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0588A - 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0588A
CN108560588A CN201810638643.7A CN201810638643A CN108560588A CN 108560588 A CN108560588 A CN 108560588A CN 201810638643 A CN201810638643 A CN 201810638643A CN 108560588 A CN108560588 A CN 108560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wallboard
cast
plac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86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剑秋
葛振刚
张爱军
许忠县
赵亮
王国欣
孙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386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05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0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058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0Tunnels or galle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house conduits, e.g. oil pipe-lines, sewer pipes ; Making conduits in situ, e.g. of concrete ; Casings, i.e. manhole shafts, access or inspection chambers or coverings of boreholes or narrow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该综合管廊包括:现浇形成的底板;立设固定于所述底板之上的墙板;端部搭设于对应的墙板顶端的顶板预制部,通过所述墙板承托所述顶板预制部;以及浇筑形成于所述顶板预制部之上的顶板现浇部,通过所述顶板现浇部将所述顶板预制部和对应的墙板连接在一起。本发明通过现场浇筑一部分,工厂预制一部分,充分发挥现浇和预制的优势,克服现浇管廊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传统预制管廊运输困难、构件接缝防水差的缺点。本发明底板现浇、墙板采用预制构件的形式可以省去整体现浇管廊施做模架和支撑的时间,节省工期及成本;顶板采用一半预制一半现浇,不用施做顶板外侧模板,节省工期和成本。

Description

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管廊建设也在不断发展。2015年,全国69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模约1000km,2016年,全国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00km以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成为未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两种方式:一、现场现浇,二,工厂预制。
现浇综合管廊施工简便、技术成熟,但由于所有作业均在现场完成,侧墙及顶板均要配置模板,且模板必须要在混凝土完全达到强度后才能拆除,施工周期长,人工需求量大、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混凝土现场浇筑,污染环境,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且现场混凝土养护条件差,混凝土出现微裂纹的可能性大,容易局部发生渗漏,管廊易出现施工裂缝、侧壁通裂等问题。
传统的全预制综合管廊由节段预制的管廊在现场拼接而成,拼接缝较多,拼缝处的防水要求高,难度大。由于预制节段重量大,整体运输吊装困难,需要大型运输车辆和大型吊装设备,施工成本高。且节段预制管廊是在工厂整体预制,模具复杂,生产效率低,预制成本高。
因此如何将现浇施工和预制化在施工工艺上进行合理的衔接,采取何种预制墙梁柱板与现浇部分的搭配形式,并保证地下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是装配式综合管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浇综合管廊存在的施工周期长、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和全预制综合管廊存在的拼缝多、防水难度大、施工成本高等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包括:
现浇形成的底板;
立设固定于所述底板之上的墙板;
端部搭设于对应的墙板顶端的顶板预制部,通过所述墙板承托所述顶板预制部;以及
浇筑形成于所述顶板预制部之上的顶板现浇部,通过所述顶板现浇部将所述顶板预制部和对应的墙板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装配式综合管廊,通过现场浇筑一部分,工厂预制一部分,充分发挥现浇和预制的优势,克服现浇管廊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传统预制管廊运输困难、构件接缝防水差的缺点。本发明底板现浇、墙板采用预制构件的形式可以省去整体现浇管廊施做模架和支撑的时间,节省工期及成本;顶板采用一半预制一半现浇,不用施做顶板外侧模板,节省工期和成本。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体浇筑形成于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和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之间的现浇连接段,通过所述现浇连接段将相邻的两个墙板固定连接,将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板上形成有杯形槽,所述杯形槽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并与所述墙板中的侧墙板相对应;
所述侧墙板插设于对应的杯形槽内,且所述侧墙板的表面与所述杯形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填充于所述间隙内的沥青玛蹄脂层,所述沥青玛蹄脂层的顶面距所述杯形槽的槽口一设定距离;以及
灌注形成于所述间隙内的防水混凝土结构,所述防水混凝土结构位于所述沥青玛蹄脂层之上,并通过所述防水混凝土结构封闭所述杯形槽的槽口。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墙板中的侧墙板的顶端设有墙板钢筋延伸段和墙板止水带,所述墙板钢筋延伸段的端部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再向所述顶板预制部的上方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待形成的顶板现浇部内的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顶板横向钢筋的端部形成有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所述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位于所述侧墙板的上方且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锚部,所述第一弯锚部与所述墙板钢筋延伸段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预制部的端部设有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所述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位于所述侧墙板的上方且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锚部;
所述顶板现浇部的端部形成有混凝土连接结构,所述混凝土连接结构位于所述侧墙板的顶端并将所述墙板钢筋延伸段、所述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所述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以及所述止水带凸伸出所述侧墙板顶端的部分锚固起来,从而连接了所述侧墙板与所述顶板现浇部和所述顶板预制部。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板上间隔设有底板沉降缝,所述底板变形缝包括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的第一隔板、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贴设置的止水带以及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且与所述止水带相贴设置的第二隔板,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底板分隔开以形成所述底板沉降缝。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施工底板;
提供墙板,将所述墙板立设固定于所述底板之上;
提供顶板预制部,将所述顶板预制部的端部搭设于对应的墙板的顶端,通过所述墙板承托所述顶板预制部;
