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1898B -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1898B
CN108401898B CN201810448452.4A CN201810448452A CN108401898B CN 108401898 B CN108401898 B CN 108401898B CN 201810448452 A CN201810448452 A CN 201810448452A CN 108401898 B CN108401898 B CN 108401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e
pollen
powder
pollin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84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1898A (zh
Inventor
彭文君
方小明
吴黎明
孙津安
田文礼
高凌宇
韩胜明
赵亚周
童越敏
肖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picultural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picultural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picultural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picultural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104484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1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01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1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A01H1/027Apparatus for pollin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蜜蜂授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包括阶梯式支撑台,在阶梯式支撑台的上表面分别构造有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第一台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第二台面所在的水平面;蜜蜂出巢结构,蜜蜂出巢结构设置在第一台面上,在蜜蜂出巢结构的内部构造有供授粉蜂爬出授粉的第一通道;载粉板,其设置在第一通道的内部,用于承接花粉;输粉结构,输粉结构设置在蜜蜂出巢结构上,输粉结构的出粉口朝向载粉板,用于向授粉蜂和载粉板的上表面输送花粉;以及蜜蜂回巢结构,蜜蜂回巢结构设置在第二台面上,在蜜蜂回巢结构的内部构造有第二通道。该蜜蜂授粉装置有授粉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以及花粉二次利用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蜜蜂授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背景技术
蜜蜂类昆虫具有独特的形态生理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其体表密生绒毛,大部分为羽状实心毛,与花朵雄蕊、雌蕊接触机会较多的头部和胸部的绒毛分叉,极易粘附大量的花粉,是农作物最理想的授粉昆虫。世界上有16万种显花植物需由昆虫授粉,其中靠蜜蜂授粉的占85%,果树中有90%都是依靠蜜蜂授粉。
蜜蜂授粉是指蜜蜂采集花粉后,将异花的花粉带到植物花器官上实现受精,蜜蜂使植物及时和较好地实现异花授粉。蜜蜂授粉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和种子品质、提高坐果率和结实率、提高植物后代的生活力。因此,利用蜜蜂授粉的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深远。
目前异花型农作物的授粉主要通过人工授粉、生产调节剂(激素)和诱导蜜蜂授粉来完成。人工授粉是采集父本花粉后,将花粉涂抹到母本的柱头上进行受精繁殖。人工授粉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较高,授粉效果不稳定以及果实品质差等问题,而且无法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应用生长调节剂(激素)点花的方法来为农作物授粉不仅生产效率低、应用成本高,而且极易出现畸形果,果实品质较差,产量较低等技术问题。诱导蜜蜂授粉需使用一些化学诱导剂和增强剂来完成,这不仅容易造成化学污染,而且对蜂群的健康、生态环境和农作物果实的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授粉雌株和雄株配置不当,雌雄花期不一、花期无法相遇以及极端气候条件的出现等因素都会严重影响授粉效果,座果率偏低,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果实品质降低。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异花型农作物的授粉主要通过人工授粉、生产调节剂(激素)和诱导蜜蜂授粉来完成。人工授粉是采集父本花粉后,将花粉涂抹到母本的柱头上进行受精繁殖。人工授粉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较高,授粉效果不稳定以及果实品质差等问题,而且无法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应用生长调节剂(激素)点花的方法来为农作物授粉不仅生产效率低、应用成本高,而且极易出现畸形果,果实品质较差,产量较低等技术问题。