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3629A - 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和测试元件组 - Google Patents

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和测试元件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3629A
CN108513629A CN201780004636.5A CN201780004636A CN108513629A CN 108513629 A CN108513629 A CN 108513629A CN 201780004636 A CN201780004636 A CN 201780004636A CN 108513629 A CN108513629 A CN 108513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ment group
testing element
mark
detected
contra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46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13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6Details
    • G02F1/1309Repairing; Test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测试元件组(100)用于检测显示面板(200)上待检测位置的电气特性。每个待检测位置设置有一个对位标识,测试元件组(100)包括与对位标识对应的对准标识。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包括: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待检测位置(S12);调整测试元件组(100)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待检测位置处的对位标识对准(S14)。还公开了一种测试元件组(100)。

Description

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和测试元件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的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和测试元件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利用面板典型测试群组辅助测试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方法,在定位目标扎针位置过程中需要用户手动寻线,会导致扎针位置定位不够精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和测试元件组。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测试元件组用于检测显示面板上待检测位置的电气特性,每个所述待检测位置设置有一个对位标识,所述测试元件组包括与所述对位标识对应的对准标识,所述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包括:
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待检测位置;和
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元件组包括探针及设置在所述探针上的摄像头,所述对准标识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取景框中心,所述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用于检测显示面板上待检测位置的电气特性,所述待检测位置设置有一个对位标识,所述测试元件组包括:与所述对位标识对应的对准标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控制所述测试元件组移动至所述待检测位置;和
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元件组还包括探针及设置在所述探针上的摄像头,所述对准标识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取景框中心,所述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及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极线与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设置并构成多个像素,所述待检测位置包括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的起始端,所述对位标识包括与每条所述栅极线的起始端对应的栅极对位标识;
所述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待检测位置是通过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的起始端来实现的;
所述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栅极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及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极线与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设置并构成多个像素,所述待检测位置包括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的起始端,所述对位标识包括与每条所述数据线的起始端对应的源极对位标识;
所述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待检测位置是通过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的起始端来实现的;
所述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源极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及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极线与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设置并构成多个像素,所述待检测位置包括目标像素点所在的目标像素区域,所述对位标识包括与每个所述目标像素区域对应的漏极对位标识;
所述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待检测位置是通过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目标像素区域来实现的;
所述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目标像素区域之后,且在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对准之前,记录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之间的偏移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直至所述目标像素区域是以所述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的起始端开始执行的;或
所述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直至所述目标像素区域是以所述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的起始端开始执行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控制所述测试元件组停止移动在所述中间像素点处;和
