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8204A - 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8204A
CN108448204A CN201810363290.4A CN201810363290A CN108448204A CN 108448204 A CN108448204 A CN 108448204A CN 201810363290 A CN201810363290 A CN 201810363290A CN 108448204 A CN108448204 A CN 108448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eat dissipation
fixed
drive rod
dissip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32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48204B (zh
Inventor
尹榕
段杜娟
沈予忠
祁丽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NAIWEITE POWER SUPPL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尹榕
段杜娟
沈予忠
祁丽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尹榕, 段杜娟, 沈予忠, 祁丽敏 filed Critical 尹榕
Priority to CN2018103632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8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8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8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48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8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汽车壳体、发电机、逆变器、电池、电池散热装置,汽车壳体内腔底部上靠近汽车尾端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电池,电池散热装置将电池包覆,电池散热装置与电池固定连接,发电机与逆变器均安装在汽车壳体内腔底部面板上,发电机通过逆变器与电池电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散热机构、制冷装置、加速制冷机构、机械驱动加速机构、压差驱动机构、驱动控制装置、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共同作下,可以实现将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并且风轮在降温的同时可以将循环管外壁的水珠吹干,或者水珠直接掉落到梯形制冷腔中,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部散热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安装在四轮中间的底盘上或后备箱力,由于电池工作时间长、且需要反复充电,因此极易发热;这样,使得电池的散热变得尤为重要。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现有的电动汽车中的电池外壳采用普通的材质,透气散热性不好,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快速排出电池散发的热量,导致局部高温,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现有技术电动汽车使用制冷器为电池散热,制冷器在工作后极易在电池表面及箱体的内外壁上形成水露,进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汽车壳体、发电机、逆变器、电池、电池散热装置,所述的汽车壳体内腔底部上靠近汽车尾端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电池,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将电池包覆,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与电池固定连接,所述的发电机与逆变器均安装在汽车壳体内腔底部面板上,所述的发电机通过逆变器与电池电连接;
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由第一散热机构、制冷装置、加速制冷机构、机械驱动加速机构、压差驱动机构、驱动控制装置、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组成;
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安装在电池散热装置内腔左侧,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与驱动控制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通过驱动控制装置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机械配合,所述的制冷装置设于电池正南方向上,所述的制冷装置固定安装在电池散热装置内腔底部面板上,所述的制冷装置与加速制冷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加速制冷机构通过机械驱动加速机构与压差驱动机构机械配合,所述的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与电池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由电机转轴、第一转轴、一号锥形轮、风轮、电机、电机固定块、热风出口组成,所述的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块与电池散热装置内壁之间,所述的电机转轴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的电机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与驱动控制装置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上设有一号锥形轮,所述的电机转轴通过一号锥形轮与第一转轴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转轴与风轮机械连接,所述的风轮与热风出口分别设于电池西面与东面上,所述的热风出口贯穿电池散热装置外壁,电机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以及一号锥形轮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使得第一转轴带动风轮高速转动产生风力将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从热风出口吹出,从而达到对电池降温散热的效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制冷装置由梯形制冷腔