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0672A - 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0672A
CN108460672A CN201810014171.8A CN201810014171A CN108460672A CN 108460672 A CN108460672 A CN 108460672A CN 201810014171 A CN201810014171 A CN 201810014171A CN 108460672 A CN108460672 A CN 108460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x
taxation
burden
aggregated
computational ch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41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梦悦
邱治兵
魏尧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141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606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7302 priority patent/WO201913423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460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0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10Tax strateg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12Accounting
    • G06Q40/123Tax preparation or submiss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基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对至少两个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获取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基于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和分摊税额,以形成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将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分别发送给与机构ID相对应的被汇总机构,以使被汇总机构基于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该方法无需税务人员进行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人为失误发生,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率。

Description

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税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企业的营业税是在本地税局缴纳,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为营改增)后,一些企业原本缴纳的营业税需要改成缴纳增值税。根据税局规定,总机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所属分支机构提供营改增服务范围内的增值税应纳税税额,抵减分支机构提供的营改增服务范围内已缴纳(包括预缴和查补)的增值税额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税。
对于分支机构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税局的规定,按照月度或季度等不同所属时期,向总机构上报汇总纳税申报表,总机构对分支机构上报的纳税申报表汇总后,生成汇总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构进行纳税申报。
营改增后,保险、银行和证券等金融机构大部分都采用汇总纳税申报的模式进行税务申报。以保险类机构为例,在保险总机构下设有养老险、产险和寿险等分机构,在纳税申报过程中,保险总机构和其下的养老险、产险和寿险等分机构进行汇总纳税申报。当前汇总纳税申报过程,主要由税务人员手工制作EXCEL表进行手工申报,由于汇总纳税涉及的机构比较多,且数据来源较多,存在汇总和再分配的复杂计算过程,需税务人员采用较多时间进行数据的采集、计算和核算等操作,人工和时间成本高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当前人工进行汇总纳税申报时存在的人工和时间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基于至少一个所述应税项目,对至少两个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获取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
基于所述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和分摊税额,以形成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将所述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机构ID相对应的被汇总机构,以使所述被汇总机构基于所述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包括:
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汇总应纳税额表获取模块,用于基于至少一个所述应税项目,对至少两个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获取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
目标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和分摊税额,以形成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目标分摊应税表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机构ID相对应的被汇总机构,以使所述被汇总机构基于所述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在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时,通过对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计算,以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和分摊税额,从而形成需发送给被汇总机构的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以使所述被汇总机构基于所述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该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在进行汇总纳税申报处理时,无需税务人员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人为失误发生,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0的一具体流程图。
图3是图1中步骤S30的一具体流程图。
图4是图3中步骤S33的一具体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终端设备的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示出本实施例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应用在保险、银行和证券等金融机构或其他需进行汇总纳税的其他机构中,具体应用在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的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中,用于进行汇总纳税申报。该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其中,客户端是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服务器与客户端进行信息交互并进行数据处理,该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的处理过程主要由服务器执行。如图1所示,该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由于汇总纳税申报需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所属分支机构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因此,被汇总机构包括总机构和至少一个分支机构。机构ID是用于识别不同被汇总机构的标识,这个标识可以是名称也可以是编号,只要能达到唯一识别不同被汇总机构的目的即可。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是被汇总机构基于自身财务情况形成的应纳税额计算表,由于该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未与其他被汇总机构进行汇总计算,可能存在其他需抵减部分,因此应当将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处理。应税项目是指需要缴纳增值税的项目,该应税项目依据增值税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确定。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是指与机构ID相对应的被汇总机构在每一种应税项目中需要进行汇总分配的收入。
