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8111A - 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8111A
CN108468111A CN201810227502.6A CN201810227502A CN108468111A CN 108468111 A CN108468111 A CN 108468111A CN 201810227502 A CN201810227502 A CN 201810227502A CN 108468111 A CN108468111 A CN 108468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iber
rotating
apron
r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275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8111B (zh
Inventor
刘新金
苏旭中
谢春萍
徐伯俊
宋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ANLIAN COLOUR SPI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2275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68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68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8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8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8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20Driv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 D01H1/22Driv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rollers of drafting machines; Roller speed control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32Regulating or varying d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纺纱装置包括由后罗拉和后胶辊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中罗拉和中胶辊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前罗拉和前胶辊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通过在后罗拉的前部、中罗拉的前部和后部、前罗拉的后部加装左右两端与相应的罗拉保持同步转动的转动辊,通过皮圈将转动辊或罗拉与相邻的转动辊连接,从而实现在相应的位于转动辊上的皮圈上形成对经罗拉和胶辊之间钳口出来的须条内纤维进行有效控制的延伸摩擦力界,继而实现在纤维由被后侧摩擦力界控制时的慢速运动到由被前侧摩擦力界控制时的快速运动过程中的全程控制,实现纤维变速过程的全程可控,从而实现变速点分布的更为合理控制,改善成纱条干。

Description

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环锭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技术,但是该项技术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增加了毛羽的产生量。因此,对于环锭纺纱技术尤其是其加捻过程的改进一直是纺纱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并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例如紧密纺、缆型纺、错位纺等。尤其是紧密纺技术,其通过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集聚区,使得纤维在平行、紧密的状态下实现加捻,是环锭纺纱技术领域的重要改革。由于成纱过程中纤维受力更加均匀,抱合紧密,因而纱线结构和质量有了质的突变,在国内的使用规模也逐渐扩大,尤其是近五年,从2008年不到100万锭、2010年500多万锭、到2014年已超过2500万锭,而且未来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五种不同结构的紧密纺纱系统,其中四个厂家为负压气流集聚。因此,负压式集聚是目前紧密纺纱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集聚形式,其利用负压气流使牵伸后的纤维须条横向收缩、聚拢和紧密,进而使须条边缘的纤维有效地向纱干中心集聚,最大限度地减少加捻三角区,从而大幅度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纤维利用系数和成纱强力。但是负压集聚需要增加额外的能耗,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给出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以实现在纤维由被后侧摩擦力界控制时的慢速运动到由被前侧摩擦力界控制时的快速运动过程中的全程控制,从而实现纤维变速过程的全程可控,从而实现变速点分布的更为合理控制,降低成纱条干不匀。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包括由后罗拉和后胶辊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由中罗拉和中胶辊组成的中罗拉牵伸对、由前罗拉和前胶辊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所述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分别由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驱动转动;其特征在于:
在后罗拉的前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辊;在中罗拉的后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辊;在中罗拉的前部设置有第三转动辊;在前罗拉的后部设置有第四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通过后罗拉带动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辊通过中罗拉带动同步转动,所述第四转动辊通过前罗拉带动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辊上套有后皮圈,后皮圈的底部套有第一转动轮,后皮圈可绕着第一转动辊和第一转动轮自由转动;在中罗拉、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上套有中皮圈,中皮圈的底部套有第二转动轮,中皮圈可绕着中罗拉、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轮自由转动;在第所述四转动辊上套有前皮圈,前皮圈的底部套有第三转动轮,前皮圈可绕着第四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轮自由转动。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的结构相同,包括实心的罗拉轴和一体化固定连接在所述罗拉轴上的罗拉套;所述后胶辊、中胶辊、前胶辊结构相同,包括实心的胶辊轴,在所述胶辊轴上套有胶辊套,所述胶辊套可绕着胶辊轴自由转动,所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紧扣嵌入连接在加压组件上;所述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第四转动辊为结构相同的实心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后胶辊、中胶辊、前胶辊的胶辊套通过设置在左右两端的轴承与所述胶辊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两端通过连接轴与后罗拉的罗拉轴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辊两端通过连接轴与中罗拉的罗拉轴两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辊两端通过连接轴与前罗拉的罗拉轴两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辊与后罗拉平行;所述第二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辊与中罗拉平行;所述第四转动辊与前罗拉平行。
所述后皮圈的前部与中皮圈的后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喂入粗纱中纤维的主体长度,所述中皮圈的前部与前皮圈的后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喂入粗纱中纤维的主体长度。
一种采用上述的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纺纱时,加压组件按下,使得后胶辊与后罗拉之间紧密按压、中胶辊和中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前胶辊和前罗拉之间紧密按压;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后罗拉转动,继而带动后胶辊、后皮圈、第一转动辊和第一转动轮同步转动;第二伺服电机带动中罗拉转动,继而带动中胶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中皮圈、第二转动轮同步转动;第三伺服电机带动前罗拉转动,继而带动前胶辊、第四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轮同步转动;
粗纱由后胶辊与后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喂入,在后胶辊与后罗拉同步转动的带动下以与后罗拉的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后牵伸区内的慢速运动控制;
而后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后皮圈的上部,在后皮圈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以与后罗拉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的慢速运动的向前延伸控制;
当粗纱运动至中罗拉位置时,被中胶辊与位于中罗拉上的中皮圈之间紧密按压,在中胶辊与中罗拉的同步转动的带动下以与中罗拉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控制;
同时当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位于第二转动辊上的中皮圈的上部,在第二转动辊上的中皮圈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此时由于中皮圈与中罗拉的罗拉套保持相同的转速,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在与中罗拉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的向后延伸控制;
实现粗纱内的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由慢速运动到快速运动的变速过程中的全程控制;
而后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位于第三转动辊上的中皮圈的上部,在位于第三转动辊上的中皮圈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此时由于中皮圈与中罗拉的罗拉套保持相同的转速,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以与中罗拉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中罗拉牵伸对与前罗拉牵伸对之间的前牵伸区内的慢速运动的向前延伸控制;
当粗纱运动至前罗拉位置时,被前胶辊与前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在前胶辊与前罗拉同步转动的带动下以与前罗拉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控制;
同时当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前皮圈的上部,在前皮圈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此时由于前皮圈与前罗拉的罗拉套保持相同的转速,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前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的向后延伸控制;
从而实现粗纱内的纤维在前牵伸区内由慢速运动到快速运动的变速过程中的全程控制。
本发明通过在后罗拉的前部、中罗拉的前部和后部、前罗拉的后部加装左右两端与相应的罗拉保持同步转动的转动辊,通过皮圈将罗拉以及与之相邻的转动辊连接,从而实现在相应的位于转动辊的上的皮圈上形成对经罗拉和胶辊之间钳口出来的须条内纤维进行有效控制的延伸摩擦力界,继而实现在纤维由被后侧摩擦力界控制时的慢速运动到由被前侧摩擦力界控制时的快速运动过程中的全程控制,从而实现纤维变速过程的全程可控,从而实现变速点分布的更为合理控制,降低成纱条干不匀。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包括由后罗拉2和后胶辊3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由中罗拉6和中胶辊7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由前罗拉11和前胶辊12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
