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2071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2071A
CN108502071A CN201711425108.5A CN201711425108A CN108502071A CN 108502071 A CN108502071 A CN 108502071A CN 201711425108 A CN201711425108 A CN 201711425108A CN 108502071 A CN108502071 A CN 108502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vehicle
weight
lin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51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2071B (zh
Inventor
竹迫和平
水野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02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2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2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2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14Handlebar construc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controls thereon,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26Handlebar g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62K21/125Extensions; Auxiliary handleb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摩托车。本发明在抑制摩托车的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了直行稳定性,摩托车的重心向左偏离车辆中心线且摩托车的制动器位于前轮右侧,或者摩托车的重心偏离车辆中心线且摩托车的制动器位于前轮左侧。当从上方看车辆时,车辆的重心G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左侧。制动器位于前轮5的右侧。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AL大于制动器的左端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手柄30的位于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左侧的部分的重量大于手柄30的位于右握把32R的左端32Re右侧的部分的重量。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例如,在第2537734号日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方法作为用于调节摩托车的重心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方法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第2537734号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其通过设计相对较重的车辆部件的设置而使重心靠近车辆中心线。在第2537734号日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摩托车中,变速箱位于车辆中心线的左侧,消声器位于车辆中心线的右侧。通过将电池壳体布置在车辆中心线的右侧来确保车辆整体的左右平衡。
通过确保左右平衡,可以提高摩托车的直行稳定性。但是,为了使重心更靠近车辆中心线,如变速箱壳体(作为重物)一样重的重物需要放置在相对于车辆中心线与变速器壳体相反的一侧上。因此,上述方法基于在车辆的左侧和右侧之间较轻的一侧增加重物体以解决车辆的左右不平衡的想法。这种方法是将重物添加到车身框架的方法。因此,可能会增加摩托车的重量。
首先研究了摩托车的转向轴旋转的机构。摩托车的本质是当车身向左倾斜时,转向轴向左旋转,而当车身向右倾斜时,转向轴向右旋转。然而,当车身框架向左倾斜时,转向轴不会立即向左转动。当车身框架向左倾斜时,转向轴瞬间向右旋转,然后向左旋转。注意到转向轴在向左旋转之前瞬间向右旋转的现象。
在摩托车中,前轮制动器可朝向前轮的右侧倾斜放置。在这种情况下,包括转向轴、前轮和制动器的转向系统的位于前轮的中心线的右侧的部分比位于前轮的中心线的左侧的部分重。因此,转向轴可能向右旋转。如果转向轴可能向右转动,则车身框架的向左倾斜可能导致转向轴立即向右转动,然后向左转动的行为。
当车辆的重心相对于车辆中心线位于左侧时,车身框架更可能向左倾斜。因此,转向轴有可能立即向右旋转,而后立即向左旋转。
鉴于此,可以认为,如果可以抑制转向轴瞬间向右转动的行为,则可以避免转向轴在此之后向左转动的行为。因此得出结论,通过修正转向系统的左右重量平衡,能够抑制转向轴瞬间向右转动的行为。于是,无需整体校正车辆的左右重量平衡,就能够抑制在车身框架倾斜时发生的转向轴的旋转。结果,可以在不抑制车辆的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提高摩托车的直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了直行稳定性,摩托车的重心向左偏离车辆中心线并且摩托车的制动器位于前轮右侧,或摩托车的重心向右偏离车辆中心线并且其制动器位于前轮左侧。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1或独立权利要求7的特征的摩托车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述优选实施例。
根据本教导的摩托车包括:包括头管的车身框架;可旋转地插入头管的转向轴;被支撑在所述转向轴上的前轮;被支撑在所述转向轴上且位于所述前轮上方的手柄;以及被构造成制动前轮的制动器。所述手柄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向轴上的手柄杆、设置在所述手柄杆的左端部的左握把以及设置在所述手柄杆的右端部的右握把。所述车辆的重心位于车辆中心线的左侧,所述车辆中心线是当从上方观察车辆时包括头管的中心线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线。制动器位于前轮的右侧。所述左握把的右端与所述车辆中心线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在所述制动器的左端与所述车辆中心线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所述手柄的位于所述左握把的右端左侧的部分的重量大于所述手柄的位于所述右握把的左端右侧的部分的重量。
