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6227A - 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6227A
CN108536227A CN201810320776.XA CN201810320776A CN108536227A CN 108536227 A CN108536227 A CN 108536227A CN 201810320776 A CN201810320776 A CN 201810320776A CN 108536227 A CN108536227 A CN 108536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display end
angular speed
adjusting method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07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6227B (zh
Inventor
魏莲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g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魏莲凤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魏莲凤 filed Critical 魏莲凤
Priority to CN2018103207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62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6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6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6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6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所述调节方法包括:获得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的开合动作状态,所述开合动作状态至少包括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转动动作;根据所获得的开合动作状态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阻尼。本发明的调节方法根据显示端的转动与否来施加两种阻尼,从而解决了用户在使显示端打开时所出现的稳定性与顺畅性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如笔记本电脑之类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显示端通过枢转机构(如,转轴机构)与系统端进行可转动的连接。系统端内装设有系统硬件,显示端上具有显示屏以显示图像以及数字信息。
众所周知地,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以下以笔记本举例),其显示端具有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当用户需要使用笔记本电脑时,需要首先使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即,需要向显示端施力以将显示端打开。
为能够将所打开的显示端保持在所打开的角度,需要在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设置阻尼,从而使显示端打开后能够保持在所打开的角度。
倘若不是为了使显示端保持在所打开的角度,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不用设置阻尼,因为,阻尼对显示端打开过程的顺畅性不利。
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所设置阻尼的方式使显示端的打开过程的顺畅性与显示端保持打开角度的稳定性存在矛盾。例如,当阻尼设置较小时,显示端保持在所打开角度的稳定性较差,当阻尼设置的较大时,阻尼会使得用户需要向显示端施加更多的力才能打开,使得打开过程的顺畅性较差,尤其是用户以较快速度打开时,顺畅性更差,并且,当显示端为超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时,且用户以加速的方式打开时,会使得显示端产生变形,这对显示端的壳体以及显示屏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显示端与系统端枢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方法包括:
获得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的开合动作状态,所述开合动作状态至少包括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转动动作;
根据所获得的开合动作状态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阻尼。
优选地,所述调节方法包括:
获得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转动的角速度;
根据所获得的角速度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阻尼。
优选地,根据所获得的角速度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阻尼包括:
当角速度度为0时,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第一阻尼。
当角速度大于0时,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第二阻尼。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尼和所述第二阻尼均包括基础阻尼和第一附加阻尼;
当所述显示端静止或转动时,使所述基础阻尼的阻尼值恒定;
当所述角速度小于等于预设角速度时,使所述第一附加阻尼与所述角速度配置成减函数;
当所述角速度大于预设角速度时,使第一附加阻尼的阻尼值恒定。
优选地,角速度大于预设角速度时的第一附加阻尼的阻尼值等于角速度为预设角速度时第一附加阻尼的阻尼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附加阻尼的最大阻尼值大于所述基础阻尼的阻尼值。