后罗拉2、中罗拉6、前罗拉11的结构相同,后罗拉2、中罗拉6、前罗拉11包括罗拉轴15,罗拉轴15为实心圆柱形结构,在罗拉轴15上的每个锭子对应的锭位上固定套有罗拉套16,罗拉套16与罗拉轴15一体化固定连接。罗拉套16与罗拉轴15均为钢质或铁质材质。后罗拉2的罗拉轴15的左端伸出最左侧锭位的罗拉套16的左侧,后罗拉2的罗拉轴15的右端伸出最右侧锭位的罗拉套16的右侧,后罗拉2的罗拉轴15的右端由第一伺服电机4带动转动。中罗拉6的罗拉轴15的左端伸出最左侧锭位的罗拉套16的左侧,中罗拉6的罗拉轴15的右端伸出最右侧锭位的罗拉套16的右侧。中罗拉6的罗拉轴15的右端由第二伺服电机9带动转动。前罗拉11的罗拉轴15的左端伸出最左侧锭位的罗拉套16的左侧,前罗拉11的罗拉轴15的右端伸出最右侧锭位的罗拉套16的右侧,前罗拉11的罗拉轴15的右端由第三伺服电机13带动转动。
后胶辊3、中胶辊7、前胶辊12包括胶辊轴17,胶辊轴17为实心圆柱形结构。在胶辊轴17上的每个锭子对应的锭位上套有胶辊套18,胶辊套18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第一左轴承19和第一右轴承20与胶辊轴17连接。胶辊轴17为钢质或铁质材质,胶辊套18为橡胶材质,胶辊套18可绕着胶辊轴17自由转动。
在后罗拉2的前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辊5,第一转动辊5与后罗拉保持水平。在中罗拉6的后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辊10,在中罗拉6的前部设置有第三转动辊8,第二转动辊10和第三转动辊8与中罗拉6保持水平。在前罗拉11的后部设置有第四转动辊14,第四转动辊14与前罗拉11保持水平。第一转动辊5、第二转动辊10、第三转动辊8、第四转动辊14为结构相同的实心圆柱形。第一转动辊5的左端通过第一左连接轴与后罗拉2的罗拉轴15的左端连接;第一转动辊5的右端通过第一右连接轴与后罗拉2的罗拉轴15右端连接。后罗拉2的罗拉轴1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辊5同步转动。第二转动辊10的左端通过第二左连接轴与中罗拉6的罗拉轴15左端连接;第二转动辊10的右端通过第二连接轴与中罗拉6的罗拉轴15的右端连接;第三转动辊8的左端通过第三左连接轴与中罗拉6的罗拉轴15的左端连接;第三转动辊8的右端通过第三右连接轴与中罗拉6的罗拉轴15的右端连接;中罗拉6的罗拉轴1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辊10和第三转动辊8同步转动。第四转动辊14的左端通过第四左连接轴与前罗拉11的罗拉轴15左端连接;第四转动辊14的右端通过第四右连接轴与前罗拉11的罗拉轴15的右端连接,前罗拉11的罗拉轴15转动从而带动第四转动辊14同步转动。
在第一转动辊5上套有后皮圈21,后皮圈21的底部套有第一转动轮22。后皮圈21可绕着第一转动辊5和第一转动轮22自由转动。在中罗拉6的罗拉套16、第二转动辊10、第三转动辊8上套有中皮圈23,中皮圈23的底部套有第二转动轮24。中皮圈23可绕着中罗拉6的罗拉套16、第二转动辊10、第三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轮24自由转动。在第四转动辊14上套有前皮圈25,前皮圈25的底部套有第三转动轮26,前皮圈25可绕着第四转动辊14和第三转动轮26自由转动。
纺纱时,加压组件按下,使得后胶辊3的胶辊套18与后罗拉2的罗拉套16之间紧密按压、中胶辊7的胶辊套18和中罗拉6的罗拉套16之间紧密按压、前胶辊12的胶辊套18和前罗拉11的罗拉套16之间紧密按压。第一伺服电机4带动后罗拉2的罗拉轴15转动;继而带动与之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后罗拉2的罗拉套16转动;继而带动与后罗拉2的罗拉套16紧密按压接触的后胶辊3的胶辊套18绕着胶辊轴17同步转动。同时带动第一转动辊5同步转动,继而带动后皮圈21绕着第一转动辊5和第一转动轮22同步转动。第二伺服电机9带动中罗拉6的罗拉轴15转动,继而带动与之一体化固定连接的中罗拉6的罗拉套16转动,继而带动与中罗拉6的罗拉套16紧密按压接触的中胶辊7的胶辊套18绕着中胶辊7的胶辊轴17同步转动,同时带动第二转动辊10和第三转动辊8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中皮圈23绕着中罗拉6的罗拉套16、第二转动辊10、第三转动辊8和第二转动轮24同步转动。第三伺服电机13带动前罗拉11的罗拉轴15转动,继而带动与之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前罗拉11的罗拉套16转动,继而带动与前罗拉11的罗拉套16紧密按压接触的前胶辊12的胶辊套18绕着前胶辊12的胶辊轴17同步转动,同时带动第四转动辊14同步转动,继而带动前皮圈25绕着第四转动辊14和第三转动轮26同步转动。
粗纱1由后胶辊3的胶辊套18与后罗拉2的罗拉套16之间紧密按压喂入。同时设置后皮圈21前部与中皮圈23后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喂入粗纱中纤维的主体长度,设置中皮圈23前部与前皮圈25后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喂入粗纱中纤维的主体长度。此时在后胶辊3的胶辊套18与后罗拉2的罗拉套16同步转动的带动下不断向前运动,从而在主动转动的后罗拉2的罗拉套16的表面形成对粗纱内纤维控制的第一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同时由于后胶辊3的胶辊套18与后罗拉2的罗拉套16之间紧密按压作用,从而会在被动转动的后胶辊3的胶辊套18的表面形成对粗纱内纤维控制的第一上被动摩擦控制力场。此时粗纱内的纤维在第一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和第一上被动摩擦控制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以与后罗拉2的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后牵伸区内的慢速运动控制。
而后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后皮圈21的上部,在后皮圈21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在主动转动的后皮圈21的表面形成对粗纱内纤维控制的第二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此时由于后皮圈21与后罗拉2的罗拉套16保持相同的转速,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在第二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的作用下以与后罗拉2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的慢速运动的向前延伸控制。
当粗纱运动至中罗拉6位置时,被中胶辊7的胶辊套18与位于中罗拉6的罗拉套16上的中皮圈23之间紧密按压,在中胶辊的胶辊套与中罗拉的罗拉套同步转动的带动下不断向前运动。从而在主动转动的中罗拉6的罗拉套16上的中皮圈23表面形成对粗纱内纤维控制的第三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同时由于中胶辊7的胶辊套18与中罗拉6的罗拉套16之间紧密按压作用,从而会在被动转动的中胶辊7的胶辊套18的表面形成对粗纱内纤维控制的第二上被动摩擦控制力场。此时粗纱内的纤维在第三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和第二上被动摩擦控制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以与中罗拉6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控制。
