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1275A - 一种粗分塔回流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粗分塔回流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21275A
CN108421275A CN201810375805.2A CN201810375805A CN108421275A CN 108421275 A CN108421275 A CN 108421275A CN 201810375805 A CN201810375805 A CN 201810375805A CN 108421275 A CN108421275 A CN 108421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ister
pipe
port
overflow plat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58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
颜爱红
王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RUIBANG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RUIBANG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RUIBANG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RUIBANG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758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212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21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12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00Distillation or related exchange processes in which liquids are contacted with gaseous media, e.g. stripping
    • B01D3/14Fractional distillation or use of a fractionation or rectification column
    • B01D3/32Other features of fractionating columns ;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ractionating colum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3/16 - B01D3/3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粗分塔回流罐,包括罐筒,罐筒内部具有空腔,罐筒上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第一泵返回口和第二泵返回口,第一进料口穿过第二进料口并与位于空腔中的第一管道连接,第一泵返回口穿过第二泵返回口并与位于空腔中的第二管道连接,空腔内壁设有位于第一管道的出口的正下方的第一防冲板和位于第二管道的出口的正下方的第二防冲板,一第一溢流板安装于第一防冲板,其上端与第一管道的下端固定,一第二溢流板安装于第二防冲板,其上端与第二管道的下端固定,第一溢流板和第二溢流板之间的区间为溢流堰,一出料口设于罐筒的下端且与溢流堰连通,一排净口设于罐筒的下端与溢流堰错开,一排空口设于罐筒的上端。

Description

一种粗分塔回流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粗分塔回流罐。
背景技术
回流指在精馏操作中,从粗分塔顶部引出的上升蒸汽经冷凝器冷凝后,一部分液体作为馏出液送出粗分塔外,另一部液体经过回流罐再送回粗分塔中,回流装置中,油水的流速都比较快,且界位模糊很难彻底分离,进而容易造成轻质油损失,增加了成本消耗。另外,若在分离的过程中操作控制不当,会造成塔顶回流带水,影响整个工艺流程的正常操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粗分塔回流罐。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粗分塔回流罐,包括卧式的罐筒、设于所述罐筒相对两端的封头和支撑所述罐筒的鞍式支座,所述罐筒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罐筒上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还开设有第一泵返回口和第二泵返回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穿过所述第二进料口并与位于所述空腔中的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泵返回口穿过所述第二泵返回口并与位于所述空腔中的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空腔内壁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出口的正下方的第一防冲板和位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出口的正下方的第二防冲板,一第一溢流板垂直的安装于所述第一防冲板,其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固定,一第二溢流板垂直的安装于所述第二防冲板,其上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一溢流板和所述第二溢流板之间的区间为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板和所述第二溢流板为所述溢流堰相对两端的堰壁,一出料口设于所述罐筒的下端且与所述溢流堰连通,一排净口设于所述罐筒的下端与所述溢流堰错开,一排空口设于所述罐筒的上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泵返回口与所述排净口通过第一泵连接,所述第二泵返回口通过第二泵与所述排空口连接。
进一步地,粗分塔塔顶气相经一级冷凝后,冷凝的气相变为油相,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溢流堰,未冷凝的气相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进入所述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溢流板的内侧而位于所述溢流堰内,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所述第一溢流板的外侧而位于所述溢流堰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溢流板和所述第二溢流板的下端均设有供水通过的疏水口。
进一步地,设于所述罐筒相对两端的封头中,其中一所述封头上设有上下设置的二现场液位口,另一所述封头上设有上下设置的二远传液位口,所述现场液位口用于放置现场液位计,所述远传液位口用于放置远传液位计。
