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4395A -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4395A
CN108534395A CN201810475314.5A CN201810475314A CN108534395A CN 108534395 A CN108534395 A CN 108534395A CN 201810475314 A CN201810475314 A CN 201810475314A CN 108534395 A CN108534395 A CN 108534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let tube
ontology
tube
pipe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53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滔
北本学
陈新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753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4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4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4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换热器包括多个管翅单体、进口管和出口管,多个管翅单体沿管翅单体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管翅单体内限定出至少一个换热通道,换热通道的轴向两端分别贯穿管翅单体的对应外表面,进口管上形成有进口,进口通过进口管内部与换热通道的一端连通,进口处设有节流装置,出口管内部与换热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实现了制冷剂的有效混合,使得制冷剂的分配更加合理,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制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多个扁平导热管和翅片,多个扁平导热管沿扁平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扁平导热管均插设在扁平管上,由于扁平导热管较多,需要对制冷剂进行恰当地分配。然而,上述换热器无法满足制冷剂的合理混合,分配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实现了制冷剂的有效混合,使得制冷剂的分配更加合理,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多个管翅单体,多个所述管翅单体沿所述管翅单体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管翅单体内限定出至少一个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的轴向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管翅单体的对应外表面;进口管,所述进口管上形成有进口,所述进口通过进口管内部与所述换热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口处设有节流装置;出口管,所述出口管内部与所述换热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在进口管的进口处设有节流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流速,使得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混合得更加均匀,同时由于节流装置的节流降压作用,使得一部分液态制冷剂转换成气态制冷剂,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流动状态更加复杂,进一步有利于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从而实现了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合理分配,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进口管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节流装置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流通段和第二流通段,所述第一流通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通段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流通段与所述第二流通段之间连接有第三流通段,所述第三流通段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三流通段的与所述第一流通段相连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三流通段的与所述第二流通段相连的一端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进一步包括:感温材料件,所述感温材料件设在所述进口处,所述感温材料件适于检测流经所述感温材料件的制冷剂的温度而发生相应变形,以改变流入到所述进口管内的制冷剂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感温材料件位于所述节流装置的下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感温材料件邻近所述节流装置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感温材料件为感温金属片,所述感温材料件的一端与所述进口管的内壁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连接在每个所述管翅单体的端部,所述管翅单体的所述端部具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进口管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出口管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管翅单体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管翅单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形成为板状结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换热管内限定出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本体为一体加工成型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管的中心轴线偏离所述本体在所述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面,且所述换热管的部分外周壁凸出所述本体的外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偏离所述本体的中心面,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朝向所述翅片的另一侧偏离所述本体的中心面,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换热器,提升了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换热器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6中C-C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换热器100、
