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8139B -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 Google Patents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8139B
CN108468139B CN201810596814.4A CN201810596814A CN108468139B CN 108468139 B CN108468139 B CN 108468139B CN 201810596814 A CN201810596814 A CN 201810596814A CN 108468139 B CN108468139 B CN 108468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insertion
weft
insertion rod
warp
b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968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8139A (zh
Inventor
徐良
林富生
万慧
谈威
严新
刘泠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5968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68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68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8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8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8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1/00Loo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weaving chenille yarn; Details peculiar to these loo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06Warp let-off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60Construction or operation of s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具有该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的异型织物织机。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包括引纬机构,引纬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引纬机构均包括两根引纬杆——第一引纬杆和第二引纬杆,第一引纬杆的长度大于第二引纬杆,两个引纬机构分别位于被编织的织物的两侧且沿被编织的织物的中心在被编织的织物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该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三维异形织物无法机织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具有该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的异型织物织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105568513B(公开日2017.05.24)公开了一种三维织机编织机构,包括提综开口装置、引纬装置、纬线滑动装置、纬线固定装置与打纬装置,使用时,提综开口装置通过不同综框的上下交错实现经线开口,引纬装置通过引纬杆、引纬钩使纬线前行以穿过经线开口,纬线滑动装置、纬线固定装置对穿过经线开口后的纬线进行牵引以便于后续的编织与打紧,打纬装置对纬线、经线的编织物进行打紧,若增设有纬线防带装置,则利于竖向推杆、固定杆之间纬线的交接。但是,该装置只能编织形状为矩形的纺织材料,即宽度一致的纺织材料,无法编织诸如T字形,H字形之类的异形的纺织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三维异形织物无法机织的技术问题。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包括引纬机构,引纬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引纬机构均包括两根引纬杆——第一引纬杆和第二引纬杆,第一引纬杆的长度大于第二引纬杆,两个引纬机构分别位于被编织的织物的两侧且沿被编织的织物的中心在被编织的织物的长度方向上对称。
通过在每个引纬机构设置两根引纬杆——第一引纬杆和第二引纬杆,在编织纬线方向长度较小的织物时,由一对第一引纬杆进行往复,在编织纬线方向长度较大的织物时,由一对第二引纬杆进行往复,所以能够编织不同纬线方向长度的异形织物。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引纬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引纬杆的第一端安装有引纬钩,引纬钩的开口方向远离引纬杆,引纬杆的第二端与引纬驱动机构连接。
通过在引纬杆的一端设置引纬钩,另一端与引纬驱动机构连接,能够增加引纬杆伸出的有效长度,从而能够增加利用长引纬杆进行编织的纬线方向的有效长度。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引纬机构还包括引纬杆滑动座,引纬杆安装在引纬杆滑动座上,引纬杆滑动座滑动安装在引纬导轨上,引纬杆滑动座与引纬驱动机构连接,引纬导轨与引纬驱动机构带动引纬杆运动的方向相同。
通过将引纬杆与引纬杆滑动座连接,并且利用引纬杆滑动座来与引纬杆驱动机构连接,可以将引纬杆下方的区域利用起来,将引纬杆驱动机构设置在引纬杆的下方,以利于缩短编织设备的整体体积。
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引纬导轨安装在导轨固定座上,导轨固定座滑动安装在引纬机构经向导轨上。