、干冰、喷水头、干冰转动轴、吸水头、出水管道组成,所述的梯形制冷腔固定安装在电池正南方向上,所述的干冰安装在梯形制冷腔中,所述的干冰与干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干冰转动轴与加速制冷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出水管道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相通,所述的出水管道与喷水头固定连接,所述的吸水头设于梯形制冷腔内底部,所述的吸水头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相通,出水管道将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中温度较高的水输送到喷水头中并通过喷水头喷出,在加速制冷机构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带动干冰转动,从而使得通过喷水头喷出发的水迅速并且完全与干冰反应,并散发冷气,使得水从新变为冷却水,并通过吸水头输送到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中。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加速制冷机构由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驱动杆、第一滑块、限位杆、第二驱动杆、第三固定轴、转盘、旋转杆、L型驱动杆、旋转块、第三驱动杆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轴贯穿第三驱动杆并将第三驱动杆固定,所述的第三驱动杆的一端与驱动控制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轴贯穿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并将器固定,所述的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所述的第一滑块设于第三驱动杆上并与第三驱动杆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三驱动杆远离驱动控制装置的一端上固定设有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与第三驱动杆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驱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块、旋转杆上,所述的旋转杆的一端固定在转盘上,所述的转盘中央被第三固定轴贯穿并固定,所述的旋转杆的另一端与L型驱动杆机械连接,所述的旋转块与干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驱动杆与旋转块机械连接,在驱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绕第一固定轴转动,从而第一驱动杆推动第一驱动杆在第一驱动杆上滑动,使得第二驱动杆带动旋转杆在转盘上转动,从而带动L型驱动杆运动,L型驱动杆驱动旋转块旋转,在旋转块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随之转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机械驱动加速机构由气缸驱动杆、U型密封腔、压块、第一固定杆、一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第二固定杆、气缸组成,所述的气缸驱动杆与气缸机械连接,所述的气缸驱动杆远离气缸的一端与压块固定连接,所述的压块设有两个并且分别设于U型密封腔中两个端口处,所述的第二固定杆与远离气缸驱动杆的压块机械焊接,所述的第二固定杆与二号连接杆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杆与U型密封腔外壁垂直焊接,所述的一号连接杆与第一固定杆机械连接,所述的一号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二号连接杆中央并固定在二号连接杆上,所述的二号连接杆远离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与压差驱动机构相连接,在气缸的作用下,与气缸驱动杆相连接的压块随气缸驱动杆做活塞运动,即为,压块在U型密封腔做升降运动,当与气缸驱动杆相连接的压块向上运动,压差的作用下,另一压块推动第二固定杆向下运动,从而牵动二号连接杆与压差驱动机构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使得压差驱动机构工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压差驱动机构由固定轮、轮座、连接线、第一环形扣、第二滑块、滑动腔组成,所述的轮座上固定设有固定轮,所述的连接线的一端与二号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固定轮与第一环形扣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扣固定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的第二滑块安装在滑动腔中并与滑动腔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二滑块与第三驱动杆机械连接,当二号连接杆与连接线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时,连接线松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驱动杆随之向下运动,使得第三驱动杆远离第二滑块的一端反向运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由导向块、二号锥形轮、半齿轮、第二转轴、L型杆、三号锥形轮、内齿边框、推杆、导向块固定座、第三转轴、四号锥形轮组成,所述的导向块与导向块固定座均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导向块分别设于内齿边框两侧上并固定在两个导向块固定座上,所述的推杆设于内齿边框靠近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的一端上并与内齿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杆设于内齿边框的另一端上,所述的推杆与L型杆分别贯穿两个导向块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的推杆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四号锥形轮设于电机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上并与电机转轴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三转轴与电机转轴互相垂直设立,所述的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三号锥形轮、四号锥形轮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三转轴通过三号锥形轮与第二转轴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二号锥形轮机械配合,所述的二号锥形轮安装在半齿轮中,所述的半齿轮设于内齿边框中并与内齿边框相啮合,在四号锥形轮的作用下,第三转轴转动并通过三号锥形轮改变机械传动方向,第二转轴并通过二号锥形轮使得半齿轮随之转动,由于半齿轮设于内齿边框中并与内齿边框相啮合,在半齿轮的作用下,内齿边框带动推杆与L型杆随之同向运动感,当推杆向左运动时,推动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关闭。