于所述顶板预制部之上浇筑形成顶板现浇部,通过所述顶板现浇部将所述顶板预制部和对应的墙板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于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设置钢筋并支设模板形成连接墙板的浇筑空间;
于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之间设置钢筋并支设模板形成连接顶板的浇筑空间,所述连接顶板的浇筑空间与所述连接墙板的浇筑空间相连通;
向所述的连接墙板的浇筑空间和连接顶板的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连接段,通过所述现浇连接段将相邻的两个墙板固定连接,将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浇筑底板时,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施工形成与待安装的墙板中的侧墙板相对应的杯形槽;
将所述侧墙板立设于所述杯形槽内,使得所述侧墙板上有部分置于所述杯形槽内,且置于所述杯形槽内的部分的表面与所述杯形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于所述间隙内填充沥青玛蹄脂形成沥青玛蹄脂层,且所述沥青玛蹄脂层的顶面距所述杯形槽的槽口一设定距离;以及
于所述间隙内灌注防水混凝土形成防水混凝土结构,通过所述防水混凝土结构封闭所述杯形槽的槽口。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浇筑顶板现浇部之前,还包括:
所述墙板中的侧墙板的顶端设有墙板钢筋延伸段和墙板止水带,将所述墙板钢筋延伸段的端部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再向所述顶板预制部的上方弯折形成弯折部,将所述弯折部与待形成的顶板现浇部内的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顶板横向钢筋的端部形成有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将所述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位于所述侧墙板的上方且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锚部,将所述第一弯锚部与所述墙板钢筋延伸段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预制部的端部设有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将所述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位于所述侧墙板的上方且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锚部。
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施工底板时,于所述底板内对应待形成的底板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立设一第一隔板;
将一止水带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底板沉降缝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贴设置,将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侧与所述底板内的钢筋连接固定;
将一第二隔板立设于待形成的底板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并将所述第二隔板贴设于所述止水带设置,且所述第二隔板设于所述止水带上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
浇筑形成所述底板后,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侧分别埋设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两侧的所述底板内,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底板分隔开以形成所述底板沉降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中一侧墙板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中连接侧墙板与底板的杯槽节点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中连接顶板与侧墙板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中底板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中底板变形缝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中底板变形缝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中侧墙板变形缝处的止水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中侧墙板变形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的中墙板变形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中止水带连接形成止水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现浇管廊和全预制管廊两者的优势,克服两者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克服了现浇管廊施工时间长、湿作业工作量大和预制管廊生产效率低、运输量小的缺点,环保节能、施工效率高,并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本发明底板现浇、墙板采用预制构件的形式可以省去整体现浇管廊施做模架和支撑的时间,节省工期及成本;顶板采用一半预制一半现浇,不用施做顶板外侧模板,节省工期和成本;由于预制侧墙板与现浇底板通过杯槽连接,现场施工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顶板现浇部和墙板连接节点同时浇注,配合节点的钢筋连接方式,保证节点的有效连接,加强结构的整体和局部的强度和刚度。此外,这种叠合预制结构和施工方法便于采用全包防水的形式,在管廊结构外侧形成封闭的环形防水结构体系,确保管廊结构不出现渗水和漏水现象,保证管廊结构防水性能。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利于叠合预制装配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推广应用,为地下工程的工业化和产业化起到促进作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配式综合管廊20包括底板21、墙板以及顶板23,其中的底板21采用现浇方式施工,先于综合管廊20的设置位置处施工底板垫层24,再于该底板垫层24之上铺设一层底板防水层251,而后于该底板防水层251之上浇筑底板21。墙板包括侧墙板211和中墙板222,顶板23包括顶板预制部231和顶板现浇部253。墙板立设固定在底板21上,墙板中的侧墙板221与底板21之间通过杯槽节点构造30固定连接;顶板预制部231的端部搭设在对应的墙板的顶端,顶板预制部231的一端部搭设在侧墙板221的顶端,另一端部搭设在中墙板222的顶端,通过墙板承托该顶板预制部231,顶板现浇部232浇筑形成于顶板预制部231之上,且通过顶板现浇部232将顶板预制部231和对应的墙板连接在一起。墙板中的侧墙板221和顶板23之间通过连接结构40固定连接。
结合图2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底板21、墙板以及顶板23连接后形成了综合管廊20的节段,即综合管廊节段20a,本发明的综合管廊20由多个综合管廊节段20a拼接连接而成,相邻的两个综合管廊节段20a通过现浇连接段20b连接,该现浇连接段20b设于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和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231之间,通过现浇连接段20b将相邻的两个墙板固定连接,将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231固定连接。该现浇连接段20b沿着综合管廊20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施工现浇连接段20b时,将该现浇连接段20b与对应的现浇底板21浇筑形成一体,也与对应的顶板现浇部232浇筑形成一体,提高综合管廊20的整体强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底板21和侧墙板221通过杯槽节点构造30实现连接,该杯槽节点构造30包括杯形槽31、连接部32、沥青玛蹄脂层34以及防水混凝土结构35;其中的杯形槽31形成于底板21上,在浇筑底板21时,于底板21上一体形成杯形槽31,该杯形槽31设于底板21的两侧并与待安装的侧墙板221相对应设置,杯形槽31的内部形成的杯型的空间,且杯形槽31的槽口朝上设置;连接部32形成于侧墙板221上,该连接部32为侧墙板221置于杯形槽31内的部分,连接部32立设在杯形槽31内,且连接部32的表面与杯形槽3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33,连接部32上位于综合管廊20内部的表面和外部的表面处均与对应的杯形槽3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33;沥青玛蹄脂层34填充于间隙33内,该沥青玛蹄脂层34的顶面距杯形槽31的槽口有一设定距离,填充在间隙33内的沥青玛蹄脂层34与连接部32的表面和杯形槽31的内壁面之间紧密结合,由于沥青玛蹄脂具有较高的粘聚力,沥青玛蹄脂层34也能起到连接侧墙板221和底板21的作用;防水混凝土结构35通过向间隙33内灌注防水混凝土形成,该防水混凝土结构35位于沥青玛蹄脂层34之上,并通过防水混凝土结构35封闭杯形槽31的槽口。防水混凝土结构35用于加固侧墙板221和底板21,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该杯槽节点构造30还包括填充于间隙33内、且位于防水混凝土结构35和沥青玛蹄脂层34之间的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