进一步地,所述罐筒上端设有一就地压力表口和一远外压力表口,所述就地压力表口和所述远外压力表口分别用于安置就地压力表和远外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罐筒上端还设有二备用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粗分塔回流罐中的所述第一防冲板和所述第二防冲板能够缓冲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中流出的油液,从而能够防止新流入的油液对所述空腔中已有的油液的搅动,能够加快所述空腔中的油与水的分层和分离;所述第一泵返回口与所述排净口通过第一泵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泵将位于所述空腔底部的油液(部分是水,部分是轻质油)抽离并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再次进入所述空腔,从而再进行一次油水分层和分离,密度较水小的油(包括轻质油)从所述第二溢流板溢出而进入所述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中的水通过所述疏水口排出,最终通过所述排净口排出水,油从所述出料口排出,从而能够极大的减少被所述排净口排出的轻质油,因此能够极大的减小轻质油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粗分塔回流罐的一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一溢流板或第二溢流板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粗分塔回流罐,用于与粗分塔连接,包括卧式的罐筒1、设于所述罐筒1相对两端的封头2和支撑所述罐筒的鞍式支座130。
请参考图1,所述罐筒1内部中空,从而具有空腔150,所述罐筒1的两端开口,二所述封头2均为半球形结构,分别密封所述罐筒两端的开口,从而所述罐筒1和二所述封头2共同构成的形状为胶囊形。
请参考图1,所述罐筒1上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31和第二进料口32,所述第二进料口32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进料口31的口径,且所述第二进料口32直接与所述空腔150连通,所述第一进料口31在上下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二进料口32且与所述第二进料口32具有相同的中轴线,所述第一进料口31向下与一第一管道33连接,所述第一管道33竖直设置,其下端靠近所述空腔150的底壁,所述空腔150的底壁上设有第一防冲板34,所述第一防冲板34位于所述第一管道33的出口的正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管道33之间具有间隔,一第一溢流板51垂直的固定于所述第一防冲板34,所述第一溢流板5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33的下端的外侧壁固定。
请参考图1,所述罐筒1上端开还设有第一泵返回口41和泵返回口42,所述第二泵返回口42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泵返回口41的口径,且所述第二泵返回口42直接与所述空腔150连通,所述第一泵返回口41在上下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二泵返回口42且与所述第二泵返回口42具有相同的中轴线,所述第一泵返回口41向下与一第二管道43连接,所述第二管道43竖直设置,其下端靠近所述空腔150的底壁,所述空腔150的底壁上还设有第二防冲板44,所述第二防冲板44位于所述第二管道43的出口的正下方,且与所述第二管道43之间具有间隔,一第二溢流板52垂直的固定于所述第二防冲板44,所述第二溢流板5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管道43的下端的外侧壁固定。
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第一溢流板51和所述第二溢流板52之间的区间为溢流堰140,所述第一溢流板51和所述第二溢流板52为所述溢流堰140相对两端的堰壁,所述第一管道33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溢流板51的内侧而位于所述溢流堰140内,所述第二管道43的下端所述第二溢流板52的外侧而位于所述溢流堰140外。且所述第一溢流板51和所述第二溢流板52的下端均设有供水通过的疏水口6。
一出料口120设于所述罐筒1的下端且与所述溢流堰140连通,一排净口110设于所述罐筒1的下端与所述溢流堰140错开,一排空口100设于所述罐筒1的上端且与所述空腔150连通,所述第一泵返回口41与所述排净口110通过第一泵连接,所述第二泵返回口42通过第二泵与所述排空口100连接。
所述粗分塔塔顶气相经一级冷凝后,冷凝的气相变为油相,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口31和所述第一管道33进入所述溢流堰140,未冷凝的气相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32进入所述空腔150,并通过所述排空口100排出。
进入所述溢流堰140的所述油液(油相)包括水和油,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油和水会自然分层,油由于密度较小而会浮在水面上,从而油位于上层,水位于下层。为了加快油与水的分层,设置了所述第一防冲板34和所述第二防冲板44,所述第一防冲板34和所述第二防冲板44具有缓冲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新进入所述空腔150的油液搅动已经在所述空腔150中的油液而破坏或者干扰油与水的分层,从而能够加快油与水分层的速度。
位于下层的水通过所述疏水孔6流出所述溢流堰140,进入非溢流堰区,并流入所述排净口110,由于油和水的流速都比较快,且油和水界位模糊很难彻底分离,故从所述排净口110排出的水中可能含有大量轻质油,为了减少轻质油的损失,所述排净口110通过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泵返回口41连接,使初次排出的液体再次通过所述泵返回口41和所述第二管道43返回到所述空腔150内,由于再次返回入所述空腔150内的液体中水分的含量较大,为了不使其干扰从所述第一管道33引进的油液,故所述第二管道43的出口位于所述溢流堰140之外。随着非溢流堰中液位的上涨,位于上层的油会越过所述第二溢流板52而流入所述溢流堰140,从而与所述溢流堰140中的油汇合,所述溢流堰140下层的水从所述疏水口6排出后,所述溢流堰140中只剩下油,然后油通过所述出料口120排出。非溢流堰中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一泵返回口41和所述第二管道43多次循环后,液体中的轻质油减少甚至没有,然后通过所述排净口110将水直接排出。
未冷凝的气相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32进入所述空腔150,所述空腔150内未冷凝的气相(气体)从所述排空口100排出,由于初次排出的气体中仍含有大量的油气,为了防止油气的损失,所述排空口100通过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二泵返回口42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二泵返回口42之间设有冷凝器,使初次排出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泵、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二泵返回口42后重返所述空腔150,且初次排出的气体在所述冷凝器中再次冷凝,部分气体会因为再次冷凝而化为油相,此时,油相顺着所述第二管道43的外壁流入非溢流堰区,部分气体仍为气相,该气相直接进入所述空腔150,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泵、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二泵返回口42多次循环后,气体中的油气基本被分离出来,其余气体则通过所述排空口100直接排出。从而能够减少油气的损失。