诱导蜜蜂授粉需使用一些化学诱导剂和增强剂来完成,这不仅容易造成化学污染,而且对蜂群的健康、生态环境和农作物果实的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授粉雌株和雄株配置不当,雌雄花期不一、花期无法相遇以及极端气候条件的出现等因素都会严重影响授粉效果,座果率偏低,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果实品质降低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包括:阶梯式支撑台,在所述阶梯式支撑台的上表面分别构造有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其中,所述第一台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二台面所在的水平面;蜜蜂出巢结构,所述蜜蜂出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面上,在所述蜜蜂出巢结构的内部构造有供授粉蜂爬出授粉的第一通道;载粉板,所述载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用于承接花粉;输粉结构,所述输粉结构设置在所述蜜蜂出巢结构上,其中,所述输粉结构的出粉口朝向所述载粉板,用于向授粉蜂和所述载粉板的上表面输送花粉;以及蜜蜂回巢结构,所述蜜蜂回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面上,在所述蜜蜂回巢结构的内部构造有供授粉蜂爬回到蜂巢内的第二通道。
其中,所述蜜蜂出巢结构包括携粉管和与所述携粉管为插拔式连接的出巢管。
其中,所述蜜蜂出巢结构还包括刷粉组件,所述刷粉组件包括刷粉管和设置在所述刷粉管的内部的软毛刷,其中,所述刷粉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携粉管相连通,所述刷粉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巢管相连通。
其中,所述软毛刷为多个并分别沿所述刷粉管的周向呈相邻式设置,其中,各个所述软毛刷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刷粉管的内壁相连接,各个所述软毛刷的第二端均构造成自由端,各个所述自由端共同构造成供授粉蜂通过的通孔。
其中,在所述携粉管的底部构造有供花粉掉落的格栅区域,在所述格栅区域的上方设有所述载粉板,其中,所述载粉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携粉管的内管壁上。
其中,所述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携粉管的内部的第一导向板和与所述第一导向板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导向板,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分别位于所述格栅区域的左、右两侧以共同构造成能够引导授粉蜂爬向所述载粉板的导向通道。
其中,所述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阶梯式支撑台的下方的花粉回收槽,所述花粉回收槽与所述第一台面滑动连接,其中,所述花粉回收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格栅区域。
其中,所述输粉结构包括存粉漏斗,其中,在所述存粉漏斗的上端构造有进粉口,在所述存粉漏斗的下端构造有输粉口,在所述进粉口的上边沿盖合有存粉盖,在所述输粉口上安装有电磁阀,在所述电磁阀的下端构造有多个出粉管。
其中,所述存粉漏斗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携粉管的上端,各个所述出粉管的出口端均朝向所述载粉板。
其中,所述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能够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合的自动控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携粉管的上部区域并能够检测授粉蜂的行走路径的传感器,其中,所述电磁阀和所述传感器均与所述自动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阶梯式支撑台的下表面并能够调节所述阶梯式支撑台的纵向高度的调节组件。
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阶梯式支撑台的下表面的套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内部的弹性件和调节杆,其中,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调节杆的上方,在所述调节杆的下端构造有能够抱紧和松开所述调节杆的锁紧件。
其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微调底座,所述微调底座通过转轴活动式嵌设在所述调节杆的底端,其中,在所述微调底座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防滑爪。
其中,所述蜜蜂回巢结构构造为蜜蜂回巢管,在所述蜜蜂回巢管的出口设有能够防止出巢授粉蜂进入的第一伸缩板。