将引纬导轨安装到导轨固定座上,并且使得导轨固定座能够在引纬机构上滑动,可以使得沿着纬线方向运行的引纬机构也能够在经线方向上进行运动,以使得第一引纬杆和第二引纬杆均能够对准引纬操作的位置进行引纬操作以织造出不同纬线方向长度的织物。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还包括边线机构,边线机构包括副针钩针,副针钩针安装在副针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副针驱动机构安装在副针连接块上,副针连接块与滑台驱动机构连接,滑台驱动机构安装在滑台连接块上,滑台连接块安装在滑台上,滑台滑动安装在滑台导轨上。
通过设置副针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副针进行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而且配合滑台驱动机构带动副针连接块的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实现配合引纬机构进行的纬线编织。而滑台连接块滑动安装在滑台导轨上,可以实现带动副针驱动机构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纬线的锁边。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还包括纬线张紧机构,纬线张紧机构包括纬线导向钩、张紧杆和弹性部件,纬线导向钩安装在张紧杆的一端,张紧杆的另一端与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
通过设置纬线张紧机构,能够始终保持纬线上的张力,避免纬线在织造过程中发生松弛而导致织造混乱。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型织物织机,设置有上述任一的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
该异型织物织机具有上述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提综开口装置,提综开口装置包括提综驱动装置和多个并排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综框,综框的侧部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综框支座中,每个综框的内部都设置有穿经孔。
通过提综开口装置的多个综框,可以利用综框的上下移动,伴随着纬线的编织,而形成致密的织物。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有效解决了织物各部分纱线密度不均匀、织物型面尺寸准确性差、织物整体力学性能薄弱等技术问题。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还包括打纬装置,打纬装置设置于引纬机构的行程线和综框之间,打纬装置包括一个与综框相并排的打纬框,综框的中心线、打纬框的中心线都与异型织物织机的水平中轴线相垂直,打纬框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打纬杆,相邻的打纬杆之间形成有经线间隙,以供经线穿过。
通过设置打纬装置,能够将已经从经线开口处穿过的纬线靠拢经线的交叉处,提高了纬线和经线的编织密度,从而提高织物的整体力学性能。
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还包括送经装置,送经装置包括送经筒子架和经线张紧装置,经线张紧装置设置在打纬装置和送经筒子架之间。
通过设置经线张紧装置,能够提高经线的张紧度,以利于经线夹紧穿过的纬线,从而提高织物的紧实程度,以利于改善其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具有实施例一的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的异型织物织机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引纬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的引纬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边线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的张紧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应用实施例一的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的引纬过程示意图;
图8是应用实施例一的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的织造T形织物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中的引纬装置的纬线走向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中的打纬框和打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中的送经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中的综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送经筒子架; 2-经线张紧装置; 3-提综开口装置; 4-纬线张紧机构; 5-经线;6-引纬机构; 7-打纬装置; 8-织物夹持装置; 9-成品织物; 10-卷曲装置; 11-引纬钩;12-第一引纬杆; 13-第二引纬杆; 14-引纬气缸; 15-引纬导轨; 16-引纬杆滑动座; 17-引纬机构经向导轨; 18-导轨固定座; 19-引纬机构经向导轨固定座; 20-副针钩针; 21-副针驱动气缸; 22-副针连接块; 23-经线导向装置; 24-滑台驱动气缸; 25-滑台连接块;26-滑台;27-滑台导轨; 28-纬线导向钩; 29-张紧杆; 30-圆柱螺旋拉伸弹簧; 31-纬线纱管; 32-边线机构; 33-纬线; 34-纬线固定装置; 35-打纬框; 36-打纬杆;37-导线杆;38-导线板; 39-导线支架; 40-综框; 41-综丝; 42-穿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8所示,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包括引纬机构6、边线机构32、纬线张紧机构4,引纬机构6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引纬机构6均包括两根引纬杆——第一引纬杆12和第二引纬杆13,第一引纬杆12的长度大于第二引纬杆13,两个引纬机构6分别位于被编织的织物的两侧且沿被编织的织物的中心在被编织的织物的长度方向上对称。
