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9463B - 线束插件 - Google Patents

线束插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9463B
CN108539463B CN201810698414.4A CN201810698414A CN108539463B CN 108539463 B CN108539463 B CN 108539463B CN 201810698414 A CN201810698414 A CN 201810698414A CN 108539463 B CN108539463 B CN 108539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opening
slot
gland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84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9463A (zh
Inventor
孙丰超
张艳楠
韩光杰
王春芝
陶莹
史正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6984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94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9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9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9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9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插件,包括外壳体、公端组件和母端组件;其中,外壳体上开设有轴向容纳腔,轴向容纳腔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公端组件包括第一芯体和公端子,第一芯体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公端子穿过第一穿孔,且公端子的两端裸露于第一芯体的外侧;母端组件包括第二芯体和母端子,第一芯体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母端子穿过第二穿孔,且母端子的一端裸露于第二芯体的外侧;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分别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插设于轴向容纳腔中,且公端子伸入第二穿孔中与母端子对接。本发明中,将公端组件和母端组件设置为基本相同的结构,并将公端组件和母端组件插接在一个外壳体中,提高了线束插件的通用性,节省了成本。

Description

线束插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的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插件。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插件是电流传递的过渡结构,汽车线束插件种类数量众多,各种汽车线束插件结构各不相同。传统的汽车线束插件整体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完成生产制造,在整车线束成本中,汽车线束插件成本占比重较大,据统计,汽车线束插件在线束成本中占比超过30%,甚至更高。
一般情况下,汽车线束插件内有端子,插件与插件(一般为公、母插件)连接后,最终是通过插件内的端子(一般为公、母端子)卡接,实现电流的的传递。汽车线束的连接通过插件内端子的啮合实现连接,因此端子卡接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流的传递,最终影响电器件的工作。汽车线束端子卡接安全可靠是汽车电气设计的重要内容。
汽车线束插件是汽车线束中的重要零部件,分为公插件、母插件,两者结构完全不同。目前的线束插件,公插件、母插件结构差异较大,汽车线束插件之间通用性差,导致汽车线束插件开发成本高,并且卡接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插件,以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线束插件的通用性,降低线束插件的成本,增加卡接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线束插件,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轴向容纳腔,所述轴向容纳腔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公端组件,包括第一芯体和公端子,所述第一芯体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公端子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且所述公端子的两端裸露于所述第一芯体的外侧;
母端组件,包括第二芯体和母端子,所述第一芯体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母端子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且所述母端子的一端裸露于所述第二芯体的外侧;
所述第一芯体和所述第二芯体分别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插设于所述轴向容纳腔中,且所述公端子伸入所述第二穿孔中与所述母端子对接。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一径向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径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卡板和两个第一连接卡槽;
所述第一连接卡板固设于所述第一芯体的一端,两所述第一连接卡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的两侧;
所述第一芯体从所述第一开口插设于所述轴向容纳腔中时,所述第一连接卡板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第一连接卡槽卡接;
还包括第二径向连接组件,所述第二径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卡板和两个第二连接卡槽;
所述第二连接卡板固设于所述第二芯体的一端,两所述第二连接卡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的两侧;
所述第二芯体从所述第二开口插设于所述轴向容纳腔中时,所述第二连接卡板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第二连接卡槽卡接。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一轴向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轴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连接凸起;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轴向容纳腔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固设于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的外侧;
