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6691A - 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6691A
CN108516691A CN201810711073.XA CN201810711073A CN108516691A CN 108516691 A CN108516691 A CN 108516691A CN 201810711073 A CN201810711073 A CN 201810711073A CN 108516691 A CN108516691 A CN 108516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modulus
oxide
glass fiber
fiber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110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6691B (zh
Inventor
唐志尧
呼跃武
李永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shan Fiberglas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aishan Fiberglas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shan Fiberglass Inc filed Critical Taishan Fiberglas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7110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166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16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6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6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6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3/00Fibre or filament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玻璃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各组分含量如下:SiO2:48.0‑55.0%;Al2O3:20.5‑24.0%;MgO:7.0‑14.0%;CaO:0.1‑5.0%;Fe2O3:1.5‑5.5%;TiO2:5.0‑6.5%;MnO2:6.0‑8.0%;Na2O:0.1‑1.5%;K2O:0.1‑0.5%。本发明玻璃纤维组合物的杨氏模量为98‑101GPa。本发明引入了相当比例的Fe2O3、MnO2、TiO2,使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兼具有玄武岩玻璃纤维特有的高强高模等特性,具备玻璃纤维高效率工业化生产的优势。

Description

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由于具有耐高温、抗腐蚀、强度高、比重低、吸湿低、延伸小及绝缘好等一系列优异特性,已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核能、航空、航天、兵器、舰艇及海洋开发、遗传工程等高新科技产业。
俄罗斯专利RU20080143634公开一种基于熔融玄武矿岩的连续玄武岩纤维,所述连续玄武岩纤维的组成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O2:47.5-50.2%,Al2O3:12.6-15.1%,Fe2O3:14.0-18.0%,FeO:10.0-12.0%,CaO:6.0-12.0%,MgO:4.8-6.7%,Na2O:0.3-2.3%,K2O:0.5-2.6%。该专利中Fe2O3的含量较高,当Fe2O3的含量大于5.5%时,玻璃很容易分相,导致玻璃的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也差;另外FeO的含量也较高,当FeO/Fe2O3的值高于0.6时,玻璃的均质性较差,模量稳定性差。且其不含有锰、钛,无法有效提高玻璃纤维组合物的模量。
中国专利CN1128984A公开一种能生物降解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其中可以含有Ti、Zr、Zn、Sr、Fe、Mn氧化物,且Ti、Zr、Zn、Sr、Fe、Mn氧化物的含量为0-1.5%。该专利中没有通过提高Ti、Fe、Mn氧化物的含量来提高玻璃纤维组合物模量的技术启示。
基于以上问题,亟需研发一种高模量、高机械强度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模量、高机械强度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以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含量如下:
SiO2:48.0-55.0%;
Al2O3:20.5-24.0%;
MgO:7.0-14.0%;
CaO:0.1-5.0%;
Fe2O3:1.5-5.5%;
TiO2:5.0-6.5%;
MnO2:6.0-8.0%;
Na2O:0.1-1.5%;
K2O:0.1-0.5%。
其中:
FeO与Fe2O3的质量比为FeO/Fe2O3≤0.6,优选0.4≤FeO/Fe2O3≤0.5,保证了玻璃模量的稳定。含有铁组分的玻璃中一般都含有FeO,所以本发明配方中Fe2O3的含量为1.5-5.5%,实际是Fe2O3与FeO含量之和。
优选地,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以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含量如下:
SiO2:50.0-53.0%;
Al2O3:21.5-23.0%;
MgO:9.0-11.0%;
CaO:3.5-4.5%;
Fe2O3:3.5-4.5%;
TiO2:5.5-6.0%;
MnO2:6.5-7.5%;
Na2O:0.1-1.5%;
K2O:0.1-0.5%。