通过在每个引纬机构6设置两根引纬杆——第一引纬杆12和第二引纬杆13,在编织纬线33方向长度较小的织物时,由一对第一引纬杆12进行往复,在编织纬线33方向长度较大的织物时,由一对第二引纬杆13进行往复,所以能够编织不同纬线33方向长度的异形织物。
具体说来,引纬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引纬杆的第一端安装有引纬钩11,引纬钩11的开口方向远离引纬杆,引纬杆的第二端与引纬驱动机构连接。
通过在引纬杆的一端设置引纬钩11,另一端与引纬驱动机构连接,能够增加引纬杆伸出的有效长度,从而能够增加利用长引纬杆进行编织的纬线33方向的有效长度。
进一步具体说来,引纬机构6还包括引纬杆滑动座16,引纬杆安装在引纬杆滑动座16上,引纬杆滑动座16滑动安装在引纬导轨15上,引纬杆滑动座16与引纬驱动机构连接,引纬导轨15与引纬驱动机构带动引纬杆运动的方向相同。具体的,引纬驱动机构可以是引纬气缸14,引纬气缸14可以选用无杆气缸,引纬杆滑动座16可以套装在引纬气缸14的外部,并且能够沿无杆气缸中的活塞运动方向运动。
通过将引纬杆与引纬杆滑动座16连接,并且利用引纬杆滑动座16来与引纬杆驱动机构连接,可以将引纬杆下方的区域利用起来,将引纬杆驱动机构设置在引纬杆的下方,以利于缩短编织设备的整体体积。
再进一步具体说来,引纬导轨15安装在导轨固定座18上,导轨固定座18滑动安装在引纬机构经向导轨17上。具体的,引纬装置的引纬机构6在引纬机构经向导轨17上的运动为电机驱动。引纬机构经向导轨17安装在引纬机构经向导轨固定座19上。
将引纬导轨15安装到导轨固定座18上,并且使得导轨固定座18能够在引纬机构6上滑动,可以使得沿着纬线33方向运行的引纬机构6也能够在经线5方向上进行运动,以使得第一引纬杆12和第二引纬杆13均能够对准引纬操作的位置进行引纬操作以织造出不同纬线33方向长度的织物。
具体说来,还包括边线机构32包括副针钩针20,副针钩针20安装在副针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副针驱动机构安装在副针连接块22上,副针连接块22与滑台驱动机构连接,滑台驱动机构安装在滑台连接块25上,滑台连接块25安装在滑台26上,滑台26滑动安装在滑台导轨27上。具体的,副针驱动机构为副针驱动气缸21,滑台驱动机构为滑台驱动气缸24。
通过设置副针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副针进行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而且配合滑台驱动机构带动副针连接块22的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实现配合引纬机构6进行的纬线33编织。而滑台连接块25滑动安装在滑台导轨27上,可以实现带动副针驱动机构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纬线33的锁边。
具体说来,纬线张紧机构4设置在引纬机构6的下方,纬线张紧机构4包括纬线导向钩28、张紧杆29和弹性部件,纬线导向钩28安装在张紧杆29的一端,张紧杆29的另一端与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可以是圆柱螺旋拉伸弹簧30。
通过设置纬线张紧机构4,能够始终保持纬线33上的张力,避免纬线33在织造过程中发生松弛而导致织造混乱。
此外,应用本实施例的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的异型织物织机还包括送经筒子架1、经线张紧装置2、提综开口装置3、打纬装置7、织物夹持装置8和卷曲装置10,以织物生产的上游至下游为叙述的方向,其中经线5张紧设置在送经筒子架1和提综开口装置3之间,提综开口装置3设置打纬装置7和经线张紧装置2之间,打纬装置7设置在提综开口装置3和引纬机构6之间。织物夹持装置8设置在引纬机构6的下游,卷曲装置10设置在织物夹持装置8的下游。
本实施例的动作原理为:
在织造前,首先完成经线5的布线工作。
引纬装置中的纬线纱管31于整个装置的最下端,纬线33从纬线纱管31出来后经过纬线张紧机构4的纬线导向钩28,再穿过第一引纬杆12、第二引纬杆13上的引纬钩11,且当需要使用第一引纬杆12时,纬线33穿过的是第一引纬杆12的引纬钩11,当需要使用到第二引纬杆13时,纬线33穿过的是第二引纬杆13的引纬钩11。纬线张紧机构4位于纬线纱管31和引纬机构6之间。引纬完成后需要边线机构32进行锁边,防止纬线33松散。引纬机构6、纬线张紧机构4和边线机构32的位置布局参见图6。
如图8所示,在织物上改变成纬线33方向的长度,则需要根据织物的幅宽调节经线5的数量。在织造图8中的a区域的时候,引纬机构6沿引纬机构经向导轨17移动,使得第一引纬杆12运动到a区域的织造起始端,同时的,在同侧的边线机构32也沿滑台导轨27,运动到与第一引纬杆12进入提综开口里纬线33顶端的位置,然后滑台驱动气缸24伸出,副针驱动气缸21伸出,副针钩针20钩住纬线33。
当a区域织造完成后,通过卷曲装置10将成品织物9拉出。由于引纬气缸14的行程固定,b区域的织造需要用到第二引纬杆13。引纬机构6通过导轨运动使第二引纬杆13移动到b区域的织造开始端,相对应的,纬线33从第一引纬杆12的引纬钩11换到第二引纬杆13的引纬钩11上。而同侧的边线机构32通过导轨运动到第二引纬杆13进入开口里面顶端平行的位置,参见图7,织造过程与a区域相同。在b区域织造完成后,卷曲装置10将成品拉出,又回到了图中b区域右侧的纬线33方向长度较短的a区域的织造过程中,引纬机构6通过引纬机构经向导轨17将第一引纬杆12移动到a区域的织造起始端,而边线机构32也运动到第一引纬杆12在开口处顶端的平行位置,通过副针钩针20将纬线33进行锁边。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型织物织机,设置有上述任一的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
该异型织物织机具有上述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
具体说来,该异型织物织机还包括有提综开口装置3、打纬装置7、送经装置、织物夹持装置8和卷曲装置10,以织物生产的上游至下游为叙述的方向,其中经线5张紧设置在送经筒子架1和提综开口装置3之间,提综开口装置3设置打纬装置7和经线张紧装置2之间,打纬装置7设置在提综开口装置3和引纬机构6之间。织物夹持装置8设置在引纬机构6的下游,卷曲装置10设置在织物夹持装置8的下游。
提综开口装置3包括提综驱动装置和多个并排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综框40,综框40的侧部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综框40支座中,每个综框40的内部都设置有穿经孔42。