所述第一芯体从所述第一开口插设于所述轴向容纳腔中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固定连接;
还包括第二轴向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轴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连接凸起;
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轴向容纳腔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凸起固设于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的外侧;
所述第二芯体从所述第二开口插设于所述轴向容纳腔中时,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凸起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公端子上设置有第一锁紧槽,所述第一芯体上设置有第一露槽,所述第一锁紧槽通过所述第一露槽暴露在所述第一芯体的外侧;
所述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一锁止组件,所述第一锁止组件包括第一压盖;所述第一压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压盖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槽连接,以将所述公端子锁止;
所述母端子上设置有第二锁紧槽,所述第二芯体上设置有第二露槽,所述第二锁紧槽通过所述第二露槽暴露在所述第二芯体的外侧;
所述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二锁止组件,所述第二锁止组件包括第二压盖;所述第二压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芯体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压盖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紧槽连接,以将所述母端子锁止。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锁止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件和第一盖锁止件;
所述第一露槽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盖锁止件和所述第一复位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向所述第一盖锁止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压盖的力,以使第一盖锁止件顶紧所述第一压盖;
所述第二锁止组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和第二盖锁止件;
所述第二露槽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盖锁止件和所述第二复位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向所述第二盖锁止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二压盖的力,以使第二盖锁止件顶紧所述第二压盖。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压盖靠近所述第一露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顶压台;所述第一盖锁止件顶紧在所述第一顶压台上;
所述第二压盖靠近所述第二露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顶压台;所述第二盖锁止件顶紧在所述第二顶压台上。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芯体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槽;
所述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芯体与所述轴向容纳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二芯体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槽;
所述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槽中;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芯体与所述轴向容纳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凸起,所述第一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凸起固连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中;
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凸起,所述第二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凸起固连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中。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上设置有第一防护孔;
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槽,所述第一防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槽中,所述第一防护件能够在所述第一防护槽中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防护孔与所述第一穿孔对齐或者错开;
还包括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上设置有第二防护孔;
所述第二芯体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护槽,所述第二防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护槽中,所述第二防护件能够在所述第二防护槽中滑动,以使所述第二防护孔与所述第二穿孔对齐或者错开。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压盖上设置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防护件上设置有第一移动手柄,所述第一移动手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槽中;
所述第一移动手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防护件在所述第一防护槽中滑动;
所述第二压盖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槽,所述第二防护件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手柄,所述第二移动手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槽中;
所述第二移动手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防护件在所述第二防护槽中滑动。
