密封膏层59来嵌缝,提高沉降缝处的防水性能。该密封膏层59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形成。
如图9所示,沉降缝结构50还包括位于中墙板222处的中墙板沉降缝563,该中墙板沉降缝563的设计位置处设有分隔板5631,通过该分隔板5631将现浇连接段20b上位于中墙板处的部分分隔开以形成中墙板沉降缝,该分隔板5631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55夹持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形成的沉降缝包括位于综合管廊的底板处的底板沉降缝561、位于侧墙板处的侧墙板沉降缝562和位于顶板处的顶板沉降缝;
将底板沉降缝561、侧墙板沉降缝562以及顶板沉降缝依次连接以使得综合管廊上形成环形状的沉降缝。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将底板沉降缝561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侧墙板562沉降缝处的止水带固定连接;将侧墙板沉降缝562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顶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环形的止水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综合管廊包括多个拼接连接的管廊节段,相邻的两个管廊节段间通过现浇连接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缝结构设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所述沉降缝结构包括:
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的第一隔板;
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贴设置的止水带,且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侧分别埋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的现浇连接段内;
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且与所述止水带相贴设置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于所述止水带上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现浇连接段分隔开以形成沉降缝;
夹持固定所述第一隔板、并与所述现浇连接段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的第一夹固组件,所述第一夹固组件埋设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且在所述现浇连接段浇筑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夹固组件固定所述第一隔板;以及
夹持固定所述第二隔板、并与所述现浇连接段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的第二夹固组件,所述第二夹固组件埋设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且在所述现浇连接段浇筑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夹固组件固定所述第二隔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固组件为相对设于所述第二隔板两侧的L型夹持件,所述L型夹持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隔板的长度相适配,所述L型夹持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贴设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对应的侧面,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现浇连接段的模板贴合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缝包括位于侧墙板处的侧墙板沉降缝、位于顶板处的顶板沉降缝和位于底板处的底板沉降缝,所述底板沉降缝、所述侧墙板沉降缝和所述顶板沉降缝依次连接以使得所述综合管廊上形成环形状的沉降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所述侧墙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固定连接,所述侧墙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所述顶板沉降缝处止水带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环形的止水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缝包括位于底板处的底板沉降缝,所述底板沉降缝处的第一夹固组件为顶撑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的顶撑筋,所述顶撑筋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的钢筋固定连接。
6.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施工连接管廊节段的现浇连接段时,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对应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立设一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隔板通过一第一夹固组件夹持固定,并将所述第一夹固组件与所述现浇连接段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
将一止水带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贴设置,将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侧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的钢筋连接固定;
将一第二隔板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并将所述第二隔板贴设于所述止水带设置,且所述第二隔板设于所述止水带上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将所述第二隔板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
浇筑形成所述现浇连接段,且在浇筑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夹固组件固定所述第一隔板,通过所述第二夹固组件固定所述第二隔板,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侧分别埋设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两侧的现浇连接段内,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现浇连接段分隔开以形成沉降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固组件为一对L型夹持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且所述L型夹持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隔板的长度相适配;
在将所述第二隔板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固定连接时,将一对L型夹持件相对夹设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将所述第一翼板贴设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对应的侧面,将所述第二翼板与现浇连接段的模板贴合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形成的沉降缝包括位于综合管廊的底板处的底板沉降缝、位于侧墙板处的侧墙板沉降缝和位于顶板处的顶板沉降缝;
将所述底板沉降缝、所述侧墙板沉降缝以及所述顶板沉降缝依次连接以使得所述综合管廊上形成环形状的沉降缝。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沉降缝处的第一夹固组件为顶撑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的顶撑筋;
将所述顶撑筋与所述现浇连接段内的钢筋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底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所述侧墙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固定连接;
将所述侧墙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所述顶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环形的止水结构。
CN201810638664.9A 2018-06-20 2018-06-20 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Withdrawn CN108560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8664.9A CN108560589A (zh) 2018-06-20 2018-06-20 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8664.9A CN108560589A (zh) 2018-06-20 2018-06-20 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0589A true CN108560589A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54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8664.9A Withdrawn CN108560589A (zh) 2018-06-20 2018-06-20 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058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4995A (zh) * 2019-04-30 2019-07-12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管廊沉降缝漏水监测系统
CN111254976A (zh) * 2020-01-19 2020-06-09 上海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
CN113216252A (zh) * 2021-05-11 2021-08-06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廊多段连续浇筑的伸缩缝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4995A (zh) * 2019-04-30 2019-07-12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管廊沉降缝漏水监测系统
CN111254976A (zh) * 2020-01-19 2020-06-09 上海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管廊变形缝的施工方法
CN113216252A (zh) * 2021-05-11 2021-08-06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廊多段连续浇筑的伸缩缝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8357B (zh) 一种基坑明挖条件下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13228B (zh) 一种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预制装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52759A (zh) 一种使用钢管混凝土和叠合板的隧道衬砌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736479B (zh) 装配式剪力墙接缝结构及其拼接方法
CN108560589A (zh) 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867374A (zh) 一种免底模的桥面板u形钢筋湿接缝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05776348U (zh) 一种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预制装配结构
CN108797638A (zh) 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7090908B (zh) 一种竖向预制构件节点连接方法
CN108560588A (zh) 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6638671A (zh) 一种高低舱装配整体式综合管廊或排水沟渠
CN110080295A (zh) 一种装配式拱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盖挖全逆作施工方法
CN108411773A (zh) 一种新旧桥梁柔性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642104A (zh) 预制夹心墙与中间叠合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039821U (zh) 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
CN208650333U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联肢剪力墙结构
CN107083776B (zh) 一种地下室筏板基础后浇带施工方法
CN108867361A (zh) 一种半灌浆套筒连接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侧边防撞护栏
CN108560587A (zh) 一种窑洞式预制装配综合管廊及安装方法
CN109024699A (zh) 整体式止水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65324A (zh) 一种装配式下穿隧道
CN208830225U (zh) 一种半灌浆套筒连接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中央防撞护栏
CN215289655U (zh) 机动车桥梁钢筋混凝土墩柱与上部钢箱梁固接的连接构造
CN109518602A (zh) 无模化后浇带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
CN108999077A (zh) 预制立柱和相邻构件的环缝连接结构及其环缝连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