根据摩托车,手柄的位于左握把的右端左侧的部分(以下称为手柄左端部)的重量大于手柄的位于右握把的左端的右侧的部分(在下文中称为手柄右端部)的重量。在本文中,所述左握把的右端与所述车辆中心线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在所述制动器的左端与所述车辆中心线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因此,即使手柄左端部与手柄右端部之间的重量差较小,重量差也在转向轴上产生较大的旋转力矩。因此,能够在抑制手柄的重量增加的同时,校正转向系统的左右重量平衡。因此,即使制动器位于前轮的右侧,也能够抑制转向轴容易向右旋转。当车身框架向左倾斜时,能够抑制转向轴立即向右转动,并且能够抑制转向轴随后向左转动。因此,在车辆的重心位于车辆中心线的左侧并且制动器位于前轮的右侧的摩托车中,可以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直行稳定性。
根据一个优选的方面,所述手柄包括:左握把端部,所述左握把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左握把的左侧且位于所述手柄杆的左侧;以及右握把端部,所述右握把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右握把的右侧且位于所述手柄杆的右侧。所述左握把端部的重量大于所述右握把端部的重量。
左握把端部和右握把端部是手柄的离转向轴最远的部件。即使在左握把端部和右握把端部之间存在小的重量差,由于重量差异而施加在转向轴上的转矩也将很大。根据上述方面,尽管左握把端部的重量大于右握把端部的重量,当车身框架向左倾斜时,可以在抑制转向轴的向右旋转的同时,保持左握把端部的重量相对较低。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方面,左握把端部由金属制成,并且右握把端部由树脂制成。
根据上述方面,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左握把端部的重量比右握把端部的重量大。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方面,手柄的位于左握把右端左侧的部分的重量大于或等于手柄的位于右握把左端右侧的部分的重量的两倍。
根据上述方面,能够提供一种理想的摩托车,由此能够在车身框架向左倾斜时抑制转向轴的向右旋转。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方面,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和制动钳。
根据上述方面,上述的有利效果可以通过其中制动盘和制动钳位于前轮右侧的摩托车来实现。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方面,前轮的左右中心位于车辆中心线的左侧。
根据上述方面,当车身框架向左倾斜时,能够进一步抑制转向轴的向右旋转。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摩托车的直行稳定性。
根据本教导的另一种摩托车包括:包括头管的车身框架;可旋转地插入头管的转向轴;被支撑在所述转向轴上的前轮;被支撑在所述转向轴上且位于所述前轮上方的手柄;以及被构造成制动前轮的制动器。所述手柄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向轴上的手柄杆、设置在手柄杆的左端部的左握把以及设置在所述手柄杆的右端部的右握把。所述车辆的重心位于车辆中心线的右侧,所述车辆中心线是当从上方观察车辆时包括头管的中心线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线。所述制动器位于前轮的左侧。所述右握把的左端与所述车辆中心线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在所述制动器的右端与所述车辆中心线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所述手柄的位于所述右握把的左端右侧的部分的重量大于所述手柄的位于所述左握把的右端左侧的部分的重量。
根据摩托车,手柄的位于右握把的左端右侧的部分(以下称为手柄右端部)的重量大于手柄的位于左握把的右端左侧的部分(在下文中称为手柄左端部)的重量。在本文中,所述右握把的左端与所述车辆中心线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在所述制动器的右端与所述车辆中心线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因此,即使手柄右端部与手柄左端部之间的重量差较小,重量差也在转向轴上产生较大的旋转力矩。因此,能够在抑制手柄的重量增加的同时,校正转向系统的左右重量平衡。因此,即使制动器位于前轮的左侧,也能够抑制转向轴容易向左旋转。当车身框架向右倾斜时,能够抑制转向轴立即向左转动,并且能够抑制转向轴随后向右转动。因此,在车辆的重心位于车辆中心线的右侧并且制动器位于前轮的左侧的摩托车中,可以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直行稳定性。
根据一个优选的方面,所述手柄包括:左握把端部,所述左握把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左握把的左侧且位于所述手柄杆的左侧;以及右握把端部,所述右握把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右握把的右侧且位于所述手柄杆的右侧。所述右握把端部的重量大于所述左握把端部的重量。
根据上述方面,尽管右握把端部的重量大于左握把端部的重量,当车身框架向右倾斜时,可以在抑制转向轴的向左旋转的同时,保持右握把端部的重量相对较低。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方面,右握把端部由金属制成,并且左握把端部由树脂制成。
根据上述方面,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右握把端部的重量比左握把端部的重量大。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方面,手柄的位于右握把左端右侧的部分的重量大于或等于手柄的位于左握把右端左的部分的重量的两倍。
根据上述方面,能够提供一种理想的摩托车,由此在车身框架向右倾斜时,能够抑制转向轴的向左旋转。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方面,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和制动钳。
根据上述方面,上述的有利效果可以通过其中制动盘和制动钳位于前轮左侧的摩托车来实现。
根据另一优选方面,前轮的左右中心位于车辆中心线的右侧。
根据上述方面,当车身框架向右倾斜时,能够进一步抑制转向轴的向左旋转。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摩托车的直行稳定性。