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中间像素点所在的中间像素区域对应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像素点与栅极线的起始端或所述数据线的起始端之间相隔达到200像素点时,所述测试元件组到达所述目标像素区域之前至少停止移动一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停止移动的次数为多次时,所述中间像素点的个数为多个,相邻所述中间像素点之间至多相隔200个像素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所述测试元件组停止移动在所述中间像素点处之后,且在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中间像素点所在的中间像素区域对应的所述漏极对位标识对准之前,记录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之间的偏移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元件组包括承载台和面板放置元件,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控制所述面板放置元件放置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承载台上;和
控制所述面板放置元件调整所述显示面板的位置以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承载台对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标识,所述显示面板上还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定位标识对应的多个对齐标识,所述调整所述显示面板的位置以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承载台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显示面板的位置直至多个所述定位标识与对应的多个所述对齐标识之间的偏差在预设偏差范围内来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和测试元件组通过将测试元件组上的对准标识与显示面板上的对位标识进行对准来提升待检测位置的定位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模块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测试元件组100用于检测显示面板200上待检测位置的电气特性。每个待检测位置设置有一个对位标识。测试元件组100包括与对位标识对应的对准标识。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包括:
S12: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待检测位置;和
S14:调整测试元件组100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待检测位置处的对位标识对准。
请再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用于检测显示面板200上待检测位置的电气特性。每个待检测位置设置有一个对位标识,测试元件组100包括与对位标识对应的对准标识。测试元件组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存储器13和一个或多个程序131。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131被存储在存储器13中,并且被配置成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执行。程序13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S12:控制测试元件组100移动至待检测位置;和
S14:调整测试元件组100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待检测位置处的对位标识对准。
其中,对位标识和对准标识用于校准测试元件组100与显示面板200的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位标识或对准标识可以是图形、符号等,例如,对位标识或对准标识可以是“十”字形、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符号等。
此外,测试元件组100的探针14与龙门架11连接,测试元件组100的探针14由龙门架11带动移动至待检测位置,或由龙门架11带动以调整测试元件组100的探针14的位置。
请参阅图3,显示面板200包括多条数据线21及多条栅极线22,多条数据线21和多条栅极线22交叉设置并构成多个像素点,多个像素点形成像素阵列。每个像素点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像素电极23和公共电极(图未示)。薄膜晶体管的源极211和数据线21电性连接,栅极221和栅极线22电性连接,漏极和像素电极23电性连接。数据线21上传输的像素电压通过薄膜晶体管输出至像素电极23,像素电极23与公共电极配合,形成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驱动电场,实现特性灰阶的显示。显示面板200的电气特性的测量即是测量各个薄膜晶体管是否导通,具体地,可利用探针14对源极211、漏极231和栅极221进行扎针,并对栅极221施加栅极221所需电压,从而根据探针14探测到的电信号来确定源极211和漏极231是否导通。在源极211和漏极231导通时确定薄膜晶体管导通。
显示面板200的电气特性的测量通常是随机选取一个或几个像素点进行测量。其中,随机选取指的是由处理器12随机生成与目标像素点对应的待检测位置的坐标,并由处理器12控制龙门架11根据处理器12指示的坐标的数据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目标像素点的电气特性的测量。但龙门架11的硬体移动由于工艺等因素的限制仍旧存在些许偏差,因此这种待检测位置的定位方式可能有偏移的风险。而现有的待检测位置的定位方法并没有进行偏移量的补偿,因此,可能导致定位不精确甚至定位出错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由于在测试元件组100上设置有对准标识,在显示面板200上设置有对位标识,因此,在龙门架11带动测试元件组100移动过程中,通过将对准标识和对位标识进行对齐校准,即可校测试元件组100移动过程中的位移偏差,从而精确定位目标像素点所在的待检测位置,提升测试元件组100定位的准确性。
请再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测试元件组100包括探针14及设置在探针14上的摄像头15。对准标识位于摄像头15的取景框中心。步骤S14调整测试元件组100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待检测位置处的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待检测位置处的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其中,摄像头15设置在探针14上,测试元件组100的对准标识位于摄像头15的取景框中心的位置。将摄像头15的取景框映射到实际摄像头15的取景视场中,取景框中心即为取景视场的中心。测试元件组100需要通过判断取景视场的中心与显示面板200上的对位标识是否对准来判断探针14的扎针位置,因此,摄像头15与探针14之间的相对位置需要满足摄像头15的取景视场的中心与探针14的扎针位置对准重合的条件,才能保证探针14定位的准确性。