其中,所述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软连接件,所述软连接件构造成能够伸缩的弹性环状体,其中,所述弹性环状体的第一侧端面能够与蜂箱的巢门密封连接,所述弹性环状体的第二侧端面分别与所述携粉管以及所述蜜蜂回巢管密封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蜜蜂授粉方法,包括:向输粉结构中注入花粉;打开蜂箱的巢门,并使得授粉蜂进入携粉管,并在导向板的引导下爬向载粉板;授粉蜂经过传感器下方时,传感器向自动控制器发送输粉信号,电磁阀开启,输粉结构中的存粉漏斗开始输粉作业;输粉作业完成后,电磁阀自动关闭,授粉蜂的头部、背部、腹部、侧腹以及翅膀部位均携带大量的花粉;授粉蜂经出巢管飞向待授粉植物并采集雌花粉后,完成授粉。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授粉蜂继续前行通过刷粉组件,刷粉组件中的软毛刷促使授粉蜂的表面携带均匀分布的花粉。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蜜蜂授粉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未使用任何化学诱导剂、增强剂和生产调节剂(激素),在授粉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蜜蜂生物学特性来实现高效、自动输粉、携粉和授粉,对蜂群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人工授粉存在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授粉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而且无法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本发明充分利用蜜蜂生物学特性,实现了蜜蜂自动携带花粉。同时,本申请便于拆卸和清洗、制造和使用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较高,相比人工授粉,其授粉效果更加稳定、成功率更高,同时,有利于规模化的应用和标准化的生产。本申请中的输粉结构采用了多出口均匀自动输粉的方式,输粉量得到了精确控制。此外,本申请还很好地解决了雌株和雄株种植配置不当,以及花期不一导致雌雄花期难以相遇的技术难题,通过创新设计蜜蜂出巢结构和输粉结构,使得授粉蜂出巢时,在头部、腹部、侧腹部以及翅膀等部位能够自动携带足量的花粉。本申请充分地利用了蜜蜂的趋光习性,使得出、入通道采用阶梯式布局,无需利用单向阀便可实现单向分道出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授粉蜂的出勤效率,而且也大大地提升了蜂群的健康水平。本申请基于不同蜂种的生物学特性,根据蜂种体型特征来灵活调整装置的尺寸,以便于开展熊蜂、意蜂以及中蜂等不同蜂种的授粉生产,同时,可应用于不同作物的授粉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蜜蜂授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调节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刷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A-A剖面);
图5为图1中的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蜜蜂授粉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中,1:阶梯式支撑台;11:第一台面;12:第二天面;2:蜜蜂出巢结构:2a:第一通道;21:携粉管;22:出巢管;23:刷粉组件;231:刷粉管;232:软毛刷;232a:第一端;232b:第二端;232c:通孔;3:载粉板;4:输粉结构;41:存粉漏斗;411:进粉口;412:输粉口;42:存粉盖;43:电磁阀;44:出粉管;5:蜜蜂回巢结构;5a:第二通道;6:第一导向板;7:第二导向板;6a:导向通道;8:花粉回收槽;9:自动控制器;10:传感器;20:调节组件;201:套管;202:弹性件;203:调节杆;204:锁紧件;25:微调底座;251:防滑爪;30:第一伸缩板;31:第二伸缩板;40:软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蜜蜂授粉装置包括阶梯式支撑台1、蜜蜂出巢结构2、载粉板3、输粉结构4以及蜜蜂回巢结构5。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该阶梯式支撑台1的上表面分别构造有第一台面11和第二台面12,其中,该第一台面11所在的水平面低于该第二台面12所在的水平面。具体地,本申请通过将阶梯式支撑台1设计成阶梯式,从而使得蜜蜂出巢结构2和蜜蜂回巢结构5在不同平面上,进一步地,使得授粉蜂单向分道出、入巢,无需额外地增设单向阀、结构简单、授粉蜂工作更加顺利,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授粉蜂的出勤效率。
该蜜蜂出巢结构2设置在该第一台面11上,在该蜜蜂出巢结构2的内部构造有供授粉蜂爬出授粉的第一通道2a。
该载粉板3设置在该第一通道2a的内部,用于承接花粉。
该输粉结构4设置在该蜜蜂出巢结构2上,其中,该输粉结构4的出粉口朝向该载粉板3,用于向授粉蜂和该载粉板3的上表面输送花粉。
该蜜蜂回巢结构5设置在该第二台面12上,在该蜜蜂回巢结构5的内部构造有供授粉蜂爬回到蜂巢内的第二通道5a。具体地,本申请未使用任何化学诱导剂、增强剂和生产调节剂(激素),在授粉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蜜蜂生物学特性来实现高效、自动输粉、携粉和授粉,对蜂群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工授粉存在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授粉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而且无法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本发明充分利用蜜蜂生物学特性,实现了蜜蜂自动携带花粉。同时,本申请便于拆卸和清洗、制造和使用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较高,相比人工授粉,其授粉效果更加稳定、成功率更高,同时,有利于规模化的应用和标准化的生产。