优选地,所述开合动作状态还包括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的打开角度状态,所述调节方法还包括
获得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的打开角度;
根据所获得的打开角度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阻尼。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尼和所述第二阻尼还均包括第二附加阻尼;使所述第二附加阻尼随所述显示端的打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优选地,当所述显示端的打开角度大于预设打开角度,且所述角速度大于预设角速度时,使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的第二阻尼的阻尼值大于所述显示端在小于预设打开角度时保持静止时的所述第一阻尼的阻尼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调节方法根据显示端的转动与否来施加两种阻尼,从而解决了用户在使显示端打开时所出现的稳定性与顺畅性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公开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承架与第二承架呈0°角)。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图2的局部B的放大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D的放大视图。
图6为图2的局部C的放大视图。
图7为图6的局部E的放大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公开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承架与第二承架呈60°角)。
图9为图8的F向视图。
图10为图8的局部E的放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所公开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承架与第二承架呈120°角)。
图12为图11的H向视图。
图13为图11的局部I的放大视图。
图14为本发明所公开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承架与第二承架呈160°角,接近最大打开角度)。
图15为图14的J向视图。
图16为图14的局部K的放大视图。
图中:
100-转轴机构;200-显示端;300-系统端;400-角度传感器;500-控制模块;10-第一转轴;11-第一端轴体;111-第一轴杆;112-第一承架;20-第二转轴;21-第二端轴体;211-第二轴杆;212-第二承架;22-光轴;221-导向槽;30-第一附加阻尼施加机构;31-芯轴;311-端盖;32-转动套;33-变形体;331-耐磨涂层;34-永磁体;35-电磁体;351-磁体安装壳;352-导线;353-锁母;354-扣盖;355-顶环;36-弹片;371-第一挡环;372-第二挡环;373-轴用挡圈;374-第一推力轴承;375-第二推力轴承;38-压板;39-固定螺母;40-第二附加阻尼施加机构;41-移动套;411-螺旋导槽;4111-进给段;412-导向体;42-滑体;43-弹簧;44-缓冲片;50-连接件;51-轴承;60-摩擦片;61-压片;62-锁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用于以调节阻尼的方式改善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该调节方法所针对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端200和系统端300,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枢转连接,即,如图1所示,显示端200能够相对系统端300通过转动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该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包括:
获得显示端200相对于系统端300的开合动作状态。开合动作状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显示端200相对于系统端300的转动动作,该转动动作以转动的角速度作为衡量参数;另一种情况是显示端200相对于系统端300的开合状态,该开合状态以打开角度作为衡量参数。
根据所获得的开合动作状态向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施加阻尼,在该步骤中,针对于开合动作状态的上述两种情况向显示端200和系统端300施加阻尼。
本发明所公开的调节方法可单独针对显示端200的转动动作以一种策略施加阻尼,也可同时针对显示端200的转动动作以及显示端200的开合状态以另一种策略施加阻尼。
当调节方法所针对的是显示端200的转动动作时,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端200所设置的阻尼使显示端200保持打开角度的稳定性与打开过程的顺畅性之间的矛盾问题。针对显示端200的转动动作所采用的调节方法是:
获取显示端200相对于系统端300的转动的角速度,例如,通过角速度检测装置(如,角速度传感器400)来获得显示端200的转动的角速度;
根据显示端200转动的角速度来改变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阻尼,以使所施加的阻尼随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根据上述可知,当显示端200开设转动时,其角速度从0开始增大,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的阻尼开始变小,从而使提高了打开过程的顺畅性。
为能够在提高显示端200转动过程的顺畅性的同时,不丧失保持在所打开状态的稳定性(即,显示端200依然具有较高的保持在所打开角度的能力),根据显示端200是否进行转动施加两种阻尼。具体地:
当显示端200的角速度为0时,即,当显示端200处于静止状态时,向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施加第一阻尼;