请结合图5,在龙门架11带动探针14移动到待检测位置时,此时对位标识与对准标识可能存在位置偏移。摄像头15拍摄探针14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图像时,可计算出取景框中心所在位置对应的坐标,由于待检测位置的对位标识对应的坐标是固定的,因此,处理器12根据待检测位置的对位标识对应的坐标和取景框中心所在位置对应的坐标即可计算出摄像头15取景框中心需要移动的偏移量(待检测位置的对位标识对应的坐标和取景框中心所在位置对应的坐标是在同一坐标系下的两个坐标值),并控制龙门架11带动探针14根据计算出的偏移量进行移动以使对准标识和对位标识对准。如此,对探针14的扎针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改善显示面板200电气特性检测的准确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包括对目标像素点的源极211、栅极221和漏极231同时进行定位和扎针。
其中,与多个栅极211电性连接的多条栅极线22已通过引线引至显示面板200的外围;与多个源极211电性连接的多条数据线21已通过引线引至显示面板200的外围。此处以建立一个如图4及图6所示的坐标系x-y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以黑点所在位置(即位于显示面板任意一个直角位置处的像素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系x-y的原点,以位于显示面板200最外围的栅极线22为x轴,以位于显示面板最外围的数据线21为y轴。如此,扎针栅极221的探针14沿y轴进行移动以寻找对应的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22,扎针源极211的探针14沿x轴进行移动以寻找对应的目标像素点的源极线21,扎针漏极231的探针14沿y轴及x轴(分时或同时)进行移动以寻找对应的目标像素点。
请结合图3、图4和图6,测试元件组100包括用于扎针目标像素点的栅极221的探针14和摄像头15。在对目标像素点的栅极221进行定位和扎针时,待检测位置包括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22的起始端,对位标识包括与每条栅极线22的起始端对应的栅极对位标识。如图4所示,每条栅极线22的起始端位于y轴上,y轴上设置有与每条栅极线22一一对应的栅极对位标识222。假设目标像素点的坐标为(x0,y0),则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22的起始端位于上述的y轴上,此时,待检测位置的坐标为(0,y0)。步骤S12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待检测位置是通过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22的起始端来实现的,具体地,龙门架11带动测试元件组100,即带动栅极221对应的探针14和摄像头15,沿y轴自原点O移动y0的距离,使得最终探针14和摄像头15所处的位置的坐标为(0,y0)。步骤S14调整测试元件组100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待检测位置处的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栅极对位标识222对准来实现的,具体地,由摄像头15拍摄探针14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器12计算出取景框中心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坐标(Gx,Gy),处理器12再根据坐标(Gx,Gy)与坐标(0,y0)计算出摄像头15取景框中心需要移动的栅极偏移量,并控制龙门架11带动探针14根据计算出的栅极偏移量进行移动以使对准标识和栅极对位标识222对准。
请结合图3、图4和图6,测试元件组100包括用于扎针目标像素点的源极211的探针14和摄像头15。在对目标像素点的源极211进行定位和扎针时,待检测位置包括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21的起始端,对位标识包括与每条数据线21的起始端对应的源极对位标识212。如图4所示,每条数据线22的起始端位于x轴上,x轴上设置有与每条数据线22一一对应的源极对位标识212。假设目标像素点的坐标为(x0,y0),则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21的起始端位于上述的x轴上,此时,待检测位置的坐标为(x0,0)。步骤S12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待检测位置是通过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21的起始端来实现的,具体地,龙门架11带动测试元件组100,即带动源极211对应的探针14和摄像头15,沿x轴移动x0的距离,使得最终探针14和摄像头15所处的位置的坐标为(x0,0)。步骤S14调整测试元件组100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待检测位置处的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源极对位标识212对准来实现的,具体地,由摄像头15拍摄探针14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器12计算出取景框中心所在位置对应的坐标(Sx,Sy),处理器12再根据坐标(Sx,Sy)与坐标(x0,0)计算出摄像头15取景框中心需要移动的源极偏移量,并控制龙门架11带动探针14根据计算出的源极偏移量进行移动以使对准标识和源极对位标识212对准。
请结合图3、图4和图6,待检测位置包括目标像素点所在的目标像素区域,对于目标像素点,像素电极23即为目标像素区域所在位置。漏极231和像素电极23电性连接,对位标识包括与每个目标像素点区域对应的漏极对位标识232,漏极对位标识232设置在像素电极23上。测试元件组100包括用于扎针目标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区域的探针14和摄像头15。假设目标像素点的坐标为(x0,y0)。此时,待检测位置的坐标为(x0,y0)。步骤S12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待检测位置是通过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目标像素区域来实现的,具体地,龙门架11首先带动测试元件组100,即漏极231对应的探针14和摄像头15移动至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22的起始端,即坐标(0,y0)的位置,再以坐标(0,y0)为初始位置,沿x轴方向移动x0至目标像素区域即坐标(x0,y0)的位置;或者龙门架11首先带动测试元件组100移动至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21的起始端,即坐标(x0,0)的位置,再以坐标(x0,0)为初始位置,沿y轴方向移动y0至目标像素区域即坐标(x0,y0)的位置。步骤S14调整测试元件组100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待检测位置处的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漏极对位标识232对准来实现的,具体地,由摄像头15拍摄探针14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器12计算出取景框中心所在位置对应的坐标(Dx,Dy),处理器12再根据坐标(Dx,Dy)与坐标(x0,y0)计算出摄像头15取景框中心需要移动的漏极偏移量,并控制龙门架11带动探针14根据计算出的漏极偏移量进行移动以使对准标识和漏极对位标识232对准。
如此,根据对准标识与对位标识之间的偏移量对探针14的扎针位置进行定位校准,改善了探针14定位到待检测位置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还包括:
S134:在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目标像素区域之后,且在通过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232对准之前,记录对准标识与漏极对位标识232之间的偏移量。