通过提综开口装置3的多个综框40,可以利用综框40的上下移动,伴随着纬线33的编织,而形成致密的织物。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有效解决了织物各部分纱线密度不均匀、织物型面尺寸准确性差、织物整体力学性能薄弱等技术问题。
进一步具体说来,打纬装置7包括一个与综框40相并排的打纬框35,综框40的中心线、打纬框35的中心线都与异型织物织机的水平中轴线相垂直,打纬框35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打纬杆36,相邻的打纬杆36之间形成有经线5间隙,以供经线5穿过。打纬框35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0。
通过设置打纬装置7,能够将已经从经线5开口处穿过的纬线33靠拢经线5的交叉处,提高了纬线33和经线5的编织密度,从而提高织物的整体力学性能。
再进一步具体说来,送经装置包括送经筒子架1和经线张紧装置2,经线张紧装置2设置在打纬装置7和送经筒子架1之间。
通过设置经线张紧装置2,能够提高经线5的张紧度,以利于经线5夹紧穿过的纬线33,从而提高织物的紧实程度,以利于改善其力学性能。
本实施例的动作原理如下:
经线5经过送经筒子架1出来后,通过经线张紧装置2以保证经线5处于张紧状态,并保持张力均匀。经线张紧装置2和提综开口装置3之间,设置有导线装置,导线装置包括导线板38和导线支架39,导线支架39支撑导线板38,一对导线板38之间穿有多个导线杆37,根据织物的层数来设定导线杆37的数量,每一根导线杆37都分离出一层纱线,导线装置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1。分离出的经线5再进入到提综机构中,通过穿经孔42进入编织区域。且每个综框40中的综丝41数量与每一层经线5的数量相对应,每一层的每根经线5都必须经过一个综框40中的不同综丝41的穿经孔42。保证提综时层与层之间不相互干扰。
为了将引入经线5开口的纬线33打紧,使经线5和纬线33紧密的交织在一起,需要设置打纬装置7,每根经线5经过打纬框35中的两打纬杆36的间隙,经线5的一端再通过织物夹持装置8固定,并被卷曲装置10卷曲。
完成了经线5的布线工作后,如图9所示,纬线33的一端与纬线固定装置34连接,中间经过引纬钩11和纬线33张力装置。
在织造的过程中,对于引纬装置的运行,已经在实施例一种进行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提综开口装置3开始上下相对运动,经过各自的穿经孔42带动每一层的纱线运动,形成经线5的层间开口,每一层经线5线的运动后紧接着引纬机构6将纬线33引入开口中,这样不停的循环实现了经纬交织。
综上所述,该三维异型织物织机,设置了送经装置、提综开口装置、引纬装置、打纬装置7和卷曲装置10,不断重复上述的开口运动、引纬运动和打纬运动,使经线5与纬线33不停地交织,最终可以在开口处形成织物,实现自动化织造三维异型织物。该三维异型织物织机可以织造T型、L型、H型等三维异型织物并可以织造多种织物组织结构,包括多层接结组织、正交组织和角联锁组织三种基本结构。该三维异型织物织机整体结构清晰,将三维异型织物得以进行机织,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有效解决了织物各部分纱线密度不均匀、织物型面尺寸准确性差、织物整体力学性能薄弱等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
⑴实施例一中,某些驱动机构选用气缸作为动力源,实际上可以选用电动螺杆或者直线电机作为驱动机构的动力源。
⑵说明书附图所用的各个图中,仅仅示意性地在提综装置中表示出了经线的数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经线的数量可能并不会如此之少。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纬机构,所述引纬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引纬机构均包括两根引纬杆——第一引纬杆和第二引纬杆,所述第一引纬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引纬杆,两个所述引纬机构分别位于被编织的织物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引纬机构沿被编织的织物的长度方向上对称;
所述引纬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引纬杆的第一端安装有引纬钩,所述引纬钩的开口方向远离所述引纬杆,所述引纬杆的第二端与引纬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引纬机构还包括引纬杆滑动座,所述引纬杆安装在所述引纬杆滑动座上,所述引纬杆滑动座滑动安装在引纬导轨上,所述引纬导轨与所述引纬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引纬杆运动的方向相同;
所述引纬导轨安装在导轨固定座上,所述导轨固定座滑动安装在引纬机构经向导轨上;
所述引纬驱动机构是引纬气缸,所述引纬气缸为无杆气缸,所述引纬杆滑动座套装在所述引纬气缸的外部,并且所述引纬杆滑动座沿所述无杆气缸中的活塞运动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边线机构,所述边线机构包括副针钩针,所述副针钩针安装在副针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副针驱动机构安装在副针连接块上,所述副针连接块与滑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台驱动机构安装在滑台连接块上,所述滑台连接块安装在滑台上,所述滑台滑动安装在滑台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纬线张紧机构,所述纬线张紧机构包括纬线导向钩、张紧杆和弹性部件,所述纬线导向钩安装在所述张紧杆的一端,所述张紧杆的另一端与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
4.异型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型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提综开口装置,所述提综开口装置包括提综驱动装置和多个并排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综框,所述综框的侧部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综框支座中,每个所述综框的内部都设置有穿经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型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打纬装置,所述打纬装置设置于引纬机构的行程线和所述综框之间,所述打纬装置包括一个与综框相并排的打纬框,所述综框的中心线、所述打纬框的中心线都与异型织物织机的水平中轴线相垂直,所述打纬框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打纬杆,相邻的所述打纬杆之间形成有经线间隙,以供经线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型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经装置,所述送经装置包括送经筒子架和经线张紧装置,所述经线张紧装置设置在打纬装置和所述送经筒子架之间。