本申请中的输粉结构4采用了多出口均匀自动输粉的方式,输粉量得到了精确控制。
此外,本申请还很好地解决了雌株和雄株种植配置不当,以及花期不一导致雌雄花期难以相遇的技术难题,通过创新设计蜜蜂出巢结构2和输粉结构4,使得授粉蜂出巢时,在头部、腹部、侧腹部以及翅膀等部位能够自动携带足量的花粉。
本申请充分地利用了蜜蜂的趋光习性,使得出、入通道采用阶梯式布局,无需利用单向阀便可实现单向分道出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授粉蜂的出勤效率,而且也大大地提升了蜂群的健康水平。
本申请基于不同蜂种的生物学特性,根据蜂种体型特征来灵活调整装置的尺寸,以便于开展熊蜂、意蜂以及中蜂等不同蜂种的授粉生产,同时,可应用于不同作物的授粉作业。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蜜蜂出巢结构2包括携粉管21和与该携粉管21为插拔式连接的出巢管22。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得该携粉管21与出巢管22采用插拔式的连接方式,从而方便拆卸和清洗。
如图4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蜜蜂出巢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蜜蜂出巢结构2还包括刷粉组件23,该刷粉组件23包括刷粉管231和设置在该刷粉管231的内部的软毛刷232,其中,该刷粉管231的第一端与该携粉管21相连通,该刷粉管231的第二端与该出巢管22相连通。具体地,该刷粉管231采用非透光设计,其内部均匀地布置了多个软毛刷232,该软毛刷232的头部采用偏心设计,从而形成供授粉蜂爬行的通道,通孔的直径可根据授粉蜂的体型差异来进行适当地改变。由此可见,通过使用刷粉组件23,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授粉蜂有效授粉部位的携粉均匀性,促进授粉的成功率,改善果实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该携粉管21采用透光设计,蜜蜂回巢结构5采用非透光设计,即,本申请有效地运用了蜜蜂的趋光生物习性,引导授粉蜂只经蜜蜂出巢结构2出巢授粉,蜜蜂回巢结构5采用高差设计,授粉结束后只经该蜜蜂回巢结构5入巢,这样,不仅提高了蜜蜂的出勤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花粉的有效使用率。
如图4所示,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软毛刷232为多个并分别沿该刷粉管231的周向呈相邻式设置,其中,各个该软毛刷232的第一端232a与该刷粉管231的内壁相连接,各个该软毛刷232的第二端232b均构造成自由端,各个该自由端共同构造成供授粉蜂通过的通孔232c。具体地,通过增设多个软毛刷232,并使得该软毛刷232的自由端共同构造成供授粉蜂通过的通孔232c,从而有利于提高授粉蜂有效授粉部位的携粉均匀性,促进授粉的成功率,改善果实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个软毛刷232的第二端232b均构造成了自由端,因而,由各个自由端共同构造成的供授粉蜂通过的通孔232c的口径大小是可以自由调节的,也就是说,该通孔232c可以适用于身型较大或者较小的授粉蜂。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携粉后的授粉蜂经过刷粉组件23后,使得携带的花粉均匀的分布于授粉蜂的各有效授粉部位,这不仅减少了授粉蜂在飞行过程中花粉的损失,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授粉的成功率,进一步地,大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通孔232c的口径大小范围为大于等于3厘米且小于等于8厘米。具体地,通过使得该通孔232c的口径大小设计在3厘米到8厘米的范围内,一方面可以使得身型不同的授粉蜂能够顺利地通过该通孔232c。另一方面,还可以确保授粉蜂在通过该通孔232c时,能够使得授粉蜂的有效授粉部位的携粉更加均匀。
如图2所示,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在该携粉管21的底部构造有供花粉掉落的格栅区域(图中未示出),在该格栅区域的上方设有该载粉板3,其中,该载粉板3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搭接在对应侧的该携粉管21的内管壁上。容易理解,该载粉板3是用来承接花粉的,待授粉蜂爬到该载粉板3上时,该授粉蜂的背部和头部会沾有经输粉结构4输出的花粉,该授粉蜂的腹部和腹侧部会沾有经输粉结构4输出并掉落在该载粉板3上的花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该携粉管21的内部的第一导向板6和与该第一导向板6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导向板7,其中,该第一导向板6和该第二导向板7分别位于该格栅区域的左、右两侧以共同构造成能够引导授粉蜂爬向该载粉板3的导向通道6a。具体地,该导向通道6a的形成,能够引导该授粉蜂爬向该载粉板3,使其腹部和腹侧部均能够沾有花粉,这样,便有效地增大了该授粉蜂的携粉量,提高授粉率。
如图1所示,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该阶梯式支撑台1的下方的花粉回收槽8,该花粉回收槽8与该第一台面11滑动连接,其中,该花粉回收槽8的槽口朝向该格栅区域。具体地,授粉蜂爬经载粉板3时,可携带大量的花粉,继续爬行过程中,其携带的多余花粉可通过矩形格栅落入到花粉回收槽8中以便于二次利用,节约了使用成本,提高了花粉的有效利用率。