依据税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增值税交税的内容包括一般货物、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等。其中,一般货物是指销售的货物。应税劳务是指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税服务,是指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邮政普通服务、邮政特殊服务、邮政其他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和广播影视服务等。在营改增之后,税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对托儿所、幼儿园提供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等40个项目实现免征增值税,即为免税服务。为了与增值税相匹配,该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也应当划分为一般货物项目、应税劳务项目和应税服务项目等应税项目,由于一般货物项目和应税劳务项目的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过程相同,为了便于处理,将两者合并称为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综上,本实施例中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的应税项目包括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应税服务项目和免税服务项目。
表一示出本实施例中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的一个示例,该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机构名称、应税项目、序号、税率、销项税额、销项收入(不含税)、销项收入(含税)、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汇总增值税额、分配比例和分摊税额等信息。其中,税率、销项税额、销项收入(不含税)、销项收入(含税)、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汇总增值税额、分配比例和分摊税额对应的编号分别为A、B、C、D、E、F、G和H,C=B/A和D=B+C分别表示C和D的计算公式。机构名称是提被汇总机构的名称,在机构税务人员采用机构用户ID登录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时,在生成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时可通过系统自动录入机构名称。如上所述,应税项目包括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应税服务项目和免税服务项目。依据当前税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当前增值税税率有17%、6%和3%等类型,可根据最新规定进行调整。由于同一被汇总机构可以由机构税务人员进行内部审核处理,在进行汇总纳税申报时,可以将机构内部数据先进行汇总之后再上传,以便于基于机构确定不同被汇总机构的分摊税额过程中,计算过程更简单方便。
表一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本实施例中,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应税服务项目和免税服务项目这三个应税项目。在被汇总机构上传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时,需分别上传其税率和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以便进行汇总分配处理。可以理解地,销项税额、销项收入(不含税)和销项收入(含税)这些列的数据是在后期被汇总机构制作自己的机构纳税申报表的内容,但不属于进行汇总分配处理所需的内容。汇总增值税额、分配比例和分摊税额等属于汇总分配后的结果信息,在汇总分配前没有具体的数值。相应地,在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中,其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具体为用于计算一般货物及劳务分配比例的收入;应税服务项目中,其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具体为用于计算应税服务分配比例的收入;在免税服务项目中,其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具体为用于计算免税服务分配比例的收入。
对于每一应税项目而言,其可能适用不同税率,因此其计算获取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不相同,但在汇总纳税申报过程中,对同一应税项目的汇总处理,无需区分不同税率,因此,需事先将同一应税项目不同税率对应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进行汇总,即将同一应税项目不同税率对应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的和值作为该应税项目对应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如表一中,在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中,将第1行和第2行中税率分别为17%和3%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合并成第3行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作为最终上传的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如表一所示,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应税服务项目和免税服务等应税项目需分别上传其对应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而该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即为该应税项目对的销项收入(不含税),并且,销项收入(不含税)是销项税额与税率的商值。销项税额计算公式主要是依据增值税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将需要缴纳相应应税项目的所有科目或科目的部分之和,为了便于计算,将科目采用科目编码来替代。例如,17%税率对应的应税项目的销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为K4+K8+E1的17%部分*17%,其中,K4是账面销项税中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这一科目的科目编码,K8是账面销项税中的应交增值税-视同销售(外购)这一科目的科目编码,E1是指纳税调整收入这一科目的科目编码。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步骤S1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机构取数表是与机构ID相关联的被汇总机构的取数表,机构取数表预先存储在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中,在获取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时可直接调用。例如,机构取数表包括收入取数、销项税相关取数、进项税相关取数和应抵减税额信息等取数类型,每一种取数类型对应至少一个科目数据,该科目数据包括科目名称、数据来源、取数规则、科目编码及说明和分析等信息。其中,科目名称是指应税项目中每一应税科目的名称。该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OF贷方减借方发生额(YL账套)、根据按公式计算和手工录入等。其中,OF贷方减借方发生额(YL账套)和根据按公式计算均可在该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中自动导入,无需人工输入,有利于提高数据录入的效率,并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科目数值是指相应科目名称的具体数值,该科目数值可以通过不同取数规则来获取,例如可参见收入类型映射表或通过公式计算获取。科目编码是用于识别每一条科目数据的标识,便于识别和计算,例如后续涉及相应类型的计算时,可采用科目编码替代,如表二所示。表二示出保险业务相关的收入取数中的部分科目数据,对于保费收入、年金业务收入这一科目数据而言,其数据来源于OF贷方减借方发生额(YL账套),无需机构税务人员手动录入,有利于提高效率;而且,每一种科目数据均对应一科目编码,后续可基于该科目编码进行相应计算,如A1=A2+A3,有助于简化计算公式。
表二机构取数表
S12:获取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销项税额计算公式,销项税额计算公式包括至少两个计算编码。
如表一所示,销项税额计算公式主要是依据增值税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将需要缴纳相应应税项目的所有科目或科目的部分之和,为了便于计算,将科目采用科目编码来替代。每一应税项目对应至少一个税率,每一税率对应一个销项税额计算公式,该销项税额计算公式包括至少两个计算编码和用于对至少两个计算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进行运算的运算方式,该运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该计算编码是应用在销项税额计算公式中用于计算销项税额的编码,该编码可以与表二中的机构取数表中的编码相关联,以便于基于表二中的机构取数表直接调用相应的数值进行计算,提高销项税额的计算效率。
