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48224A - 风机盘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机盘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48224A
CN108548224A CN201810471203.7A CN201810471203A CN108548224A CN 108548224 A CN108548224 A CN 108548224A CN 201810471203 A CN201810471203 A CN 201810471203A CN 108548224 A CN108548224 A CN 108548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in
fan
exchanger tub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12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光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8104712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482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48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82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机盘管装置,包括风机组件、盘管和凝结水盘,盘管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腔的换热器。换热器由翅片组件和至少一组换热管组件构成;每组换热管组件为一排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换热管Ⅰ;每组换热管组件中的换热管Ⅰ依次相连通,构成U形或S形的介质通道。翅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翅片;翅片从左至右依次套装在每根换热管Ⅰ外表面。本发明在空气迎风方向上仅布置一排换热管Ⅰ,减少了空气绕流经过的管排数,从而使空气流动阻力减小;这种布置还增大了传热温差,提高了传热量;本发明中换热管不在翅片中心位置,而是偏向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可强化传热,提高平均传热温差,提高换热量,增强空调工况下的除湿能力。

Description

风机盘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末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盘管装置。
背景技术
风机盘管、壁挂机、立式柜机是三种目前比较常用的室内空调末端装置。在上述室内空调装置中,水或制冷剂等载热工质在管内流动,空气经风机驱动流过翅片和换热管外表面,与管内工质换热,被工质冷却除湿(空调工况)或加热(供热工况)。这种室内空调末端装置换热器结构多为翅片管式,采用铜管或铝管套串铝翅片,经胀管后翅片与换热管实现紧密接触,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应用非常广泛。
为降低空调系统中冷冻水泵功耗,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水侧大温差空调系统,将冷水供回水温差由常规的5度增大至7度左右或更高,常规的风机盘管等室内末端装置需要相应地增加管排数,以满足换热的需要,从而使风阻显著增加,风机功耗和噪声提高。这样,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这种室内末端装置结构设计的缺点显现出来。
另一方面,为提高空调制冷系统能效,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研究开发,不同于常规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冷媒温度被提高到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以上,以处理显热,为房间降温,空气降温和除湿在不同的设备和过程中实现,处理显热采用干盘管、辐射壁面等设备,它们只对空气进行冷却,并不除湿。由于冷媒温度提高,与室内空气的传热温差减小,常规风机盘管换热能力减小,供冷能力下降,这样为室内降温时,便需要加大风量和尺寸规格,这又会造成风机功耗、噪声以及成本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温湿度独立控制带来的好处。
为克服上述缺点,业内设计开发了专门的干式风机盘管机组,重新设计了换热管的回路结构布置,使工质在换热管内的流动过程与空气接近逆流流动,提高了有效传热温差。但是,由于空调工况下室内温度水平基本确定,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冷媒温度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接近,室内空气与冷媒间的传热温差显著地小于常规空调情况,因此,这种结构的干式风机盘管供冷能力仍然有限。此外,和常规风机盘管一样,在这种干式风机盘管中,管外空气要流过多排换热管(3至5排),风阻随管排数增加而增加,风机功耗较高,噪声较大;而冷媒在换热管中则要多次流过数个180度弯头,冷媒流动阻力较大,也增加了冷媒输送功耗,影响了空调系统总能效。