设于所述罐筒1相对两端的封头2中,其中一所述封头2上设有上下设置的二现场液位口92,另一所述封头2上设有上下设置的二远传液位口91,所述现场液位口92用于放置现场液位计,所述远传液位口91用于放置远传液位计。所述罐筒1上端设有一就地压力表口81和一远外压力表口82,所述就地压力表口81和所述远外压力表口82分别用于安置就地压力表和远外压力表。所述罐筒1上端还设有二备用口7和一人口160,所述人口160为维修保养口。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粗分塔回流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的罐筒、设于所述罐筒相对两端的封头和支撑所述罐筒的鞍式支座,所述罐筒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罐筒上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还开设有第一泵返回口和第二泵返回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穿过所述第二进料口并与位于所述空腔中的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泵返回口穿过所述第二泵返回口并与位于所述空腔中的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空腔内壁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出口的正下方的第一防冲板和位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出口的正下方的第二防冲板,一第一溢流板垂直的安装于所述第一防冲板,其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固定,一第二溢流板垂直的安装于所述第二防冲板,其上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一溢流板和所述第二溢流板之间的区间为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板和所述第二溢流板为所述溢流堰相对两端的堰壁,一出料口设于所述罐筒的下端且与所述溢流堰连通,一排净口设于所述罐筒的下端与所述溢流堰错开,一排空口设于所述罐筒的上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泵返回口与所述排净口通过第一泵连接,所述第二泵返回口通过第二泵与所述排空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分塔回流罐,其特征在于:粗分塔塔顶气相经一级冷凝后,冷凝的气相变为油相,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溢流堰,未冷凝的气相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进入所述空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分塔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溢流板的内侧而位于所述溢流堰内,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所述第一溢流板的外侧而位于所述溢流堰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分塔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溢流板和所述第二溢流板的下端均设有供水通过的疏水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分塔回流罐,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罐筒相对两端的封头中,其中一所述封头上设有上下设置的二现场液位口,另一所述封头上设有上下设置的二远传液位口,所述现场液位口用于放置现场液位计,所述远传液位口用于放置远传液位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分塔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筒上端设有一就地压力表口和一远外压力表口,所述就地压力表口和所述远外压力表口分别用于安置就地压力表和远外压力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分塔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筒上端还设有二备用口。
CN201810375805.2A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粗分塔回流罐 Pending CN1084212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5805.2A CN108421275A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粗分塔回流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5805.2A CN108421275A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粗分塔回流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1275A true CN108421275A (zh) 2018-08-21

Family

ID=63161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5805.2A Pending CN108421275A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粗分塔回流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212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4896A (zh) * 2020-12-09 2021-04-27 张家港市科华化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头塔回流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4896A (zh) * 2020-12-09 2021-04-27 张家港市科华化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头塔回流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1099B1 (en) Water surge interface slot for three phase separator
US2610697A (en) Gas and liquid separator apparatus
CN108421275A (zh) 一种粗分塔回流罐
RU54528U1 (ru) Сепарацио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CN208320038U (zh) 一种粗分塔回流罐
CN206770583U (zh) 一种压力容器
CN201164740Y (zh) 卧式横管多层浸没蒸发器
CN205412339U (zh) 一种液体化肥用脱气装置
CN206793113U (zh) 一种用于危废处理系统的油水分离槽
CN206244731U (zh) 一种油气水三相分离器
US1916065A (en) Combination separator
NO336662B1 (no) Apparat for fjerning av oppslemmet materiale fra en væske samt en anvendelse av apparatet.
US2844213A (en) Water knockout tanks
KR101762772B1 (ko) 연료저장탱크구조체
JP2005334839A (ja) 油水分離装置
CN20779275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缓冲罐
CN206628162U (zh) 一种物理吸虹现象演示器用接液容器
KR100850234B1 (ko) 반도체 제조용 용액의 공급장치
CN220834247U (zh) 一种挥发油提取装置
CN108434786A (zh) 一种分液装置
CN207786210U (zh) 一种自动回油的油分离器
CN102658074A (zh) 一种汽轮发电机密封油脱气排水装置
CN211111182U (zh) 油水分离装置
CN219209068U (zh) 一种剩余氨水中间槽
CN214808612U (zh) 一种焦油和氨水自动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