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由矩形内嵌块、环形推块、循环管、连接管、槽座、环形槽、输送管道组成,所述的矩形内嵌块固定在环形推块中,所述的推杆与矩形内嵌块机械焊接,所述的环形推块与环形槽相配合,所述的环形槽固定安装在槽座上,所述的循环管将电池外壁包覆,所述的循环管与连接管相通,所述的循环管设于环形推块与环形槽之间,所述的循环管与出水管道相通,在推杆的作用下,环形推块向环形槽所在的方向运动,使得循环管处于关闭的状态,停止对电池的降温散热,当环形推块与环形槽分离时,循环管处于通的状态,吸水头将冷却液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循环管中,从而实现电池的降温散热效果。
有益效果
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当需要对电池工作时,产生热量,在气缸的作用下,与气缸驱动杆相连接的压块随气缸驱动杆做活塞运动,即为,压块在U型密封腔做升降运动,当与气缸驱动杆相连接的压块向上运动,压差的作用下,另一压块推动第二固定杆向下运动,从而牵动二号连接杆与压差驱动机构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使得压差驱动机构工作,当二号连接杆与连接线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时,连接线松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驱动杆随之向下运动,使得第三驱动杆远离第二滑块的一端反向运动,在驱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绕第一固定轴转动,从而第一驱动杆推动第一驱动杆在第一驱动杆上滑动,使得第二驱动杆带动旋转杆在转盘上转动,从而带动L型驱动杆运动,L型驱动杆驱动旋转块旋转,在旋转块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随之转动,在加速制冷机构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带动干冰转动,从而使得通过喷水头喷出发的水迅速并且完全与干冰反应,并散发冷气,使得水从新变为冷却水,并通过吸水头输送到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中,电机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以及一号锥形轮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使得第一转轴带动风轮高速转动产生风力将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从热风出口吹出,从而达到对电池降温散热的效果,在四号锥形轮的作用下,第三转轴转动并通过三号锥形轮改变机械传动方向,第二转轴并通过二号锥形轮使得半齿轮随之转动,由于半齿轮设于内齿边框中并与内齿边框相啮合,在半齿轮的作用下,内齿边框带动推杆与L型杆随之同向运动感,当推杆向左运动时,推动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关闭,在推杆的作用下,环形推块向环形槽所在的方向运动,使得循环管处于关闭的状态,停止对电池的降温散热,当环形推块与环形槽分离时,循环管处于通的状态,吸水头将冷却液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循环管中,从而实现电池的降温散热效果。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通过第一散热机构、制冷装置、加速制冷机构、机械驱动加速机构、压差驱动机构、驱动控制装置、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共同作下,可以实现将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并且风轮在降温的同时可以将循环管外壁的水珠吹干,或者水珠直接掉落到梯形制冷腔中,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图2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第三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第四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加速制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汽车壳体-1、发电机-2、逆变器-3、电池-4、电池散热装置-5、第一散热机构-501、制冷装置-502、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压差驱动机构-505、驱动控制装置-506、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电机转轴-5011、第一转轴-5012、一号锥形轮-5013、风轮-5014、电机-5015、电机固定块-5016、热风出口-5017、梯形制冷腔-5021、干冰-5022、喷水头-5023、干冰转动轴-5024、吸水头-5025、出水管道-5026、第一固定轴-5031、第二固定轴-5032、第一驱动杆-5033、第一滑块-5034、限位杆-5035、第二驱动杆-5036、第三固定轴-5037、转盘-5038、旋转杆-5039、L型驱动杆-50310、旋转块-50311、第三驱动杆-50312、气缸驱动杆-5041、U型密封腔-5042、压块-5043、第一固定杆-5044、一号连接杆-5045、二号连接杆-5046、第二固定杆-5047、气缸-5048、固定轮-5051、轮座-5052、连接线-5053、第一环形扣-5054、第二滑块-5055、滑动腔-5056、导向块-5061、二号锥形轮-5062、半齿轮-5063、第二转轴-5064、L型杆-5065、三号锥形轮-5066、内齿边框-5067、推杆-5068、导向块固定座-5069、第三转轴-50610、四号锥形轮-50611、矩形内嵌块-5071、环形推块-5072、循环管-5073、连接管-5074、槽座-5075、环形槽-5076、输送管道-507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汽车壳体1、发电机2、逆变器3、电池4、电池散热装置5,所述的汽车壳体1内腔底部上靠近汽车尾端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电池4,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5将电池4包覆,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5与电池4固定连接,所述的发电机2与逆变器3均安装在汽车壳体1内腔底部面板上,所述的发电机2通过逆变器3与电池4电连接;
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5由第一散热机构501、制冷装置502、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压差驱动机构505、驱动控制装置506、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组成;
