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3148U - 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3148U
CN213663148U CN202022558814.0U CN202022558814U CN213663148U CN 213663148 U CN213663148 U CN 213663148U CN 202022558814 U CN202022558814 U CN 202022558814U CN 213663148 U CN213663148 U CN 213663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mesh enclosure
outlet pipe
shri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588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速飞
傅洪拓
熊贻伟
张文宜
乔慧
龚永生
金书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225588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3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3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3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所述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包括养殖池、收集网箱、泵体以及多个除苗器,除苗器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容纳室、网罩、网罩接管、导水件与出水管,容纳室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本实用新型在泵体产生的负压条件下,密封组件朝向出水管移动,密封组件密封网罩并使容纳室、密封组件、网罩接管、导水件与出水管共同构成连通结构,从而将早繁虾苗吸至出水管并注入收集网箱内,以控制养殖池内早繁虾苗数量,有效消除了虾池早繁现象,可一次放苗一次捕获成品虾,规格大小均匀,解决了现有青虾养殖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早繁现象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对于水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青虾是一种高档优质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极其丰富,老少皆宜,是大力提倡的养殖品种,尤其是在长三角及周边地区,青虾价格十分昂贵。
目前,青虾的养殖必须在清新、洁净的水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标准高,一般需要大量种植沉水植物等水草且需保持适当的密度空间,青虾个体相对较小,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引起青虾价格十分昂贵的重要原因是青虾产量较低,每亩年产只有四十至五十公斤左右,其中大规格青虾所占比例不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青虾在养殖过程中的早繁现象。
具体来说,青虾的养殖最佳水温在十八至三十度左右,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也是青虾的繁殖适温,当虾苗放养后体长达到两厘米左右开始不断繁殖,结果使池塘内出现大量的虾苗,繁殖期从夏季持续至秋末。大量早繁虾苗的出现,与养殖初放养的虾种争水争饵,饲料系数偏高,还易造成缺氧,养殖周期也显著加长。由于早繁现象,往往使虾池里的小虾过多,超过了养殖池的养殖承载力,当初放养的虾苗生长也受到影响,导致规格大小不均差别很大。所以,在目前的青虾养殖过程中,不能够像养殖鱼类一样,一次放养一次捕捞,而青虾池中,要采用轮捕出塘的方法,就是定期不断的把长大的青虾捕起上市,否则大吃小尤其是小虾脱皮时成活率很低,使年总产量过低,掌控不好极易造成养殖失败。
因此,现有的青虾养殖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青虾养殖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早繁现象,导致青虾规格大小不均差别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青虾养殖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早繁现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水产养殖的养殖池,以及用于收集养殖池内水产苗种的收集网箱,所述收集网箱设置在所述养殖池内,所述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还包括:
除苗器,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除苗器依次连通并均位于所述养殖池内,所述除苗器用于将养殖池内的水产苗种吸入并输送至收集网箱,所述除苗器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容纳室、网罩、网罩接管、导水件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与养殖池内水体接触,以在负压条件下将水产苗种吸至出水管并注入收集网箱内,所述容纳室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可沿所述容纳室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当在负压条件下,所述密封组件朝向所述出水管移动时,所述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网罩以使养殖池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进而使容纳室、密封组件、网罩接管、导水件与出水管共同构成连通结构,将水产苗种在负压条件下吸至出水管并注入收集网箱内;以及
泵体,设置在所述养殖池内,所述泵体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除苗器的出水管连通,用于在泵体的作用下使与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通的出水管产出负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采用上述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所述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泵体使与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通的除苗器的出水管产出负压,当在负压条件下时,所述密封组件朝向所述出水管移动,所述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网罩以使养殖池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进而使容纳室、密封组件、网罩接管、导水件与出水管共同构成连通结构,从而将早繁虾苗在负压条件下吸至出水管并注入收集网箱内,以控制养殖池内早繁虾苗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在水产品规模化繁育中的应用。所述水产品可以是小龙虾、青虾、草虾、对虾、明虾、螃蟹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包括养殖池、收集网箱、泵体以及多个除苗器,多个除苗器依次连通并均位于所述养殖池内,泵体用于使与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通的出水管产出负压,所述除苗器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容纳室、网罩、网罩接管、导水件与出水管,所述容纳室内设置有密封组件,通过泵体使与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通的除苗器的出水管产出负压,当在负压条件下时,所述密封组件朝向所述出水管移动,所述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网罩以使养殖池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进而使容纳室、密封组件、网罩接管、导水件与出水管共同构成连通结构,从而将早繁虾苗在负压条件下吸至出水管并注入收集网箱内,以控制养殖池内早繁虾苗数量,有效消除了虾池早繁现象,可一次放苗一次捕获成品虾,规格大小均匀,提高了产量和成品规格,显著缩短了养殖周期,解决了现有青虾养殖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早繁现象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中除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中进水管、容纳室、网罩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中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中活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养网箱;2-除苗器;3-泵体;4-收集网箱;5-进水管;6-容纳室;7-网罩;8-网罩接管;9-导水件;10-出水管;11-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桶体;14-第一拉杆;15-第二拉杆;16-网罩接管活塞;17-喷水头;18-固定管;19-输送管;20-养殖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本领域熟知的工艺步骤及器件结构在此省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所述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水产养殖的养殖池20,以及用于收集养殖池20内水产苗种的收集网箱4,所述收集网箱4设置在所述养殖池20内,所述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还包括:
