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2726A - 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2726A
CN108442726A CN201810307008.0A CN201810307008A CN108442726A CN 108442726 A CN108442726 A CN 108442726A CN 201810307008 A CN201810307008 A CN 201810307008A CN 108442726 A CN108442726 A CN 108442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late
vertical supporting
duct
cit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70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42726B (zh
Inventor
韩卫成
高宇波
董晓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3070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2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2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2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42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2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04G23/0222Replacing or adding wall ties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包括分别铺设于墙体两侧地面上的底部支撑板,同时墙体上还分布有多个穿过其墙体的连杆,通过各个连杆将用于支撑城墙两个墙面的竖向支撑板以及横向支撑板和城墙墙体紧固在一起,同时将各竖向支撑板的下端与底部支撑板相固定,竖向支撑板以及横向支撑板的与城墙相贴面上还分布有若干个压力传感器,城墙上还设置有雨水导流板。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对城墙起到防止土体流失以及防倒塌作用,并能够随时方便的检测城墙局部的压力变化,通过随时检测压力变化能够提前预知城墙的某个局部向某一侧倾倒的可能,以便后续采取城墙的加固及防倾倒措施。

Description

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历史文物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古代夯土城墙遗址经过长时间诸如雨水冲刷、风化、墙体倒塌,使得城墙遗址不断被破坏。历尽苍桑的残存城墙遗址,对研究古代夯土修筑墙体和古代城池文化极其珍贵。因此,保护古代夯土城墙,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目前,为防止夯土城墙遗址,基本上采用夯土式敷土法、水泥勾缝石砌法、人行栈道法、大棚法。虽然这些防止夯土城墙遗址的保护措施,对防止夯土城墙遗址土层流失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从根本上不能解决夯土城墙土层流失以及城墙日久倾斜倒塌的问题,也不能对城墙的倾斜倾向方便的进行监测。以上保护方法其修补结果,即无原遗址的历史苍桑感,又无遗址的原始状态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以防止夯土城墙的倒塌及风化造成土体流失。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包括沿古代夯土城墙的墙体走向的分别铺设于墙体两个墙面外侧地面上的底部支撑板,所述底部支撑板包括沿所述墙体走向的铺设于地面上的底板以及沿所述墙体走向的垂直设于底板边缘的且与墙体墙面相贴的侧板;所述墙体沿其长度方向上每隔设定的距离在墙体的高度方向开设一组沿墙体厚度方向穿透墙体的孔道,每组孔道的各孔道内分别穿设一连杆,连杆的两端设有螺纹,每组孔道的各连杆的两端分别穿入一竖向支撑板上所开设的对应通孔内,并以匹配所述螺纹的螺母将连杆两端的竖向支撑板以及墙体相紧固,其中所述侧板上也开设有多个与每组孔道的最下方孔道一一对应的通孔,且每组孔道的最下方的孔道内的连杆同时还穿过位于墙体两侧的侧板并以螺母紧固;所述墙体的两个墙面上端还设有沿墙体走向的雨水导流板,所述雨水导流板与各竖向支撑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上述每组孔道的孔道数相同且孔道间距相等,所有孔道在墙面上呈矩阵分布,且位于横向的同一高度的各组孔道内的连杆同时还穿过位于墙体两侧的横向支撑板上所开设的通孔并被螺母紧固。
上述雨水导流板的横截面呈Z字型,雨水导流板包括向下倾斜的雨水导流面、与竖向支撑板板面向平行的竖向面以及插入墙体内的横向面,所述竖向面连接在雨水导流面以及横向面之间,所述螺钉穿过开设于竖向面上的圆孔与开设于竖向支撑板上的螺孔螺纹连接。
上述底部支撑板的沿墙体走向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多个连接孔用于将沿墙体走向方向的相邻两个底部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底部支撑板、连杆、竖向支撑板、螺母、雨水导流板以及横向支撑板均采用钢铁材料制成,且它们表面均刷有与所述墙体颜色一致的涂漆。
上述设定的距离为2-5米,所述竖向支撑板以及横向支撑板的宽度均为0.2-0.5米。
上述竖向支撑板以及横向支撑板分别沿它们各自与墙面相贴的面的纵向方向分布若干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的若干个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有电源线及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用于接入压力信号接收仪器;所述的若干个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竖向支撑板或横向支撑板设置压力传感器的部位所受到的墙面压力。
