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6895B - 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26895B
CN108426895B CN201810176136.6A CN201810176136A CN108426895B CN 108426895 B CN108426895 B CN 108426895B CN 201810176136 A CN201810176136 A CN 201810176136A CN 108426895 B CN108426895 B CN 1084268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ap
discharging
module
bearing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61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26895A (zh
Inventor
王鹏飞
吴邦华
刘杭清
吴鹏运
林鹏
谭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yas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yas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yas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yas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761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26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26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6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26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6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2Inspecting the exterior surface of cylindrical bodies or wir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包括依次排布的出料装置、外观检测装置、分类排料装置以及收料装置,还包括输送出料装置中的轴承盖依次经过外观检测装置、分类排料装置的输送装置,收料装置包括两个分度转盘、沿圆周方向设置在分度转盘上的导向柱,导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压紧模块与下压紧模块。在导向柱上设置一根线绳,线绳的两端分别利用上压紧模块与下压紧模块进行固定,将轴承盖穿设在导向柱上,当要取下轴承盖时,只需要将线绳的上下两端松开并拉住两端沿着导向柱同时朝上方运动,便能够带动穿设在线绳上的轴承盖一同取出,操作简单方便,且轴承盖之间相互串连而两端又利用线绳进行了限位,运输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126411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平面轴承外观视觉检测设备,是通过邦纳视觉检测系统全自动对产品进行检测、分类,其中邦纳视觉检测系统包括成像背光板、感应测头、数码相机、气管接头和分析控制系统,成像背光板安装在透明导向槽的下表面,感应测头安装在成像背光板上表面的边沿,数码相机安装在成像背光板的上方,其中所述数码相机的镜头正对所述成像背光板,所述分析控制系统用于分析数码相机拍摄的产品照片确认其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则控制气管接头吹气,将不合格产品吹入不合格品料盒中,如果合格则使产品继续下滑至所述速度控制机构,然后沿着透明导向槽的出口运动到分度转盘上,并穿设在装配导向柱上,等到穿设的数量达到设定的值,转动分度转盘以切换对准透明导向槽的装配导向柱,工人只需用包装袋包住合格品从装配导向柱上取下即可。
但是利用包装袋包住穿设在导向柱上的轴承盖再向上取出的方式,不仅麻烦,而且上下两端的轴承盖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具有便于打包且打包牢固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包括依次排布的出料装置、外观检测装置、分类排料装置以及收料装置,还包括输送出料装置中的轴承盖依次经过外观检测装置、分类排料装置的输送装置,所述收料装置包括两个分度转盘、沿圆周方向设置在分度转盘上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压紧模块与下压紧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出料装置将待检测的轴承盖运到输送装置上,利用输送装置带动轴承盖运动,接着利用外观检测装置对轴承盖表面进行检测,再根据检测分析的结果,利用分类排料装置将轴承盖分别输送至对应的分度转盘上,并将轴承盖穿设在导向柱上进行限位,而导向柱上沿自身长度方向提前设置有一根线绳,线绳的两端分别利用上压紧模块与下压紧模块进行固定,当轴承盖穿设在导向柱上的时候同时穿设在线绳上,而当要取下轴承盖时,只需要将线绳的上下两端松开并拉住两端沿着导向柱同时朝上方运动,便能够带动穿设在线绳上的轴承盖一同取出,相比较于利用包装袋包住穿设在导向柱上的轴承盖再向上取出的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