管翅单体1、换热通道10a、第一连接部10b、第二连接部10c、
本体11、换热管12、第一换热管121、第二换热管122、
进口管2、出口管3、
节流装置4、第一流通段41、第二流动段42、第三流动段43、
感温材料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其中换热器100可以作为蒸发器使用、也可以作为冷凝器使用。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多个管翅单体1、进口管2和出口管3。
多个管翅单体1沿管翅单体1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管翅单体1内限定出至少一个换热通道10a,换热通道10a的轴向两端分别贯穿管翅单体1的对应外表面,进口管2上形成有进口,进口通过进口管2内部与换热通道10a的一端连通,进口处设有节流装置4,出口管3内部与换热通道10a的另一端连通。
例如,如图1-图9所示,每个管翅单体1均可以大致形成为板状结构,换热通道10a可以在管翅单体1上延伸,换热通道10a的轴向可以与管翅单体1的厚度方向垂直,使得管翅单体1的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换热性能良好。换热通道10a的轴向两端分别限定出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进口管2上形成有贯通的多个进口孔,进口孔和制冷剂进口可以一一对应连通,出口管3上形成有贯通的多个出口孔,出口孔和制冷剂出口可以一一对应连通。制冷剂可以流入进口管2内并依次通过进口孔和制冷剂进口流入换热通道10a内,然后通过制冷剂出口流出,最终通过出口管3流出,从而制冷剂可以与流经管翅单体1外表面的空气进行换热。
进口管2的进口可以形成在进口管2的轴向一端,进口处设有节流装置4,节流装置4可以对进口处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节流降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流速,使得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混合得更加均匀,同时由于节流装置4的节流降压作用,使得一部分液态制冷剂转换成气态制冷剂,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流动状态更加复杂,进一步有利于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从而实现了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合理分配,提升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当然,进口管2的进口还可以形成在进口管2的其他位置,例如,进口可以位于进口管2的中部,而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通过在进口管2的进口处设有节流装置4,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流速,使得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混合得更加均匀,同时由于节流装置4的节流降压作用,使得一部分液态制冷剂转换成气态制冷剂,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流动状态更加复杂,进一步有利于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从而实现了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合理分配,提升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节流装置4可以位于进口管2进口的上游或下游,或者节流装置4的一端限定出进口管2的进口。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节流装置4与进口管2一体成型,提升了换热器100的加工效率,同时方便了节流装置4与进口管2之间的连接,保证了节流装置4与进口管2之间的连接强度。
当然,节流装置4与进口管2还可以分别单独成型,然后将节流装置4装配在进口管2的进口处。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节流装置4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流通段41和第二流通段42,第一流通段4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通段42的横截面积,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第二流通段42可以位于第一流通段41的上游,第一流通段41的横截面积可以沿制冷剂的流向逐渐增大、也可以沿制冷剂的流向始终保持不变,且第一流通段41的下游端的横截面积可以与进口管2的横截面积相等,也就是说,节流装置4的流动面积可以发生突变、也可以逐渐变化,均可以实现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有效混合。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一流通段41与第二流通段42之间连接有第三流通段43,第三流通段43的横截面积沿第三流通段43的与第一流通段41相连的一端朝向第三流通段43的与第二流通段43相连的一端逐渐减小,使得制冷剂由第二流通段42经第三流动段43逐渐过渡至第一流通段41。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换热器100进一步包括感温材料件5,感温材料件5设在进口处,感温材料件5适于检测流经感温材料件5的制冷剂的温度而发生相应变形,以改变流入到进口管2内的制冷剂的流量。当进口管2内的制冷剂流经感温材料件5时,感温材料件5可以根据制冷剂的温度而发生相应变形,从而改变进口管2在感温材料件5位置处的流通面积,进而改变进口管2内的制冷剂的流量、压力等参数,使得制冷剂的流量、压力的调节更加准确、灵活。
例如,当制冷剂温度较低时,感温材料件5可以发生相应变形以减小进口管2在感温材料件5位置处的流通面积,从而减小制冷剂的流量、降低制冷剂的压力;当制冷剂温度较高时,感温材料件5可以发生相应变形以增大进口管2在感温材料件5位置处的流通面积,从而增加制冷剂的流量、提升制冷剂的压力。
可选地,感温材料件5位于节流装置4的下游,也就是说,气液两相制冷剂首先经过节流装置4、然后流经感温材料件5,方便了感温材料件5的设置,同时便于感温材料件5更加准确地检测制冷剂的温度而发生相应变形,提升了感温材料件5的准确性。
可选地,感温材料件5邻近节流装置4设置,此时感温材料件5和节流装置4可以位于进口管2的同一端。可以理解的是,感温材料件5与节流装置4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感温材料件5为感温金属片,感温材料件5的一端与进口管2的内壁相连,感温材料件5的另一端可以形成为自由端,从而当制冷剂流经感温材料件5时,感温材料件5可以根据制冷剂的温度使得感温材料件5的上述另一端相对于感温材料件5的上述一端发生运动,以使感温材料件5发生变形。其中,感温材料件5可以为双金属片,但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9的示例中,进口管2的横截面形成可以形成为长圆形,感温材料件5的一端(例如,如图9中的下端)外边缘可以大致沿直线延伸且感温材料件5的上述一端与进口管2的内壁固定相连,感温材料件5的另一端(例如,如图9中的上端)可以形成为自由端,当制冷剂流经感温材料件5时,感温材料件5可以根据制冷剂的温度使得感温材料件5的上述另一端相对于感温材料件5的上述一端发生运动,感温材料件5发生弯曲变形,从而改变了进口管2在感温材料件5位置处的制冷剂的流通面积。