S13:获取与计算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销项税额计算公式,获取每一应税项目对应的销项税额。
具体地,根据销项税额计算公式中所要引用的计算编码,调用机构取数表中与计算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销项税额计算公式中,采用销项税额计算公式中的运算方式对科目数值进行运算,以确定每一应税项目在相应税率下的销项税额。本实施例中,销项税额可依据销项税额计算公式自动获取对应的科目数值并进行运算,获取过程简单方便,无需过多的人工操作,有利于节省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S14:将应税项目对应的销项税额和税率的商值,确定为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如表一所示,每一应税项目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即为销项收入(不含税),以避免进行重复计税。其中,销项收入(不含税)为销项税额除以税率的商值,故该应税项目对应的销项税额和税率的商值为其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S15:基于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获取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如表一所示,每一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至少一个应税项目及其对应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由于应税项目包括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应税服务项目和免税服务项目,将每一应税项目和其对应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采用如表一所示方式进行整理,以形成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进一步地,在基于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时,可以将同一应税项目中不同税率对应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进行汇总计算,即将同一应税项目中不同税率的多个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的总和作为该应税项目对应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S20:基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对至少两个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获取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
由于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均包括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应税服务项目和免税服务项目等应税项目,在对至少两个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时,可以将所有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依据应税项目进行汇总。具体表现为,将至少两个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中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将至少两个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中的应税服务项目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并将至少两个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中的免税服务项目的数据汇总在一起,以形成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
S30:基于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和分摊税额,以形成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是对所有被汇总机构进行汇总计算后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税额的应纳税额计算表。步骤S20确定的被汇总机构的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依据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应税服务项目和免税服务项目等应税项目进行划分,而且,与机构ID相关联的每一应税项目均包括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步骤S30通过对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每一项目中所有被汇总机构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进行汇总,以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并根据所有被汇总机构的汇总增值税额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的分摊税额,以形成目标分摊税额。
由于被汇总机构包括总机构和至少一个分支机构,因此,被汇总机构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包括总机构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和分支机构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在增值税汇总申报过程中,需对总机构和分支机构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进行汇总,以避免重复纳税。
表三示出本实施例中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中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的一个示例,该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是在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的基础上形成。该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依据应税项目进行划分,具体包括机构名称、销项税额、销项收入(不含税)、销项收入(含税)、用于计算一般货物及劳务分配比例的收入、一般货物及劳务汇总增值税额、分配比例和分摊税额等信息。其中,机构名称、销项税额、销项收入(不含税)、销项收入(含税)、用于计算一般货物及劳务分配比例的收入构成步骤S20中的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步骤S30需对用于计算一般货物及劳务分配比例的收入、一般货物及劳务汇总增值税额、分配比例和分摊税额等信息,以形成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表三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步骤S3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基于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中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获取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
由于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中依据应税项目,将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包括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其中,总机构为表三中的汇总机构本部)进行汇总,具体是指将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进行汇总,即求和值,以获取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即表三中的sum(D)。
S32:根据每一分支机构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与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确定每一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
由于汇总纳税申报是被汇总机构(包括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提供营改增服务范围内的增值税应纳税税额,抵减分支机构提供的营改增服务范围内已缴纳的增值税额,以避免重复缴税。为了确定每一分支机构最终要申报的增值税额,需依据每一分支机构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即表三中D列的数值)除以步骤S31确定的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即D列中sum(D)),以确定相应的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即表三中F列中分支机构的数值)。
S33:基于预先存储的增值税计算公式,获取汇总增值税额。
