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8733B -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28733B
CN108428733B CN201710080090.3A CN201710080090A CN108428733B CN 108428733 B CN108428733 B CN 108428733B CN 201710080090 A CN201710080090 A CN 201710080090A CN 108428733 B CN108428733 B CN 108428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type
type well
contact hol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00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28733A (zh
Inventor
肖胜安
曾大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ngya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nrise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nrise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nrise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00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28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28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8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28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8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03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 H01L29/0607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 H01L29/0611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 bias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03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 H01L29/0607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 H01L29/0611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 biased devices
    • H01L29/0615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 biased devices by the doping profile or the shape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N junction, or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s, e.g. 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 [J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84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or junctions between the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 Thy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结器件,保护环氧化膜将电荷流动区露出以及将过渡区全部覆盖并将终端区全部或大部分覆盖,保护环氧化膜的设置使得JFET区域和源区都能实现全面注入,使JFET区域会和各P型阱相交叠并降低对应的P型阱的表面的掺杂浓度,从而使得在维持器件的阈值电压不变的条件下P型阱的整体掺杂浓度得到增加,能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能提高P型阱注入的剂量同时保持器件的阈值电压不变,从而能使电荷流动区和过渡区的雪崩耐量都提高,从而能改善器件的性能;还能减少光刻工艺次数,且能使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保持,能降低制作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Description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超结(superjunction)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超结结构就是交替排列的N型柱和P型柱组成结构。如果用超结结构来取代垂直双扩散MOS晶体管(Vertical Double-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VDMOS)器件中的N型漂移区,在导通状态下通过N型柱提供导通通路,导通时P型柱不提供导通通路;在截止状态下由PN立柱共同承受反偏电压,就形成了超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超结MOSFET能在反向击穿电压与传统的VDMOS器件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低电阻率的外延层,而使器件的导通电阻大幅降低。
现有超结器件中,在电流流动区中,有交替排列的P型柱和N型柱,以条状的P-N柱即交替排列的P型柱和N型柱的结构为例,每个N柱的上方有一个多晶硅栅,该多晶硅栅可以部分覆盖周边的P柱,也可以不覆盖,每个P柱的上方有一个P型阱(P Well),在P型阱里有一个N+源区,有一个接触孔,源极金属通过接触孔与源区相连,源极金属通过经过一个高浓度的P+接触区与P区即P型阱相连,源极金属即为组成源极的正面金属层。
现有的沟槽填充型的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一般需要10次光刻,现分别按顺序说明如下:
光刻1:对应于0层,或者标记层,通过光刻和刻蚀形成对准标记和套刻精度测试标记。
光刻2:用于定义JFET区域,JFET区域位于后续在电荷流动区中形成的多晶硅栅所覆盖的漂移区的底部,在光刻定义出JFET区域后通过N型离子注入形成JFET区域,JFET区域用于减低器件的导通电阻。
光刻3:用于设定沟槽的形成区域,沟槽形成之后通过外延填充形成P型柱。
光刻4:用于设定P型阱的形成区域。
光刻5:在设定介质膜覆盖区的形成区域。
光刻6:在设定形成多晶硅栅的区域。
光刻7:在设定形成Nplus离子注入区即源区的区域。
光刻8:在设定形成接触孔的区域。
光刻9:在设定对正面金属层进行刻蚀的区域,正面金属层刻蚀后一般形成的源极和栅极。
光刻10:在设定对钝化层进行刻蚀的区域。
上述的现有方法中,光刻1可以通过后续沟槽工艺的优化,使得沟槽工艺形成的标记能为后续的工艺所用而省略;钝化层光刻即光刻10也可以通过结构的优化而省略;JFET光刻即光刻2在损失一些Rdson的情况下可以被省略,但其他的光刻层是基本不能略的。事实上,虽然有上面的可以省略层,实际产品设计和制作中为了获得器件良好的性能,如:低的Rdson,低Rdson需要采用JFET注入;高的EAS,高EAS要求过渡区的设计可以灵活;高的可靠性性,需要钝化层光刻;也即为了获得器件良好的性能基本还是采用上述10层光刻工艺制作超结器件。
通过上面的工艺形成的器件,其JFET注入即光刻2对应的JFET区域的N型离子注入的剂量相比于Pwell即P型阱的注入,要小大约一个数量级,影响很小,因此器件的阈值电压基本由Pwell注入剂量决定,这样在没有额外增加一个P型保护环光刻和注入的情况下,该P型保护环下的注入和Pwell注入是同样的,P型保护环位于过渡区中,所以通常P型保护环和Pwell同时形成,也用Pwell表示,在一般阈值电压为2-4伏的情况下,Pwell注入剂量一般在3E13cm-2~5E13cm-2,而JFET注入剂量在1E12cm-2~3E12cm-2,过高的Pwell注入剂量会使阈值电压超过规范。而从器件的结构上看,希望过渡区的P型杂质浓度更高一些,由于阻值降低,在击穿发生时,该处收集很多空穴而不至于发生器件失效,因此能够提高器件的抗电流冲击能力。
对于电荷流动区,如果能够提高Pwell的剂量,同时保持器件的阈值电压一样,同样由于器件的Pwell电阻降低,能够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雪崩电流耐量提高的原因为:Pwell电阻降低使寄生NPN即源区、P型阱和N型柱以及漏区组成的寄生NPN的Rb减小,寄生NPN管要在Vbe大于Pwell即P型阱和N+区即源区组成的二极管的阈值电压时才能开启,因此Rb减小后,要达到同样Vbe的电流就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结器件,能提高P型阱注入的剂量同时保持器件的阈值电压不变,从而能使电荷流动区和过渡区的雪崩耐量都提高,从而能改善器件的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能减少光刻工艺次数,且能使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保持,能降低制作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超结器件,超结器件的中间区域为电荷流动区,终端区环绕于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外周,过渡区位于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终端区之间;包括:
N型外延层,所述N型外延层进行干法刻蚀形成多个沟槽;在所述沟槽中填充由P型外延层并组成P型柱,由各所述P型柱之间的所述N型外延层组成N型柱,由多个交替排列的所述N型柱和所述P型柱组成的超结结构。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过渡区的选定区域中形成有P型阱,形成所述P型阱的选定区域通过光刻定义;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各所述P型柱的顶部都形成有一个所述P型阱且各所述P型阱延伸到对应的所述P型柱两侧的所述N型柱的表面。
在形成有所述P型阱的所述N型外延层表面形成有第一氧化膜,保护环氧化膜通过对所述第一氧化膜进行光刻刻蚀形成,所述保护环氧化膜将所述电荷流动区露出以及将所述过渡区全部覆盖,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还延伸到所述终端区表面并将所述终端区全部或仅将所述终端区的最外周部分露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环绕在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周侧。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形成JFET区域,所述JFET区域通过以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为自对准条件的全面的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形成;所述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一N型注入区。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的所述超结结构的表面形成有由栅氧化膜和多晶硅栅叠加形成的平面栅结构,所述多晶硅栅的形成区域通过光刻工艺定义,各所述多晶硅栅覆盖对应的所述P型阱且被所述多晶硅栅覆盖的所述P型阱的表面用于形成沟道。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所述多晶硅栅两侧分别形成由源区,所述源区通过以所述多晶硅栅和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为自对准条件的全面的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形成,所述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