本发明提供的线束插件,包括外壳体、公端组件和母端组件;其中,外壳体上开设有轴向容纳腔,轴向容纳腔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公端组件包括第一芯体和公端子,第一芯体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公端子穿过第一穿孔,且公端子的两端裸露于第一芯体的外侧;母端组件包括第二芯体和母端子,第一芯体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母端子穿过第二穿孔,且母端子的一端裸露于第二芯体的外侧;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分别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插设于轴向容纳腔中,且公端子伸入第二穿孔中与母端子对接。本发明中,将公端组件和母端组件设置为基本相同的结构,并将公端组件和母端组件插接在一个外壳体中,从而实现线束的电流的传递,从而提高了线束插件的通用性,节省了成本,并且插接可靠性比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的第一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的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的第一盖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的第一盖锁止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的第一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体 11-轴向容纳腔 12-第一连接卡槽
13-第一连接凸起 14-第二连接卡槽 15-第二连接凸起
16-第一设置槽 17-第二设置槽 20-公端组件
21-第一芯体 211-第一穿孔 212-第一连接卡板
213-第一连接板 2131-第一条形槽 2132-第一条形凸起
214-第一露槽 2141-第一安装孔 22-公端子
23-第一压盖 231-第一顶压台 232-第一移动槽
24-第一复位件 25-第一盖锁止件 251-第一滑动板
252-第一钩状件 26-第一环形槽 27-第一防护槽
30-第一密封件 40-第一防护件 41-第一防护孔
42-第一移动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件,包括外壳体10、公端组件20和母端组件。
其中,外壳体10上开设有轴向容纳腔11,轴向容纳腔1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公端组件20包括第一芯体21和公端子22,第一芯体21上设置有第一穿孔211,公端子22穿过第一穿孔211,且公端子22的两端裸露于第一芯体21的外侧。
母端组件包括第二芯体和母端子,第一芯体21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母端子穿过第二穿孔,且母端子的一端裸露于第二芯体的外侧。
第一芯体21和第二芯体分别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插设于轴向容纳腔11中,且公端子22伸入第二穿孔中与母端子对接。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公端组件20和母端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描述中采用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便于区分和记载相关技术。相关附图中也仅对公端组件20进行示意,母端组件请参照公端组件20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公端组件20和母端组件的区别在于,公端子22与母端子的区别,该处的公端子22与母端子的结构,可以采用传统的结构来实现,也即,公端子2插接于母端子的对应孔中,从而实现二者插接,完成电流传递。
本实施例中,将公端组件20和母端组件设置为基本相同的结构,并将公端组件20和母端组件插接在一个外壳体10中,从而实现线束的电流的传递,提高了线束插件的通用性,节省了成本,并且插接可靠性比较强。
公端组件20和母端组件插接于外壳体10中时,为了避免二者从外壳体10中脱落,需要对公端组件20和母端组件进行限位,详细地,可以分别对二者的轴向和径向进行固定和限位。
具体地,公端组件20分别采用第一径向连接组件和第一轴向连接组件进行固定和限位;第一径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卡板212和两个第一连接卡槽12;第一连接卡板212固设于第一芯体21的一端,两第一连接卡槽12分别设置于外壳体10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的两侧;第一芯体21从第一开口插设于轴向容纳腔11中时,第一连接卡板22的两侧分别与两第一连接卡槽12卡接。
第一连接卡板212的宽度大于第一芯体21的宽度,因此在第一芯体21插设于轴向容纳腔11中时,第一连接卡板212的两侧可以分别卡接在两个第一连接卡槽12中,从而实现对公端组件20的径向固定和限位。
而第一轴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13和第一连接凸起13;第一连接板21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卡板212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且第一连接板213位于轴向容纳腔11的外侧;第一连接凸起13固设于外壳体10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的外侧;第一芯体21从第一开口插设于轴向容纳腔11中时,第一连接板213与第一连接凸起13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外壳体10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设置槽16,该第一设置槽16的深度与第一连接板213的厚度相等,而第一连接凸起13设置在第一设置槽16的底壁上,第一连接凸起13与第一连接板213配合时,第一连接板213正好容纳于第一设置槽16中,第一连接板213的上表面与外壳体10的外侧壁相平齐,从而减小线束插件的体积,增加美观性。
第一连接板213为L形板件,其一端与第一连接卡板212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一芯体21的上侧翻折,在第一连接板213朝向第一芯体2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条形槽2131和第一条形凸起2132;而第一连接凸起13设置有两排,该两排第一连接凸起13之间形成有空隙;第一连接板213与第一连接凸起13的连接具体为:第一连接凸起13卡接在第一条形槽2131中,第一条形凸起2132卡接在两排第一连接凸起13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该第一轴向连接组件可以对公端组件20的轴向进行固定和限位。
从上可见,第一径向连接组件和第一轴向连接组件可以将公端组件20可靠的限位在外壳体10上,避免了公端组件20晃动或者脱落的风险。
那么相应地,母端组件分别采用第一径向连接组件和第一轴向连接组件进行固定和限位;第二径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卡板和两个第二连接卡槽14;第二连接卡板固设于第二芯体的一端,两第二连接卡槽14分别设置于外壳体10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的两侧;第二芯体从第二开口插设于轴向容纳腔11中时,第二连接卡板的两侧分别与两第二连接卡槽14卡接。
第二连接卡板的宽度大于第二芯体的宽度,因此在第二芯体插设于轴向容纳腔11中时,第二连接卡板的两侧可以分别卡接在两个第二连接卡槽14中,从而实现对公端组件20的径向固定和限位。