根据本教导,可以在抑制摩托车的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直行稳定性,所述摩托车的重心向左偏离车辆中心线并且制动器位于前轮右侧,或摩托车的重心向右偏离车辆中心线并且其制动器位于前轮左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前视图。
图2是摩托车的平面图。
图3是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4是摩托车的车身框架等的左侧视图。
图5是前轮的右侧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手柄的透视图。
图8是手柄左端部的剖视图。
图9是手柄右端部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车身框架向左侧倾斜时前轮和转向轴的行为的概念图。
图11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图6。
图12对应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6。
图13对应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型的图6。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优选实施例。图1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摩托车1的前视图。图2是摩托车1的俯视图,图3是摩托车1的左侧视图。
在以下关于摩托车1的构造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当摩托车1在其上空载的情况下竖立在水平表面上时从坐在座椅2上的虚拟骑车人看到的这些方向。术语空载意味着摩托车1没有燃料,并且没有行李安装在其上,没有骑车人。如图中所使用的名称F、Rr、L、R、U和D分别指前、后、左、右、上和下。
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是速可达型摩托车。但是,本教导的摩托车不限于速可达型摩托车。如图4所示,摩托车1具备车身框架10。车身框架10包括头管11,从头管11向下延伸的下框架12以及从下框架12向后上方延伸的座椅框架13。
转向轴20可旋转地插入到头管11中。手柄30被支撑在转向轴20的上部。前叉21固定在转向轴20的下部。前轮5支撑在前叉21的下端部。前轮5经由前叉21被支承在转向轴20上。手柄30位于头管11的上方,前轮5位于头管11的下方。手柄30位于前轮5的上方。
动力单元50枢转地支撑在座椅框架13上。枢转轴53设置在座椅框架13上。动力单元50枢转地支撑在枢轴53上。动力单元50包括内燃机51、V形带式无级变速器(未示出)以及覆盖V形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52。另外,动力单元50的动力源不限于内燃机51,例如也可以是电动机。动力单元50可以包括具有多个齿轮的变速器,而不是V形带式无级变速器。后轮6支撑在动力单元50的后端部。后部缓冲单元8连接到座椅框架13和后轮6。
如图3所示,座椅2位于头管11的后方(图3中未示出;参见图4)。前盖41位于头管11的前方。脚踏板3设置在座椅2的前方和下方。侧盖42位于座椅2的下方和侧面。
在图1至3中,附图标记G表示车辆的重心。在此使用的术语“车辆的重心”是指当摩托车1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竖立在水平表面上时的摩托车1的重心。在图2中,附图标记CL表示车辆中心线。车辆中心线CL是指在从上方观察车辆时在包括头管11(参照图4)的中心线11c的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1的重心G从车辆上方看时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左侧。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左侧的摩托车1的部分比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右侧的摩托车1的部分重。
图5是前轮5的右侧视图。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截取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前轮5包括前轴5A、车轮5B以及安装在车轮5B上的轮胎5C。前轴5A固定在前叉21上。前轴5A通过轴承5D支撑车轮5B。轮5B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前轴5A上。
如图5所示,制动器25安装在前轮5上。虽然对制动器25的类型没有限制,但是本实施例的制动器25包括制动盘26和制动钳27。制动盘26固定在前轮5上,使得制动盘26与前轮5一起旋转。如图6所示,制动盘26固定在车轮5B上。制动钳27支承在前叉21上。如图5所示,制动软管22连接在制动钳27上。
在本实施例中,制动器25位于前轮5的右侧。另外,这里所说的前轮5的左侧或右侧是指前轮5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右侧或左侧。制动盘26和制动钳27位于前轮5的右侧。制动器不位于前轮5的左侧。施加在前轮5的右侧的载荷大于施加在前轮5的左侧的载荷。
图7是手柄30的透视图。手柄30包括固定在转向轴20(参见图4)上的手柄杆31、设置在手柄杆31的左端部上的左握把32L以及设置在手柄杆31的右端部的右握把32R。手柄杆31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手柄杆31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手柄杆31可以是曲线的或者可以是弯曲的。
图8是手柄30的左端部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手柄杆31形成为筒状。手柄杆31的左端部插入到左握把32L中。金属制的插头33贴合到手柄杆31的左端部中。左握把端部34L位于左握把32L的左侧。左握把端部34L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手柄杆31的左侧。左握把端部34L经由螺栓35固定在插头33上。但是注意,关于左握把端部34L如何固定在手柄杆31上没有限制。
