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5513B -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5513B
CN108415513B CN201810337065.3A CN201810337065A CN108415513B CN 108415513 B CN108415513 B CN 108415513B CN 201810337065 A CN201810337065 A CN 201810337065A CN 108415513 B CN108415513 B CN 108415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opening angle
display end
early warning
maximum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70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15513A (zh
Inventor
朱志辉
朱梅芳
陈慧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 Zhihu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3370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15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15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5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15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5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7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detecting open or closed state or particular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ssumed by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e.g. detection of display li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main body in a laptop, detection of opening of the cover of battery compart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changing, e.g. reversing, the face orientation of the screen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e.g. for folding into tablet PC like position or orient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user to show to a second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小于显示端的所述最大打开角度的一预设打开角度;当显示端在关闭状态与所述预设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使所述转轴组件内形成一恒定的基础扭抗,以使显示端在所述基础扭抗下转动,当显示端在所述预设打开角度与所述最大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使所述转轴组件内形成一预警扭抗,以使显示端在所述预警扭抗下转动;使所述预警扭抗的最小值大于所述基础扭抗。用户在打开显示端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基础扭抗切换至预警扭抗的过程中显示端对用户产生变化的反馈力来提示给用户显示端的打开角度是否已接近最大打开角度,从而起到对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的最大打开角度的预警作用。

Description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通常包括显示端、系统端以及转轴组件,系统端内装设如CPU之类的系统硬件,显示端用于显示图像和信息。显示端与系统端通过转轴组件实现可枢转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转轴组件通过设置止挡结构以限定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的最大打开角度,这种止挡结构通常为设置于转轴组件中(例如分别设置于转轴组件的两个转轴上)相配合的止挡块和止挡槽。当用户对显示端施力而使显示端打开且止挡块与止挡槽靠近并刚性的接触时,显示端的打开角度不能继续增大,此时,显示端的打开角度为其最大的打开角度,例如,显示端在打开至170°时,止挡块与止挡槽刚性接触,该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为170°。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的转轴组件内通常会设置扭抗,以便显示端在打开至某一角度时(例如,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在打开至120°时会保持在在该120°的打开角度状态),且扭抗在显示端的整个打开过程中恒定不变。
用户在使用上述的笔记本电脑时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虽然上述笔记本电脑设定了最大打开角度,然而,用户在打开过程中,并不能精准的感知显示端是否以转至最大打开角度,特别是用户希望通过施力使显示端快速转至显示端的最大打开角度,且显示端实际以转至最大打开角度时,用户施加于显示端的力来不及撤销,这使得止挡块与止挡槽产生过大的刚性接触,这种刚性结构可能造成转轴组件中转轴变形、止挡块与止挡槽变形、或者甚至使显示端与转轴组件的连接处发生变形、连接部件发生损坏或者连接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构造的笔记本电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系统端以及转轴组件,所述显示端通过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系统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显示端具有一最大打开角度,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小于显示端的所述最大打开角度的一预设打开角度;