当显示端200的角速度大于0时,即,当显示端200处于转动状态时,向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施加第二阻尼,并且第二阻尼小于第一阻尼,且第二阻尼随显示端200的角速度的增大而较小。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当显示端200处于静止状态时,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阻尼较大,这提高了显示端200保持所打开状态的稳定性;当显示端200处于转动状态时,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阻尼小于显示端200处于静止状态时的阻尼,这提高了显示端200转动过程的顺畅性,尤其是显示端200以角速度不断增大的方式转动时,阻尼更小,这势必减小了超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200的变形程度,有效保护了显示端200。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根据显示端200的转动与否来施加两种阻尼,从而解决了用户在使显示端200打开时所出现的稳定性与顺畅性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问题。
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可以由一种类型的阻尼变化得到,例如,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可由一种类型的阻尼施加机构根据显示端200的静止和转动来改变阻尼大小而获得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均由两种类型阻尼叠加获得。具体地,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均由基础阻尼和第一附加阻尼叠加获得。
该基础阻尼的特性为:无论显示端200处于静止状态和转动状态,基础阻尼的阻尼值保持恒定不变。
第一附加阻尼的特性为:第一附加阻尼与角速度之间为减函数关系。即,第一附加阻尼随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角速度的减小而减小。
当将上述基础阻尼与第一附加阻尼叠加而形成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后,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符合上述用于解决稳定性与顺畅性矛盾的大小关系,即第一阻尼仍大于第二阻尼。
使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由基础阻尼和第一附加阻尼叠加的优势在于:利用一种类型的阻尼不容易同时实现第一阻尼与第二阻尼的特性,而通过使具有恒定特性的基础阻尼与变化的第一附加阻尼进行叠加容易同时实现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的特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角速度大于预设角速度时的第一附加阻尼的阻尼值等于角速度为预设角速度时第一附加阻尼的阻尼值。也就是说,当显示端200从静止开设转动时,使第二阻尼不会突然增加,即,第二阻尼的最小值与第一阻尼相等。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显示端200从静止开始转动的瞬时,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阻尼不会发生阶梯式增加,这势必避免了显示端200对用户的反馈力的突变,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第一附加阻尼的最大阻尼值大于基础阻尼的阻尼值。也就是说,第一附加阻尼不但为显示端200保持所打开角度的能力作了主要贡献,并且在显示端200转动时,增大了对显示端200所施加阻尼的变化程度,提高了应对显示端200的更大角速度变化范围的能力。
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施加阻尼的策略仅以显示端200的角速度作为仅有的考虑因素。
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阻尼与显示端200打开角度的关系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的一个因素,下面实施例所公开的调节方法涉及如何综合显示端200的转动动作与显示端200的开合状态来施加阻尼。
调节方法为:
获得显示端200相对于系统端300的打开角度;
根据所获得的打开角度向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施加阻尼,以使阻尼随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增大而增大。
在上述方法中,需同时参照显示端200的转动的角速度的变化,为此,将随打开角度增大而增大的第二附加阻尼与第一附加阻尼和基础阻尼进行叠加。这种综合根据显示端200的转动动作与显示端200的开合状态来施加阻尼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当用户施力使显示端200从静止状态开始以一定角速度打开时,施加于显示端200的阻尼将比静止时变小,但随打开角度的增大而又逐步增大,这样,一方面使显示端200的打开动作的顺畅性较好,并同时提供给用户一个反馈力增大的信息(通常,用户在打开类似于显示端200的盖体时,更习惯随打开角度的增大所受反馈力增大的感觉)。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大于预设打开角度,且角速度大于预设角速度时,使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第二阻尼的阻尼值大于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小于预设打开角度且静止时的第一阻尼的阻尼值。该预设打开角度设置为接近最大打开角度的角度值或角度范围;该预设角速度以用户反映灵敏度作为参考,所谓用户的反应灵敏度指的是:用户制止显示端200继续转动的时间维度,该预设角速度可设定为每秒0.5圈。
使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如上述设置的优势在于:
当用户施力使显示端200以较大角速度将要转动至最大打开角度时,需使其所受到的阻尼比显示端200在小于预设打开角度且静止时的阻尼要大,这样,一方面通过相应增大的反馈力提示给用户显示端200将要打开至最大角度,另一方面,有利于用户制止或者减缓显示端200继续转动,以避免显示端200以较大角速度转动至最大角速度而产生对相关部件的冲击。