图9是手柄30的右端部的剖视图。插销33不存在于手柄杆31的右端部内。在手柄杆31的右端部形成有空间。手柄杆31的右端部插入右握把32R。右握把端部34R位于右握把32R的右侧。右握把端部34R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手柄杆31的右侧。右握把端部34R的另一部分贴合到手柄杆31中。右握把端部34R不通过螺栓固定。但是注意,关于右握把端部34R如何固定在手柄杆31上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杆31和插头33由金属制成。插头33例如由铁制成。左握把32L和右握把32R由树脂制成。左握把端部34L的重量大于右握把端部34R的重量。左握把端部34L由金属制成,而右握把端部34R由树脂制成。左握把端部34L例如由铁制成。但请注意,这仅仅是一个示例。手柄杆31、插头33、左握把32L、右握把32R、左握把端部34L和右握把端部34R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30的位于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左侧的部分30L(以下称为手柄左端部)的重量大于手柄30的位于右握把32R的左端32Re的右侧的部分30R(在下文中称为手柄右端部)的重量。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手柄左端部30L的重量是左握把端部34L的重量、螺栓35的重量、左握把32L的重量、手柄杆31的位于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左侧的部分的重量以及插头33的位于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左侧的部分的重量的和。手柄右端部30R的重量是右握把端部34R的重量、右握把32R的重量以及手柄杆31的位于右握把32R的左端32Re的右侧的部分的重量的和。尽管手柄左端部30L的重量与手柄右端部30R的重量之间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手柄左端部30L的重量大于或等于手柄右端部30R的重量的两倍。手柄左端部30L的重量可以大于或等于手柄右端部30R的重量的三倍或五倍。
如图2所示,AL表示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AR表示右握把32R的左端32Re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如图6所示,B表示制动器25的左端25e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AL和AR都比B大。也就是说,AL>B并且AR>B。注意,在本实施例中AL=AR。但是请注意,AL和AR可能彼此不同。
如图2所示,左制动杆37L位于左握把32L的前方。右制动杆37R位于右握把32R的前方。左制动杆37L和右制动杆37R被支撑在手柄杆31上。制动线23连接到左制动杆37L。制动线23连接到后轮6的制动器29(参见图3)。连接到前轮5的制动器25的制动软管22(参见图5)连接到右制动杆37R。当骑车人拉右制动杆37R时,前轮5的制动器25被致动,由此制动前轮5。当骑车人拉动左制动杆37L时,后轮6的制动器29被致动,由此制动后轮6。
如图1所示,左侧反射镜38L和右侧反射镜38R附接到手柄30。左侧反射镜38L安装在手柄杆31的左握把32L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的部分上。右侧反射镜38R安装在手柄杆31的右握把32R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的部分。
摩托车1的构造如上所述。与汽车相反,摩托车1的性质是车身框架10在转弯时相对于竖直线倾斜。当车身框架10在直行时倾斜时,如果骑车人没有握住手柄30,则转向轴20倾向于旋转。接下来,参照图10说明车身框架10倾斜时的摩托车1的行为。注意,以头管11的中心线11c为中心旋转的摩托车1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被称为“转向系统”。手柄30、转向轴20、前轮5和制动器25是转向系统的部件。
当直立在水平面上的车身框架10向左倾斜时,在摩托车1直行时,如果手柄30没有被控制,前轮5的状态如附图标记5X至5Y至5Z所示转变。即,当车身框架10向左倾斜时,转向轴20瞬间向右旋转,前轮5从状态5X转换到状态5Y。然后,转向轴20向左旋转,前轮5从状态5Y转换到状态5Z。结果,摩托车1左转。
在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中,当从上方看车辆时,车辆的重心G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左侧。因此,与车辆的重心G位于车辆中心线CL上的摩托车相比,车身框架10可能向左倾斜。在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中,制动器25位于前轮5的右侧。因此,如果手柄左端部30L的重量等于手柄右端部30R的重量,则转向系统的右半部分比其左半部分重,并且转向轴20可能向右旋转。其结果是,在车身框架10向左侧倾斜的情况下,转向轴20瞬间向右的行为容易发生。因此,容易产生转向轴20向右瞬间旋转后向左旋转的的行为,前轮5的状态容易从5X至5Y至5Z。
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中,手柄左端部30L的重量比手柄右端部30R的重量大。转向系统的左右重量平衡得到校正。这抑制了当车身框架10向左倾斜时转向轴20立即向右转动。结果,这也抑制了转向轴20向后旋转。即,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抑制前轮5从状态5X向5Y的转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前轮5转移到状态5Z。因此,可以提高摩托车1的直行稳定性。
如果转向系统包括重量为m的部分,则由转向轴20上的该部分引起的转矩M为M=m×L。这里,L是该部分与头管11的中心线11c之间的距离。注意,L等于该部分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的距离。L越大,转矩M越大。在本实施例中,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与车辆中心线CL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AL大于制动器25的左端25e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B。因此,即使手柄左端部30L与手柄右端部30R之间的重量差较小,重量差也在转向轴20上产生较大的旋转力矩。在不增大手柄左端部30L的重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向转向轴20赋予左旋转力矩。因此,由转向轴20上的制动器25引起的向右旋转力矩可以通过手柄左端部30L和手柄右端部30R之间的重量差抵消。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在抑制手柄30的重量增加的同时,校正转向轴20上的转矩之间的平衡。
当车辆的重心G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左侧时,可以考虑通过在车身框架10的右侧添加重物使重心G更靠近车辆中心线CL,作为提高直行稳定性的方法。然而,这导致摩托车1的重量增加。本实施例不会导致这样的重量增加。因此,在车辆的重心G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左侧并且制动器25位于前轮5的右侧的摩托车1中,可以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直行稳定性。