除苗器2,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除苗器2依次连通并均位于所述养殖池20内,所述除苗器2用于将养殖池20内的水产苗种吸入并输送至收集网箱4,所述除苗器2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5、容纳室6、网罩7、网罩接管8、导水件9与出水管10,所述进水管5用于与养殖池20内水体接触,以在负压条件下将水产苗种吸至出水管10并注入收集网箱4内,所述容纳室6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可沿所述容纳室6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当在负压条件下,所述密封组件朝向所述出水管10移动时,所述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网罩7以使养殖池20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7,进而使容纳室6、密封组件、网罩接管8、导水件9与出水管10共同构成连通结构,将水产苗种在负压条件下吸至出水管10并注入收集网箱4内;以及
泵体3,设置在所述养殖池20内,所述泵体3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除苗器2的出水管10连通,用于在泵体3的作用下使与所述泵体3的输出端连通的出水管10产出负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泵体3使与所述泵体3的输出端连通的除苗器2的出水管10产出负压,当在负压条件下时,所述密封组件朝向所述出水管10移动,所述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网罩7以使养殖池20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7,进而使容纳室6、密封组件、网罩接管8、导水件9与出水管10共同构成连通结构,从而将早繁虾苗在负压条件下吸至出水管10并注入收集网箱4内,以控制养殖池20内早繁虾苗数量,有效消除了虾池早繁现象,可一次放苗一次捕获成品虾,规格大小均匀,提高了产量和成品规格,显著缩短了养殖周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泵体3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除苗器2的出水管10连通,通常情况下,多个依次连通的除苗器2中,两端的两个除苗器2分别是进水管5与出水管10和外部连通,其中,出水管10与外部连通的除苗器2通过其出水管10与所述泵体3的输出端连通;进水管5与外部连通的除苗器2直接与养殖池20内部水体接触,即养殖池20内水体(池塘水)进入多个除苗器2的始端(进水管5与外部连通的除苗器2),当由池塘水进入时,进水管5与外部连通的除苗器2的进水管5入水口设有封闭密网筒,只允许池塘水进入,封闭密网筒较大,防止水负压产生的杂物堵塞。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例中,所述泵体3可以采用现有的吸水泵,具体型号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通过吸水泵的吸力作用,进而可以形成负压,将水体通过进水管5进行抽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例中,所述养殖池2内设置的多个除苗器2是串联在一起使用,具体的,所述网箱1远离所述养殖池内侧的一侧所构成的养殖池部分等距离布置多个除苗器2,水产苗种(例如虾苗)会通过其中一个除苗器2的进水管5入水口设置的封闭密网筒进入除苗器2内发生聚集,聚集到一定时间后,通过泵体3的工作来启动除苗器2,其内的虾苗会被吸走,最终虾苗和水一同注入用于收集虾苗的收集网箱4内进行收集出塘,养殖池20面积较大时,可采多个除苗器2串联在一起使用,当然,也可以是单独使用一个除苗器2,具体使用数量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收集网箱4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例如收集网箱4可以是U型、矩型、三角型、L型甚至可以是平板状,可以根据安装环境做适应性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例中,所述收集网箱4可以是固定安装在所述养殖池20内,也可以是可拆装设置在所述养殖池20内,具体可以采用螺栓、螺母、卡扣、螺杆等来实现可拆装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螺栓连接为例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容纳室6朝向所述进水管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口11,所述第一接口11用于连接所述进水管5,所述网罩7朝向所述出水管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口12,所述第二接口12用于将网罩接管8与网罩7的出水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的,容纳室6与网罩7二者相连尺寸一致,两者内设有密封组件(网罩密封器),第二接口12是进水管5与容纳室6相接的部位,容纳室6的端部有半圆封,半圆封的半径大于进水管5的直径,半圆封中间有圆形孔,进水管5接在圆形孔上。