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8224B - 玻璃天线及车辆用窗玻璃 - Google Patents

玻璃天线及车辆用窗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8224B
CN108448224B CN201810146346.0A CN201810146346A CN108448224B CN 108448224 B CN108448224 B CN 108448224B CN 201810146346 A CN201810146346 A CN 201810146346A CN 108448224 B CN108448224 B CN 1084482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feeding point
glass
disposed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63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48224A (zh
Inventor
中野和洋
室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23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1382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48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8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48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8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01Q1/127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in association with heating wires o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01Q1/523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between antennas of an arr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01Q21/0025Modular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40Imbricated or interleaved structures; Combined or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arrangements, e.g. comprising two or more non-connected fed radi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玻璃天线及车辆用窗玻璃。抑制由干涉导致的天线的接收灵敏度的下降。根据一实施方式,玻璃天线配置于车辆用窗玻璃,其中,该玻璃天线包括:第1天线,其具有第1馈电点和与所述第1馈电点连接的第1元件;第2天线,其具有与所述第1馈电点相邻配置的第2馈电点和与所述第2馈电点连接的第2元件;以及第3天线,其具有与所述第2馈电点相邻配置的第3馈电点和与所述第3馈电点连接的第3元件,该第3元件具有比所述第1元件的最长路径和所述第2元件的最长路径长的最长路径、且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1元件和所述第2元件之间。

Description

玻璃天线及车辆用窗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天线及车辆用窗玻璃。
背景技术
近年,在车辆用窗玻璃上搭载有AM天线、数字音频广播(DAB:Digital AudioBroadcasting)天线以及遥控无钥匙门禁系统(RKE:Remote Keyless Entry)天线等包括多个天线的玻璃天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21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422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窗玻璃为后挡风玻璃时,玻璃天线被搭载于除雾器的上方、下方、侧方的非发热区域,在窗玻璃为前挡风玻璃时,为了确保乘坐者的视野,玻璃天线被搭载于窗玻璃的周缘部的附近。因而,由于搭载玻璃天线的窗玻璃的面积的制约,存在玻璃天线中含有的各天线被靠近地配置的情况。在接收频率接近的天线被靠近地配置的情况下,存在由干涉导致天线的接收灵敏度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由干涉导致的天线的接收灵敏度的下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一技术方案,一种玻璃天线,该玻璃天线配置于车辆用窗玻璃,其中,该玻璃天线包括:第1天线,其具有第1馈电点和与所述第1馈电点连接的第1元件;第2天线,其具有与所述第1馈电点相邻配置的第2馈电点和与所述第2馈电点连接的第2元件;以及第3天线,其具有与所述第2馈电点相邻配置的第3馈电点和与所述第3馈电点连接的第3元件,该第3元件具有比所述第1元件的最长路径和所述第2元件的最长路径长的最长路径、且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1元件和所述第2元件之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由干涉导致的天线的接收灵敏度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的一例子的车内观察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玻璃天线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玻璃天线的比较例1的图。
图4是表示玻璃天线的比较例2的图。
图5是表示天线灵敏度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回波损耗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玻璃天线的变化的图。
图8是将图1的FM/DAB天线的周边放大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车辆用窗玻璃的比较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实施例以及图9的比较例的FM广播信号的天线灵敏度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的变化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的变化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的变化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的变化的图。
图15是表示图2的RKE天线的回波损耗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的变化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窗玻璃;2、遮光膜;3、除雾器;4、无源线条;5、玻璃天线;6、FM/DAB天线;7、RKE天线;8、AM天线;9、无源元件;61、71、81、馈电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另外,关于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对实际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7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以下,以车辆用窗玻璃安装于车辆的后部的后挡风玻璃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可以是安装于车辆的前部的前挡风玻璃,也可以是安装于车辆的侧部的侧窗玻璃。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的一例子的车内观察的主视图。以下,将附图的上下方向称作垂直方向(第2方向),将左右方向称作水平方向(第1方向)。垂直方向相当于车高方向,水平方向相当于车宽方向。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平行、垂直、直线等的情况是允许不损害效果的程度的偏差的情况。