如图1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输粉结构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输粉结构4包括存粉漏斗41,其中,在该存粉漏斗41的上端构造有进粉口411,在该存粉漏斗41的下端构造有输粉口412,在该进粉口411的上边沿盖合有存粉盖42,在该输粉口412上安装有电磁阀43,在该电磁阀43的下端构造有多个出粉管44。具体地,电磁阀43可根据如下所述的传感器10信号,由如下所述的自动控制器9进行自动精确输粉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磁阀43、自动控制器9以及传感器10均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或蓄电池进行供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出粉管44可为4个,对应地,每个出粉管44都有一个出粉口,花粉可从4个出粉口的垂直方向上均匀地输出,保证授粉蜂的有效授粉部位能够携带适量的花粉。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存粉漏斗41通过支架设置在该携粉管21的上端,各个出粉管44的出口端均朝向该载粉板3。这样,便可以确保经该出粉管44输出的花粉均能够被载粉板3承接。
如图1所示,该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能够控制该电磁阀43的开、合的自动控制器9以及设置在该携粉管21的上部区域并能够检测授粉蜂的行走路径的传感器10,其中,该电磁阀43和该传感器10均与该自动控制器9电连接。具体地,该授粉蜂经过传感器10的下方时,该传感器10向自动控制器9发送输粉信号,电磁阀43开启,存粉漏斗41开始输粉作业,输粉作业完成后,电磁阀43自动关闭。由此可见,本申请的蜜蜂授粉装置具有自动授粉的优点,相比人工授粉,其利用蜜蜂授粉的效果更加稳定、成功率更高,同时,也有利于规模化的应用和标准化的生产。
如图1和图3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蜜蜂授粉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该阶梯式支撑台1的下表面并能够调节该阶梯式支撑台1的纵向高度的调节组件20。
如图3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调节组件2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调节组件20包括上端固定设置在该阶梯式支撑台1的下表面的套管201、分别设置在该套管201的内部的弹性件202和调节杆203,其中,该弹性件202位于该调节杆203的上方,在该调节杆203的下端构造有能够抱紧和松开该调节杆203的锁紧件204。具体地,当下压锁紧件204时,该锁紧件204松开该调节杆203,此时,该调节杆203可在套管201内进行纵向的上下往复运动,进一步地,可以实现对本申请的蜜蜂授粉装置的高度的粗调,粗调完成后,锁紧件204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节调节杆203在套管201的纵向位置,从而可以使得本申请的蜜蜂授粉装置的纵向高度适应蜂箱巢门的高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锁紧件可为调节卡、抱紧夹或其它具有锁紧和松开功能的锁紧部件。
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调节组件20还包括微调底座205,该微调底座205通过转轴活动式嵌设在该调节杆203的底端,其中,在该微调底座205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防滑爪251。具体地,该微调底座205可通过转轴在调节杆203中进行旋转,该微调底座205的设置,可以实现对该蜜蜂授粉装置的高度进行微调,其中,在该微调底座205的下表面均安装有4个均匀分布的防滑爪251,该防滑爪251与底座之间留有活动间隙,该活动间隙的设置,可以应对复杂的地面环境。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蜜蜂回巢结构5构造为蜜蜂回巢管,在该蜜蜂回巢管的出口设有能够防止出巢授粉蜂进入的第一伸缩板30。蜜蜂回巢结构5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其一端与位于该侧的第一伸缩板30连接,第一伸缩板30的一端插在阶梯式支撑台1的第二台面12的滑槽(图中未示出)上,第一伸缩板30根据授粉蜂体型大小来在滑槽上进行移动,以实现对伸出的距离的调节,蜜蜂回巢结构5位于阶梯式支撑台1的上部阶梯面(第二台面12),该蜜蜂回巢结构5与出巢管22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调节第一伸缩板30的位置,来防止出巢授粉蜂从蜜蜂回巢结构5出巢。
此外,在该出巢管22的出口设有能够防止回巢授粉蜜蜂进入的第二伸缩板31,具体地,位于出巢管22一侧的第二伸缩板31与出巢管22的一端连接,出巢管22采用非透光设计,第二伸缩板31的一端插在阶梯式支撑台1的第一台面11的滑槽(图中未示出)上,该第二伸缩板31可根据授粉蜂的体型大小来在滑槽上进行移动,以实现对伸出的距离的调节,进一步地,使得回巢授粉蜂无法直接降落在第二伸缩板31上,阻止其从出巢管22返回蜂巢,实现授粉蜂的单向分道出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软连接件40,该软连接件40构造成能够伸缩的弹性环状体,其中,该弹性环状体的第一侧端面能够与蜂箱的巢门密封连接,该弹性环状体的第二侧端面分别与该携粉管21以及该蜜蜂回巢管密封连接。具体地,该软连接件40可由弹性材料制造而成,具有良好的伸缩特性,通过使其第一侧端面能够与蜂箱的巢门密封连接,该弹性环状体的第二侧端面分别与该携粉管21以及该蜜蜂回巢管密封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地引导授粉蜂从蜜蜂出巢结构2出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