而第二轴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连接凸起15;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且第二连接板位于轴向容纳腔11的外侧;第二连接凸起15固设于外壳体10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的外侧;第二芯体从第二开口插设于轴向容纳腔11中时,第二连接板与第二连接凸起15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外壳体10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设置槽17,该第二设置槽17的深度与第二连接板的厚度相等,而第二连接凸起15设置在第二设置槽17的底壁上,第二连接凸起15与第二连接板配合时,第二连接板正好容纳于第二设置槽17中,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与外壳体10的外侧壁相平齐,从而减小线束插件的体积,增加美观性。
第二连接板为L形板件,其一端与第二连接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二芯体的上侧翻折,在第二连接板朝向第二芯体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条形槽和第二条形凸起;而第二连接凸起15设置有两排,该两排第二连接凸起15之间形成有空隙;第二连接板与第二连接凸起15的连接具体为:第二连接凸起15卡接在第二条形槽中,第二条形凸起卡接在两排第二连接凸起15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该第二轴向连接组件可以对母端组件的轴向进行固定和限位。
从上可见,第二径向连接组件和第二轴向连接组件可以将母端组件可靠的限位在外壳体10上,避免了母端组件晃动或者脱落的风险。
进一步地,公端组件20包括公端子22,为了避免公端子22晃动,从而导致电流传递问题,因此还需要对公端子22进行锁紧。
具体地,公端子22上设置有第一锁紧槽,第一芯体21上设置有第一露槽241,第一锁紧槽通过第一露槽241暴露在第一芯体21的外侧;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一锁止组件,第一锁止组件包括第一压盖23;第一压盖23的一端与第一芯体21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旋转连接,第一压盖23的另一端与第一锁紧槽连接,以将公端子22锁止。
安装时,先将第一压盖23打开,使得第一露槽241露出,然后将公端组件20插接在轴向容纳腔11中,此时,第一锁紧槽正对第一露槽241,也即从外壳体10的外侧能够看见第一锁紧槽;然后将第一压盖23闭合,也即将第一压盖23旋转至与第一锁紧槽接触并锁紧公端子22。
进一步地,第一锁止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件24和第一盖锁止件25;第一露槽24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41,第一盖锁止件25和第一复位件24均设置于第一安装孔2141中;第一复位件24用于向第一盖锁止件25施加朝向第一压盖23的力,以使第一盖锁止件顶紧第一压盖23。
具体地,该第一安装孔2141包括第一卡接段和第一活动段,第一卡接段与第一活动段相通,并且第一卡接段的宽度大于第一活动段的宽度;而第一盖锁止件25包括第一滑动板251和两个第一钩状件252,两个第一钩状件252与第一滑动板251的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并且两个第一钩状件252的钩状部分分别延伸至第一滑动板251的外侧;也即两个第一钩状件252的钩状部分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一滑动板251的宽度。优选地,为了便于安装,两个第一钩状件252均具有一定的弹性。
使用时,将两个第一钩状件252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141的第一卡接段中,并且两个第一钩状件252可以卡接在第一卡阶段与第一活动段之间的台阶面上,而第一滑动板251则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141的第一活动段中。
优选地,该第一复位件24为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顶在第一卡接段的侧壁上,弹簧的另一端顶在第一滑动板251上,并且弹簧位于两个第一钩状件252之间。
那么,当需要打开第一压盖23时,弹簧被压缩,第一盖锁止件25向远离第一压盖23的方向移动,也即向第一安装孔2141中缩回,此时,第一压盖23可以轻松打开;当需要锁止第一压盖23时,弹簧回弹,向第一盖锁止件25施加朝向第一压盖23方向的力,使得第一盖锁止件25向靠近第一压盖23的方向移动,也即从第一安装孔2141中伸出,此时,第一压盖23被第一盖锁止件25锁定。而两个第一钩状件252可以卡接在第一卡阶段与第一活动段之间的台阶面上,从而实现对第一盖锁止件25的限位,避免第一盖锁止件25滑出第一安装孔2141。
进一步地,第一压盖23靠近第一露槽2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顶压台231;第一盖锁止件顶紧在第一顶压台231上。此时第一盖锁止件可以给第一压盖23施加朝向向下和向左的力,从而迫使第一压盖23可靠的卡接在公端子22的第一锁止槽中,同时避免第一盖锁止件向上脱出第一露槽241。
母端组件包括母端子,为了避免母端子晃动,从而导致电流传递问题,因此还需要对母端子进行锁紧。
母端子上设置有第二锁紧槽,第二芯体上设置有第二露槽,第二锁紧槽通过第二露槽暴露在第二芯体的外侧;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二锁止组件,第二锁止组件包括第二压盖;第二压盖的一端与第二芯体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旋转连接,第二压盖的另一端与第二锁紧槽连接,以将母端子锁止。
安装时,先将第二压盖打开,使得第二露槽露出,然后将母端组件插接在轴向容纳腔11中,此时,第二锁紧槽针对第二露槽,也即从外壳体10的外侧能够看见第二锁紧槽;然后将第二压盖闭合,也即将第二压盖旋转至与第二锁紧槽接触并锁紧母端子。
进一步地,第二锁止组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和第二盖锁止件;第二露槽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盖锁止件和第二复位件均设置于第二安装孔中;第二复位件用于向第二盖锁止件施加朝向第二压盖的力,以使第二盖锁止件顶紧第二压盖。
具体地,该第二安装孔包括第二卡接段和第二活动段,第二卡接段与第二活动段相通,并且第二卡接段的宽度大于第二活动段的宽度;而第二盖锁止件包括第二滑动板和两个第二钩状件,两个第二钩状件与第二滑动板的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并且两个第二钩状件的钩状部分分别延伸至第二滑动板的外侧;也即两个第二钩状件的钩状部分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二滑动板的宽度。优选地,为了便于安装,两个第二钩状件均具有一定的弹性。
使用时,将两个第二钩状件位于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卡接段中,并且两个第二钩状件可以卡接在第二卡阶段与第二活动段之间的台阶面上,而第二滑动板则位于第二安装孔的第二活动段中。
优选地,该第二复位件为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顶在第二卡接段的侧壁上,弹簧的另一端顶在第二滑动板上,并且弹簧位于两个第二钩状件之间。