较佳地,将沥青玛蹄脂层34的顶面设于接近杯形槽31的槽壁311的中部处,将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的顶面设于接近杯形槽31的槽口处,使得该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的顶面与槽口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以供防水混凝土结构35的灌注即可。利用沥青玛蹄脂层34和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填充杯形槽31内的间隙33,能够具有较高的防水效果,满足防水要求。其中的沥青麻丝层36由沥青和麻丝混合形成,可于间隙内填充麻丝,将麻丝压实,再向该麻丝内灌注沥青,使得沥青麻丝混合形成沥青麻丝层36;沥青油麻层由沥青和油麻混合形成,于间隙内填充油麻,将油麻压实,再向该油麻内灌注沥青,使得沥青油麻混合形成沥青油麻层。
防水混凝土结构35包括位于杯形槽31内的部分和位于杯形槽31外的部分,且该两部分为一体结构,在灌注防水混凝土时,向杯形槽31内超灌防水混凝土,使得防水混凝土结构有部分凸伸出环形槽31的槽口而形成加固部351,加固部351设于侧墙板221和环形槽31的槽壁311的顶端面3111之间,通过加固部351连接该槽壁311的顶端面3111和侧墙板221。较佳地,加固部351的截面呈三角形,该加固部351的一侧边与侧墙板221贴合连接,一侧边部分位于顶端面3111上,部分与位于杯形槽31内的防水混凝土结构相接,另一侧边呈倾斜状设置。位于侧墙板221两侧的加固部351呈八字形设置,对侧墙板221起到加固作用。
在杯形槽31的底部和侧墙板221的底部之间垫设有改性沥青油毡37,在将侧墙板221插入到杯形槽31内之前,将改性沥青油毡37铺设于杯形槽31的底部,以提高防水的效果。
较佳地,铺设改性沥青油毡37时,将改性沥青油毡37的两端部贴设于杯形槽31的内壁面上。
设置改性沥青油毡37,在灌注沥青玛蹄脂时,能够提高侧墙板221和底板21连接处的防水效果,改性沥青油毡37本身具有防水功能,且其与沥青玛蹄脂层34能够很好的粘接在一起,形成密实的防水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杯形槽31的槽底宽度小于槽口宽度。该杯形槽31内部所形成的空间呈倒梯形状,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在施工杯形槽31时,于底板垫层24上架设模板,对应地在杯形槽31的两个侧壁311的两侧设置挡板,以使得侧壁311能够与底板21一同浇筑形成。杯形槽31的槽底与底板21的表面相齐平,且杯形槽31位于底板21的两端侧。
本发明杯槽节点构造的有益效果为:
利用杯形槽连接底板和侧墙板,无钢筋连接,现场施工简单方便,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杯形槽和侧墙板之间的间隙采用沥青玛蹄脂、沥青麻丝或者沥青油麻以及防水混凝土灌缝,能够满足结构的防水要求,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侧墙板位于综合管廊的最外侧,其具有较高的防水要求,而侧墙板采用预制结构,底板采用现浇结构时,两者连接处成为防水的重要节点,本发明先于杯形槽的底部铺设一改性沥青油毡,作为防水层,而后在将侧墙板插入到杯形槽内,侧墙板的底部立设在作为防水层的改性沥青油毡上;在杯形槽内灌注沥青玛蹄脂以于侧墙板的两侧形成沥青玛蹄脂层,该沥青玛蹄脂层位于改性沥青油毡之上,两者能够良好的结合,提高防水效果,沥青玛蹄脂层紧密地设于侧墙板的表面,能够满足防水要求;在一进步地,本发明在沥青玛蹄脂层之上设置了沥青油麻层或者沥青麻丝层,能够进一步提高节点处的防水效果;且本发明采用的改性沥青油毡、沥青玛蹄脂层以及沥青油麻层或沥青麻丝层的成本较低,能够降低施工成本,且还降低了施工难度。防水混凝土结构不仅具有防水效果,还能够起到加固连接的作用,其能够确保侧墙板和底板之间的有效牢固的连接。
本发明的中墙板222通过底板21上预留连接钢筋与底板21进行连接,在中墙板222的底部设置有与预留连接钢筋相适配的插孔,将该预留连接钢筋插入到对应的插孔内,并向插孔内灌注混凝土从而有效连接了中墙板222和底板21。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侧墙板221和顶板23之间通过连接结构40连接,该连接结构40包括墙板钢筋延伸段41、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墙板止水带44以及混凝土连接结构45;其中的墙板钢筋延伸段41为侧墙板221内的墙板钢筋223凸伸出侧墙板221的顶端2211的部分,该墙板钢筋延伸段41的端部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再向顶板预制部231的上方弯折形成弯折部,该弯折部位于待浇筑的顶板现浇部232的浇筑空间内并与该顶板现浇部232内的第一顶板横向钢筋2321固定连接。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由第一顶板横向钢筋2321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该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位于侧墙板221的上方且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锚部,该第一弯锚固与墙板钢筋延伸段41固定连接。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为第二顶板横向钢筋2311凸伸出顶板预制部231的端部的部分,该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位于侧墙板221的上方且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锚部431。墙板止水带44部分埋设在侧墙板221内,该墙板止水带44有部分凸伸出侧墙板221的顶端2211,且墙板止水带44沿着侧墙板221的走向设置,也即与综合管廊的纵向相一致,利用墙板止水带44对侧墙板221顶端处进行防水;混凝土连接结构45与顶板现浇部232一体浇筑形成,该混凝土连接结构45位于侧墙板221的顶端并将墙板钢筋延伸段41、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以及墙板止水带44凸伸出侧墙板221顶端的部分锚固起来,从而连接了侧墙板221和顶板23。
较佳地,墙板钢筋223于侧墙板221内设置有两排,进而墙板钢筋延伸段41也有两排,该两排墙板钢筋延伸段41设于侧墙板221的两侧,其中的一排墙板钢筋延伸段41靠近侧墙板221的内表面2212设置,另一排墙板钢筋延伸段41靠近侧墙板221的外侧面2213设置。该两排的墙板钢筋延伸段41的端部均向顶板预制部231的上方弯折,所形成的弯折部与第一顶板横向钢筋2321同向设置,与该第一顶板横向钢筋2321的部分搭接连接,可采用绑扎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将弯折部与第一顶板横向钢筋2321固定好后,将该弯折部的端部向下斜向弯折形成一倾斜设置的斜弯段,以增加锚固连接强度。
第一顶板横向钢筋2321靠近待形成的顶板现浇部232的顶面设置,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的端部延伸到位于外侧的墙板钢筋延伸段41处再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锚部并与该墙板钢筋延伸段41搭接连接,可采用绑扎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再将第一弯锚部的端部向上斜向弯折形成一倾斜设置的斜段,以增加锚固连接强度。
第二顶板横向钢筋2311靠近顶板预制部231的底面设置,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的端部延伸到靠近位于外侧的墙板钢筋延伸段41处再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锚部,并使得该第二弯锚部的端部接近第一顶板横向钢筋2321。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连接结构40还包括形成于侧墙板221顶端的凸起结构46,凸起结构46设于侧墙板221上靠近顶板预制部231的一侧,且凸起结构46的内侧面461与侧墙板221的内侧面2212平齐,凸起结构46的外侧面462与侧墙板221的外侧面2213相距一设定距离,凸起结构46的顶端承托顶板预制部231的端部。通过设置凸起结构46,增大了混凝土连接结构45与侧墙板221的接触面积,该混凝土连接结构45的底面部分位于侧墙板221的顶端2211上,部分位于凸起结构46的顶端463上。
较佳地,墙板止水带44设于凸起结构46的外侧,且该墙板止水带44的顶端低于凸起结构46的顶端463。利用墙板止水带44能够有效的阻止侧墙板221的顶端2211和混凝土连接结构45之间的连接处渗水,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该连接结构40还包括设于侧墙板221的上方的多个纵向钢筋47,纵向钢筋47的设置方向与综合管廊的纵向方向相一致。通过设置多个纵向钢筋47来提高混凝土连接结构45的强度,能够改善管廊的受力情况,避免连接结构处的混凝土开裂。
进一步地,纵向钢筋47设于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的弯折处,并与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固定连接。
