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9948A -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9948A
CN108539948A CN201710599391.7A CN201710599391A CN108539948A CN 108539948 A CN108539948 A CN 108539948A CN 201710599391 A CN201710599391 A CN 201710599391A CN 108539948 A CN108539948 A CN 108539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al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flexible printed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93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9948B (zh
Inventor
崔准根
孙延昊
朴锡俊
李泰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pl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pl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plus Corp filed Critical Mpl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539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9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9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9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B06B1/04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using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9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conductive, e.g. metallic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37Materials
    • H05K2201/0154Polyim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Parts Print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设置有包括铜薄膜图案形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铜薄膜图案形状加工为折线(Meander line)图案,更加详细地涉及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设置有包括铜薄膜图案形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铜薄膜图案形状加工为所述折线(Meander line)图案,并且具有如下构造:安装在移动设备内部的电磁场构造和可解决与天线频率的干扰问题的构造。本发明中,将固有的铜薄膜图案(Copper film pattern)加工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设置于所述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内部,从而利用具有铜薄膜图案形状的结构可以避免共振频率的干扰,所述铜薄膜图案形状具有脱离设置于移动设备内部的天线的共振频率区域的频域。

Description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设置有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有使用折线(Meander line)图案加工而成的铜薄膜图案形状,更详细地涉及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所述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设置有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有使用所述折线(Meander line)图案加工而成的铜薄膜图案形状,并且具有如下构造:安装在移动设备内部的电磁场构造和可解决与天线频率的干扰问题的构造。
背景技术
近来,移动设备呈现出采用触摸屏的趋势,正使用在触碰触摸屏时使振动产生的各种触觉功能。
因此,为了实现响应特性既优秀又多样的触觉,就需要在各种频段中能够实现振动的线性振动马达。
但是,所述情况下,由于设置于移动设备内部的天线及振动产生装置(马达)的相互作用,产生频率的干扰,从而对天线的接收能力产生影响。
换句话说,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因通过设置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铜薄膜(Copper film)等产生的电感值而与天线频率产生干扰。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出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提出了一种利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构成,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铜薄膜图案形状,所述铜薄膜图案形状具有脱离所述天线的共振频率区域的频域。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登记专利10-11013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将固有的铜薄膜图案(Copperfilm pattern)加工于在所述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内部设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 Board,以下称为FPCB),从而为了解决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设置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铜薄膜(Copper film)等产生的电感值导致与天线的频率产生干扰的问题,利用具有铜薄膜图案形状的构成可以避开共振频率干扰,所述铜薄膜图案形状具有脱离了所述天线的共振频率区域的频域。
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包括:壳及支架,其构成形成内部空间的定子;线圈,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面;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其位于所述支架及线圈之间,使得外部电源部和线圈电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区间,其通过焊接(Soldering)工艺与线圈相连接;第三区间,其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及第二区间,其连接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并延长规定长度,形成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铜薄膜图案(Copper film pattern),由使得行进方向相反的线至少重叠一次以上的折线(Meander line)图案形成。
如上所述的设置于本发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是指,通过印刷制版技术(阳刻、镀金、蚀刻)或者膜电路技术来将导体元件、连接器或者其他印刷的构成部分(例如:感应器、电阻器、电容器)形成于绝缘板上而制成的电路。
另外,所述折线图案可以形成于第二区间上,所述第二区间连接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与线圈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圆弧,所述第三区间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在此情况下,所述折线图案也可以形成于第二区间上,所述第二区间连接第一区间及第三区间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形成于线圈和柔性印刷电路板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或者,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区间上,所述第二区间连接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形成于线圈和柔性印刷电路板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和外部电源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与所述线圈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的第二区间区域。
