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47300A - 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47300A
CN108547300A CN201810404803.1A CN201810404803A CN108547300A CN 108547300 A CN108547300 A CN 108547300A CN 201810404803 A CN201810404803 A CN 201810404803A CN 108547300 A CN108547300 A CN 108547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tablet
push rod
fixed
t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48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47300B (zh
Inventor
贾羽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 Lingji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贾羽威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贾羽威 filed Critical 贾羽威
Priority to CN2018104048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473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47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7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47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73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02Placing by driving
    • E02D7/06Power-driven drivers
    • E02D7/08Drop drivers with free-falling hamm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02Placing by driving
    • E02D7/06Power-driven drivers
    • E02D7/14Components for drivers inasmuch as not specially for a specific driver constru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02Placing by driving
    • E02D7/06Power-driven drivers
    • E02D7/14Components for drivers inasmuch as not specially for a specific driver construction
    • E02D7/16Scaffolds or supports for dr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人工插桩效率低且费力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第一平板,第一平板的上方有第三平板,第一平板上有竖杆,竖杆上有第二平板,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上均有通孔,第二平板上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上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侧壁上有第二推杆,第二推杆与第一套筒之间有卡紧装置;第一套筒上有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内有锤头,锤头的中心有通孔,锤头与第三套筒之间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有第一绳索;本发明的好处可实现插桩过程中对桩体的抱紧与松开,同时能根据实际地基土质的需要,提升锤头的上升高度,能满足不同硬度的地基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器械,特别是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木桩对于防洪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插桩机械多采用重型机械,但是重型机械对于很多狭小的施工场所无法进入,从而影响施工进程,当重型机械无法进入施工现场时,靠工作人员将木桩敲入地面,工作效率较低,且费力,由此,亟需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能够方便进入施工现场,并能根据实际地基土质的需要,改变打击力从而满足不同硬度的地基的需求,且整个插桩过程省力,操作简单,安全性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能够方便进入施工现场,并能根据实际地基土质的需要,改变打击力从而满足不同硬度的地基的需求,使插桩过程省力,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人工插桩效率低且费力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