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56992A - 多功能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56992A
CN108556992A CN201810295932.1A CN201810295932A CN108556992A CN 108556992 A CN108556992 A CN 108556992A CN 201810295932 A CN201810295932 A CN 201810295932A CN 108556992 A CN108556992 A CN 108556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wheel
inner cover
vibration damper
hea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59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厉慧卿
王利
孙中芹
郝成侠
田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a Zhuang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 Zhuang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 Zhuang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 Zhuang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59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569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56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5699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07Automatic balancing machines with single main ground engaging wheel or coaxial wheels supporting a ri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滑板车,一方面提供多种控制方式,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该滑板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左右两端部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车体包括顶盖、内盖、底盖以及转动机构,所述顶盖、内盖以及底盖均包括两个对称布置且可相互转动的部件,所述内盖处于顶盖及底盖之间并与这两者配合在一起,所述内盖的中间横向位置固定设置有所述转动机构。

Description

多功能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一种户外活动用品,其具有一个供人站立的平台及平台下方安装的万向轮,该滑板车在人的作用下可朝前运动,为了增强娱乐性,有些滑板车上的平台还可相互转动。目前滑板车主要还是依靠人力驱动,当行程较运时,其使用起来就不是很适应,如果需要安装电力驱动系统,原有的滑板车由于自身的结构即板状的平板状结构的限制就无法与电力驱动系统很好的配合及使用该电力驱动系统。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目前的电动平衡车一般都具有一个操作杆;使用者站在平衡车的脚踏平台上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前进、后退及停止,这样的控制也称“手控”。目前平衡车的脚踏平台一般是一块板状的平板,其在使用过程中始终是保持水平状态,无法相对转动,所以无法让使用者仅仅通过利用脚部即可对平衡车进行控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动平衡设备的风靡,越来越多的独轮或者双轮动平衡车被研制出来,多功能滑板车主要是通过平衡模块和人们的操作来控制扭扭车前进和转弯,而且需要较高的操作能力,传统市面上的扭扭车通过内置电池来给两侧电动轮供电,因为体积很小,所以续航能力很差,而且每次用完之后都需要外接电源供电,十分不方便。
另外,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多功能滑板车的自动平衡系统,都是靠双脚来控制车身平衡,对于初学者不便于迅速上手体验,也不利于将来可遥控自平衡的发展。另外,市场上的多功能滑板车的自动平衡系统,其结构复杂,整个平衡系统需要极其复杂的结构,因此制作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上手较慢。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减震效果好且可进行GPS定位的多功能滑板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滑板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左右两端部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车体包括顶盖、内盖、底盖以及转动机构,所述顶盖、内盖以及底盖均包括两个对称布置且可相互转动的部件,所述内盖处于顶盖及底盖之间并与这两者配合在一起,所述内盖的中间横向位置固定设置有所述转动机构,其中:
所述顶盖包括左顶盖和右顶盖,所述左顶盖和右顶盖对称布置,所述左顶盖和右顶盖朝外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左侧弧形凸起和右侧弧形凸起,所述第一车轮位于所述左侧弧形凸起下方,所述第二车轮位于所述右侧弧形凸起的下方,所述左顶盖和右顶盖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第一空槽;
所述内盖包括左内盖和右内盖,所述左内盖和右内盖在与所述第一空槽相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结合形成踏板空腔,所述踏板空腔内设置有踏板,所述左内盖和右内盖朝内的端头具有圆柱形的筒体;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两个套管、一个主轴以及两个卡簧,所述主轴为一圆柱形状的空心管,所述两个套管分别固定在内盖的左内盖和右内盖的内端,所述主轴固定在两个套管内并通过卡簧固定在内盖中的筒体内,所述主轴内设置有一扭曲复位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伸出于所述主轴,并通过螺丝和定位柱与所述内盖锁紧,所述定位柱垂直设置在内盖下表面并向下延伸,所述定位柱中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弹性件两端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定位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性件或由具有记忆功能的材料构成的非金属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大于所述主轴的长度,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主轴的两端,所述弹性件横截面的形状为与所述主轴内部的管壁相配合的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