左握把端部34L和右握把端部34R是手柄30的距离转向轴20最远的部件。即使在左握把端部34L和右握把端部34R之间存在小的重量差,由于重量差异而施加在转向轴20上的转矩也将很大。在本实施例中,左握把端部34L由金属制成,并且右握把端部34R由树脂制成。左握把端部34L的重量大于右握把端部34R的重量。尽管左握把端部34L比右握把端部34R重,但是当车身框架10向左倾斜时,可以在抑制转向轴20的向右旋转的同时保持左握把端部34L相对较轻。因此,能够在抑制摩托车1的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直行稳定性。此外,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左握把端部34L的重量比右握把端部34R的重量大。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轮5的左右中央位于车辆中心线CL上。然而,前轮5和制动器25的位置可以向左移动。如图11所示,前轮5的左右中央5d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左侧。于是,当车身框架10向左倾斜时,能够进一步抑制转向轴20的向右转动。因此,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摩托车1的直行稳定性。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从上方看车辆时,车辆的重心G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左侧,并且制动器25位于前轮5的右侧。然而,当从上方观察车辆时,车辆的重心G可以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右侧,并且制动器25可以位于前轮5的左侧(参见图12)。右握把32R的左端32Re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AR大于制动器25的右端25e与车辆中心线CL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B。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手柄右端部30R的重量比手柄左端部30L的重量大。于是,能够抑制转向轴20容易向左旋转。由此,在车身框架10向右倾倒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转向轴20向左瞬时转动,能够抑制转向轴20随后向右转动。因此,在车辆的重心G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右侧并且制动器25位于前轮5的左侧的摩托车中,可以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直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右握把端部34R的重量可以大于左握把端部34L的重量。例如,右握把端部34R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左握把端部34L可以由树脂制成。插头33可以设置在手柄杆31的右端部内侧,而插头33不存在于手柄杆31的左端部内。本实施例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有利效果。
手柄右端部30R的重量与手柄左端部30L的重量之间的比率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手柄右端部30R的重量可以大于或等于手柄左端部30L的重量的两倍、三倍或五倍。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前轮5的左右中心位于车辆中心线CL上(见图12)。然而,前轮5和制动器25的位置可以向右移动。如图13所示,前轮5的左右中央5d可以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右侧。于是,当车身框架10向右倾斜时,能够进一步抑制转向轴20的向左转动。因此,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摩托车1的直行稳定性。
(替代实施例)
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本教导可以在各种其他实施例中执行。在第一实施例中,插头33设置在手柄杆31的左端部内侧。在第二实施例中,插头33设置在手柄杆31的右端部内侧。然而,并不总是需要插头33。或者,插头33也可以设置在手柄杆31的左端部的内侧和手柄杆31的右端部的内侧。
虽然左握把端部34L的材料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右握把端部34R的材料不同,但这些材料可以是相同的。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左握把端部34L的重量与右握把端部34R的重量不同,但这些重量也可以相同。
左握把端部34L和左握把32L并不总是需要彼此分离,而是可以是整体件。右握把端部34R和右握把32R并不总是需要彼此分离,而是可以是整体件。并不总是需要左握把端部34L和右握把端部34R,而是可以省略。
制动器25不需要包括制动盘26和制动钳27。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制动器都可以用作制动器25。
参考符号列表
1:摩托车;5:前轮;10:车身框架;11:头管;11c:头管中心线;20:转向轴;25:制动器;26:制动盘;27:制动钳;30:手柄,31:手柄杆;32L:左握把;32Le:左握把的右端;32R:右握把;32Re:右握把的左端;34L:左握把端部;34R:右握把端部;CL:车辆中心线;G:车辆的重心。

Claims (12)

1.一种摩托车,包括:
包括头管(11)的车身框架(10);
可旋转地插入到所述头管(11)中的转向轴(20);
被支撑在所述转向轴(20)上的前轮(5);
手柄(30),被支撑在所述转向轴(20)上并位于所述前轮(5)的上方;以及
制动器(25),被构造成制动所述前轮(5),其中:
所述手柄(30)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向轴(20)上的手柄杆(31)、设置在所述手柄杆(31)的左端部的左握把(32L)以及设置在所述手柄杆(31)的右端部的右握把(32R);
所述车辆的重心(G)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左侧,所述车辆中心线是当从上方观察车辆时包括头管(11)的中心线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线;
所述制动器(25)位于所述前轮(5)的右侧;