上述竖向支撑板的外表面沿其纵向设有夹持固定机构,相邻两条竖向支撑板之间通过加持固定机构固定有用于覆盖于墙体上的透明覆盖层,所述透明覆盖层用于防止墙体表面被雨水冲刷或风化造成墙体的土体流失,同时又能够透过透明覆盖层直观的看到墙体的外貌。
上述透明覆盖层是透明塑料纸薄膜或玻璃层;所述夹持固定机构是加持夹子,两个相邻的竖向支撑板上的加持夹子分别对应夹持住透明塑料纸薄膜或玻璃层的左侧边以及右侧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包括分别铺设于墙体两侧地面上的底部支撑板,同时墙体上还分布有多个穿过其墙体的连杆,通过各个连杆将用于支撑城墙两个墙面的竖向支撑板以及横向支撑板和城墙墙体紧固在一起,同时将各竖向支撑板的下端与底部支撑板相固定,从而对城墙起到稳固的防倒塌作用,通过分布于竖向支撑板以及横向支撑板的与城墙相贴面上的若干个压力传感器,能够随时方便的检测城墙局部的压力变化,通过随时检测压力变化能够提前预知城墙的某个局部向某一侧倾倒的可能,以便后续采取城墙的加固及防倾倒措施;通过在城墙上设置雨水导流板,能够避免城墙上的雨水顺着墙面向下流导致墙面被雨水冲刷造成城墙土体的破坏、损失;本发明还能够通过透明覆盖层对墙体形成保护,以防止墙体表面被雨水冲刷或风化造成墙体土体流失,同时又能够使人透过透明覆盖层直观的看到墙体的外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城墙墙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从城墙截面上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雨水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见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古代夯土城墙的墙体1走向的分别铺设于墙体1两个墙面外侧地面上的底部支撑板2,所述底部支撑板2包括沿所述墙体1走向的铺设于地面上的底板2-1以及沿所述墙体1走向的垂直设于底板2-1边缘的且与墙体1墙面相贴的侧板2-2;所述墙体1沿其长度方向上每隔设定的距离在墙体1的高度方向开设一组沿墙体厚度方向穿透墙体1的孔道,每组孔道的各孔道内分别穿设一连杆5,连杆5的两端设有螺纹,每组孔道的各连杆5的两端分别穿入一竖向支撑板3上所开设的对应通孔内,并以匹配所述螺纹的螺母6将连杆5两端的竖向支撑板3以及墙体1相紧固,其中所述侧板2-2上也开设有多个与每组孔道的最下方孔道一一对应的通孔,且每组孔道的最下方的孔道内的连杆5同时还穿过位于墙体1两侧的侧板2-2并以螺母6紧固;所述墙体1的两个墙面上端还设有沿墙体1走向的雨水导流板7,所述雨水导流板7与各竖向支撑板3之间通过螺钉9连接。本发明的底部支撑板具备一定的宽度,与竖向支撑板的下端相固定后能够起到很好的防城墙倾倒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在竖向支撑板或横向支撑板与底部支撑板之间设置倾斜支撑柱,从而进一步加强城墙防倾倒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每组孔道的孔道数相同且孔道间距相等,所有孔道在墙面上呈矩阵分布,且位于横向的同一高度的各组孔道内的连杆5同时还穿过位于墙体1两侧的横向支撑板4上所开设的通孔并被螺母6紧固。
进一步地,参见图3,所述雨水导流板7的横截面呈Z字型,雨水导流板7包括向下倾斜的雨水导流面7-1、与竖向支撑板3板面向平行的竖向面7-2以及插入墙体1内的横向面7-3,所述竖向面7-2连接在雨水导流面7-1以及横向面7-3之间,所述螺钉9穿过开设于竖向面7-2上的圆孔与开设于竖向支撑板3上的螺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支撑板2的沿墙体1走向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8,所述多个连接孔8用于将沿墙体1走向方向的相邻两个底部支撑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支撑板2、连杆5、竖向支撑板3、螺母6、雨水导流板7以及横向支撑板4均采用钢铁材料制成,且它们表面均刷有与所述墙体1颜色一致的涂漆,通过刷与城墙土体一致的涂漆能够最大可能的给人视觉上产生城墙保持原貌的印象。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的距离为2-5米,所述竖向支撑板3以及横向支撑板4的宽度均为0.2-0.5米。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板3以及横向支撑板4分别沿它们各自与墙面相贴的面的纵向方向分布若干个压力传感器10,所述的若干个压力传感器10均连接有电源线及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用于接入压力信号接收仪器;所述的若干个压力传感器10用于检测竖向支撑板3或横向支撑板4设置压力传感器10的部位所受到的墙面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10可以随时接入压力信号接收仪器,从而对城墙给出侧壁的压力变化形成有效而及时的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板3的外表面沿其纵向设有夹持固定机构,相邻两条竖向支撑板3之间通过加持固定机构固定有用于覆盖于墙体1上的透明覆盖层,所述透明覆盖层用于防止墙体1表面被雨水冲刷或风化造成墙体1的土体流失,同时又能够透过透明覆盖层直观的看到墙体1的外貌。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覆盖层是透明塑料纸薄膜或玻璃层;所述夹持固定机构是加持夹子,两个相邻的竖向支撑板3上的加持夹子分别对应夹持住透明塑料纸薄膜或玻璃层的左侧边以及右侧边。