其中,该预先存储的增值税计算公式是依据增值税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计算相应的应税项目的增值税的计算公式。该增值税计算公式具体用于计算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所要缴纳的增值税的总和,该总和具体表现为汇总增值税额。可以理解地,该汇总增值税额是所有被汇总机构要分配的税额的总和。
进一步地,增值税计算公式包括至少两个汇总编码和用于对至少两个汇总编码对应的数值进行运算的运算方式。该运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该汇总编码是应用在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用于计算增值税的编码,具体对应的汇总取数表中的编码。汇总取数表是对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依据科目数据进行汇总后形成的取数表。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步骤S3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31: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如上所述,机构取数表是与机构ID相关联的被汇总机构的取数表,机构取数表预先存储在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中,在获取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时可直接调用。例如,机构取数表包括收入取数、销项税相关取数、进项税相关取数和应抵减税额信息等取数类型,每一种取数类型对应至少一个科目数据,该科目数据包括科目名称、数据来源、取数规则、科目编码及说明和分析等信息。科目名称是指应税项目中每一应税科目的名称。
S332:对至少两个机构取数表中每一科目数据分别进行汇总计算,确定与科目编码相对应的汇总数值,以获取汇总取数表。
由于每一机构取数表中的科目信息均包括科目名称、数据来源、取数规则、科目编码及说明和分析等信息,可以依据科目数据的科目名称或科目编码对至少两个机构取数表进行汇总计算。
例如,机构限数表中均包括保费收入、年金业务收入这一科目名称(科目编码为A1)和依据取数规则确定的科目数值,在进行汇总计算时,可以将所有机构取数表中所有A1对应的科目数值进行汇总,以确定与科目编码相对应的汇总数值,以便基于科目名称、取数规则和科目编码,形成汇总取数表。该汇总取数表是对至少两个机构取数表进行汇总处理后获得的取数表,其获取过程可由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对获取到的至少两个机构取数表进行自动处理,其过程基本上无需人为操作,有利于提高汇总纳税申报的效率。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汇总纳税申报时,该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除了获取被汇总机构(包括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上传的汇总取数表,还可以获取汇总层级(即总机构)在汇总纳税申报时依据实际税务发生情况输出的汇总层级应税数据,该汇总层级应税数据也包括科目编码和对应的科目数值,该科目编码属于与K4、K8、E1和K5等汇总编码中的至少一个。此时,步骤S332具体包括:对至少两个机构取数表和汇总层级应税数据中每一科目数据分别进行汇总计算,从而确定确定与科目编码相对应的汇总数值,以获取汇总取数表。
S333:获取汇总取数表中与汇总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与科目编码相对应的汇总数值代入增值税计算公式,以获取汇总增值税额。
本实施例中,一般货物及劳务项目的增值税计算公式如表三所示,具体为K4+K8+E1的17%部分*17%+K5+K5÷2%*1%+E1的3%部分*3%,其中,K4、K8、E1和K5等均为增值税计算公式的汇总编码。汇总取数表包括科目名称、取数规则和科目编码,步骤S333中,从汇总取数表中查找获取与汇总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如K4),再将该科目编码(如K4)在汇总取数表中的汇总数值代入该增值税计算公式,即可获取汇总增值税额。
S34:根据每一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与汇总增值税额的乘积确定每一分支机构的分摊税额,并将汇总增值税额减去所有分支机构的分摊税额的和值,以获取总机构的分摊税额。
由于汇总增值税额是所有被汇总机构(包括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要缴纳的增值税总和,而每一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是其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与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的比例,因此,在进行税额分配时,需依据每一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和汇总增值税额的乘积即可确定任一分支机构的分配税额。在确定每一分支机构的分配税额之后,将汇总增值税额减去所有分支机构输入的分摊税额和值的差,即为总机构的分摊税额,从而避免被汇总机构在缴纳增值税时出现漏报、重报等情况发生。
S40:将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分别发送给与机构ID相对应的被汇总机构,以使被汇总机构基于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
具体地,将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分别发送给所有被汇总机构,以使被汇总机构中的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均获取其对应的分摊税额,并基于该分机税额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本实施例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需将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中的汇总增值税额、分配比例和分摊税额等信息反馈给被汇总机构,以便基于上述信息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中,在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时,通过对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计算,以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和分摊税额,从而形成需发送给被汇总机构的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以使被汇总机构基于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基于该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进行汇总纳税申报处理时,无需税务人员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人为失误发生,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率。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被汇总机构除了可上传与机构ID相关联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和机构取数表之外,还可以上传机构不动产汇总台账和机构预缴税款台账。
机构不动产抵扣台账是与机构ID相关联的机构的不动产抵扣台账,机构在建工程抵扣台账是与机构ID相关联的机构的在建工程抵扣台账。由于机构不动产抵扣台账和机构在建工程抵扣台账均包括项目、项目用途、序号、成本费用类型、凭证种类、开票方纳税人识别号、开票方纳税人名称、发票代码、发票号码、金额、税率、进项税额、第一期抵扣进项(包括取得凭证时间和抵扣税额)、待抵扣进项(包括二次抵扣时间和抵扣税额)、调整事项(包括影响期间和调整金额)和备注等信息,因此,可以将在应税期限内的机构不动产抵扣台账和机构在建工程抵扣台账,形成机构不动产汇总台账。
本实施例中,机构税务人员在日常使用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时,每获取到一个与不动产项目或在建工程项目相关的可进行项目抵扣的发票时,均可通过点击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中相应的按钮而输入的创建抵扣信息请求,基于该创建抵扣信息在不动产抵扣台账或者机构在建工程抵扣台账录入界面输入相应的信息。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只需点击纳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中相应的按钮而输入税数据生成请求,通过设置应税期限从而获取对应的不动产抵扣台账和机构在建工程抵扣台账,以形成机构不动产汇总台账,形成的机构不动产汇总台账如下表四所示。其中,纳税数据生成请求是用于向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发送的用于生成机构纳税数据的请求。应税期限是指需要计算增值税的期限,可以是月度、季度和年度,一般为月度。
表四机构不动产汇总台账
机构预缴税款台账是与机构ID相关联的预缴税款台账。如表五所示,预缴税款台账包括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费用及技术维护费、销售不动产预征缴纳税款和出租不动产预征缴纳税款等抵减项目,每一抵减项目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应抵减税额、应纳增值税额、本期实际抵减税额和期末余额。本期的期初余额是上期的期末余额,因此,可根据期初余额可自动获取,机构税务人员只需手工录入相应的本期发生额,其他数据均可由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依据预先设置好的计算公式自动计算,无需人工制作预缴税款台账,有利于提高机构预缴税款的制作效率。
表五机构预缴税款台账