当显示端在关闭状态与所述预设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使所述转轴组件内形成一恒定的基础扭抗,以使显示端在所述基础扭抗下转动;
当显示端在所述预设打开角度与所述最大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使所述转轴组件内形成一预警扭抗,以使显示端在所述预警扭抗下转动;
使所述预警扭抗的最小值大于所述基础扭抗。
优选地,所述显示端在从所述预设打开角度转动至所述最大打开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预警扭抗增大;所述显示端在从所述最大打开角度转动至所述预设打开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预警扭抗减小。
优选地,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与所述显示端连接且能够随所述显示端转动的第一转轴以及与所述系统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其中:
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在轴向上至少部分的接触,所述基础扭抗由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供。
优选地,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摩擦体,所述摩擦体由所述第一转轴驱动,其中:
当所述显示端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且在从所述预设打开角度转动至所述最大打开角度的过程中,所述摩擦体与所述第二转轴接触并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不断增大得径向力,以使所述预警扭抗至少包括由所述摩擦体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扭抗。
优选地,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与所述显示端连接且能够随所述显示端转动的第一转轴、与所述系统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端部的摩擦片,所述基础扭抗由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和/或由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供。
优选地,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摩擦体,所述摩擦体由所述第一转轴驱动,其中:
当所述显示端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且在从所述预设打开角度转动至所述最大打开角度的过程中,所述摩擦体与所述第二转轴接触并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不断增大径向力,以使所述预警扭抗由所述摩擦体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供。
优选地,所述显示端的最大打开角度为170°,所述预设打开角度为 150°-16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系统端以及转轴组件,所述显示端通过转轴组件与所述系统端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转轴组件基于上述的方法设置基础扭抗和预警扭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预警方法及笔记本电脑的有益效果是:用户在打开显示端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基础扭抗切换至预警扭抗的过程中显示端对用户产生变化的反馈力来提示给用户显示端的打开角度是否已接近最大打开角度,从而起到对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的最大打开角度的预警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在小于预设打开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在大于预设打开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笔记本电脑中的转轴组件的轴向视图(显示端转过 60°的状态视图,小于预设打开角度)。
图5为图4的A-A转向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B的放大视图。
图7为图5的C-C向剖视图。
图8为图5的局部D的放大视图。
图9为图8的局部E的放大视图。
图10本发明提供的笔记本电脑中的转轴组件的轴向视图(显示端转过 150°的状态视图,处于预设打开角度范围内)。
图11为图10的F-F转向剖视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G的放大视图。
图13本发明提供的笔记本电脑中的转轴组件的轴向视图(显示端的打开角度大于150°的状态视图,处于预设打开角度范围内)。
图14为图13的H-H转向剖视图。
图15为图14的局部I的放大视图。
图16本发明提供的笔记本电脑中的转轴组件的轴向视图(显示端的转过 60°的状态视图,处于预设打开角度范围内,且止挡螺钉处于解除对传动齿轮的限制的状态)。
图17为图16的J-J转向剖视图。
图18为图17的K-K向剖视图。
图19为图17的局部L的放大视图。
图20本发明提供的笔记本电脑中的转轴组件的轴向视图(显示端转过 150°的状态视图,处于预设打开角度范围内,且止挡螺钉处于解除对传动齿轮的限制的状态)。
图21为基于图20的显示端打开角度的传动齿轮的运动和位置状态。
图中:
100-转轴组件;10-第一转轴;111-第一活动承架;1111-转套;112-第一固定承架;12-容置孔;121-导向槽;13-通槽;14-耐磨橡胶;20-第二转轴;211-第二固定承架;30-传动组件;31-芯轴;32-丝杠套;33-丝母套; 331-驱动部;332-导向体;34-齿轮组;341-内齿圈;342-传动齿轮;343- 主齿轮;344-转盘;345-键;346-顶套;347-支撑环;3471-支撑轴承;348- 缓冲弹性片;349-支撑轴承;40-摩擦体;41-头部;42-尾部;421-斜面;43- 第一复位件;51-连接件;52-锁母;53-摩擦片;61-端盖;62-顶盖;63-轴承;64-轴承;65-顶母;66-推力轴承;70-紧定螺钉;200-显示端200;300- 系统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具有显示端200和系统端300的笔记本电脑中,显示端200通过转轴组件100与系统端300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在转轴组件100 中通过设置止挡结构(如在两转轴上对应设置止挡块与止挡槽的配合结构,在附图中未示出)来限定显示端200的最大打开角度。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设置小于显示端200的最大打开角度的一预设打开角度。该预设打开角度使得显示端200在关闭状态与最大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分为两个转动行程(或称转动角度范围),该预设打开角度根据用户的需求设定,可将该预设打开角度设定为小于最大打开角度,但接近最大打开角度的角度值或者角度范围。例如,显示端200的最大打开角度为170°,预设打开角度可设定为 150°至60°中的任意一角度值。
S2:当显示端200在关闭状态与预设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使转轴组件 100内形成一恒定的基础扭抗,以使显示端200在基础扭抗下转动。在该步骤中,设置恒定的基础扭抗一个作用在于:使显示端200在打开至小于预设打开角度时能够保持在该打开的角度以便用户观看显示端200进而使显示端 200完成信息的显示。
S3:当显示端200在预设打开角度与最大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使转轴组件100内形成一预警扭抗,以使显示端200在预警扭抗下转动。在该步骤中,当显示端200在大于预设打开角度后继续增大打开角度时,转轴组件100在该对应的打开角度形成受到预警扭抗,从而使显示端200转过预设打开角度时,显示端200所受到的扭抗从基础扭抗切换至预警扭抗,从而使用户能够感知扭抗的变化。优选地,使预警扭抗的最小值大于基础扭抗。
下面从用户的施力及力反馈的角度来说明上述方法能够实现对显示端 200的最大打开角度预警。
显示端200的打开过程实际也是用户对显示端200的施力过程,同时也是显示端200对用户进行力反馈的过程。如图2所示,在显示端200从关闭状态(或称从小于预设打开角度的某一打开角度的状态)转动至预设打开角度前,由于转轴组件100形成的是恒定的基础扭抗M0,用户对显示端200的施力也是恒定的,对应地,显示端200对用户的反馈力也是恒定的,这一方面有助于在用户撤销力后使显示端200能够保持在小于预设打开角度的某一打开角度,另一方面,该恒定的反馈力使得用户感知显示端200的实时的打开角度并没有接近最大打开角度,用户对显示端200的施力是安全的,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状态完全没有使转轴组件100中的限位结构达到刚性接触、挤压而使显示端200及转轴组件的部件损坏的程度。如图3所示,当显示端 200的打开动作转过预设打开角度后,由于转轴组件100形成的是变化的预警扭抗My,相应地,显示端200对用户的反馈力也是变化地,这样用户通过感知变化的反馈力便能获知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已经大于预设打开角度了,且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已开始接近最大打开角度,当用户通过反馈力获得该信息后,用户便可通过较小对显示端200的施力、或者撤销该力、或者向关闭方向施力手段来减小显示端200的打开速度或者限制显示端200继续打开,从而避免了显示端200以转至最大打开角度时而用户仍不知显示端 200已至最大打开角度的情况的发生,进而避免如止挡块与止挡槽之类的结构产生刚性挤压或硬碰撞而造成的转轴部件或者显示端200的损坏的情况的发生。
在本发明中,用户在打开显示端200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基础扭抗切换至预警扭抗的过程中显示端200对用户产生变化的反馈力来提示给用户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是否已接近最大打开角度,从而起到对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200的最大打开角度的预警作用。
预设打开角度可根据用户打开显示端200的习惯速度或施力习惯设定,当用户通常习惯以较大的速度打开显示端200时,预设打开角度的设定值应尽量小一些以使预设打开角度更小于最大打开角度,以给用户适当的反应时间来制止显示端200继续打开至最大打开角度或者使显示端200缓慢的打开至最大打开角度;而当用户通常习惯以较小的速度来打开显示端200时,预设打开角度的设定值应尽量大一些,以使预设打开角度更接近最大打开角度。
预警扭抗随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的变化可以呈波浪式变化,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与预警扭抗之间形成增值函数的关系,即,显示端200在从预设打开角度转动至最大打开角度的过程中,预警扭抗增大;显示端200在从最大打开角度转动至预设打开角度的过程中,预警扭抗减小。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越接近最大打开角度,显示端200所受到的扭抗越大,相应地,显示端200给予用户的反馈力也越大,用户对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接近最大打开角度的感知程度越明显,同时这种增值的预警扭抗对显示端200的打开速度还具有减缓作用。
在能够形成基础扭抗和预警扭抗的转轴组件100中,其包括第一转轴10 和第二转轴20以及连接件51等部件,该转轴组件100可通过三种方式来形成基础扭抗,进而使显示端200在基础扭抗下转动。
第一种是:如图5所示,通过连接件51使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 在轴向上直接接触,并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的外周上均涂覆增大摩擦力的材料(如弹性耐磨橡胶14,该橡胶的耐磨性使得两个转轴在长时间的接触下摩擦力保持恒定不变)或者使外周面加工成粗糙的外周面。这种方法利用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接触并相对转动所产生的摩擦力,该摩擦力用于提供基础扭抗。