层间膜覆盖在所述多晶硅栅、所述源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以及所述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表面;在所述层间膜中形成有穿过所述层间膜的接触孔,所述接触孔通过光刻工艺定义。
正面金属层形成在形成有所述接触孔的所述层间膜的表面,栅极和源极由所述正面金属层图形化形成,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极的形成区域通过光刻工艺定义;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各所述源区和对应的所述P型阱通过顶部相同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过渡区中的所述P型阱也通过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多晶硅栅通过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栅极。
所述JFET区域的掺杂浓度小于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由所述P型阱的表面掺杂浓度决定;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所述JFET区域为全面注入结构,所述JFET区域会和各所述P型阱相交叠并在对应的所述P型阱的表面叠加所述JFET区域的N型杂质从而使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降低,通过增加各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来抵消所述JFET区域交叠到所述P型阱的表面造成的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的降低,各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的增加能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所述接触孔的底部穿过所述源区,用以消除全面注入的所述源区对所述接触孔和底部的所述P型阱的接触的影响。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各所述接触孔的底部形成有P+接触区,通过所述P+接触区降低所述接触孔和所述P型阱之间的接触电阻。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位于所述过渡区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的顶部形成有多晶硅总线,所述多晶硅总线和所述多晶硅栅采用相同的工艺同时形成,各所述多晶硅栅和所述多晶硅总线接触连接,且各所述多晶硅栅通过和所述多晶硅总线相连并通过形成于所述多晶硅总线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栅极。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过渡区上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的侧面为倾斜结构,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的倾斜的侧面上的所述层间膜表面形成有金属场板。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终端区的最外部位置处的所述层间膜顶部形成有一个金属场板,该金属场板至少覆盖所述终端区的所述P型柱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终端区的最外部位置处的金属场板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接触孔并通过该接触孔和底部的所述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相接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的超结器件的中间区域为电荷流动区,终端区环绕于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外周,过渡区位于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终端区之间;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N型外延层,进行第一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沟槽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N型外延层进行干法刻蚀形成多个沟槽。
在所述沟槽中填充P型外延层形成P型柱,由各所述P型柱之间的所述N型外延层组成N型柱,由多个交替排列的所述N型柱和所述P型柱组成的超结结构。
步骤二、进行第二次光刻工艺在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过渡区中定义出P型阱的形成区域,之后进行P型离子注入形成所述P型阱。
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各所述P型柱的顶部都形成有一个所述P型阱且各所述P型阱延伸到对应的所述P型柱两侧的所述N型柱的表面。
步骤三、在形成有所述P型阱的所述N型外延层表面进行第一氧化膜生长,进行第三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所述第一氧化膜的刻蚀区域,之后对所述第一氧化膜进行刻蚀形成保护环氧化膜,所述保护环氧化膜将所述电荷流动区露出以及将所述过渡区全部覆盖,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还延伸到所述终端区表面并将所述终端区全部或仅将所述终端区的最外周部分露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环绕在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周侧。
以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为自对准条件进行全面的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形成JFET区域,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一N型注入区。
所述JFET区域的掺杂浓度小于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由所述P型阱的表面掺杂浓度决定;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所述JFET区域会和各所述P型阱相交叠并在对应的所述P型阱的表面叠加所述JFET区域的N型杂质从而使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降低,通过增加各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来抵消所述JFET区域交叠到所述P型阱的表面造成的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的降低,各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的增加能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
步骤四、依次形成栅氧化膜和N型重掺杂的第一层多晶硅,进行第四次光刻工艺定义出多晶硅栅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第一层多晶硅进行刻蚀形成多晶硅栅,各所述多晶硅栅为平面栅结构,各所述多晶硅栅覆盖对应的所述P型阱且被所述多晶硅栅覆盖的所述P型阱的表面用于形成沟道。
以所述多晶硅栅和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为自对准条件进行全面的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所述多晶硅栅两侧分别形成源区,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
步骤五、淀积层间膜,进行第五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接触孔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层间膜进行刻蚀形成所述接触孔的开口;在所述接触孔的开口中填充金属形成所述接触孔。
步骤六、进行正面金属淀积形成正面金属层,进行第六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栅极和源极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正面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极,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各所述源区和对应的所述P型阱通过顶部相同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过渡区中的所述P型阱也通过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多晶硅栅通过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栅极。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一中进行所述第一次光刻工艺之前还包括在所述N型外延层表面形成第一介质膜的步骤,在所述第一次光刻工艺之后依次对所述第一介质膜和所述N型外延层进行干法刻蚀形成多个沟槽;在所述沟槽中填充所述P型外延层之后进行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将所述N型外延层表面的所述P型外延层去除,使所述P型外延层仅填充于对应的所述沟槽中并组成所述P型柱;所述第一介质膜在所述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完成后去除或者部分保留。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二中所述P型阱的P型离子注入完成后还包括对所述P型阱进行退火工艺,该退火工艺的温度为1000℃以上、时间为30分钟以上。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三中所述第一氧化膜采用温度高于800℃的热氧化工艺形成。