可以理解地,步骤S10中获取的机构纳税数据包括表一所示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表二所示的机构取数表、表四所示的机构不动产汇总台账、和表五所示的机构预缴税款台账。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20除了需对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即表一)进行汇总计算后,还需要分别对机构取数表(即表二)、机构不动产汇总台账(即表四)、和机构预缴税款台账(即表五)进行分别进行汇总,以形成相应的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其汇总计算过程与机构取数表的汇总过程相同,为避免重复,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汇总纳税申报需汇总所有被汇总机构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从而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税额,若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有误,会对计算出的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税额造成影响,因此,在将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上传之前,需对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前税负情况进行验算,在验算无误之后才会上传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以便进行汇总纳税申报。如图5所示,该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51:获取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机构取数表是与机构ID相关联的被汇总机构的取数表,机构取数表预先存储在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中,在获取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时可直接调用。例如,机构取数表包括收入取数、销项税相关取数、进项税相关取数和应抵减税额信息等取数类型,每一种取数类型对应至少一个科目数据,该科目数据包括科目名称、数据来源、取数规则、科目编码及说明和分析等信息。其中,科目名称是指应税项目中每一应税科目的名称。
S52:获取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分摊前税负情况表,分摊前税负情况包括至少一个税负数据,每一税负数据包括税负分类、税负计算公式和税负验算公式,税负计算公式和税负验算公式均包括至少两个税负编码。
分摊前税负情况表是用于体现分摊前每一被汇总机构自身的税负情况的数据表,该分摊前税负情况表不参与正式纳税申报,可用于验证每一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的准确性。如下表六所示,该分摊前税负情况表包括至少一个税负数据,每一税负数据包括类别、税负分类、计算规则、行次、验算规则和差异等信息。其中,类别包括销项税、进项税和应交增值税。税负分类是指需要纳税的科目。计算规则所在列中显示每一税负数据对应的税负计算公式,该税负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每一税负分类所要缴纳的税额的计算公式。验算规则所中列中显示每一税负数据对应的税负验算公式,该税负验算公式是用于验算每一税负分类所要缴纳的税额的计算公式。为了便于计算,将税负计算公式和税负验算公式均由至少两个的科目均采用税负编码来替代其具体的应税科目。如表六所示,销项税中税负分类为6%收入(不包含视同销售)这一税负数据中,其税负计算公式为K1和K9这两个税负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的和,其税负验算公式为
A2+A4+A6+B1+C5.1+C5.2+C6+C1+D1的6%收入。
表六分摊前税负情况表
S53:从机构取数表中获取与税负计算公式中的税负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税负计算公式,获取对应的税负计算值。
具体地,根据税负计算公式中所要引用的税负编码,调用机构取数表中与税负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该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税负计算公式中,采用税负计算公式中的运算方式对科目数值进行运算,以确定每一税负分类对应的税负计算值。本实施例中,税负计算值可以依据税负计算公式自动获取机构取数表中对应的科目数值进行运算,获取过程简单方便,无需过多的人工操作,有利于节省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S54:从机构取数表中获取与税负验算公式中的税负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税负验算公式,获取对应的税负验算值。
具体地,根据税负验算公式中所要引用的税负编码,调用机构取数表中与税负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该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税负验算公式中,采用税负验算公式中的运算方式对科目数值进行运算,以确定每一税负分类对应的税负验算值。本实施例中,税负验算值可以依据税负验算公式自动获取机构取数表中对应的科目数值进行运算,获取过程简单方便,无需过多的人工操作,有利于节省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S55:基于每一税负分类对应的税负计算值和税负验算值,确定税负验算结果。
具体地,基于每一税负分类对应的税负计算值和税负验算值,确定税负验算结果是通过比较税负计算值和税负验算值是否相等;若两者相等,则其税负验算结果为通过;若两者不相等,则其税负验算结果为不通过,需生成验算提醒信息,并通过客户端显示该验算提醒信息,以提醒税务人员核查。其中,该验算提醒信息是在税负验算结果为不通过时需提醒税务人员核查原因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税负计算值和税负验算值的差值;若该差值为0,则税负计算值和税负验算值相等,无需核查原因;若该差值不为0,则税负计算值和税负验算值不相等,需生成验算提醒信息,以提醒税务人员核查原因。基于税负计算值和税负验算值,可高效确定其验算被汇总机构上传到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的机构取数表的准确性,避免因提供错误的机构取数表而导致汇总纳税申报过程出现错误,进而提高汇总纳税申报的效率和准确性。
如表六所示,税负计算公式为一种算法,税负验算公式为另一种算法,差异为税负计算值与税负验算值的差值,若该差值为0就是无差异,即没有问题;若该差值不为0,则有差异,就需要税务人员来核查原因。以如下表格类别“销项税”分类“6%收入(不包含视同销售)”为例,税负计算公式直接取的取数表“K1+k9”即直接取的账面销项税6%税率对应的税额,而税负验算公式是取的“A2+A4+A6+B1+C5.1+C5.2+C6+C1+D1的6%收入”即直接取的是取数的6%税率对应的销售额的值然后再乘以6%得出的数,理论上这两个值应该是相等的,如果不相等,可能系统的取数错误或其他原因,需生成验算提醒信息,提醒税务人员核查原因。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2
图6示出与实施例1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一一对应的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的原理框图。如图6所示,该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包括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10、汇总应纳税额表获取模块20、目标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30和目标分摊应税表发送模块40。其中,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10、汇总应纳税额表获取模块20、目标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30和目标分摊应税表发送模块40的实现功能与实施例1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对应的步骤一一对应,为避免赘述,本实施例不一一详述。
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汇总应纳税额表获取模块20,用于基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对至少两个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获取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
目标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30,用于基于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和分摊税额,以形成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目标分摊应税表发送模块40,用于将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分别发送给与机构ID相对应的被汇总机构,以使被汇总机构基于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
优选地,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10包括第一机构取数表获取单元11、销项税额计算公式获取单元12、销项税额获取单元13、机构分配收入获取单元14和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单元15。