图1的车辆用窗玻璃包括窗玻璃1、遮光膜2、除雾器3、多个无源线条4、玻璃天线5以及无源元件9。
窗玻璃1为在水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玻璃板,安装于车身的后部。窗玻璃1具有透明的透明部11和被遮光的遮光部12。如图1所示,遮光部12设于透明部11的周围。另外,窗玻璃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1的例子。
遮光膜2为用于遮光而设于窗玻璃1的表面上的膜。遮光膜2例如由黑色陶瓷等陶瓷形成。如图1所示,遮光膜2设于窗玻璃1的外周部。通过在遮光膜2上设置后述的除雾器电极31a、31b、馈电点61、71、81以及无源元件9,从而能够从车外看不到这些构件。由此,能够使车辆用窗玻璃的设计性提高。
在窗玻璃1中,未设有遮光膜2的部分相当于透明部11,设有遮光膜2的部分相当于遮光部12。以下,把将车辆用窗玻璃的结构适当地设置(配置)于窗玻璃1的遮光膜2的内侧称作设置于透明部11设置。而且,把将车辆用窗玻璃的结构设置(配置)于遮光膜2上称作设置于遮光部12。
除雾器3为抑制窗玻璃1的结露、冻结的装置。除雾器3具有除雾器电极31a、31b、多个水平线条32(第1线条)、多个垂直线条33以及元件34(除雾器元件)。
除雾器电极31a、31b为用于向水平线条32和垂直线条33通电的、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电极,且设于遮光部12。除雾器电极31a与电源连接,除雾器电极31b与接地(车身)连接。
水平线条32为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线条,一端与除雾器电极31a连接,另一端与除雾器电极31b连接。多个水平线条32彼此在垂直方向上以第1间隔等间隔地平行配置。第1间隔例如为25mm。除雾器3所具有的水平线条32的个数能够任意设计。
垂直线条33为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线条,一端与配置于最上部的水平线条32连接,另一端与配置于最下部的水平线条32连接。而且,垂直线条33分别连接交叉的多个水平线条32。多个垂直线条33彼此在水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平行配置。除雾器3所具有的垂直线条33的个数能够任意设计。
除雾器3经由除雾器电极31a、31b向水平线条32和垂直线条33通电,并对水平线条32和垂直线条33进行加热,从而抑制窗玻璃1的结露、冻结。而且,利用水平线条32和垂直线条33在透明部11的一部分形成格子状的图案。
元件34为用于提高玻璃天线5的天线灵敏度的元件,由多个线条形成。元件34的一端配置于配置在除雾器3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32。对于元件34,后述详细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线条是指直线状的导线。线条例如能够通过将银糊等含有金属的糊剂印刷于窗玻璃1的表面并进行烘烤而形成。而且,线条既可以通过将由铜等导电性物质构成的线状体、箔状体利用粘接剂等粘贴于窗玻璃1的表面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将由铜等导电性物质构成的线状体、箔状体夹在构成夹层玻璃的两层玻璃板之间而形成。而且,元件是指用于接收电波的一个或被连接起来的多个线条。
无源线条4是为了使车辆用窗玻璃的设计性提高而设置的、沿着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延伸的线条。无源线条4不与任一电极连接,不被通电。各无源线条4以填埋除雾器3以及玻璃天线5所具有的线条的间隙的方式配置。例如,在图1的例子中,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无源线条4a配置于构成玻璃天线5的各水平线条的延长线上。而且,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无源线条4b配置于除雾器3的垂直线条33的延长线上。通过以这样的方式配置无源线条4,如图1所示,能够在窗玻璃1上形成大致格子状的图案(以下称作“格子图案”)。由此,能够使车辆用窗玻璃的设计性提高。
而且,在图1的例子中,在玻璃天线5的附近代替一个较长的无源线条4而配置有多个较短的无源线条4c、4d。这样一来,通过缩短在玻璃天线5的附近配置的无源线条4,能够抑制无源线条4对玻璃天线5产生的影响。
玻璃天线5为形成于窗玻璃1的表面上的天线,包括多个线条。玻璃天线5的线条的一部分与除雾器3的水平线条32和垂直线条33以及无源线条4一起在窗玻璃1上形成格子图案。
图2是图1的玻璃天线5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玻璃天线5包括FM/DAB天线6(第1天线)、RKE天线7(第2天线)以及AM天线8(第3天线)。
FM/DAB天线6为接收FM广播信号和DAB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的接收用天线。FM广播信号的频带为76MHz~108MHz,在玻璃表面上的中心波长为2087mm。DAB信号的频带为170MHz~240MHz,玻璃表面上的中心波长为937mm。FM/DAB天线6以能够接收这些频带的方式形成。FM/DAB天线6包括馈电点61(第1馈电点)和元件62(第1元件)。
馈电点61为用于连接元件62和放大器等信号处理电路(省略图示)的电极,以从车外观察不到的方式设于遮光部12。馈电点61利用与线条相同的形成方法作为平面的图案形成于窗玻璃1的表面上。在图2的例子中,馈电点61为四边形,馈电点61的形状能够任意设计,可以是圆形、矩形等。
元件62为用于接收FM广播信号和DAB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的部分。元件62与馈电点61连接,向信号处理电路输入与接收到的信号(电波)相对应的电流。元件62具有水平线条63、垂直线条64、水平线条65、垂直线条66以及水平线条67。以下,在玻璃天线5所具有的各线条的端部中,将靠近馈电点的端部称作起点,将远离馈电点的端部称作终点。
水平线条63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馈电点61连接,终点与垂直线条64的起点连接。
垂直线条64为自起点朝向垂直方向上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水平线条63的终点连接,终点与水平线条65的起点连接。
水平线条65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64的终点连接。水平线条65的终点相当于元件62的一个路径的终点。由水平线条63、垂直线条64以及水平线条65形成的路径的长度例如为110mm。
垂直线条66为自起点朝向垂直方向下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馈电点61连接,终点与水平线条67的起点连接。垂直线条66与水平线条63一起形成弯曲部(第1弯曲部)。
水平线条67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66的终点连接。水平线条67的终点相当于元件62的一个路径的终点。水平线条67与垂直线条66一起形成元件62的最长路径和弯曲部(第1弯曲部)。水平线条67以第1间隔配置于除雾器3的最上部的水平线条32与后述的水平线条36之间。由垂直线条66和水平线条67形成的路径的长度例如为180mm。
如图1所示,水平线条65的一部分、水平线条63以及垂直线条64配置于遮光部12。水平线条65的另一部分配置于透明部11,并形成格子图案的一部分。水平线条63和垂直线条64起到用于将水平线条65配置于使水平线条65的另一部分能够形成格子图案的位置的连接线的作用。