专利文献(201220115454.X)《基于小管径、多流路表冷器的超薄风机盘管》中公开了冷媒分别通过多流路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率的方法,但其冷媒水流路单元的数量为4~6个;冷媒水流路单元的U形管排数2或3排,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空气要绕流2~3根换热管,仍曾在现有技术中风阻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低风阻的风机盘管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风机盘管装置,包括风机组件、盘管和凝结水盘;所述盘管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腔的换热器,凝结水盘位于换热器正下方;
所述换热器由翅片组件和至少一组换热管组件构成:
当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换热管组件时,换热管组件从上至下依次排列;
每组换热管组件为一排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竖直/交错排列)的换热管Ⅰ(换热管Ⅰ数量≥2);
每组换热管组件中的换热管Ⅰ依次相连通,构成介质通道。
作为本发明风机盘管装置的改进:
所述翅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翅片;
所述翅片从左至右依次套装在每根换热管Ⅰ外表面;
所述换热管Ⅰ位于翅片靠近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风机盘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每根换热管Ⅰ中心与翅片靠近空气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一端的距离为W1,与翅片靠近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一端的距离为W2;
W1:W2为1.5~6:1。
作为本发明风机盘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风机盘管装置包括至少一组风机组件;
每组风机组件由两个风机和一个电机构成,两个风机均与电机相连。
作为本发明风机盘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或贯流风机。
作为本发明风机盘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翅片为直翅片或异形翅片。
所述换热管Ⅰ为圆管或椭圆管。
作为本发明风机盘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凝结水盘正上方的辅热区域;
所述辅热区域由至少两排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换热管Ⅱ(换热管数量Ⅱ≥2)构成;
所述换热管Ⅱ依次相连通,构成介质通道;
所述翅片从左至右依次套装在每根换热管Ⅰ和换热管Ⅱ外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
1、本发明在迎风方向仅布置一排换热管Ⅰ,根据实际需要连通换热管Ⅰ,形成一个或多个介质流动通道;本发明对换热管Ⅰ的设计一方面可实现冷媒侧的大温差运行,能大副减少冷媒输送能耗、同时大副提高冷水机组能效。
2、本发明在空气迎风方向上仅布置一排换热管Ⅰ,减少了空气绕流经过的管排数,从而使空气流动阻力减小;这种布置还增大了传热温差,提高了传热量;同时本发明还增加所采用的风机数,适当增大风量,一方面不增加空气总阻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传热温差,增强了换热能力;本发明的设计,在空调工况可以提高冷水平均温度,使冷水机组能效提高,当风机盘管运行在干工况,可以去除凝结水盘;供热工况可以降低热水平均温度,使热泵制热能效提高。
3、本发明翅片可采用直翅片,包括规则矩形,或“L”型、“[”型、“【”形、梯形等异形结构,换热管不在翅片中心位置,而是偏向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可强化传热,提高平均传热温差,提高换热量,增强空调工况下的除湿能力。
4、本发明增设辅热区域,该辅热区域位于翅片的下半区部,凝结水盘正上方,可更充分地利用空调冷水初始进口段的低温能量,增强换热和除湿能力,满足空调对湿度控制的需要。
5、本发明翅片还可采用异形翅片,包括扇形、V型、Z型或W型等异型结构,降低换热器高度,便于安装,也便于与房屋装饰协调一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风机盘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左图为采用离心风机4时的结构示意图,右图为采用贯流风机6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图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上图为图1左图的俯视示意图,下图为图1右图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采用若干个(6个)风机时风机盘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为采用6个离心风机4时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为采用6个贯流风机6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管程数为4的风机盘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左图换热管Ⅰ2从上至下依次竖直排列,右图换热管Ⅰ2从上至下依次交错排列;
图7是管程数为8的风机盘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左图换热管Ⅰ2从上至下依次竖直排列,右图换热管Ⅰ2从上至下依次交错排列;
图8是风机盘管装置工作方式示意图,图A为鼓风方式示意图,图B和C为引风方式示意图;
图9是翅片1和换热管Ⅰ2(圆管)装配示意图,图A所示的翅片1为规则矩形,图B和C所示的翅片1为不规则梯形,图D所示的翅片1为规则梯形;
图10是翅片1和换热管Ⅰ2(椭圆管)装配示意图,图A所示的翅片1为规则矩形,图B和C所示的翅片1为不规则梯形,图D所示的翅片1为规则梯形;
图11是异形结构翅片和换热管Ⅰ2(圆管)装配示意图;