第二种是:如图5所示,使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保持间隙(该间隙值应尽量设定的小一些,以免增大两个转轴在笔记本电脑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例如,该间隙可设定为0.5至1mm),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的端部套设摩擦片53,利用锁母52压紧摩擦片53以使摩擦片53与第一转轴 10、第二转轴20之间产生恒定的摩擦力,该摩擦力用于提供基础扭抗。
第三种是:如图5所示,综合利用转轴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摩擦片53与转轴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提供基础扭抗(本发明的附图示出的是采用第三种方式设置的转轴组件100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00包括摩擦体40,摩擦体40 由第一转轴10驱动,该摩擦体40通过向第二转轴20施加径向力而使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获得预警扭抗。具体地,当显示端200带动第一转轴10转动且在从预设打开角度转动至最大打开角度的过程中,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接触并向第二转轴20施加不断增大得径向力,从而使第一转轴 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获得预警扭抗。
应该说明的是:根据前两种转轴组件100获得基础扭抗方式的不同,摩擦体40使得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所获得预警扭抗的组成也不同。
当基础扭抗由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的直接接触获得时,预警扭抗由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以及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 20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共同提供。
当基础扭抗由摩擦片53提供,且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之间具有间隙时,预警扭抗单独由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提供。
根据上述可知:
当预警扭抗需要由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一转轴 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提供时,需采用刚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两个转轴,例如用钛合金制成,如此,摩擦体40对第二转轴20所施加的径向力不会使得两个转轴产生挠度而影响两个转轴之间的摩擦力。
而当预警扭抗单独由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提供时,需增大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的接触的摩擦系数,以使摩擦体40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大,进而使预警扭抗由该摩擦力单独提供。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将显示端200的最大打开角度设置为 170°,预设打开角度设置为150°至160°,也就是说,在显示端200打开至170°时,设置于两个转轴上的止挡块与止挡槽(附图中未示出,该止挡块与止挡槽的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的转轴组件100中的设置方式无异)接触并抵靠以限制显示端200继续打开,并且,当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超过150°至160°中的预设打开角度时,显示端200对用户的反馈力开设增大,使得用户能够获知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已接近最大打开角度。
本发明基于上述方法还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200、系统端300和转轴组件100。其中,如图4至21所示,转轴组件100 基于上述方法进行构造以使显示端200在打开至接近最大打开角度的过程中通过对用户的力反馈产生对用户的预警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中的转轴组件100包括第一转轴 10、第二转轴20以及扭抗施加机构。第一转轴10通过第一承架与显示端200 进行可拆卸地连接以使第一转轴10能够随显示端200的转动而转动;第二转轴20通过第二承架与系统端300连接以使第二转轴20能够随系统端300的转动而转动(受到笔记本电脑放置方式的限制,通常,系统端300及第二转轴20相对于支撑面不动,而显示端200和第一转动相对于系统端300转动)。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转轴组件100中,使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0及扭抗施加机构的相互作用关系配置成:当第一转轴10在随显示端200从关闭状态与最大打开角度内的一预设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使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 20之间形成一恒定的基础扭抗;当第一转轴10在随显示端200从显示端200 的最大打开角度与预设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扭抗施加机构向第一转轴10 和/或第二转轴20施加径向力,以使第一转轴10与转轴之间形成一变化的预警扭抗。