如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蜜蜂授粉方法,包括:
步骤S1,向输粉结构4中注入花粉。
步骤S2,打开蜂箱的巢门,并使得授粉蜂进入携粉管21,并在导向板的引导下爬向载粉板3。
步骤S3,授粉蜂经过传感器10下方时,传感器10向自动控制器9发送输粉信号,电磁阀43开启,输粉结构4中的存粉漏斗41开始输粉作业。
步骤S4,输粉作业完成后,电磁阀43自动关闭,授粉蜂的头部、背部、腹部、侧腹以及翅膀部位均携带大量的花粉。
步骤S5,授粉蜂经出巢管22飞向待授粉植物并采集雌花粉后,完成授粉。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该蜜蜂授粉方法的具体过程为:授粉最佳时期前1到2天用疏掉的雌花、雄花放在蜂箱蜜蜂出入的门口,并根据授粉作物雌、雄花的特点及蜜腺分泌状态,选用疏掉的雌花和雄花,按一定比例(1:9~9:1)经混合粉碎、浸泡4~8小时后过滤处理,并与糖浆按比例调匀,授粉前一天傍晚饲喂蜂群。
授粉当天根据蜂箱的巢门位置来调整调节组件20的高度,使软连接件40与巢门密封连接。向存粉漏斗41中加入适量的花粉,盖上存粉盖42。启动自动控制器9,电磁阀43和传感器10接通电源。
授粉蜂通过巢门后经软连接件30后进入蜜蜂出巢结构2内,在第一导向板6和第二导向板7的引导下,从中间位置向载粉板3的方向爬行。
授粉蜂经过传感器10的下方时,传感器10向自动控制器9发送输粉信号,电磁阀43开启,存粉漏斗41开始输粉作业,输粉作业完成后,电磁阀43自动关闭,授粉蜂的头部、背部、腹部、侧腹以及翅膀等部位都携带了大量的花粉,授粉蜂在爬行过程中,多余的花粉会从携粉管21的底部漏入花粉回收槽8内。
授粉蜂继续前行通过刷粉组件23,刷粉组件23的软毛刷232可使授粉蜂的表面携带的花粉分布更加均匀。
通过刷粉管231后,授粉蜂经出巢管22后到达第一伸缩板30上,随后飞向待授粉植物。
身体上沾上花粉的授粉蜂采集雌花时,即能完成受粉。
授粉蜂完成采集工作后便返回蜂巢,回巢时授粉蜂飞到阶梯式支撑台1上的空置区域,通过蜜蜂回巢结构5,再经第一伸缩板30返回蜂巢,授粉过程完成。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授粉蜂继续前行通过刷粉组件23,刷粉组件23中的软毛刷232促使授粉蜂的表面携带均匀分布的花粉。
综上所述,本申请未使用任何化学诱导剂、增强剂和生产调节剂(激素),在授粉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蜜蜂生物学特性来实现高效、自动输粉、携粉和授粉,对蜂群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工授粉存在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授粉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而且无法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本发明充分利用蜜蜂生物学特性,实现了蜜蜂自动携带花粉。同时,本申请便于拆卸和清洗、制造和使用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较高,相比人工授粉,其授粉效果更加稳定、成功率更高,同时,有利于规模化的应用和标准化的生产。
本申请中的输粉结构4采用了多出口均匀自动输粉的方式,输粉量得到了精确控制。
此外,本申请还很好地解决了雌株和雄株种植配置不当,以及花期不一导致雌雄花期难以相遇的技术难题,通过创新设计蜜蜂出巢结构2和输粉结构4,使得授粉蜂出巢时,在头部、腹部、侧腹部以及翅膀等部位能够自动携带足量的花粉。
本申请充分地利用了蜜蜂的趋光习性,使得出、入通道采用阶梯式布局,无需利用单向阀便可实现单向分道出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授粉蜂的出勤效率,而且也大大地提升了蜂群的健康水平。
本申请基于不同蜂种的生物学特性,根据蜂种体型特征来灵活调整装置的尺寸,以便于开展熊蜂、意蜂以及中蜂等不同蜂种的授粉生产,同时,可应用于不同作物的授粉作业。
以上该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阶梯式支撑台,在所述阶梯式支撑台的上表面分别构造有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其中,所述第一台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二台面所在的水平面;
蜜蜂出巢结构,所述蜜蜂出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面上,在所述蜜蜂出巢结构的内部构造有供授粉蜂爬出授粉的第一通道;
载粉板,所述载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用于承接花粉;
输粉结构,所述输粉结构设置在所述蜜蜂出巢结构上,其中,所述输粉结构的出粉口朝向所述载粉板,用于向授粉蜂和所述载粉板的上表面输送花粉;以及
蜜蜂回巢结构,所述蜜蜂回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面上,在所述蜜蜂回巢结构的内部构造有供授粉蜂爬回到蜂巢内的第二通道;
所述蜜蜂出巢结构包括携粉管和与所述携粉管为插拔式连接的出巢管;
所述蜜蜂出巢结构还包括刷粉组件,所述刷粉组件包括刷粉管和设置在所述刷粉管的内部的软毛刷,其中,所述刷粉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携粉管相连通,所述刷粉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巢管相连通;