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容纳室6内的桶体13,所述桶体13为两端开口结构,所述桶体13可沿所述容纳室6内侧壁边线方向移动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容纳室6,所述桶体13内侧壁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的输出端伸出所述桶体13并与网罩接管活塞16连接,所述网罩接管活塞16用于在负压条件下随水体一同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桶体13朝向所述出水管10移动,以密封所述网罩7并使养殖池20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7,进而使容纳室6、密封组件、网罩接管8、导水件9与出水管10共同构成连通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室6的具体形状可以是半圆柱形、圆柱形、梯形、多棱柱形、矩形等形状,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对应的网罩7与桶体13的形状也与所述容纳室6的形状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优选的,所述容纳室6为半圆柱形结构,对应的,网罩7也是半圆柱网罩,桶体13也为半圆柱形结构,即半圆柱形的容纳室6与半圆柱形的网罩7二者相连尺寸一致,两者内设有密封组件(网罩密封器),第二接口12是进水管5与容纳室6相接的部位,容纳室6的端部有半圆封,半圆封的半径大于进水管5的直径,半圆封中间有圆形孔,进水管5接在圆形孔上,容纳室6在与网罩7相连接时为开放状态,无半圆封,直接与网罩7相连对接,网罩7具体为半圆柱状的网格框架,上面覆盖分隔网片,在与容纳室6相接的另一端也有同样的设有半圆封,其连接网罩接管8。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桶体13内壁上的第一拉杆14,所述第一拉杆14上设置有第二拉杆15,所述第二拉杆15朝向所述出水管10的一端与所述网罩接管活塞16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拉杆14是竖直拉杆,所述第二拉杆15是水平拉杆,所述第一拉杆14与第二拉杆15共同起到固定和受力作用,通过水体流动来带动网罩接管活塞16在网罩接管8内往返运动,进而可以带动所述桶体13朝向所述出水管10移动,以密封所述网罩7并使养殖池20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7。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导水件9的直径大于所述网罩接管8的直径,所述网罩接管活塞16可移动至所述导水件9内并留有空间供水体从网罩接管8流入至出水管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的工作原理是:在启动除苗器2时,在吸水泵的作用下除苗器2的出水管10产出负压,网罩接管活塞16通过安装组件带动桶体13进行移动,当网罩接管活塞16进入导水件9内时,桶体13完全衬托在网罩7内,封闭网罩7起到封闭管的作用,但是网罩接管活塞16进入导水件9内起不到封闭活塞的作用,此时水流会从除苗器2的进水管5进入至出水管10并源源不断流出,同时网罩接管活塞16呈静止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具体的,所述导水件9可以是导水葫,导水葫为套设在所述网罩接管8外侧并与其连通的圆柱形结构,即导水葫的直径大于所述网罩接管8的直径,可以供网罩接管活塞16进入导水葫内并起不到封闭作用,此时水流会从除苗器2通过进水管5并进入至出水管10以实现源源不断流出。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网罩接管活塞16朝向所述进水管5的一侧还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泵体3停止工作时驱动网罩接管活塞16朝向所述进水管5移动并完成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具体的,所述复位件可以采用现有的弹性件,例如弹簧、簧片、弹性绳等,优选的,所述复位件是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容纳室6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网罩接管活塞16连接,当吸水泵停止工作时,网罩接管活塞16由复位弹簧实现复位,进而可以打开所述网罩7,并使养殖池20内水体能进入网罩7,进而使容纳室6、密封组件、网罩接管8、导水件9与出水管10不能共同构成连通结构,以保证水产苗种不会进行输送。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还包括活水组件(即活水口系统),所述活水组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网罩7内的喷水头17;以及