与此相同,水平线条67的一部分和垂直线条66(第4部分)配置于遮光部12。水平线条67的另一部分配置于透明部11,并形成格子图案的一部分。垂直线条66起到用于将水平线条67配置于使水平线条67的另一部分能够形成格子图案的位置的连接线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元件6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2的例子。元件62在满足后述的元件62、72、82的配置的范围内可以是能够接收FM广播信号和DAB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的任意的形状和长度。
RKE天线7为RKE信号的接收用天线。RKE信号的频率为314MHz、434MHz以及868MHz等。RKE天线7形成为能够接收这些频率。如图2所示,RKE天线7包括馈电点71(第2馈电点)和元件72(第2元件)。
馈电点71为用于连接元件72和放大器等信号处理电路(省略图示)的电极,以从车外观察不到的方式设于遮光膜2上。馈电点71利用与线条相同的形成方法作为平面的图案形成于窗玻璃1的表面上。在图2的例子中,馈电点71为四边形,但馈电点71的形状能够任意设计,可以是圆形、矩形等。如图2所示,馈电点71与馈电点61相邻配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相邻”并不是两个对象构件相接触,而是在该对象构件之间存在间隙。例如,如图2所示,在馈电点71与馈电点61之间存在间隙。
元件72为接收RKE信号的部分。元件72与馈电点71连接,向信号处理电路输入与接收到的信号(电波)相对应的电流。图2的元件72具有水平线条73、垂直线条74、水平线条75、水平线条76以及水平线条77。
水平线条73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左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馈电点71连接,终点与垂直线条74的起点连接。
垂直线条74为自起点朝向垂直方向上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水平线条73的终点连接,终点与水平线条75的起点连接。垂直线条74的长度例如为72mm。
水平线条75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74的终点连接。水平线条75的终点相当于元件72的一个路径的终点。水平线条75与水平线条73和垂直线条74一起形成元件72的最长路径。水平线条75的长度例如为328mm。
水平线条76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74的第1中间点连接。水平线条76的终点相当于元件72的一个路径的终点。第1中间点根据水平线条76的长度能够任意设计。水平线条76的长度例如为18mm。
水平线条77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74的第1中间点连接。水平线条77的终点相当于元件72的一个路径的终点。第2中间点根据水平线条76的长度能够任意设计。水平线条77的长度例如为18mm。
如图1所示,水平线条73、垂直线条74、水平线条76、77以及水平线条75配置于遮光部12。
而且,由以上的说明可知,元件72以绕过AM天线8的方式配置。即,在元件72中,其最长路径的一部分(垂直线条74的一部分和水平线条75)相对于穿过后述的AM天线8的馈电点81的水平方向上的直线配置于与馈电点71相反的一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元件7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2的例子。元件72在满足后述的元件62、72、82的配置的范围内可以是能够接收RKE信号的任意的形状和长度。
AM天线8为AM广播信号的接收用天线。AM广播信号的频带为531KHz~1720KHz。AM天线8以能够接收这些频带的方式形成。而且,AM天线8以不直接与RKE天线7电容耦合的方式配置。如图2所示,AM天线8包括馈电点81(第3馈电点)和元件82(第3元件)。
馈电点81为用于连接元件82和放大器等信号处理电路(省略图示)的电极,以从车外观察不到的方式设于遮光部12。馈电点81利用与线条相同的形成方法作为平面的图案形成于窗玻璃1的表面上。在图2的例子中,馈电点81为四边形,但馈电点81的形状能够任意设计,可以是圆形、矩形等。如图2所示,馈电点81与馈电点71相邻配置。即,馈电点81隔着馈电点71配置于与馈电点61相反的一侧。
另外,馈电点71与馈电点81之间的间隔和馈电点71与馈电点61之间的间隔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且,在图2的例子中,馈电点61、71、81在垂直方向上配置成一列,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还可以彼此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偏移地配置。在任一情况下,对于馈电点61、71、81,都是以馈电点71与馈电点61相邻、馈电点81与馈电点71相邻的方式配置。
元件82为接收AM广播信号的部分。元件82与馈电点81连接,向信号处理电路输入与接收到的信号(电波)相对应的电流。AM天线8的接收频率为FM/DAB天线6以及RKE天线7的接收频率的大约1/100倍以下,因此,如图2所示,元件82具有比元件62、72的最长路径长的最长路径。图2的元件82具有水平线条83、垂直线条84、水平线条85~89以及垂直线条90。
水平线条83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馈电点81连接,终点与垂直线条84的起点连接。
垂直线条84为自起点朝向垂直方向上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水平线条83的终点连接,终点与水平线条85的起点连接。
水平线条85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84的终点连接,终点与水平线条88的起点(垂直线条90的第2中间点)连接。
水平线条86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90的终点连接。水平线条86的终点相当于元件82的一个路径的终点。水平线条86与水平线条75配置于同一直线上。水平线条86的长度例如为700mm。
水平线条87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90的第1中间点连接。水平线条87的终点相当于元件82的一个路径的终点。水平线条87的长度例如为378mm。
水平线条88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90的第2中间点(水平线条85的终点)连接。水平线条88的终点相当于元件82的一个路径的终点。水平线条88的长度例如为378mm。
水平线条89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90的第3中间点连接。水平线条89的终点相当于元件82的一个路径的终点。水平线条89的长度例如为378mm。
垂直线条90为自起点朝向垂直方向上方延伸的线条,终点与水平线条86的起点连接。垂直线条90的起点相当于元件82的一个路径的终点。垂直线条90的一部分(自第2中间点到终点)与水平线条83、垂直线条84、水平线条85以及水平线条86一起形成元件82的最长路径。垂直线条90的长度例如为104mm。
如图1所示,水平线条85的一部分、水平线条83以及垂直线条84配置于遮光部12。水平线条85的另一部分、水平线条86~89以及垂直线条90配置于透明部11,并形成格子图案的一部分。水平线条83和垂直线条84起到用于将水平线条85、水平线条86~89以及垂直线条90配置于使水平线条85的其他部分、水平线条86~89以及垂直线条90能够形成格子图案的位置的连接线的作用。而且,水平线条86~89(垂直线条90的第1中间点~第3中间点以及终点)以水平线条86~89能够形成格子图案的方式在垂直方向上以等间隔平行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元件8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2的例子。元件82在满足后述的元件62、72、82的配置的范围内可以是能够接收AM广播信号的任意的形状和长度。例如,在图2的例子中,元件82的最长路径的一部分配置于元件62、72之间,也可以是元件82的最长路径的全部配置于元件62、72之间。