纵向钢筋设于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的弯折处,并与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固定连接。
将纵向钢筋47设置在连接结构40内的钢筋搭接处,能够提高钢筋间的整体性,进而提高连接结构40的整体性。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连接结构40还包括覆设于混凝土连接结构45外表面的防水层。该防水层与侧墙板221外侧面2213处的防水层可为一体结构,或者两个防水层压合连接。覆设于混凝土连接结构45外表面的防水层与顶板23顶面的防水层可为一体结构,或者两个防水层压合连接。利用设置的防水层达到防水的效果。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综合管廊20上设置有沉降缝结构50,该沉降缝结构50设于现浇连接段20b内,该沉降缝结构50根据设计要求沿着综合管廊20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本发明的沉降缝结构50呈环状的设于现浇连接段20b内,参与图1所示的截面形状,现浇连接段20b的截面形状与该截面形状相同,沉降缝结构50沿该截面形状设置。现浇连接段20b包括位于底板21处的部分、位于侧墙板221处的部分、位于中墙板222处的部分以及位于顶板23的部分,现浇连接段20b中位于底板21处的部分与底板21一同浇筑并形成整体,现浇连接段20b位于侧墙板、中墙板以顶板处的部分一同浇筑而形成整体,现浇连接段20b位于顶板处的部分与顶板现浇部232一同浇筑并形成整体,在现浇连接段20b支模的过程中,将本发明的沉降缝结构50固定于现浇连接段20b的模板内,进而在浇筑现浇连接段20b时就可以形成所设计的沉降缝了。本发明的沉降缝结构50包括位于底板21处的底板沉降缝561、位于侧墙板221处的侧墙板沉降缝261、位于顶板处的顶板沉降缝以及位于中墙板处的中墙板沉降缝。底板沉降缝561沿着底板21横向设置,侧墙板沉降缝261沿着侧墙板221的表面竖向设置,顶板沉降缝沿着顶板23横向设置,中墙板沉降缝沿着中墙板的表面竖向设置。
如图1、图6至图8和图11所示,沉降缝结构50包括第一隔板51、止水带52、第二隔板53、第一夹固组件54以及第二夹固组件55,第一隔板51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止水带52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对该沉降缝起到止水的作用,该止水带52与第一隔板51相贴设置,且止水带52的两端侧分别埋设在第一隔板51两侧的现浇连接段20b内;第二隔板53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且与止水带52相贴设置,该第二隔板53设于止水带52上相对远离第一隔板51的一侧,通过第二隔板53和第一隔板51将现浇连接段20b分隔开以形成沉降缝;第一夹固组件54夹持固定第一隔板51,在第一隔板51立设于设定位置时,通过第一夹固组件54来夹持固定该第一隔板51,第一夹固组件54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夹固组件54在现浇连接段20b浇筑的过程中固定该第一隔板51,提高该第一隔板51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该第一隔板51发生偏移或形变,且第一夹固组件54埋设在现浇连接段20b内。第二夹固组件55夹持固定第二隔板53,在第二隔板53立设于设定位置时,通过第二夹固组件55来夹持固定该第二隔板53,第二夹固组件55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夹固组件55在现浇连接段20b浇筑的过程中固定该第二隔板53,提高了第二隔板53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该第二隔板53发生偏移或形变,且该第二夹固组件55埋设在现浇连接段20b内。
结合图8所示,第二夹固组件55为相对设于第二隔板53两侧的L型夹持件,该L型夹持件的长度与第二隔板53的长度相适配,L型夹持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551和第二翼板552,第一翼板551贴设于第二隔板53上对应的侧面,第二翼板552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模板贴合固定连接。利用一对L型夹持件将第二隔板53呈竖向的夹持固定,该L型夹持件贴设固定于模板上,从而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且稳固地对第二隔板53起到夹固的作用,且该L型夹持件浇筑于现浇连接段20b内,能避免浇筑混凝土后出现扭曲、变形的质量通病,且避免了隔一跳一施工,在沉降缝两侧的混凝土结构可连续施工。较佳地,该L型夹持件为角钢。
在底板沉降缝561处,第二夹固组件55的两个L型夹持件的第二翼板552固定于底板21的顶模板上,通过该L型夹持件将第二隔板53夹紧固定。在底板21处的现浇连接段20b浇筑好后,L型夹持件的第二翼板552与浇筑的现浇连接段20b的顶面齐平。在侧墙板沉降缝562处,第二夹固组件55的第二翼板552固定于侧墙板221的侧模板上,通过该L型夹持件将第二隔板53夹紧固定。在侧墙板221处的现浇连接段20b浇筑好后,L型夹持件的第二翼板552与浇筑的现浇连接段20b的侧面齐平。顶板沉降缝处和中墙板沉降缝处的第二夹固组件55的结构与侧墙板沉降缝处的第二加固组件55的结构相同。
如图11所示,沉降缝包括位于侧墙板处的侧墙板沉降缝562和位于顶板处的顶板沉降缝,在该侧墙板沉降缝562和顶板沉降缝处的第一夹固组件54为相对设于第一隔板51两侧的L型固定件,该L型固定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第一折板贴设于第一隔板51上对应的侧面,第二折板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模板贴合固定连接。较佳地,该L型固定件为角钢。
在顶板沉降缝和侧墙板沉降缝562处的第一夹固组件54和第二夹固组件55均为一对角钢,将第一隔板51通过一对角钢夹紧固定,将第二隔板53通过一对角钢夹紧固定,通过一对角钢进行加固,能够提高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的稳定性,位于该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两侧的现浇连接段20b能够一同浇筑,且第一夹固组件54和第二夹固组件55提高了沉降缝处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底板处的底板沉降缝561、侧墙板沉降缝562以及顶板沉降缝依次连接使得综合管廊20上形成环形状的沉降缝。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底板沉降缝561处的止水带52与对应的侧墙板沉降缝562处的止水带52固定连接,侧墙板沉降缝562处的止水带52与对应的顶板沉降缝处止水带52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环形的止水结构。每一呈环形状沉降缝处的止水带52依次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环形的止水结构,对所形成的沉降缝起到良好的止水效果。在设置现浇连接段20b的钢筋201b时,将钢筋201b避开止水带52设置,避免钢筋201b穿过止水带52而影响止水效果。较佳地,止水带52为长条状结构。
如图8所示,底板沉降缝561处的第一夹固组件为顶撑筋,该顶撑筋顶撑于第一隔板51的两侧,并且顶撑筋与对应的现浇连接段20b内的钢筋固定连接,在第一隔板51两侧设置多个顶撑筋来顶撑第一隔板51,来确保第一隔板51的结构稳定性。
在第一实施例中,底板21之下的底板垫层24对应该底板沉降缝561的位置处进行加厚处理,相应地,在底板垫层24施工前,将底板沉降缝561处的底部向下挖出一凹坑,而后在该凹坑内加入垫层钢筋笼241,将该垫层钢筋笼241对应底板沉降缝561设置。在底板垫层24施工好后,于底板垫层24上对应底板沉降缝561处铺设改性沥青油毡58。
进一步地,在改性沥青油毡58之上、第一隔板51的底部贴设止水胶条57,以提高防水效果。该止水胶条57为遇水膨胀止水胶条。止水胶条57位于底部沉降缝561的底部,防止底板21以下的水从该底部沉降缝561处进到底板21的上方。
在第二隔板53上靠近现浇连接段20b的表面的端部处嵌设有密封膏层59,该密封膏层59将沉降缝密封。该密封膏层59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形成。底部沉降缝561的顶部处通过密封膏层59来实现密封防水。
在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的两侧设置有底板钢筋笼211,在施工现浇连接段20b时,将现浇连接段20b两侧的现浇底板21与该现浇连接段20b一同施工,使得现浇连接段20b处位于底板处的部分与底板21成为一体,底板钢筋笼211还对应设于止水带52的上侧和下侧,以对止水带52起到固定和加固的作用。在设置好后,可同时浇筑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两侧的混凝土以形成底板21,实现了沉降缝两侧的底板可连续施工的效果,避免了隔一跳一的施工方式。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底板沉降缝561处于不等厚度的底板21处,也即底板沉降缝561两侧的底板21的厚度不同。相应地,底板垫层24也做成两侧不等厚的结构,位于底板沉降缝561一侧的底板的厚度大于位于底部沉降缝561另一侧底板的厚度,两侧的底板在底板沉降缝561处形成高度差,在铺设改性沥青油毡58时,将该改性沥青油毡58铺设于厚度较大的底板之下并向上弯折覆盖两底板形成的高度差的侧面,使得该改性沥青油毡58的端部与底板沉降缝561的端部相对应。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侧墙板和顶板处的止水带52通过钢筋201b固定连接,侧墙板和顶板处的现浇连接段20对应止水带52的位置处设置钢筋201b绑扎形成的钢筋笼,包括有横筋、纵筋和箍筋,利用钢筋笼形成一容置空间,将止水带52的一侧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止水带52的端部与该钢筋笼固定连接,通过钢筋笼来对止水带52进行加固。