第一机构取数表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销项税额计算公式获取单元12,用于获取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销项税额计算公式,销项税额计算公式包括至少两个计算编码。
销项税额获取单元13,用于获取与计算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销项税额计算公式,获取每一应税项目对应的销项税额。
机构分配收入获取单元14,用于将应税项目对应的销项税额和税率的商值,确定为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单元15,用于基于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获取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优选地,被汇总机构包括总机构和至少一个分支机构。
目标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30包括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获取单元31、分配比例获取单元32、汇总增值税额单元33和分摊税额获取单元34。
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获取单元31,用于基于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中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获取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
分配比例获取单元32,用于根据每一分支机构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与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确定每一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
汇总增值税额单元33,用于基于预先存储的增值税计算公式,获取汇总增值税额。
分摊税额获取单元34,用于根据每一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与汇总增值税额的乘积确定每一分支机构的分摊税额,并将汇总增值税额减去所有分支机构的分摊税额的和值,以获取总机构的分摊税额。
优选地,增值税计算公式包括至少两个汇总编码。
汇总增值税额单元33包括机构取数表获取子单元331、汇总取数表获取子单元332和汇总增值税额获取子单元333。
机构取数表获取子单元331,用于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汇总取数表获取子单元332,用于对至少两个机构取数表中每一科目数据分别进行汇总计算,确定与科目编码相对应的汇总数值,以获取汇总取数表;
汇总增值税额获取子单元333,用于获取汇总取数表中与汇总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与科目编码相对应的汇总数值代入增值税计算公式,以获取汇总增值税额。
优选地,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还包括税负验算模块50,税负验算模块50包括第二机构取数表获取单元51、分摊前税负表获取单元52、税负计算值获取单元53、税负验算值获取单元54和税负验算结果获取单元55。
第二机构取数表获取单元51,用于获取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分摊前税负表获取单元52,用于获取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分摊前税负情况表,分摊前税负情况包括至少一个税负数据,每一税负数据包括税负分类、税负计算公式和税负验算公式,税负计算公式和税负验算公式均包括至少两个税负编码。
税负计算值获取单元53,用于从机构取数表中获取与税负计算公式中的税负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税负计算公式,获取对应的税负计算值。
税负验算值获取单元54,用于从机构取数表中获取与税负验算公式中的税负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税负验算公式,获取对应的税负验算值。
税负验算结果获取单元55,用于基于每一税负分类对应的税负计算值和税负验算值,确定税负验算结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2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0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以及存储在存储器62中并可在处理器6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3。处理器61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实现上述实施例1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至S40。或者,处理器61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实现上述实施例2中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的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10、汇总应纳税额表获取模块20、目标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30和目标分摊应税表发送模块40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6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62中,并由处理器61执行,以完成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63在终端设备6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计算机程序63可以被分割成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10、汇总应纳税额表获取模块20、目标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30和目标分摊应税表发送模块40,各模块具体功能与实施例1中相应步骤相同,为避免重复,在此不一一赘述。
终端设备6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1、存储器6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终端设备6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6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6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62可以是终端设备6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60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62也可以是终端设备6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终端设备6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62还可以既包括终端设备6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6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6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基于至少一个所述应税项目,对至少两个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获取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
基于所述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和分摊税额,以形成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将所述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机构ID相对应的被汇总机构,以使所述被汇总机构基于所述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所述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所述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获取与至少一个所述应税项目相对应的销项税额计算公式,所述销项税额计算公式包括至少两个计算编码;
获取与所述计算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所述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所述销项税额计算公式,获取每一所述应税项目对应的销项税额;
将所述应税项目对应的所述销项税额和所述税率的商值,确定为所述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基于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获取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汇总机构包括总机构和至少一个分支机构;
所述基于所述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和分摊税额,包括:
基于所述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中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获取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