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三中所述JFET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的工艺条件为:注入杂质为磷,注入能量为30Kev~100Kev,注入剂量为1E13cm-2~4E13cm-2;或者,步骤三中所述JFET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由注入能量为30Kev~60Kev和注入能量为1Mev~1.5Mev的两次注入的组合而成。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四中所述源区对应的所述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的注入杂质为砷,磷,或者为砷和磷的组合,所述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中包括砷注入时砷注入的工艺条件为:注入能量为30Kev~100Kev,注入剂量为1E15cm-2~5E15cm-2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三中采用湿法刻蚀形成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使在所述过渡区上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的侧面为倾斜角为20度~40度的倾斜结构。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五中进行所述接触孔的开口的刻蚀时,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需要对所述接触孔底部的所述N型外延层进行过刻蚀且过刻蚀量需要满足所述接触孔的底部穿过所述源区,在所述过渡区中需要依次对所述层间膜和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进行刻蚀形成所述接触孔的开口且所述过渡区中所述接触孔底部的所述N型外延层的过刻蚀量大于等于0埃。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五中在所述接触孔的开口形成后、金属填充前还包括进行P+离子注入在各所述接触孔的底部形成P+接触区的步骤,通过所述P+接触区降低所述接触孔和所述P型阱之间的接触电阻。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四中所述第四次光刻工艺同时定义出多晶硅总线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第一层多晶硅进行刻蚀时会同时所述多晶硅总线,所述多晶硅总线位于所述过渡区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的顶部,各所述多晶硅栅和所述多晶硅总线接触连接,且各所述多晶硅栅通过和所述多晶硅总线相连并通过形成于所述多晶硅总线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栅极。
本发明通过保护环氧化膜进行了特别设置,保护环氧化膜会将电荷流动区露出以及将过渡区全部覆盖,以及将终端区全部或大部分覆盖;结合保护环氧化膜的特别设置能够采用以保护环氧化膜为自对准条件进行全面的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在电荷流动区中形成JFET区域,也即本发明中JFET区域的形成不需要单独采用一次光刻工艺进行定义,也即本发明能够减少一次JFET区域所对应的光刻即前面描述的现有方法中对应的光刻2。
本发明除了能减少JFET区域的注入所对应的光刻工艺外,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由于JFET区域改为不采用光刻定义的全面注入结构,JFET区域会和各P型阱相交叠并在对应的所述P型阱的表面叠加JFET区域的N型杂质从而使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降低,通过增加各P型阱的掺杂浓度来抵消JFET区域交叠到P型阱的表面造成的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的降低,各P型阱的掺杂浓度的增加能同时降低器件的寄生电阻,从而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所以本发明能提高P型阱注入的剂量同时保持器件的阈值电压不变,从而能使电荷流动区和过渡区的雪崩耐量都提高,从而能改善器件的性能。
同时,在本发明的JFET区域所对应的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即JFET注入中,由于保护环氧化膜会将过渡区全部覆盖以及将终端区全部或大部分覆盖,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的离子不会注入到过渡区中以及终端区的内部区域中,如果在终端区的内部区域中注入了JFET注入的N型离子,则会明显降低器件的击穿电压即BVds;而如果在过渡区中注入了JFET注入的N型离子,则会降低器件的抗电流冲击能力即EAS,所以本发明能够在减少JFET区域所对应的光刻的条件下使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保持。
另外,本发明在步骤四中,在多晶硅栅形成后,以多晶硅栅和保护环氧化膜为自对准条件进行全面的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即源注入在电荷流动区中的所述多晶硅栅两侧分别形成源区,也即本发明形成源区时同样采用自对准就能实现,不需要单独采用一个光刻工艺来定义,所以本发明节省了一次定义源区的光刻即前面描述的现有方法中对应的光刻7。
同时本发明方法还在保护环氧化膜覆盖区域之外的终端区中或外侧会形成终端第一N型注入区和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终端第一N型注入区和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会成为截止区,能够防止终端区的表面反型,能更好的提高器件的击穿特性的稳定性。
同时,源注入的离子同样不会注入到过渡区中以及终端区的内部区域中,从而能使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保持。
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对保护环氧化膜进行特别的设置,能够实现JFET区域的全面注入,结合和P型阱的掺杂关系,本发明能提高P型阱注入的剂量同时保持器件的阈值电压不变,从而能使电荷流动区和过渡区的雪崩耐量都提高,从而能改善器件的性能。另外,本发明还能够实现JFET区域和源区的自对准注入,也即本发明能减少两次光刻工艺,能使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保持,能降低制作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超结器件的俯视图;
图2是现有超结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8A-图8H是本发明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各步骤中器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现有超结器件俯视图;一般的超结器件结构,都包含电荷流动区、横向承受反向偏置电压的终端区和处于电荷流动区和终端区之间的过渡区,终端区环绕于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外周,图1中1区表示电荷流动区,2区表示过渡区,3区表示终端区。
1区包括由交替排列的P型柱22和N型柱23组成的超结结构,图1中的P型柱22和N型柱23都呈条形结构。N型柱23于在超结器件导通时提供导通通路,P型柱22和N型柱23在超结器件反偏时互相耗尽共同承受反向偏压。
2区和3区位于超结器件的终端,共同作为表示超结器件的终端保护结构。在器件导通时所述2区和3区不提供电流,在反偏状态用于承担从1区外周单元的表面到器件最外端表面衬底的电压该电压为横向电压和从1区外周单元表面到衬底的电压该电压为纵向电压。
2区中有至少一个P型环25,图1中为一个P型环25,该P型环25一般与1区的P型背栅即P型阱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中,2区中一般有具有一定倾斜角的场板介质膜,在2区中还具有用于减缓表面电场急剧变化的场板24,场板24为多晶场板片或金属场板,以及P型柱22;2区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金属场板。
3区包括由交替排列的P型柱22和N型柱23组成的超结结构,图1中3区的P型柱22和N型柱23分别由1区中的P型柱22和N型柱23延伸扩展而成,交替排列方向相同。在其它结构中,3区的P型柱22和N型柱23也能首尾相连的环型结构。
3区中有金属场板,3区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金属场板;3区中可以有P型环25也可以没有,有P型环25时该处的P型环是不与电荷流动区的P型背栅连接相连的(悬浮的);在3区的最外端有终端截止环21,所述终端截止环21由N+注入区或N+注入区再加形成于其上的介质或介质加上金属构成。
如图2所示,是现有超结器件的剖面示意图;现有超结器件的中间区域为电荷流动区即1区,终端区即3区环绕于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外周,过渡区即2区位于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终端区之间;现有超结器件包括:
N型外延层2,所述N型外延层2进行干法刻蚀形成多个沟槽41,42,43;在所述沟槽41,42,43中填充由P型外延层并组成P型柱51,52,53,由各所述P型柱51,52,53之间的所述N型外延层2组成N型柱,由多个交替排列的所述N型柱和所述P型柱51,52,53组成的超结结构。
所述N型外延层2形成于半导体衬底1的表面上,所述半导体衬底1采用N型重掺杂的结构。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过渡区的选定区域中形成有P型阱6。
在终端区的所述N型外延层2表面形成有终端介质膜一般为终端氧化膜7,现有技术中终端氧化膜7通常将所述过渡区暴露出来,这样在后续接触孔的工艺中在过渡区的所述P型阱6顶部的接触孔12b和电荷流动区中的接触孔12a能采用相同的工艺形成。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的所述超结结构的表面形成有由栅氧化膜8和多晶硅栅9叠加形成的平面栅结构,所述多晶硅栅9的形成区域通过光刻工艺定义,各所述多晶硅栅9覆盖对应的所述P型阱6且被所述多晶硅栅9覆盖的所述P型阱6的表面用于形成沟道。
在超结器件中,N型柱和超结结构底部的N型外延层2一般作为器件的漂移区,在电荷流动区中的各所述P型阱6之间的所述N型柱即漂移区表面需要采用光刻和注入工艺形成JFET区域,用于降低该处的寄生电阻从而降低整个器件的导通电阻。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所述多晶硅栅9两侧分别形成由源区10,现有器件中所述源区10的一侧和对应的所述多晶硅栅9自对准,但是相邻两个多晶硅栅9的侧面之间的所述源区10需要有间隔,这样才能实现接触孔12a和底部的P型阱6实现良好的接触,故现有工艺中所述源区10需要采用光刻进行定义。通常,位于终端区外侧的由N+区组成的截止区10和所述源区10采用相同的工艺同时形成。
在超结结构的表面形成有层间膜11;在所述层间膜11中形成有穿过所述层间膜11的接触孔12a,12b,所述接触孔12a,12b通过光刻工艺定义。
栅极和源极由正面金属层14图形化形成,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极的形成区域通过光刻工艺定义;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各所述源区10和对应的所述P型阱6通过顶部相同的接触孔12a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过渡区中的所述P型阱6也通过顶部的接触孔12b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多晶硅栅9通过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栅极。