所述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与所述车辆中心线(CL)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AL)大于在所述制动器(25)的左端(25e)与所述车辆中心线(CL)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B);并且
所述手柄(30)的位于所述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左侧的部分的重量大于所述手柄(30)的位于所述右握把(32R)的左端右侧的部分的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手柄(30)包括:左握把端部(34L),所述左握把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左握把(32L)的左侧且位于所述手柄杆(31)的左侧;以及右握把端部(34R),所述右握把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右握把(32R)的右侧且位于所述手柄杆(31)的右侧;并且
所述左握把端部(34L)的重量大于所述右握把端部(34R)的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左握把端部(34L)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右握把端部(34R)由树脂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手柄(30)的位于所述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左侧的部分的重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手柄(30)的位于所述右握把(32R)的左端右侧的部分的重量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制动器(25)包括制动盘(26)和制动钳(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前轮(5)的左右中心位于所述车辆中心线(CL)的左侧。
7.一种摩托车,包括:
包括头管(11)的车身框架(10);
可旋转地插入到所述头管(11)中的转向轴(20);
被支撑在所述转向轴(20)上的前轮(5);
手柄(30),被支撑在所述转向轴(20)上并位于所述前轮(5)的上方;以及
制动器(25),被构造成制动所述前轮(5),其中:
所述手柄(30)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向轴(20)上的手柄杆(31)、设置在所述手柄杆(31)的左端部的左握把(32L)以及设置在所述手柄杆(31)的右端部的右握把(32R);
所述车辆的重心(G)位于车辆中心线(CL)的右侧,所述车辆中心线是当从上方观察车辆时包括头管(11)的中心线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线;
所述制动器(25)位于所述前轮(5)的左侧;
所述右握把(32R)的左端与所述车辆中心线(CL)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AR)大于在所述制动器(25)的右端与所述车辆中心线(CL)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B);并且
所述手柄(30)的位于所述右握把(32R)的左端右侧的部分的重量大于所述手柄(30)的位于所述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左侧的部分的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手柄(30)包括:左握把端部(34L),所述左握把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左握把(32L)的左侧且位于所述手柄杆(31)的左侧;以及右握把端部(34R),所述右握把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右握把(32R)的右侧且位于所述手柄杆(31)的右侧;并且
所述右握把端部(34R)的重量大于所述左握把端部(34L)的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右握把端部(34R)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左握把端部(34L)由树脂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手柄(30)位于所述右握把(32R)的左端右侧的部分的重量大于或等于的所述手柄(30)位于所述左握把(32L)的右端(32Le)左侧的部分的重量的两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制动器(25)包括制动盘(26)和制动钳(27)。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前轮(5)的左右中心位于所述车辆中心线(CL)的右侧。
CN201711425108.5A 2017-02-28 2017-12-25 摩托车 Active CN1085020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7081A JP2018140747A (ja) 2017-02-28 2017-02-28 自動二輪車
JP2017-037081 2017-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2071A true CN108502071A (zh) 2018-09-07
CN108502071B CN108502071B (zh) 2020-03-13

Family

ID=61231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5108.5A Active CN108502071B (zh) 2017-02-28 2017-12-25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366563B1 (zh)
JP (1) JP2018140747A (zh)
CN (1) CN108502071B (zh)
MY (1) MY190415A (zh)
PH (1) PH12017050135A1 (zh)
TW (1) TWI67224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26380A (ja) * 1984-04-25 1985-11-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オ−トバイの車体
EP0086603B1 (en) * 1982-02-17 1987-11-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wo-wheeled vehicles