轴承盖之间相互串连而两端又利用线绳进行了限位,运输更加安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柱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供线绳嵌入的嵌槽,所述嵌槽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压紧模块与下压紧模块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线绳嵌入嵌槽内,再利用上压紧模块与下压紧模块将线绳两端固定,使轴承盖在穿设到导向柱上时,不会与线绳发生接触,防止轴承盖沿导向柱滑动时挤压线绳,导致线绳被轴承盖带动着向下移动并与上压紧模块分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紧模块包括设置在导向柱顶端的固定件与压紧帽,所述固定件顶端设置有穿绳孔,所述压紧帽底部设置有与固定件配合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压紧模块对线绳进行固定时,先将线绳的一端穿进固定件顶端的穿绳孔内,并向下翻折使线绳嵌入导向柱上的嵌槽内,再将压紧帽套在固定件上,使固定件嵌入压紧帽底部的固定槽中,从而使线绳被挤压固定在固定件与固定槽的内壁之间,并使压紧帽与固定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紧模块包括设置于导向柱底部的压紧座、设置在压紧座上的四杆机构,所述四杆机构包括固定在压紧座朝嵌槽一侧端面上的固定座、铰接于固定座上的上连杆与下连杆、与上连杆和下连杆另一端铰接的活动连杆,所述活动连杆上设置有把手,所述上连杆上设置有压绳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四杆机构的摆动特性控制压绳杆将线绳压紧与松开,当要将线绳压紧时,利用把手控制活动连杆朝上运动,而上连杆的一端与固定座铰接,则使上连杆带动压绳杆朝靠近嵌槽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压绳杆能够将线绳压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连杆与固定座分别于各自与下连杆铰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且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之间存在相互过盈配合的阻尼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转动到相互之间的阻尼点时,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之间过盈配合形成阻尼,阻碍活动连杆与固定座继续发生相对运动,活动连杆向上经过阻尼点后使压绳杆能够对线绳进行压紧,而活动连杆向下经过阻尼点则使压绳杆松开线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两个振动盘,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呈环形的输送盘、使出料装置与输送盘相连的送料传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轴承盖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导致振动盘出料速度缓慢,而利用两个振动盘同时朝送料传送带上输送,能够使轴承盖的输送效率增加,从而增加检测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料传送带上设置有能够使轴承盖排成一列的校位机构,所述校位机构包括沿送料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且交错设置在送料传送带两侧的至少两个挡板,所述挡板上远离出料装置的一端均斜向送料传送带的中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轴承盖同时从两个振动盘输送到送料传送带上,因此会沿送料传送带并排形成两列,而当并排的两个轴承盖在经过一个挡板时,靠近挡板的轴承盖会受到挡板斜面的阻碍,与另一个轴承盖形成前后位置差,且利用斜向设置的挡板能够使轴承盖朝送料传送带的中间靠拢,从而使轴承盖能够逐渐排成一列并运动到输送盘上,便于外观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类排料装置包括沿输送盘依次排布的次品排料装置与合格品排料装置,所述合格品排料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输送盘内侧并与压缩空气相连的喷嘴、设置于输送盘外侧与喷嘴相对设置的排料通道,而次品排料装置的结构与合格品排料装置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完的轴承盖运动到分类排料装置所在的区域时,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利用喷嘴将轴承盖中的合格品与次品分别吹进对应的排料通道内进行分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料通道底部设置有排料传送带,所述排料传送带上设置有隔断装置,所述隔断装置包括设置在排料传送带前端的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上的隔断气缸、设置在隔断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的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排料传送带将轴承盖输往收料装置输送,当轴承盖沿着排料传送带移动