连接件包括主轴和支撑板,所述主轴设置在支撑板上且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轮或第二车轮中心轴孔上,所述支撑板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第一螺栓与所述内盖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由下至上依次贯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内盖,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板、第二减震板、第三减震板以及多个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减震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震板上方,所述第三减震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震板下方且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减震板、第二减震板以及第三减震板分别通过第一导柱连接,所述第一导柱上端设置在所述内盖底部,且其上端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母,所述第一导柱下端贯穿第二减震板并设置在第三减震板中,且通过第二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二减震板和所述第三减震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弹性体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板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减震板上表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左顶盖靠近所述有右顶盖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第一上盖,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GPS导航仪,所述GPS导航仪分别与控制器和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一凹槽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一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防水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右顶盖靠近所述左顶盖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有第二上盖,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指纹扫描装置,所述指纹扫描装置包括指纹扫描仪,所述指纹扫描仪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所述第二上盖中心位置设置有指纹扫描区,所述第二上盖与所述第二凹槽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上盖与所述第二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左顶盖和右顶盖相互靠近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左侧提示板和右侧提示板,所述左侧提示板和右侧提示板分别与平衡控制机构连接,其中:所述左侧提示板为显示供电电源容量的提示板,所述右侧提示板为显示是否工作的提示板,在左侧提示板和右侧提示板上分别设置有左侧透明外罩和右侧透明外罩,所述左侧透明外罩与左侧提示板以及右侧透明外罩与右侧提示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三防水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中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上方设置第三上盖,所述第三上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彼此间隔的增加摩擦力的摩擦条,所述第三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四减震板、第五减震板以及多个第二弹性体,所述第四减震板设置在所述第五减震板上方,所述第五减震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底部,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体均匀设置在所述第四减震板下表面与所述第五减震板上表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凹槽上部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安装凹部,所述环形安装凹部上端面设置有环形防水槽,所述环形防水槽的横截面为V形,所述环形防水槽内设置有第四防水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上盖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安装凹部相配合的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与所述环形安装凹部螺纹相连,所述安装凸部与所述环形安装凹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防水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左内盖和右内盖朝内的端头之间设置有一个限位轴,该限位轴处于右内盖内的长度要长于处于左内盖内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滑板车还包括平衡控制机构,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中均纵向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平衡控制机构固定在底盖上并与所述轮毂电机连接,所述平衡控制机构包括供电电源、控制器、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红外光电传感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盖外侧面设置有透明的装饰灯,所述左内盖和右内盖外侧面均设置有反光层,所述陀螺仪下方设有一个“U”形的陀螺仪脚踏板,该陀螺仪脚踏板安装在底盖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转动机构、平衡控制机构及顶盖、内盖、底盖均是由两个成对称布置且可相互转动的部件构成,这样其利用脚部的力驱动一侧或者两侧的顶盖、内盖、底盖一起扭转,这样进而使传感器发出信号给平衡控制机构,平衡控制机构依据内部的控制程序驱动轮毂电机运转,进而让使用者朝前或者朝后运动,这样实现“脚控”,其与“手控”存在明显区别,是一种特别的驱动方式;
2、在左顶盖和右顶盖朝外的部分分别设置左侧弧形凸起和右侧弧形凸起,左侧弧形凸起和右侧弧形凸起正好处于轮毂电机的正上方,并且轮毂电机处于内盖的左右两侧边缘位置,这样可使用较大尺寸的轮毂电机,相对电机安装在底盖底部的那种平衡车,其运动行程及速度优势明显;
