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21312B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21312B
CN108521312B CN201810341810.1A CN201810341810A CN108521312B CN 108521312 B CN108521312 B CN 108521312B CN 201810341810 A CN201810341810 A CN 201810341810A CN 108521312 B CN108521312 B CN 108521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interference
channels
adjacen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418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21312A (zh
Inventor
冯银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el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el Robo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el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418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2131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4011 priority patent/WO201920081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521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1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21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1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02Airborne stations
    • H04B7/18506Communications with or from aircraft, i.e. aeronautical mobil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该方法包括:当符合预设扫描条件时,则进行信道扫描;进一步地,若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获取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并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进一步地,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可见,通过根据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干扰量较小的目标信道,以便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飞行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飞机或称之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Vehicle,UAV)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以通过通信链路与控制设备进行信息传输。
相关技术中,无人机从多个信道中随机选择一个目标信道,并通过目标信道与控制设备建立通信链路以进行信息传输。
但相关技术中所选择的目标信道的干扰可能较大,会导致信息传输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提高了信息传输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当符合预设扫描条件时,则进行信道扫描;
若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获取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
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
通过所述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信道,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或邻频干扰量;
根据所述信道对应的所述同频干扰量和/或所述邻频干扰量,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包括:
根据同频干扰系数、安全信道距离以及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其中,所述安全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同频干扰系数、安全信道距离以及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包括:
通过
Figure BDA0001630871500000021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
其中,V1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α代表所述信道的同频干扰系数,c代表所述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Rj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第j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c0代表预设常数,n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信道的个数,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包括:
根据邻频干扰系数、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邻频干扰信道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以及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是指所述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与绝对值信道距离之间的差值,所述绝对值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所述邻频干扰信道之间的信道距离的绝对值;所述安全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邻频干扰系数、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邻频干扰信道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以及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包括:
通过
Figure BDA0001630871500000022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V2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β代表所述信道的邻频干扰系数,Rk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dk代表所述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m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信道的个数,m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邻频干扰量,根据所述信道对应的所述同频干扰量和所述邻频干扰量,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包括: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为所述同频干扰量与所述邻频干扰量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包括:
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确定干扰量小于预设干扰量阈值的第一信道为所述目标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存在至少2个所述第一信道,所述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还包括:
从所述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选择出干扰量最小的第一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或者,
从所述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随机选择出一个第一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扫描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当前处于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与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当符合预设扫描条件时,则进行信道扫描;
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扫描模块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获取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所述信道,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或邻频干扰量;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对应的所述同频干扰量和/或所述邻频干扰量,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同频干扰系数、安全信道距离以及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其中,所述安全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
Figure BDA0001630871500000031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
其中,V1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α代表所述信道的同频干扰系数,c代表所述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Rj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第j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c0代表预设常数,n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信道的个数,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邻频干扰系数、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邻频干扰信道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以及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是指所述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与绝对值信道距离之间的差值,所述绝对值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所述邻频干扰信道之间的信道距离的绝对值;所述安全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
Figure BDA0001630871500000041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V2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β代表所述信道的邻频干扰系数,Rk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dk代表所述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m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信道的个数,m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邻频干扰量,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为所述同频干扰量与所述邻频干扰量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择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确定干扰量小于预设干扰量阈值的第一信道为所述目标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存在至少2个所述第一信道,所述选择模块,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选择出干扰量最小的第一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或者,