到收料装置上方时,能够套设在导向柱上限位并进行收集,而当一根导向柱上的轴承盖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利用隔断气缸驱动挡块下移,对排料传送带上的轴承盖进行阻拦,同时分度转盘转动使另一根未套设轴承盖的导向柱运动到排料传送带下方,接着挡块上移,使轴承盖能够继续沿排料传送带运动并套设在新的导向柱上进行收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输送盘外侧的正面拍摄模块、反面拍摄模块、侧面拍摄模块以及斜面拍摄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正面拍摄模块、侧面拍摄模块、反面拍摄模块以及斜面拍摄模块对轴承盖的各个角度均进行拍摄,使检测结果更加完整与准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分类排料装置将轴承盖分别输送至对应的分度转盘上,并将轴承盖穿设在导向柱上进行限位,而导向柱上沿自身长度方向提前设置有一根线绳,线绳的两端分别利用上压紧模块与下压紧模块进行固定,当轴承盖穿设在导向柱上的时候同时穿设在线绳上,而当要取下轴承盖时,只需要将线绳的上下两端松开并拉住两端沿着导向柱同时朝上方运动,便能够带动穿设在线绳上的轴承盖一同取出,相比较于利用包装袋包住穿设在导向柱上的轴承盖再向上取出的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轴承盖之间相互串连而两端又利用线绳进行了限位,运输更加安全;
2、利用正面拍摄模块、侧面拍摄模块、反面拍摄模块以及斜面拍摄模块对轴承盖的各个角度均进行拍摄,使检测结果更加完整与准确;
3、由于轴承盖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导致振动盘出料速度缓慢,利用两个振动盘同时朝送料传送带上输送,能够使轴承盖的输送效率增加,从而增加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外观检测装置与输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分类排料装置、排料传送带与隔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隔断装置、上限位板与前限位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C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导向柱、上压紧模块与下压紧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D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出料装置;2、外观检测装置;3、分类排料装置;4、收料装置;5、输送装置;6、振动盘;7、输送盘;8、送料传送带;9、第一校位机构;10、第二校位机构;11、第三校位机构;12、固定板;13、转动板;14、挡板;15、固定孔;16、弧形孔;17、红外线传感器;18、红外线发射器;19、红外线接收器;20、正面拍摄模块;21、反面拍摄模块;22、侧面拍摄模块;23、斜面拍摄模块;24、第一升降架;25、俯拍摄像机;26、第一光源板;27、第一背景板;28、第二升降架;29、第二背景板;30、第二光源板;31、仰拍摄像机;32、第三升降架;33、侧拍摄相机;34、第三光源板;35、第四升降架;36、斜拍摄相机;37、第四光源板;38、次品排料装置;39、合格品排料装置;40、喷嘴;41、排料通道;42、排料传送带;43、隔断装置;44、固定架;45、隔断气缸;46、挡块;47、分度转盘;48、导向柱;49、上限位板;50、前限位板;51、上压紧模块;52、下压紧模块;53、嵌槽;54、固定件;55、压紧帽;56、穿绳孔;57、固定槽;58、压紧座;59、四杆机构;60、固定座;61、上连杆;62、下连杆;63、活动连杆;64、把手;65、压绳杆;66、橡胶头;67、第一弧形部;68、第二弧形部;69、阻尼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排布的出料装置1、固定在机架上的外观检测装置2与分类排料装置3、收料装置4,还包括输送出料装置1中的轴承盖依次经过外观检测装置2与分类排料装置3的输送装置5。利用出料装置1将待检测的轴承盖运到输送装置5上,利用输送装置5带动轴承盖运动,接着利用外观检测装置2对轴承盖表面进行检测,再根据检测分析的结果,利用分类排料装置3将轴承盖分类输送至收料装置4进行收集。
如图1所示,出料装置1包括两个放置有轴承盖的振动盘6,输送装置5包括输送盘7、使两个振动盘6与输送盘7相连的送料传送带8。由于轴承盖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导致振动盘6出料速度缓慢,而利用两个振动盘6同时朝送料传送带8上输送轴承盖,能够使轴承盖的输送效率增加,从而增加检测效率。
如图1、图2所示,送料传送带8上沿自身的输送方向、依次且交错设置在自身两侧的第一校位机构9、第二校位机构10与第三校位机构11。第一校位机构9包括固定在送料传送带8侧边上的固定板12、呈扇形且水平设置的转动板13、竖直向下一体成型在转动板13靠近送料传送带8一侧的挡板14,转动板13的圆角端与固定板12上靠近出料装置1的一端铰接,而固定板12上远离出料装置1的一端竖直向上开有固定孔15,转动板13上开有以铰接轴为圆心、以铰接轴到固定孔15的距离为半径的弧形孔16。
由于轴承盖同时从两个振动盘6输送到送料传送带8上,因此会沿送料传送带8并排形成两列,根据轴承盖的大小,将转动板13上可活动的一端朝送料传送带8的中间转动,再将螺栓依次穿过弧形孔16与固定孔15并拧紧固定,防止挡板14出现偏移。当并排的两个轴承盖在经过一个挡板14时,靠近挡板14的轴承盖会受到挡板14斜面的阻碍,与另一个轴承盖形成前后位置差,且利用斜向设置的挡板14使轴承盖朝送料传送带8的中间靠拢,从而使轴承盖能够逐渐排成一列并运动到输送盘7上,便于外观检测装置2进行检测。