上述转轴组件100基于上述预警方法施加基础扭抗和预警扭抗,使得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200的打开过程以预设打开角度为分界线对显示端200对应施加基础扭抗和预警扭抗,从而使用户获得对应的反馈力进而获知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是否已接近最大打开角度。优选地,显示端200的最大打开角度设定为170°,预设打开角度设定为150°。
虽然能够配置成上述施加扭抗的大小及时机的转轴组件100的结构和类型有多种,然而,申请人构造转轴组件100时,所构构造出的多种结构的转轴组件100多数产生了如或者不满足结构紧要求,或者获得基础扭抗不稳定,或者获得预警扭抗不足的问题。但申请人也构造出了既满足结构紧凑,也满足基础扭抗和预警扭抗施加程度以及时机的要求的转轴组件100。该优选结构的转轴组件100关键对扭抗施加机构进行了合理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7所示,扭抗施加机构包括传动组件30和摩擦体40,随显示端200 打开而转动的第一转轴10通过传动组件30驱动摩擦体40在径向方向上靠近或远离第一转轴10,其中:当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大于预设打开角度时,摩擦体40接触于第二转轴20的外周面以向第二转轴20施加径向力而与第二转轴20形成摩擦以为显示端200提供至少部分预警扭抗。具体地,第一转轴 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自第一转轴10的第一端向第一转轴10内开设轴向延伸的容置孔12,容置孔12与第一转轴10同轴;传动组件30包括:芯轴 31、齿轮组、丝杠套32、丝母套33。芯轴31自第一转轴10的第一端伸入至容置孔12中并与第一转轴10同轴,且芯轴31以能够相对于第一转轴10转动的方式设置;齿轮组包括内齿圈341、主齿轮343以及传动齿轮342;内齿圈341固定于位于第一转轴10的第一端的容置孔12的内孔壁上,主齿轮343通过键345固定的套设于芯轴31上并与内齿圈341的轴向位置相对,传动齿轮342设置于内齿圈341与主齿轮343之间以用于同时与内齿圈341与主齿轮343啮合,其中,传动齿轮342的轴线至少能够与主齿轮343的轴线保持相对固定的周向位置;丝杠套32以固定的方式套设于芯轴31上;丝母套33 套设于丝杠套32上,并与丝杠套32形成螺旋传动配合;容置孔12的孔壁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121,丝母套33上具有导向体332,导向体332 嵌设于导向槽121中并能够沿导向槽121滑动;第一转轴10开设有径向贯通容置孔12的通槽13,摩擦体40至少部分的伸入至通槽13并能够径向的伸出第一转轴10或者回缩于第一转轴10内,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径向相对的头部41涂覆有摩擦涂层;丝母套33靠近摩擦体40的一端具有驱动部 331,驱动部331与摩擦体40的尾部42靠近丝母套33的一侧形成斜面配合 (在驱动部和摩擦体上均设置斜面421),以当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大于预设打开角度时,驱动部331通过斜面配合驱动摩擦体40以使摩擦体40的头部41径向的伸出第一转轴10以挤压第二转轴20形成摩擦力,该摩擦力提示提供部分预警扭抗;摩擦体40与容置孔12的孔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件43 以用于为摩擦体40的头部41回缩于第一转轴10提供复位力。
应该说明的是:该转轴组件100可通过三种方式来形成基础扭抗,进而使显示端200在基础扭抗下转动。
第一种是:如图5所示,通过连接件51使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 在轴向上直接接触,并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的外周上均涂覆增大摩擦力的材料(如弹性耐磨橡胶14,该橡胶的耐磨性使得两个转轴在长时间的接触下摩擦力保持恒定不变)或者使外周面加工成粗糙的外周面。这种方法利用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接触并相对转动所产生的摩擦力,该摩擦力用于提供基础扭抗。
第二种是:如图5所示,使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保持间隙(该间隙值应尽量设定的小一些,以免增大两个转轴在笔记本电脑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例如,该间隙可设定为0.5至1mm),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的端部套设摩擦片53,利用锁母52压紧摩擦片53以使摩擦片53与第一转轴 10、第二转轴20之间产生恒定的摩擦力,该摩擦力用于提供基础扭抗。
第三种是:如图5所示,综合利用转轴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摩擦片53与转轴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提供基础扭抗(本发明的附图示出的是采用第三种方式设置的转轴组件100的结构)。
应该说明的是:根据前两种转轴组件100获得基础扭抗方式的不同,摩擦体40使得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所获得预警扭抗的组成也不同。
当基础扭抗由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的直接接触获得时,预警扭抗由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以及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 20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共同提供。
当基础扭抗由摩擦片53提供,且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之间具有间隙时,预警扭抗单独由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提供。
根据上述可知:
当预警扭抗需要由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一转轴 10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提供时,需采用刚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两个转轴,例如用钛合金制成,如此,摩擦体40对第二转轴20所施加的径向力不会使得两个转轴产生挠度而影响两个转轴之间的摩擦力。