追加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由铜薄膜(Copper film)以一定的图案形成于聚酰亚胺层来形成,优选地,形成有所述聚酰亚胺层及铜薄膜图案层的电路板表面被绝缘体部分地覆盖。
在此情况下,聚酰亚胺(Polyimide)的特征在于,其作为具有以刚性的芳香族主链为基本的热稳定性的高分子物质,以酰亚胺环的化学稳定性作为基础,具有优秀的机械强度、耐化学性、耐候性、耐热性。
由此,所述铜薄膜图案层可以以单层(Single layer)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层的一个侧面,或者以至少两个以上的多层(Multi layer)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层的两侧面。
除了这种形态的构成以外,也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如下构成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所述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包括:壳及支架,其构成形成内部空间的定子;振动体,其包括重量体以及线圈;弹性部件,其一侧连接于所述定子,另一侧连接于振动体;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其位于所述线圈或者重量体的下端部,使得外部电源部和线圈电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区间,其通过焊接(Soldering)工艺与线圈相连接;第三区间,其和外部电源相连接;以及第二区间,其连接所述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并且延长规定长度,形成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铜薄膜图案(Copper film pattern),由使得进行方向相反的线至少重叠一次以上的折线(Meander line)图案形成。
在此情况下,所述折线图案可形成于第二区间上,所述第二区间连接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与线圈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所述第三区间和外部电源相连接。
此外,所述折线图案也可以形成于第二区间上,所述第二区间连接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形成于线圈和柔性印刷电路板被焊接的一部分,第三区间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或者,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区间上,所述第二区间连接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形成于线圈和柔性印刷电路板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与所述线圈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的第二区间区域。
追加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由铜薄膜(Copper film)以一定的图案形成于聚酰亚胺层来形成,优选地,形成有所述聚酰亚胺层及铜薄膜图案层的电路板表面被绝缘体部分地覆盖。
在此,所述铜薄膜图案层可以以单层(Single layer)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层的一个侧面,或者以至少两个以上的多层(Multi layer)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层的两侧面。
本发明中,将固有的铜薄膜图案(Copper film pattern)加工于在所述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内部设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从而存在利用具有铜薄膜图案形状的构成可以避免共振频率干扰的效果,所述铜薄膜图案形状具有脱离设置于移动设备内部的天线的共振频率区域的频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构成的构成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各个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构成的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铜薄膜图案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铜薄膜图案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图及截面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示例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在各个图的构成要素上附加参照标号时,针对相同的构成要素,应留意即使表示在不同的图上,也尽可能地使其具有相同的标号。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时,相关的公知构成或者功能相关的具体说明被认为妨碍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的情况下,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成要素时,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些术语只是为了将其构成要素和其他构成要素区分开来,并不是通过该术语来限定相应构成要素的本质或者位次或者顺序等。某种构成要素记载为“连接”、“结合”或者“接合”于其他构成要素的时候,应该理解为,虽然该构成要素可直接连接或者接合于其他的构成要素,但是又另外的构成要素也可以“连接”、“结合”或者“接合”于各个构成要素之间。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构成的构成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各个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构成的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立体图。
参考图1及图2,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中,可以确认设置于所述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具体构成及铜薄膜。
更具体地,在所述图1中示出了(a)、(b)及(c)图,可以确认各个图中(a)是示出聚酰亚胺及铜薄膜的图,(b)是绝缘体构成,以及(c)示出在聚酰亚胺及铜薄膜结合后包括绝缘体构成并结合的整体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构成。
在此情况下,在所述(a)中示出的现有技术中可以确认铜薄膜单纯地涂覆或者紧贴于聚酰亚胺层上部,并且可以确认在所述铜薄膜的涂覆或者紧贴过程中没有具有一定形状的同时被图案化的情况。
另外,参考图2可以确认,在经过前面叙述的工艺来形成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露出的铜薄膜上包括如下构造:在左侧通过焊接工艺与线圈相结合,以及在右侧与外部电源部相连接。
在此情况下,就包括如现有技术一样构造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而言,电感值是固定的,由于所述电感值,可能会产生位于天线的共振频率的干扰区域的频率,所述天线安装在移动设备内部。
为了解决所述频率干扰的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将固有的铜薄膜图案(Copper film pattern)加工于设置在所述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以下称为FPCB),为了解决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设置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铜薄膜(Copper film)等产生的电感值而与天线的频率产生干扰的问题,利用具有铜薄膜图案形状的构成可以避免共振频率的干扰,所述铜薄膜图案形状具有脱离所述天线的共振频率区域的频域。
参考图3以下的图来对本发明具体构成进行具体说明。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铜薄膜图案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内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铜薄膜图案的俯视图。
参考图3以及图4,可以确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铜薄膜图案的形状。