水平的第一平板,第一平板的上方有一个与第一平板相互平行的第三平板,第一平板上有多个上端贯穿第三平板且位于第三平板上方的竖杆,第一平板与第三平板之间的竖杆上有一个可沿竖杆上下移动的第二平板,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上均有一个轴线重合的通孔,第二平板上有多个上端贯穿第三平板且位于第三平板上方的竖直的第一推杆,多个第一推杆上套装有一个位于第三平板上方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套装有一个与第一套筒同轴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可随第一套筒上下移动,第二套筒的侧壁上圆周有两个水平且相互对称的第二推杆,第二推杆可在第二套筒内径向移动,第二推杆的内端位于第二套筒内,第二推杆的外端位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第二推杆与第一套筒之间安装有可使第二推杆固定的卡紧装置;
所述的第一套筒上方有一个固定的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内套装有一个可沿第三套筒上下移动的锤头,锤头的中心开设有竖直的通孔,锤头与第三套筒之间有将锤头固定在第三套筒内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安装有第一绳索;转动第二套筒,可使推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之后第二套筒的位置可被卡紧装置固定;当第二平板向下移动时,可带动第一绳索向下移动,第一绳索向下移动可使固定装置松开锤头,之后,锤头向下移动并带动第一套筒向下移动;当第二平板向上移动时,可经第一推杆带动锤头向上移动并被固定在第三套筒内,当锤头与第一套筒脱离时,可使卡紧装置松开第二套筒,同时第二套筒反向转动复位,第二推杆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可实现插桩过程中对桩体的抱紧与松开,同时能根据实际地基土质的需要,提升锤头的上升高度,能满足不同硬度的地基的需求,且整个插桩过程省力,操作简单,安全性好,能达到很高的插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推杆抱紧木桩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推杆未抱紧木桩时的俯视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推杆与第一定位销连接时的主视剖面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推杆与第一套筒装配的俯视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套筒与锤头连接的主视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定位杆置于定位盲孔内的主视剖面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卡块与第三套筒装配的主视剖面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卡块置于卡槽内的主视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9给出,本发明包括一个水平的第一平板1,第一平板1的上方有一个与第一平板1相互平行的第三平板2,第一平板1上有多个上端贯穿第三平板2且位于第三平板2上方的竖杆3,第一平板1与第三平板2之间的竖杆3上有一个可沿竖杆3上下移动的第二平板4,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4和第三平板2上均有一个轴线重合的通孔,第二平板4上有多个上端贯穿第三平板2且位于第三平板2上方的竖直的第一推杆5,多个第一推杆5上套装有一个位于第三平板2上方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一套筒6,第一套筒6内套装有一个与第一套筒6同轴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套筒8,第二套筒8可随第一套筒6上下移动,第二套筒8的侧壁上圆周有两个水平且相互对称的第二推杆7,第二推杆7可在第二套筒8内径向移动,第二推杆7的内端位于第二套筒8内,第二推杆7的外端位于第一套筒6与第二套筒8之间,第二推杆7与第一套筒6之间安装有可使第二推杆7固定的卡紧装置;
所述的第一套筒6上方有一个固定的第三套筒9,第三套筒9内套装有一个可沿第三套筒9上下移动的锤头10,锤头10的中心开设有竖直的通孔,锤头10与第三套筒9之间有将锤头10固定在第三套筒9内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安装有第一绳索11;转动第二套筒8,可使推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之后第二套筒8的位置可被卡紧装置固定;当第二平板4向下移动时,可带动第一绳索11向下移动,第一绳索11向下移动可使固定装置松开锤头10,之后,锤头10向下移动并带动第一套筒6向下移动;当第二平板4向上移动时,可经第一推杆5带动锤头10向上移动并被固定在第三套筒9内,当锤头10与第一套筒6脱离时,可使卡紧装置松开第二套筒8,同时第二套筒8反向转动复位,第二推杆7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为了实现第二平板4可沿竖杆3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平板4与竖杆3之间间隙配合,第二平板4与第一平板1之间的竖杆3上套装有第一压簧12,每个竖杆3上均有一个位于第二平板4上方的第一定滑轮14,竖杆3上有一个位于第一定滑轮14与第二平板4之间的竖直方向的T型槽, T型槽内有置于T型槽内并沿T型块上下移动的动滑轮13,T型块上安装有随T型块上下移动的动滑轮13,每个动滑轮13上均有一个挂钩,挂钩下端固定在第二平板4上,每个第一定滑轮14上均有一个第二绳索15,第二绳索15的一端向下绕过动滑轮13且固定在第一定滑轮14上,向下拉动第二绳索15的另一端,可带动动滑轮13和第二平板4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压簧12被拉伸,松开第二绳索15,在第一压簧12拉力的作用下,第二平板4向下移动。