如图2至16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转轴机构100,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通过转轴机构100枢转连接。该转轴机构100包括: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0、连接件50、基础阻尼施加机构以及第一附加阻尼施加机构30。其中:第一转轴10通过第一承架112与显示端200连接,第二转轴20通过第二承架212与系统端300连接;连接件50用于使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保持平行状态,且使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保持一定间隙,以防止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通过直接接触而产生摩擦;基础阻尼施加机构用于向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施加基础阻尼,且基础阻尼在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相对转动时或者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相对静止时保持恒定,相应地,电子设备的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形成基础阻尼,从而使基础施加机构所施加的阻尼符合上述调节方法对基础阻尼特性的要求;第一附加阻尼施加机构30用于向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施加第一附加阻尼,且第一附加阻尼随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相对转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应地,电子设备的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形成第一附加阻尼,从而使第一附加阻尼施加机构30所施加的阻尼符合上述调节方法对第一附加阻尼特性的要求。
利用上述转轴机构100的基础阻尼施加机构和第一附加阻尼施加机构30并结合针对显示端200的转动情况的调节方法不但能够提高显示端200保持所打开状态的稳定性,且同时还提高了显示端200转动过程的顺畅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端200在静止的稳定性与转动的顺畅性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4、5所示,第一转轴10包括第一主轴体、同轴地设置于第一主轴体的两端的第一端轴体11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端轴体11的端部的两个第一轴杆111;第二转轴20包括第二主轴体、同轴地设置于第二主轴体的两端的第二端轴体21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端轴体21的端部的两个第二轴杆211。连接件50包括两个,每个连接件50均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轴杆111和第二轴杆211同时穿设同一个连接件50的两个安装孔,且在安装孔之间装设轴承51,且使两个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稍大于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轴心距,从而使第一主轴体与第二主轴体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以避免直接接触而产生摩擦,以避免该摩擦对基础阻尼进行干扰,而两个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不能设置的过大,以免使两个转轴之间的距离过大而造成电子设备厚度的增加。
基础阻尼施加机构可以有多种类型,例如可以是设置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上的扭簧,靠扭力提供基础阻尼,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基础阻尼施加机构包括若干摩擦片60以及挤压和锁紧摩擦片60的压片61和锁母62,具体地,多个摩擦片60套设于第一轴杆111和第二轴杆211上,压片61套设于第一轴杆111和第二轴杆211上并位于远离连接件50的摩擦片60的外侧,锁母62分别套设于第一轴杆111和第二轴杆211上以使摩擦片60压紧在压片61与连接件50之间,如此,摩擦片60之间所形成的摩擦力在两个转轴转动时和静止时摩擦力基本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该摩擦力构成了施加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基础阻尼,即,构成了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基础阻尼。
第一端轴体11和第二端轴体21的外周均以加工、涂覆材料方式设置摩擦段;第一附加阻尼施加机构30设置于第一端轴体11与第二端轴体21之间,以通过其上的作用部件与摩擦段接触而向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之间施加第一附加阻尼。该第一附加阻尼施加机构30具体包括:芯轴31、转动套32、变形体33、第一挡环371、第二挡环372、永磁体34、弹片36以及电磁体35等。其中,芯轴31的第一端形成阶梯以穿设连接件50的两个安装孔之间的位置,并通过固定螺母39固定在连接件50上;芯轴31的第二端固定有端盖311;转动套32通过设置其两端的第一推力轴承374和第二推力轴承375可自由转动的套设于芯轴31上,端盖311限制转动套32从芯轴31的第二端脱出;变形体33呈套状,其套设于转动套32上并通过键限制与转动套32的相对转动且在轴向上并不作限制,该变形体33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由弹性橡胶制成,该变形体33的外周上涂覆有耐磨涂层331,该耐磨涂层331可由丙烯酸酯橡胶制成,以提高变形体33的耐磨性及接触的摩擦性;第一挡环371套设于转动套32位于芯轴31的第二端的一侧,并通过轴用挡圈373限制其轴向窜动,且该第一挡环371止挡于位于芯轴31的第二端一侧的变形体33的端部,且使第一挡环371的外径稍小于变形体33以免变形体33变形后,变形体33的直径大于第一挡圈的外径;变形体33远离第一挡圈的一端具有套设于转动套32上的压板38,该压板38直接与变形体33贴靠,永磁体34套设于转动套32设并与压板38紧贴;第二挡环372(该第二挡环372由导磁材料制成)也套设于转动套32上并通过轴用挡圈373限制朝远离永磁体34的方向移动;弹片36套设于转动套32上并位于永磁体34与第二挡环372之间,该弹片36借助弹性变形通过永磁体34以及压板38对变形体33施加一定的预紧压力使得变形体33通过变形轴向尺寸减小,直径增大,进而使变形体33以一定径向力同时挤压第一端轴体11和第二端轴体21上的摩擦段;电磁体35装设于磁体安装壳351中,磁体安装壳351套设于芯轴31上,该磁体安装壳351与永磁体34相对的一侧形成镂空,以当电磁体35产生磁场后能够与永磁体34形成磁力作用,芯轴31上还套设扣盖354、顶环355以及锁母353,顶环355与扣盖354分别位于磁体安装壳351的两侧,该锁母353推抵扣盖354以限制磁体安装壳351轴向移动,电磁体35具有铁芯以及缠绕于铁芯上的线圈,该铁芯以增大通电时电磁体35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与线圈连接的导线352穿过连接板等部件与电子设备的电源通过电流控制元件与电源连接。