具体地,进口管2和出口管3连接在每个管翅单体1的端部,管翅单体1的端部具设有第一连接部10b和第二连接部10c,第一连接部10b与进口管2相连,第二连接部10c与出口管3相连,第一连接部10b的厚度和第二连接部10c的厚度均大于管翅单体1的厚度。例如,如图1、图4、图5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部10b可以设在换热通道10a的制冷剂进口处,第二连接部10c可以设在换热通道10a的制冷剂出口处,第一连接部10b和第二连接部10c均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的厚度,使得每个管翅单体1通过第一连接部10b与进口管2相连、每个管翅单体1通过第二连接部10c与出口管3相连,第一连接部10b可以与进口管2的外周壁相连、第二连接部10c可以与出口管3的外周壁相连,从而方便了管翅单体1与进口管2、管翅单体1与出口管3之间的连接,提高了换热器100的加工效率,同时保证了管翅单体1与进口管2、管翅单体1与出口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管翅单体1的端部插设在进口管2、出口管3而易导致制冷剂泄露,降低了制冷剂在管翅单体1与进口管2之间、管翅单体1与出口管3之间泄露的风险,提升了换热器100的使用可靠性。
这里,需要所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0b的厚度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的厚度”可以指当管翅单体1为等厚度结构、且第一连接部10b为等厚度结构时,第一连接部10b的厚度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任意位置的厚度;或者,当管翅单体1为不等厚结构、且第一连接部10b为不等厚结构时,第一连接部10b的厚度的最大值可以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的厚度的最大值;当管翅单体1为等厚度结构、且第一连接部10b为不等厚结构时,第一连接部10b的厚度的最大值可以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的厚度;或者,当管翅单体1为不等厚结构、且第一连接部10b为等厚度结构时,第一连接部10b的厚度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的厚度的最大值。但不限于此。
同样,“第二连接部10c的厚度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的厚度”可以指当管翅单体1为等厚度结构、且第二连接部10c为等厚度结构时,第二连接部10c的厚度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任意位置的厚度;或者,当管翅单体1为不等厚结构、且第二连接部10c为不等厚结构时,第二连接部10c的厚度的最大值可以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的厚度的最大值;当管翅单体1为等厚度结构、且第二连接部10c为不等厚结构时,第二连接部10c的厚度的最大值可以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的厚度;或者,当管翅单体1为不等厚结构、且第二连接部10c为等厚度结构时,第二连接部10c的厚度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的厚度的最大值。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0b、第二连接部10c和对应的管翅单体1为一体成型件,第一连接部10b与进口管2焊接相连,第二连接部10c与出口管3焊接相连,使得换热器100形成为一体式换热器100,同时多个管翅单体1与进口管2、出口管3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实现,降低了换热器100的加工难度,提高了换热器100的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多个管翅单体1与进口管2之间、多个管翅单体1与出口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换热器100的结构稳定性。其中,沿朝向进口管2的方向、第一连接部10b的厚度先增大后不变,沿朝向出口管3的方向、第二连接部10c的厚度先增大后不变。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图8所示,每个管翅单体1包括本体11和换热管12,本体11形成为板状结构,换热管12设在本体11上且换热管12内限定出换热通道10a,换热管12的轴线可以与本体11的厚度方向垂直,换热管12与本体11为一体加工成型件,也就是说,换热管12与本体11一体成型,从而保证了换热管12与本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提升了管翅单体1的加工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换热器100生产性,而且节省了管翅单体1的占用空间,减小了换热器100的占用空间。
如图7和图8所示,换热管12的中心轴线偏离本体11在本体1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面,且换热管12的部分外周壁凸出本体11的外表面。此时,换热管12的凸出本体11外表面的部分外周壁可以与相邻管翅单体1的表面相止抵,从而将多个管翅单体1沿管翅单体1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时、就可以确定相邻两个管翅单体1之间的间隔以及进口管2和出口管3的布置方式,进一步方便了换热器100的加工。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换热管12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12的部分外周壁凸出本体11的外表面。当多个换热管12的部分外周壁凸出本体11的外表面时,多个换热管12的部分外周壁可以朝向本体11的同侧凸出本体11的外表面、也可以朝向本体11的相对两侧凸出本体11的外表面。
当然,相邻两个管翅单体1中的至少一个的本体11上设有凸起(图未示出),凸起止抵在相邻两个管翅单体1之间,从而将多个管翅单体1沿管翅单体1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时、同样可以确定相邻两个管翅单体1之间的间隔以及进口管2和出口管3的布置方式。其中,凸起可以由本体11的部分表面朝向远离本体11中心面的方向凸出形成,凸起可以形成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但不限于此。
例如,凸起可以设在相邻两个管翅单体1中的其中一个的本体11上,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可以止抵在相邻两个管翅单体1的另外一个表面上,此时换热管12的外周壁可以不与相邻管翅单体1的表面相止抵,起到了保护换热管12的作用,同时简化了管翅单体1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凸起的形状、个数及布置方式、布置位置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例如,相邻两个管翅单体1之间的凸起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如图6-图8所示,换热管12为多个,多个换热管12包括第一换热管121和第二换热管122,第一换热管121的中心轴线朝向本体11的一侧(例如,如图6中的前侧)偏离本体11的中心面,第二换热管122的中心轴线朝向本体11的另一侧(例如,如图6中的后侧)偏离本体11的中心面,相邻两个第一换热管12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换热管122,相邻两个第二换热管12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换热管121。例如,本体11的厚度方向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一换热管121的中心轴线可以朝向本体11的前侧偏离本体11的中心面,第二换热管122的中心轴线可以朝向本体11的后侧偏离本体11的中心面,在垂直于换热管12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换热管12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换热管122,相邻两个第二换热管12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换热管121,使得本体11的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的具有均衡的换热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换热管12的中心轴线还可以朝向本体11的同侧以偏离本体11的中心面。例如,多个换热管12包括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第三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朝向本体11的一侧偏离本体11的中心面,第四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朝向本体11的上述一侧偏离本体11的中心面。