为了实现第一套筒6可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一套筒6与第一推杆5之间间隙配合,第三平板2上均布有多个竖直的通孔,第一套筒6的下端面上有与通孔一一对应的且置于对应的通孔内的竖直的连杆16,第三平板2与第一套筒6之间的连杆16上套装有第二压簧17,第二压簧17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套筒6上,第二压簧17的下端固定在第三平板2上,锤头10与第一套筒6接触时,可带动第一套筒6向下移动,使得第二压簧17被压缩,锤头10与第一套筒6分离时,第一套筒6在第二压簧17压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
为了实现第二推杆7可径向移动,所述的第二套筒8侧壁上圆周均布有与第二推杆7一一对应的径向的通槽,第二推杆7置于对应的通槽内,第二推杆7可在通槽内左右移动,位于第二套筒8内的第二推杆7上套装有一个第三压簧18,第三压簧1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推杆7上,第三压簧18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套筒8的内壁上;第二推杆7向外移动,第三压簧18被压缩,松开第二推杆7,第二推杆7在第三压簧18的压力作用下向内移动。
为了实现第二套筒8可转动并可复位,所述的第二套筒8与第一套筒6之间安装有转动轴承19,第二套筒8上套装有扭簧20,扭簧20的内端固定在第二套筒8的外壁上,扭簧20的外端固定在第一套筒6的内壁上;转动第二套筒8,可使扭簧20变形松开第二套筒8,在扭簧20的作用下,第二套筒8可反向转动复位。
为了实现第二套筒8转动,第二推杆7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套筒6下端面上有一个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导向盲孔21,椭圆形的中心位于第二套筒8的轴线上,第二推杆7的外端与导向盲孔21紧密接触且可沿导向盲孔21滑动,且两个第二推杆7的轴线与椭圆的长轴重合;当向一个方向转动第二套筒8时,第二套筒8带动第二推杆7转动,第二推杆7转动时,可沿导向盲孔21滑动,在导向盲孔21的作用下可推动第二推杆7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
为了实现第二套筒8转动之后位置可被固定,所述的卡紧装置包括一个位于第一套筒6侧壁上且贯通第一套筒6侧壁的导槽22,导槽22内有一个径向的第四推杆23,第四推杆23的内端固定在第二套筒8上,第四推杆23的外端位于第一套筒6外侧,第四推杆23可随第二套筒8沿导槽22转动,导槽22上端有一个竖直的第一定位盲孔24,每个第一定位盲孔24内均有一个竖直的第一定位销25,第一定位销25的下端位于导槽22内,第一定位销25上套装有一个第一拉簧26,第一拉簧26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定位销25上,第一拉簧26的下端固定在第一套筒6上,第一定位销25的下端为一个斜面,第四推杆23上端为与第一定位销25相互配合的斜面,初始第四推杆23位于第一定位销25斜面高的一侧,当转动第二套筒8时,第四推杆23沿导槽22转动,第四推杆23的斜面与第一定位销25的斜面接触,使得第一定位销25向上移动,第四推杆23与第一定位销25脱离后,第一定位销25向下移动,第四推杆23不能反向移动,由此第四推杆23的位置被固定。
为了实现在锤头10与第一套筒6接触并离开后,卡紧装置松开第四推杆23,所述的第一定位盲孔24上方有两个竖直的通孔,每个通孔内均有一个竖直的第三推杆27,第三推杆27关于第一定位销25对称,第三推杆27的上端位于第一套筒6上方,第三推杆27上套装有第二拉簧28,第二拉簧28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套筒6上,第二拉簧28的下端固定在第三推杆27上,第三推杆27的下部均有一个水平的定位孔29,定位孔29内有一个水平的第二定位销30,第二定位销30的外端为与第三推杆27外端且安装有一个可转动的球体,第二定位销30上套装有第三拉簧31,第三拉簧31的外端固定在第三推杆27上,第三拉簧31的内端固定在第二定位销30上,第二定位销30可随第三推杆27上下移动,第一定位销25的侧壁上有两个水平且对称的定位凹槽32,第三推杆27可带动第二定位销30移动到定位凹槽32内,当锤头10向下移动时,首先压动第三推杆27向下移动,第三推杆27带动第二定位销30向下移动,第二定位销30移动到与第一定位销25接触,使得第二定位销30向内移动,第三拉簧31被拉伸,当第二定位销30向下移动到与定位凹槽32相对时,在第三拉簧31拉力的作用下,第二定位销30反向移动置于定位凹槽32内,当锤头10向上移动时脱离第一套筒6时,第三推杆27在第二拉簧28拉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定位销25向上移动,第一定位销25与第四推杆23脱离,第四推杆23被松开。
为了实现锤头10在第三套筒9内位置可被固定,所述的锤头10的外圆面上有多个径向的第二定位盲孔33,第三套筒9内壁上均布有多个与第二定位盲孔33一一对应的导向槽34,每个导向槽34内均有一个径向放置且可置于第二定位盲孔33内的定位杆35,每个定位杆35上均套装有一个第五压簧36,第五压簧36的内端固定在定位杆35上,第五压簧36的外端固定在导向槽34上,锤头10向上移动,使得定位杆35向外移动,第五压簧36被压缩,定位杆35与第二定位盲孔33相对时,定位杆35在第五压簧36的作用下向内移动并置于第二定位盲孔33内,锤头10的位置被固定。
