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5966A -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5966A
CN108435966A CN201810398942.8A CN201810398942A CN108435966A CN 108435966 A CN108435966 A CN 108435966A CN 201810398942 A CN201810398942 A CN 201810398942A CN 108435966 A CN108435966 A CN 108435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muscle
arrest
support frame
ben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89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5966B (zh
Inventor
黄艳梅
郭玉顺
薛元龙
崔兆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989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35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35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5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5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5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00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 B21F1/004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by means of press-type too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包括矩形的支撑框、设在支撑框外侧顶面的提手、设在支撑框内侧上部的千斤顶组件、通过压板连接在千斤顶组件底面的压刀以及设在压刀正下方的压槽;所述千斤顶组件底面与支撑框内侧顶面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千斤顶组件包括千斤顶以及上下活动连接在千斤顶顶端的柱塞;所述压刀垂直连接在压板的下表面;所述压槽设在支撑框的内侧底面;所述弹簧为一对,对称设置在千斤顶的两侧。本发明解决避雷筋弯制不规范,弯制质量差,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安全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屋面避雷带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同时,屋面避雷带亦处于建筑物显眼部位,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美观,因此避雷筋搭接将成为确保避雷带工程质量和观感质量的关键工序。为便于避雷筋焊接,需将避雷筋的一端弯制成等腰梯形,通常采用“F”型钢筋扳手手工弯制,没有规范的弯制工具,传统制作的质量参差不齐,容易造成避雷筋镀锌层破坏,影响工程质量和观感质量。且手工弯制的避雷筋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二次弯制,从而降低了施工效率,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要解决避雷筋弯制不规范,弯制质量差,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包括矩形的支撑框、设在支撑框外侧顶面的提手、设在支撑框内侧上部的千斤顶组件、通过压板连接在千斤顶组件底面的压刀以及设在压刀正下方的压槽;所述千斤顶组件底面与支撑框内侧顶面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所述千斤顶组件包括千斤顶以及上下活动连接在千斤顶顶端的柱塞;所述压刀垂直连接在压板的下表面;所述压槽设在支撑框的内侧底面;所述弹簧为一对,对称设置在千斤顶的两侧。
所述支撑框的内侧顶面中部设有连接垫块,所述千斤顶组件的柱塞与连接垫块的底面焊接连接。
所述支撑框的外侧顶面两端对称设有一对拉环,所述提手的两端对应插接在一对所述拉环内。
所述支撑框的两侧面下部对称开有一对竖向的条形槽口,所述条形槽口贯通开设至两侧面的底端;所述压刀的两端对应卡合在一对条形槽口内、且向两侧延伸出条形槽口。
所述弹簧的上端通过上拉片连接在支撑框内侧顶面、下端通过下拉片连接在千斤顶的压板的上表面。
所述压刀的纵向截面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呈矩形、下部分呈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
所述压槽由水平的槽底板、垂直平行间隔设在槽底板上面的一对槽立板以及对称设在一对槽立板之间的一对槽垫块围合而成。
所述槽垫块的纵向截面呈直角梯形,且斜边朝内设置、并高度低于槽立板的高度。
所述压槽的形状与压刀的形状相同,内部尺寸与压刀的外部尺寸相适应。
所述压槽的槽底板的一侧中部通过合页与支撑框的底面连接。
所述压槽沿合页的弯折角度为90°~180°。
应用所述的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的弯制方法,当避雷筋未安装在建筑物上时,步骤为:
步骤一,将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安放在平坦宽敞的操作面上,并固定牢固稳定。
步骤二,将避雷筋从一侧依次穿过一对条形槽口,并置于压槽内。
步骤三,操作千斤顶起升,反作用力驱使弹簧拉伸,压刀下移,继续加压将避雷筋中部压制成向下弯折的等腰梯形。
步骤四,操作千斤顶回落,弹簧自动回缩,带动压刀一起抬升,取出弯制好的避雷筋,加工制作完成。
应用所述的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的弯制方法,当避雷筋已经安装在建筑物上时,步骤为:
步骤一,将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安放在避雷筋附近。
步骤二,将压槽向外翻转90°~180°。
步骤三,移动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至避雷筋位置,将避雷筋从下至上穿过一对条形槽口。
步骤四,将压槽翻转回原位置,并将避雷筋放置在压槽内。
步骤五,操作千斤顶起升,反作用力驱使弹簧拉伸,压刀下移,继续加压将避雷筋中部压制成向下弯折的等腰梯形。
步骤六,操作千斤顶回落,弹簧自动回缩,带动压刀一起抬升。
步骤七,将压槽向外翻转90°~180°。
步骤八,提起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完成避雷筋的弯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定型化压刀、与压刀形状相适应的压槽以及千斤顶,实现避雷筋的定型化、规范化及自动化弯制,避免了手工弯制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提高其弯折质量,保证了弯折效果,且采用千斤顶自动加压弯折,提高弯折效率,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约施工时间,从而降低施工成本;设置弹簧,实现千斤顶组件与支撑框之间的弹性连接,在千斤顶带动压刀向下运动时,弹簧能够稳定压刀的下放速度,从而保证压刀的压制质量,提高避雷筋的压制效果,在千斤顶带动压刀向上运动时,弹簧给千斤顶底板一个向上的提拉力,辅助千斤顶回升;设置有合页,实现压槽沿支撑框底面向外的自由翻转,且翻转角在90°~180°之间,实现压槽的多角度自由翻转,在避雷筋已安装在建筑物上时,可将避雷筋放置在压槽内,实现避雷筋的压制;设置有把手,方便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的移动和周转,使用方便、简单;本发明的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避免了对避雷筋镀锌层的破坏,在避雷筋已安装或未安装在建筑物上时均可对避雷筋进行弯制,且避免手工弯制效果差,解决需在施工过程中二次弯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框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框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压刀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A-A断面图。
图7是压槽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压槽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拉环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拉环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框、2—提手、3—千斤顶组件、4—压刀、5—压槽、5.1—槽底板、5.2—槽立板、5.3—槽垫块、6—弹簧、7—连接垫块、8—拉环、9—条形槽口、10—压板、11—合页、12—上拉片、13—下拉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包括矩形的支撑框1、设在支撑框1外侧顶面的提手2、设在支撑框1内侧上部的千斤顶组件3、通过压板14连接在千斤顶组件3底面的压刀4以及设在压刀4正下方的压槽5;所述千斤顶组件3底面与支撑框1内侧顶面之间通过弹簧6连接;所述千斤顶组件3包括千斤顶以及上下活动连接在千斤顶顶端的柱塞;所述压刀4垂直连接在压板的下表面;所述压槽5设在支撑框1的内侧底面;所述弹簧6为一对,对称设置在千斤顶的两侧;参见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框1由四块矩形平板连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所述支撑框1的内侧顶面中部设有连接垫块7,所述千斤顶组件3的柱塞与连接垫块7的底面焊接连接;所述连接垫块7为矩形垫块;所述支撑框1的两侧面下部对称开有一对竖向的条形槽口9,所述条形槽口9贯通开设至两侧面的底端;所述压刀4的两端对应卡合在一对条形槽口9内、且向两侧延伸出条形槽口9;所述条形卡槽9的宽度与压刀4的厚度;所述弹簧6的上端通过上拉片12连接在支撑框1内侧顶面、下端通过下拉片13连接在压板14的上表面;上、下拉片结构相同,呈矩形,中部开有圆形通孔;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挂钩、且对应钩挂在上、下拉片的圆形通孔内。
参见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支撑框1的外侧顶面两端对称设有一对拉环8,所述拉环8呈Ω形,两底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框1的顶面,中部设有所述提手穿过的通孔,所述提手呈U形,两端水平向外弯折形成插接部,所述提手2的插接部对应插接在一对所述拉环8的通孔内;所述通孔的内径与提手的直径相适应。
参见图5和图6所示,所述压刀4的纵向截面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呈矩形、下部分呈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
参见图7和图8所示,所述压槽5由水平的槽底板5.1、垂直平行间隔设在槽底板5.1上面的一对槽立板5.2以及对称设在一对槽立板之间的一对槽垫块5.3围合而成;所述槽垫块5.3的纵向截面呈直角梯形,且斜边朝内设置、并高度低于槽立板的高度;所述压槽5的形状与压刀4的形状相同,内部尺寸与压刀的外部尺寸相适应;所述压槽5的槽底板的一侧中部通过合页11与支撑框1的底面连接;所述压槽5沿合页11的弯折角度为90°~180°。
当避雷筋未安装在建筑物上时,应用所述的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的弯制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将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安放在平坦宽敞的操作面上,并固定牢固稳定。