图12是异形结构翅片和换热管Ⅰ2(椭圆管)装配示意图;
图13是异形结构翅片增加辅热区域(5根换热管Ⅱ)的装配示意图,图A中两排换热管Ⅱ相互平行排列,图B中两排换热管Ⅱ相互交错排列;
图14是异形结构翅片增加辅热区域(8根换热管Ⅱ)的装配示意图,图A中两排换热管Ⅱ相互平行排列,图B中两排换热管Ⅱ相互交错排列;
图15是本实施例中换热管Ⅰ2管程数为6并分为两个不同介质通道时的介质流动示意图,其中上图为冷媒进出水口在不同侧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下图为冷媒进出水口在同侧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施例中换热管Ⅰ2管程数为8并分为两个不同介质通道时的介质流动示意图;
图17是本实施例中换热管Ⅰ2管程数为6并分为三个不同介质通道时的介质流动示意图;
图18是图2中换热介质为制冷剂时的介质流动示意图;
图19是图15换热介质为制冷剂时的介质流动示意图,其中上图与图15中上图相对应,下图与图15中下图相对应;
图20是图16中换热介质为制冷剂时的介质流动示意图。
图中,1.翅片,2.换热管Ⅰ,3.电机,4.离心风机,5.膨胀阀,6.贯流风机,7.凝结水盘,8.导流格栅,1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风机盘管装置,如图1-20所示,包括风机组件、盘管和凝结水盘7,盘管包括壳体10,以及位于壳体10内腔的换热器。壳体10上设有风口Ⅰ和风口Ⅱ,壳体10内腔通过风口Ⅱ与外界环境相连通。风机组件与壳体10固定相连,并通过风口Ⅰ与壳体10内腔相连通,凝结水盘7放置在换热器正下方,用于收集换热器工作产生的冷凝水。上述风机组件、盘管和凝结水盘7的工作内容及相对位置关系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在本发明中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2可知,换热器由翅片组件和至少一组换热管组件构成;每组换热管组件为一排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换热管Ⅰ2(换热管Ⅰ2的数量至少为两根);每组换热管组件中的换热管Ⅰ2依次相连通,构成U形或S形的介质通道。翅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翅片1;翅片1从左至右依次套装在每根换热管Ⅰ2外表面,即,所有换热管Ⅰ2均套装在每个翅片1中(为了图面的整洁,故将图2中段的翅片1做省略处理,且其他侧视示意图也做相应的省略处理)。
图2中换热器仅采用一组换热管组件,该组换热管组件采用6根从上至下依次竖直排列的换热管Ⅰ2,换热管Ⅰ2依次连通,构成构成S形的介质通道。如图2中箭头所示,冷媒(或热媒)从底部的换热管Ⅰ2流入,流经中间各段换热管Ⅰ2,最后从最上端的换热管Ⅰ2流出,此时冷媒流入流出在同一侧。空调工况下(即,制冷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在翅片1和换热管Ⅰ2表面,滴落在凝结水盘7中,排向室外。
每一组换热管组件中换热管Ⅰ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选择(如4段、6段或8段),如图6和图7所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换热管Ⅰ2的排列方式有两种:
如图1左图所示,该排换热管Ⅰ2从上至下依次竖直排列,且各换热管Ⅰ2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如图1右图所示,该排换热管Ⅰ2从上至下依次交错排列,此时各换热管Ⅰ2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由由两个风机和一个电机3构成,两个风机均与电机3相连,即,电机3同时驱动与其相连的风机工作。两个风机均与壳体10内腔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4或贯流风机6,由离心风机4构成的风机组件如图4上图所示,由贯流风机6构成的风机组件如图4下图所示。
由图3可知,本发明仅设有一排换热管Ⅰ2,空气只绕流经过一支换热管Ⅰ2,这样空气流动阻力较小。为保证换热量,可将管长增加,且增大风量,但因空气只绕流经过一支换热管,阻力降低,总风阻并不增加。在实际使用中根据需要连通换热管Ⅰ2,形成一个或多个介质流动通道;上述对换热管Ⅰ2的设计可实现冷媒侧的大温差运行,能大副减少冷媒输送能耗、同时大副提高冷水机组能效。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风机组件数量实现,如图5所示(3组风机组件)。常规风机盘管中,空气要绕流经过多支换热管Ⅰ2,空气流动阻力较大,风机功耗较高。为进一步降低空气流动阻力,换热管Ⅰ2除采用圆管外还可以采用椭圆管(如图10/图12所示)。
如图8所示,以贯流风机6为例,本发明可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采用不同的送、引风方式,从而实现制冷/供热:
鼓风方式如图8的图A所示:贯流风机6的进气口与室外环境相连通,出气口通过风口Ⅰ与壳体10内腔相连通,该出气口正对壳体10内腔中的换热器。室内空气由贯流风机6的进气口吸入,并由贯流风机6的出气口流入壳体10内腔,流经换热器。空气从换热管Ⅰ2外表面和翅片1表面流过时,被换热管Ⅰ2内的冷媒冷却或加热后,水平流出风口Ⅱ,经过一段距离后,气流下沉,从下部返回贯流风机6的进气口侧,这种方式为上送下回式,适合空间较宽裕房间。
引风方式如图8的图B和C所示:此时贯流风机6出气口处设有导流格栅8;贯流风机6的出气口与室外环境相连通,进气口通过风口Ⅰ与壳体10内腔相连通,该进气口正对壳体10内腔中的换热器。室内空气在贯流风机6的吸引下,现由风口Ⅱ流入壳体10内腔,流经换热器。空气从换热管Ⅰ2外表面和翅片1表面流过时,被换热管Ⅰ2内的冷媒冷却或加热后,由风口Ⅰ被贯流风机6进气口所吸入,在由贯流风机6出气口经导流格栅8向下方送出,为上回下送方式,适合安装空间较小的房间。