无源元件9为用于调整RKE天线7的接收频率而设置的元件。无源元件9设于遮光膜2上,不与任一电极连接,不被通电。在图2的例子中,无源元件9由一个线条形成。无源元件9的长度例如为1030mm。无源元件9包括第1重叠部分91和第2重叠部分92。关于无源元件9,后述详细说明。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的效果。
如图2的例子所示,在各天线的馈电点按照馈电点61、71、81的顺序配置成一列的情况下,在以往的车辆用窗玻璃中,各天线的元件按照元件62、72、82的顺序配置。该结果,元件62与元件72相邻配置,FM/DAB天线6以及RKE天线7的接收灵敏度下降。这是因为,由于FM/DAB天线6以及RKE天线7的接收频率接近,因而在FM/DAB天线6与RKE天线7之间产生干涉。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绕过AM天线8的方式配置元件72,使各天线的元件按照元件62、82、72的顺序配置。即,在元件62与元件72之间配置有元件82的至少一部分。该结果,元件62与元件82相邻配置,元件82与元件72相邻配置。
如上所述,AM天线8的接收频率在FM/DAB天线6以及RKE天线7的接收频率的大约1/100倍以下。因此,即使元件62与元件82相邻配置,也难以在FM/DAB天线6与AM天线8之间产生干涉。同样地,即使元件62与元件72相邻配置,也难以在RKE天线7与AM天线8之间产生干涉。并且,由于在元件62与元件72之间配置有AM天线8,因而能够抑制FM/DAB天线6与RKE天线7之间的干涉。
该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以往的车辆用窗玻璃相比,能够抑制FM/DAB天线6与RKE天线7之间的干涉,能够使FM/DAB天线6以及RKE天线7的接收灵敏度提高。
在此,图3是表示玻璃天线的比较例1的图。比较例1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5应用了以往的元件的配置的玻璃天线。即,比较例1包括FM/DAB天线6、RKE天线7以及AM天线8,各天线的馈电点按照馈电点61、71、81的顺序配置,各天线的元件按照元件62、72、82的顺序配置。
图4是表示玻璃天线的比较例2的图。比较例2是从比较例1中去除了FM/DAB天线6的玻璃天线。即,比较例2包括RKE天线7和AM天线8,各天线的馈电点按照馈电点71、81的顺序配置,各天线的元件按照元件72、82的顺序配置。
图5是表示图2的玻璃天线5(以下称作“实施例”)以及比较例1的DAB信号的天线灵敏度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图5的实线表示实施例的天线灵敏度,虚线表示比较例1的天线灵敏度。由于比较例2不包括FM/DAB天线6,因此,图5中不包含比较例2的实验结果。
如图5所示,实施例的天线灵敏度整体上高于比较例1的天线灵敏度。由此,能够明确的是,相比于比较例1,利用实施例的结构能够抑制RKE天线7对FM/DAB天线6的干涉。
图6是表示实施例、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的RKE信号的回波损耗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图6的实线表示实施例的回波损耗,点线表示比较例1的回波损耗,虚线表示比较例2的回波损耗。回波损耗越小,则RKE天线7的性能越高。
如图6所示,与比较例2的回波损耗相比,比较例1的回波损耗整体上较大。由此,明确的是,比较例1的RKE天线7的性能因由与RKE天线7相邻配置的FM/DAB天线6产生的干渉而下降。
而且,与比较例1的回波损耗相比,实施例的回波损耗整体上较小。由此,明确的是,相比于比较例1,利用实施例的结构能够抑制FM/DAB天线6对RKE天线7的干涉。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FM/DAB天线6的元件62与RKE天线7的元件72之间配置有AM天线8的元件82的至少一部分。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FM/DAB天线6和RKE天线7之间的干涉,抑制由干涉导致的FM/DAB天线6以及RKE天线7的接收灵敏度的下降。该结果,能够使FM/DAB天线6以及RKE天线7的接收灵敏度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2的例子。本实施方式能够应用于以下结构的任意的玻璃天线:包括接收频率接近的天线H1、H2、和接收频率充分低于天线H1、H2的接收频率的天线L,各天线的馈电点按照天线H1、H2、L的顺序相邻配置。
天线H1、H2在图2的例子中相当于FM/DAB天线6和RKE天线7,但并不限定于此。天线H1、H2的接收频率接近例如是指天线H1的接收频率在天线H2的接收频率的1/10倍以上且10倍以下。
而且,天线L在图2的例子中相当于AM天线8,但并不限定于此。天线L的接收频率充分低于天线H1、H2的接收频率例如是指天线L的接收频率在天线H1、H2的接收频率的1/10倍以下。
在此,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的变化的图。
在图7的(A)的例子中,天线H1的元件以绕过天线L的方式配置。即,天线H1的元件(第1元件)的一部分相对于通过天线L的馈电点(第3馈电点)的水平方向上的直线配置于天线H1的与馈电点(第1馈电点)相反的一侧。
可以是天线H1的元件(第1元件)与天线L的元件(第3元件)电容耦合。由此,天线H1的接收灵敏度提高。例如,在图7的(A)中,可以是天线H1的元件中在第3元件的上侧延伸的元件部分与第3元件电容耦合。而且,在天线H1的元件(第1元件)与天线L的元件(第3元件)之间的电容耦合部分设于遮光部12时,由于该电容耦合部分被遮光部12遮盖,因此,车辆用窗玻璃的设计性提高。
在图7的(B)的例子中,天线H2的元件以绕过天线L的方式配置。即,天线H2的元件(第2元件)的一部分相对于穿过天线L的馈电点(第3馈电点)的水平方向上的直线配置于天线H2的与馈电点(第2馈电点)相反的一侧。图7的(B)的例子相当于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玻璃天线5的图。
可以是天线H2的元件(第2元件)与天线L的元件(第3元件)电容耦合。由此,天线H2的接收灵敏度提高。例如,在图7的(B)中,可以是天线H2的元件中在第3元件的上侧延伸的元件部分与第3元件电容耦合。而且,在天线H2的元件(第1元件)与天线L的元件(第3元件)之间的电容耦合部分设于遮光部12时,由于该电容耦合部分被遮光部12遮盖,因此,车辆用窗玻璃的设计性提高。
在图7的(C)的例子中,天线L的元件配置于天线H1、H2之间。即,天线L的元件(第3元件)以在天线H1的馈电点(第1馈电点)与天线H2的馈电点(第2馈电点)之间穿过的方式配置。
可以是天线H1的元件(第1元件)和天线H2的元件(第2元件)中的任一元件与天线L的元件(第3元件)电容耦合。由此,元件与第3元件电容耦合的天线的接收灵敏度提高。例如,在图7的(C)中,可以是天线H1的元件中在第3元件的下侧延伸的元件部分与第3元件电容耦合。或者,可以是天线H2的元件中在第3元件的上侧延伸的元件部分与第3元件电容耦合。而且,在天线H1的元件(第1元件)和天线H2的元件(第2元件)中的任一元件与天线L的元件(第3元件)之间的电容耦合部分设于遮光部12时,由于该电容耦合部分被遮光部12遮盖,因此,车辆用窗玻璃的设计性提高。
在图7的(A)~图7的(C)的任一情况下,由于在天线H1、H2的元件之间配置有天线L的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均能够获得上述的抑制由干渉导致的天线H1、H2的接收灵敏度的下降的效果。因而,能够使天线H1、H2的接收灵敏度提高。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8~图14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在本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除雾器3的元件34。图8是将图1中的FM/DAB天线6的周边放大后的局部放大图。在图8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无源线条4、RKE天线7以及AM天线8。图8的元件34包括垂直线条35(第2线条)、水平线条36、垂直线条37以及水平线条38。在元件34所具有的各线条的端部中,将距离除雾器电极31a、31b较近的一侧称作起点,将距离除雾器电极31a、31b较远的一侧称作终点。