3、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分别通过连接件与车体相连,连接件包括主轴和支撑板,主轴设置在支撑板上且端部设置在第一车轮或第二车轮中心轴孔上,支撑板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第一螺栓与内盖连接,第一螺栓由下至上依次贯穿支撑板和内盖,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板、第二减震板、第三减震板以及多个第一弹性体,第一减震板设置在第二减震板上方,第三减震板设置在第二减震板下方且位于支撑板上,第一减震板、第二减震板以及第三减震板分别通过第一导柱连接,第一导柱上端设置在内盖底部,且其上端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母,第一导柱下端贯穿第二减震板并设置在第三减震板中,且通过第二紧固螺母与第二减震板和第三减震板固定连接,多个第一弹性体均匀设置在第一减震板下表面与第二减震板上表面之间,通过上述减震装置,可提高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的减震性能,可使该多功能滑板车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行走过程中遇到稍微不平的路面时不会产生较大的颠簸,确保使用者安全可靠的控制多功能滑板车,提高了该多功能滑板车的安全性能;
4、通过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结合放置踏板,这样整体减少整个设备的自身体积,同时踏板中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通过上述踏板中设置第二减震装置,可使踏板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增强该多功能滑板车的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该多功能滑板车的安全性能;
5、限位轴一端限位一端活动,为转动机构的运动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平衡车中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功能滑板车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三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多功能滑板车中指纹扫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多功能滑板车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多功能滑板车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滑板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滑板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左右两端部的第一车轮41和第二车轮42,车体包括顶盖1、内盖2、底盖3以及转动机构,顶盖1、内盖2以及底盖3均包括两个对称布置且可相互转动的部件,内盖2处于顶盖1及底盖3之间并与这两者配合在一起,内盖2的中间横向位置固定设置有转动机构,第一车轮41和第二车轮42中均纵向设置有轮毂电机4;其中:
顶盖1包括左顶盖11和右顶盖12,左顶盖11和右顶盖12对称布置,左顶盖11和右顶盖12朝外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左侧弧形凸起15和右侧弧形凸起19,第一车轮41位于左侧弧形凸起15下方,第二车轮42位于右侧弧形凸起19的下方,左顶盖11和右顶盖12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第一空槽16;
内盖2包括左内盖21和右内盖22,左内盖21和右内盖22在与第一空槽16相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二空槽23,第一空槽16和第二空槽23结合形成踏板空腔,踏板空腔内设置有踏板5,左内盖11和右内盖12朝内的端头均具有圆柱形的筒体24;
转动机构包括两个套管61、一个主轴62以及两个卡簧63,主轴62为一圆柱形状的空心管,两个套管61分别固定在内盖2的左内盖21和右内盖22的内端,上述主轴62固定在两个套管61内并通过卡簧固定在内盖2中的筒体24内,主轴62内设置有一扭曲复位用的弹性件64,弹性件64的两端伸出于主轴62,并通过螺丝66和定位柱67与内盖2锁紧,且上述定位柱67垂直设置在内盖2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上述定位柱67中设置有定位孔65,弹性件64的两端通过螺丝66固定设置在上述定位柱67中的定位孔65中;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弹力实现多功能滑板车的自动平衡系统的复位,通过上述弹性件的使用,该多功能滑板车即可用一种更方便、更安全的方式让车身自动恢复水平的状态,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操作更加简单,更容易上手,结构简单,成本降低,设计新颖,更加适合推广与使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弹性件64为金属弹性件或由具有记忆功能的材料构成的非金属弹性件,弹性件64的长度大于主轴62的长度,弹性件64的两端分别伸出于主轴62的两端,弹性件64横截面的形状为与主轴内部的管壁相配合的弧形。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车轮41和第二车轮42分别通过连接件与车体相连,连接件包括主轴107和支撑板102,主轴107设置在支撑板102上且端部设置在第一车轮41或第二车轮42中心轴孔上,以第二车轮42为例,上述支撑板102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第一螺栓99与右内盖22连接,第一螺栓99由下至上依次贯穿支撑板102和右内盖22,上述第一螺栓99下端通过设置在支撑板102下方的第三紧固螺母98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同时,第一螺栓99上端设置在右内盖22底部设置的第二空腔232中,且其上端设置有第四紧固螺母103,另外,第一螺栓99上端顶部与第二空腔232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四弹性体101,同时,该第一螺栓99外设置有密封套104,支撑板102上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板90、第二减震板92、第三减震板94以及多个第一弹性体91,第一减震板90设置在第二减震板92上方,第三减震板94设置在第二减震板92下方且位于支撑板102上,第一减震板90、第二减震板92以及第三减震板94分别通过第一导柱93连接,上述第一导柱93上端设置在右内盖22底部设置的第一空腔231中,且其上端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母96,另外,第一导柱93上端顶部与所述第一空腔231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三弹性体103,上述第一导柱93下端贯穿第二减震板92并设置在第三减震板94中,且通过第二紧固螺母95与第二减震板92和第三减震板94固定连接,多个第一弹性体91均匀设置在第一减震板90下表面与第二减震板92上表面之间,同时,第一减震板90中设置有导套97,第一导柱93设置在该导套97中,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