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安装在电池散热装置5内腔左侧,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与驱动控制装置50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通过驱动控制装置506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机械配合,所述的制冷装置502设于电池4正南方向上,所述的制冷装置502固定安装在电池散热装置5内腔底部面板上,所述的制冷装置502与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连接,所述的加速制冷机构503通过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与压差驱动机构505机械配合,所述的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与电池4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由电机转轴5011、第一转轴5012、一号锥形轮5013、风轮5014、电机5015、电机固定块5016、热风出口5017组成,所述的电机5015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块5016与电池散热装置5内壁之间,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与电机5015电连接,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远离电机5015的一端与驱动控制装置506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上设有一号锥形轮5013,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通过一号锥形轮5013与第一转轴5012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转轴5012与风轮5014机械连接,所述的风轮5014与热风出口5017分别设于电池4西面与东面上,所述的热风出口5017贯穿电池散热装置5外壁,电机5015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5011以及一号锥形轮5013驱动第一转轴5012转动,使得第一转轴5012带动风轮5014高速转动产生风力将电池4工作产生的热量从热风出口5017吹出,从而达到对电池4降温散热的效果。
所述的制冷装置502由梯形制冷腔5021、干冰5022、喷水头5023、干冰转动轴5024、吸水头5025、出水管道5026组成,所述的梯形制冷腔5021固定安装在电池4正南方向上,所述的干冰5022安装在梯形制冷腔5021中,所述的干冰5022与干冰转动轴5024固定连接,所述的干冰转动轴5024与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连接,所述的出水管道5026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相通,所述的出水管道5026与喷水头5023固定连接,所述的吸水头5025设于梯形制冷腔5021内底部,所述的吸水头5025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相通,出水管道5026将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中温度较高的水输送到喷水头5023中并通过喷水头5023喷出,在加速制冷机构503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5024带动干冰5022转动,从而使得通过喷水头5023喷出发的水迅速并且完全与干冰5022反应,并散发冷气,使得水从新变为冷却水,并通过吸水头5025输送到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中。
所述的加速制冷机构503由第一固定轴5031、第二固定轴5032、第一驱动杆5033、第一滑块5034、限位杆5035、第二驱动杆5036、第三固定轴5037、转盘5038、旋转杆5039、L型驱动杆50310、旋转块50311、第三驱动杆50312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轴5031贯穿第三驱动杆50312并将第三驱动杆50312固定,所述的第三驱动杆50312的一端与驱动控制装置50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轴5032贯穿第一驱动杆5033的一端并将器固定,所述的第一驱动杆50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5034上,所述的第一滑块5034设于第三驱动杆50312上并与第三驱动杆50312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三驱动杆50312远离驱动控制装置506的一端上固定设有限位杆5035,所述的限位杆5035与第三驱动杆50312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驱动杆503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块5034、旋转杆5039上,所述的旋转杆5039的一端固定在转盘5038上,所述的转盘5038中央被第三固定轴5037贯穿并固定,所述的旋转杆5039的另一端与L型驱动杆50310机械连接,所述的旋转块50311与干冰转动轴5024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驱动杆50310与旋转块50311机械连接,在驱动控制装置506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50312绕第一固定轴5031转动,从而第一驱动杆5033推动第一驱动杆5033在第一驱动杆5033上滑动,使得第二驱动杆5036带动旋转杆5039在转盘5038上转动,从而带动L型驱动杆50310运动,L型驱动杆50310驱动旋转块50311旋转,在旋转块50311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5024随之转动。
所述的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由气缸驱动杆5041、U型密封腔5042、压块5043、第一固定杆5044、一号连接杆5045、二号连接杆5046、第二固定杆5047、气缸5048组成,所述的气缸驱动杆5041与气缸5048机械连接,所述的气缸驱动杆5041远离气缸5048的一端与压块5043固定连接,所述的压块5043设有两个并且分别设于U型密封腔5042中两个端口处,所述的第二固定杆5047与远离气缸驱动杆5041的压块5043机械焊接,所述的第二固定杆5047与二号连接杆504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杆5044与U型密封腔5042外壁垂直焊接,所述的一号连接杆5045与第一固定杆5044机械连接,所述的一号连接杆5045的另一端贯穿二号连接杆5046中央并固定在二号连接杆5046上,所述的二号连接杆5046远离第二固定杆5047的一端与压差驱动机构505相连接,在气缸5048的作用下,与气缸驱动杆5041相连接的压块5043随气缸驱动杆5041做活塞运动,即为,压块5043在U型密封腔5042做升降运动,当与气缸驱动杆5041相连接的压块5043向上运动,压差的作用下,另一压块5043推动第二固定杆5047向下运动,从而牵动二号连接杆5046与压差驱动机构505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使得压差驱动机构505工作。