在各所述接触孔12a,12b的底部形成有P+接触区,通过所述P+接触区降低所述接触孔121a,121b和所述P型阱6之间的接触电阻。
在减薄后的半导体衬底1的背面形成有背面金属层15并由所述背面金属层15引出漏极。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的中间区域为电荷流动区即1区,终端区即3区环绕于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外周,过渡区即2区位于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终端区之间;超结器件的俯视图的结构同样可以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包括:
N型外延层2,所述N型外延层2进行干法刻蚀形成多个沟槽41,42,43;在所述沟槽41,42,43中填充由P型外延层并组成P型柱51,52,53,由各所述P型柱51,52,53之间的所述N型外延层2组成N型柱,由多个交替排列的所述N型柱和所述P型柱51,52,53组成的超结结构。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中,为了更清楚的区别1区、2区和3区中的沟槽和P型柱,将各区域中的沟槽分开标记,具体为:沟槽41为1区中形成的沟槽,沟槽42为2区中形成的沟槽,沟槽43为3区中形成的沟槽;P型柱51为1区中形成的P型柱,P型柱52为1区中形成的P型柱,P型柱53为1区中形成的P型柱。不同沟槽之间的宽度可以设置为不一样,图3中Wp1表示沟槽41的宽度,也为后续P型柱51的宽度;Wp2表示沟槽42的宽度,也为后续P型柱52的宽度,Wp3表示沟槽43的宽度,也为后续P型柱53的宽度;Wn1表示1区中的N型柱的宽度,Wn2表示2区中的N型柱的宽度,Wn3表示3区中的N型柱的宽度。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中,以超结器件为超结MOSFET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所述N型外延层2形成于半导体衬底1的表面上,所述半导体衬底1采用N型重掺杂的结构;较佳为,所述N型外延层2为硅外延层,所述半导体衬底1为硅衬底也即通常所说的硅片或硅晶圆片。超结MOSFET的漏区通常形成于所述半导衬底1的背面,故直接采用重掺杂的半导体衬底1,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所述半导体衬底1的电阻率0.001ohm·cm~0.003ohm·cm;所述N型外延层2的电阻1ohm·cm~2ohm.cm,厚度为30微米~70微米,较佳为40微米~60微米;P-N柱区域即超结结构区域:对应器件的源漏击穿电压BVds为600V~700V时超结结构的高度为35微米~45微米,也即沟槽41,42,43的深度为35微米~45微米。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中,要保证所述沟槽沟槽41,42,43和高浓度的所述半导体衬底1之间具有一定厚度如多于5微米的缓冲层,以保持器件具有较好的抗电流冲击能力,缓冲层一般直接以位于沟槽41,42,43底部的所述N型外延层2组成。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过渡区的选定区域中形成有P型阱6,形成所述P型阱6的选定区域通过光刻定义;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各所述P型柱51的顶部都形成有一个所述P型阱6且各所述P型阱6延伸到对应的所述P型柱51两侧的所述N型柱的表面。
在形成有所述P型阱6的所述N型外延层2表面形成有第一氧化膜7,保护环氧化膜7通过对所述第一氧化膜7进行光刻刻蚀形成,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将所述电荷流动区露出以及将所述过渡区全部覆盖,具体可以参考图3的虚线框T2所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还延伸到所述终端区表面并将所述终端区全部或仅将所述终端区的最外周部分露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环绕在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周侧。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形成JFET区域,所述JFET区域通过以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为自对准条件的全面的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形成;所述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一N型注入区。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的所述超结结构的表面形成有由栅氧化膜8和多晶硅栅9叠加形成的平面栅结构,所述多晶硅栅9的形成区域通过光刻工艺定义,各所述多晶硅栅9覆盖对应的所述P型阱6且被所述多晶硅栅9覆盖的所述P型阱6的表面用于形成沟道。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所述多晶硅栅9两侧分别形成由源区10,所述源区10通过以所述多晶硅栅9和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为自对准条件的全面的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形成,所述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在图3中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也用标记10表示,和源区10是采用相同工艺同时形成且为N+掺杂。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能用于防止终端区的表面反型,更好的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特性的稳定性。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也能形成在器件的最外周的终端区,也成为截止区。
层间膜11覆盖在所述多晶硅栅9、所述源区10、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以及所述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表面;在所述层间膜11中形成有穿过所述层间膜11的接触孔121a,121b,所述接触孔121a,121b通过光刻工艺定义。
正面金属层14形成在形成有所述接触孔121a,121b的所述层间膜11的表面,栅极和源极由所述正面金属层14图形化形成,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极的形成区域通过光刻工艺定义;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各所述源区10和对应的所述P型阱6通过顶部相同的接触孔121a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过渡区中的所述P型阱6也通过顶部的接触孔121b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多晶硅栅9通过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栅极。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所述接触孔121a的底部穿过所述源区10,用以消除全面注入的所述源区10对所述接触孔121a,121b和底部的所述P型阱6的接触的影响。在所述过渡区中需要依次对所述层间膜11和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进行刻蚀形成所述接触孔121b的开口且所述过渡区中所述接触孔121b底部的所述N型外延层2的过刻蚀量大于等于0埃,也即所述接触孔121b仅需将底部的所述P型阱6的顶部表面露出即可,所述接触控121a则需要穿过底部的源区10。
在各所述接触孔121a,121b的底部形成有P+接触区,通过所述P+接触区降低所述接触孔121a,121b和所述P型阱6之间的接触电阻。
较佳为,在位于所述过渡区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的顶部形成有多晶硅总线9a,所述多晶硅总线9a和所述多晶硅栅9采用相同的工艺同时形成,各所述多晶硅栅9和所述多晶硅总线9a接触连接,所述多晶硅总线9a通过顶部的接触孔121c连接到所述栅极。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中,各所述多晶硅栅9不直接通过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栅极,而是通过将各所述多晶硅栅9连接到所述多晶硅总线9a,在通过所述多晶硅总线9a连接到接触孔121c并连接到所述栅极。这样,和栅极连接的接触孔不直接设置在所述多晶硅栅9的顶部,而是设置在所述多晶硅总线9a的顶部,能保证器件可靠性不受接触孔工艺的影响。
在减薄后的所述半导体衬底1的背面形成有背面金属层15并由所述背面金属层15引出漏极。
所述JFET区域的掺杂浓度小于所述P型阱6的掺杂浓度,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由所述P型阱6的表面掺杂浓度决定;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所述JFET区域为全面注入结构,所述JFET区域会和各所述P型阱6相交叠并在对应的所述P型阱6的表面叠加所述JFET区域的N型杂质从而使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降低,通过增加各所述P型阱6的掺杂浓度来抵消所述JFET区域交叠到所述P型阱6的表面造成的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的降低,各所述P型阱6的掺杂浓度的增加能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
由上可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的结构进行设计,能够实现所述JFET区域和所述源区的自对准注入,从而能减少两次光刻工艺;另外,由于所述JFET区域的自对准注入为全面注入,故JFET注入的杂质不仅会位于所述P型阱6之间的由N型柱组成的漂移区的表面,而且还会注入到各所述P型阱6的表面,位于各所述N型柱表面的所述JFET区域即为现有常规的JFET区域;而位于各所述P型阱6表面的所述JFET区域则会降低所述P型阱6的表面掺杂,为了保持器件的阈值电压不变,故需要对整个所述P型阱6的掺杂浓度增加,以抵消所述JFET区域的杂质对器件的阈值电压的减少,所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器件能增加所述P型阱6的掺杂浓度从而能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另外,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器件中,由于所述JFET区域是在所述P型阱6之后形成的,故所述JFET区域的杂质不会受到所述P型阱6的高温退火推阱的影响,也即在所述JFET区域形成后不会在经历1000℃以上的高温过程,因此接近Si-SiO2界面处的N型杂质浓度会比现有技术的更高,因此为了得到同样的阈值电压,器件的P型阱注入剂量要加大,从而能进一步的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