为了实现第二平板4向下移动可经第一绳索11使锤头10被松开,所述的每个定位杆35的上端面上均有一个竖直的卡槽37,每个导向槽34顶端均有一个沿第三套筒9径向的第一凹槽38,每个第一凹槽38内均有一个横杆39,横杆39可在第一凹槽38内左右移动,每个横杆39上均套装有一个压簧,每个横杆39上均套装有一个可置于卡槽37内的卡块40,卡块40上有一个竖向的凹槽,横杆39置于凹槽内且与竖向凹槽侧壁之间安装有压簧,卡块40可在横杆39上上下移动,且横杆39可带动卡块40径向移动,每个横杆39的外侧均有一个楔形块41,楔形块41靠近横杆39的侧面为斜面,楔形块41上套装有压簧,压簧的上端固定在楔形块41上,压簧的下端固定在第三套筒9上,第一绳索11的上端固定在楔形块41上,第一绳索11下端固定在第二平板4上,第二平板4带动第一绳索11向下移动时,第一绳索11可带动楔形块41向下移动,横杆39在压簧压力作用下带动卡块40与定位杆35向外移动,使得定位杆35移出第二定位盲孔33,锤头10可被松开。
为了实现锤头10经第一推杆5推动至第三套筒9内后,可在第三套筒9内继续上升,从而实现更大的打击力,所述的导向槽34在第三套筒9内有一定高度,每个导向槽34内均有一个滑块42,每个导向槽34的侧壁上均有一个竖直的T型槽,滑块42上有置于T型槽内且可在T型槽内上下移动的T型块,定位杆35贯穿滑块42且与滑块42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的第五压簧36的外端固定在滑块42上,第一平板1的上端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直的导杆43,每个导杆43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水平的横轴,横轴上套装有一个可绕横轴转动的轴承,轴承外端套装有一个绕轴承转动的转盘44,每个转盘44上均缠绕有一个第四绳索45,第四绳索45的一端穿过套筒上方固定在滑块42上端面上,第四绳索45的另一端穿过套筒下方固定在滑块42的下端面上,第四绳索45的两端在转盘44上的绕向相反,向一个方向转动转盘44,可使一端的绳索绕入转盘44,另一端的绳索绕出转盘44,当需要向上或向下移动定位杆35时,只需转动转盘44,经绳索拉动定位杆35上下移动,当需要更大打击力时,定位柱置于第二定位盲孔33内时,可转动转盘44使定位杆35继续上升。
为了保证在锤头10松开前,第一推杆5随第二平板4下降一定高度,且第一推杆5不干涉锤头10的下降,所述的第一平板1的下端面上均布有多个竖直的盲孔,每个盲孔内均有一个竖直的顶杆46,顶杆46的上端位于第二平板4下方一定高度,顶杆46上套装有压簧,压簧的上端固定在顶杆46上,压簧的下端固定在盲孔上,第一绳索11的下端固定在顶杆46上,第二平板4压动顶杆46向下移动,使得顶杆46上的压簧被压缩,带动第一绳索11下端向下移动,第一绳索11向下移动,使得锤头10被松开,当第二平板4向下移动时,不可使得锤头10松开,仅当第二平板4向下移动到与顶杆46接触并推动顶杆46向下移动后才可使锤头10松开,可防止第一推杆5的影响使得锤头10下降被干涉。
为了实现在插桩过程中,减少木桩48受力不均造成的倾斜,所述的第三平板2上端面上固定有一个竖直的导向块47,导向块47的轴线与定位孔29的轴线重合,导向块47的上端位于第二平板4下方,导向块47的內缘面为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在插桩时,由于导向块47腔体的作用可对木桩48进行限位,减少插桩过程中木桩48受力不均造成的倾斜。
本发明在使用之前,首先将第一平板1固定在要被插入木桩48的地面上,然后将第二平板4从第三平板2下端的竖杆3一端安装在竖杆3上并将第一压簧12分别套装在第二平板4下方的竖杆3上,之后将竖杆3下端固定在第一平板1上,然后将第一推杆5从第三平板2上方穿入第三平板2并将第一推杆5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平板4上,之后将第一套筒6从第一推杆5上端穿入使第一套筒6位于第三平板2上方,并将连杆16安装在第一套筒6下端面上,之后将第二压簧17套装在连杆16上,为了方便拆卸,连杆16与第一套筒6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螺纹连接,之后将木桩48竖直置于第二套筒8内,此时木桩48下端垂直贯穿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4和第三平板2的通孔并与地面接触,木桩48上端穿过锤头10位于第三套筒9上方,最后将第二绳索1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定滑轮14的挂钩上,第二绳索15的另一端向下绕过动滑轮13并向上绕过第一定滑轮14,且将第四绳索45的一端固定从滑块42上方的第三套筒9内穿过第三套筒9并固定在滑块42的上端面上,第四绳索45的另一端从三套筒下方穿过并固定在滑块42的下端面上,且将第四绳索45的中部固定在转盘44上。
本发明在使用之前,锤头10位于第三套筒9内且定位杆35位于第二定位盲孔33内,第二推杆7在第二压簧17压力的作用下,抱紧木桩48,第三推杆27上的第二定位销30不置于定位凹槽32内,第三推杆27上端位于第二套筒8与第一套筒6上方,第四推杆23可向靠近第一定位销25的方向转动,第二推杆7位于导向盲孔21的长轴处。
完成好上述动作之后,向靠近第一定位销25的方向转动第四推杆23,第四推杆23与第二套筒8连接,会带动第二套筒8绕转动轴承19转动,使得扭簧20受扭变形,同时,由于第二推杆7的外端与导向盲孔21紧密接触,所以,在第二套筒8带动第二推杆7转动时,由于初始状态第二推杆7位于椭圆形导向盲孔21的长轴上,所以在转动时,导向盲孔21会推动第二推杆7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推杆7可抱紧木桩48,值得注意的时,在第二推杆7抱紧木桩48之前,第四推杆23首先与第一定位销25接触,由于第一定位销25下端面斜面与第四推杆23斜面配合的作用,可使得第一定位销25向上移动,第一拉簧26被拉伸,当第四推杆23与第一定位销25相互错位时,第一定位销25在第一拉簧26拉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第四推杆23无法反向移动,当第一定位销25与第四推杆23脱离时,第二推杆7抱紧木桩48。