从所述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随机选择出一个第一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扫描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当前处于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与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当符合预设扫描条件时,则进行信道扫描;进一步地,若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获取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并根据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进一步地,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可见,通过根据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干扰量较小的目标信道,以便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和部分词汇进行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飞行器和控制设备;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飞行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人机或者载人飞机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以飞行器为无人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案进行说明;当飞行器为其它类型的飞行器时,具体的可实现方式可以参考无人机对应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无人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其中,通信系统用于与控制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并基于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连接,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或者向控制设备发送图像等数据。进一步地,通信系统可以将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发送至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动力系统,以使动力系统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实现无人机根据该控制指令进行飞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信息传输装置可以是飞行器,也可以是飞行器中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控制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遥控器、终端或二者结合的地面站等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人机与控制设备建立通信链路所基于的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点对点网络、数字广播网络等。其中,通过WIFI、数字广播、LTE可以实现一对多通信,即无人机可以与多个控制设备进行通信,无人机与多个控制设备中的每个控制设备建立一个通信链路,以实现无人机与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点对点网络链路可以实现一对一通信,即无人机可以与一个控制设备进行通信,无人机与该控制设备通过一个信道进行通信。
其中,一个信道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
当实现一对多通信时,无人机可以利用一个信道建立多个通信链路,每个通信链路用于实现该无人机与一个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或者,无人机可以利用一个信道建立一个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用于实现该无人机与一个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
当实现一对一通信时,一个无人机与对应的一个控制设备可以利用一个信道建立一个通信链路,以实现该无人机与该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同时,另一个无人机也可以利用该信道建立与其对应的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对于无人机与控制设备建立通信链路,一种实现方式为:
无人机对信道进行扫描,从扫描出的信道中选取一个信道,并通过该信道将建立连接的请求发送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在该信道接收到建立连接的请求后,可以针对该请求发送连接响应,进而无人机与控制设备在该信道上建立通信链路,以实现相互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信息可以包括但限于以下至少一项:飞行数据、视频数据、图片数据、指令、文件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同频干扰系数用于指示一个变量用于计算同频干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邻频干扰系数用于指示一个变量用于计算邻频干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任一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信道是指带宽范围完全重叠的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任一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信道是指带宽范围部分重叠的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任一信道对应的安全信道距离是指该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在此,频率差可以用于表示信道距离。示例性地,各通信链路的安全信道距离可以由对应的通信设备厂商确定,或者通过其它方式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以WIFI为例进行说明:假设WIFI网络下存在信道1~11,其中,信道距离超过预设带宽,如20MHz,以上的信道之间不存在邻频干扰,各信道只存在同频干扰,则可以确定出如下内容:
信道1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1—信道5;
信道2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1—信道6;
信道3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1—信道7;
信道4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1—信道8;
信道5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1—信道9;
信道6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2—信道10;
信道7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3—信道11;
信道8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4—信道11;
信道9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5—信道11;
信道10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6—信道11;
信道11的干扰信道包括:信道7—信道1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信道数字(例如,信道1或信道2等),其中的数字代表信道索引。
需要说明的是,信道的带宽不一样,和/或信道个数不一样,会导致每个信道受到的干扰也可能不一样。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任一信道对应的每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是指该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与绝对值信道距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信道距离为该信道与该邻频干扰信道之间的信道距离的绝对值。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公式dk=c-|X0-Yk|确定任一信道对应的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其中,dk代表该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c代表该任一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X0代表该任一信道的信道索引,Yk代表该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索引。当然,还可以通过上述公式的其它变形或等效公式确定任一信道对应的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信号强度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相关技术中,无人机从多个信道中随机选择一个目标信道,并通过目标信道与控制设备建立通信链路以进行信息传输。但相关技术中所选择的目标信道的干扰可能较大,会导致信息传输质量较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通过根据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所选择出的目标信道可以保证干扰量较小,以便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质量。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1、当符合预设扫描条件时,则进行信道扫描。
本步骤中,预设扫描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当前处于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无人机与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
示例性地,当无人机确定当前处于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时,则无人机进行信道扫描。例如,无人机可以在启动通信接口、或在启动内置的发送装置时,确定无人机欲与控制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即确定当前处于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中。
或者,当无人机确定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无人机进行信道扫描,以便于后续从扫描到的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合适的信道进行信息传输。例如,无人机在利用当前通信信道与控制设备建立有通信链路的情况下,无人机可以在与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实时或周期地监测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当监测到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进行信道扫描,以准备切换信道。进一步地,无人机还可以在监测到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时,进一步监测当前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时长,若该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阈值,则进行信道扫描。
进一步地,预设扫描条件还可以是上述条件的结合。
例如,当无人机确定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无人机与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时,则无人机进行信道扫描,以便于后续从扫描到的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合适的信道进行信息传输。另外,通过在确定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无人机与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时,无人机才开始进行信道扫描,可以防止在无人机与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即各信道的信号强度可能都比较低)时还进行信道扫描,从而节省了无人机的电能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信道扫描方式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信道扫描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步骤S202、若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获取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
本步骤中,若在步骤S201中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则无人机分别获取该至少2个信道中每个信道对应的干扰量。可选地,无人机通过根据每个信道的干扰系数、安全信道距离以及对应的干扰信道等,分别确定每个信道对应的干扰量。
可选地,针对每个信道,获取该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或邻频干扰量;进一步的,根据该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或邻频干扰量,确定该信道对应的干扰量。