CN201810596814.4A 2018-06-11 2018-06-11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Active CN108468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6814.4A CN108468139B (zh) 2018-06-11 2018-06-11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6814.4A CN108468139B (zh) 2018-06-11 2018-06-11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8139A CN108468139A (zh) 2018-08-31
CN108468139B true CN108468139B (zh) 2024-01-02

Family

ID=63260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96814.4A Active CN108468139B (zh) 2018-06-11 2018-06-11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681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6444B (zh) * 2020-07-17 2022-03-01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打线器
CN112301516B (zh) * 2020-10-13 2022-02-08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经纱缩幅张力控制结构
CN113584685A (zh) * 2021-06-26 2021-11-02 吴江明珠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阳离子遮光布的纺织设备及织造工艺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241A (ja) * 1991-07-29 1993-02-09 Three D Compo Res:Kk ロツド方式三次元織物の製織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0017544A (ja) * 1998-07-01 2000-01-18 Howa Mach Ltd レピア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CN2753754Y (zh) * 2004-10-13 2006-01-25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抗拉压易织制的异型立体织物
CN201241230Y (zh) * 2008-06-20 2009-05-20 林富生 新型三维织机
EP2524984A2 (en) * 2011-05-18 2012-11-21 Off. Meccanica Trinca Colonel Silvio & Figlio Sergio S.N.C. Selvage binding method, particularly for textile looms, and selvage bind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textile looms
CN103835057A (zh) * 2014-02-28 2014-06-04 东华大学 一种三维机织织物的制造方法
CN204589477U (zh) * 2015-01-20 2015-08-26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每个剑杆单独控制的多剑杆引纬机构
CN105568513A (zh) * 2016-01-15 2016-05-11 佛山慈慧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织机编织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5568512A (zh) * 2016-01-15 2016-05-11 佛山慈慧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织机纬线张力控制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5648639A (zh) * 2016-01-15 2016-06-08 武汉纺织大学 三维编织的边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381601A (zh) * 2016-12-02 2017-02-08 佛山慈慧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三维织物织机多剑杆引纬设备及其织造方法
CN106637602A (zh) * 2016-12-06 2017-05-10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三维预成型体非对称双向剑杆引纬装置及其引纬方法
CN208279766U (zh) * 2018-06-11 2018-12-25 武汉纺织大学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3246A1 (en) * 2010-04-14 2011-10-20 Masoud Jalilimanesh Warp and weft type weaving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241A (ja) * 1991-07-29 1993-02-09 Three D Compo Res:Kk ロツド方式三次元織物の製織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0017544A (ja) * 1998-07-01 2000-01-18 Howa Mach Ltd レピア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CN2753754Y (zh) * 2004-10-13 2006-01-25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抗拉压易织制的异型立体织物