固定管18,所述固定管18一端与所述喷水头17连接,所述固定管18另一端伸出并与设置在网罩7外部的输送管19连通,所述输送管19用于将水输入至所述喷水头17进行喷洒。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输送管19(具体是总水管)与外部设置的供水泵连通,通过供水泵通过驱动力,活水组件即由喷水头17、固定管18、输送管19和供水泵等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优选的,所述喷水头17设有多个小孔,固定管18从网罩接管8外垂直穿入其内并固定在其上,然后再水平伸入网罩7内,再向下垂直延伸,末端接喷水头17,另外一端接输送管19。当活水组件供水时,开起供力泵给输送管19供目标水,目标水为蓄水池新鲜水,水温比养殖池20低一度左右,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流从输送管19流入各固定管18,从喷水头17喷出,喷出的水在除苗器2的半圆柱形的网罩7内形成微流水,从而吸引水产苗种聚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采用上述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所述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即机械控制步骤):通过泵体3使与所述泵体3的输出端连通的除苗器2的出水管10产出负压,当在负压条件下时,所述密封组件朝向所述出水管10移动,所述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网罩7以使养殖池20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7,进而使容纳室6、密封组件、网罩接管8、导水件9与出水管10共同构成连通结构,从而将早繁虾苗在负压条件下吸至出水管10并注入收集网箱4内,以控制养殖池20内早繁虾苗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优选的,所述机械控制步骤具体包括:在养殖池20(虾塘)内等距离布置除苗器2。早繁的虾苗可以进入除苗器2,而主养的虾种不能进行入。除苗器2内有活水口系统,当活水口系统流出清新溶氧丰富的微流水时,虾苗会通过除苗器2的封闭密网筒的分隔网进入除苗器2内发生聚集,聚集到一定时间后,启动除苗器2,其内的虾苗会被吸走,最终虾苗和水一同注入收集网箱4内进行收集出塘,虾塘面积较大时,可采多个除苗器2串联在一起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还包括生物控制的步骤,所述生物控制是在养殖池20内侧沿池埂走向设置多个混养网箱1,所述混养网箱1用于放养滤食性鱼类和/与草食性鱼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还包括生物控制的步骤,即在虾进行种养后,经过一个阶段的生长,虾种长至开始繁殖前,在养殖池20(虾池)四周,沿池埂走向,距离池边较近的地方均匀设置多个混养网箱1,混养网箱1内混合放养密度较高的滤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同时主养的虾种不能通过进入混养网箱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优选的,在养殖池20四周,沿池埂走向,距离池边1米地方均匀设置多个混养网箱1,混养网箱1内混合放养密度较高的滤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混养网箱1的网目使主养的虾种不能通过进入混养网箱1内,同时,混养网箱1内所养鱼类不以生长为目的,只起到滤食和吃食水草叶片的作用,主要去吃大部分孵化不久的青虾幼体(早繁虾苗),从而达到初步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混养网箱1为狭长形,使混养网箱1内的养殖鱼类主要朝一个方向游动,造成水流使混养网箱1内外水不断交换。混养网箱1内所养鱼类不以生长为目的,只起到滤食和吃食水草叶片的作用,主要去吃大部分孵化不久的青虾幼体(早繁虾苗),从而达到初步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目的,部分没被滤食掉的青虾幼体,长成虾苗时,再进行机械控制。
为了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为几个本实用新型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具体设置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有5亩青虾养殖池(即养殖池20),7月初放养的虾种,放养量为15万尾/亩,养殖至8月中旬,发现有极少量虾种抱卵,开始早繁,此时要进行控制池塘早繁虾苗。具体按照以下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进行:
一、生物控制:在青虾养殖池四周,沿池埂走向,距离池边1米地方均匀设置混养网箱1,混养网箱1内混合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鱼250克/尾左右,草食性鱼类鳊鱼150克/尾左右,养放密度较高为每平方米网箱有鲢4尾、鳙1尾、鳊2尾,混养网箱1的网目使主养的虾种不能通过进入混养网箱1内。混养网箱1为狭长形,长4米宽和深各1米,上加盖防止逃鱼。使混养网箱1内的养殖鱼类主要朝一个方向游动,造成水流使混养网箱1内外水不断交换。混养网箱1内所养鱼类不以生长为目的,只起到滤食和吃食水草叶片的作用,主要去大部青虾孵化不久的幼体。部分没被滤食掉的青虾幼体,长成虾苗时,再进行机械控制。