如图11所示,在侧墙板的沉降缝562和顶板沉降缝的两端部处均封堵有密封膏层59,利用密封膏层59来嵌缝,提高沉降缝处的防水性能。该密封膏层59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形成。
如图12所示,沉降缝结构50还包括位于中墙板222处的中墙板沉降缝563,该中墙板沉降缝563的设计位置处设有分隔板5631,通过该分隔板5631将现浇连接段20b上位于中墙板处的部分分隔开以形成中墙板沉降缝,该分隔板5631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55夹持固定。
如图1所示,铺设底板防水层251时,将底板防水层251的端部留出余量以包覆施工好的底板的部分,接着在底板防水层251上浇筑现浇底板21,并于底板21上形成杯形槽31,待底板21的混凝土达到养护强度后,将底板防水层251的端部弯曲包覆底板21的端侧,并将底板防水层251的端部伸入杯形槽31内,利用杯形槽31后续灌注的沥青玛蹄脂层34、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以及防水混凝土35将该底板防水层251的端部埋起来。
在侧墙板222的外侧面铺设墙板防水层252,将墙板防水层252的底端位于对应的杯形槽31内,使得该墙板防水层252的端部能够通过杯形槽31内的沥青玛蹄脂层34、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以及防水混凝土35进行埋固。由于相邻的两个侧墙板221之间通过现浇连接段20b连接,故而在铺设墙板防水层252时,将墙板防水层252覆设于作为墙体的现浇连接段20b上,通过墙板防水层252覆设于综合管廊20的侧墙的外表面,对侧墙处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
在顶板23和现浇连接段20b之上铺设有顶板防水层253,且顶板防水层253的端部与墙板防水层252上对应的端部压合连接。从而本发明通过底板防水层251、墙板防水层252以及顶板防水层253形成了全包的防水形式,在综合管廊20的外侧形成了封闭的环形防水结构体系,能够确保综合管廊不出现渗水和漏水的现象,保证综合管廊的防水性能。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施工底板21,该底板21采用现浇形成,具体地,基坑放坡开挖,可配合坑内降水施工基坑内的围护结构;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施做底板垫层24;在底板垫层24上铺设底板防水层251;在底板防水层251上浇筑现浇底板21的混凝土并养护;
提供墙板,将墙板立设固定于底板21之上;墙板包括侧墙板221和中墙板222,该侧墙板221和中墙板222均采用预制构件,即在预制加工厂加工制作好后运送到现场进行吊装;在安装侧墙板221和中墙板222时可将将侧墙板221和中墙板222立设在安装位置,并利用临时斜向支撑进行预固定,在后续侧墙板221和中墙板222与底板21固定好后,再将该斜向支撑拆除即可;墙板中的侧墙板221与底板21之间通过杯槽节点构造30固定连接;
提供顶板预制部231,将顶板预制部231的端部搭设于对应的墙板的顶端,通过墙板承托顶板预制部231;顶板预制部231采用预制构件,即在预制加工厂加工制作好后运送到现场进行吊装;安装顶板预制部231时,将顶板预制部231的一端搭设在侧墙板221的顶端,另一端搭设在中墙板222的顶端,通过侧墙板221和中墙板222来承托该顶板预制部231,且该顶板预制部231的顶部形成了顶板现浇部232的浇筑空间;
于顶板预制部231之上浇筑形成顶板现浇部232,通过顶板现浇部232将顶板预制部231和对应的墙板连接在一起。墙板中的侧墙板221和顶板23之间通过连接结构40固定连接。
结合图2和图6所示,还包括:于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设置钢筋并支设模板形成连接墙板的浇筑空间;
于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231之间设置钢筋并支设模板形成连接顶板的浇筑空间,连接顶板的浇筑空间与连接墙板的浇筑空间相连通;
向连接墙板的浇筑空间和连接顶板的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连接段20b,通过现浇连接段20b将相邻的两个墙板固定连接,将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231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底板21、墙板以及顶板23连接后形成了综合管廊20的节段,即综合管廊节段20a,本发明的综合管廊20由多个综合管廊节段20a拼接连接而成,相邻的两个综合管廊节段20a通过现浇连接段20b连接,该现浇连接段20b设于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和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231之间,通过现浇连接段20b将相邻的两个墙板固定连接,将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231固定连接。该现浇连接段20b沿着综合管廊20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施工现浇连接段20b时,将该现浇连接段20b与对应的现浇底板21浇筑形成一体,也与对应的顶板现浇部232浇筑形成一体,提高综合管廊20的整体强度。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侧墙板221和底板21之间采用杯槽节点构造30连接,施工步骤包括:
浇筑底板21时,于底板21的两侧施工形成与待安装的侧墙板221相对应的杯形槽31;该杯形槽31包括立设于底板21上并与底板21一体形成的侧壁311,两侧壁311和两侧壁311之间的底板21之间围合形成杯形槽31内部的杯型空间;
将侧墙板221立设于杯形槽31内,使得侧墙板221上有部分置于杯形槽31内,且置于杯形槽31内的部分的表面与杯形槽3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33;侧墙板221置于杯形槽31内的部分为连接部32,该连接部32立设在杯形槽31内,且连接部32上位于综合管廊20内部的表面和外部的表面处均与对应的杯形槽3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33;
于间隙33内填充沥青玛蹄脂形成沥青玛蹄脂层34,且沥青玛蹄脂层34的顶面距杯形槽31的槽口一设定距离;填充在间隙33内的沥青玛蹄脂层34与连接部32的表面和杯形槽31的内壁面之间紧密结合,由于沥青玛蹄脂具有较高的粘聚力,沥青玛蹄脂层34也能起到连接侧墙板221和底板21的作用;
于间隙33内灌注防水混凝土形成防水混凝土结构35,通过防水混凝土结构35封闭杯形槽31的槽口。防水混凝土结构35用于加固侧墙板221和底板21,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在灌注防水混凝土之前还包括:
于间隙33内填充沥青油麻形成沥青油麻层或填充沥青麻丝形成沥青麻丝层36,并将所填充的沥青油麻或沥青麻丝压实。
较佳地,将沥青玛蹄脂层34的顶面设于接近杯形槽31的槽壁311的中部处,将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的顶面设于接近杯形槽31的槽口处,使得该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的顶面与槽口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以供防水混凝土结构35的灌注即可。利用沥青玛蹄脂层34和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填充杯形槽31内的间隙33,能够具有较高的防水效果,满足防水要求。其中的沥青麻丝层36由沥青和麻丝混合形成,可于间隙内填充麻丝,将麻丝压实,再向该麻丝内灌注沥青,使得沥青麻丝混合形成沥青麻丝层36;沥青油麻层由沥青和油麻混合形成,于间隙内填充油麻,将油麻压实,再向该油麻内灌注沥青,使得沥青油麻混合形成沥青油麻层。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灌注防水混凝土时,于杯形槽31的槽壁311的顶端面3111和侧墙板221之间灌注形成加固部351,通过该加固部351连接侧墙板221和槽壁311的顶端面3111。
较佳地,将沥青玛蹄脂层34的顶面设于接近杯形槽31的槽壁311的中部处,将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的顶面设于接近杯形槽31的槽口处,使得该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的顶面与槽口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以供防水混凝土结构35的灌注即可。利用沥青玛蹄脂层34和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填充杯形槽31内的间隙33,能够具有较高的防水效果,满足防水要求。其中的沥青麻丝层36由沥青和麻丝混合形成,可于间隙内填充麻丝,将麻丝压实,再向该麻丝内灌注沥青,使得沥青麻丝混合形成沥青麻丝层36;沥青油麻层由沥青和油麻混合形成,于间隙内填充油麻,将油麻压实,再向该油麻内灌注沥青,使得沥青油麻混合形成沥青油麻层。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在将侧墙板221立设于杯形槽31内之前,还包括:
于杯形槽221的槽底上铺设一改性沥青油毡37,以提高防水的效果。
较佳地,铺设改性沥青油毡37时,将改性沥青油毡37的两端部贴设于杯形槽31的内壁面上。