而当预警扭抗单独由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提供时,需增大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的接触的摩擦系数,以使摩擦体40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大,进而使预警扭抗由该摩擦力单独提供。
应该说明的是:在用户要求以上述的预警方法打开显示端200时,需使传动组件30中的传动齿轮342与主齿轮343的轴线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或者说,使传动齿轮342设置成只允许其自转而限制其绕主齿轮343转动的布置方式。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转轴组件100驱动摩擦体40的过程为:当显示端 200在预设打开角度限定的范围内打开时,第一转轴10转动带动内齿圈341 转动,内齿圈341驱动传动齿轮342同向转动,而传动齿轮342驱动主齿轮 343反向转动,主齿轮343的转动通过丝杠套32与丝母套33的螺旋配合而驱动丝母套33朝靠近摩擦体40的方向轴向移动,通过丝母套33的驱动部 331与摩擦体40的配合使得摩擦体40做径向伸出动作,并且通过配置整个传动链以及摩擦体40的径向尺寸,使得显示端200在未转至预设打开角度时,摩擦体40的头部41位于第一转轴10的外周面所包络的柱面内,此时,基础扭抗由两个转轴之间摩擦力和/或者转轴与其他部件(如利用螺母锁紧的摩擦片53)之间的摩擦力提供,此时,由于摩擦体40未伸出第一转轴10而不会与第二转轴20接触而产生摩擦力,显示端200在预设打开角度之内的打开过程中,显示端200仅在基础扭抗下转动。当显示端200转过预设打开角度而朝最大打开角度方向继续打开时,第一转轴10继续带动内齿圈341转动,内齿圈341继续驱动传动齿轮342同向转动,传动齿轮342继续驱动主齿轮343 反向转动,主齿轮343通过丝杠套32和丝母套33的螺旋配合继续驱动丝母套33朝摩擦体40方向轴向移动,而丝母套33的驱动部331继续与摩擦体 40进行斜面配合,进而使摩擦体40的头部41伸出第一转轴10而与第二转轴20接触并对第二转轴20施加径向力,此时,摩擦体40的介入使得转轴组件100内形成比基础扭抗更大的扭抗—预警扭抗,并且,随着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的增大,摩擦体40对第二转轴20施加的径向力越大,摩擦体40 与第二转轴20之间的摩擦力也越大,使得预警扭抗也越大,从而符合上述预警方法所提出的施加预警扭抗的条件或时机。
为使摩擦体40的受力均衡,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6、 11、12、14、15所示,转轴组件100还包括顶套346;顶套346套设于芯轴 31伸入至容置孔12的一端的端部,顶套346与容置孔12的孔底之间设置有缓冲弹性片348;顶套346与摩擦体40的尾部42形成斜盘配合,顶套346 和摩擦体40的斜面配合与驱动部331和摩擦体40的斜面配合在第一转轴10 的轴线方向上对称布置。顶套346与丝母套33对称的通过斜面配合对摩擦体 40施力,使得摩擦体40稳定的径向的伸出,且在显示端200关闭过程中,第一复位件43使得摩擦体40回缩且仍以斜面配合的方式与丝母套33和顶套 346抵接,从而使摩擦体40的回缩过程稳定。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弹性片348 的作用在于:不断使顶套346与摩擦体40稳定的配合,而且在摩擦体40回缩时,缓冲弹性片348能够限制摩擦体40的回缩速度,从而减少摩擦体40因回缩速度过快而造成的撞击噪音。
上述的“芯轴31以能够相对于第一转轴10转动的方式设置”的具体设置方式和结构为:在容置槽的槽底处设置支撑环347,支撑环347上设置支撑轴承3471(此时,缓冲弹性片348设置在支撑环347与顶套346之间),在容置孔12的端口处也设置支撑轴承349,芯轴31的两端穿设两个支撑轴承而使芯轴31能够与第一转轴10同轴并能够自由转动。
有些用户不习惯以增加预警扭抗的方式来对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状态进行预警,或者用户在一些场景下根本不需要对显示端200的打开角度状态进行预警。为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即,使同一笔记本电脑具有预警功能和不带预警功能的两种使用模式,在第一转轴10的第一端设置转盘344 和端盖61,转盘344通过轴承63装设于容置孔12的端部,转盘344的内圈套设于支撑轴承349上,从而使得转盘344具有转动功能,端盖61固定在第一转轴10的第一端的端部并通过推力轴承与转盘344对接,该推力轴承一方面使得端盖61紧抵转盘344以使转盘344轴向定位,另一方面使得端盖61 不会限制转盘344转动,以尽量减少端盖61对转盘344产生的阻尼,从而减少转盘344对基础扭抗的干扰。使传动齿轮342通过一销轴装设于转盘344 上,在端盖61上轴向穿设一紧定螺钉70,转盘344上对应开设一凹陷,通过使紧定螺钉70的头部41伸入至凹陷中而限制转盘344的转动,使传动组件30中的传动齿轮342与主齿轮343的轴线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或者说,使传动齿轮342设置成只允许其自转而限制其绕主齿轮343转动的布置方式。)从而使第一转轴10通过内齿圈341、传动齿轮342以及主齿轮343驱动丝母套33周向移动,进而驱动摩擦体40的头部41伸出第一转轴10而使笔记本电脑具有上述的预警模式。如图16至21所示,当用户要求使笔记本电脑不带预警模式时,旋拧紧定螺钉70,使紧定螺钉70的头部41从凹陷脱出,这样紧定螺钉70便解除了对转盘344的限制,转盘344进而能够进行自由转动,此时,对应地,传动齿轮342也能够随转盘344转动以绕主齿轮343 周向运动,此时,第一转轴10的转动不会通过内齿圈341和传动齿轮342 将动力传动给主齿轮343,此时,主齿轮343处于一种可转动的自由状态,相应地,主齿轮343不会将转动力传递给芯轴31而使芯轴31转动,而丝母套33以及摩擦体40也不会受到驱动力而产生相应运动和动力,这样,无论显示端200打开至何种角度,摩擦体40不会对第二转轴20施加径向力,进而摩擦体40与第二转轴20之间不会产生用于提供预警扭抗的摩擦力,从而使笔记本电脑不带预警使用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显示端200与第一转轴10的第一承架包括设置于第一转轴10的第一端的第一活动承架111和设置有第一转轴 10的第二端的第一固定承架112;第一活动承架111套通过转套1111套设于端盖61的轴向延伸段上,以使第一活动承架111能够相对于芯轴31转动,第一固定承架112固定在第一转轴10的第二端以使第一固定承架112能够随第一转轴10同步转动。连接系统端300与第二转轴20的第二承架包括固定于第二转轴20的两端的两个第二固定承架211,以使第二固定承架211均随第二转轴20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承架111以能够相对芯轴 31转动的方式设置使得显示端200的转动不会直接通过第一活动承架111传递给芯轴31,这样第一转轴10的转动不会由于承架而与芯轴31的转轴发生关联,而只能够通过齿轮组件进行关联,从而保证了第一转轴10与芯轴31 之间的传动关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优选地,转套1111的两侧安装推力轴承 66。