JPS62286881A (ja) * 1986-06-06 1987-12-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H04271984A (ja) * 1991-02-27 1992-09-28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前輪懸架装置
CN1982148A (zh) * 2005-12-14 2007-06-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把手及车辆
CN101746450A (zh) * 2008-11-28 2010-06-2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3600793A (zh) * 2013-11-21 2014-02-26 杨伦 一种化解二轮摩托车侧翻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985372A (fr) * 1949-02-16 1951-07-18 Riedel Motoren G M B H Dispositif de direction pour véhicules
JPS60157975A (ja) * 1984-01-27 1985-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棒状ハンドル
JP2537734Y2 (ja) 1989-04-03 1997-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H04132892U (ja) * 1991-05-31 1992-12-0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補正装置
JP5027550B2 (ja) * 2007-04-10 2012-09-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86603B1 (en) * 1982-02-17 1987-11-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wo-wheeled vehicles
JPS60226380A (ja) * 1984-04-25 1985-11-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オ−トバイの車体
JPS62286881A (ja) * 1986-06-06 1987-12-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H04271984A (ja) * 1991-02-27 1992-09-28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前輪懸架装置
CN1982148A (zh) * 2005-12-14 2007-06-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把手及车辆
CN101746450A (zh) * 2008-11-28 2010-06-2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3600793A (zh) * 2013-11-21 2014-02-26 杨伦 一种化解二轮摩托车侧翻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40747A (ja) 2018-09-13
PH12017050135B1 (en) 2018-09-17
TWI672242B (zh) 2019-09-21
PH12017050135A1 (en) 2018-09-17
MY190415A (en) 2022-04-21
CN108502071B (zh) 2020-03-13
EP3366563B1 (en) 2019-04-03
TW201832976A (zh) 2018-09-16
EP3366563A1 (en) 201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0440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leaning vehicle
US10843758B2 (en) Vehicle having a suspension assembly including a swing arm
US9783259B2 (en) Front wheel suspension devic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6604148B2 (ja) 前後輪駆動車両の駆動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EP2535249A1 (en) Scooter-type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JP607811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AU2010360170A1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for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bicycle
US20160280308A1 (en) Front wheel suspension devic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3908140B2 (ja) 自動二輪車等車両におけるリヤフォークの取付構造
EP3150477A1 (en) Straddled vehicle
US8646794B2 (en) Three-wheeled motorized vehicle
US11034409B2 (en)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20050268742A1 (en) Wheeled vehicle with handlebar
CN108502071A (zh) 摩托车
JP4690813B2 (ja) 低床式車両
JP202005030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転舵構造
US8746390B2 (en) Body fram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8688754A (zh) 一种跨步式车辆
JP7245865B2 (ja) 鞍乗型車両
JP6221163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14981100A (zh) 用于车辆的前悬架组件
JP2021091382A (ja) 電動アシスト三輪自転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