设置改性沥青油毡37,在灌注沥青玛蹄脂时,能够提高侧墙板221和底板21连接处的防水效果,改性沥青油毡37本身具有防水功能,且其与沥青玛蹄脂层34能够很好的粘接在一起,形成密实的防水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杯形槽31的槽底宽度小于槽口的宽度。在施工杯形槽31时,于底板垫层24上架设模板,对应地在杯形槽31的两个侧壁311的两侧设置挡板,以使得侧壁311能够与底板21一同浇筑形成。杯形槽31的槽底与底板21的表面相齐平,且杯形槽31位于底板21的两端侧。
本发明的中墙板222通过底板21上预留连接钢筋与底板21进行连接,在中墙板222的底部设置有与预留连接钢筋相适配的插孔,将该预留连接钢筋插入到对应的插孔内,并向插孔内灌注混凝土从而有效连接了中墙板222和底板21。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侧墙板221和顶板23通过连接结构40实现连接,该连接结构40包括墙板钢筋延伸段41、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墙板止水带44以及混凝土连接结构45;其中的墙板钢筋延伸段41为侧墙板221内的墙板钢筋223凸伸出侧墙板221的顶端2211的部分,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由第一顶板横向钢筋2321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为第二顶板横向钢筋2311凸伸出顶板预制部231的端部的部分。墙板止水带44部分埋设在侧墙板221内,该墙板止水带44有部分凸伸出侧墙板221的顶端2211,且墙板止水带44沿着侧墙板221的走向设置,也即与综合管廊的纵向相一致,利用墙板止水带44对侧墙板221顶端处进行防水;混凝土连接结构45与顶板现浇部232一体浇筑形成,该混凝土连接结构45位于侧墙板221的顶端并将墙板钢筋延伸段41、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以及墙板止水带44凸伸出侧墙板221顶端的部分锚固起来,从而连接了侧墙板221和顶板23。
在浇筑顶板现浇部232之前,还包括:将墙板钢筋延伸段41的端部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再向顶板预制部231的上方弯折形成弯折部,将弯折部与待形成的顶板现浇部232内的第一顶板横向钢筋2321固定连接;
将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位于侧墙板的上方且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锚部,将第一弯锚部与墙板钢筋延伸段41固定连接;
将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置于侧墙板的上方且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锚部431。
侧墙板221的顶端2211设有凸起结构46,凸起结构46设于侧墙板221上靠近顶板预制部231的一侧,且凸起结构46的内侧面461与侧墙板221的内侧面2212平齐,凸起结构46的外侧面462与侧墙板221的外侧面2213相距一设定距离,凸起结构46的顶端承托顶板预制部231的端部。通过设置凸起结构46,增大了混凝土连接结构45与侧墙板221的接触面积,该混凝土连接结构45的底面部分位于侧墙板221的顶端2211上,部分位于凸起结构46的顶端463上。
较佳地,墙板止水带44设于凸起结构46的外侧,且该墙板止水带44的顶端低于凸起结构46的顶端463。利用墙板止水带44能够有效的阻止侧墙板221的顶端2211和混凝土连接结构45之间的连接处渗水,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在侧墙板221的上方还设有多个纵向钢筋47,纵向钢筋47的设置方向与综合管廊的纵向方向相一致。通过设置多个纵向钢筋47来提高混凝土连接结构45的强度,能够改善管廊的受力情况,避免连接结构处的混凝土开裂。
进一步地,纵向钢筋47设于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的弯折处,并与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2固定连接。
纵向钢筋设于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的弯折处,并与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43固定连接。
将纵向钢筋47设置在连接结构40内的钢筋搭接处,能够提高钢筋间的整体性,进而提高连接结构40的整体性。
在混凝土连接结构45外表面覆设防水层。该防水层与侧墙板221外侧面2213处的防水层可为一体结构,或者两个防水层压合连接。覆设于混凝土连接结构45外表面的防水层与顶板23顶面的防水层可为一体结构,或者两个防水层压合连接。利用设置的防水层达到防水的效果。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施工连接管廊节段20a的现浇连接段20b时,结合图8所示,于现浇连接段20b内对应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立设一第一隔板51,将第一隔板51通过一第一夹固组件夹持固定,并将第一夹固组件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
将一止水带52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并与第一隔板51相贴设置,将止水带52的两端侧与现浇连接段20b内的钢筋连接固定;
将一第二隔板53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并将第二隔板53贴设于止水带52设置,且第二隔板53设于止水带52上远离第一隔板51的一侧,将第二隔板53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55与现浇连接段20b内的支模体系固定连接;
浇筑形成现浇连接段20b,且在浇筑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夹固组件固定第一隔板51,通过第二夹固组件55固定第二隔板53,止水带52的两端侧分别埋设于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两侧的现浇连接段20b内,且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将现浇连接段20b分隔开以形成沉降缝。
在现浇连接段20b支模的过程中,于现浇连接段20b的浇筑空间内设置第一隔板51、止水带52以及第二隔板53,并将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通过第一夹固组件和第二夹固组件55固定于现浇连接段20b的支模体系上,将止水带52与相邻的钢筋固定连接,从而可同时浇筑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两侧的混凝土,实现了现浇连接段20b的同时浇筑,避免了隔一跳一的施工方式,利用第一夹固组件和第二夹固组件55起到加固的作用,实现了同时浇筑,连续施工,降低了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期。
在施工综合管廊20时,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平整场地;而后支模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施做混凝土底板垫层24,在底板垫层24之上铺设防水层,在底板垫层24之上施工底板21,在铺设底板21的钢筋并且支模的过程中,将沉降缝结构50中位于底板21处的结构设置在底板21的浇筑空间内,使得现浇连接段20b上位于底板处的部分与底板21一同浇筑,且同时在底板21内形成了底板沉降缝561。
如图8所示,显示了底板沉降缝的第一实施例,底板垫层24在底板沉降缝561处做加厚处理,具体地,在底板垫层24施工前,将底板沉降缝561处的底部向下挖出一凹坑,而后在该凹坑内加入垫层钢筋笼241,将该垫层钢筋笼241对应底板沉降缝561设置。在底板垫层24施工好后,于底板垫层24上对应底板沉降缝561处铺设改性沥青油毡58,利用改性沥青油毡58起到防水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改性沥青油毡58之上、第一隔板51的底部贴设止水胶条57,以提高防水效果。该止水胶条57为遇水膨胀止水胶条。止水胶条57位于底部沉降缝561的底部,防止底板21以下的水从该底部沉降缝561处进到底板21的上方。
在第二隔板53上靠近现浇连接段20b的表面的端部处嵌设有密封膏层59,该密封膏层59将沉降缝密封。该密封膏层59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形成。底部沉降缝561的顶部处通过密封膏层59来实现密封防水。
在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的两侧设置有底板钢筋笼211,在施工现浇连接段20b时,将现浇连接段20b两侧的现浇底板21与该现浇连接段20b一同施工,使得现浇连接段20b处位于底板处的部分与底板21成为一体,底板钢筋笼211还对应设于止水带52的上侧和下侧,以对止水带52起到固定和加固的作用。在设置好后,可同时浇筑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两侧的混凝土以形成底板21,实现了沉降缝两侧的底板可连续施工的效果,避免了隔一跳一的施工方式。
进一步地,第二夹固组件55为一对L型夹持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551和第二翼板552,且L型夹持件的长度与第二隔板53的长度相适配;
在将第二隔板53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55固定连接时,将一对L型夹持件相对夹设于第二隔板53的两侧,将第一翼板551贴设于第二隔板53上对应的侧面,将第二翼板552与现浇连接段20b的模板贴合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第一夹固组件为顶撑于第一隔板51两侧的顶撑筋;
将顶撑筋与现浇连接段20b内的钢筋固定连接。具体地,将顶撑筋与底板钢筋笼221紧固连接。