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基础阻尼施加机构所提供基础阻尼符合上述调节方法所需要的基础阻尼(在上文以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上述的调节方法来说明第一附加阻尼机构的工作过程以此来说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附加阻尼施加机构30也符合上述调节方法所需要的第一附加阻尼:
该第一附加阻尼施加机构30通过电流控制元件与电源连接;当显示端200保持静止状态时,电源不向电磁体35的线圈通电,弹片36使得变形体33变形以一定径向力挤压第一端轴体11和第二端轴体21以使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之间形成较大的摩擦力,该摩擦力与摩擦片60之间所形成的摩擦力共同构成了第一阻尼,即第一阻尼由恒定的基础阻尼与第一附加阻尼的最大值构成;当显示端200转动时,电源向电磁体35通电,且电流方向使得电磁体35与永磁体34异极相对,如此,电磁体35吸引永磁体34,从而使得变形体33的变形程度或驱动减小,径向力变小,摩擦力减小,从而使变形体33施加于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上的第一附加阻尼减小,且当显示端200的角速度越大时,通入线圈的电流越大,变形体33的变形程度越小,使得摩擦力越小,如此,使得第一附加阻尼越小,相应地,第二阻尼越小。从而向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施加的阻尼符合上述调节方法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轴机构100还包括第二附加阻尼施加机构40,第二附加阻尼施加机构40用于向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施加第二附加阻尼;第二附加阻尼随连接于第一转轴10上的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上述所公开的调节方法可知,第二附加阻尼施加机构40符合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所公开的调节方法的要求,从而提高了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至16所示,在第一转轴10的第一主轴体上加工出一段光轴22,第二附加阻尼施加机构40包括移动套41、弹簧43以及柱状的滑体42以及缓冲片44。移动套41套设于光轴22上,移动套41的内壁上设置导向体412以与轴向开设于光轴22上的导向槽221配合,使得移动套41仅沿光轴22的轴线移动;弹簧43套设于光轴22上并两端分别与一侧的轴肩与移动套41的一端抵接;缓冲片44套设于光轴22上并位于移动套41的另一端;移动套41的外壁开设有轴向螺旋延伸的螺旋导槽411;滑体42可拆卸地的径向固定于第二主轴体上并位于螺旋导槽411中。当显示端200处于关闭状态时,滑体42接近螺旋导槽411的第一端,此时,移动体远离设置弹簧43一端的轴肩,并与缓冲片44接触,当显示端200打开时,滑体42沿螺旋导槽411滑动,使得弹簧43压缩,弹簧43受压所形成的对移动套41的反作用传递通过导向槽221的侧壁并传递给滑体42使得第一转轴10需要一定的扭力才能够使滑体42沿螺旋导槽411滑动,而此时滑体42对螺旋导槽411在第一转轴10的周向上的反作用力便构成了第二附加阻尼。并且当显示端200打开的角度越大,滑体42对第一转轴10转动的反作用力越大,从而使第二附加阻尼越大,符合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方法对第二附加阻尼变化的要求。
应该说明的是:
1、螺旋导槽411与滑体42接触的槽壁需设置成光滑表面,滑体42也需设置光滑的表面以尽量减小滑体42与槽壁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以防止该摩擦力干扰第二附加阻尼,如此,第二附加阻尼仅与弹簧43及螺旋导槽411的导程有关,从而使第二附加阻尼与第一转轴10的具有稳定关系。
2、缓冲片44用于防止显示端200关闭时,移动套41对轴肩产生冲击。
3、应该理解,通常电子设备在支撑面上使用,受到支撑面的影响,使得通常仅第一转轴10相对转动,因此,将移动套41设置于第一转轴10上较为合理。
根据上文可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方法中:当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大于预设打开角度,且角速度大于预设角速度时,使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第二阻尼的阻尼值大于显示端200小于预设打开角度的第一阻尼的阻尼值。该预设打开角度设置为接近最大打开角度的角度值或角度范围;该预设角速度以用户反映灵敏度作为参考,所谓用户的反应灵敏度指的是:用户制止显示端200继续转动的时间维度,该预设角速度可设定为每秒0.5圈。使第一阻尼和第二阻尼如上述设置的优势在于:当用户施力使显示端200以较大角速度将要转动至最大打开角度时,需使其所受到的阻尼比显示端200在小于预设角度的静止时的阻尼大,这样,一方面通过相应增大的反馈力提示给用户显示端200将要打开至最大角度,另一方面,有利于用户制止或者减缓显示端200继续转动,以避免显示端200以较大角速度转动至最大角速度而产生对相关部件的冲击。