示例性地,假设任一信道具有同频干扰信道,且不具有邻频干扰信道,则无人机可以获取该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并确定该信道对应的干扰量为该对应的同频干扰量。
又一示例性地,假设任一信道不具有同频干扰信道,且具有邻频干扰信道,则无人机可以获取该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并确定该信道对应的干扰量为该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又一示例性地,假设任一信道具有同频干扰信道和邻频干扰信道,则无人机可以获取该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邻频干扰量,并确定该信道对应的干扰量为该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与邻频干扰量之和。
本申请下述实施例对获取任一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的一种可实现方式进行描述:
根据同频干扰系数、安全信道距离以及该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该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无人机可以根据
Figure BDA0001630871500000101
确定该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其中,V1代表该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α代表该信道的同频干扰系数,c代表该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Rj代表该信道对应的第j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c0代表预设常数(例如100),n代表该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信道的个数(可选的,n为大于0的整数)。
当然,还可以通过上述公式(1)的其它变形或等效公式确定该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当然,无人机还可以通过其它可实现方式获取任一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本申请下述实施例对获取任一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的一种可实现方式进行描述:
根据邻频干扰系数、该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邻频干扰信道中每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以及每个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确定该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每个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是指该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与绝对值信道距离之间的差值,该绝对值信道距离是指该信道与该邻频干扰信道之间的信道距离的绝对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无人机可以根据
Figure BDA0001630871500000102
确定该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其中,V2代表该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β代表该信道的邻频干扰系数,Rk代表该信道对应的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dk代表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m代表该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信道的个数(可选的,m为大于0的整数)。
示例性地,上述公式(2)中的dk=c-|X0-Yk|代表该信道对应的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对应地,上述公式(2)可以等效为
Figure BDA0001630871500000103
当然,还可以通过上述公式(2)的其它变形或等效公式确定该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当然,无人机还可以通过其它可实现方式获取任一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当然,无人机还可通过其它方式确定每个信道对应的干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步骤S203、根据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该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
本步骤中,无人机根据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该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干扰量较小的目标信道,从而可以保证信息传输质量。
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对无人机根据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该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的可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可选地,从该至少2个信道中确定干扰量小于预设干扰量阈值的第一信道为所述目标信道。
本实现方式中,无人机可以从该至少2个信道中确定干扰量小于预设干扰量阈值的第一信道为目标信道,以保证信息传输质量。
示例性地,若存在至少2个第一信道,则无人机可以从该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选择出干扰量最小的第一信道作为目标信道,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传输质量。
又一示例性地,若存在至少2个第一信道,则无人机可以从该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随机选择出一个第一信道作为目标信道,以便进一步进行信息传输。当然,无人机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根据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该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例如,无人机可以根据至少2个信道中各信道对应的干扰量的大小,对至少2个信道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选择出目标信道;或者,无人机可以根据至少2个信道中各信道对应的干扰量,以及各信道的信号强度,来选择出目标信道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无人机还可以在确定符合不同的扫描条件后,利用不同的选择方式选取出目标信道。
例如,无人机在确定当前正在建立通信的过程中时,则可以根据基于干扰量大小的排序结果,选取出目标信道;
或者,无人机在确定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即低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可以选取出信道对应的干扰量小于预设干扰量阈值的信道作为目标信道。其中,预设干扰量阈值可以基于当前通信信道的干扰量确定,或者是基于其他因素确定,在此不予限定。
步骤S204、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
本步骤中,无人机与控制设备之间通过目标信道建立新的通信链路,或将当前通信链路切换至该目标信道,进而进行信息传输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传输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无人机与控制设备之间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可以包括:
无人机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道切换;和/或,
通过目标信道传输视频数据、图片数据、飞行数据、指令和/或文件等。
又一示例性地,无人机与控制设备之间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也可以包括:
无人机与控制设备之间通过目标信道建立通信连接;和/或,
通过目标信道传输视频数据、图片数据、飞行数据、指令和/或文件等。
具体地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可以参考相关中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可选地,若扫描出一个信道,则可以获取该信道对应的干扰量,若无人机利用当前通信信道与控制设备进行通信,则可以进一步比较该信道对应的干扰量与当前通信信道对应的干扰量,可以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将该信道作为目标信道。例如,若该信道对应的干扰量小于当前通信信道对应的干扰量,则将该扫描出的信道作为目标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符合预设扫描条件时,则进行信道扫描;进一步地,若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获取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并根据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该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进一步地,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可见,通过根据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干扰量较小的目标信道,以便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输质量。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无人机与控制设备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进行介绍。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301、无人机启动。
步骤S302、若确定当前处于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则无人机进行信道扫描。
步骤S303、若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则无人机获取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
步骤S304、无人机根据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该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可选地,目标信道的干扰量低于预设干扰量阈值。
步骤S305、无人机与控制设置通过目标信道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目标信道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此处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无人机与控制设备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进行介绍。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401、若确定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无人机与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则无人机进行信道扫描。
步骤S402、若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则无人机获取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
步骤S403、无人机根据该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该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可选地,目标信道的干扰量低于预设干扰量阈值。
步骤S404、无人机通过目标信道进行信道切换。例如,无人机将通信信道从当前信道切换至目标信道。
步骤S405、无人机与控制设置通过目标信道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目标信道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50可以包括:扫描模块501、获取模块502、选择模块503以及传输模块504。
其中,扫描模块501,用于当符合预设扫描条件时,则进行信道扫描;
获取模块502,用于若所述扫描模块501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获取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
选择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
传输模块504,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502,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所述信道,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或邻频干扰量;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对应的所述同频干扰量和/或所述邻频干扰量,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同频干扰系数、安全信道距离以及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其中,所述安全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