请再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程序131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S134:在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目标像素区域之后,且在通过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232对准之前,记录对准标识与漏极对位标识232之间的偏移量。
具体地,请结合图6,假设目标像素点的坐标为(x0,y0),若用于扎针漏极231的探针14和摄像头15移动至目标像素区域之后取景框中心的坐标为(Dx,Dy),则此时坐标(x0,y0)与坐标为(Dx,Dy)之间的偏移量为(x0-Dx,y0-Dy)。此时,处理器12首先记录下偏移量(x0-Dx,y0-Dy),再控制龙门架11根据偏移量(x0-Dx,y0-Dy)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以使得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232对准。由于测试元件组100在测量显示面板200的电气特性时,通常需要检测同一批次的大量的显示面板200,因此,若在测量第一块显示面板200的电气特性时即记录下龙门架11移动探针14和摄像头15过程中的偏移量,则在测量后续多块显示面板200的电气特性时,无需移动测试元件组100至待检测位置后再调整测试元件组100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待检测位置处的对位标识对准,而是在移动测试元件组100之初就加上了记录的偏移量,一步到位地移动到待检测位置处并同时满足了对准标识与待检测位置处的对位标识对准,省去了调整测试元件组100的位置的动作。如此,可以节省后续显示面板200电气特性检测时待检测位置定位的校准过程,节约整个过程的检测时间,提升显示面板200电气特性检测的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还包括:
S131:停止移动在中间像素点处;和
S133: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中间像素点所在的中间像素区域对应的对位标识对准。
请再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程序131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S131:控制测试元件组100停止移动在中间像素点处;和
S133: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中间像素点所在的中间像素区域对应的对位标识对准。
具体地,请再结合图6,在龙门架11带动测试元件组100,即用于扎针漏极231的探针14和摄像头15至待检测位置的过程中,处理器12可以控制龙门架11在初始位置与目标像素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像素点处停止移动,并在该中间像素点处进行对准标识与漏极对位标识232的对准,此时,漏极对位标识232设置在中间像素点的中间像素区域的位置。假设目标像素点的坐标为(x0,y0),用于移动扎针漏极的探针14和摄像头15的龙门架11的初始位置为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22的起始端,即坐标(0,y0)的位置。若中间像素点的坐标为(x’,y0),则在龙门架11沿x轴方向移动x’距离时,摄像头15拍摄探针14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器12计算出取景框中心所在位置对应的坐标(Dx’,Dy’),处理器12再根据坐标(Dx’,Dy’)与坐标(x’,y0)计算出摄像头15的取景框中心需要移动的漏极偏移量,并控制龙门架11带动探针14根据计算出的漏极偏移量进行移动以使对准标识和中间像素点的漏极对位标识232对准。
如此,在龙门架11带动测试元件组100移动至待检测位置的过程中,对测试元件组100的移动位移进行分段多次校准,可以进一步提升待检测位置定位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还包括:
S132:在测试元件组100停止移动在中间像素点处之后,且在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中间像素点所在的中间像素区域对应的漏极对位标识232对准之前,记录对准标识与漏极对位标识232之间的偏移量。
请再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程序131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S132:在测试元件组100停止移动在中间像素点处之后,且在调整摄像头15的位置直至对准标识与中间像素点所在的中间像素区域对应的漏极对位标识232对准之前,记录对准标识与漏极对位标识232之间的偏移量。
也即是说,在测试元件组100移动至待检测位置的过程中,每一次测试元件组100在中间像素点位置停止移动并进行对准标识和漏极对位标识232对准时,处理器12均需要记录在该中间像素点处摄像头15取景框中心所在位置对应坐标与中间像素点的坐标之间的漏极偏移量。如此,在后续检测其他显示面板200的电气特性时,可以直接根据记录的偏移量直接对测试元件组100的移动位移进行补偿,提升待检测位置的定位精度和效率。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目标像素点与栅极线22的起始端之间相隔达到200个像素点时,测试元件组100到达目标像素区域之前至少要停止移动一次,或者目标像素点与数据线21的起始端之间相隔达到200个像素点时,测试元件组100到达目标像素区域之前至少要停止移动一次。
此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停止移动的次数为多次时,中间像素点的位置为多个,相邻中间像素点之间至多相隔200个像素点。
以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21的起始端作为用于扎针漏极231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初始位置为例,在确定目标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区域后,测试元件组100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目标像素区域的过程中需要停止移动一次或多次。在目标像素点所在的目标像素区域与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21的起始端之间相隔的像素点超过200个时,测试元件组100至少要停止移动一次,否则,测试元件组100移动的位移过长,可能出现位移的偏差过大导致最终定位到的目标像素点出错的问题。在停止移动的次数为多次时,中间像素点的个数为多个,此时相邻的两个中间像素点之间相隔的像素点的个数至多只能为200个,如此,测试元件组100移动的位移的偏差不会过大,可保证定位过程中校准的有效性和定位的准确性。