CN201241230Y (zh) * 2008-06-20 2009-05-20 林富生 新型三维织机
EP2524984A2 (en) * 2011-05-18 2012-11-21 Off. Meccanica Trinca Colonel Silvio & Figlio Sergio S.N.C. Selvage binding method, particularly for textile looms, and selvage bind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textile looms
CN103835057A (zh) * 2014-02-28 2014-06-04 东华大学 一种三维机织织物的制造方法
CN204589477U (zh) * 2015-01-20 2015-08-26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每个剑杆单独控制的多剑杆引纬机构
CN105568513A (zh) * 2016-01-15 2016-05-11 佛山慈慧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织机编织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5568512A (zh) * 2016-01-15 2016-05-11 佛山慈慧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织机纬线张力控制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5648639A (zh) * 2016-01-15 2016-06-08 武汉纺织大学 三维编织的边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381601A (zh) * 2016-12-02 2017-02-08 佛山慈慧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三维织物织机多剑杆引纬设备及其织造方法
CN106637602A (zh) * 2016-12-06 2017-05-10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三维预成型体非对称双向剑杆引纬装置及其引纬方法
CN208279766U (zh) * 2018-06-11 2018-12-25 武汉纺织大学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8139A (zh) 2018-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8139B (zh)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CN109881339B (zh) 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及其绞织方法
RU2004100539A (ru)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кани перевивочного плетения
RU2636308C2 (ru) Ткацкая машина, имеюща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еревивочной кромки
CN208279766U (zh)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CN101253287B (zh) 在织机上形成纱罗织物的方法和装置
CN1751146A (zh) 用于制造平纹和纱罗组织织物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织机
CZ20024056A3 (cs) Zařízení k výrobě perlinkové tkaniny
CN110168156B (zh) 织边装置
RU2301853C2 (ru)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кани в полотняном и перевивочном переплетении (варианты)
US625728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extile articles with an underlying warp and an additional warp
KR20140013099A (ko) 제직기와 동 제직기에 의한 제직 방법
US452602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roducing continuous three-dimensional fabrics
KR102189178B1 (ko) 입체 직물, 입체 직물의 제조 시스템 및 제조 방법
US4077437A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double catch thread narrow weave
JPH0139761B2 (zh)
CN209636418U (zh) 一种可调节的剑杆织机
CN111648022A (zh) 一种铺网机的铺纬机构及相应的铺纬方法
US3376899A (en) Selvedge forming means in looms weaving two fabrics simultaneously
US373560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extile fabrics and the fabric produced thereby
CN220503335U (zh) 一种面料用生产设备配件
CN217869313U (zh) 一种提花龙头及无梭织带机
CN219280167U (zh) 一种具有张力调节功能的圆织机送丝机构
CN214819360U (zh) 编织机及编织系统
CN220703916U (zh) 一种提花绞织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