的第一减震装置,可使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以进一步提高该多功能滑板车的减震性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多功能滑板车可为电动多功能滑板车,且还可包括平衡控制机构,同时,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中均纵向设置有轮毂电机4;平衡控制机构固定在底盖上并与轮毂电机4连接,平衡控制机构包括供电电源81、控制器82、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83、红外光电传感器;供电电源与控制器连接用于给控制器提供电源,控制器分别与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红外光电传感器连接,控制器82与轮毂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是让其驱动对应的部件进行工作,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83、红外光电传感器依次是检测车体的加速度变化、角度变化及车体上是否有使用者。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左顶盖11靠近有右顶盖1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113,第一凹槽113上设置有第一上盖111,第一凹槽113中设置有定位装置,可使该多功能滑板车具有定位功能,安全可靠性提高,定位装置包括GPS导航仪114,GPS导航仪114分别与控制器82和供电电源81相连,第一上盖111与第一凹槽113为螺纹连接,第一上盖111与第一凹槽1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防水密封圈112,用于增强第一凹槽的防水性能,防止第一凹槽中的GPS导航仪114进水受潮,进而提高该GPS导航仪的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右顶盖12靠近左顶盖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124,第二凹槽124上设置有第二上盖121,第二凹槽124中设置有指纹扫描装置,通过指纹扫描装置才可启动该多功能滑板车,所以安全性能得到增强,指纹扫描装置包括指纹扫描仪125,上述指纹扫描仪125与供电电源81相连,第二上盖121中心位置设置有指纹扫描区122,第二上盖121与第二凹槽124为螺纹连接,第二上盖121与第二凹槽12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密封圈123,用于增强第二凹槽的防水性能,防止第二凹槽124中的指纹扫描仪进水受潮,进而提高指纹扫描仪的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左顶盖11和右顶盖12相互靠近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左侧提示板13和右侧提示板131,左侧提示板13和右侧提示板131分别与平衡控制机构连接,其中:左侧提示板13为显示供电电源容量的提示板,右侧提示板131为显示是否工作的提示板,在左侧提示板13和右侧提示板131上分别设置有左侧透明外罩14和右侧透明外罩141,左侧透明外罩14与左侧提示板13以及右侧透明外罩141与右侧提示板13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三防水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可分别提高左侧提示板13和右侧提示板131的防水性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踏板5中设置有第三凹槽55,第三凹槽55上方设置第三上盖53,上述第三上盖53的上表面设置有彼此间隔的增加摩擦力的摩擦条51,第三凹槽55中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四减震板52、第五减震板57以及多个第二弹性体56,第四减震板52设置在第五减震板57上方,第五减震板57设置在第三凹槽55底部,多个第二弹性体56均匀设置在第四减震板52下表面与第五减震板57上表面之间,可进一步提高该踏板的减震性能,进而使该多功能滑板车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三凹槽55上部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安装凹部58,环形安装凹部58上端面设置有环形防水槽59,环形防水槽59的横截面为V形,环形防水槽59内设置有第四防水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可进一步提高第三凹槽55的防水性能,第三上盖53下端设置有与环形安装凹部58相配合的安装凸部,安装凸部与环形安装凹部58螺纹相连,安装凸部与环形安装凹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防水密封圈54,可进一步提高第三凹槽55的防水性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防止转动机构的偏移,左内盖21和右内盖22朝内的端头之间设置有一个限位轴7,该限位轴7处于右内盖22内的长度要长于处于左内盖21内的长度,这样一端起到限位的作用,另一端起到活动的作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多功能滑板车还包括太阳能充电装置,太阳能充电装置与供电电源81相连,太阳能充电装置包括分别与控制器82相连的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17和第二太阳能电池组件18,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17设置在左侧弧形凸起15上,第二太阳能电池组件18设置在右侧弧形凸起19上,该多功能滑板车在外面行走的过程中即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对其进行连续充电,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底盖3外侧面设置有透明的装饰灯33,左内盖21和右内盖22外侧面均设置有反光层25,在夜晚或灯光较暗的情况下,通过该反光层即可提高该电动平衡扭扭的安全性能,陀螺仪83下方设有一个“U”形的陀螺仪脚踏板9,该陀螺仪脚踏板9安装在底盖3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左右两端部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车体包括顶盖、内盖、底盖以及转动机构,所述顶盖、内盖以及底盖均包括两个对称布置且可相互转动的部件,所述内盖处于顶盖及底盖之间并与这两者配合在一起,所述内盖的中间横向位置固定设置有所述转动机构,其中:
所述顶盖包括左顶盖和右顶盖,所述左顶盖和右顶盖对称布置,所述左顶盖和右顶盖朝外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左侧弧形凸起和右侧弧形凸起,所述第一车轮位于所述左侧弧形凸起下方,所述第二车轮位于所述右侧弧形凸起的下方,所述左顶盖和右顶盖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第一空槽;