所述的压差驱动机构505由固定轮5051、轮座5052、连接线5053、第一环形扣5054、第二滑块5055、滑动腔5056组成,所述的轮座5052上固定设有固定轮5051,所述的连接线5053的一端与二号连接杆5046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固定轮5051与第一环形扣5054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扣5054固定在第二滑块5055上,所述的第二滑块5055安装在滑动腔5056中并与滑动腔5056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二滑块5055与第三驱动杆50312机械连接,当二号连接杆5046与连接线5053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时,连接线5053松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5055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驱动杆50312随之向下运动,使得第三驱动杆50312远离第二滑块5055的一端反向运动。
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506由导向块5061、二号锥形轮5062、半齿轮5063、第二转轴5064、L型杆5065、三号锥形轮5066、内齿边框5067、推杆5068、导向块固定座5069、第三转轴50610、四号锥形轮50611组成,所述的导向块5061与导向块固定座5069均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导向块5061分别设于内齿边框5067两侧上并固定在两个导向块固定座5069上,所述的推杆5068设于内齿边框5067靠近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的一端上并与内齿边框5067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杆5065设于内齿边框5067的另一端上,所述的推杆5068与L型杆5065分别贯穿两个导向块5061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的推杆5068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固定连接,所述的四号锥形轮50611设于电机转轴5011远离电机5015的一端上并与电机转轴5011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三转轴50610与电机转轴5011互相垂直设立,所述的第三转轴50610的两端分别与三号锥形轮5066、四号锥形轮50611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三转轴50610通过三号锥形轮5066与第二转轴5064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轴5064的另一端与二号锥形轮5062机械配合,所述的二号锥形轮5062安装在半齿轮5063中,所述的半齿轮5063设于内齿边框5067中并与内齿边框5067相啮合,在四号锥形轮50611的作用下,第三转轴50610转动并通过三号锥形轮5066改变机械传动方向,第二转轴5064并通过二号锥形轮5062使得半齿轮5063随之转动,由于半齿轮5063设于内齿边框5067中并与内齿边框5067相啮合,在半齿轮5063的作用下,内齿边框5067带动推杆5068与L型杆5065随之同向运动感,当推杆5068向左运动时,推动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关闭。
所述的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由矩形内嵌块5071、环形推块5072、循环管5073、连接管5074、槽座5075、环形槽5076、输送管道5077组成,所述的矩形内嵌块5071固定在环形推块5072中,所述的推杆5068与矩形内嵌块5071机械焊接,所述的环形推块5072与环形槽5076相配合,所述的环形槽5076固定安装在槽座5075上,所述的循环管5073将电池4外壁包覆,所述的循环管5073与连接管5074相通,所述的循环管5073设于环形推块5072与环形槽5076之间,所述的循环管5073与出水管道5023相通,在推杆5068的作用下,环形推块5072向环形槽5076所在的方向运动,使得循环管5073处于关闭的状态,停止对电池4的降温散热,当环形推块5072与环形槽5076分离时,循环管5073处于通的状态,吸水头5025将冷却液通过输送管道5077输送到循环管5073中,从而实现电池4的降温散热效果。
当需要对电池4工作时,产生热量,在气缸5048的作用下,与气缸驱动杆5041相连接的压块5043随气缸驱动杆5041做活塞运动,即为,压块5043在U型密封腔5042做升降运动,当与气缸驱动杆5041相连接的压块5043向上运动,压差的作用下,另一压块5043推动第二固定杆5047向下运动,从而牵动二号连接杆5046与压差驱动机构505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使得压差驱动机构505工作,当二号连接杆5046与连接线5053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时,连接线5053松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5055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驱动杆50312随之向下运动,使得第三驱动杆50312远离第二滑块5055的一端反向运动,在驱动控制装置506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50312绕第一固定轴5031转动,从而第一驱动杆5033推动第一驱动杆5033在第一驱动杆5033上滑动,使得第二驱动杆5036带动旋转杆5039在转盘5038上转动,从而带动L型驱动杆50310运动,L型驱动杆50310驱动旋转块50311旋转,在旋转块50311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5024随之转动,在加速制冷机构503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5024带动干冰5022转动,从而使得通过喷水头5023喷出发的水迅速并且完全与干冰5022反应,并散发冷气,使得水从新变为冷却水,并通过吸水头5025输送到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中,电机5015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5011以及一号锥形轮5013驱动第一转轴5012转动,使得第一转轴5012带动风轮5014高速转动产生风力将电池4工作产生的热量从热风出口5017吹出,从而达到对电池4降温散热的效果,在四号锥形轮50611的作用下,第三转轴50610转动并通过三号锥形轮5066改变机械传动方向,第二转轴5064并通过二号锥形轮5062使得半齿轮5063随之转动,由于半齿轮5063设于内齿边框5067中并与内齿边框5067相啮合,在半齿轮5063的作用下,内齿边框5067带动推杆5068与L型杆5065随之同向运动感,当推杆5068向左运动时,推动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关闭,在推杆5068的作用下,环形推块5072向环形槽5076所在的方向运动,使得循环管5073处于关闭的状态,停止对电池4的降温散热,当环形推块5072与环形槽5076分离时,循环管5073处于通的状态,吸水头5025将冷却液通过输送管道5077输送到循环管5073中,从而实现电池4的降温散热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电机5015由正反转电路控制。