之后,向使滑块42带动定位杆35上升的方向转动转盘44,滑块42上方的第四绳索45处于绷紧并提升状态,此时定位杆35位于第二定位盲孔33内,滑块42带动定位杆35与锤头10沿导向槽34上升,滑块42上升到导向槽34顶端时,卡块40置于卡槽37内,此时停止转动转盘44,之后松开第二绳索15,第二平板4在第一压簧12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二平板4向下移动可压动顶杆46向下移动,顶杆46上的压簧被压缩,顶杆46向下移动,可带动第一绳索11向下移动,第一绳索11向下移动可带动楔形块41向下移动,楔形块41上的压簧亦被压缩,由于楔形块41斜面的作用,横杆39在横杆39上压簧压力的作用下,带动卡块40与定位杆35向外移动,定位杆35移出第二定位盲孔33,锤头10位置被松开,锤头1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锤头10向下移动,首先会接触第三推杆27,并压动第三推杆27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拉簧28被拉伸,第三推杆27带动第二定位销30向下移动,首先第二定位销30与第一定位销25外壁接触,使得第二定位销30向外移动,第三拉簧31被拉伸,当第二定位销30向下移动到与定位凹槽32相对时,在第三拉簧31拉力的作用下,第二定位销30向内移动置于定位凹槽32内,同时锤头10会带动第一套筒6向下移动,由于第一套筒6上的第二推杆7抱紧木桩48,第一套筒6会带动木桩48向下移动,同时套装在连杆16上的第三压簧18被压缩,在锤头10停止移动时,完成一次打击,即对木桩48进行一次插入,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达到较好的抱紧效果,所述的每个第二推杆7的内部均可固定一个抱紧块,多个抱紧块可组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腔体,或者第二推杆7的内端可设置为圆锥状尖体,第二推杆7向内移动第三压簧18被压缩,可使抱紧块抱紧木桩48或者使得第二推杆7内端的圆锥状尖体扎入木桩48从而抱紧木桩48。
之后反向转动转盘44,第四绳索45可拉动滑块42与定位杆35沿导向槽34向下移动,然后向下拉动第二绳索15,第二绳索15经第一定滑轮14与动滑轮13的配合作用,可拉动第二平板4向上移动,第二平板4向上移动,可带动第一推杆5向上移动,第一推杆5向上移动可推动锤头10向上移动,当锤头10向上移动脱离第一套筒6时,第三推杆27在第二拉簧28拉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定位销25向上移动,第一定位销25向上移动时,第一拉簧26被拉伸,第一定位销25向上移动移出导槽22,第四推杆23被松开;在扭簧20的作用下,第二套筒8带动第四推杆23反向转动,第二套筒8反向转动时,会带动第二推杆7沿导向盲孔21转动,即向椭圆形导向盲孔21的长轴移动,在第三压簧18的作用下,第二推杆7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松开木桩48,同时第三推杆27带动第一定位销25向上移动到与第一定位盲孔24的上端接触,第一定位销25无法继续向上移动,第三推杆27带动第二定位销30钉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定位销30钉移出定位凹槽32,第一定位销25在第一拉簧26拉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复位,第二推杆7松开木桩48后,在第一压簧12的作用下,第一套筒6与第二套筒8向上移动复位。
完成好上述动作后,继续拉动第二绳索15,第二平板4继续向上移动,使得锤头10置于第三套筒9内,压动定位杆35使得定位杆35向外移动,定位杆35上的压簧被压缩,当锤头10移动到第二定位盲孔33与定位杆35相对时,定位杆35在压簧的作用下向内移动移入第二定位盲孔33内,锤头10的位置被固定,之后可转动转盘44,使第四绳索45带动定位杆35与锤头10向上移动,当锤头10向上移动到导向槽34顶端,之后,可再次主导那个第四推杆23,使得第二推杆7抱紧木桩48,且第四推杆23无法反向转动,之后可松开第二绳索15,第二平板4在第一压簧12的作用下,再次向下移动,压动顶杆46,顶杆46经第一绳索11带动楔形块41向下移动,横杆39在横杆39上压簧的压力的作用下带动卡块40与的定位杆35向外移动移出第二定位盲孔33,锤头10再次被松开,在重力的作用下再次向下移动,对第一套筒6再次打击,从而对木桩48进行第二次插入,如此往复,直至木桩48被牢牢插入地面,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推杆27的高度大于第一套筒6与第二套筒8的高度,使木桩48下降的力主要是锤头10与第一套筒6接触,从而使得木桩48下降,第三推杆27为联动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当要被施工的土质较松时,所需打击力无需太大时,只需将第一绳索11的上端穿过第二推杆7固定在定位杆35的外端,无需转动转盘44使锤头10继续上升,只需向下拉动第二绳索15,使第一推杆5带动锤头10向上移动到第二推杆7内,且定位杆35置于第二定位盲孔33内,锤头10位置被固定后,即可松开第二绳索15,第二平板4向下移动,压动压杆向下移动,压杆向下移动带动第一绳索11向下移动,第一绳索11使得定位杆35向外移动移出第二定位盲孔33,锤头10被松开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