如图9所示,显示了底板沉降缝561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为底板沉降缝561两侧的底板21为不等厚结构。位于底板沉降缝561一侧的底板的厚度大于位于底部沉降缝561另一侧底板的厚度,两侧的底板在底板沉降缝561处形成高度差,在铺设改性沥青油毡58时,将该改性沥青油毡58铺设于厚度较大的底板之下并向上弯折覆盖两底板形成的高度差的侧面,使得该改性沥青油毡58的端部与底板沉降缝561的端部相对应。
如图10和图11所示,侧墙板和顶板处的止水带52通过钢筋201b固定连接,侧墙板和顶板处的现浇连接段20对应止水带52的位置处设置钢筋201b绑扎形成的钢筋笼,包括有横筋、纵筋和箍筋,利用钢筋笼形成一容置空间,将止水带52的一侧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止水带52的端部与该钢筋笼固定连接,通过钢筋笼来对止水带52进行加固。
侧墙板和顶板处的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分别通过第一夹固组件54和第二夹固组件55固定连接,且第一夹固组件54和第二夹固组件55与侧墙板和顶板处的现浇连接段20b的模板固定连接。实现了对第一隔板51和第二隔板53的加固作用。具体地,第一夹固组件54和第二夹固组件55均为一对角钢,在支模的过程中,先利用一对角钢加固住第一隔板51或第二隔板53,将该角钢与相邻的钢筋临时固定,在钢筋设置好后,模板支设时,将临时固定拆除,将角钢与模板固定连接,而后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形成现浇连接段20b对应侧墙板和顶部的部分。
如图11所示,在侧墙板的沉降缝562和顶板沉降缝的两端部处均封堵有密封膏层59,利用密封膏层59来嵌缝,提高沉降缝处的防水性能。该密封膏层59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形成。
如图12所示,沉降缝结构50还包括位于中墙板222处的中墙板沉降缝563,该中墙板沉降缝563的设计位置处设有分隔板5631,通过该分隔板5631将现浇连接段20b上位于中墙板处的部分分隔开以形成中墙板沉降缝,该分隔板5631通过一第二夹固组件55夹持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所形成的沉降缝包括位于综合管廊的底板处的底板沉降缝561、位于侧墙板处的侧墙板沉降缝562和位于顶板处的顶板沉降缝;
将底板沉降缝561、侧墙板沉降缝562以及顶板沉降缝依次连接以使得综合管廊上形成环形状的沉降缝。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将底板沉降缝561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侧墙板562沉降缝处的止水带固定连接;将侧墙板沉降缝562处的止水带与对应的顶板沉降缝处的止水带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环形的止水结构。
如图1所示,施工时,在综合管廊20的基坑施工好后,于基坑的底部施工底板垫层24,在底板垫层24上铺设底板防水层251,并且将底板防水层251的端部留出余量以包覆施工好的底板的部分,接着在底板防水层251上浇筑现浇底板21,并于底板21上形成杯形槽31,待底板21的混凝土达到养护强度后,将底板防水层251的端部弯曲包覆底板21的端侧,并将底板防水层251的端部伸入杯形槽31内,利用杯形槽31后续灌注的沥青玛蹄脂层34、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以及防水混凝土35将该底板防水层251的端部埋起来。
进一步地,在将侧墙板221立设于对应的杯形槽31内之后,于侧墙板221的外表面铺设墙板防水层252,并将墙板防水层252的底端部置于对应的杯形槽31内。使得该墙板防水层252的端部能够通过杯形槽31内的沥青玛蹄脂层34、沥青麻丝层36或沥青油麻层以及防水混凝土35进行埋固。
相邻的两个侧墙板221之间通过现浇连接段20b连接,故而在铺设墙板防水层252时,将墙板防水层252覆设于作为墙体的现浇连接段20b上,通过墙板防水层252覆设于综合管廊20的侧墙的外表面,对侧墙处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
于顶板23和现浇连接段20b之上铺设顶板防水层253,并将顶板防水层253的端部与墙板防水层252上对应的端部压合连接。
从而本发明通过底板防水层251、墙板防水层252以及顶板防水层253形成了全包的防水形式,在综合管廊20的外侧形成了封闭的环形防水结构体系,能够确保综合管廊不出现渗水和漏水的现象,保证综合管廊的防水性能。
在全外包防水层施工好后,向基坑内回填覆土,即完成了综合管廊的施工。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
现浇形成的底板;
立设固定于所述底板之上的墙板;
端部搭设于对应的墙板顶端的顶板预制部,通过所述墙板承托所述顶板预制部;以及
浇筑形成于所述顶板预制部之上的顶板现浇部,通过所述顶板现浇部将所述顶板预制部和对应的墙板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体浇筑形成于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和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之间的现浇连接段,通过所述现浇连接段将相邻的两个墙板固定连接,将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形成有杯形槽,所述杯形槽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并与所述墙板中的侧墙板相对应;
所述侧墙板插设于对应的杯形槽内,且所述侧墙板的表面与所述杯形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填充于所述间隙内的沥青玛蹄脂层,所述沥青玛蹄脂层的顶面距所述杯形槽的槽口一设定距离;以及
灌注形成于所述间隙内的防水混凝土结构,所述防水混凝土结构位于所述沥青玛蹄脂层之上,并通过所述防水混凝土结构封闭所述杯形槽的槽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中的侧墙板的顶端设有墙板钢筋延伸段和墙板止水带,所述墙板钢筋延伸段的端部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再向所述顶板预制部的上方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待形成的顶板现浇部内的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顶板横向钢筋的端部形成有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所述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位于所述侧墙板的上方且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锚部,所述第一弯锚部与所述墙板钢筋延伸段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预制部的端部设有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所述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位于所述侧墙板的上方且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锚部;
所述顶板现浇部的端部形成有混凝土连接结构,所述混凝土连接结构位于所述侧墙板的顶端并将所述墙板钢筋延伸段、所述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所述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以及所述止水带凸伸出所述侧墙板顶端的部分锚固起来,从而连接了所述侧墙板与所述顶板现浇部和所述顶板预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间隔设有底板沉降缝,所述底板变形缝包括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的第一隔板、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贴设置的止水带以及立设于待形成的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且与所述止水带相贴设置的第二隔板,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底板分隔开以形成所述底板沉降缝。
6.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施工底板;
提供墙板,将所述墙板立设固定于所述底板之上;
提供顶板预制部,将所述顶板预制部的端部搭设于对应的墙板的顶端,通过所述墙板承托所述顶板预制部;
于所述顶板预制部之上浇筑形成顶板现浇部,通过所述顶板现浇部将所述顶板预制部和对应的墙板连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于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设置钢筋并支设模板形成连接墙板的浇筑空间;
于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之间设置钢筋并支设模板形成连接顶板的浇筑空间,所述连接顶板的浇筑空间与所述连接墙板的浇筑空间相连通;
向所述的连接墙板的浇筑空间和连接顶板的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连接段,通过所述现浇连接段将相邻的两个墙板固定连接,将相邻的两个顶板预制部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浇筑底板时,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施工形成与待安装的墙板中的侧墙板相对应的杯形槽;