步骤二,将避雷筋从一侧依次穿过一对条形槽口9,并置于压槽5内。
步骤三,操作千斤顶起升,反作用力驱使弹簧6拉伸,压刀4下移,继续加压将避雷筋中部压制成向下弯折的等腰梯形。
步骤四,操作千斤顶3回落,弹簧6自动回缩,带动压刀4一起抬升,取出弯制好的避雷筋,加工制作完成。
当避雷筋已经安装在建筑物上时,应用所述的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的弯制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将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安放在避雷筋附近。
步骤二,将压槽5向外翻转90°~180°。
步骤三,移动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至避雷筋位置,将避雷筋从下至上穿过一对条形槽口9。
步骤四,将压槽5翻转回原位置,并将避雷筋放置在压槽5内。
步骤五,操作千斤顶起升,反作用力驱使弹簧6拉伸,压刀4下移,继续加压将避雷筋中部压制成向下弯折的等腰梯形。
步骤六,操作千斤顶回落,弹簧6自动回缩,带动压刀4一起抬升。
步骤七,将压槽5向外翻转90°~180°。
步骤八,提起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完成避雷筋的弯制。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支撑框(1)、设在支撑框(1)
外侧顶面的提手(2)、设在支撑框(1)内侧上部的千斤顶组件(3)、通过压板(10)连接在千斤顶组件(3)底面的压刀(4)以及设在压刀(4)正下方的压槽(5);所述千斤顶组件(3)底面与支撑框(1)内侧顶面之间通过弹簧(6)连接;
所述千斤顶组件(3)包括千斤顶以及上下活动连接在千斤顶顶端的柱塞;所述压刀(4)垂直连接在压板(10)的下表面;所述压槽(5)设在支撑框(1)的内侧底面;所述弹簧(6)为一对,对称设置在千斤顶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的内侧顶面中部设有连接垫块(7),所述千斤顶组件(3)的柱塞与连接垫块(7)的底面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的外侧顶面两端对称设有一对拉环(8),所述提手(2)的两端对应插接在一对所述拉环(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的两侧面下部对称开有一对竖向的条形槽口(9),所述条形槽口(9)贯通开设至两侧面的底端;所述压刀(4)的两端对应卡合在一对条形槽口(9)内、且向两侧延伸出条形槽口(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的上端通过上拉片(12)连接在支撑框(1)内侧顶面、下端通过下拉片(13)连接在压板(10)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刀(4)的纵向截面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呈矩形、下部分呈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槽(5)由水平的槽底板(5.1)、垂直平行间隔设在槽底板上面的一对槽立板(5.2)以及对称设在一对槽立板之间的一对槽垫块(5.3)围合而成;
所述槽垫块(5.3)的纵向截面呈直角梯形,且斜边朝内设置、并高度低于槽立板的高度;
所述压槽(5)的形状与压刀(4)的形状相同,内部尺寸与压刀的外部尺寸相适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槽(5)的槽底板的一侧中部通过合页(11)与支撑框(1)的底面连接;
所述压槽(5)沿合页(11)的弯折角度为90°~180°。
9.应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的弯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避雷筋未安装在建筑物上时,步骤为:
步骤一,将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安放在平坦宽敞的操作面上,并固定牢固稳定;
步骤二,将避雷筋从一侧依次穿过一对条形槽口(9),并置于压槽(5)内;
步骤三,操作千斤顶起升,反作用力驱使弹簧(6)拉伸,压刀(4)下移,继续加压将避雷筋中部压制成向下弯折的等腰梯形;
步骤四,操作千斤顶(3)回落,弹簧(6)自动回缩,带动压刀(4)一起抬升,取出弯制好的避雷筋,加工制作完成。
10.应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的弯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避雷筋已经安装在建筑物上时,步骤为:
步骤一,将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安放在避雷筋附近;
步骤二,将压槽(5)向外翻转90°~180°;
步骤三,移动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至避雷筋位置,将避雷筋从下至上穿过一对条形槽口(9);
步骤四,将压槽(5)翻转回原位置,并将避雷筋放置在压槽(5)内;
步骤五,操作千斤顶起升,反作用力驱使弹簧(6)拉伸,压刀(4)下移,继续加压将避雷筋中部压制成向下弯折的等腰梯形;
步骤六,操作千斤顶回落,弹簧(6)自动回缩,带动压刀(4)一起抬升;
步骤七,将压槽(5)向外翻转90°~180°;
步骤八,提起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完成避雷筋的弯制。
CN201810398942.8A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 Active CN108435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8942.8A CN108435966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8942.8A CN108435966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5966A true CN108435966A (zh) 2018-08-24
CN108435966B CN108435966B (zh) 2023-06-23