所述内盖包括左内盖和右内盖,所述左内盖和右内盖在与所述第一空槽相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结合形成踏板空腔,所述踏板空腔内设置有踏板,所述左内盖和右内盖朝内的端头具有圆柱形的筒体;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两个套管、一个主轴以及两个卡簧,所述主轴为一圆柱形状的空心管,所述两个套管分别固定在内盖的左内盖和右内盖的内端,所述主轴固定在两个套管内并通过卡簧固定在内盖中的筒体内,所述主轴内设置有一扭曲复位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伸出于所述主轴,并通过螺丝和定位柱与所述内盖锁紧,所述定位柱垂直设置在内盖下表面并向下延伸,所述定位柱中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弹性件两端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定位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性件或由具有记忆功能的材料构成的非金属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大于所述主轴的长度,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主轴的两端,所述弹性件横截面的形状为与所述主轴内部的管壁相配合的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中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上方设置第三上盖,所述第三上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彼此间隔的增加摩擦力的摩擦条,所述第三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四减震板、第五减震板以及多个第二弹性体,所述第四减震板设置在所述第五减震板上方,所述第五减震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底部,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体均匀设置在所述第四减震板下表面与所述第五减震板上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上部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安装凹部,所述环形安装凹部上端面设置有环形防水槽,所述环形防水槽的横截面为V形,所述环形防水槽内设置有第四防水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盖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安装凹部相配合的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与所述环形安装凹部螺纹相连,所述安装凸部与所述环形安装凹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防水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滑板车还包括平衡控制机构,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中均纵向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平衡控制机构固定在底盖上并与所述轮毂电机连接,所述平衡控制机构包括供电电源、控制器、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红外光电传感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外侧面设置有透明的装饰灯,所述左内盖和右内盖外侧面均设置有反光层,所述陀螺仪下方设有一个“U”形的陀螺仪脚踏板,该陀螺仪脚踏板安装在底盖上。
CN201810295932.1A 2018-04-04 2018-04-04 多功能滑板车 Withdrawn CN1085569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5932.1A CN108556992A (zh) 2018-04-04 2018-04-04 多功能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5932.1A CN108556992A (zh) 2018-04-04 2018-04-04 多功能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56992A true CN108556992A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34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5932.1A Withdrawn CN108556992A (zh) 2018-04-04 2018-04-04 多功能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569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6263B (zh)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CN105539672A (zh) 一种电动平衡两轮车
US8978791B2 (en) Vehicle forming a self-balancing human transporter with an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module
CN204489055U (zh) 一种用重心控制方向的无把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
CN104512502A (zh) 用重心控制方向的无把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91774B (zh) 一种全方位拍摄的航拍云台
KR20170129586A (ko) 전기기계식 자이로스코프 평형 외발휠
CN106542030A (zh) 一种自平衡两轮车
KR101301989B1 (ko) 태양광 추적식 가로등
CN115122962A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充电车
CN103496409A (zh) 自主供电式全方位运动球形机器人
CN103832532A (zh) 单轮自平衡电动车
CN108556992A (zh) 多功能滑板车
CN207334524U (zh) 一种智慧路灯
CN206031096U (zh) 一种改良型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3902775U (zh) 单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03740052U (zh) 自平衡独轮电动车超薄机身结构
CN207060292U (zh) 一种安装有太阳能板的自行车
CN216332446U (zh) 带手机充电插座的电动自行车
CN214410258U (zh) 绿色建筑施工信息采集装置
JP3500143B2 (ja) 太陽電池充電式電気走行装置
CN202608977U (zh) 太阳能两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15532190U (zh) 一种基于户外出行的晴雨伞背包
CN214689942U (zh) 一种具有手机快充接头的电动车仪表
CN111023026A (zh) 一种集成式节能led太阳能智能路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