本发明通过第三套筒9,第一定滑轮14以及第二绳索15的配合作用,向下移动第二绳索15的自由端,可以实现用比较小的力使得第二平板4与锤头10上升,可使操作人员更方便省力的将第二平板4与锤头10提升。
本发明通过第一压簧12、第二平板4、锤头10的共同作用,第二平板4沿导柱上下移动时,不易产生偏斜,且在第二平板4向上移动时,可拉伸第一压簧12,在松开第二绳索15时,第二平板4在第一压簧1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
本发明通过第三推杆27、第二推杆7、第二定位销30、第一定位销25、定位盲孔的配合作用可实现第二推杆7的内外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推杆7松开或抱紧木桩48,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本发明通过顶杆46、第一绳索11与定位杆35的配合作用,可实现第二平板4向下移动,使得顶杆46被下压,通过拉动第一绳索11使得定位柱脱离第二定位盲孔33,从而使得锤头10位置被松开。
本发明通过第四绳索45、定位杆35和导向槽34的配合作用,通过向不同方向转动转盘44,可实现定位杆35在导向槽34内的上升与下降,可进一步提升锤头10的上升高度,从而可使得在打击过程中获得较大的打击力,进而实现土质较硬的地基中的插桩施工。
本发明通过导向块47与第二平板4的配合作用,导向块47的通孔可减少木桩48的倾斜,可有效防止木桩48为插入时位置的倾斜。
本发明可实现在插桩时,第二推杆7向内移动抱紧木桩48,当一次插桩完成时,第二推杆7向外移动松开木桩48并向上移动回复到初始位置,并将锤头10上升的力转变为第二绳索15向下的拉力,使得整个施工过程更加省力,容易操作,同时能根据实际地基土质的实际需要,提升锤头10的上升高度,能满足不同硬度的地基的需求,且整个插桩过程省力,操作简单,安全性好,能达到很高的插桩效率。
本发明的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可实现插桩过程中对桩体的抱紧与松开,同时能根据实际地基土质的需要,提升锤头10的上升高度,能满足不同硬度的地基的需求,且整个插桩过程省力,操作简单,安全性好,能达到很高的插桩效率。

Claims (9)

1.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包括一个水平的第一平板(1),其特征在于,第一平板(1)的上方有一个与第一平板(1)相互平行的第三平板(2),第一平板(1)上有多个上端贯穿第三平板(2)且位于第三平板(2)上方的竖杆(3),第一平板(1)与第三平板(2)之间的竖杆(3)上有一个可沿竖杆(3)上下移动的第二平板(4),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4)和第三平板(2)上均有一个轴线重合的通孔,第二平板(4)上有多个上端贯穿第三平板(2)且位于第三平板(2)上方的竖直的第一推杆(5),多个第一推杆(5)上套装有一个位于第三平板(2)上方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一套筒(6),第一套筒(6)内套装有一个与第一套筒(6)同轴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套筒(8),第二套筒(8)可随第一套筒(6)上下移动,第二套筒(8)的侧壁上圆周有两个水平且相互对称的第二推杆(7),第二推杆(7)可在第二套筒(8)内径向移动,第二推杆(7)的内端位于第二套筒(8)内第二推杆(7)的外端位于第一套筒(6)与第二套筒(8)之间,第二推杆(7)与第一套筒(6)之间安装有可使第二推杆(7)固定的卡紧装置;
所述的第一套筒(6)上方有一个固定的第三套筒(9),第三套筒(9)内套装有一个可沿第三套筒(9)上下移动的锤头(10),锤头(10)的中心开设有竖直的通孔,锤头(10)与第三套筒(9)之间有将锤头(10)固定在第三套筒(9)内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安装有第一绳索(11);转动第二套筒(8),可使推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之后第二套筒(8)的位置可被卡紧装置固定;当第二平板(4)向下移动时,可带动第一绳索(11)向下移动,第一绳索(11)向下移动可使固定装置松开锤头(10),之后,锤头(10)向下移动并带动第一套筒(6)向下移动;当第二平板(4)向上移动时,可经第一推杆(5)带动锤头(10)向上移动并被固定在第三套筒(9)内,当锤头(10)与第一套筒(6)脱离时,可使卡紧装置松开第二套筒(8),同时第二套筒(8)反向转动复位,第二推杆(7)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平板(4)与竖杆(3)之间间隙配合,第二平板(4)与第一平板(1)之间的竖杆(3)上套装有第一压簧(12),每个竖杆(3)上均有一个位于第二平板(4)上方的第一定滑轮(14),竖杆(3)上有一个位于第一定滑轮(14)与第二平板(4)之间的竖直方向的T型槽, T型槽内有置于T型槽内并沿T型块上下移动的动滑轮(13),T型块上安装有随T型块上下移动的动滑轮(13),每个动滑轮(13)上均有一个挂钩,挂钩下端固定在第二平板(4)上,每个第一定滑轮(14)上均有一个第二绳索(15),第二绳索(15)的一端向下绕过动滑轮(13)且固定在第一定滑轮(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筒(6)与第一推杆(5)之间间隙配合,第三平板(2)上均布有多个竖直的通孔,第一套筒(6)的下端面上有与通孔一一对应的且置于对应的通孔内的竖直的连杆(16),第三平板(2)与第一套筒(6)之间的连杆(16)上套装有第二压簧(17),第二压簧(17)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套筒(6)上,第二压簧(17)的下端固定在第三平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套筒(8