二、机械控制:在青虾养殖池内等距离布置除苗器2,每50平方设置1个除苗器2,除苗器2的进水管5处的分隔网总面积是1平方米大小。早繁的虾苗可以通过分隔网进入除苗器2,而主养的虾种不能进行入。除苗器2内有活水口系统,当活水口系统流出清新溶氧丰富的微流水时,虾苗会通过除苗器2的分隔网进入除苗器2内发生聚集,聚集到一定时间后,启动连接在除苗器2后的泵体3(即吸水泵),其内的虾苗会被吸走,最终虾苗和水一同注入收集网箱4内进行收集出塘。5亩青虾养殖池用60个除苗器2进行串联在一起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除苗器2的结构是:依次为进水管5、第一接口11、半圆柱形的容纳室6、半圆柱形的网罩7、第二接口12、网罩接管8、导水件9(即导水葫)、导水件9的接口、出水管10等。容纳室6和网罩7二者相连尺寸一致,两者内设有密封组件(即网罩密封器)。
其中,进水管5是池塘水进入除苗器2的始端,当由池塘水进入时,除苗器2的与池塘水接触的进水管5的入水口设有封闭密网筒,只允许池水进入,密网筒较大,防止水负压产生的杂物堵塞。
其中,第二接口12是进水管5与半圆柱形的容纳室6相接的部位,容纳室6的端部有半圆封,半圆封的半径大于进水管5的直径,半圆封中间有圆形孔,进水管5接在圆形孔上。容纳室6在与网罩7相连接时为开放状态,无半圆封,直接与网罩7相连对接。
其中,网罩7为半圆柱状的网格框架,上面覆盖分隔网片。在与容纳室6相接的另一端也有同样的半圆封,其连接网罩接管8。网罩接管8的另一端连接有导水葫,导水葫为网罩接管8末端圆柱状膨大部分,其直径显著大于网罩接管8,导水葫的另一端接出水管10。
其中,密封组件包括半圆柱形的桶体13,完全套在半圆柱形的容纳室6内,可以拉伸,长度稍长于容纳室6;在向网罩7的一端有安装组件,起到固定和受力作用,安装组件包括上下端固定的第一拉杆14(竖直拉杆),一端固定在第一拉杆14中部的第二拉杆15)(水平拉杆);第二拉杆15另一端有接有网罩接管活塞16,其可在网罩接管8内往返运动。启动除苗器2时,在吸水泵的作用下除苗器2出水管10产出负压,网罩接管活塞16通过安装组件带动桶体13。当网罩接管活塞16进入导水葫内时,桶体13完全衬托在网罩7内,进行封闭网罩7以起到封闭管的作用。网罩接管活塞16进入导水葫内起不到封闭活塞的作用,此时水流会从除苗器2的进水管5进入至出水管10源源不断流出,网罩接管活塞16呈静止状态。当吸水泵停止工作时,网罩接管活塞16由复位弹簧复位。
其中,活水口系统包括:喷水头17、固定管18、输送管19和供水泵等组成。喷水头17有多个小孔。固定管18从网罩接管8外垂直穿入其内并固定在其上,然后再水平伸入半圆柱形的网罩7内,再向下垂直延伸,末端接喷水头17,另外一端接输送管19。当活水口系统供水时,开起供力泵给输送管19供目标水,目标水为蓄水池新鲜水,水温比虾池底一度左右,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流从输送管19流入各固定管,从喷水头17喷出,喷出的水在除苗器2的网罩7内形成微流水,从而吸引苗聚集。活水口系统的凌晨开启,此时虾池中溶氧水平较低,收集效果更好。
养殖至当年11月底,进行起捕3-5克/尾的成虾42公斤,1.5克左右的中小虾14公斤。相比普通轮捕的养殖方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年总产量45公斤,3-4克/尾成虾28公斤,中小虾17公斤,总产量提高了24.4%,大虾产量提高了50.0%,中小虾减少了17.6%,效果显著。
实施例2
有10亩青虾养殖池(即养殖池20),7月初放养的虾种,放养量为15万尾/亩,养殖至8月中旬,发现有极少量虾种抱卵,开始早繁,此时要进行控制池塘早繁虾苗。具体按照以下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进行:
一、生物控制:在青虾养殖池四周,沿池埂走向,距离池边1米地方均匀设置混养网箱1,混养网箱1内混合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鱼250克/尾左右,草食性鱼类鳊鱼150克/尾左右,养放密度较高为每平方米网箱有鲢4尾、鳙1尾、鳊2尾,混养网箱1的网目使主养的虾种不能通过进入混养网箱1内。混养网箱1为狭长形,长4米宽和深各1米,上加盖防止逃鱼。使混养网箱1内的养殖鱼类主要朝一个方向游动,造成水流使混养网箱1内外水不断交换。混养网箱1内所养鱼类不以生长为目的,只起到滤食和吃食水草叶片的作用,主要去大部青虾孵化不久的幼体。部分没被滤食掉的青虾幼体,长成虾苗时,再进行机械控制。
二、机械控制:在青虾养殖池内等距离布置除苗器2,每50平方设置1个除苗器2,除苗器2的进水管5处的分隔网总面积是1平方米大小。早繁的虾苗可以通过分隔网进入除苗器2,而主养的虾种不能进行入。除苗器2内有活水口系统,当活水口系统流出清新溶氧丰富的微流水时,虾苗会通过除苗器2的分隔网进入除苗器2内发生聚集,聚集到一定时间后,启动连接在除苗器2后的泵体3(即吸水泵),其内的虾苗会被吸走,最终虾苗和水一同注入收集网箱4内进行收集出塘。5亩青虾养殖池用60个除苗器2进行串联在一起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除苗器2的结构是:依次为进水管5、第一接口11、半圆柱形的容纳室6、半圆柱形的网罩7、第二接口12、网罩接管8、导水件9(即导水葫)、导水件9的接口、出水管10等。容纳室6和网罩7二者相连尺寸一致,两者内设有密封组件(即网罩密封器)。