如图1、图3所示,输送盘7上于外观检测装置2与送料传送带8之间固定有红外线传感器17,红外线传感器17包括分别相对固定在输送盘7内外两侧的红外线发射器18与红外线接收器19,当轴承盖从送料传送带8运动到输送盘7上并经过红外线传感器17时,红外线传感器17接收信号,接着根据伺服电机驱动输送盘7转动的角度,判断轴承盖的位置,从而能够利用外观检测装置2与分类排料装置3对经过的轴承盖进行操作。
如图所示,输送盘7呈环状,外观检测装置2包括沿环形依次设置在输送盘7外侧的正面拍摄模块20、反面拍摄模块21、侧面拍摄模块22以及斜面拍摄模块23,利用正面拍摄模块20、侧面拍摄模块22、反面拍摄模块21以及斜面拍摄模块23对轴承盖的各个角度均进行拍摄,使检测结果更加完整与准确。
如图1、图4所示,正面拍摄模块20包括固定在输送盘7一侧的第一升降架24与从上至下依次滑动连接在第一升降架24上的俯拍摄像机25、第一光源板26、第一背景板27;反面拍摄模块21包括第二升降架28与从上至下依次滑动连接在第二升降架28上的第二背景板29、第二光源板30、仰拍摄像机31,反面拍摄模块21共设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侧面拍摄模块22的两侧,分别针对轴承盖底部缺胶、开裂情况与溢胶、锈蚀情况进行检测;侧面拍摄模块22包括第三升降架32、滑动连接在第三升降架32上的侧拍摄相机33、设置在输送盘7中间的空心处的第三光源板34;斜面拍摄模块23包括第四升降架35与从上至下依次滑动连接在第四升降架35上的斜拍摄相机36、第四光源板37。
如图4所示,输送盘7为透明材料制成,第一光源板26与第一背景板27分别设置在输送盘7上下两侧,而两组第二背景板29与第二光源板30同样呈上下设置在输送盘7两侧,利用第一光源板26与第二光源板30进行照明,利用第一背景板27与第二背景板29作为底布,使拍摄的图像更加清晰,便于进行检测分析。
如图1、图5所示,分类排料装置3包括沿环形的输送盘7依次排布的次品排料装置38与合格品排料装置39,合格品排料装置39包括分别设置在输送盘7内侧并与压缩空气相连的喷嘴40、于输送盘7外侧与喷嘴40相对设置的排料通道41,而次品排料装置38的结构与合格品排料装置39相同,排料通道41底部均设置有延伸至收料装置4的排料传送带42。当检测完的轴承盖运动到分类排料装置3所在的区域时,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利用喷嘴40将轴承盖中的合格品与次品分别吹进对应的排料通道41内,接着利用排料传送带42将轴承盖运输至收料装置4处进行收集。
如图1、图6所示,排料传送带42上靠近收料装置4的一端设置有隔断装置43,隔断装置43包括固定在排料传送带42前端的固定架44、固定在固定架44上的隔断气缸45、固定在隔断气缸45的活塞杆端部的挡块46,而收料装置4包括分别与次品排料装置38和合格品排料装置39相连的两个分度转盘47,分度转盘47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有若干竖直向上设置的导向柱48,导向柱48的上端部正好位于对应的排料传送带42的前端位置。当轴承盖沿着排料传送带42移动到收料装置4上方时,能够套设在导向柱48上限位并进行收集,而当一根导向柱48上的轴承盖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利用隔断气缸45驱动挡块46下移,对排料传送带42上的轴承盖进行阻拦,同时分度转盘47转动使另一根未套设轴承盖的导向柱48运动到排料传送带42下方,接着挡块46上移,使轴承盖能够继续沿排料传送带42运动并套设在新的导向柱48上进行收集。
如图6所示,排料传送带42末端的上方水平设置有上限位板49,上限位板49朝排料传送带42外延伸并于远离排料传送带42的一端底部固定有前限位板50,上限位板49与排料传送带42之间竖直方向上的间距略大于一个轴承盖的厚度,而前限位板50与排料传送带42的末端之间水平方向上的间距略大于一个轴承盖的直径。当轴承盖被输送到排料传送带42的末端时,轴承盖的前端脱离排料传送带42,而后端在上限位板49的限位下使轴承盖整体依然与排料传送带42保持平行,接着轴承盖继续向前移动完全与排料传送带42脱离,并利用前限位板50对轴承盖进行限位,防止轴承盖在惯性的作用下飞出,使轴承盖能够准确地套设在导向柱48上。
如图所7示,导向柱4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压紧模块51与下压紧模块52,导向柱48上沿自身长度方向提前设置有一根线绳,线绳的两端分别利用上压紧模块51与下压紧模块52进行固定,当轴承盖穿设在导向柱48上的时候同时穿设在线绳上,而当要取下轴承盖时,只需要将线绳的上下两端松开并拉住两端沿着导向柱48同时朝上方运动,便能够带动穿设在线绳上的轴承盖一同取出,相比较于利用包装袋包住穿设在导向柱48上的轴承盖再向上取出的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轴承盖之间相互串连而两端又利用线绳进行了限位,运输更加安全。
如图8所示,导向柱48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供线绳嵌入的嵌槽53,嵌槽5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压紧模块51和下压紧模块52相连。在固定线绳时,先将线绳嵌入嵌槽53内,再利用上压紧模块51与下压紧模块52将线绳两端固定,使轴承盖在穿设到导向柱48上时,不会与线绳发生接触,防止轴承盖沿导向柱48滑动时挤压线绳,导致线绳被轴承盖带动着向下移动并与上压紧模块51分离。