垂直线条35为自起点朝向垂直方向上方延伸的线条,终点与水平线条32的起点连接。垂直线条35的起点与配置于最上部的水平线条32和垂直线条33的交叉点连接。即,垂直线条35连接配置于最上部的水平线条32和水平线条36。以下,将连接垂直线条35的水平线条32称作水平线条32T,将连接垂直线条35的垂直线条33称作垂直线条33L。
由图8可知,垂直线条35相当于将垂直线条33L向上方延长而得到的部分。换言之,垂直线条33L和垂直线条35由一个线条形成。垂直线条35的长度例如为50mm。而且,垂直线条33L和垂直线条35的长度的合计例如为380mm。
水平线条36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左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35的终点连接,终点与垂直线条37的起点连接。水平线条36和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2倍的间隔配置。由此,在水平线条36中,能够利用配置于透明部11的部分(第1部分)形成格子图案的一部分。水平线条36的长度例如为320mm。
垂直线条37为自起点朝向垂直方向下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水平线条36的终点连接,终点与水平线条38的起点连接。垂直线条37的长度例如为20mm。
水平线条38为自起点朝向水平方向右方延伸的线条,起点与垂直线条37的终点连接。水平线条38的终点相当于元件34的终点。水平线条38的长度例如为20mm。
如图8所示,水平线条36的一部分、垂直线条37以及水平线条38(第2部分)设于遮光部12,并分别与元件62的一部分以小于第1间隔的第2间隔配置。具体而言,水平线条36的一部分与水平线条63以第2间隔配置。垂直线条37与垂直线条66以第2间隔配置。水平线条38与水平线条67的一部分以第2间隔配置。第2间隔为5mm以下的任意的间隔,例如为2mm。各线条的第2间隔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而且,水平线条36和垂直线条37形成弯曲部(第2弯曲部)。该弯曲部沿着由水平线条63和垂直线条66形成的弯曲部配置。同样地,垂直线条37和水平线条38形成弯曲部(第2弯曲部)。该弯曲部沿着由垂直线条66和水平线条67形成的弯曲部配置。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的效果。
如上所述,元件34(第4元件)中配置于透明部11的部分(第1部分)与元件62(第1元件)中配置于透明部11的部分(第3部分)以第1间隔并行配置。相对于此,元件34(第4元件)中配置于遮光部12的部分(第2部分)的一部分与元件62(第1元件)中配置于遮光部12的部分(第4部分)的一部分以小于第1间隔的第2间隔并行配置。该结果,由于透明部11的元件34与元件62之间的电容耦合,而使遮光部12的元件34与元件62之间的电容耦合变强。
电容耦合的强度(以下称作“耦合度”)与所耦合的线条的并行距离成正比,并与并行间隔成反比。并行是指并行配置。于是,在由并行距离/并行间隔表示耦合度时,在图8的例子中,透明部11的元件34与元件62的耦合度约为5.6。另一方面,遮光部12的元件34与元件62的耦合度约为30。
这样,通过提高遮光部12的元件34与元件62之间的耦合度(增强电容耦合),FM/DAB天线6能够利用除雾器3接收电波。由此,能够使FM/DAB天线6的天线灵敏度提高。
在此,图9是表示车辆用窗玻璃的比较例的图。图9的比较例与图8的车辆用窗玻璃(以下称作“实施例”)不同,元件34未在遮光部12与元件62相邻配置。图9的比较例的其他的结构与图8的实施例相同。
图10是表示图8的实施例以及图9的比较例的FM广播信号的天线灵敏度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如图10所示,可明确的是,在FM广播信号的频带的整体上,图8的实施例的天线灵敏度高于图9的比较例的天线灵敏度。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缩窄遮光部12的元件34与元件62之间的间隔,提高其耦合度,从而能够使FM/DAB天线6的天线灵敏度提高。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透明部11,元件34和元件62以第1间隔等间隔地配置,并分别形成格子图案的一部分。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相比于通过在透明部11缩窄元件之间的间隔从而使天线灵敏度提高的以往的方法,能够抑制车辆用窗玻璃的设计性的下降。作为结果,能够使车辆用窗玻璃的设计性提高。
另外,元件34的各线条的最佳的长度根据FM/DAB天线6的接收频率(接收信号的中心波长)而变化。例如,在图2的例子中,垂直线条33L、35以及水平线条36的长度的合计优选为700mm。理由如下所述。
通常,天线的元件与其长度相当于1/4波长、3/4波长、5/4波长等的信号共振。
在像DAB信号这样的中心频率较高的信号的情况下,元件34中配置于遮光部12的部分(第2部分)与元件62中配置于遮光部12的部分(第4部分)之间的阻抗变得充分小。即,元件34(水平线条36的终点)成为和与馈电点61连接的状态相同的状态。作为结果,包括垂直线条33L、35和水平线条36的元件部分在其长度为DAB信号的1/4波长、3/4波长、5/4波长等的情况下与DAB信号共振。
因而,通过将垂直线条33L、35和水平线条36的长度的合计设为700mm的(DAB信号的大约3/4波长),能够使元件34与DAB信号共振。即,能够成为利用FM/DAB天线6能够接收DAB信号。
另一方面,在像FM广播信号这样的中心频率较低的信号的情况下,元件34中配置于遮光部12的部分(第2部分)与元件62中配置于遮光部12的部分(第4部分)之间的阻抗并不是充分小。即,第2部分和第4部分作为缩短电容器发挥功能。作为结果,包括垂直线条33L、35和水平线条36的元件部分在其长度长于FM广播信号的1/4波长、3/4波长、5/4波长等的情况下与FM广播信号共振。
因而,通过将垂直线条33L、35和水平线条36的长度的合计设为700mm(FM广播信号的大约1/3波长(1/4波长以上且3/4波长以下)),能够使元件34与FM广播信号共振。即,能够成为利用FM/DAB天线6能够接收FM广播信号。
以上这样的元件34的各线条的最佳长度既可以如上所述地根据接收信号的中心频率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实验、模拟等求得。
而且,以上说明了使FM/DAB天线6的天线灵敏度提高的情况,利用同样的方法,还能够使RKE天线7、AM天线8的天线灵敏度提高。
在此,将使天线灵敏度提高的天线称作天线A,将为了使天线A的天线灵敏度提高而与除雾器3的水平线条32T连接的元件称作元件E。在图8的例子中,天线A相当于FM/DAB天线6,元件E相当于元件34。
图11~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的变化的图。与图8相同,图11~图14是将天线A的周边放大后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11的例子中,天线A的元件由一个线条(水平线条)形成,不具有弯曲部。
在图11的(A)的例子中,天线A的元件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2倍的间隔配置。而且,元件E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1倍的间隔配置。即,配置于透明部11的元件E配置在配置于透明部11的天线A的元件与水平线条32T之间。这样一来,配置于透明部11的天线A的元件与水平线条32T之间的间隔可以是第1间隔的2倍以上的整数倍。而且,配置于透明部11的元件E与水平线条32T之间的间隔可以是第1间隔的1倍。
在图11的(B)的例子中,天线A的元件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2倍的间隔配置。而且,元件E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3倍的间隔配置。这样一来,配置于透明部11的元件E与水平线条32T之间的间隔可以是第1间隔的3倍以上的整数倍。
在图11的(C)的例子中,天线A的元件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3倍的间隔配置。而且,元件E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1倍的间隔配置。这样一来,配置于透明部11的元件E与配置于透明部11的天线A的元件之间的间隔可以是第1间隔的2倍以上的整数倍。