Figure BDA0001630871500000141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
其中,V1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α代表所述信道的同频干扰系数,c代表所述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Rj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第j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c0代表预设常数,n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信道的个数,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邻频干扰系数、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邻频干扰信道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以及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是指所述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与绝对值信道距离之间的差值,所述绝对值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所述邻频干扰信道之间的信道距离的绝对值;所述安全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
Figure BDA0001630871500000142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V2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β代表所述信道的邻频干扰系数,Rk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dk代表所述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m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信道的个数,m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地,若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邻频干扰量,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为所述同频干扰量与所述邻频干扰量之和。
可选地,所述选择模块503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确定干扰量小于预设干扰量阈值的第一信道为所述目标信道。
可选地,若存在至少2个所述第一信道,所述选择模块503,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选择出干扰量最小的第一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或者,
从所述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随机选择出一个第一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
可选地,所述预设扫描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当前处于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与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
本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60可以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通信接口603。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通信接口6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示例性地,图6中以所述处理器601、所述存储器602和通信接口603之间通过总线604连接为例;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可选地,所述总线6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其中,所述存储器6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6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以下步骤:
当符合预设扫描条件时,则进行信道扫描;进一步地,若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获取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并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具体参见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所述通信接口603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参见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602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可以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存储器602还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信接口603可以包括有线通信接口和无线通信接口。其中,无线通信接口可以实现与控制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示例性地,上述处理器601可以集成在无线通信接口中,或者可以独立于无线通信接口,以实现上述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通信接口603可以是电路、收发器或者其它装置,本申请不做限制。示例性地,通信接口603可以是收发器,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信道与其它装置(例如,控制设备)进行信息传输。
可选地,飞行器还可以包括通信系统,例如,图像传输系统,或者收发器等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以实现上述方法。
当然,飞行器上还可以包括其他通用系统或组件,在此不一一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上述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中关于无人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上述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中关于无人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符合预设扫描条件时,则进行信道扫描;
若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获取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
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
通过所述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获取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信道,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或邻频干扰量;
根据所述信道对应的所述同频干扰量和/或所述邻频干扰量,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
所述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包括:
根据同频干扰系数、安全信道距离以及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
其中,所述安全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同频干扰系数、安全信道距离以及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包括:
通过
Figure FDA0002706638130000011
公式(1)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
其中,V1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α代表所述信道的同频干扰系数,c代表所述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Rj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第j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c0代表预设常数,n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信道的个数,n为大于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包括:
根据邻频干扰系数、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邻频干扰信道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以及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是指所述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与绝对值信道距离之间的差值,所述绝对值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所述邻频干扰信道之间的信道距离的绝对值;所述安全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邻频干扰系数、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邻频干扰信道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以及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包括:
通过
Figure FDA0002706638130000021
公式(2)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V2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β代表所述信道的邻频干扰系数,Rk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dk代表所述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m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信道的个数,m为大于0的整数,c0代表预设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邻频干扰量,根据所述信道对应的所述同频干扰量和所述邻频干扰量,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包括: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为所述同频干扰量与所述邻频干扰量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包括:
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确定干扰量小于预设干扰量阈值的第一信道为所述目标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存在至少2个所述第一信道,所述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还包括:
从所述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选择出干扰量最小的第一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或者,
从所述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随机选择出一个第一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扫描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
当前处于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与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
9.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当符合预设扫描条件时,则进行信道扫描;