请再结合图6,测试元件组100的停止移动次数是可变的。显示面板200通常包括几千个像素点,因此,测试元件组100的停止移动次数可根据目标像素点所在位置进行确定。例如,目标像素点在显示面板200处的位置为沿x轴方向计数1000个像素点、沿y轴方向计数800个像素点所在的位置,用于扎针漏极231的测试元件组100以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21的起始端为初始位置,则此时测试元件组100移动的位移为800个像素点对应的距离,由于上述距离较长,因此,为提升目标像素点的目标像素区域定位的准确性,则可设置移动50个像素点的距离即进行对准标识和漏极对位标识232的对准的校正。此外,相邻两个中间像素点之间间隔的像素点的个数也可不同,比如,某两个相邻中间像素点之间间隔的像素点的个数可以为50个,另外某两个相邻中间像素点之间相隔的像素点的个数可以为35个等。再例如,目标像素点在显示面板200处的位置为沿x轴方向计数100个像素点、沿y轴方向计数120个像素点所在的位置,用于扎针漏极231的测试元件组100以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21的起始端为初始位置,则此时测试元件组100移动的位移为120个像素点对应的距离,由于上述距离较短,测试元件组100移动的位移的偏差可能较小,因此可将测试元件组100直接移动至目标像素点所在的待检测位置,如此,可节省一定的定位时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包括对目标像素点的源极211进行定位和扎针。也即是说,在对目标像素点的源极211进行定位时,可采用对对准标识和对位标识的对准校正来对源极211进行定位。而对于漏极和栅极221则不采用此种定位方法。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包括对目标像素点的漏极进行定位和扎针。也即是说,在对目标像素点的漏极进行定位时,可采用对对准标识和对位标识的对准校正来对漏极进行定位。而对于源极211和栅极221则不采用此种定位方法。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包括对目标像素点的栅极221进行定位和扎针。也即是说,在对目标像素点的栅极221进行定位时,可采用对对准标识和对位标识的对准校正来对栅极221进行定位。而对于漏极231和源极211则不采用此种定位方法。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包括对目标像素点的源极211和漏极231同时进行定位和扎针。也即是说,在对目标像素点的源极211和漏极231进行定位时,可采用对对准标识和对位标识的对准校正来对源极211和漏极231进行定位。而对于栅极221则不采用此种定位方法。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包括对目标像素点的源极211和栅极221同时进行定位和扎针。也即是说,在对目标像素点的源极211和栅极221进行定位时,可采用对对准标识和对位标识的对准校正来对源极211和栅极221进行定位。而对于漏极231则不采用此种定位方法。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包括对目标像素点的漏极231和栅极221同时进行定位和扎针。也即是说,在对目标像素点的漏极231和栅极221进行定位时,可采用对对准标识和对位标识的对准校正来对漏极231和栅极221进行定位。而对于源极221则不采用此种定位方法。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测试元件组100还包括承载台16,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元件组100的定位方法还包括:
S111:放置显示面板200在承载台16上;和
S112:调整显示面板200的位置以使显示面板200与承载台16对准。
请参阅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测试元件组100还包括承载台16和面板放置元件17,程序131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S111:控制面板放置元件17放置显示面板200在承载台16上;和
S112:控制面板放置元件17调整显示面板200的位置以使显示面板200与承载台16对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承载台16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标识,显示面板200上还设置有多个与定位标识对应的多个对齐标识。步骤S112调整显示面板200的位置以使显示面板200与承载台16对准是通过调整显示面板200的位置直至多个定位标识与对应的多个对齐标识之间的偏差在预设偏差范围内来实现的。
具体地,请参阅图12,显示面板200由面板放置元件17放置在承载台16上。图中所示的承载台16的四个角所在位置设置有四个定位标识,显示面板200的四个角所在位置设置有四个对齐标识。在调整显示面板200的位置使显示面板200与承载台16对准的过程中,可以调整显示面板200的位置直至四个定位标识中的任意两个与对应的对齐标识均对准,或者调整显示面板200的位置直至四个定位标识中的任意三个对应的对齐标识均对准,或者调整显示面板200的位置直至四个定位标识与对应的四个对应的对齐标识均对准。也即是说,在调整显示面板200的位置直至定位标识与对齐标识对准过程中,要确保至少有两个定位标识与对应的对齐标识是对准的。另外,此处的对准指的是定位标识与对齐标识之间的偏差在预设偏差范围内,其中,预设偏差范围的取值可以为0,此时定位标识与对齐标识完全对准。
定位标识与对齐标识之间的偏差可以由用于扎针源极211的摄像头15及用于扎针栅极221摄像头15进行获取。以将两个定位标识与对应的对齐标识进行对准为例,用于扎针源极211的摄像头15和用于扎针栅极221的摄像头15分别选取一个显示面板200上的定位标识进行拍摄,由处理器12根据拍摄的图像计算出定位标识与对齐标识之间的偏差,并控制面板放置元件17根据计算得到的偏差调整显示面板200的位置以使定位标识与对齐标识对准。
定位标识或对齐标识可以是图形、符号等,例如,定位标识或对齐标识可以是“十”字形、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符号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执行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执行,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执行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执行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执行。例如,如果用硬件来执行,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执行: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执行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执行上述实施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执行,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执行。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执行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所述测试元件组用于检测显示面板上待检测位置的电气特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待检测位置设置有一个对位标识,所述测试元件组包括与所述对位标识对应的对准标识,所述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包括:
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待检测位置;和
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元件组包括探针及设置在所述探针上的摄像头,所述对准标识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取景框中心,所述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3.一种测试元件组,所述测试元件组用于检测显示面板上待检测位置的电气特性,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位置设置有一个对位标识,所述测试元件组包括:
与所述对位标识对应的对准标识;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和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控制所述测试元件组移动至所述待检测位置;和