同时当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位于第二转动辊10上的中皮圈23的上部,在第二转动辊10上的中皮圈23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在主动转动的第二转动辊10上的中皮圈23的表面形成对粗纱内纤维控制的第四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此时由于中皮圈23与中罗拉6的罗拉套16保持相同的转速,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在第四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的作用下以与中罗拉6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的向后延伸控制。
由于后皮圈25前部与中皮圈23后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喂入粗纱中纤维的主体长度,从而使得粗纱中当主体纤维的尾端离开第二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的作用时头端即被第四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作用,从而实现粗纱内的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由慢速运动到快速运动的变速过程中的全程控制。
而后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位于第三转动辊8上的中皮圈23的上部,在位于第三转动辊8上的中皮圈23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在主动转动的位于第三转动辊8上的中皮圈23的表面形成对粗纱内纤维控制的第五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此时由于中皮圈23与中罗拉6的罗拉套16保持相同的转速,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在第五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的作用下以与中罗拉6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中罗拉牵伸对与前罗拉牵伸对之间的前牵伸区内的慢速运动的向前延伸控制。
当粗纱运动至前罗拉11位置时,被前胶辊12的胶辊套18与前罗拉11的罗拉套16之间紧密按压,在前胶辊12的胶辊套18与前罗拉11的罗拉套16同步转动的带动下不断向前运动。从而在主动转动的前罗拉11的罗拉套16表面形成对粗纱内纤维控制的第六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同时由于前胶辊12的胶辊套18与前罗拉11的罗拉套16之间紧密按压作用,从而会在被动转动的前胶辊12的胶辊套18的表面形成对粗纱内纤维控制的第三上被动摩擦控制力场。此时粗纱内的纤维在第六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和第三上被动摩擦控制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以与前罗拉11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前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控制。
同时当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前皮圈25的上部,在前皮圈25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在主动转动的前皮圈25的表面形成对粗纱内纤维控制的第七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此时由于前皮圈25与前罗拉11的罗拉套16保持相同的转速,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在第七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的作用下以与前罗拉11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前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的向后延伸控制。
由于中皮圈23前部与前皮圈25后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喂入粗纱中纤维的主体长度。从而使得粗纱中当主体纤维的尾端离开第五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的作用时头端即被第七下主动摩擦控制力场作用,从而实现粗纱内的纤维在前牵伸区内由慢速运动到快速运动的变速过程中的全程控制。

Claims (6)

1.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包括由后罗拉和后胶辊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由中罗拉和中胶辊组成的中罗拉牵伸对、由前罗拉和前胶辊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所述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分别由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驱动转动;其特征在于:
在后罗拉的前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辊;在中罗拉的后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辊;在中罗拉的前部设置有第三转动辊;在前罗拉的后部设置有第四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通过后罗拉带动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辊通过中罗拉带动同步转动,所述第四转动辊通过前罗拉带动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辊上套有后皮圈,后皮圈的底部套有第一转动轮,后皮圈可绕着第一转动辊和第一转动轮自由转动;在中罗拉、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上套有中皮圈,中皮圈的底部套有第二转动轮,中皮圈可绕着中罗拉、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轮自由转动;在第所述四转动辊上套有前皮圈,前皮圈的底部套有第三转动轮,前皮圈可绕着第四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轮自由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的结构相同,包括实心的罗拉轴和一体化固定连接在所述罗拉轴上的罗拉套;所述后胶辊、中胶辊、前胶辊结构相同,包括实心的胶辊轴,在所