所述P型阱6的注入剂量加大能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的原因主要为:通常直接采用形成于所述过渡区中的所述P型阱6来作为P型保护环,故不需要再没有额外增加一个P型保护环光刻和注入,故到P型阱注入剂量增加时,过渡区的P型杂质浓度会更高一些,由于阻值降低,在击穿发生时,该处收集很多空穴而不至于发生器件失效,因此能够提高器件的抗电流冲击能力,从而也能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对于电荷流动区,P型阱6的电阻降低使寄生NPN即源区10、P型阱6和N型柱2以及漏区组成的寄生NPN的Rb减小,寄生NPN管要在Vbe大于Pwell即P型阱6和N+区即源区组成的二极管的阈值电压时才能开启,因此Rb减小后,要达到同样Vbe的电流就增大,从而能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
在图3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器件中,在所述终端区的最外部位置处的所述层间膜11顶部形成有一个金属场板14a,该金属场板14a至少覆盖所述终端区的所述P型柱53的一部分,如所述金属场板14a会覆盖底部的半个所述P型柱53、一个所述P型柱53或两个所述P型柱53等。所述金属场板14a通过接触孔连接底部的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该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叠加了终端第一N型注入区,并作为截止区,截止区也即图1所示的终端截止环21。
上面的器件结构中,过渡区上的接触孔121b需要穿透层间膜11和保护环氧化膜7,接触到底部的SI,整个介质膜的厚度大于电荷流动区的介质膜厚度,这在工艺过程中要调整好接触孔刻蚀中介质膜刻蚀时刻蚀Sio2刻蚀速率/Si刻蚀速率的选择比,一般这个比值在10~20范围中就可以保证过渡区介质膜刻蚀完成时,电荷流动区的SI刻蚀量不要过大,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中,因为需要将电荷流动区接触孔穿透N+即源区10,Si刻蚀量本身需要在大约
Figure BDA0001225627550000151
(按照N+注入的剂量和能量进行调整),在保护环氧化膜7厚度在1微米之内时,这个选择比大于3.5就能满足要求。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超结器件: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超结器件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超结器件在所述终端区的最外部位置处的所述层间膜11顶部没有形成金属场板14a。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超结器件相比: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中的金属场板14a在横向位置上可以覆盖部分P型柱(最外侧的半个P型柱,或一个P型柱,或两个P型柱),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小器件击穿电压随P柱浓度变化的敏感度,改善器件击穿电压的一致性。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超结器件: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超结器件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区别之处在于: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超结器件在所述过渡区上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的侧面为倾斜结构,如图5的虚线框T3所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的倾斜结构单独用标记7a标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的倾斜的侧面上的所述层间膜11也呈倾斜结构并单独用标记11a标出。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的倾斜的侧面上的所述层间膜11a表面形成有金属场板14b。这时在保护环氧化膜7的刻蚀中要采用湿法刻蚀,一般是的倾斜角在20度~45度,其上的层间膜11a也会沿倾斜面淀积,这样得到了倾斜的金属场板14b,进一步缓和了电场强度,改善了击穿电压和器件的可靠性。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超结器件: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超结器件和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超结器件中,在所述终端区的最外部位置处的所述层间膜11顶部形成有一个金属场板14a,该金属场板14a至少覆盖所述终端区的所述P型柱53的一部分,如所述金属场板14a会覆盖底部的半个所述P型柱53、一个所述P型柱53或两个所述P型柱53等。所述金属场板14a通过接触孔连接底部的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该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叠加了终端第一N型注入区,并作为截止区,截止区也即图1所示的终端截止环21。所述金属场板14a能够进一步减小器件击穿电压随P柱浓度变化的敏感度,改善器件击穿电压的一致性。
本发明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以制造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超结器件为例进行说明,如图8A至图8H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各步骤中器件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超结器件的中间区域为电荷流动区即1区,终端区即3区环绕于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外周,过渡区即2区位于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终端区之间;超结器件的俯视图的结构同样可以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8A所示,提供N型外延层2,进行第一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沟槽41,42,43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N型外延层2进行干法刻蚀形成多个沟槽41,42,43。
在所述沟槽41,42,43中填充P型外延层形成P型柱51,52,53,由各所述P型柱51,52,53之间的所述N型外延层2组成N型柱,由多个交替排列的所述N型柱和所述P型柱51,52,53组成的超结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为了更清楚的区别1区、2区和3区中的沟槽和P型柱,将各区域中的沟槽分开标记,具体为:沟槽41为1区中形成的沟槽,沟槽42为2区中形成的沟槽,沟槽43为3区中形成的沟槽;P型柱51为1区中形成的P型柱,P型柱52为1区中形成的P型柱,P型柱53为1区中形成的P型柱。不同沟槽之间的宽度可以设置为不一样,图8A中Wp1表示沟槽41的宽度,也为后续P型柱51的宽度;Wp2表示沟槽42的宽度,也为后续P型柱52的宽度,Wp3表示沟槽43的宽度,也为后续P型柱53的宽度;Wn1表示1区中的N型柱的宽度,Wn2表示2区中的N型柱的宽度,Wn3表示3区中的N型柱的宽度。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以制作的超结器件为超结MOSFET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所述N型外延层2形成于半导体衬底1的表面上,所述半导体衬底1采用N型重掺杂的结构;较佳为,所述N型外延层2为硅外延层,所述半导体衬底1为硅衬底也即通常所说的硅片或硅晶圆片。超结MOSFET的漏区通常形成于所述半导衬底1的背面,故直接采用重掺杂的半导体衬底1,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所述半导体衬底1的电阻率0.001ohm·cm~0.003ohm·cm;所述N型外延层2的电阻1ohm·cm~2ohm.cm,厚度为30微米~70微米,较佳为40微米~60微米;P-N柱区域即超结结构区域:对应器件的源漏击穿电压BVds为600V~700V时超结结构的高度为35微米~45微米,也即沟槽41,42,43的深度为35微米~45微米。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要保证所述沟槽沟槽41,42,43和高浓度的所述半导体衬底1之间具有一定厚度如多于5微米的缓冲层,以保持器件具有较好的抗电流冲击能力,缓冲层一般直接以位于沟槽41,42,43底部的所述N型外延层2组成。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进行所述第一次光刻工艺之前还包括在所述N型外延层2表面形成第一介质膜3的步骤,在所述第一次光刻工艺之后依次对所述第一介质膜3和所述N型外延层2进行干法刻蚀形成多个沟槽41,42,43。
如图8B所示,在所述沟槽41,42,43中填充所述P型外延层之后进行化学机械研磨(CMP)工艺将所述N型外延层2表面的所述P型外延层去除,使所述P型外延层仅填充于对应的所述沟槽41,42,43中并组成所述P型柱51,52,53;所述第一介质膜3在所述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完成后去除或者部分保留。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所述第一介质膜3的组成材料和对应的工艺方法能材料如下可选项:
第一种选项为:所述第一介质膜3是单一的氧化膜例如超过1微米厚度的氧化膜,该氧化膜可以在沟槽刻蚀时作为硬掩模,沟槽形成后还有一定厚度的氧化膜留下,例如厚度在0.1微米~0.2微米厚度的氧化膜,在外延填充完成,进行CMP的过程中,该氧化膜作为CMP时N型外延层2的保护层,以使该处的硅不会在CMP工艺中形成缺陷,造成漏电或质量问题。
第二种选项为:所述第一介质膜3是由一层0.1微米~0.15微米厚的氧化膜,一层厚0.1微米~0.2微米的SIN膜,和顶部一层厚大于1微米~的氧化膜组成,即为多层膜结构;这样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均匀性:例如在沟槽刻蚀完成后,至少保持有部分SIN膜留在其下的氧化膜上,在外延生长前,再把该SIN膜去除,这样外延生长前氧化膜的均匀性好,进行外延的CMP的均匀性也能提高。对上述多层膜结构的进一步的改善是,第一层氧化膜是通过热氧化形成的,这样进一步改进均匀性。
步骤二、如图8C所示,进行第二次光刻工艺在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过渡区中定义出P型阱6的形成区域,之后进行P型离子注入形成所述P型阱6。
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各所述P型柱51的顶部都形成有一个所述P型阱6且各所述P型阱6延伸到对应的所述P型柱51两侧的所述N型柱的表面。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2区中则形成了一个所述P型阱6,该P型阱6覆盖了2各所述P型柱52。
所述P型阱6的P型离子注入完成后还包括对所述P型阱6进行退火工艺,该退火工艺的温度为1000℃以上、时间为30分钟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所述P型阱6的工艺条件需要满足器件阈值电压的要求,对于阈值电压要求在2伏~4伏的器件,可以采用B 30-100KEV,3-10E13/cm2的工艺条件,即注入杂质为硼(B),注入能量为30Kev~100Kev,注入剂量为3E13cm-2~10E13cm-2;同时要保证器件在击穿电压发生时,沟道处不要发生源漏穿通(Punch through),否则会造成器件漏电大,击穿电压变低。