所述软毛刷为多个并分别沿所述刷粉管的周向呈相邻式设置,其中,各个所述软毛刷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刷粉管的内壁相连接,各个所述软毛刷的第二端均构造成自由端,各个所述自由端共同构造成供授粉蜂通过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携粉管的底部构造有供花粉掉落的格栅区域,在所述格栅区域的上方设有所述载粉板,其中,所述载粉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搭接在对应侧的所述携粉管的内管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携粉管的内部的第一导向板和与所述第一导向板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导向板,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分别位于所述格栅区域的左、右两侧以共同构造成能够引导授粉蜂爬向所述载粉板的导向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阶梯式支撑台的下方的花粉回收槽,所述花粉回收槽与所述第一台面滑动连接,其中,所述花粉回收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格栅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粉结构包括存粉漏斗,其中,在所述存粉漏斗的上端构造有进粉口,在所述存粉漏斗的下端构造有输粉口,在所述进粉口的上边沿盖合有存粉盖,在所述输粉口上安装有电磁阀,在所述电磁阀的下端构造有多个出粉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粉漏斗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携粉管的上端,各个所述出粉管的出口端均朝向所述载粉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能够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合的自动控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携粉管的上部区域并能够检测授粉蜂的行走路径的传感器,其中,所述电磁阀和所述传感器均与所述自动控制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阶梯式支撑台的下表面并能够调节所述阶梯式支撑台的纵向高度的调节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阶梯式支撑台的下表面的套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内部的弹性件和调节杆,其中,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调节杆的上方,在所述调节杆的下端构造有能够抱紧和松开所述调节杆的锁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微调底座,所述微调底座通过转轴活动式嵌设在所述调节杆的底端,其中,在所述微调底座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防滑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蜜蜂回巢结构构造为蜜蜂回巢管,在所述蜜蜂回巢管的出口设有能够防止出巢授粉蜂进入的第一伸缩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蜜蜂授粉装置还包括软连接件,所述软连接件构造成能够伸缩的弹性环状体,其中,所述弹性环状体的第一侧端面能够与蜂箱的巢门密封连接,所述弹性环状体的第二侧端面分别与所述携粉管以及所述蜜蜂回巢管密封连接。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蜜蜂授粉装置的蜜蜂授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输粉结构中注入花粉;
打开蜂箱的巢门,并使得授粉蜂进入携粉管,并在导向板的引导下爬向载粉板;
授粉蜂经过传感器下方时,传感器向自动控制器发送输粉信号,电磁阀开启,输粉结构中的存粉漏斗开始输粉作业;
输粉作业完成后,电磁阀自动关闭,授粉蜂的头部、背部、腹部、侧腹以及翅膀部位均携带大量的花粉;
授粉蜂经出巢管飞向待授粉植物并采集雌花粉后,完成授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授粉蜂继续前行通过刷粉组件,刷粉组件中的软毛刷促使授粉蜂的表面携带均匀分布的花粉。
CN201810448452.4A 2018-05-11 2018-05-11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Active CN108401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8452.4A CN108401898B (zh) 2018-05-11 2018-05-11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8452.4A CN108401898B (zh) 2018-05-11 2018-05-11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1898A CN108401898A (zh) 2018-08-17
CN108401898B true CN108401898B (zh) 2022-09-20

Family

ID=63138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8452.4A Active CN108401898B (zh) 2018-05-11 2018-05-11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18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1269A (zh) * 2019-08-06 2019-09-20 上海索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昆虫人工授精仪