如图8所示,上压紧模块51包括一体成型在导向柱48顶端的固定件54与盖在固定件54上的压紧帽55,固定件54顶端开设有穿绳孔56,压紧帽55底部开设有与固定件54配合的固定槽57。利用上压紧模块51对线绳进行固定时,先将线绳的一端穿进固定件54顶端的穿绳孔56内,并向下翻折使线绳嵌入导向柱48上的嵌槽53内,再将压紧帽55套在固定件54上,使固定件54嵌入压紧帽55底部的固定槽57中,从而使线绳被挤压固定在固定件54与固定槽57的内壁之间,并使压紧帽55与固定件54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如图8所示,下压紧模块52包括固定于导向柱48底部的压紧座58、设置在压紧座58上的四杆机构59,四杆机构59包括固定在压紧座58朝嵌槽53一侧端面上的固定座60、铰接于固定座60上的上连杆61与下连杆62、与上连杆61和下连杆62另一端铰接的活动连杆63,活动连杆63上固定有把手64,上连杆61上固定有压绳杆65,压绳杆65上朝向导向柱48的端部固定有橡胶头66。
利用四杆机构59的摆动特性控制压绳杆65将线绳压紧与松开,当要将线绳压紧时,利用把手64控制活动连杆63朝上运动,而上连杆61的一端与固定座60铰接,则使上连杆61带动压绳杆65朝靠近嵌槽53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压绳杆65能够将线绳压紧,而利用橡胶头66增大挤压面的摩擦力,防止线绳从压绳杆65与嵌槽53之间脱离。
如图8、图9所示,活动连杆63与固定座60分别于各自与下连杆62铰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弧形部67与第二弧形部68,且第一弧形部67与第二弧形部68之间存在相互过盈配合的阻尼点69(也可以是第一弧形部67与第二弧形部68之间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均过盈配合)。当第一弧形部67与第二弧形部68转动到相互之间的阻尼点69时,第一弧形部67与第二弧形部68之间过盈配合形成阻尼,阻碍活动连杆63与固定座60继续发生相对运动,活动连杆63向上经过阻尼点69后使压绳杆65能够对线绳进行压紧,而活动连杆63向下经过阻尼点69则使压绳杆65松开线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布的出料装置(1)、外观检测装置(2)、分类排料装置(3)以及收料装置(4),还包括输送出料装置(1)中的轴承盖依次经过外观检测装置(2)、分类排料装置(3)的输送装置(5),所述收料装置(4)包括两个分度转盘(47)、沿圆周方向设置在分度转盘(47)上的导向柱(48),所述导向柱(4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压紧模块(51)与下压紧模块(52);所述导向柱(48)表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供线绳嵌入的嵌槽(53),所述嵌槽(5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压紧模块(51)与下压紧模块(5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紧模块(51)包括设置在导向柱(48)顶端的固定件(54)与压紧帽(55),所述固定件(54)顶端设置有穿绳孔(56),所述压紧帽(55)底部设置有与固定件(54)配合的固定槽(5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紧模块(52)包括设置于导向柱(48)底部的压紧座(58)、设置在压紧座(58)上的四杆机构(59),所述四杆机构(59)包括固定在压紧座(58)朝嵌槽(53)一侧端面上的固定座(60)、铰接于固定座(60)上的上连杆(61)与下连杆(62)、与上连杆(61)和下连杆(62)另一端铰接的活动连杆(63),所述活动连杆(63)上设置有把手(64),所述上连杆(61)上设置有压绳杆(6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杆(63)与固定座(60)分别于各自与下连杆(62)铰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弧形部(67)与第二弧形部(68),且第一弧形部(67)与第二弧形部(68)之间存在相互过盈配合的阻尼点(6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1)包括两个振动盘(6),所述输送装置(5)包括呈环形的输送盘(7)、使出料装置(1)与输送盘(7)相连的送料传送带(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传送带(8)上设置有能够使轴承盖排成一列的校位机构,所述校位机构包括沿送料传送带(8)的输送方向、依次且交错设置在送料传送带(8)两侧的至少两个挡板(14),所述挡板(14)上远离出料装置(1)的一端均斜向送料传送带(8)的中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排料装置(3)包括沿输送盘(7)依次排布的次品排料装置(38)与合格品排料装置(39),所述合格品排料装置(39)包括分别设置于输送盘(7)内侧并与压缩空气相连的喷嘴(40)、设置于输送盘(7)外侧与喷嘴(40)相对设置的排料通道(41),而次品排料装置(38)的结构与合格品排料装置(39)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通道(41)底部设置有排料传送带(42),所述排料传送带(42)上设置有隔断装置(43),所述隔断装置(43)包括设置在排料传送带(42)前端的固定架(44)、设置在固定架(44)上的隔断气缸(45)、设置在隔断气缸(45)的活塞杆端部的挡块(4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检测装置(2)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输送盘(7)外侧的正面拍摄模块(20)、反面拍摄模块(21)、侧面拍摄模块(22)以及斜面拍摄模块(23)。