上述转轴组件100的至少一个优点是:利用齿轮组使第一转轴10与芯轴 31实现反向转动,从而使芯轴31能够有效的驱动摩擦体40进行伸缩运动以使显示端200能够在预警扭抗下转动。设置齿轮组的巧妙之处还在于,当解除对传动齿轮342周向位置的限定后,第一转轴10便失去了对芯轴31的驱动,使得摩擦体40失去伸缩运动的动力,进而使转轴组件100不会对显示端200施加预警扭抗,应用于转轴组件100的笔记本电脑切换至不带预警使用模式的一般使用模式。
为使芯轴31连接到连接件51上,在端盖61的延伸段的端部设置顶盖62以及顶母65,使芯轴31穿设顶盖62,并在芯轴31与顶盖62之间安装轴承63以及顶母65与顶盖之间安装轴承64以起到支撑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系统端以及转轴组件,所述显示端通过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系统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显示端具有一最大打开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小于显示端的所述最大打开角度的一预设打开角度;
当显示端在关闭状态与所述预设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使所述转轴组件内形成一恒定的基础扭抗,以使显示端在所述基础扭抗下转动;
当显示端在所述预设打开角度与所述最大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使所述转轴组件内形成一预警扭抗,以使显示端在所述预警扭抗下转动;
使所述预警扭抗的最小值大于所述基础扭抗。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端在从所述预设打开角度转动至所述最大打开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预警扭抗增大;所述显示端在从所述最大打开角度转动至所述预设打开角度的过程中,所述预警扭抗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与所述显示端连接且能够随所述显示端转动的第一转轴以及与所述系统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其中:
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在轴向上至少部分的接触,所述基础扭抗由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供。
4.根据权利要求3中的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摩擦体,所述摩擦体由所述第一转轴驱动,其中:
当所述显示端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且在从所述预设打开角度转动至所述最大打开角度的过程中,所述摩擦体与所述第二转轴接触并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不断增大得径向力,以使所述预警扭抗至少包括由所述摩擦体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扭抗。
5.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与所述显示端连接且能够随所述显示端转动的第一转轴、与所述系统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端部的摩擦片,所述基础扭抗由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和/或由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供。
6.根据权利要求5中的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摩擦体,所述摩擦体由所述第一转轴驱动,其中:
当所述显示端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且在从所述预设打开角度转动至所述最大打开角度的过程中,所述摩擦体与所述第二转轴接触并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不断增大径向力,以使所述预警扭抗由所述摩擦体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提供。
7.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端的最大打开角度为170°,所述预设打开角度为150°-160°。
8.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系统端以及转轴组件,所述显示端通过转轴组件与所述系统端可转动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基于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设置基础扭抗和预警扭抗。
CN201810337065.3A 2018-04-16 2018-04-16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Active CN108415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7065.3A CN108415513B (zh) 2018-04-16 2018-04-16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7065.3A CN108415513B (zh) 2018-04-16 2018-04-16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5513A CN108415513A (zh) 2018-08-17
CN108415513B true CN108415513B (zh) 2021-12-21

Family