)侧壁上圆周均布有与第二推杆(7)一一对应的径向的通槽,第二推杆(7)置于对应的通槽内,第二推杆(7)可在通槽内左右移动,位于第二套筒(8)内的第二推杆(7)上套装有一个第三压簧(18),第三压簧(1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推杆(7)上,第三压簧(18)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套筒(8)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套筒(8)与第一套筒(6)之间安装有转动轴承(19),第二套筒(8)上套装有扭簧(20),扭簧(20)的内端固定在第二套筒(8)的外壁上,扭簧(20)的外端固定在第一套筒(6)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筒(6)下端面上有一个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导向盲孔(21),椭圆形的中心位于第二套筒(8)的轴线上,第二推杆(7)的外端与导向盲孔(21)紧密接触且可沿导向盲孔(21)滑动,且两个第二推杆(7)的轴线与椭圆的长轴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紧装置包括一个位于第一套筒(6)侧壁上且贯通第一套筒(6)侧壁的导槽(22),导槽(22)内有一个径向的第四推杆(23),第四推杆(23)的内端固定在第二套筒(8)上,第四推杆(23)的外端位于第一套筒(6)外侧,第四推杆(23)可随第二套筒(8)沿导槽(22)转动,导槽(22)上端有一个竖直的第一定位盲孔(24),每个第一定位盲孔(24)内均有一个竖直的第一定位销(25),第一定位销(25)的下端位于导槽(22)内,第一定位销(25)上套装有一个第一拉簧(26),第一拉簧(26)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定位销(25)上,第一拉簧(26)的下端固定在第一套筒(6)上,第一定位销(25)的下端为一个斜面,第四推杆(23)上端为与第一定位销(25)相互配合的斜面,初始第四推杆(23)位于第一定位销(25)斜面高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盲孔(24)上方有两个竖直的通孔,每个通孔内均有一个竖直的第三推杆(27),第三推杆(27)关于第一定位销(25)对称,第三推杆(27)的上端位于第一套筒(6)上方,第三推杆(27)上套装有第二拉簧(28),第二拉簧(28)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套筒(6)上,第二拉簧(28)的下端固定在第三推杆(27)上,第三推杆(27)的下部均有一个水平的定位孔(29),定位孔(29)内有一个水平的第二定位销(30),第二定位销(30)的外端为与第三推杆(27)外端且安装有一个可转动的球体,第二定位销(30)上套装有第三拉簧(31),第三拉簧(31)的外端固定在第三推杆(27)上,第三拉簧(31)的内端固定在第二定位销(30)上,第二定位销(30)可随第三推杆(27)上下移动,第一定位销(25)的侧壁上有两个水平且对称的定位凹槽(32),第三推杆(27)可带动第二定位销(30)移动到定位凹槽(3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锤头(10)的外圆面上有多个径向的第二定位盲孔(33),第三套筒(9)内壁上均布有多个与第二定位盲孔(33)一一对应的导向槽(34),每个导向槽(34)内均有一个径向放置且可置于第二定位盲孔(33)内的定位杆(35),每个定位杆(35)上均套装有一个第五压簧(36),第五压簧(36)的内端固定在定位杆(35)上,第五压簧(36)的外端固定在导向槽(34)上。
CN201810404803.1A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插桩施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473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4803.1A CN108547300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插桩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4803.1A CN108547300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插桩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7300A true CN108547300A (zh) 2018-09-18
CN108547300B CN108547300B (zh) 2020-03-03

Family

ID=6351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480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47300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插桩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473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3191A (zh) * 2020-12-30 2021-03-19 朱翠云 一种防洪桩桩基石块检测装置
CN117449283A (zh) * 2023-12-26 2024-01-26 山东鲁帆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用地基夯实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97574A (ko) * 2011-02-25 2012-09-05 한국전력공사 조립식 휴대용 항타기