CN112088773A (zh) * 2020-10-26 2020-12-18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 一种蜜蜂携粉授粉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9314A (zh) * 2010-10-09 2011-04-06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一种蜜蜂授粉强度控制专用箱
CN202496290U (zh) * 2012-03-16 2012-10-2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蜜蜂携粉器
US8602837B1 (en) * 2010-03-15 2013-12-10 Pacific Pollination,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solitary bees for pollination of crops
CN206390013U (zh) * 2017-01-07 2017-08-11 罗平县腊峰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为大棚中果蔬授粉的蜂箱
CN206664644U (zh) * 2017-04-14 2017-11-2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设施作物蜜蜂授粉蜂箱专用蜂车
CN206776390U (zh) * 2017-04-18 2017-12-22 香格里拉县天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授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02837B1 (en) * 2010-03-15 2013-12-10 Pacific Pollination,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solitary bees for pollination of crops
CN101999314A (zh) * 2010-10-09 2011-04-06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一种蜜蜂授粉强度控制专用箱
CN202496290U (zh) * 2012-03-16 2012-10-2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蜜蜂携粉器
CN206390013U (zh) * 2017-01-07 2017-08-11 罗平县腊峰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为大棚中果蔬授粉的蜂箱
CN206664644U (zh) * 2017-04-14 2017-11-2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设施作物蜜蜂授粉蜂箱专用蜂车
CN206776390U (zh) * 2017-04-18 2017-12-22 香格里拉县天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授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1898A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1898B (zh)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CN102524048B (zh) 用小群体蜜蜂为网棚大豆杂交种授粉的方法和设备
CN106358936A (zh) 一种茶‑紫花苜蓿‑圆叶决明‑除虫菊立体种植方法
CN210382126U (zh) 一种具备清洁功能的水利灌溉设备
CN108391589B (zh) 一种蜜蜂传粉装置及方法
CN208821410U (zh) 一种撒播花生芽栽培装置
CN204888356U (zh) 一种雪龙鱼受精黏性卵孵化室
CN208191726U (zh)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
CN208286097U (zh) 一种蜜蜂传粉装置
CN106538418B (zh) 一种蜂箱
CN208191920U (zh)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CN101467513A (zh) 杂交棉制种方法
CN107484724B (zh) 可快速除蚕砂的桑蚕养殖方法
CN213127731U (zh) 一种大棚用自动喷药装置
WO2018120752A1 (zh) 种植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种植机
CN213369211U (zh) 一种蜜蜂携粉授粉装置
CN213663148U (zh) 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
CN208402795U (zh) 一种连续授粉装置
CN213486481U (zh) 一种黑水虻成虫繁育装置
CN209572620U (zh) 大棚滴灌装置
CN112262788A (zh) 一种用于跑山鸡养殖的循环供水装置
CN218302877U (zh) 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CN114246162B (zh) 一种发情期雌雄蜂收集分离装置
CN115989788B (zh)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940959U (zh) 一种养鸡场用饲料槽清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