那么,当需要打开第二压盖时,弹簧被压缩,第二盖锁止件向远离第二压盖的方向移动,也即向第二安装孔中缩回,此时,第二压盖可以轻松打开;当需要锁止第二压盖时,弹簧回弹,向第二盖锁止件施加朝向第二压盖方向的力,使得第二盖锁止件向靠近第二压盖的方向移动,也即从第二安装孔中伸出,此时,第二压盖被第二盖锁止件锁定。而两个第二钩状件可以卡接在第二卡阶段与第二活动段之间的台阶面上,从而实现对第二盖锁止件的限位,避免第二盖锁止件滑出第二安装孔。
第二压盖靠近第二露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顶压台;第二盖锁止件顶紧在第二顶压台上。此时第二盖锁止件可以给第二压盖施加朝向向下和向左的力,从而迫使第二压盖可靠的卡接在母端子的第二锁止槽中,同时避免第二盖锁止件向上脱出第二露槽。
更进一步地,第一芯体21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6;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30,第一密封件30设置在第一环形槽26中;第一密封件30用于密封第一芯体21与轴向容纳腔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优选地,第一密封件30为橡胶密封圈。
为了增加密封可靠性,避免第一密封件30松脱,第一密封件3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凸起,第一环形槽26中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凸起固连于第一固定孔中;
同样地,第二芯体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槽;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第二环形槽中;第二密封件用于密封第二芯体与轴向容纳腔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优选地,第二密封件为橡胶密封圈。
为了增加密封可靠性,避免第二密封件松脱,第二密封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凸起,第二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凸起固连于第二固定孔中。
提升密封性能,可以避免外界的灰尘等异物进入线束插件内部,避免异物影响线束插件的功能,增加安全系数。
第一穿孔211在未设置公端子22时,处于敞开状态,为了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还设置第一防护件40,第一防护件40上设置有第一防护孔41;第一芯体21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槽27,第一防护件40设置于第一防护槽27中,第一防护件40能够在第一防护槽27中滑动,以使第一防护孔41与第一穿孔211对齐或者错开。
未安装公端子22时,移动第一防护件40,使得第一防护孔41与第一穿孔211相互错开,此时第一防护件40未设置第一防护孔41的位置可以将第一穿孔211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灰尘进入。需要安装公端子22时,移动第一防护件40,使得第一防护孔41与第一穿孔211相互对齐,此时公端子22可以穿过第一穿孔211和第一防护孔41。
进一步地,第一压盖23上设置有第一移动槽232,第一防护件40上设置有第一移动手柄42,第一移动手柄42滑动连接于第一移动槽232中;第一移动手柄42能够带动第一防护件40在第一防护槽27中滑动;设置第一移动手柄42可以方便提高操作便利性,增加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移动手柄42的状态判断第一穿孔211和第一防护孔41的相对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使用便利性。
第二穿孔在未设置母端子时,处于敞开状态,为了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还设置第二防护件,第二防护件上设置有第二防护孔;第二芯体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护槽,第二防护件设置于第二防护槽中,第二防护件能够在第二防护槽中滑动,以使第二防护孔与第二穿孔对齐或者错开。
未安装母端子时,移动第二防护件,使得第二防护孔与第二穿孔相互错开,此时第二防护件未设置第二防护孔的位置可以将第二穿孔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灰尘进入。需要安装母端子时,移动第二防护件,使得第二防护孔与第二穿孔相互对齐,此时母端子可以穿过第二穿孔和第二防护孔。
第二压盖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槽,第二防护件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手柄,第二移动手柄滑动连接于第二移动槽中;第二移动手柄能够带动第二防护件在第二防护槽中滑动。设置第二移动手柄可以方便提高操作便利性,增加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移动手柄的状态判断第二穿孔和第二防护孔的相对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使用便利性。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线束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轴向容纳腔,所述轴向容纳腔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公端组件,包括第一芯体和公端子,所述第一芯体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公端子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且所述公端子的两端裸露于所述第一芯体的外侧;
母端组件,包括第二芯体和母端子,所述第二芯体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母端子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且所述母端子的一端裸露于所述第二芯体的外侧;
所述第一芯体和所述第二芯体分别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插设于所述轴向容纳腔中,且所述公端子伸入所述第二穿孔中与所述母端子对接;
还包括第一径向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径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卡板和两个第一连接卡槽;
所述第一连接卡板固设于所述第一芯体的一端,两所述第一连接卡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的两侧;
所述第一芯体从所述第一开口插设于所述轴向容纳腔中时,所述第一连接卡板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第一连接卡槽卡接;
还包括第二径向连接组件,所述第二径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卡板和两个第二连接卡槽;
所述第二连接卡板固设于所述第二芯体的一端,两所述第二连接卡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的两侧;
所述第二芯体从所述第二开口插设于所述轴向容纳腔中时,所述第二连接卡板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第二连接卡槽卡接;