在图11的(A)~图11的(C)的任一情况下,在遮光部12,天线A的元件与元件E之间的间隔均变得较窄,因此,能够使天线A的天线灵敏度提高。而且,在透明部11,天线A的元件和元件E距离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整数倍的间隔配置,因此,能够使车辆用窗玻璃的设计性提高。
在图12的例子中,与图8的例子相同,天线A的元件由两个线条(垂直线条和水平线条)形成,并在遮光部12具有弯曲部。天线A的元件可以由三个以上的线条形成。
在图12的(A)的例子中,天线A的元件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2倍的间隔配置。而且,元件E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1倍的间隔配置。元件E在遮光部12且在天线A的元件的弯曲部的下侧具有沿着该弯曲部配置的弯曲部。
在图12的(B)的例子中,天线A的元件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2倍的间隔配置。而且,元件E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3倍的间隔配置。元件E在遮光部12且在天线A的元件的弯曲部的上侧具有沿着该弯曲部配置的弯曲部。元件E的弯曲部以元件E的终点靠近天线A的馈电点的方式顺时针地形成。
在图12的(C)的例子中,天线A的元件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2倍的间隔配置。而且,元件E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3倍的间隔配置。元件E在遮光部12且在天线A的元件的弯曲部的上侧具有沿着该弯曲部配置的弯曲部。元件E的弯曲部以元件E的终点远离天线A的馈电点的方式逆时针地形成。
根据图12这样的结构,天线A的元件与元件E靠近地配置的长度与图11的例子相比变得较长。因而,能够使天线A的天线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图13的(A)的例子是将图12的(B)的例子中的元件E的弯曲部多重线化后的例子。图13的(B)的例子是将图12的(C)的例子中的元件E的弯曲部多重线化后的例子。根据图13这样的结构,天线A的元件与元件E靠近地配置的长度与图12的例子相比变得较长。因而,能够使天线A的天线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在图14的例子中,除雾器3具有两个元件E1、E2。
在图14的(A)的例子中,以两个元件E在遮光部12相对于一个天线A的元件靠近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天线A的元件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2倍的间隔配置。元件E1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3倍的间隔配置,且在遮光部12靠近天线A的元件的上侧地配置。元件E2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1倍的间隔配置,且在遮光部12靠近天线A的元件的下侧地配置。元件E1、E2连接于同一垂直线条33,并共用一部分。根据图14的(A)这样的结构,天线A的元件与元件E靠近地配置的长度与图11的例子相比变得较长。因而,能够使天线A的天线灵敏度进一步提高。另外,也可以以三个以上的元件E相对于一个天线A的元件靠近的方式配置。
在图14的(B)的例子中,以元件E1在遮光部12相对于天线A1的元件靠近的方式配置,以元件E2在遮光部12相对于天线A2的元件靠近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天线A1的元件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3倍的间隔配置。天线A2的元件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2倍的间隔配置。元件E1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4倍的间隔配置,在遮光部12靠近天线A1的元件的上侧地配置。元件E2在透明部11与水平线条32T以第1间隔的1倍的间隔配置,在遮光部12靠近天线A2的元件的下侧地配置。元件E1、E2连接于同一垂直线条33,并共用一部分。根据图14的(B)这样的结构,在遮光部12,天线A1的元件和元件E1靠近地配置,天线A2的元件和元件E2靠近地配置。因而,能够分别使天线A1、A2的天线灵敏度提高。另外,也可以以元件E分别相对于三个以上的天线A靠近的方式配置。
图14的(C)的例子是将图14的(B)的例子中的元件E1、E2分离后的例子。具体而言,元件E1、E2分别连接于不同的垂直线条33。根据图14的(C)这样的结构,能够分别独立地设计元件E1、E2。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15和图16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在本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无源元件9。如上所述,无源元件9包括第1重叠部分91和第2重叠部分92。
第1重叠部分91为无源元件9中与RKE天线7的水平线条75隔开第3间隔地并行配置的部分。通过这样地配置无源元件9的一部分(第1重叠部分91),从而使无源元件9和RKE天线7电容耦合。第3间隔能够设计为使无源元件9和RKE天线7能够电容耦合的任意的间隔,优选在5mm以下。在图2的例子中,第3间隔为2mm。
第2重叠部分92为无源元件9中与AM天线8的水平线条86隔开第4间隔地并行配置的部分。通过这样地配置无源元件9的一部分(第2重叠部分92),从而使无源元件9和AM天线8电容耦合。第4间隔能够设计为无源元件9和AM天线8能够电容耦合的任意的间隔,优选在5mm以下。在图2的例子中,第4间隔为2mm。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无源元件9和RKE天线7电容耦合,无源元件9和AM天线8电容耦合。即,RKE天线7和AM天线8经由无源元件9(间接地)电耦合。
该结果,在RKE天线7上形成有与RKE天线7的形状、AM天线8的形状、第1重叠部分91的长度、第2重叠部分92的长度、第3间隔以及第4间隔相对应的谐振点。因而,通过以使该谐振点成为规定的频率的方式调整上述各参数,能够将RKE天线7的接收频率调整为规定的频率。规定的频率例如为314MHz、434MHz、868MHz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各参数通过实验进行调整即可。
图15是表示图2的RKE天线7的回波损耗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如图15所示,可明确的是,根据图2这样的结构,RKE天线7的接收频率成为314MHz和434MHz。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无源元件9,能够在RKE天线7上设置多个接收频率。RKE天线7所具有的各接收频率能够通过调整RKE天线7的形状、AM天线8的形状、第1重叠部分91的长度、第2重叠部分92的长度、第3间隔以及第4间隔而任意设定。
在仅通过调整RKE天线7的形状而在RKE天线7上设置多个接收频率的情况下,需要延长RKE天线7的各线条、增加线条,因此,使RKE天线7的占用区域变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调整第1重叠部分91的长度、第2重叠部分92的长度、第3间隔以及第4间隔从而设置多个接收频率。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具有多个接收频率的RKE天线7小型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送和接收RKE信号时,利用经由无源元件9而被电容耦合的AM天线8,因此,能够使RKE天线7的发送及接收性能提高。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不改变RKE天线7和AM天线8的形状就能够调整RKE天线7的接收频率。因而,能够容易地调整RKE天线7的接收频率。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分别调整第3间隔和第4间隔,能够分别独立地调整无源元件9与RKE天线7之间的电容耦合的强度、以及无源元件9与AM天线8之间的电容耦合的强度。由此,能够更自由地调整RKE天线7的接收频率。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无源元件9而被电容耦合的两个天线并不限定于RKE天线7和AM天线8。例如,两个天线也可以是RKE天线7和FM/DAB天线6。但是,两个天线优选像RKE天线7和AM天线8那样彼此的接收频率远离(例如,10倍以上)。这是因为,在两个天线的接收频率接近的情况下,可能由于干涉而导致各天线的接收灵敏度下降。
