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4015A - 一种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4015A
CN105224015A CN201410288793.1A CN201410288793A CN105224015A CN 105224015 A CN105224015 A CN 105224015A CN 201410288793 A CN201410288793 A CN 201410288793A CN 105224015 A CN105224015 A CN 105224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creen
guide rail
notebook computer
jointe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87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笋
那志刚
董华君
孟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887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4015A/zh
Priority to DE102014118752.0A priority patent/DE102014118752A1/de
Priority to US14/577,538 priority patent/US945965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224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4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笔记本电脑。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屏幕和设置有键盘的底座;所述屏幕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一端铰接;当所述屏幕扣合在所述底座时,所述屏幕的底边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屏幕的顶端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二距离;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屏幕可沿所述导轨滑动;在所述导轨的任一位置,所述屏幕可以围绕与所述底座的铰接轴旋转。采用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在屏幕扣合在底座时,使屏幕的显示表面朝向外,从而使用户更容易以平板电脑的方式使用笔记本电脑。

Description

一种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平板电脑被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在于,平板电脑的使用十分方便。
为了提高笔记本电脑的竞争力,业界推出了多种混合架构的笔记本电脑。这些混合结构的笔记本电脑,即可以作为笔记本电脑使用,也可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混合架构的笔记本电脑,在构造上还是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比较接近,导致用户在使用混合架构的笔记本电脑时,依然不够便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能够提高使用笔记本电脑时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
屏幕和设置有键盘的底座;
所述屏幕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一端铰接;当所述屏幕扣合在所述底座时,所述屏幕的底边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屏幕的顶端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二距离;
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屏幕可沿所述导轨滑动;
在所述导轨的任一位置,所述屏幕可以围绕与所述底座的铰接轴旋转。
可选的,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一阻尼部件,所述第一阻尼部件与所述导轨之间具有第一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大于预设摩擦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阻尼部件,具体包括:
螺丝,摩擦片和铰接轴底座;
所述铰接轴底座位于所述导轨的上层的下方,所述摩擦片位于所述导轨的上层的上方,所述螺丝穿过所述摩擦片、所述导轨的上层,紧固在所述铰接轴底座上。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阻尼部件,当所述屏幕的所述铰接轴沿所述导轨滑动至所述区域时,所述第二阻尼部件产生反向阻尼。
可选的,所述第二阻尼部件具体包括:弹簧。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部件,当所述屏幕的所述铰接轴沿所述导轨滑动至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一端时,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屏幕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件具体包括:
设置在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一端的第一卡勾,以及设置在所述铰接轴上的第二卡勾。
可选的,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一阻尼部件,所述第一阻尼部件与所述导轨之间具有第一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大于预设摩擦力;
所述第一阻尼部件,具体包括:
螺丝,摩擦片和底座;
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导轨的上层的下方,所述摩擦片位于所述导轨的上层的上方,所述螺丝穿过所述摩擦片、所述导轨的上层,紧固在所述底座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笔记本电脑,通过当所述屏幕扣合在所述底座时,所述屏幕的底边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屏幕的顶端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二距离;可以在屏幕扣合在底座时,使屏幕的显示表面朝向外,从而使用户更容易以平板电脑的方式使用笔记本电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扣合在底座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扣合在底座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与图1中的笔记本电脑的姿态相对应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屏幕相对于底座滑动至图4中的位置后,围绕铰接轴旋转一定角度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另一种使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与图6中的笔记本电脑使用模式相对应的侧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阻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阻尼部件与导轨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包括第二阻尼部件的导轨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实施例1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笔记本电脑可以包括:
屏幕101和设置有键盘1021的底座102;
所述屏幕10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2的一端铰接;当所述屏幕101扣合在所述底座102时,所述屏幕的底边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屏幕的顶端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二距离;
图2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扣合在底座时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扣合在底座时的侧面示意图。在图2和图3中,所述屏幕101扣合在所述底座102上。在图2中,为了方便区分屏幕101的顶端和底边,可以将摄像头1011所在的一端,作为所述屏幕101的顶端,将与摄像头1011所在的一端相对的一端,作为所述屏幕101的底边。当然,实际应用中所述屏幕101上的摄像头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或者所述屏幕101上也可以不设置摄像头。但是,所述屏幕101的顶端和底边的位置关系是相对保持不变的。
在图2中,底座102位于屏幕101的下方,因此图2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屏幕101扣合在所述底座102上时,所述屏幕的显示表面是朝上的,可以当做平板电脑使用。因为所述屏幕的显示表面朝上,即与键盘的朝向相同,因此,当所述屏幕101扣合在所述底座102时,所述屏幕的底边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屏幕的顶端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二距离。换句话说,当所述屏幕101扣合在所述底座102时,所述屏幕的底边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距离更近。
所述底座102的两侧设置有导轨(图2中未示出),所述屏幕101可沿所述导轨滑动;
例如,图2中,屏幕101可以相对于底座102沿导轨按虚线所示箭头的方向滑动。
在所述导轨的任一位置,所述屏幕可以围绕与所述底座相连的铰接轴103旋转。
图4为与图1中的笔记本电脑的姿态相对应的侧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姿态下,屏幕101相对于底座102沿导轨滑动到了接近极限的位置。此时,底座102上的键盘不再被屏幕101所遮挡,全部显露,可供用户进行键盘输入操作,所述笔记本电脑此时可以工作在通常的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状态。
在该姿态下,屏幕101还可以相对于底座102沿导轨按虚线所示箭头的方向滑动,并且,滑动至任意位置处,所述屏幕101均可以围绕与所述底座102相连的铰接轴103旋转。
图5为屏幕相对于底座滑动至图4中的位置后,围绕铰接轴旋转一定角度时的侧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此时,屏幕101与底座102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可以工作在与通常的笔记本电脑相同的工作模式。
图6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另一种使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与图6中的笔记本电脑使用模式相对应的侧面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屏幕101与底座102之间可以相对滑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可以显露出底座102上的键盘的部分按键。屏幕101的背面可以设置有摄像头,在图6的使用模式下,所述笔记本电脑可以切换至相机模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笔记本电脑,通过当所述屏幕扣合在所述底座时,所述屏幕的底边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屏幕的顶端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二距离;可以在屏幕扣合在底座时,使屏幕的显示表面朝向外,从而使用户更容易以平板电脑的方式使用笔记本电脑。
此外,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屏幕可沿所述导轨滑动;在所述导轨的任一位置,所述屏幕可以围绕与所述底座的铰接轴旋转;还可以使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具有更多的使用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屏幕滑动至底座的任意位置时,屏幕相对于底座保存固定,避免用户停止移动所述屏幕后,所述屏幕沿所述底座自由滑动,所述铰接轴103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阻尼部件,所述第一阻尼部件与所述导轨之间具有第一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大于预设摩擦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阻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阻尼部件,具体可以包括:
螺丝801,摩擦片802和铰接轴底座803;
所述铰接轴底座803位于所述导轨的上层1041的下方,所述摩擦片802位于所述导轨的上层1041的上方,所述螺丝801穿过所述摩擦片802、所述导轨的上层1041,紧固在所述铰接轴底座803上。铰接轴底座803可以与铰接轴相连(图8中未示出),铰接轴底座803上可以设置有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屏幕可以随铰接轴底座803在导轨上滑动。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阻尼部件与导轨的俯视示意图。结合图8和图9,可以看到,导轨104的上层1041由于被铰接轴底座803和摩擦片802通过螺丝801所夹紧,所以,铰接轴底座803在沿导轨104移动时,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从而可以使设置在底座上的屏幕在移动至导轨上的任意位置处时,均可以保持相对固定。
为了使屏幕滑动至极限位置时,能够给与用户反馈,并且使屏幕在到达极限位置时减速,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区域还可以设置有第二阻尼部件,当所述屏幕的所述铰接轴沿所述导轨滑动至所述区域时,所述第二阻尼部件产生反向阻尼。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包括第二阻尼部件的导轨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二阻尼部件105设置在导轨104的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区域,元件106为与所述铰接轴相连,并且可以带动所述铰接轴沿导轨104滑动的部分。当所述屏幕的所述铰接轴沿所述导轨滑动至键盘的顶端的区域时,所述第二阻尼部件105可以产生反向阻尼,向元件106施加反向作用力。
实际应用中,第二阻尼部件可以是弹簧。
为了使屏幕滑动至导轨的极限位置处后,可以被固定,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固定部件,当所述屏幕的所述铰接轴沿所述导轨滑动至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一端时,所述固定部件可以将所述屏幕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固定部件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卡勾1101和第二卡勾1102。其中,所述第一卡勾1101可以设置在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一端,所述第二卡勾1102可以设置在所述铰接轴上。当屏幕移动至底座的顶端的极限位置时,第一卡勾1101与第二卡勾1102可以像图11中那样相互咬合,从而将所述屏幕固定在所述极限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种具体实现方式可以相互组合使用,由上述各种具体实现方式组合产生的各种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幕和设置有键盘的底座;