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元件组还包括探针及设置在所述探针上的摄像头,所述对准标识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取景框中心,所述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及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极线与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设置并构成多个像素,所述待检测位置包括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的起始端,所述对位标识包括与每条所述栅极线的起始端对应的栅极对位标识;
所述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待检测位置是通过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的起始端来实现的;
所述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栅极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及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极线与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设置并构成多个像素,所述待检测位置包括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的起始端,所述对位标识包括与每条所述数据线的起始端对应的源极对位标识;
所述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待检测位置是通过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的起始端来实现的;
所述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源极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及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极线与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设置并构成多个像素,所述待检测位置包括目标像素点所在的目标像素区域,所述对位标识包括与每个所述目标像素区域对应的漏极对位标识;
所述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待检测位置是通过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目标像素区域来实现的;
所述调整所述测试元件组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待检测位置处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对准来实现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至所述目标像素区域之后,且在通过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对准之前,记录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之间的偏移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直至所述目标像素区域是以所述目标像素点的栅极线的起始端开始执行的;或
所述移动所述测试元件组直至所述目标像素区域是以所述目标像素点的数据线的起始端开始执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控制所述测试元件组停止移动在所述中间像素点处;和
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中间像素点所在的中间像素区域对应的所述对位标识对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像素点与所述栅极线的起始端或所述数据线的起始端之间相隔达到200像素点时,所述测试元件组到达所述目标像素区域之前至少停止移动一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移动的次数为多次时,所述中间像素点的个数为多个,相邻所述中间像素点之间至多相隔200个像素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所述测试元件组停止移动在所述中间像素点处之后,且在调整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直至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中间像素点所在的中间像素区域对应的所述漏极对位标识对准之前,记录所述对准标识与所述漏极对位标识之间的偏移量。
14.根据权利要求3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元件组包括承载台和面板放置元件,所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控制所述面板放置元件放置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承载台上;和
控制所述面板放置元件调整所述显示面板的位置以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承载台对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元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标识,所述显示面板上还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定位标识对应的多个对齐标识,所述调整所述显示面板的位置以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承载台对准是通过调整所述显示面板的位置直至多个所述定位标识与对应的多个所述对齐标识之间的偏差在预设偏差范围内来实现的。
CN201780004636.5A 2017-07-26 2017-07-26 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和测试元件组 Pending CN1085136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4540 WO2019019060A1 (zh) 2017-07-26 2017-07-26 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和测试元件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3629A true CN108513629A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75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4636.5A Pending CN108513629A (zh) 2017-07-26 2017-07-26 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和测试元件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13629A (zh)
WO (1) WO20190190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438A (zh) * 2018-10-11 2019-01-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0444B (zh) * 2017-02-28 2020-1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点灯装置和点灯测试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5528A (ja) * 2002-10-30 2003-07-30 Tokyo Electron Ind Co Ltd Lcd検査プローブの位置合わせ方法及び装置