还包括第一轴向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轴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连接凸起;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轴向容纳腔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固设于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的外侧;
所述第一芯体从所述第一开口插设于所述轴向容纳腔中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固定连接;
还包括第二轴向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轴向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连接凸起;
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轴向容纳腔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凸起固设于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的外侧;
所述第二芯体从所述第二开口插设于所述轴向容纳腔中时,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凸起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子上设置有第一锁紧槽,所述第一芯体上设置有第一露槽,所述第一锁紧槽通过所述第一露槽暴露在所述第一芯体的外侧;
所述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一锁止组件,所述第一锁止组件包括第一压盖;所述第一压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压盖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槽连接,以将所述公端子锁止;
所述母端子上设置有第二锁紧槽,所述第二芯体上设置有第二露槽,所述第二锁紧槽通过所述第二露槽暴露在所述第二芯体的外侧;
所述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二锁止组件,所述第二锁止组件包括第二压盖;所述第二压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芯体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压盖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紧槽连接,以将所述母端子锁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件和第一盖锁止件;
所述第一露槽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盖锁止件和所述第一复位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向所述第一盖锁止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压盖的力,以使第一盖锁止件顶紧所述第一压盖;
所述第二锁止组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和第二盖锁止件;
所述第二露槽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盖锁止件和所述第二复位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向所述第二盖锁止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二压盖的力,以使第二盖锁止件顶紧所述第二压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盖靠近所述第一露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顶压台;所述第一盖锁止件顶紧在所述第一顶压台上;
所述第二压盖靠近所述第二露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顶压台;所述第二盖锁止件顶紧在所述第二顶压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体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槽;
所述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芯体与所述轴向容纳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二芯体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槽;
所述线束插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槽中;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芯体与所述轴向容纳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凸起,所述第一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凸起固连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中;
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凸起,所述第二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凸起固连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插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上设置有第一防护孔;
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槽,所述第一防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槽中,所述第一防护件能够在所述第一防护槽中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防护孔与所述第一穿孔对齐或者错开;
还包括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上设置有第二防护孔;
所述第二芯体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护槽,所述第二防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护槽中,所述第二防护件能够在所述第二防护槽中滑动,以使所述第二防护孔与所述第二穿孔对齐或者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盖上设置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防护件上设置有第一移动手柄,所述第一移动手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槽中;
所述第一移动手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防护件在所述第一防护槽中滑动;
所述第二压盖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槽,所述第二防护件上设置有第二移动手柄,所述第二移动手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槽中;