述胶辊轴上套有胶辊套,所述胶辊套可绕着胶辊轴自由转动,所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紧扣嵌入连接在加压组件上;所述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第四转动辊为结构相同的实心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胶辊、中胶辊、前胶辊的胶辊套通过设置在左右两端的轴承与所述胶辊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两端通过连接轴与后罗拉的罗拉轴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辊两端通过连接轴与中罗拉的罗拉轴两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辊两端通过连接轴与前罗拉的罗拉轴两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辊与后罗拉平行;所述第二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辊与中罗拉平行;所述第四转动辊与前罗拉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皮圈的前部与中皮圈的后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喂入粗纱中纤维的主体长度,所述中皮圈的前部与前皮圈的后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喂入粗纱中纤维的主体长度。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纺纱时,加压组件按下,使得后胶辊与后罗拉之间紧密按压、中胶辊和中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前胶辊和前罗拉之间紧密按压;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后罗拉转动,继而带动后胶辊、后皮圈、第一转动辊和第一转动轮同步转动;第二伺服电机带动中罗拉转动,继而带动中胶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中皮圈、第二转动轮同步转动;第三伺服电机带动前罗拉转动,继而带动前胶辊、第四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轮同步转动;
粗纱由后胶辊与后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喂入,在后胶辊与后罗拉同步转动的带动下以与后罗拉的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后牵伸区内的慢速运动控制;
而后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后皮圈的上部,在后皮圈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以与后罗拉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的慢速运动的向前延伸控制;
当粗纱运动至中罗拉位置时,被中胶辊与位于中罗拉上的中皮圈之间紧密按压,在中胶辊与中罗拉的同步转动的带动下以与中罗拉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控制;
同时当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位于第二转动辊上的中皮圈的上部,在第二转动辊上的中皮圈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此时由于中皮圈与中罗拉的罗拉套保持相同的转速,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在与中罗拉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的向后延伸控制;
实现粗纱内的纤维在后牵伸区内由慢速运动到快速运动的变速过程中的全程控制;
而后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位于第三转动辊上的中皮圈的上部,在位于第三转动辊上的中皮圈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此时由于中皮圈与中罗拉的罗拉套保持相同的转速,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以与中罗拉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中罗拉牵伸对与前罗拉牵伸对之间的前牵伸区内的慢速运动的向前延伸控制;
当粗纱运动至前罗拉位置时,被前胶辊与前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在前胶辊与前罗拉同步转动的带动下以与前罗拉线速度保持一致的速度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纤维在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控制;
同时当粗纱内的纤维运动至前皮圈的上部,在前皮圈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输出,从而形成对粗纱内纤维延伸控制力场;此时由于前皮圈与前罗拉的罗拉套保持相同的转速,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前牵伸区内的快速运动的向后延伸控制;
从而实现粗纱内的纤维在前牵伸区内由慢速运动到快速运动的变速过程中的全程控制。
CN201810227502.6A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Active CN108468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7502.6A CN108468111B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7502.6A CN108468111B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8111A true CN108468111A (zh) 2018-08-31
CN108468111B CN108468111B (zh) 2020-10-30

Family

ID=63265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27502.6A Active CN108468111B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6811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1632A (ja) * 1998-03-31 2003-07-18 Spindelfab Suessen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Gmbh ドラフトされた繊維ストランドの集束装置
CN1727537A (zh) * 2004-07-26 2006-02-01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机牵伸装置用的输送皮圈