注:离心风机4的工作方式与贯流风机6相同,故不在本说明书中进行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中翅片1可选用直翅片或异形翅片,异形翅片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弧形弯曲结构和曲折形结构(如W形、V形等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曲折、弧形弯曲结构的翅片1,可以降低换热器竖向高度,减小体积,便于安装使用。
如图9中,图A所示的翅片1为规则矩形,图B和C所示的翅片1为不规则梯形,图D所示的翅片1为规则梯形。由图9可知,换热管Ⅰ2在翅片1中并不位于中间位置,而是偏向顺风方向(即,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图9中W1表示换热管Ⅰ2中心与翅片1靠近空气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一端的距离,W2表示换热管Ⅰ2中心与翅片1靠近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一端的距离,W1:W2为1.5~6:1(注:本实施例中W1:W2具体为2.4:1)。H1、H2表示不规则梯形中矩形部分一边的高度。
如图11所示,所采用的直翅片为异形结构时,每根换热管Ⅰ2在翅片1中的位置仍偏向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比例仍为W1:W2为1.5~6:1。
注:翅片1套装至换热管Ⅰ2上构成换热器在本技术领域中为常用技术,故上述仅对至翅片1采用不同直翅片时的套装方式进行详细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能够很容易替换获得换热管Ⅰ2交错排列或采用异形翅片时套装方式,故在本说明书中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增加一组换热管组件,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本实施例选用两组换热管组件,此时两组换热管组件分上下两组依次排列,即,本发明仅采用一排换热管Ⅰ2,所有换热管Ⅰ2均按照上述排列方式从上至下竖直/交错排列,获得上下两个介质通道。
注:当采用至少两组换热管组件时,换热管组件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即,本发明迎风方向仅布置一排换热管Ⅰ2。
本实施例中介质分别流经两个介质通道,冷媒进出口的温差减小,这有利于提高总传热温差,从而提高换热量,适用于房间负荷较大、需要特别增大供冷或供热量的工作情况。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分别对两组换热管组件中换热管Ⅰ2的数量进行选择。
当管程数为6时,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如图15上图所示换热器的上下两组换热管组件中均含有3个换热管Ⅰ2,如图15上图中的箭头可知,此时介质通道的进出口在不同侧。
图15中的下图所示换热器的上组换热管组件含有两个换热管Ⅰ2,下组换热管组件含有4个换热管Ⅰ2,如图15下图中的箭头可知,此时介质通道的进出口在同一侧。
注:本发明还可采用3组换热管组件,如图17所示,3组换热管组件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每换热管组件中均含有2个换热管Ⅰ2。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按需要选择管程数,并使换热管Ⅰ2连通形成至少一条介质通道。
同理,当管程数为8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下换热管组件中换热管Ⅰ2的数量进行选择。如图16所示,换热器的上下两组换热管组件中均含有4个换热管Ⅰ2,如图16中的箭头可知,此时介质通道的进出口在同一侧。
当上述介质为制冷剂时,则在介质通道的进口处设置膨胀阀5,制冷剂经膨胀阀节流后进入由介质通道进口处流入换热管Ⅰ2,流经换热通道后由介质通道出口处流出。不同介质通道及管程的换热器如图18-20所示。
实施例3、在实施例1中增加辅热区域,其余均等同于实施例1。
本实施例于换热器中增设辅热区域,即在翅片1局部区域增加管排数(至少两排),以利用空调冷水初始进口段低温部分的能量,提高冷却除湿能力,满足空调湿度控制需要。
如图13和图14所示,辅热区域与换热器组件同列,凝结水盘7正上方。辅热区域由至少两排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换热管Ⅱ构成(每排换热管Ⅱ数量至少为2根);换热管Ⅱ依次相连通,构成介质通道。
注:两排换热管Ⅱ之间可相互平行或交错排列;
相互平行排列指两根相对应的换热管Ⅱ的中心线在竖直面的投影相重合,如图13中A图和图14中A图。
相互交错指两根相对应的换热管Ⅱ的中心线在竖直面的投影不重合,如图13中B图和图14中B图排列。
换热管Ⅱ同实施例1中换热管Ⅰ2,外表面套装有翅片1,即,翅1片从左至右依次套装在每根换热管Ⅰ2和换热管Ⅱ的外表面。
辅热区域由5根换热管Ⅱ构成,换热管Ⅱ在翅片1上的位置如图13中A图的a至e所示,此时,换热管Ⅱ可按a至e顺序依次连通,获得一个介质通道。
辅热区域由8根换热管Ⅱ构成,换热管Ⅱ在翅片1上的位置如图14中A图的a至h所示,此时,换热管Ⅱ可按a至h顺序依次连通,获得一个介质通道。
当翅片1采用其他翅片时,仍可按照上述方式增设辅热区域,且换热管Ⅱ可采用圆管/椭圆管。连通方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空调冷水初始进口段低温部分的能量即可。
实验1、相同换热量空气侧阻力和风机功耗比较:
冷水进口水温7℃,出口水温22℃情况下,常规结构风机盘管与本发明图16所示结构的风机盘管的设计运行参数如表1所示。
如图16所示结构的风机盘管的换热器由上下两组换热管组件构成,两组换热管组件中均含有4个换热管Ⅰ2。
注:翅片1均采用相同的平直翅片,片距2.5mm,管外径9.52mm,壁厚0.35mm,孔距31.75mm。
表1.
注:表1(及表2)中管长是单根换热管Ⅰ2的管长。
从表1可见,在相同冷水进口以及出口水温,以及水流量情况下(即,换热量相同情况下),本发明设计的风机盘管的空气侧阻力和风机功耗显著低于常规方案,在实现水侧大温差运行的同时,降低了风机功耗。
实验2、干盘管工况比较。