在此,在经由无源元件9而被电容耦合的两个天线中,将接收频率较高的天线称作天线H,将接收频率较低的天线称作天线L。在图2的例子中,天线H相当于RKE天线7,天线L相当于AM天线8。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的变化的图。
在图16的(A)的例子中,天线H的元件和天线L的元件配置于同一直线上,无源元件9为一个线条。第1重叠部分91与天线H的元件的整体隔开第3间隔地并行配置。第2重叠部分92与天线L的元件的整体隔开第4间隔地并行配置。在图16的(A)的例子中,第3间隔和第4间隔相等,第1重叠部分91的长度和天线H的元件的长度相等,第2重叠部分92的长度和天线L的元件的长度相等。
在图16的(B)的例子中,天线H的元件和天线L的元件配置于同一直线上,无源元件9为一个线条。第1重叠部分91与天线H的元件的一部分隔开第3间隔地并行配置。第2重叠部分92与天线L的元件的一部分隔开第4间隔地并行配置。图16的(B)的例子相当于图2的玻璃天线5。在图16的(B)的例子中,第3间隔和第4间隔相等。
在图16的(C)的例子中,天线H的元件和天线L的元件配置于同一直线上。而且,无源元件9由在垂直方向上偏移配置的两个水平线条和连接两个水平线条的垂直线条形成。在图16的(C)的例子中,第3间隔和第4间隔成为不同的间隔。
在图16的(D)的例子中,天线H的元件和天线L的元件在垂直方向上偏移配置,无源元件9为一个线条。在图16的(D)的例子中,第3间隔和第4间隔成为不同的间隔。
在图16的(E)的例子中,天线H的元件和天线L的元件在垂直方向上偏移配置,无源元件9为一个线条。但是,与图16的(D)不同,无源元件9配置在天线H与天线L之间。在图16的(E)的例子中,通过调整无源元件9的配置,能够调整第3间隔和第4间隔。
在图16的(A)~图16的(E)的任一情况下,由于天线H和天线L经由无源元件9被电耦合,因此,能够获得上述的使具有多个接收频率的天线H、L小型化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结构等,并且,不限定于与其他的要素的组合等、在此所示出的结构。关于这些方面,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能够根据其应用方式适当地确定。

Claims (11)

1.一种玻璃天线,其配置于车辆用窗玻璃,其中,
该玻璃天线包括:
第1天线,其具有第1馈电点和与所述第1馈电点连接的第1元件;
第2天线,其具有与所述第1馈电点相邻配置的第2馈电点和与所述第2馈电点连接的第2元件;以及
第3天线,其具有与所述第2馈电点相邻配置的第3馈电点和与所述第3馈电点连接的第3元件,该第3元件具有比所述第1元件的最长路径和所述第2元件的最长路径长的最长路径、且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1元件和所述第2元件之间,
所述第1元件的一部分相对于经由所述第3馈电点的第1方向上的直线配置于与所述第1馈电点相反的一侧。
2.一种玻璃天线,其配置于车辆用窗玻璃,其中,
该玻璃天线包括:
第1天线,其具有第1馈电点和与所述第1馈电点连接的第1元件;
第2天线,其具有与所述第1馈电点相邻配置的第2馈电点和与所述第2馈电点连接的第2元件;以及
第3天线,其具有与所述第2馈电点相邻配置的第3馈电点和与所述第3馈电点连接的第3元件,该第3元件具有比所述第1元件的最长路径和所述第2元件的最长路径长的最长路径、且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1元件和所述第2元件之间,
所述第2元件的一部分相对于经由所述第3馈电点的第1方向上的直线配置于与所述第2馈电点相反的一侧。
3.一种玻璃天线,其配置于车辆用窗玻璃,其中,
该玻璃天线包括:
第1天线,其具有第1馈电点和与所述第1馈电点连接的第1元件;
第2天线,其具有与所述第1馈电点相邻配置的第2馈电点和与所述第2馈电点连接的第2元件;以及
第3天线,其具有与所述第2馈电点相邻配置的第3馈电点和与所述第3馈电点连接的第3元件,该第3元件具有比所述第1元件的最长路径和所述第2元件的最长路径长的最长路径、且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1元件和所述第2元件之间,
所述第3元件以在所述第1馈电点与所述第2馈电点之间穿过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天线,其中,
所述第1馈电点、所述第2馈电点以及所述第3馈电点配置成一列。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天线,其中,
所述第1元件或所述第2元件与所述第3元件电容耦合。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天线,其中,
所述第3天线的接收频率低于所述第1天线的接收频率和所述第2天线的接收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天线,其中,
所述第3馈电点设于窗玻璃的比所述第2馈电点更靠上方的上部位置,
所述第2馈电点设于所述窗玻璃的比所述第1馈电点更靠上方的上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天线,其中,
所述第3天线为AM广播信号的接收用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天线,其中,
该玻璃天线还具有无源元件,该无源元件具有与所述第2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隔开第1间隔地并行配置的第1重叠部分和与所述第3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隔开第2间隔地并行配置的第2重叠部分。
10.一种车辆用窗玻璃,其中,
该车辆用窗玻璃包括:
窗玻璃;以及
玻璃天线,其设于所述窗玻璃,该玻璃天线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天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窗玻璃,其中,
该车辆用窗玻璃还包括除雾器,该除雾器具有以第1间隔等间隔地配置的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线条和与所述第1线条连接的除雾器元件,
所述窗玻璃具有透明部和设于所述透明部的周围的遮光部,
所述除雾器元件具有设于所述透明部并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部分和设于所述遮光部并与所述第1部分连接的第2部分,
所述第1元件具有设于所述透明部并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3部分和设于所述遮光部并与所述第3部分和所述第1馈电点连接的第4部分,
所述第2部分的一部分和所述第4部分的一部分以小于所述第1间隔的间隔配置。
CN201810146346.0A 2017-02-14 2018-02-12 玻璃天线及车辆用窗玻璃 Active CN108448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5267 2017-02-14
JP2017-025267 2017-02-14
JP2017-232381 2017-12-04
JP2017232381A JP7013824B2 (ja) 2017-02-14 2017-12-04 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窓ガラ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8224A CN108448224A (zh) 2018-08-24