为满足该该调节方法的要求,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使螺旋导槽411的第二端(末端)形成一段导程增大的进给段4111。当显示端200打开至接近最大打开角度时,滑体42进入进给段4111,该进给段4111使得第一转动每转单位角度时,滑体42对第一转轴10的反作用力大于非进给段4111,这势必增大了第二附加阻尼的增大程度,从而通过合理配置进给段4111的导程而能够使在角速度大于预设角速度,且打开角度大于预设打开角度时,使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第二阻尼的阻尼值大于显示端200小于预设打开角度的第一阻尼的阻尼值,从而满足上述调节方法的要求,能够给予用户以提示,以及能够有效防止显示端200以较大角速度打开至最大角度时对相关部件的冲击。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端200和系统端300以及上述的转轴机构100,其中:显示端200通过第一承架112第一转轴10连接;系统端300通过第二承架212与第二转轴20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角速度检测模块,例如,角速度传感器400,以及控制模块500;角速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显示端200的转动的角速度,控制模块500根据角速度检测模块所测量出的角速度来控制电流控制单元使电子设备的电源向转轴机构100中的电磁体35通电,以使电磁体35通断电状态以及与永磁体34的作用力的大小符合上述转轴机构100及调节方法的要求。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显示端与系统端枢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方法包括:
获得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的开合动作状态,所述开合动作状态至少包括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转动动作;
根据所获得的开合动作状态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阻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的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方法包括:
获得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转动的角速度;
根据所获得的角速度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阻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开过程电子设备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获得的角速度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阻尼包括:
当角速度度为0时,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第一阻尼。
当角速度大于0时,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第二阻尼。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开过程电子设备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和所述第二阻尼均包括基础阻尼和第一附加阻尼;
当所述显示端静止或转动时,使所述基础阻尼的阻尼值恒定;
当所述角速度小于等于预设角速度时,使所述第一附加阻尼与所述角速度配置成减函数;
当所述角速度大于预设角速度时,使第一附加阻尼的阻尼值恒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角速度大于预设角速度时的第一附加阻尼的阻尼值等于角速度为预设角速度时第一附加阻尼的阻尼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所述第一附加阻尼的最大阻尼值大于所述基础阻尼的阻尼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的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动作状态还包括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的打开角度状态,所述调节方法还包括
获得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的打开角度;
根据所获得的打开角度向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施加阻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和所述第二阻尼还均包括第二附加阻尼;使所述第二附加阻尼随所述显示端的打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的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端的打开角度大于预设打开角度,且所述角速度大于预设角速度时,使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的第二阻尼的阻尼值大于所述显示端在小于预设打开角度时保持静止时的所述第一阻尼的阻尼值。
CN201810320776.XA 2018-04-11 2018-04-11 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 Active CN108536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0776.XA CN108536227B (zh) 2018-04-11 2018-04-11 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0776.XA CN108536227B (zh) 2018-04-11 2018-04-11 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6227A true CN108536227A (zh) 2018-09-14
CN108536227B CN108536227B (zh) 2021-09-07

Family

ID=6347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0776.XA Active CN108536227B (zh) 2018-04-11 2018-04-11 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622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8935A (zh) * 2009-06-30 2009-12-09 李先虎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转轴控制系统及使用其的笔记本电脑
US20140044473A1 (en) * 2012-08-07 2014-02-13 First Dome Corporation Rotary shaft location structure