具体地,参考图3及图4,就本发明的构成而言,形成内部空间的定子10包括壳11及支架12,并且本发明的构成包括:线圈30,其设置于所述支架12上面;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40,其位于所述支架12及线圈30之间,并且使得外部电源部100与线圈30进行电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包括:第一区间41,其通过焊接(Soldering)工艺与所述线圈30相连接;第三区间43,其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以及第二区间42,其连接所述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且延长规定长度,形成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的铜薄膜图案(Copperfilm pattern)60可以由使得行进方向相反的线至少重叠一次以上的折线(Meander line)图案形成。
柔性印刷电路板40设置于所述线圈或者重量体的下部的构造,从而具有线圈及柔性印刷电路板40与定子结合从而不进行驱动的特征。
在此情况下,所述折线图案可以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与所述线圈30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所述第三区间43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
对此进行说明,则作为属于图3的内容,使得设置于所述第二区间42的铜薄膜的线长度增幅,从而可以控制与导线或者线的长度相关的电感值。
更具体地,相当于此时,f是共振频率,L相当于电感值,C相当于电容值。
因此,随着导线或者线的长度的增幅,L值发生变化,由此具有可以控制共振频率的效果。
或者,所述折线图案可以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形成于所述线圈30和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43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
在此情况下,第一区间并非一定形成为圆形,优选地,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和线圈被焊接的地点指定为第一区间。
在此情况下,与所述线圈30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的区间中,除了第一区间,剩下的区间也应该与连接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的区间一样,看作是第二区间。
于此,第二区间42也一样,具有折线图案,可以控制电感值。
另外,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形成于所述线圈30和柔性印刷电路板40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43和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所述折线图案也可以形成于与所述线圈30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的第二区间42区域。
图5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图以及截面图。
参考图5可以确认,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固定于支架的上面,与所述线圈相接并固定。
追加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可以由铜薄膜(Copper film)60以一定的图案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而形成,优选地,形成有所述聚酰亚胺50层及铜薄膜图案60层的柔性印刷电路板40表面被绝缘体70部分地覆盖。
其目的在于,使得所述线圈和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的焊接加工成为可能,此外,使得柔性印刷电路板40和外部电源部的连接成为可能,并且通过绝缘体防止短路。
此外,所述铜薄膜图案60层可以以单层(Single layer)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的一个侧面,或者以至少两个以上的多层(Multi layer)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的两侧面。
此时,在单层的情况下,折线图案(meander pattern)可以通过各个线圈的+/-极性连接,在多层(两面)的情况下,上面与线圈的一侧极性相连接,下面与另外一侧的极性相连接。
追加地,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向上下方向振动的振动体20包括重量体80、磁体以及轭21。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截面图。
参考图6,可以确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铜薄膜图案的形状。
具体地,参考图6,就本发明的构成而言,形成内部空间的定子10包括壳11及支架12,本发明的构成包括:振动体20,其包括重量体80及线圈30;弹性部件90,其一侧与所述定子10相连接,另一侧与振动体20相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40,其位于所述线圈30或者重量体的下端部,使得外部电源部100与线圈30进行电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包括:第一区间41,其通过焊接(Soldering)工艺与所述线圈30相连接;第三区间43,其与所述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以及第二区间42,其连接所述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且延长规定长度,形成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的铜薄膜图案(Copper film pattern)60可以由使得行进方向相反的线至少重叠一次以上的折线(Meander line)图案形成。
柔性印刷电路板40设置于所述线圈或者重量体,并且所述线圈及柔性印刷电路板构成振动体的一部分,由于所述构造,因而具有线圈及柔性印刷电路板40形成振动体或者一侧与振动体相结合并驱动的特征。
在此情况下,所述折线图案可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及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与所述线圈30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所述第三区间43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
对此进行说明,则属于图3的内容,使得设置于第二区间42的铜薄膜的线长度增幅,从而可以控制导线或者线的长度相关的电感值。
更加具体地,相当于此时,f是共振频率,L相当于电感值,C相当于电容值。
因此,随着导线或者线的长度增幅,L值发生变化,由此具有可以控制共振频率的效果。
此外,所述折线图案可以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形成于所述线圈30和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43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
在此情况下,第一区间并非一定形成为圆形,优选地,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和线圈被焊接的地点指定为第一区间。
在此情况下,在与所述线圈30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的区间中,除了第一区间,剩下的区间也应该与连接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的区间一样,看作是第二区间。
于此,第二区间42也一样,具有折线图案,可以控制电感值。
另外,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形成于所述线圈30和柔性印刷电路板40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43和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所述折线图案也可以形成于与所述线圈30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的第二区间42区域。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设置于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图以及截面图。
参考图6,可以确认,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固定于设置在振动体的线圈或者重量体的下面。
追加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可以由铜薄膜(Copper film)60以一定的图案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来形成,优选地,形成有所述聚酰亚胺50层及铜薄膜图案60层的柔性印刷电路板40的表面被绝缘体70部分地覆盖。