ID=63135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7065.3A Active CN108415513B (zh) 2018-04-16 2018-04-16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15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5336B (zh) * 2019-12-06 2021-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判斷開闔狀態之筆記型電腦及相關方法
CN112181053B (zh) * 2020-09-10 2021-07-13 深圳市蓝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015A (zh) * 2014-06-24 2016-01-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05257684A (zh) * 2015-10-14 2016-01-20 吴玲玲 笔记本电脑
CN205260602U (zh) * 2015-11-16 2016-05-25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06686938A (zh) * 2017-03-15 2017-05-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翻转机构
CN107559297A (zh) * 2017-08-23 2018-0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1679A (zh) * 2013-05-07 2014-11-1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枢轴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015A (zh) * 2014-06-24 2016-01-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05257684A (zh) * 2015-10-14 2016-01-20 吴玲玲 笔记本电脑
CN205260602U (zh) * 2015-11-16 2016-05-25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06686938A (zh) * 2017-03-15 2017-05-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翻转机构
CN107559297A (zh) * 2017-08-23 2018-0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5513A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5513B (zh)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EP2601367B1 (en) Adjustable torque hinge
US7725989B2 (en) Dual-axis hinge mechanism
JP4130203B2 (ja) トルク調整型ヒンジ
CN101469737A (zh) 可调式铰链结构
WO2021057333A1 (zh) 一种铰链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JP3792786B2 (ja) 軸ロック装置
CN107407114B (zh) 产生不对称摩擦转矩的枢转装置和方法
KR20010007395A (ko) 노트형 컴퓨터에서 사용되는 힌지
US8056187B2 (en) Hinge assembly
CN114063706A (zh) 阻尼机构、折叠铰链与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00557253C (zh) 具有法兰型盘簧的铰接装置
CN108536230B (zh) 转轴组件及笔记本电脑
US20110047754A1 (en) Hinge device and apparatus using hinge device
US20100101053A1 (en) Hinge assembly
JP2012211629A (ja) チルト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チルト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EP3995931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4358902A (ja) 射出成形機の射出機構
CN112181053B (zh) 一种可单手开合的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
CN201306078Y (zh) 滚珠式闭门器
CN201034114Y (zh) 多角度定位的枢纽器
TWM399586U (en) Hinge with varying tor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with
CN207577435U (zh) 一种主轴自锁机构和配置该机构的钻类工具
CN214196938U (zh) 转轴结构
CN107378006B (zh) 一种主轴自锁机构和配置该机构的钻类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Zhihui

Inventor after: Zhu Meifang

Inventor after: Chen Huiy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Huiy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3

Address after: 510630 public collective house, Xintang street, room 212, No. 1933, Huagu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u Zhihui

Address before: 300352 No. 170, Ge Gu street,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Applicant before: Chen Huiy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