CN104482035A (zh) * 2014-11-03 2015-04-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和电子设备
CN204598053U (zh) * 2015-05-04 2015-08-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5260602U (zh) * 2015-11-16 2016-05-25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07559297A (zh) * 2017-08-23 2018-0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7096868U (zh) * 2017-07-01 2018-03-13 平湖广奕五金锁具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携带的脱卸铰链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8935A (zh) * 2009-06-30 2009-12-09 李先虎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转轴控制系统及使用其的笔记本电脑
US20140044473A1 (en) * 2012-08-07 2014-02-13 First Dome Corporation Rotary shaft location structure
CN104482035A (zh) * 2014-11-03 2015-04-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和电子设备
CN204598053U (zh) * 2015-05-04 2015-08-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5260602U (zh) * 2015-11-16 2016-05-25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铰链及移动终端
CN207096868U (zh) * 2017-07-01 2018-03-13 平湖广奕五金锁具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携带的脱卸铰链
CN107559297A (zh) * 2017-08-23 2018-0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6227B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9461A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US7522152B2 (en) Products and processes for providing haptic feedback in resistive interface devices
US5970580A (en) Tilt hinge for office automation equipment
CN104252202B (zh) 铰链及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13124042B (zh) 铰链装置以及折叠终端
US4768762A (en) Means and method to counterbalance the weight of a body
Liu et al.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generalized triple-cross-spring flexure pivots applied to the ultra-precision instruments
WO2012111634A1 (ja) ヒンジ装置
CN108536227A (zh) 电子设备打开过程的调节方法
CN208901201U (zh) 一种转动关节及手术灯
CN204609576U (zh) 一种具有悬停功能的旋压式铰链组件及卧式冷柜
US11422592B2 (en) System hinge assembly
CN100485211C (zh) 高速转子系统减振用粘弹摩擦阻尼装置
US20140044473A1 (en) Rotary shaft location structure
CN108415513B (zh)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CN214465545U (zh) 一种阻尼轴及基于阻尼轴的化妆镜
CN114517806B (zh) 铰链组件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TWM399586U (en) Hinge with varying tor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with
JP3792795B2 (ja) 軸ロック装置
JP2004116540A (ja) チルトヒンジ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CN201293040Y (zh) 多轴铰链机构
JP2016151355A (ja) チルト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CN206468745U (zh) 用于小型便携电子设备阻尼旋转轴
CN201858252U (zh) 扭力变化的铰链及具有该铰链的电子装置
Zhao et al. Analysis of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brush/slip ring under eccentric oscillation of hydrogenerator r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0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1, block C, HUAHAN Innovation Park office building, No. 16, Langshan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Ming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352 No. 170, Ge Gu street,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Applicant before: Wei Lianfe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