所述屏幕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一端铰接;当所述屏幕扣合在所述底座时,所述屏幕的底边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屏幕的顶端与所述键盘的底边的第二距离;
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屏幕可沿所述导轨滑动;
在所述导轨的任一位置,所述屏幕可以围绕与所述底座的铰接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一阻尼部件,所述第一阻尼部件与所述导轨之间具有第一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大于预设摩擦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部件,具体包括:
螺丝,摩擦片和铰接轴底座;
所述铰接轴底座位于所述导轨的上层的下方,所述摩擦片位于所述导轨的上层的上方,所述螺丝穿过所述摩擦片、所述导轨的上层,紧固在所述铰接轴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区域设置有第二阻尼部件,当所述屏幕的所述铰接轴沿所述导轨滑动至所述区域时,所述第二阻尼部件产生反向阻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部件具体包括: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部件,当所述屏幕的所述铰接轴沿所述导轨滑动至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一端时,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屏幕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具体包括:
设置在所述导轨在靠近所述键盘的顶端的一端的第一卡勾,以及设置在所述铰接轴上的第二卡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第一阻尼部件,所述第一阻尼部件与所述导轨之间具有第一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大于预设摩擦力;
所述第一阻尼部件,具体包括:
螺丝,摩擦片和底座;
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导轨的上层的下方,所述摩擦片位于所述导轨的上层的上方,所述螺丝穿过所述摩擦片、所述导轨的上层,紧固在所述底座上。
CN201410288793.1A 2014-06-24 2014-06-24 一种笔记本电脑 Pending CN1052240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8793.1A CN105224015A (zh) 2014-06-24 2014-06-24 一种笔记本电脑
DE102014118752.0A DE102014118752A1 (de) 2014-06-24 2014-12-16 Laptop
US14/577,538 US9459655B2 (en) 2014-06-24 2014-12-19 Lapto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8793.1A CN105224015A (zh) 2014-06-24 2014-06-24 一种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4015A true CN105224015A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9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8793.1A Pending CN105224015A (zh) 2014-06-24 2014-06-24 一种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40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5513A (zh) * 2018-04-16 2018-08-17 陈慧颖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5513A (zh) * 2018-04-16 2018-08-17 陈慧颖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CN108415513B (zh) * 2018-04-16 2021-12-21 朱志辉 预警笔记本电脑的最大打开角度的方法及笔记本电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3615B (zh) 一种触控显示器
MY176675A (en) Vector maximizing screen
WO2010112198A3 (de)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r haptischen rückmeldung einer tastenlosen eingabeeinheit
WO2012083223A3 (en) Detecting gestures involving intentional movement of a computing device
CN104319142A (zh) 按键结构
TW200625946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extractable base thereof
WO2014166849A3 (en) Aseismic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panel to a beam
CN103658744A (zh) 钻孔定位装置
CN101715280B (zh) 滑盖机构及具有该滑盖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TW200643771A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auxiliary display apparatus
DE602004023901D1 (de) Dateneingabevorrichtung mit Rückmeldung über die Cursorposition
CN105224015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05335397A (zh) 一种滑动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WO2012166838A3 (en) Operator interface with tactile feedback
CN105333273A (zh) 一种滑动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4317504A (zh) 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TW200509694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extractable base thereof
WO2015087460A8 (ja) 画像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ゲート駆動用集積回路、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CN104571653A (zh) 一种电子设备辅助装置
CN206348527U (zh) 一种像源固定件和头戴式vr设备
CN204935595U (zh) 一种移动式双轴心导轨
CN209497501U (zh) 保护套及滑盖式移动终端
TWI457508B (zh) 用來驅動顯示模組相對於主機模組滑動之滑動機構與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5336531A (zh) 一种输入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03574991U (zh) 滑移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