步骤三、如图8D所示,在形成有所述P型阱6的所述N型外延层2表面进行第一氧化膜7生长,进行第三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所述第一氧化膜7的刻蚀区域,之后对所述第一氧化膜7进行刻蚀形成保护环氧化膜7,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将所述电荷流动区露出以及将所述过渡区全部覆盖,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还延伸到所述终端区表面并将所述终端区全部或仅将所述终端区的最外周部分露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环绕在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周侧。所述保护环氧化层7的环绕所述电荷流动区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进行理解。
当要制作如图5所示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超结器件以及图6所示的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超结器件时,在对所述第一氧化膜7进行刻蚀中采用湿法刻蚀工艺即可,这样能够使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在所述过渡区的表面形成具有倾斜结构的侧面。
较佳为,所述第一氧化膜7采用温度高于800℃的热氧化工艺形成,这样能在Si-SiO2界面处减少悬挂键和不稳定的界面态,进一步提高终端区域承受电压的能力,改善器件的击穿电压的一致性。所述第一氧化膜7的厚度需要按照器件BVds即源漏击穿电压的大小进行设定,一般BVds越大,所述第一氧化膜7的厚度需要越厚,一般600V以上器件需要的所述第一氧化膜7的厚度超过0.6μm。
以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为自对准条件进行全面的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形成JFET区域,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一N型注入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由于有保护环氧化膜7将过渡区和终端区进行了保护,因此JFET注入可以在没有光刻的情况下进行,节约了光刻工艺的成本,因为如果终端区域注入了JFET,会明显的造成器件BVds下降,如果JFET注入到过渡区的区域,会降低器件的抗电流冲击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所述JFET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的工艺条件为磷(phos),30-100Kev 1-4E13/cm2,也即:注入杂质为磷,注入能量为30Kev~100Kev,注入剂量为1E13cm-2~4E13cm-2;或者,步骤三中所述JFET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由注入能量为30Kev~60Kev和注入能量为1Mev~1.5Mev的两次注入的组合而成,高能量的注入能进一步减低器件的比导通电阻,并在P型阱6的周围改善了电荷平衡,提高器件的Bvds,进行实验验证可以得到:对于600V器件,Bvds能提高10V~20V。
步骤四、如图8E所示,依次形成栅氧化膜8和N型重掺杂的第一层多晶硅,进行第四次光刻工艺定义出多晶硅栅9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第一层多晶硅进行刻蚀形成多晶硅栅9,各所述多晶硅栅9为平面栅结构,各所述多晶硅栅9覆盖对应的所述P型阱6且被所述多晶硅栅9覆盖的所述P型阱6的表面用于形成沟道。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能够,通过热氧化形成栅氧化膜8,之后采用淀积工艺形成所述第一层多晶硅。栅氧化膜8是热氧化膜,一般500V~700V的MOSFET的栅氧化膜8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1225627550000191
第一层多晶硅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1225627550000192
所述第四次光刻工艺同时定义出多晶硅总线9a(BUS)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第一层多晶硅进行刻蚀时会同时所述多晶硅总线9a,所述多晶硅总线9a位于所述过渡区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的顶部,各所述多晶硅栅9和所述多晶硅总线9a接触连接。
还能为:所述第四次光刻工艺同时定义出多晶硅场板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第一层多晶硅进行刻蚀时会同时形成所述多晶硅场板,所述多晶硅场板位于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的顶部,各所述多晶硅场板和所述多晶硅栅9相隔离。
如图8F所示,以所述多晶硅栅9和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为自对准条件进行全面的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所述多晶硅栅9两侧分别形成源区10,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在图8中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也用标记10表示,和源区10是采用相同工艺同时形成。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能用于防止终端区的表面反型,更好的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特性的稳定性。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10也能形成在器件的最外周的终端区,也成为截止区。
较佳为,所述源区10对应的所述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的注入杂质为砷,磷,或者为砷和磷的组合,所述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中包括砷注入时砷注入的工艺条件为:注入能量为30Kev~100Kev,注入剂量为1E15cm-2~5E15cm-2
步骤五、如图8G所示,淀积层间膜11,进行第五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接触孔121a,121b,121c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层间膜11进行刻蚀形成所述接触孔121a,121b,121c的开口;在所述接触孔121a,121b,121c的开口中填充金属形成所述接触孔121a,121b,121c。图8G中,不同区域的接触孔分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所述接触孔121a对应于1区中引出源区10和P型阱6的接触孔,所述接触孔121b对应于2区中引出P型阱6的接触孔,所述接触孔121c对应于多晶硅总线9a顶部的接触孔。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层间膜11是不掺杂的氧化膜和BPSG膜的组合。如图8H所示,在所述接触孔121a,121b,121c的开口形成后、金属填充前还包括进行P+离子注入在各所述接触孔121a,121b,121c的底部形成P+接触区13的步骤,通过所述P+接触区13降低所述接触孔121a,121b,121c和所述P型阱6之间的接触电阻。较佳为,这里的所述P+接触区13的P型注入的杂质是B,BF2,或者B和BF2的组合,一般注入能量在40Kev~80Kev,注入剂量在1E15cm-2~3E15cm-2,能通过优化该注入条件改善器件的抗电流冲击能力。
较佳为,进行所述接触孔121a,121b,121c的开口的刻蚀时,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需要对所述接触孔121a底部的所述N型外延层2进行过刻蚀且过刻蚀量需要满足所述接触孔121a的底部穿过所述源区10,在所述过渡区中需要依次对所述层间膜11和所述保护环氧化膜7进行刻蚀形成所述接触孔121b的开口且所述过渡区中所述接触孔121b底部的所述N型外延层2的过刻蚀量大于等于0埃,也即所述接触孔121b仅需将底部的所述P型阱6的顶部表面露出即可,所述接触控121a则需要穿过底部的源区10。
一般层间膜11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1225627550000201
由于接触孔121b实现了后续正面金属层14形成的源极和过渡区中保护环P型阱6区域的连接,保证了同样尺寸的器件终端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工艺能够承受与现有工艺同样的电压。
由于电荷流动区中的接触孔121a穿透了N+即源区10的范围,不会因为源区10在多晶硅栅9之外区域的全面注入而造成P型阱6与金属之间的接触问题,保证了电学特性的正常。
步骤六、如图4所示,进行正面金属淀积形成正面金属层14,进行第六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栅极和源极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正面金属层14进行刻蚀形成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极,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各所述源区10和对应的所述P型阱6通过顶部相同的接触孔121a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过渡区中的所述P型阱6也通过顶部的接触孔121b连接到所述源极,各所述多晶硅栅9通过和所述多晶硅总线9a相连并通过形成于所述多晶硅总线9a顶部的接触孔121c连接到所述栅极。
所述正面金属层14的材料能为ALSi,AlSiCu,能有阻挡层,阻挡层能是Ti/TIN,或者TIN。所述正面金属层14的总厚度一般在4μm~6μm。
当要形成图3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超结器件或图6所示的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超结器件的金属场板14a以及底部对应的接触孔时,仅需在步骤五的接触孔的光刻刻蚀中增加对应的接触孔的光刻刻蚀以及在步骤六的正面金属层的光刻刻蚀中增加金属场板14a对应的光刻刻蚀即可。
之后,将所述半导体衬底1进行背面减薄,再在背面淀积背面金属层15形成漏电极。
这样一个超结MOSFET器件就形成了。
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对应的上面的制造过程中,通过使用六次光刻,包括沟槽光刻即第一次光刻、P型阱光刻即第二次光刻、保护环氧化膜光刻即第三次光刻、多晶光刻即第四次光刻、接触孔光刻即第五次光刻和正面金属光刻即第六次光刻实现了现有技术需要8次光刻才能获得的器件,也即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节省了JFET注入光刻和源注入光刻。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减低了制造成本,在生产中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也可以在沟槽光刻之前增加一个0层光刻和或者标记层光刻,目的是通过光刻和刻蚀形成对准标记和套刻精度测试标记;0层的工艺过程可以是淀积