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分别铺设于墙体两侧地面上的底部支撑板,同时墙体上还分布有多个穿过其墙体的连杆,通过各个连杆将用于支撑城墙两个墙面的竖向支撑板以及横向支撑板和城墙墙体紧固在一起,同时将各竖向支撑板的下端与底部支撑板相固定,从而对城墙起到稳固的防倒塌作用,通过分布于竖向支撑板以及横向支撑板的与城墙相贴面上的若干个压力传感器,能够随时方便的检测城墙局部的压力变化,通过随时检测压力变化能够提前预知城墙的某个局部向某一侧倾倒的可能,以便后续采取城墙的加固及防倾倒措施;通过在城墙上设置雨水导流板,能够避免城墙上的雨水顺着墙面向下流导致墙面被雨水冲刷造成城墙土体的破坏、损失。本发明还能够通过透明覆盖层对墙体形成保护,以防止墙体表面被雨水冲刷或风化造成墙体土体流失,同时又能够透过透明覆盖层直观的看到墙体的外貌。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古代夯土城墙的墙体(1)走向的分别铺设于墙体(1)两个墙面外侧地面上的底部支撑板(2),所述底部支撑板(2)包括沿所述墙体(1)走向的铺设于地面上的底板(2-1)以及沿所述墙体(1)走向的垂直设于底板(2-1)边缘的且与墙体(1)墙面相贴的侧板(2-2);所述墙体(1)沿其长度方向上每隔设定的距离在墙体(1)的高度方向开设一组沿墙体厚度方向穿透墙体(1)的孔道,每组孔道的各孔道内分别穿设一连杆(5),连杆(5)的两端设有螺纹,每组孔道的各连杆(5)的两端分别穿入一竖向支撑板(3)上所开设的对应通孔内,并以匹配所述螺纹的螺母(6)将连杆(5)两端的竖向支撑板(3)以及墙体(1)相紧固,其中所述侧板(2-2)上也开设有多个与每组孔道的最下方孔道一一对应的通孔,且每组孔道的最下方的孔道内的连杆(5)同时还穿过位于墙体(1)两侧的侧板(2-2)并以螺母(6)紧固;所述墙体(1)的两个墙面上端还设有沿墙体(1)走向的雨水导流板(7),所述雨水导流板(7)与各竖向支撑板(3)之间通过螺钉(9)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孔道的孔道数相同且孔道间距相等,所有孔道在墙面上呈矩阵分布,且位于横向的同一高度的各组孔道内的连杆(5)同时还穿过位于墙体(1)两侧的横向支撑板(4)上所开设的通孔并被螺母(6)紧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导流板(7)的横截面呈Z字型,雨水导流板(7)包括向下倾斜的雨水导流面(7-1)、与竖向支撑板(3)板面向平行的竖向面(7-2)以及插入墙体(1)内的横向面(7-3),所述竖向面(7-2)连接在雨水导流面(7-1)以及横向面(7-3)之间,所述螺钉(9)穿过开设于竖向面(7-2)上的圆孔与开设于竖向支撑板(3)上的螺孔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板(2)的沿墙体(1)走向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8),所述多个连接孔(8)用于将沿墙体(1)走向方向的相邻两个底部支撑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板(2)、连杆(5)、竖向支撑板(3)、螺母(6)、雨水导流板(7)以及横向支撑板(4)均采用钢铁材料制成,且它们表面均刷有与所述墙体(1)颜色一致的涂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距离为2-5米,所述竖向支撑板(3)以及横向支撑板(4)的宽度均为0.2-0.5米。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板(3)以及横向支撑板(4)分别沿它们各自与墙面相贴的面的纵向方向分布若干个压力传感器(10),所述的若干个压力传感器(10)均连接有电源线及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用于接入压力信号接收仪器;所述的若干个压力传感器(10)用于检测竖向支撑板(3)或横向支撑板(4)设置压力传感器(10)的部位所受到的墙面压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板(3)的外表面沿其纵向设有夹持固定机构,相邻两条竖向支撑板(3)之间通过加持固定机构固定有用于覆盖于墙体(1)上的透明覆盖层,所述透明覆盖层用于防止墙体(1)表面被雨水冲刷或风化造成墙体(1)的土体流失,同时又能够透过透明覆盖层直观的看到墙体(1)的外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覆盖层是透明塑料纸薄膜或玻璃层;所述夹持固定机构是加持夹子,两个相邻的竖向支撑板(3)上的加持夹子分别对应夹持住透明塑料纸薄膜或玻璃层的左侧边以及右侧边。
CN201810307008.0A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 Active CN108442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7008.0A CN108442726B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7008.0A CN108442726B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2726A true CN108442726A (zh) 2018-08-24
CN108442726B CN108442726B (zh) 2020-07-31

Family

ID=63198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7008.0A Active CN108442726B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272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7320A (zh) * 2019-05-10 2019-07-3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夯土城墙表面防止雨水冲刷及风化的保护方法
CN112443172A (zh) * 2020-11-11 2021-03-05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