CN101071205A (zh) * 2007-07-06 2007-11-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检测方法及装置
JP2008032491A (ja) * 2006-07-27 2008-02-14 Sharp Corp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検査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204463778U (zh) * 2015-01-08 2015-07-0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测试治具
CN106910444A (zh) * 2017-02-28 2017-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点灯装置和点灯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39396B2 (en) * 2001-09-26 2003-10-28 Compeq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Detecting structure formed on a PCB to detect unavailability of the lines
JP4319429B2 (ja) * 2003-02-28 2009-08-26 オプト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検査方法
CN101593480A (zh) * 2009-04-13 2009-12-02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检查方法
CN105044942B (zh) * 2015-08-25 2018-03-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对位检查设备及对位检查方法
CN106409199B (zh) * 2016-11-25 2019-07-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测试系统以及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5528A (ja) * 2002-10-30 2003-07-30 Tokyo Electron Ind Co Ltd Lcd検査プローブの位置合わせ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032491A (ja) * 2006-07-27 2008-02-14 Sharp Corp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検査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1071205A (zh) * 2007-07-06 2007-11-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4463778U (zh) * 2015-01-08 2015-07-0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测试治具
CN106910444A (zh) * 2017-02-28 2017-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点灯装置和点灯测试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438A (zh) * 2018-10-11 2019-01-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54438B (zh) * 2018-10-11 2021-12-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19060A1 (zh)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6209B (zh) 用于显示面板的光学补偿方法和光学补偿设备
CN101769878B (zh) 阵列测试装置、测量其基板的点位置的方法以及测量由照相机组件拍摄的点坐标的方法
US11333658B2 (en) Urine test strip comprising time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urine test strip
US10311764B2 (en) Detection device and detection method of a GOA circuit of a display panel
CN104677314A (zh) 检测显示面板表面平坦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04254755A (zh) 光学测量系统、光学测量方法及光学测量标尺
CN103858001A (zh) 用于检查平板的方法
CN107680523B (zh) 阵列基板十字线缺陷的检测方法
CN102253550A (zh) 检查液晶显示器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13629A (zh) 测试元件组的定位方法和测试元件组
US99168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he brightness for odd and even rows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9580658A (zh) 检查方法及检查装置
CN108055532A (zh) 自动化匹配测试卡的方法与装置
CN113198166A (zh) 一种跳远检测方法与检测装置
EP1213574A2 (en) Lens meter with marking means and procedure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 spectacle lens
JP2015129912A (ja) 画素のアレイ及び周辺回路を含む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をテスト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CN110634431A (zh) 检测和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
EP3531817B1 (en) Substrate inspection device and substrate inspection method using same
US20230419872A1 (en) Display detection device,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system
CN109751959B (zh) 线宽测量方法
CN106197365A (zh) 一种多台相机视场拼接的光轴夹角检测方法
CN111105738A (zh) 显示面板的检验设备
CN113112940B (zh) 一种显示面板
WO2017107564A1 (zh) 板卡图像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4516210A (zh) 用于光刻机镜头的远心测量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Building 43, Dayun software Town, No. 8288, Longgang Avenue,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Ruo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43, Dayun software Town, No. 8288, Longgang Avenue,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