冷水进口水温16℃,出口水温20℃情况下,常规结构风机盘管与图16所示结构的风机盘管的设计运行参数如表2所示。
本实验还检测了迎风面换热管数为9时的风机盘管的设计运行参数,如表2所示。
迎风面换热管数为9时的风机盘管的换热器由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三组换热管组件构成,每组换热管组件中含有3根换热管Ⅰ2。
注:翅片1采用相同的平直翅片,片距2.0/2.5mm,管外径9.52mm,壁厚0.35mm,孔距31.75mm。
表2
从表2中可见,在换热量相同情况下,本发明方案的空气侧压降和功率、水侧压降明显低于常规结构风机盘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用来承担显热负荷,可显著降低末端水、空气阻力和功耗,有助于提高整个空调系统能源效率。
本发明的换热器在迎风方向仅布置一排换热管Ⅰ2,从而使空气只绕流经过一支换热管,这样空气流动阻力较小。本发明为保证换热量,可将换热管Ⅰ2的管长增加,且增大风机风量,但因空气只绕流经过一支换热管Ⅰ2,阻力降低,总风阻并不增加;而在常规风机盘管中,空气要绕流经过多支换热管Ⅰ2,空气流动阻力较大,风机功耗较高;同时换热管Ⅰ2首尾相接,形成一个或多个介质流动通道,可实现冷水(或热水)大温差,同样供冷(供热)量下流量可以减小,能显著降低冷媒输送能耗;此外,常规风机盘管因为空气沿着流动方向温度不断降低(空调时)或升高(供热时),空气与换热管Ⅰ2内介质间的传热温差较小,本发明中因为空气只绕流经过一支换热管Ⅰ2,即所有流过换热管Ⅰ2的空气初始温度是相同的,故总传热温差较大,这有利于提高传热量。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风机盘管装置,包括风机组件、盘管和凝结水盘(7);所述盘管包括壳体(10)和位于壳体(10)内腔的换热器,凝结水盘(7)位于换热器正下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由翅片组件和至少一组换热管组件构成:
当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换热管组件时,换热管组件从上至下依次排列;
每组换热管组件为一排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换热管Ⅰ(2);
每组换热管组件中的换热管Ⅰ(2)依次相连通,构成介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翅片(1);
所述翅片(1)从左至右依次套装在每根换热管Ⅰ(2)外表面;
所述换热管Ⅰ(2)位于翅片(1)靠近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根换热管Ⅰ(2)中心与翅片(1)靠近空气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一端的距离为W1,与翅片(1)靠近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一端的距离为W2;
W1:W2为1.5~6: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风机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盘管装置包括至少一组风机组件;
每组风机组件由两个风机和一个电机(3)构成,两个风机均与电机(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4)或贯流风机(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1)为直翅片或异形翅片;
所述换热管Ⅰ(2)为圆管或椭圆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盘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凝结水盘(7)正上方的辅热区域;
所述辅热区域由至少两排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换热管Ⅱ构成;
所述换热管Ⅱ(21)依次相连通,构成介质通道;
所述翅片(1)从左至右依次套装在每根换热管Ⅰ(2)和换热管Ⅱ外表面。
CN201810471203.7A 2018-05-17 2018-05-17 风机盘管装置 Pending CN1085482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1203.7A CN108548224A (zh) 2018-05-17 2018-05-17 风机盘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1203.7A CN108548224A (zh) 2018-05-17 2018-05-17 风机盘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8224A true CN108548224A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5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1203.7A Pending CN108548224A (zh) 2018-05-17 2018-05-17 风机盘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4822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3326A (zh) * 2018-10-26 2019-02-12 营口微子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CN110260504A (zh) * 2019-05-29 2019-09-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防凝露机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10500811A (zh) * 2019-08-02 2019-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换器和空调