Figure BDA0001225627550000211
的氧化膜,之后光刻,将氧化膜刻蚀掉之后再在刻蚀硅
Figure BDA0001225627550000212
形成台阶;为了更好的对器件的正面进行保护,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可以在正面金属图形形成之后再淀积钝化层,之后通过钝化层光刻和刻蚀将需要打开的金属区域的钝化层刻蚀掉。而在别的区域即留下了钝化层保护器件,钝化层可以是SIN,SION,SIO2,一般厚度在0.8μm~2μm。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超结器件,超结器件的中间区域为电荷流动区,终端区环绕于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外周,过渡区位于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终端区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N型外延层,所述N型外延层进行干法刻蚀形成多个沟槽;在所述沟槽中填充由P型外延层并组成P型柱,由各所述P型柱之间的所述N型外延层组成N型柱,由多个交替排列的所述N型柱和所述P型柱组成的超结结构;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过渡区的选定区域中形成有P型阱,形成所述P型阱的选定区域通过光刻定义;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各所述P型柱的顶部都形成有一个所述P型阱且各所述P型阱延伸到对应的所述P型柱两侧的所述N型柱的表面;
在形成有所述P型阱的所述N型外延层表面形成有第一氧化膜,保护环氧化膜通过对所述第一氧化膜进行光刻刻蚀形成,所述保护环氧化膜将所述电荷流动区露出以及将所述过渡区全部覆盖,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还延伸到所述终端区表面并将所述终端区全部覆盖或将所述终端区部分覆盖从而仅将所述终端区的最外周部分露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环绕在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周侧;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形成JFET区域,所述JFET区域通过以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为自对准条件的全面的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形成;所述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一N型注入区;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的所述超结结构的表面形成有由栅氧化膜和多晶硅栅叠加形成的平面栅结构,所述多晶硅栅的形成区域通过光刻工艺定义,各所述多晶硅栅覆盖对应的所述P型阱且被所述多晶硅栅覆盖的所述P型阱的表面用于形成沟道;
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所述多晶硅栅两侧分别形成由源区,所述源区通过以所述多晶硅栅和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为自对准条件的全面的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形成,所述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
层间膜覆盖在所述多晶硅栅、所述源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以及所述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表面;在所述层间膜中形成有穿过所述层间膜的接触孔,所述接触孔通过光刻工艺定义;
正面金属层形成在形成有所述接触孔的所述层间膜的表面,栅极和源极由所述正面金属层图形化形成,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极的形成区域通过光刻工艺定义;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各所述源区和对应的所述P型阱通过顶部相同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过渡区中的所述P型阱也通过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多晶硅栅通过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栅极;
所述JFET区域的掺杂浓度小于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由所述P型阱的表面掺杂浓度决定;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所述JFET区域为全面注入结构,所述JFET区域会和各所述P型阱相交叠并在对应的所述P型阱的表面叠加所述JFET区域的N型杂质从而使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降低,通过增加各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来抵消所述JFET区域交叠到所述P型阱的表面造成的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的降低,各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的增加能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所述接触孔的底部穿过所述源区,用以消除全面注入的所述源区对所述接触孔和底部的所述P型阱的接触的影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接触孔的底部形成有P+接触区,通过所述P+接触区降低所述接触孔和所述P型阱之间的接触电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过渡区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的顶部形成有多晶硅总线,所述多晶硅总线和所述多晶硅栅采用相同的工艺同时形成,各所述多晶硅栅和所述多晶硅总线接触连接,且各所述多晶硅栅通过和所述多晶硅总线相连并通过形成于所述多晶硅总线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栅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区上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的侧面为倾斜结构,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的倾斜的侧面上的所述层间膜表面形成有金属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区的最外部位置处的所述层间膜顶部形成有一个金属场板,该金属场板至少覆盖所述终端区的所述P型柱的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区的最外部位置处的金属场板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接触孔并通过该接触孔和底部的所述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相接触。
8.一种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超结器件的中间区域为电荷流动区,终端区环绕于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外周,过渡区位于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终端区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N型外延层,进行第一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沟槽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N型外延层进行干法刻蚀形成多个沟槽;
在所述沟槽中填充P型外延层形成P型柱,由各所述P型柱之间的所述N型外延层组成N型柱,由多个交替排列的所述N型柱和所述P型柱组成的超结结构;
步骤二、进行第二次光刻工艺在所述电荷流动区和所述过渡区中定义出P型阱的形成区域,之后进行P型离子注入形成所述P型阱;
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各所述P型柱的顶部都形成有一个所述P型阱且各所述P型阱延伸到对应的所述P型柱两侧的所述N型柱的表面;
步骤三、在形成有所述P型阱的所述N型外延层表面进行第一氧化膜生长,进行第三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所述第一氧化膜的刻蚀区域,之后对所述第一氧化膜进行刻蚀形成保护环氧化膜,所述保护环氧化膜将所述电荷流动区露出以及将所述过渡区全部覆盖,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还延伸到所述终端区表面并将所述终端区全部覆盖或将所述终端区部分覆盖从而仅将所述终端区的最外周部分露出,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环绕在所述电荷流动区的周侧;
以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为自对准条件进行全面的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形成JFET区域,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一N型注入区;
所述JFET区域的掺杂浓度小于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由所述P型阱的表面掺杂浓度决定;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所述JFET区域会和各所述P型阱相交叠并在对应的所述P型阱的表面叠加所述JFET区域的N型杂质从而使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降低,通过增加各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来抵消所述JFET区域交叠到所述P型阱的表面造成的所述超结器件的阈值电压的降低,各所述P型阱的掺杂浓度的增加能提高器件的雪崩电流耐量;
步骤四、依次形成栅氧化膜和N型重掺杂的第一层多晶硅,进行第四次光刻工艺定义出多晶硅栅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第一层多晶硅进行刻蚀形成多晶硅栅,各所述多晶硅栅为平面栅结构,各所述多晶硅栅覆盖对应的所述P型阱且被所述多晶硅栅覆盖的所述P型阱的表面用于形成沟道;
以所述多晶硅栅和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为自对准条件进行全面的第二次N型离子注入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所述多晶硅栅两侧分别形成源区,同时在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覆盖区域之外的所述终端区中或外侧形成终端第二N型注入区;