所述的MgO与Al2O3的质量百分比为MgO+Al2O3≥28%,保证了玻璃的高模量。
所述的MgO与Al2O3的质量比为0.4≤MgO/Al2O3≤0.5,保证玻璃具有较低的析晶温度。
所述的SiO2与Al2O3的质量比为2.0≤SiO2/Al2O3≤3.0,不仅保证玻璃易于成型,也保证了玻璃的高模量。
Na2O与K2O的质量百分比为0.3≤Na2O+K2O≤1.5。
MnO2的含量优选为6.5-7.5%,进一步提高玻璃的杨氏模量。
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的杨氏模量为98-101GPa。
玻璃纤维组合物全部组分无毒无害,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可以选用以下原料:如玄武岩、高岭土、石英粉、钛白粉、生石灰、氧化镁、氧化锰、元明粉等等。
玻璃纤维组合物中主要原料为低成本的玄武岩、高岭土,原料成本较其他高模量配方大幅度下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玻璃中Al2O3和MgO是提高模量的重要组分。在析晶温度允许的范围内,提高Al2O3和MgO两种组分的含量,可以有效提高玻璃的模量;但是Al2O3含量升高,同样会增加玻璃的纤维成型温度及析晶上限温度。本发明中,Al2O3含量在20.5-24.0%时,具有较高的杨氏模量,析晶尚可接受。若Al2O3含量再增加,Al会发生配位变化,玻璃的析晶上限温度升高明显,并且析晶速率非常快,晶体2h即可长大,如此快的析晶速率在生产中会大量析晶,拉丝作业无法正常进行。本发明中Al2O3的优选范围为21.5-23.0%。
MgO在玻璃结构中属于网络结构外组份,大多数MgO位于玻璃的八面体中,可以显著增加玻璃的模量,但是也会明显促进玻璃的析晶,提高玻璃的析晶温度。尤其是当MgO含量超过14%时,玻璃的析晶速率明显加快,析晶上限温度相当高,甚至会超过玻璃的成型温度。本发明中MgO对析晶上限温度的影响尤其敏感,MgO含量每上升0.5%,析晶上限温度上升8-15℃,由于本发明玻璃粘度比较低,析晶上限温度必须控制在1300℃以内。本发明中MgO的含量优选范围为9.0-11.0%。
SiO2作为玻璃网络结构的主体,是玻璃的主要组分,其含量范围48.0-55.0%。SiO2可以有效提高玻璃纤维的机械强度、耐温性及化学稳定性,但是其含量增加会明显增加玻璃的澄清温度及纤维成型温度。为了保证玻璃具有良好的澄清温度及纤维成型温度。本发明中SiO2的含量优选范围为50.0-53.0%。
为保证玻璃的模量,本发明中MgO与Al2O3的质量百分比满足MgO+Al2O3≥28%,同时为控制玻璃的成型温度及析晶温度,调整最优配方,控制MgO/Al2O3的比值在0.4-0.5之间。另外,本发明中还要控制SiO2/Al2O3的比值在2.0-3.0之间,进一步保证玻璃易于成型和玻璃的高模量。
CaO在玻璃结构中也属于网络结构外组份,能够降低玻璃的纤维成型温度,但其含量过多会增大玻璃的脆性,不利于模量提高。本发明中其含量范围为0.1-5.0%。适当钙含量不仅会提高玻璃的密度,还会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本发明在配方设计中考虑玻璃的综合性能,CaO含量优选范围为3.5-4.5%。
Fe2O3可以有效提高玻璃的模量,同时能够降低玻璃的纤维成型温度。由于Al2O3含量高,CaO含量低,导致玻璃出现成型温度较高,熔化困难,气泡难排等问题。本发明提高Fe2O3含量后这些问题会明显改善,玻璃在高温下的澄清情况较好,气泡较少,提高了玻璃的抗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模量的提高。但是随着Fe2O3含量的升高,尤其是当Fe2O3的含量大于5.5%时,玻璃很容易分相而富铁富硅,大大影响了玻璃的性能。此时需要适当调整Al2O3、MgO等的成份来改善此问题。
Fe2O3的含量高低对玻璃的析晶上限温度及析晶速率基本没有影响,但是随着其含量升高,玻璃的成型温度会降低明显,这样拉丝成型温度与析晶上限温度的差值△T会降低,而△T一般要≥30℃,所以Fe2O3含量不易过高。综上,本发明中Fe2O3的含量范围为1.5-5.5%。
Fe2O3中铁元素在玻璃中以Fe3+和Fe2+两种形态存在,Fe3+在225nm、380nm、420nm、435nm波长处强烈吸收紫外线,使玻璃显示黄绿色。Fe2+在1050nm波长处强烈吸收近红外线,由于较强的红外吸收带延伸至可见光,从而导致Fe2+使玻璃呈蓝绿色,且Fe2+的着色能力是Fe3+的10-15倍。正是由于Fe2+、Fe3+的吸收带不同,并且两者的着色能力不同,所以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两者的比例,来改变玻璃的颜色。
本发明要控制FeO的含量,当FeO/Fe2O3的值高于0.6时,玻璃的均质性较差,具有肉眼可见条纹,模量稳定性差,所以本发明中FeO/Fe2O3的值要控制在0.6以下,通过氧化性物质进行调节,如TiO2
生产工艺上,Fe2+含量高,透热性差,玻璃液上下层温差大,所以本发明在生产玻璃纤维组合物时,窑炉设计需要考虑此特性,窑炉深度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浅,并且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工艺制度,比如窑炉底部安装鼓泡器,或者调整电助熔及燃枪的能量分配等。总之,要保证玻璃液的熔化、澄清、均化效果,就要控制好窑炉底部玻璃液的温度。
本发明Fe2O3含量较高,玻璃纤维组合物的颜色接近黑褐色。所以本发明玻璃纤维组合物适用于模量高,玻璃和复合材料制品颜色不敏感的应用。
本发明中Na2O和K2O引入是必须的,对降低玻璃粘度和改善析晶倾向作用很大。同时Na2O和K2O的存在对玻璃有很好的助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熔制、澄清的难度。本发明中Na2O和K2O含量之和控制在0.3-1.5%之间。
TiO2在硅酸盐玻璃中,钛常以四价态存在。它一般位于玻璃的八面体中,是网络外体离子。TiO2可以降低玻璃的纤维成型温度,具有一定的助熔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能降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提高玻璃的密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玻璃的模量。除此以外,TiO2本身是以四价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它的加入可以调节FeO/Fe2O3的比值,在保证玻璃均质性方面有贡献。本发明中TiO2的含量范围优选为5.0-6.5%。