CN108448224B true CN108448224B (zh) 2020-12-01

Family

ID=61192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6346.0A Active CN108448224B (zh) 2017-02-14 2018-02-12 玻璃天线及车辆用窗玻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3962B2 (zh)
EP (1) EP3361563B1 (zh)
CN (1) CN1084482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4736B2 (ja) * 2018-03-16 2023-01-1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リアガラス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2312A (ja) * 2002-06-25 2004-01-29 Harada Ind Co Ltd 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CN101091286A (zh) * 2005-03-29 2007-12-19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的玻璃天线
CN101248553A (zh) * 2005-08-24 2008-08-2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多波段天线装置
CN101414704A (zh) * 2007-10-15 2009-04-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汽车用玻璃天线
EP2787573A1 (en) * 2013-04-02 2014-10-08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Vehicular glass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51248A (ja) * 1998-11-16 2000-05-30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US6163303A (en) * 1999-07-29 2000-12-1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M upper/FM defogger grid active backlite antenna
CA2433774A1 (en) * 2001-01-04 2002-07-18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Glass antenna and glass antenna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7659812B2 (en) 2005-03-10 2010-02-0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Tire pressure monitor with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KR20070113128A (ko) * 2006-05-23 2007-11-28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자동차용 고주파 유리 안테나
WO2010032285A1 (ja) * 2008-09-16 2010-03-25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US8564489B2 (en) * 2009-06-16 2013-10-22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Glass antenna and window glass for vehicle
JP6221773B2 (ja) 2014-01-27 2017-11-01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アンテナ
JP6221779B2 (ja) 2014-01-29 2017-11-01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アンテ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2312A (ja) * 2002-06-25 2004-01-29 Harada Ind Co Ltd 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CN101091286A (zh) * 2005-03-29 2007-12-19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的玻璃天线
CN101248553A (zh) * 2005-08-24 2008-08-2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多波段天线装置
CN101414704A (zh) * 2007-10-15 2009-04-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汽车用玻璃天线
EP2787573A1 (en) * 2013-04-02 2014-10-08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Vehicular glass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61563B1 (en) 2020-10-07
US20180233818A1 (en) 2018-08-16
EP3361563A1 (en) 2018-08-15
CN108448224A (zh) 2018-08-24
US10573962B2 (en) 2020-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30201B2 (ja) 窓アンテナ
CN106252819B (zh) 车辆用玻璃天线和具有车辆用天线的后部窗玻璃
EP3101734B1 (en) Glass antenna
CN107851890B (zh) 玻璃天线和具有玻璃天线的车辆用窗玻璃
CN108428996B (zh) 车辆用窗玻璃
JP2013131889A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CN108448224B (zh) 玻璃天线及车辆用窗玻璃
EP2597726A1 (en) Vehicle antenna
CN108448223B (zh) 玻璃天线及车辆用窗玻璃
US11742563B2 (en) Backdoor and rear glass
JP7013824B2 (ja) 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窓ガラス
CN111699591B (zh) 车辆用窗玻璃
CN111509371A (zh) 车辆用玻璃天线、车辆用窗玻璃以及车辆用天线系统
EP3163674B1 (en) Glass antenna for vehicle and rear window glass including glass antenna for vehicle
JP5402345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6601312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該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を備える後部窓ガラス
JP7447716B2 (ja) 車両用窓ガラス
JP6064521B2 (ja) フィルム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G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Glass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