所述第二移动手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防护件在所述第二防护槽中滑动。
CN201810698414.4A 2018-06-29 2018-06-29 线束插件 Active CN108539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8414.4A CN108539463B (zh) 2018-06-29 2018-06-29 线束插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8414.4A CN108539463B (zh) 2018-06-29 2018-06-29 线束插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9463A CN108539463A (zh) 2018-09-14
CN108539463B true CN108539463B (zh) 2019-09-24

Family

ID=6348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8414.4A Active CN108539463B (zh) 2018-06-29 2018-06-29 线束插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946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6424A (zh) * 2016-02-25 2016-05-11 苏州科宝电气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用电机控制器接插件
CN105870696A (zh) * 2015-02-10 2016-08-17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电缆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CN106716729A (zh) * 2014-09-19 2017-05-2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6972312A (zh) * 2017-03-16 2017-07-21 宁波市重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107240802A (zh) * 2017-06-29 2017-10-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式线束插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7819B2 (ja) * 2014-12-18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対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729A (zh) * 2014-09-19 2017-05-2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5870696A (zh) * 2015-02-10 2016-08-17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电缆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CN105576424A (zh) * 2016-02-25 2016-05-11 苏州科宝电气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用电机控制器接插件
CN106972312A (zh) * 2017-03-16 2017-07-21 宁波市重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107240802A (zh) * 2017-06-29 2017-10-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式线束插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9463A (zh)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33957B1 (en) Communication jack
US5639256A (en) Feeder connector
US7866992B2 (en) Connec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US6250952B1 (en) Air bag connector
US9059542B2 (en) Quick connect power connector
US7435125B2 (en) Trailer tow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a locking clip
US5295846A (en) Plug-in connector assembly
US6893277B2 (en) Squib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PA
CA1285038C (en)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136996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DE10114865C2 (de) Steckverbindung zur Erkennung eines unvollständig verbundenen Zustandes
MX2007015451A (es) Ensamble conector con dispositivo que asegura la posicion de terminal.
CN112582848B (zh) 带有密封保护的电连接器
EP170141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4031344A (ja) 電気的な差込コネクタ
EP1662618A1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N108539463B (zh) 线束插件
CN108352650B (zh) 弹性密封部件和连接器
CN115708277A (zh) 具有接近电阻器组件的充电口组件
US6386897B1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ion with a plug housing, contact housing and bayonet ring for locking the plug housing in the contact housing
US11283209B2 (en) Connector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002215B1 (en) Air bag connector
CN108899713B (zh) 线束插件
US6422146B1 (en) Igniter unit for an inflator
AU7227500A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unit to electrical connecting bo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601 No. 99 Ziyu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No. 669 Shixin Road, Taohua Industrial Park,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