CN107061378A (zh) * 2011-10-10 2017-08-18 阿格斯·彼特·罗伯森 蓄压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97574A (ko) * 2011-02-25 2012-09-05 한국전력공사 조립식 휴대용 항타기
CN107061378A (zh) * 2011-10-10 2017-08-18 阿格斯·彼特·罗伯森 蓄压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3191A (zh) * 2020-12-30 2021-03-19 朱翠云 一种防洪桩桩基石块检测装置
CN112523191B (zh) * 2020-12-30 2022-02-08 德州黄河建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洪桩桩基石块检测装置
CN117449283A (zh) * 2023-12-26 2024-01-26 山东鲁帆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用地基夯实设备
CN117449283B (zh) * 2023-12-26 2024-05-28 山东鲁帆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用地基夯实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7300B (zh)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7300A (zh) 一种新型插桩施工装置
CN206057111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pvc管落锤冲击试验装置
CN210465169U (zh) 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落锤冲击试验机
CN114772452A (zh) 一种电力设备用起升装置
CN110296902A (zh) 一种活塞式高应变检测装置
CN114347094A (zh) 机械臂末端自适应姿态误差补偿柔性夹持机构及方法
CN108560548A (zh) 一种高效插桩施工装置
CN209239438U (zh) 一种用于装配离合器与驱动盘的设备
CN109665439B (zh) 一种用于龙骨式电机铁芯焊接和吊装的工装
CN206011272U (zh) 一种齿轮打孔机
CN108547302A (zh) 一种力度可调的插桩施工装置
CN112727384B (zh) 一种吊卡钳
CN108104122B (zh) 拔桩器
CN214576819U (zh) 一种吊卡钳
CN211920654U (zh) 一种液压油缸卡环式中缸吊装工具
CN214213634U (zh) 探测器快速拆卸装置
CN211889135U (zh) 一种圆形钢管十字方位打孔装置
CN105397591B (zh) 一种玻璃钢储罐封头切割打磨设备
CN204151788U (zh) 一种便捷式钢套管桩植入机
CN208732503U (zh) 一种多功能液压顶升装置
CN208937300U (zh) 一种冲击器测试装置
CN220886785U (zh) 钢板切割材料的电葫芦
CN212904314U (zh) 一种便于调节冲击高度的高精度低温冲击试验装置
CN216926386U (zh) 一种排水管外压载荷试验装置
CN212803096U (zh) 一种双千斤顶起拔钻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9

Address after: 214000 Neem Ze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9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Yimingch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4150 Qiuhua Zhuang No. 27, Li Wanxiang, Shanyang District,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 Yuwe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4

Address after: 113000 Shendong 6th Road, Fushun Development Zone, Fushu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g Yajun

Address before: 214000 Neem Ze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9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Yimingch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8

Address after: 233200, Dongcheng Road, Dingyuan, Anhui, Chuzhou, 163

Patentee after: Anhui Hua Lingji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13000 Shendong 6th Road, Fushun Development Zone, Fushu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Ya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