CN112696042A (zh) * 2020-12-11 2021-04-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客家土楼结构的修缮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35595A1 (de) * 1992-10-22 1994-04-28 Fischer Artur Werke Gmbh Befestigungsverfahren zur Sanierung einer Beton- oder Steinfassade
CN102852343A (zh) * 2012-10-15 2013-01-02 胡卫军 Sp板装配式古城墙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088658A (zh) * 2016-08-05 2016-11-09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新型加固窑洞装置
CN106812332A (zh) * 2015-11-29 2017-06-09 重庆市鑫耀机械厂 一种用于机加工厂房的砖砌墙体的加固结构
CN206873978U (zh) * 2017-04-05 2018-01-12 广东科艺新泰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加固结构
CN207017681U (zh) * 2017-05-25 2018-02-16 厦门古拉斯置业有限公司 混凝土结构加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35595A1 (de) * 1992-10-22 1994-04-28 Fischer Artur Werke Gmbh Befestigungsverfahren zur Sanierung einer Beton- oder Steinfassade
CN102852343A (zh) * 2012-10-15 2013-01-02 胡卫军 Sp板装配式古城墙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812332A (zh) * 2015-11-29 2017-06-09 重庆市鑫耀机械厂 一种用于机加工厂房的砖砌墙体的加固结构
CN106088658A (zh) * 2016-08-05 2016-11-09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新型加固窑洞装置
CN206873978U (zh) * 2017-04-05 2018-01-12 广东科艺新泰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加固结构
CN207017681U (zh) * 2017-05-25 2018-02-16 厦门古拉斯置业有限公司 混凝土结构加固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7320A (zh) * 2019-05-10 2019-07-3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夯土城墙表面防止雨水冲刷及风化的保护方法
CN110067320B (zh) * 2019-05-10 2020-10-2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夯土城墙表面防止雨水冲刷及风化的保护方法
CN112443172A (zh) * 2020-11-11 2021-03-05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古建筑夯土墙施工用加固结构
CN112696042A (zh) * 2020-12-11 2021-04-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客家土楼结构的修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2726B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2726A (zh) 一种古代夯土城墙结构保护装置
CA2286196C (en) Woven wire netting for protection against rock falls or for securing a top layer of soil,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same
CN207484318U (zh) 一种跨越既有公路安全防护装置
CN104563086B (zh) 20cm高塑料网沙障装置及设置方法
CN204000797U (zh) 水电站地下洞室免防潮墙及其柱系统排水结构
CN204191281U (zh) 一种葡萄避雨栽培架
CN103741708B (zh) 预制式砼杆套筒基础
CN203129121U (zh) 一种防风阻沙沙障
CN206111238U (zh) 一种防止隧道初支渗漏的结构及其排水系统
CN206468030U (zh) 一种独立梁组合式临边防护栏杆
CN207959024U (zh) 适用于河流地区的沙害防护体系
GB2150950A (en) Wire netting for use in tunnels and the like
CN106522283B (zh) Pvc防护衬里及其施工和施工检漏方法
CN107841977A (zh) 道路施工组装式防尘栅栏
JP2018119324A (ja) 支線基礎構造体
CN108316173A (zh) 适用于河流地区的沙害防护体系
CN105703289A (zh) 一种电缆护管过桥结构
CN206768634U (zh) 用于浅埋偏压隧道的棚洞结构
CN205591238U (zh) 一种钢板桩围堰用支护装置
CN205530664U (zh) 大面积不规则淤泥塘覆盖结构
CN206298889U (zh) 桩‑网泥石流拦挡结构
CN106152987B (zh) 一种危险废弃物填埋堆体位移的检测方法
CN105655960B (zh) 一种环保电缆桩
CN104652837B (zh) 一种在原砼管架上新增钢管架的方法及结构
CN207048457U (zh) 一种适用于泥石流地区的房屋建筑物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