根据每一所述分支机构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与所述被汇总机构收入总值,确定每一所述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
基于预先存储的增值税计算公式,获取汇总增值税额;
根据每一所述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与所述汇总增值税额的乘积确定每一所述分支机构的分摊税额,并将所述汇总增值税额减去所有所述分支机构的分摊税额的和值,以获取总机构的分摊税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值税计算公式包括至少两个汇总编码;
所述基于预先存储的增值税计算公式,获取汇总增值税额,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所述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所述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对至少两个所述机构取数表中每一科目数据分别进行汇总计算,确定与科目编码相对应的汇总数值,以获取汇总取数表;
获取所述汇总取数表中与所述汇总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与所述科目编码相对应的汇总数值代入所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以获取所述汇总增值税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的步骤之前,所述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所述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所述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获取所述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分摊前税负情况表,所述分摊前税负情况包括至少一个税负数据,每一所述税负数据包括税负分类、税负计算公式和税负验算公式,所述税负计算公式和所述税负验算公式均包括至少两个税负编码;
从所述机构取数表中获取与所述税负计算公式中的税负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所述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所述税负计算公式,获取对应的税负计算值;
从所述机构取数表中获取与所述税负验算公式中的税负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所述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所述税负验算公式,获取对应的税负验算值;
基于每一所述税负分类对应的所述税负计算值和所述税负验算值,确定税负验算结果。
6.一种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包括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汇总应纳税额表获取模块,用于基于至少一个所述应税项目,对至少两个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进行汇总,获取汇总应纳税额计算表;
目标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汇总应纳税款计算表,确定每一被汇总机构的分摊比例和分摊税额,以形成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目标分摊应税表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分别发送给与所述机构ID相对应的被汇总机构,以使所述被汇总机构基于所述目标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生成机构纳税申报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机构取数表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个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所述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所述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销项税额计算公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至少一个所述应税项目相对应的销项税额计算公式,所述销项税额计算公式包括至少两个计算编码;
销项税额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计算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所述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所述销项税额计算公式,获取每一所述应税项目对应的销项税额;
机构分配收入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应税项目对应的所述销项税额和所述税率的商值,确定为所述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
原始分摊应税表获取单元,用于基于与至少一个应税项目相对应的机构用于计算分配比例的收入,获取所述原始分摊应纳税额计算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总纳税申报管理装置还包括:
第二机构取数表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被汇总机构上传的机构取数表,所述机构取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科目数据,所述科目数据包括科目编码和科目数值;
分摊前税负表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被汇总机构上传的分摊前税负情况表,所述分摊前税负情况包括至少一个税负数据,每一所述税负数据包括税负分类、税负计算公式和税负验算公式,所述税负计算公式和所述税负验算公式均包括至少两个税负编码;
税负计算值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机构取数表中获取与所述税负计算公式中的税负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所述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所述税负计算公式,获取对应的税负计算值;
税负验算值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机构取数表中获取与所述税负验算公式中的税负编码相对应的科目编码,将所述科目编码对应的科目数值代入所述税负验算公式,获取对应的税负验算值;
税负验算结果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每一所述税负分类对应的所述税负计算值和所述税负验算值,确定税负验算结果。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的步骤。
CN201810014171.8A 2018-01-08 2018-01-08 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84606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4171.8A CN108460672A (zh) 2018-01-08 2018-01-08 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18/077302 WO2019134231A1 (zh) 2018-01-08 2018-02-27 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4171.8A CN108460672A (zh) 2018-01-08 2018-01-08 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0672A true CN108460672A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21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4171.8A Pending CN108460672A (zh) 2018-01-08 2018-01-08 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60672A (zh)
WO (1) WO201913423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9113A (zh) * 2018-10-16 2019-02-1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纳税报表核对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服务器