其目的在于,使得所述线圈和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的焊接加工成为可能,此外,使得柔性印刷电路板40和外部电源部的连接成为可能,并且通过绝缘体防止短路。
另外,所述铜薄膜图案60层可以以单层(Single layer)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的一个侧面,或者以至少两个以上的多层(Multi layer)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的两侧面。
此时,在单层的情况下,折线图案可以通过各个线圈的+/-极性连接,在多层(两面)的情况下,上面可以与线圈的一侧极性相连接,下面可以与另外一侧的极性相连接。
追加地,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向上下方向振动的振动体20包括重量体80、磁体以及轭21。
以上的说明,只是示例性地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如果是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技术人员,则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的特性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样的修改和变形。因此,在本发明中提出的实施例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非受到所述实施例的限定。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以下的权利要求来解释,应该解释为与之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都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之中。
标号说明
10:定子
11:壳
12:支架
20:振动体
21:轭
30:线圈
40:柔性印刷电路板
41:第一区间
42:第二区间
43:第三区间
50:聚酰亚胺
60:铜薄膜图案
70:绝缘体
80:重量体
90:弹性部件
100:外部电源部

Claims (16)

1.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包括:
定子(10),其形成有内部空间并且包括壳(11)及支架(12);
线圈(30),其设置于所述支架(12)的上面;
振动体(20),其包括有磁体;
弹性部件(90),其一侧连接于所述定子(10),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振动体(20);
柔性印刷电路板(40),其位于所述支架(12)及线圈(30)之间,使得外部电源部(100)和线圈(30)进行电连接,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包括:
第一区间(41),其通过焊接工艺与所述线圈(30)相连接;
第三区间(43),其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以及
第二区间(42),其连接所述第一区间(41)及第三区间(43),
形成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的铜薄膜图案(60),由使得行进方向相反的线至少重叠一次以上的折线图案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与所述线圈(30)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所述第三区间(43)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形成于所述线圈(30)与柔性印刷电路板(40)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43)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并且形成于与所述线圈(30)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的第二区间(42)区域,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形成于所述线圈(30)和柔性印刷电路板(40)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43)和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由铜薄膜(60)以一定的图案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来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中,形成有所述聚酰亚胺(50)层及铜薄膜图案(60)层的柔性印刷电路板(40)的表面被绝缘体(70)部分地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铜薄膜图案(60)层以单层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的一个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铜薄膜图案(60)层以至少两个以上的多层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的两侧面。
9.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包括:
定子(10),其形成有内部空间并且包括壳(11)及支架(12);
振动体(20),其包括有重量体(80)以及线圈(30);
弹性部件(90),其一侧连接于所述定子(10),另一侧连接于振动体(20);
柔性印刷电路板(40),其位于所述线圈(30)或者重量体(80)的下端部,使得外部电源部(100)与线圈(30)进行电连接;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包括:
第一区间(41),其通过焊接工艺与所述线圈(30)相连接;
第三区间(43),其与所述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以及
第二区间(42),其连接所述第一区间(41)以及第三区间(43);
形成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的铜薄膜图案(60),由使得行进方向相反的线至少重叠一次以上的折线图案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与所述线圈(30)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所述第三区间(43)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形成于所述线圈(30)和柔性印刷电路板(40)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43)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区间(42)上,并且形成于与所述线圈(30)形成同心圆并形成为圆形或者圆弧的第二区间(42)区域,所述第二区间(42)连接第一区间(41)和第三区间(43)并延长规定长度,所述第一区间(41)形成于所述线圈(30)和柔性印刷电路板(40)被焊接的一部分,所述第三区间(43)与外部电源部(100)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由铜薄膜(60)以一定的图案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来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40)中,形成有所述聚酰亚胺(50)层及铜薄膜图案(60)层的柔性印刷电路板(40)表面被绝缘体(70)部分地覆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铜薄膜图案(60)层以单层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的一个侧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铜薄膜图案(60)层以至少两个以上的多层的形式形成于聚酰亚胺(50)层的两侧面。
CN201710599391.7A 2017-03-03 2017-07-21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Active CN108539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27917A KR101938799B1 (ko) 2017-03-03 2017-03-03 선형진동 발생장치
KR10-2017-0027917 2017-03-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9948A true CN108539948A (zh) 2018-09-14
CN108539948B CN108539948B (zh) 2020-05-29

Family

ID=60939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9391.7A Active CN108539948B (zh) 2017-03-03 2017-07-21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2066B2 (zh)