CN101333695A (zh) * 2007-06-29 2008-12-31 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纤维整理或纤维选择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束的设备
CN101548038A (zh) * 2006-10-31 2009-09-30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201817609U (zh) * 2010-09-14 2011-05-04 浙江金元亚麻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亚麻湿纺弹力纱的细纱机混纺装置
CN102733031A (zh) * 2011-12-04 2012-10-17 陈伟雄 一种段彩纱纺纱方法及纺纱牵伸机构
CN105970391A (zh) * 2016-05-11 2016-09-28 陈伟雄 一种段彩纺纱方法与装置
CN106592041A (zh) * 2016-12-06 2017-04-26 江南大学 一种v型双牵伸纺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1632A (ja) * 1998-03-31 2003-07-18 Spindelfab Suessen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Gmbh ドラフトされた繊維ストランドの集束装置
CN1727537A (zh) * 2004-07-26 2006-02-01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机牵伸装置用的输送皮圈
CN101548038A (zh) * 2006-10-31 2009-09-30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01333695A (zh) * 2007-06-29 2008-12-31 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纤维整理或纤维选择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束的设备
CN201817609U (zh) * 2010-09-14 2011-05-04 浙江金元亚麻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亚麻湿纺弹力纱的细纱机混纺装置
CN102733031A (zh) * 2011-12-04 2012-10-17 陈伟雄 一种段彩纱纺纱方法及纺纱牵伸机构
CN105970391A (zh) * 2016-05-11 2016-09-28 陈伟雄 一种段彩纺纱方法与装置
CN106592041A (zh) * 2016-12-06 2017-04-26 江南大学 一种v型双牵伸纺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8111B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2028B (zh) 一种可增强牵伸区纤维控制的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8930078A (zh) 一种柔洁纯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8315843A (zh) 一种高强保形纱生产装置及高强保形纱的生产方法
CN102873732A (zh) 毛竹连续展平加工方法及设备
CN106757570B (zh) 一种同步加捻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5177904A (zh) 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磨毛整理装置
CN101905474B (zh) 竹原纤维碾压机
CN108505160A (zh) 一种解捻牵伸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CN106801275A (zh) 一种粗纱解捻细纱增捻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6367855A (zh) 一种三罗拉双牵伸纺纱装置
CN106592041B (zh) 一种v型双牵伸纺纱装置
CN110172762A (zh) 一种集聚分束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205821718U (zh) 一种退浆水洗机的摆动出布机构
CN108468111A (zh) 一种牵伸区内纤维全程控制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CN101831736B (zh) 一种环锭纺生产超柔赛络纺纱线的专用装置
CN207002889U (zh) 一种纺织用羊毛疏毛机
CN205035643U (zh) 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磨毛整理装置
CN206298676U (zh) 一种双重集聚纺纱装置
CN109881310B (zh) 一种纯纺保形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1713110B (zh) 一种兔毛梳理机
CN109837631B (zh) 复合包缠纱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106757571A (zh) 一种三粗纱双锭独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
CN201736301U (zh) 新型竹原纤维碾压机
CN105624854B (zh) 一种改善成纱质量的纺纱装置与纺纱方法
CN206219737U (zh) 一种三粗纱单锭独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7

Address after: 236800 No. 22 Yongxing West Road, Lixin County Industrial Park, Bo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HANLIAN COLOUR SPI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00 road 214122 Jiangsu Lihu Binhu District City of Wu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nan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ethod for fiber whole process control in drafting area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Pledgee: Lixin Anhui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Pledgor: ANHUI HANLIAN COLOUR SPI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2224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