Mn经常被作为着色元素用于硅酸盐玻璃中,但往往忽略了其对玻璃性能的影响。MnO2是[MnO2]八面体,氧原子在八面体角顶上,锰原子在八面体中,[MnO2]八面体共棱连接形成单链或双链,这些链和其它链共顶,形成有空隙的隧道结构,[MnO2]八面体呈六方密堆积或成立方密堆积。也就是说Mn主要作为玻璃网络形成体,填充于玻璃的网络结构中,从而提高玻璃网络的致密性。本发明加入6.0-8.0%的MnO2,在提高玻璃稳定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玻璃的模量和机械强度。
更重要的是,本发明同时添加MnO2、Fe2O3、TiO2,使得玻璃纤维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机械强度,起到了协同作用。特别是MnO2含量为6.0-8.0%,TiO2含量为5.0-6.5%,相比于一般的玻璃纤维组合物,MnO2、TiO2含量有了较大提高,不仅提高了玻璃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玻璃的模量和机械强度。本发明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的杨氏模量为98-101GPa。
本发明利用玄武岩矿物原料和常规玻璃纤维矿物原料制成,引入了相当比例的Fe2O3、MnO2、TiO2,使本发明玻璃纤维兼具有玄武岩玻璃纤维特有的高强高模等特性,具备玻璃纤维高效率工业化生产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8
实施例1-8中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的组成见表1。
根据各组份的含量,使用不同的原料进行配比,混合,混合后的原料在1550±50℃的窑炉中进行熔化并澄清,制得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然后经退火后检测该玻璃纤维组合物的纤维成型温度、析晶上限温度、△T、玻璃杨氏模量、气泡数各项指标,数据见表1。
对比例1-10
对比例1-10中玻璃纤维组合物的组成见表1、表2。
对该玻璃纤维组合物的纤维成型温度、析晶上限温度、△T、玻璃杨氏模量、气泡数各项指标,数据见表1、表2。
表1数据表
表2数据表
表1中,对比例1为H玻璃的有关数据,对比例2为S玻璃的有关数据。对比例1中加入了ZrO2,其纤维成型温度、析晶上限温度与实施例1-8中的数据接近,但其杨氏模量远远低于实施例1-8中的杨氏模量;对比例2中加入了B2O3,但是析晶上限温度较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析晶等一系列的问题,规模化生产难度相当大。
表2中,对比例3、4中除了MnO2的含量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其余组分的含量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比例5、6中除了TiO2的含量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其余组分的含量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比较对比例3-6的数据与实施例1的数据,可以看出MnO2与TiO2的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使得玻璃纤维组合物的杨氏模量降低。
表2中,对比例7中不添加Fe2O3,对比例8中不添加MnO2,对比例9中不添加TiO2,对比例10中均不添加Fe2O3、TiO2、MnO2。由表2可以看出不添加Fe2O3、MnO2、TiO2或三者都不添加,均会使得玻璃纤维组合物的杨氏模量降低,所以本发明中Fe2O3、MnO2和TiO2同时存在,且Fe2O3的含量控制在1.5-5.5%,MnO2的含量控制在6.8-8.0%之间,TiO2的含量控制在5.0-6.5%之间,使得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具有较高的杨氏模量。
本发明通过加入TiO2和MnO2,提高Fe2O3的含量,提高了玻璃的杨氏模量,降低了玻璃的纤维成型温度与析晶上限温度,还降低了玻璃的成型温度。因此本发明中MnO2的含量控制在6.0-8.0%,TiO2的含量控制在5.0-6.5%,Fe2O3的含量控制在1.5-5.5%,此时玻璃的模量最高,玻璃模量在98-101GPa。
本发明还控制FeO/Fe2O3的值在0.6以下,由于玄武岩原料的COD较高,导致原料中碳含量较高,需要用氧化性的物质进行中和调节,否则玻璃会出现不均匀,肉眼可见条纹,影响模量稳定性。

Claims (9)

1.一种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含量如下:
SiO2:48.0-55.0%;
Al2O3:20.5-24.0%;
MgO:7.0-14.0%;
CaO:0.1-5.0%;
Fe2O3:1.5-5.5%;
TiO2:5.0-6.5%;
MnO2:6.0-8.0%;
Na2O:0.1-1.5%;
K2O:0.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FeO与Fe2O3的质量比为FeO/Fe2O3≤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FeO与Fe2O3的质量比为0.4≤FeO/Fe2O3≤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含量如下:
SiO2:50.0-53.0%;
Al2O3:21.5-23.0%;
MgO:9.0-11.0%;
CaO:3.5-4.5%;
Fe2O3:3.5-4.5%;
TiO2:5.5-6.0%;
MnO2:6.5-7.5%;
Na2O:0.1-1.5%;
K2O:0.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MgO与Al2O3的质量百分比为MgO+Al2O3≥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MgO与Al2O3的质量比为0.4≤MgO/Al2O3≤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SiO2与Al2O3的质量比为2.0≤SiO2/Al2O3≤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Na2O与K2O的质量百分比为0.3≤Na2O+K2O≤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的杨氏模量为98-101GPa。