CN111861691A (zh) * 2020-07-24 2020-10-30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986013A (zh) * 2020-08-26 2020-11-24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记账凭证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184403A (zh) * 2020-09-22 2021-01-05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捐赠金额测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55070A (zh) * 2021-09-02 2022-03-08 大象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团企业全税种申报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5082170A (zh) * 2021-03-12 2022-09-20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总承包企业建安税金数字化管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0996A (zh) * 2014-12-09 2016-07-06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5740998A (zh) * 2014-12-09 2016-07-06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纳税申报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447480A (zh) * 2016-09-08 2017-02-22 广东源恒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吨税的自动核算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9936A (zh) * 2016-09-08 2017-01-18 广东源恒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税的自动核算方法及系统
CN106169152A (zh) * 2016-09-08 2016-11-30 广东源恒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值税的自动核算方法及系统
CN106384275A (zh) * 2016-09-08 2017-02-08 广东源恒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地增值税的自动核算方法及系统
CN106384276A (zh) * 2016-09-08 2017-02-08 广东源恒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契税的自动核算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0996A (zh) * 2014-12-09 2016-07-06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汇总纳税申报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5740998A (zh) * 2014-12-09 2016-07-06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纳税申报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447480A (zh) * 2016-09-08 2017-02-22 广东源恒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吨税的自动核算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9113A (zh) * 2018-10-16 2019-02-1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纳税报表核对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服务器
CN109359113B (zh) * 2018-10-16 2024-01-2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纳税报表核对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服务器
CN111861691A (zh) * 2020-07-24 2020-10-30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986013A (zh) * 2020-08-26 2020-11-24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记账凭证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184403A (zh) * 2020-09-22 2021-01-05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捐赠金额测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2170A (zh) * 2021-03-12 2022-09-20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总承包企业建安税金数字化管理方法
CN114155070A (zh) * 2021-09-02 2022-03-08 大象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团企业全税种申报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4231A1 (zh)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linova et al. Tokenomics: when tokens beat equity
CN108460672A (zh) 汇总纳税申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oledna et al. Elimination of systemic risk in financial networks by means of a systemic risk transaction tax
US20200042989A1 (en) Asset-backed tokens
Bruche et al. Deposit insurance and money market freezes
US11928745B2 (en) Issue management system
US20140250031A1 (en) Method of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achinery for recognizing, computing and capturing subsidizing payment contributions made by paying consumers when paying for services provided by organizations that also provide simimlar services to others in financial need in a subsidized manner
Husmann et al. The discount rate: A note on IAS 36
JP2016110610A (ja) 経営支援プログラム
Magni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average rates of return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The missing link
RU247487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лектронной формы счетоводства и способ записи данных в базу счетов учета, применяемый в нем
Mao et al. A continuous-time macro-finance model with knightian uncertainty
Bharti The Accounting Of Cryptocurrency As Per Ind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A Review Paper
Magni An average-based accounting approach to capital asset investments: The case of project finance
Spies-Butcher et al. Accounting for income-contingent loans as a policy hybrid: Politics of discretion and discipline in financialising welfare states
Yapa et al. Public-sector accounting and e-gover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ase of Sri Lanka
Shapovalova et al. The Value-Added Tax (VAT) administration benchmarking: A case study of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N108921682A (zh) 一种增值税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Rosenkranz et al. Can Coasean bargaining justify Pigouvian taxation?
US8645256B1 (en) Transformation weighted indexes offering concentrated multi-risk factor exposure
Lommers et al. DAO accounting
Whiteman The efficiency of developing country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s
Kaul et al. The Case for Uniform Mortgage Servicing Data Standards
Mayordomo et al. Towards a common Eurozone risk free rate
KR100998427B1 (ko) 수직회계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