CN111578383A (zh) * 2020-04-16 2020-08-2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8132A (zh) * 1999-09-09 2001-03-21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室内机组
CN101303210A (zh) * 2008-05-23 2008-11-12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的翅片
CN104501639A (zh) * 2014-12-19 2015-04-08 西安交通大学 非中心对称h型翅片管及其翅片管换热管束
CN105485971A (zh) * 2016-01-12 2016-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管翅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8579407U (zh) * 2018-05-17 2019-03-05 浙江理工大学 风机盘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8132A (zh) * 1999-09-09 2001-03-21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室内机组
CN101303210A (zh) * 2008-05-23 2008-11-12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的翅片
CN104501639A (zh) * 2014-12-19 2015-04-08 西安交通大学 非中心对称h型翅片管及其翅片管换热管束
CN105485971A (zh) * 2016-01-12 2016-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管翅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8579407U (zh) * 2018-05-17 2019-03-05 浙江理工大学 风机盘管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3326A (zh) * 2018-10-26 2019-02-12 营口微子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CN110260504A (zh) * 2019-05-29 2019-09-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防凝露机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10260504B (zh) * 2019-05-29 2023-09-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防凝露机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10500811A (zh) * 2019-08-02 2019-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换器和空调
CN111578383A (zh) * 2020-04-16 2020-08-2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8224A (zh) 风机盘管装置
CN101514829B (zh) 带填料的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107990758A (zh)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CN104246377A (zh) 空调装置的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CN111829074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579407U (zh) 风机盘管装置
CN109441765B (zh) 一种适用于空气压缩机的高效热回收系统
CN1828158A (zh) 通信机房用空气换热装置
CN2196773Y (zh) 一种多效能换热器
CN21500191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0504223C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JP3833351B2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内ユニットとその室内熱交換器
CN208333166U (zh)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CN1321862A (zh) 回热型水平热管空调换气装置
CN208154611U (zh) 一种换热器风机盘管装置
CN208296374U (zh) 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风向回转式表冷器结构
CN208312769U (zh) 一种空调专用管翅式换热器
CN202915763U (zh) 一种横流翅片管式与高效管式联合蒸发空冷器
CN113932321A (zh) 一种高速出风窄立面空调外机
CN201391953Y (zh) 带填料的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201199078Y (zh) 空调器
CN110043966A (zh) 一种大温差风机盘管
CN2767889Y (zh) 通信机房用空气换热装置
CN220852371U (zh) 一种逆流换热的风机盘管装置
CN220601623U (zh) 风机盘管及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