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电动汽车使用制冷器为电池散热,制冷器在工作后极易在电池表面及箱体的内外壁上形成水露,进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第一散热机构501、制冷装置502、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压差驱动机构505、驱动控制装置506、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共同作下,可以实现将电池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并且风轮5014在降温的同时可以将循环管5073外壁的水珠吹干,或者水珠直接掉落到梯形制冷腔5021中,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汽车壳体(1)、发电机(2)、逆变器(3)、电池(4)、电池散热装置(5),所述的汽车壳体(1)内腔底部上靠近汽车尾端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电池(4),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5)将电池(4)包覆,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5)与电池(4)固定连接,所述的发电机(2)与逆变器(3)均安装在汽车壳体(1)内腔底部面板上,所述的发电机(2)通过逆变器(3)与电池(4)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5)由第一散热机构(501)、制冷装置(502)、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压差驱动机构(505)、驱动控制装置(506)、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组成;
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安装在电池散热装置(5)内腔左侧,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与驱动控制装置(50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通过驱动控制装置(506)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机械配合,所述的制冷装置(502)设于电池(4)正南方向上,所述的制冷装置(502)固定安装在电池散热装置(5)内腔底部面板上,所述的制冷装置(502)与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连接,所述的加速制冷机构(503)通过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与压差驱动机构(505)机械配合,所述的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与电池(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由电机转轴(5011)、第一转轴(5012)、一号锥形轮(5013)、风轮(5014)、电机(5015)、电机固定块(5016)、热风出口(5017)组成,所述的电机(5015)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块(5016)与电池散热装置(5)内壁之间,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与电机(5015)电连接,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远离电机(5015)的一端与驱动控制装置(506)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上设有一号锥形轮(5013),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通过一号锥形轮(5013)与第一转轴(5012)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转轴(5012)与风轮(5014)机械连接,所述的风轮(5014)与热风出口(5017)分别设于电池(4)西面与东面上,所述的热风出口(5017)贯穿电池散热装置(5)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装置(502)由梯形制冷腔(5021)、干冰(5022)、喷水头(5023)、干冰转动轴(5024)、吸水头(5025)、出水管道(5026)组成,所述的梯形制冷腔(5021)固定安装在电池(4)正南方向上,所述的干冰(5022)安装在梯形制冷腔(5021)中,所述的干冰(5022)与干冰转动轴(5024)固定连接,所述的干冰转动轴(5024)与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连接,所述的出水管道(5026)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相通,所述的出水管道(5026)与喷水头(5023)固定连接,所述的吸水头(5025)设于梯形制冷腔(5021)内底部,所述的吸水头(5025)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相通,出水管道(5026)将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中温度较高的水输送到喷水头(5023中并通过喷水头(5023)喷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速制冷机构(503)由第一固定轴(5031)、第二固定轴(5032)、第一驱动杆(5033)、第一滑块(5034)、限位杆(5035)、第二驱动杆(5036)、第三固定轴(5037)、转盘(5038)、旋转杆(5039)、L型驱动杆(50310)、旋转块(50311)、第三驱动杆(50312)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轴(5031)贯穿第三驱动杆(50312)并将第三驱动杆(50312)固定,所述的第三驱动杆(50312)的一端与驱动控制装置(50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轴(5032)贯穿第一驱动杆(5033)的一端并将器固定,所述的第一驱动杆(50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5