可选地,进口管2和出口管3中的至少一个与多个管翅单体1一体成型,也就是说,进口管2和出口管3中、仅进口管2与多个管翅单体1一体成型,或者,进口管2和出口管3中、仅出口管3与多个管翅单体1一体成型,亦或者,进口管2和出口管3均与多个管翅单体1一体成型,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换热器100的加工效率,同时保证了进口管2和出口管3中的上述至少一个与多个管翅单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减少了制冷剂的泄漏点,使得换热器100使用可靠。
进一步地,进口管2和出口管3中的其中一个与多个管翅单体1一体成型,进口管2和出口管33中的另外一个与多个管翅单体1焊接相连,从而在保证换热器100生产性的前提下、方便了进口管2和出口管3中的上述另外一个与多个管翅单体1之间的连接。例如,进口管2与多个管翅单体1一体成型、且出口管3与多个管翅单体1焊接相连,或者进口管2与多个管翅单体1焊接相连、且出口管3与多个管翅单体1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进口管2和出口管3中的上述另外一个与多个管翅单体1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而不限于焊接相连。
可选地,管翅单体1的表面设有超疏水材料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超疏水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可以自行清洁需要干净的地方,还可以放在金属表面防治水的腐蚀生锈。由此,通过在管翅单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超疏水材料件,使得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由于管翅单体1的外表面上不易聚集冷凝水,从而方便了冷凝水的排放,且当管翅单体1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时,管翅单体1不易生锈,延长了换热器10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管翅单体1的表面可以进行亲水处理或抗氧化处理等。例如,当管翅单体1的表面进行亲水处理时,同样可以使得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使用时、便于冷凝器的排放。
可选地,管翅单体1为石墨烯件。由此,加工方便,且成本低。当然,管翅单体1还可以为铜件、铝件等。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换热器100,提升了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9以两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换热器100包括多个管翅单体1、进口管2和出口管3。
每个管翅单体1均竖直布置,多个管翅单体1沿管翅单体1的厚度方向(例如,如图1中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每个管翅单体1包括本体11和换热管12,本体11形成为板状结构且本体11可以大致为等厚度结构,换热管12设在本体11上且换热管12为多个,多个换热管12彼此间隔布置,使得在左右方向上、本体11的宽度大于多个换热管12的宽度之和,每个换热管12内限定出换热通道10a,且每个换热管12的轴线与本体11的厚度方向垂直,换热管12与本体11热一体加工成型。每个换热通道10a沿直线延伸,换热通道10a的轴向两端分别贯穿管翅单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口管2设在多个管翅单体1的上端且进口管2内部与换热通道10a的轴向一端连通,出口管3设在多个管翅单体1的下端且出口管3内部与换热通道10a的轴向另一端连通,进口管2和出口管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均形成为长圆形且进口管2和出口管3平行间隔设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长圆形”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直线段和连接在两个直线段之间的两个半圆段。在左右方向上、第一连接部10b的宽度大于长圆形的上述直线段的长度且第一连接部10b的宽度小于进口管2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第二连接部10c的宽度大于长圆形的上述直线段的长度且第二连接部10c的宽度小于出口管3的宽度,使得第一连接部10b、第二连接部10c的结构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
进口管2的轴向一端形成有进口,进口处设有节流装置4,节流装置4可以对进口处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节流降压,实现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有效混合;节流装置4与进口管2一体成型,节流装置4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流通段41和第二流通段42,第一流通段4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通段42的横截面积,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第二流通段42位于第一流通段41的上游,第一流通段41的横截面积沿制冷剂的流向逐渐增大。
多个换热管12包括第一换热管121和第二换热管122,第一换热管121的中心轴线朝向本体11的一侧(例如,如图6中的前侧)偏离本体11的中心面,第二换热管122的中心轴线朝向本体11的另一侧(例如,如图6中的后侧)偏离本体11的中心面,相邻两个第一换热管12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换热管122,相邻两个第二换热管12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换热管121。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每个管翅单体1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0b、每个管翅单体1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部10c,每个管翅单体1通过第一连接部10b与进口管2相连、每个管翅单体1通过第二连接部10c与出口管3相连,且第一连接部10b的厚度和第二连接部10c的厚度均大于对应的管翅单体1的厚度。其中,第一连接部10b、第二连接部10c和对应的管翅单体1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10b与进口管2焊接相连,第二连接部10c与出口管3焊接相连。
具体地,如图1所示,自下向上、第一连接部10b的厚度先增大后不变,自上向下、第二连接部10c的厚度先增大后不变,第一连接部10b的与进口管2相连的一端和进口管2的与第一连接部10b相连的部分外周壁相适配,第二连接部10c的与出口管3相连的一端与出口管3的与第二连接部10c相连的部分外周壁相适配,使得第一连接部10b与进口管2之间的连接平滑、第二连接部10c与出口管3之间的连接平滑。