Family

ID=63202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8942.8A Active CN108435966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3596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732A (zh) * 2009-10-29 2010-04-21 周保民 螺纹盘条的应用方法及钢筋调直机
CN102166593A (zh) * 2010-12-28 2011-08-31 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便携式折弯机
CN203281767U (zh) * 2013-07-26 2013-11-13 国家电网公司 制弯工具
JP2014030838A (ja) * 2012-08-03 2014-02-20 Nissan Motor Co Ltd プレス型のワーク位置決め装置
CN203955800U (zh) * 2014-07-31 2014-11-26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矩形截面钢构件顶弯装置
CN105396980A (zh) * 2015-12-17 2016-03-16 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屋面避雷网钢筋煨弯模具
CN205464059U (zh) * 2016-01-27 2016-08-1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预制均压环钢筋的设备
CN205851735U (zh) * 2016-06-21 2017-01-04 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钢筋弯折工具
CN205966895U (zh) * 2016-08-30 2017-02-22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弯装置
CN205985978U (zh) * 2016-08-11 2017-02-22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电缆挂钩装置
CN107931486A (zh) * 2017-11-22 2018-04-20 郭能超 一种螺旋钢筋成形装置
CN208374057U (zh) * 2018-04-28 2019-01-15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732A (zh) * 2009-10-29 2010-04-21 周保民 螺纹盘条的应用方法及钢筋调直机
CN102166593A (zh) * 2010-12-28 2011-08-31 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便携式折弯机
JP2014030838A (ja) * 2012-08-03 2014-02-20 Nissan Motor Co Ltd プレス型のワーク位置決め装置
CN203281767U (zh) * 2013-07-26 2013-11-13 国家电网公司 制弯工具
CN203955800U (zh) * 2014-07-31 2014-11-26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矩形截面钢构件顶弯装置
CN105396980A (zh) * 2015-12-17 2016-03-16 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屋面避雷网钢筋煨弯模具
CN205464059U (zh) * 2016-01-27 2016-08-1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预制均压环钢筋的设备
CN205851735U (zh) * 2016-06-21 2017-01-04 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钢筋弯折工具
CN205985978U (zh) * 2016-08-11 2017-02-22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电缆挂钩装置
CN205966895U (zh) * 2016-08-30 2017-02-22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弯装置
CN107931486A (zh) * 2017-11-22 2018-04-20 郭能超 一种螺旋钢筋成形装置
CN208374057U (zh) * 2018-04-28 2019-01-15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5966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67639U (zh) 液压式报废汽车举升翻转机
CN113562603A (zh) 一种钢拱桥建造用辅助主板吊装的设备
CN208374057U (zh)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
CN104444940B (zh) 井盖提升与安放装置
CN205575428U (zh) 一种构件吊装系统
CN206985516U (zh) 一种c形卷板吊具
CN213002015U (zh) 天圆地方结构压制装置
CN108435966A (zh) 一种便携式避雷筋弯制装置及其弯制方法
CN218664942U (zh) 一种钢结构工程施工物料吊装装置
CN205527543U (zh) 一种用于通信设备机柜的安装调正架
CN206352387U (zh) 一种自动爬升式可变形电梯井操作钢平台
CN212712384U (zh) 一种建筑模板吊装装置
CN204529214U (zh) 一种板料提升架
CN206487128U (zh) 一种导座式升降脚手架
CN214326883U (zh) 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吊装的装置
CN21619641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升降施工架
CN214243448U (zh) 便携式绝缘子起吊器
CN216190326U (zh) 一种l型预制梁式构件吊装装置
CN205804945U (zh) 一种满堂脚手架
CN216377166U (zh) 一种机械设备起吊架
CN217871791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面板施工的滑模装置
CN208329536U (zh) 一种建筑地面瓷砖贴合装置
CN213318689U (zh) 一种模具钢变形校正装置
CN204899174U (zh) 一种建筑支撑架
CN212953872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用吊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Yanmei

Inventor after: Guo Yushun

Inventor after: Xue Yuanlong

Inventor after: Cui Zhaokun

Inventor before: Huang Yanmei

Inventor before: Guo Yushun

Inventor before: Xue Yuanlong

Inventor before: Cui Zhaoku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