034)上,所述的第一滑块(5034)设于第三驱动杆(50312)上并与第三驱动杆(50312)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三驱动杆(50312)远离驱动控制装置(506)的一端上固定设有限位杆(5035),所述的限位杆(5035)与第三驱动杆(50312)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驱动杆(503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块(5034)、旋转杆(5039)上,所述的旋转杆(5039)的一端固定在转盘(5038)上,所述的转盘(5038)中央被第三固定轴(5037)贯穿并固定,所述的旋转杆(5039)的另一端与L型驱动杆(50310)机械连接,所述的旋转块(50311)与干冰转动轴(5024)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驱动杆(50310)与旋转块(50311)机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由气缸驱动杆(5041)、U型密封腔(5042)、压块(5043)、第一固定杆(5044)、一号连接杆(5045)、二号连接杆(5046)、第二固定杆(5047)、气缸(5048)组成,所述的气缸驱动杆(5041)与气缸(5048)机械连接,所述的气缸驱动杆(5041)远离气缸(5048)的一端与压块(5043)固定连接,所述的压块(5043)设有两个并且分别设于U型密封腔(5042)中两个端口处,所述的第二固定杆(5047)与远离气缸驱动杆(5041)的压块(5043)机械焊接,所述的第二固定杆(5047)与二号连接杆(504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杆(5044)与U型密封腔(5042)外壁垂直焊接,所述的一号连接杆(5045)与第一固定杆(5044)机械连接,所述的一号连接杆(5045)的另一端贯穿二号连接杆(5046)中央并固定在二号连接杆(5046)上,所述的二号连接杆(5046)远离第二固定杆(5047)的一端与压差驱动机构(505)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差驱动机构(505)由固定轮(5051)、轮座(5052)、连接线(5053)、第一环形扣(5054)、第二滑块(5055)、滑动腔(5056)组成,所述的轮座(5052)上固定设有固定轮(5051),所述的连接线(5053)的一端与二号连接杆(5046)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固定轮(5051)与第一环形扣(5054)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扣(5054)固定在第二滑块(5055)上,所述的第二滑块(5055)安装在滑动腔(5056)中并与滑动腔(5056)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二滑块(5055)与第三驱动杆(50312)机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506)由导向块(5061)、二号锥形轮(5062)、半齿轮(5063)、第二转轴(5064)、L型杆(5065)、三号锥形轮(5066)、内齿边框(5067)、推杆(5068)、导向块固定座(5069)、第三转轴(50610)、四号锥形轮(50611)组成,所述的导向块(5061)与导向块固定座(5069)均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导向块(5061)分别设于内齿边框(5067)两侧上并固定在两个导向块固定座(5069)上,所述的推杆(5068)设于内齿边框(5067)靠近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的一端上并与内齿边框(5067)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杆(5065)设于内齿边框(5067)的另一端上,所述的推杆(5068)与L型杆(5065)分别贯穿两个导向块(5061)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的推杆(5068)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固定连接,所述的四号锥形轮(50611)设于电机转轴(5011)远离电机(5015)的一端上并与电机转轴(5011)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三转轴(50610)与电机转轴(5011)互相垂直设立,所述的第三转轴(50610)的两端分别与三号锥形轮(5066)、四号锥形轮(50611)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三转轴(50610)通过三号锥形轮(5066)与第二转轴(5064)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轴(5064)的另一端与二号锥形轮(5062)机械配合,所述的二号锥形轮(5062)安装在半齿轮(5063)中,所述的半齿轮(5063)设于内齿边框(5067)中并与内齿边框(5067)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由矩形内嵌块(5071)、环形推块(5072)、循环管(5073)、连接管(5074)、槽座(5075)、环形槽(5076)、输送管道(5077)组成,所述的矩形内嵌块(5071)固定在环形推块(5072)中,所述的推杆(5068)与矩形内嵌块(5071)机械焊接,所述的环形推块(5072)与环形槽(5076)相配合,所述的环形槽(5076)固定安装在槽座(5075)上,所述的循环管(5073)将电池(4)外壁包覆,所述的循环管(5073)与连接管(5074)相通,所述的循环管(5073)设于环形推块(5072)与环形槽(5076)之间,所述的循环管(5073)与出水管道(5023)相通。
CN201810363290.4A 2018-04-21 2018-04-21 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Active CN108448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3290.4A CN108448204B (zh) 2018-04-21 2018-04-21 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3290.4A CN108448204B (zh) 2018-04-21 2018-04-21 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8204A true CN108448204A (zh) 2018-08-24
CN108448204B CN108448204B (zh) 2019-02-22

Family