具体地,换热器100运行时,制冷剂可以经节流装置4的节流降压,实现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的制冷剂通过进口管2流入换热通道10内,再通过换热通道10的出口流出,最终通过出口管3流出,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可以自左向右(例如,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流动、并穿过相邻两个管翅单体1之间的间隙,以与制冷剂进行换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实现了进口管2内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有效混合,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的分配更加合理、高效,提升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同时换热器100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流通段41与第二流通段42之间连接有第三流通段43;换热器100进一步包括感温材料件5。
如图9所示,第三流通段43的横截面积沿第三流通段43的与第一流通段41相连的一端朝向第三流通段43的与第二流通段43相连的一端逐渐减小。感温材料件5设在进口处以邻近节流装置4设置,且感温材料件5位于节流装置4的下游,感温材料件5的一端(例如,如图9中的下端)外边缘可以大致沿直线延伸且感温材料件5的上述一端与进口管2的内壁固定相连,感温材料件5的另一端(例如,如图9中的上端)可以形成为自由端,当制冷剂流经感温材料件5时,感温材料件5可以根据制冷剂的温度使得感温材料件5的上述另一端相对于感温材料件5的上述一端发生运动,感温材料件5发生弯曲变形,以改变流入到进口管2内的制冷剂的流量。其中,感温材料件5为双金属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管翅单体,多个所述管翅单体沿所述管翅单体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管翅单体内限定出至少一个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的轴向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管翅单体的对应外表面;
进口管,所述进口管上形成有进口,所述进口通过进口管内部与所述换热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口处设有节流装置;
出口管,所述出口管内部与所述换热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进口管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流通段和第二流通段,所述第一流通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通段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段与所述第二流通段之间连接有第三流通段,所述第三流通段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三流通段的与所述第一流通段相连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三流通段的与所述第二流通段相连的一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感温材料件,所述感温材料件设在所述进口处,所述感温材料件适于检测流经所述感温材料件的制冷剂的温度而发生相应变形,以改变流入到所述进口管内的制冷剂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材料件位于所述节流装置的下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材料件邻近所述节流装置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材料件为感温金属片,所述感温材料件的一端与所述进口管的内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连接在每个所述管翅单体的端部,所述管翅单体的所述端部具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进口管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出口管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管翅单体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翅单体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形成为板状结构;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换热管内限定出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本体为一体加工成型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中心轴线偏离所述本体在所述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面,且所述换热管的部分外周壁凸出所述本体的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偏离所述本体的中心面,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朝向所述翅片的另一侧偏离所述本体的中心面,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1810475314.5A 2018-05-17 2018-05-17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ending CN108534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5314.5A CN108534395A (zh) 2018-05-17 2018-05-17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5314.5A CN108534395A (zh) 2018-05-17 2018-05-17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4395A true CN108534395A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7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5314.5A Pending CN108534395A (zh) 2018-05-17 2018-05-17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43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8679A (zh) * 2021-03-30 2021-06-29 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院洁净空调节能技术的高效换热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48768A (en) * 1969-05-22 1972-03-14 Scholl Dr Ing Gunter Heat-exchanger components
JPH10246536A (ja) * 1997-03-03 1998-09-14 Sharp Corp 冷媒分流器
CN1249809A (zh) * 1997-01-08 2000-04-05 科夫克斯公司 反应器