KR (1) KR101938799B1 (zh)
CN (1) CN1085399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1565A (zh) * 2021-06-24 2021-09-10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座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61073B1 (ko) * 2018-10-26 2019-12-31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사운드 진동 액츄에이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1113B1 (ko) * 2004-07-01 2006-01-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패턴코일형 수직진동자
CN100590952C (zh) * 2004-06-29 2010-02-1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表面可安装线性振动器
CN102316673A (zh) * 2010-07-08 2012-01-1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和具有该印刷电路板的振动电机
KR101141726B1 (ko) * 2011-09-03 2012-05-03 주식회사래모트론 선형진동기용 연성회로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선형진동기
KR20130122238A (ko) * 2012-04-30 2013-11-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진동모터
CN206674300U (zh) * 2016-08-04 2017-11-24 磁化电子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和包括该印刷电路板的振动致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48530B1 (ko) * 2009-09-14 2012-05-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자
CN102088235B (zh) * 2009-12-03 2014-12-1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子
KR101101330B1 (ko) 2010-07-05 2011-12-30 주식회사 영진하이텍 리니어 진동 디바이스
KR20130020312A (ko) * 2011-08-19 2013-02-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모터
JP5979899B2 (ja) * 2012-02-13 2016-08-31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器
KR101179329B1 (ko) * 2011-11-03 2012-09-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자
JP6174765B2 (ja) * 2016-07-26 2017-08-02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器
KR102026401B1 (ko) * 2017-09-29 2019-09-27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90952C (zh) * 2004-06-29 2010-02-1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表面可安装线性振动器
KR100541113B1 (ko) * 2004-07-01 2006-01-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패턴코일형 수직진동자
CN102316673A (zh) * 2010-07-08 2012-01-1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和具有该印刷电路板的振动电机
KR101141726B1 (ko) * 2011-09-03 2012-05-03 주식회사래모트론 선형진동기용 연성회로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선형진동기
KR20130122238A (ko) * 2012-04-30 2013-11-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진동모터
CN206674300U (zh) * 2016-08-04 2017-11-24 磁化电子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和包括该印刷电路板的振动致动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1565A (zh) * 2021-06-24 2021-09-10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座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81565B (zh) * 2021-06-24 2024-02-09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座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38799B1 (ko) 2019-01-16
US10562066B2 (en) 2020-02-18
CN108539948B (zh) 2020-05-29
KR20170142848A (ko) 2017-12-28
US20180250709A1 (en) 2018-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0510B2 (ja) コイル部品
US8191241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multi-turn coil from folded flexible circuitry
JP4916807B2 (ja) 電圧検出用プリント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圧検出器
KR101335987B1 (ko) 다층 인쇄회로기판
US881992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cked resonated coil
KR20160009632A (ko) 코일 프린트 배선 기판, 수전 모듈, 전지 유닛 및 수전 통신 모듈
CN109075457A (zh) 带有集成的天线布置的部件承载件、电子设备、无线电通信方法
TW201117691A (en) High impedance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WO2017133223A1 (zh) 基于 z 字形的双环绕线式 nfc 天线及天线系统
JP5994942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インダクタの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777716B1 (ko) 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진동 발생장치
CN108539948A (zh)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EP3340748B1 (en) Multilayer substrate
WO2021049516A1 (ja) 電子機器
JP2002217031A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のノイズフィルタ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5166791A (ja) 積層チップ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5178351B2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構造
JP2016504872A (ja) 回路装置
US11524349B2 (en) Substrate
KR102064104B1 (ko) 적층형 전자부품 어레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3156834A (ja) 多層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JP6108016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通信端末装置
JP2017201754A (ja) 無線装置
JP2024025972A (ja) 印刷配線基板及び無線通信端末
TWM619785U (zh) 具有非均勻跡線的線圈裝置及相關的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