将所述侧墙板立设于所述杯形槽内,使得所述侧墙板上有部分置于所述杯形槽内,且置于所述杯形槽内的部分的表面与所述杯形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于所述间隙内填充沥青玛蹄脂形成沥青玛蹄脂层,且所述沥青玛蹄脂层的顶面距所述杯形槽的槽口一设定距离;以及
于所述间隙内灌注防水混凝土形成防水混凝土结构,通过所述防水混凝土结构封闭所述杯形槽的槽口。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筑顶板现浇部之前,还包括:
所述墙板中的侧墙板的顶端设有墙板钢筋延伸段和墙板止水带,将所述墙板钢筋延伸段的端部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再向所述顶板预制部的上方弯折形成弯折部,将所述弯折部与待形成的顶板现浇部内的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顶板横向钢筋的端部形成有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将所述第一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位于所述侧墙板的上方且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锚部,将所述第一弯锚部与所述墙板钢筋延伸段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预制部的端部设有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将所述第二顶板横向钢筋延伸段位于所述侧墙板的上方且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锚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施工底板时,于所述底板内对应待形成的底板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立设一第一隔板;
将一止水带垂直挡设于待形成的底板沉降缝并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贴设置,将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侧与所述底板内的钢筋连接固定;
将一第二隔板立设于待形成的底板沉降缝的设计位置处,并将所述第二隔板贴设于所述止水带设置,且所述第二隔板设于所述止水带上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
浇筑形成所述底板后,所述止水带的两端侧分别埋设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两侧的所述底板内,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底板分隔开以形成所述底板沉降缝。
CN201810638643.7A 2018-06-20 2018-06-20 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Withdrawn CN1085605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8643.7A CN108560588A (zh) 2018-06-20 2018-06-20 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8643.7A CN108560588A (zh) 2018-06-20 2018-06-20 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0588A true CN108560588A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54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8643.7A Withdrawn CN108560588A (zh) 2018-06-20 2018-06-20 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058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9495A (zh) * 2019-06-27 2019-10-22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19659A (zh) * 2020-04-26 2020-08-1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整体式综合管廊
CN112878369A (zh) * 2021-01-25 2021-06-01 青岛中科坤泰装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预制综合管廊相邻板间锚固结构
CN113389221A (zh) * 2021-07-02 2021-09-14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现浇管廊内部模板施工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9495A (zh) * 2019-06-27 2019-10-22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19659A (zh) * 2020-04-26 2020-08-1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整体式综合管廊
CN112878369A (zh) * 2021-01-25 2021-06-01 青岛中科坤泰装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预制综合管廊相邻板间锚固结构
CN112878369B (zh) * 2021-01-25 2022-02-22 青岛中科坤泰装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预制综合管廊相邻板间锚固结构
CN113389221A (zh) * 2021-07-02 2021-09-14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现浇管廊内部模板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3228B (zh) 一种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预制装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60588A (zh) 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60586A (zh) 半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205776348U (zh) 一种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预制装配结构
CN208578067U (zh) 半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
CN210887303U (zh) 叠合装配式综合管廊结构
CN1995598B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00535300C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91049B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01004059B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95602B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01004057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01004009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01004011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00999931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95613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95604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95616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95597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95612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95614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95600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995603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01004006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CN100999932A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腔模壳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