KR20000031082A (ko) * 1998-11-03 2000-06-05 신영주 가변용량 라디에이터
JP2002153931A (ja) * 2000-11-21 2002-05-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チューブ及びフィンレス熱交換器
KR20030037560A (ko) * 2001-11-06 2003-05-14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냉동사이클
FR2924795A1 (fr) * 2007-12-11 2009-06-1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ite collectrice pour echangeurs thermiques
CN101487671A (zh) * 2005-04-22 2009-07-22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CN203163363U (zh) * 2013-03-25 2013-08-28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流器结构及具有该分流器结构的空调器
CN203629158U (zh) * 2013-11-27 2014-06-04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分流器结构
CN204787926U (zh) * 2015-04-27 2015-11-18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冷媒流通换热部件、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7869930A (zh) * 2016-09-28 2018-04-0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换热器和模具
CN208296377U (zh) * 2018-05-17 2018-12-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48768A (en) * 1969-05-22 1972-03-14 Scholl Dr Ing Gunter Heat-exchanger components
US3648768B1 (zh) * 1969-05-22 1983-10-18
CN1249809A (zh) * 1997-01-08 2000-04-05 科夫克斯公司 反应器
JPH10246536A (ja) * 1997-03-03 1998-09-14 Sharp Corp 冷媒分流器
KR20000031082A (ko) * 1998-11-03 2000-06-05 신영주 가변용량 라디에이터
JP2002153931A (ja) * 2000-11-21 2002-05-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チューブ及びフィンレス熱交換器
KR20030037560A (ko) * 2001-11-06 2003-05-14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냉동사이클
CN101487671A (zh) * 2005-04-22 2009-07-22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FR2924795A1 (fr) * 2007-12-11 2009-06-1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ite collectrice pour echangeurs thermiques
CN203163363U (zh) * 2013-03-25 2013-08-28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流器结构及具有该分流器结构的空调器
CN203629158U (zh) * 2013-11-27 2014-06-04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分流器结构
CN204787926U (zh) * 2015-04-27 2015-11-18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冷媒流通换热部件、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7869930A (zh) * 2016-09-28 2018-04-0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换热器和模具
CN208296377U (zh) * 2018-05-17 2018-12-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8679A (zh) * 2021-03-30 2021-06-29 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院洁净空调节能技术的高效换热装置
CN113048679B (zh) * 2021-03-30 2022-10-21 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院洁净空调节能技术的高效换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10278B1 (en)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device
US8561680B2 (en) Heat exchanger
US20190331426A1 (en) Heat exchanging plate and heat exchanger
KR20040017920A (ko) 열교환기의 응축수 배출장치
US20190226771A1 (en) Heat exchanging plate and heat exchanger
JPH04177091A (ja) 熱交換器
JPWO2016121123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8534395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29637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716448A (zh) 一种百叶形折流板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及加工安装方法
CN111895842A (zh) 空调换热器的换热管、空调换热器和空调设备
JPH03140795A (ja) 積層形熱交換器
CN210051023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9978658U (zh) 壳管换热器和空调机组
CN209512595U (zh) 一种设有混合腔的换热器
CN210165621U (zh)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CN106969651A (zh) 一种新型列管换热器
CN209512576U (zh) 一种串联混合式气气换热器
KR20120054346A (ko) 냉매튜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교환기
CN101738103A (zh) 换热装置及换热系统
CN108507236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296378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0314025Y1 (ko) 핀튜브형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에어컨 및 냉동기
CN212567065U (zh) 空调换热器的换热管、空调换热器和空调设备
CN219913250U (zh)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