ID=6320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3290.4A Active CN108448204B (zh) 2018-04-21 2018-04-21 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82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8826A (zh) * 2020-01-02 2020-04-03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电力架空光缆分布式在线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CN113517779A (zh) * 2021-07-19 2021-10-19 牟丽 低速大转矩变频调速永磁电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76386U (zh) * 2010-12-31 2011-12-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及一种汽车
CN107394305A (zh) * 2017-06-25 2017-11-24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CN207052631U (zh) * 2017-05-17 2018-02-2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车辆及其电池组散热装置
CN207225022U (zh) * 2017-09-29 2018-04-13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76386U (zh) * 2010-12-31 2011-12-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温度管理系统及一种汽车
CN207052631U (zh) * 2017-05-17 2018-02-2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车辆及其电池组散热装置
CN107394305A (zh) * 2017-06-25 2017-11-24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CN207225022U (zh) * 2017-09-29 2018-04-13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8826A (zh) * 2020-01-02 2020-04-03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电力架空光缆分布式在线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CN113517779A (zh) * 2021-07-19 2021-10-19 牟丽 低速大转矩变频调速永磁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8204B (zh) 2019-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1125B (zh) 车用空调器设备
CN1113762C (zh) 车辆空调器
CN108448204B (zh) 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CN1608878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空调系统
CN10876735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107379136A (zh) 一种自扇风冷自动换刀电主轴
CN206144655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发动机冷却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CN206125447U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
CN2766839Y (zh) 软胶囊机水冷却装置
CN110994075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10840760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及其电动汽车
CN207113594U (zh) 排胶炉风道及排胶炉
CN109398072A (zh) 智能进气格栅
CN112179044A (zh) 石英玻璃套管自动封底机的散热机构
CN105546966B (zh) 一种干果连续式热泵烘干系统
CN108189659A (zh) 一种新型动能增程器及具有新型动能增程器的汽车
CN206545535U (zh) 用于车辆的尾气发电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125446U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
CN209016224U (zh) 电动汽车及其温控系统
CN11023939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水冷式冷凝器
CN207111790U (zh) 刹车盘快速散热装置
CN109037846A (zh) 一种电动叉车用水冷电池组
CN108638748A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
CN211367705U (zh) 一种应用于伞架真空镀膜设备
CN213035040U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色母粒造粒机用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25600 No.161, Jingqi Road, Yueq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u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Duan Dujuan

Patentee after: Yin Rong

Co-patentee after: Shen Yuzhong

Co-patentee after: Qi Limin

Address before: 466000 No. 71, middle 71 Road, Chuan Hui District, Zhoukou, Henan, No. 26

Co-patentee before: Duan Dujuan

Patentee before: Yin Rong

Co-patentee before: Shen Yuzhong

Co-patentee before: Qi Lim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8

Address after: 226600 No. 303, Nanhai Avenue, Haian Town, Haian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TONG NAIWEITE POWER SUPPL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600 No.161, Jingqi Road, Yueq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u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in Rong

Patentee before: Duan Dujuan

Patentee before: Shen Yuzhong

Patentee before: Qi Li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