CN201810711073.XA 2018-07-03 2018-07-03 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Active CN108516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1073.XA CN108516691B (zh) 2018-07-03 2018-07-03 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1073.XA CN108516691B (zh) 2018-07-03 2018-07-03 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6691A true CN108516691A (zh) 2018-09-11
CN108516691B CN108516691B (zh) 2019-03-19

Family

ID=63428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1073.XA Active CN108516691B (zh) 2018-07-03 2018-07-03 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166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2665A (zh) * 2020-11-12 2021-02-09 山东铭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高强度高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制造方法及设备
CN112624621A (zh) * 2021-01-14 2021-04-09 曹贝贝 一种耐热性较强的玻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1143A (ja) * 2001-09-28 2003-06-17 Nitto Boseki Co Ltd ガラス繊維用ガラス組成物
CN104854053A (zh) * 2012-12-21 2015-08-19 圣戈班伊索福公司 通过电熔化的玻璃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1143A (ja) * 2001-09-28 2003-06-17 Nitto Boseki Co Ltd ガラス繊維用ガラス組成物
CN104854053A (zh) * 2012-12-21 2015-08-19 圣戈班伊索福公司 通过电熔化的玻璃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2665A (zh) * 2020-11-12 2021-02-09 山东铭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高强度高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制造方法及设备
CN112624621A (zh) * 2021-01-14 2021-04-09 曹贝贝 一种耐热性较强的玻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6691B (zh)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1728B (zh) 基于玄武岩生产的高模量玻璃纤维组合物
EP2414298B1 (en) Low iron high transmission glass with boron oxide for improved optics, durability and refining
CN102892725B (zh) Li2O-Al2O3-SiO2系结晶化玻璃
CN103351102B (zh) 一种玻璃纤维组合物及由其制成的具有低介电常数的玻璃纤维
MX2011006812A (es) Composicion de fibra de vidrio.
CN104743887B (zh) 一种玻璃纤维组合物及其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
TW201609588A (zh) 高透過玻璃
CA2942671C (en) A glass fiber composition, glass fiber and composite material therefrom
CN108516691B (zh) 利用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提高模量的玻璃纤维组合物
CN102557432A (zh) 一种适于化学钢化的高强度触摸屏玻璃组份
CN101575172A (zh) 一种玻璃纤维组合物
US20070207912A1 (en) Method of making glass including use of boron oxide for reducing glass refining time
JPS63225552A (ja) 繊維用紫外線吸収ガラス組成物
US6191059B1 (en) Metal silicides as performance modifiers for glass compositions
CN108675643A (zh) 基于铁锰钛的高模量玻璃纤维组合物
US6001753A (en) Spectral modifiers for glass compositions
CN115594421A (zh) 夹层玻璃和车辆
CN101302075B (zh) 一种提高低铁含量玻璃折射率的新方法
CN116768473A (zh) 一种高白高透浮法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517986A (ja) 緑色ガラス組成物
CN105347687A (zh) 一种高折射率铜红晶质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KR0154589B1 (ko) 정제슬래그를 원료로한 칼라유리 제조용 뱃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칼라유리의 제조방법
JP2000344543A (ja) 枯葉茶色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