CN201810176136.6A 2018-03-02 2018-03-02 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 Active CN108426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6136.6A CN108426895B (zh) 2018-03-02 2018-03-02 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6136.6A CN108426895B (zh) 2018-03-02 2018-03-02 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6895A CN108426895A (zh) 2018-08-21
CN108426895B true CN108426895B (zh) 2020-09-04

Family

ID=63157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6136.6A Active CN108426895B (zh) 2018-03-02 2018-03-02 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2689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52572U (zh) * 2009-12-12 2010-08-18 宁波惠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轴承自动装配机电梯式弹性储料仓装置
CN102486463B (zh) * 2011-05-25 2013-09-11 浙江三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平面轴承外观视觉检测设备
KR101729080B1 (ko) * 2015-12-23 2017-05-02 한국기술교육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테이퍼 롤러 베어링 케이지 검사장치
CN107128699A (zh) * 2017-05-04 2017-09-0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承载装置
CN107159591A (zh) * 2017-06-26 2017-09-15 宁波华辉磁业有限公司 一种磁铁外观视觉检测装置
CN206984490U (zh) * 2017-07-18 2018-02-09 六安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自动收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6895A (zh) 201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23856Y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竹条自动分拣装置
CN1156672C (zh) 用于如水果产品的自动分类的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6944370B (zh) 一种多片羽毛片多参数集成自动分等级机
KR101301068B1 (ko) 부품 선별 시스템
CN114405871B (zh) 一种油茶籽自动分选装置
CN104209273A (zh) 一种瓶盖缺陷检测装置
CN110639834A (zh) 一种瓶装饮料检测及分拣装置
CN107185858A (zh) 一种果品检测分级系统和方法
CN106005852A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自助还书机及还书方法
CN111151468A (zh) 一种精密磁环性能检测设备
CN106697380A (zh) 一种可以检测苹果完整度和成熟度的苹果自动装箱机
CN100365411C (zh) 适于球形水果表面检测的按需触发图像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06742205A (zh) 一种可以检测苹果完整度和成熟度的苹果自动装箱方法
CN204107867U (zh) 一种瓶盖缺陷检测装置
CN106226320A (zh) 贵金属检查机
CN108426895B (zh) 一种轴承盖视觉检测装置
CN117160889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苹果分级装置及应用
CN206002457U (zh) 贵金属检查机
CN209259065U (zh) 甘蓝整修分级系统的翻转上料装置
CN106829082A (zh) 一种可以检测苹果完整度的苹果自动装箱机
CN206882197U (zh) 一种果品检测分级系统
KR101268944B1 (ko) 부품 검사를 위한 이송장치
CN110721929A (zh) 一种外观件检查机
CN211839108U (zh) 一种槟榔筛选机
CN110449361B (zh) 一种油茶果壳籽精准光电分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Visual Inspection Device for Bearing Cov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

Pledgee: Zhejiang Rui'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Hai'an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EYAS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453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