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扫描模块扫描出至少2个信道,获取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2个信道分别对应的干扰量,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选择出目标信道;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信道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所述信道,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或邻频干扰量;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对应的所述同频干扰量和/或所述邻频干扰量,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同频干扰系数、安全信道距离以及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其中,所述安全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
Figure FDA0002706638130000031
公式(1)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
其中,V1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α代表所述信道的同频干扰系数,c代表所述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Rj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第j个同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c0代表预设常数,n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信道的个数,n为大于0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邻频干扰系数、所述信道对应的至少一个邻频干扰信道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以及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每个所述邻频干扰信道对应的信道距离系数是指所述信道的安全信道距离与绝对值信道距离之间的差值,所述绝对值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所述邻频干扰信道之间的信道距离的绝对值;所述安全信道距离是指所述信道与其他信道之间互不干扰的最小信道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
Figure FDA0002706638130000032
公式(2)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
其中,V2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量,β代表所述信道的邻频干扰系数,Rk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号强度信息,dk代表所述第k个邻频干扰信道的信道距离系数,m代表所述信道对应的邻频干扰信道的个数,m为大于0的整数,c0代表预设常数。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信道对应的同频干扰量和邻频干扰量,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信道对应的干扰量为所述同频干扰量与所述邻频干扰量之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2个信道中确定干扰量小于预设干扰量阈值的第一信道为所述目标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存在至少2个所述第一信道,所述选择模块,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选择出干扰量最小的第一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或者,
从所述至少2个第一信道中随机选择出一个第一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扫描条件包括以下任一项:
当前处于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当前通信信道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与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
17.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341810.1A 2018-04-17 2018-04-17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Active CN108521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1810.1A CN108521312B (zh) 2018-04-17 2018-04-17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PCT/CN2018/104011 WO2019200816A1 (zh) 2018-04-17 2018-09-04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1810.1A CN108521312B (zh) 2018-04-17 2018-04-17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1312A CN108521312A (zh) 2018-09-11
CN108521312B true CN108521312B (zh) 2021-02-05

Family

ID=63428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1810.1A Active CN108521312B (zh) 2018-04-17 2018-04-17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21312B (zh)
WO (1) WO20192008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4256B (zh) * 2019-11-01 2021-11-16 重庆市亿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介质、频点切换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系统
WO2021217393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频点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383950B (zh) * 2020-10-26 2024-01-19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选择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27407A (zh) * 2021-08-30 2021-11-30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571A (zh) * 2008-10-17 2011-07-06 密克罗奇普技术公司 无线节点进行的用于改善操作范围的自适应性信道选择
US9642070B2 (en) * 2014-05-21 2017-05-0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CN107395297A (zh) * 2017-07-07 2017-11-2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热点的信道选择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05280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chieve motion sensing function
CN106793131B (zh) * 2016-12-30 2020-04-17 深圳市吉祥腾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的信道选择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571A (zh) * 2008-10-17 2011-07-06 密克罗奇普技术公司 无线节点进行的用于改善操作范围的自适应性信道选择
US9642070B2 (en) * 2014-05-21 2017-05-0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CN107395297A (zh) * 2017-07-07 2017-11-2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热点的信道选择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1312A (zh) 2018-09-11
WO2019200816A1 (zh)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21312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US1172958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NR V2X
US11039451B2 (en) Resource pool determin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1181874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BWP switch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35455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
US115958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source reservation in NR V2X
US119631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WP-based communication in NR V2X
US9544840B2 (en) Distributed method for client optimization
US11798425B2 (en) Preamble management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10454639B2 (en)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2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5760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QoS prediction based on network assistance in NR V2X
WO2019095738A1 (zh) 一种无人机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无人机
US2021016886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ccupying resources in nr v2x
JP2018531559A6 (ja) アクセス情報を扱うための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ワイヤレスデバイス
US111159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devices providing network services for a plurality of over-the-air areas
US20230276342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prohibited plmn list during disaster roaming,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ame
WO20202439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ication services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CN114828121B (zh) 无线漫游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8223367A1 (en) Partition a radio into chains to scan channels
US20220053418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ue related to a sidelink measurement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137704A (zh)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369106A (zh) 随机接入
US20200336247A1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data volume of data duplic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836342B (zh) 一种驻留小区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23013629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via network sl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5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Xili street, No. 1001, Zhiyuan Road, B1 9.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otong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Xili street, No. 1001, Zhiyuan Road, B1 9.

Patentee before: AUTEL ROBOTIC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