步骤五、淀积层间膜,进行第五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接触孔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层间膜进行刻蚀形成所述接触孔的开口;在所述接触孔的开口中填充金属形成所述接触孔;
步骤六、进行正面金属淀积形成正面金属层,进行第六次光刻工艺定义出栅极和源极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正面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所述栅极和所述源极,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各所述源区和对应的所述P型阱通过顶部相同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过渡区中的所述P型阱也通过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源极,所述多晶硅栅通过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栅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P型阱的P型离子注入完成后还包括对所述P型阱进行退火工艺,该退火工艺的温度为1000℃以上、时间为30分钟以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第一氧化膜采用温度高于800℃的热氧化工艺形成。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JFET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的工艺条件为:注入杂质为磷,注入能量为30Kev~100Kev,注入剂量为1E13cm-2~4E13cm-2;或者,步骤三中所述JFET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次N型离子注入由注入能量为30Kev~60Kev和注入能量为1Mev~1.5Mev的两次注入的组合而成。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采用湿法刻蚀形成所述保护环氧化膜,使在所述过渡区上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的侧面为倾斜角为20度~40度的倾斜结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进行所述接触孔的开口的刻蚀时,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需要对所述接触孔底部的所述N型外延层进行过刻蚀且过刻蚀量需要满足所述接触孔的底部穿过所述源区,在所述过渡区中需要依次对所述层间膜和所述保护环氧化膜进行刻蚀形成所述接触孔的开口且所述过渡区中所述接触孔底部的所述N型外延层的过刻蚀量大于等于0埃。
14.如权利要求7或13所述的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在所述接触孔的开口形成后、金属填充前还包括进行P+离子注入在各所述接触孔的底部形成P+接触区的步骤,通过所述P+接触区降低所述接触孔和所述P型阱之间的接触电阻。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第四次光刻工艺同时定义出多晶硅总线的形成区域,之后对所述第一层多晶硅进行刻蚀时会同时所述多晶硅总线,所述多晶硅总线位于所述过渡区的所述保护环氧化膜的顶部,各所述多晶硅栅和所述多晶硅总线接触连接,且各所述多晶硅栅通过和所述多晶硅总线相连并通过形成于所述多晶硅总线顶部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栅极。
CN201710080090.3A 2017-02-15 2017-02-15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428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0090.3A CN108428733B (zh) 2017-02-15 2017-02-15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0090.3A CN108428733B (zh) 2017-02-15 2017-02-15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8733A CN108428733A (zh) 2018-08-21
CN108428733B true CN108428733B (zh) 2021-03-16

Family

ID=6315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0090.3A Active CN108428733B (zh) 2017-02-15 2017-02-15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28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0009A (zh) * 2018-11-20 2020-05-26 深圳尚阳通科技有限公司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8191A (ja) * 2000-02-09 2001-10-26 Fuji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装置
CN101840933A (zh) * 2010-04-13 2010-09-22 苏州博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带表面缓冲环终端结构的超结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
CN101969073A (zh) * 2010-08-27 2011-02-09 东南大学 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JP5560931B2 (ja) * 2010-06-14 2014-07-3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超接合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8191A (ja) * 2000-02-09 2001-10-26 Fuji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装置
CN101840933A (zh) * 2010-04-13 2010-09-22 苏州博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带表面缓冲环终端结构的超结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
JP5560931B2 (ja) * 2010-06-14 2014-07-3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超接合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969073A (zh) * 2010-08-27 2011-02-09 东南大学 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8733A (zh) 201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4574B2 (en) Shielded trench devices
US11538911B2 (en) Shielded trench devices
CN110998861B (zh) 功率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US11038037B2 (en) Sawtooh electric field drift region structure for planar and trench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109755291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127586A1 (en) Lateral super junction device with high substrate-gate breakdown and built-in avalanche clamp diode
US2005016774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6127245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367098B2 (en) Vertical JFET made using a reduced masked set
CN113410307A (zh) 场效晶体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芯片装置
CN109755292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00025A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28632B (zh) 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8428732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76439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28733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55314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55315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55316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006036A1 (en) Super Jun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9148557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979984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48556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48555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48558B (zh)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7 unit 601-602, building B, tefa information port, No.2 Kefeng Road, high tech Zon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angyangt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unit 601-602, building B, tefa information port, No.2 Kefeng Road, high tech Zon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ANRISE-TECH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