其中,进水管5是池塘水进入除苗器2的始端,当由池塘水进入时,除苗器2的与池塘水接触的进水管5的入水口设有封闭密网筒,只允许池水进入,密网筒较大,防止水负压产生的杂物堵塞。
其中,第二接口12是进水管5与半圆柱形的容纳室6相接的部位,容纳室6的端部有半圆封,半圆封的半径大于进水管5的直径,半圆封中间有圆形孔,进水管5接在圆形孔上。容纳室6在与网罩7相连接时为开放状态,无半圆封,直接与网罩7相连对接。
其中,网罩7为半圆柱状的网格框架,上面覆盖分隔网片。在与容纳室6相接的另一端也有同样的半圆封,其连接网罩接管8。网罩接管8的另一端连接有导水葫,导水葫为网罩接管8末端圆柱状膨大部分,其直径显著大于网罩接管8,导水葫的另一端接出水管10。
其中,密封组件包括半圆柱形的桶体13,完全套在半圆柱形的容纳室6内,可以拉伸,长度稍长于容纳室6;在向网罩7的一端有安装组件,起到固定和受力作用,安装组件包括上下端固定的第一拉杆14(竖直拉杆),一端固定在第一拉杆14中部的第二拉杆15)(水平拉杆);第二拉杆15另一端有接有网罩接管活塞16,其可在网罩接管8内往返运动。启动除苗器2时,在吸水泵的作用下除苗器2出水管10产出负压,网罩接管活塞16通过安装组件带动桶体13。当网罩接管活塞16进入导水葫内时,桶体13完全衬托在网罩7内,进行封闭网罩7以起到封闭管的作用。网罩接管活塞16进入导水葫内起不到封闭活塞的作用,此时水流会从除苗器2的进水管5进入至出水管10源源不断流出,网罩接管活塞16呈静止状态。当吸水泵停止工作时,网罩接管活塞16由复位弹簧复位。
其中,活水口系统包括:喷水头17、固定管18、输送管19和供水泵等组成。喷水头17有多个小孔。固定管18从网罩接管8外垂直穿入其内并固定在其上,然后再水平伸入半圆柱形的网罩7内,再向下垂直延伸,末端接喷水头17,另外一端接输送管19。当活水口系统供水时,开起供力泵给输送管19供目标水,目标水为蓄水池新鲜水,水温比虾池底一度左右,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流从输送管19流入各固定管,从喷水头17喷出,喷出的水在除苗器2的网罩7内形成微流水,从而吸引苗聚集。活水口系统的凌晨开启,此时虾池中溶氧水平较低,收集效果更好。
养殖至当年12月初,进行起捕3-5克/尾的成虾42公斤,1.5克左右的中小虾14公斤。相比普通轮捕的养殖方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年总产量45公斤,3-4克/尾成虾28公斤,中小虾17公斤,总产量提高了24.4%,大虾产量提高了50.0%,中小虾减少了17.6%,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包括养殖池20、收集网箱4、泵体3以及多个除苗器2,多个除苗器2依次连通并均位于所述养殖池20内,泵体3用于使与所述泵体3的输出端连通的出水管10产出负压,所述除苗器2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5、容纳室6、网罩7、网罩接管8、导水件9与出水管10,所述容纳室6内设置有密封组件,当在负压条件下,所述密封组件朝向所述出水管10移动时,所述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网罩7以使养殖池20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7,进而使容纳室6、密封组件、网罩接管8、导水件9与出水管10共同构成连通结构,将水产苗种在负压条件下吸至出水管10并注入收集网箱4内,以控制养殖池20内早繁虾苗数量,并基于该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提供了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通过泵体3使与所述泵体3的输出端连通的除苗器2的出水管10产出负压,当在负压条件下时,所述密封组件朝向所述出水管10移动,所述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网罩7以使养殖池20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7,进而使容纳室6、密封组件、网罩接管8、导水件9与出水管10共同构成连通结构,从而将早繁虾苗在负压条件下吸至出水管10并注入收集网箱4内,以控制养殖池20内早繁虾苗数量,有效消除了虾池早繁现象,可一次放苗一次捕获成品虾,规格大小均匀,提高了产量和成品规格,显著缩短了养殖周期,解决了现有青虾养殖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早繁现象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能够在养虾池里通过生物控制和机械控制,达到消除早繁虾苗因大量滋生而产生的负面影,从而提高成虾成品规格和单位面积产量,解决了目前青虾池塘养殖过程中,易发生早繁,虾池小虾过多,放养的虾种生长受到影响,亩产低,成虾所占比重小的弊端,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有效消除虾池早繁现象,可一次放苗一次捕获成品虾,提高产量和成品规格,显著缩短养殖周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控制养殖期间虾池中的早繁苗的大量出现,使早繁苗的影响忽略不计;可以实施一次放苗一次起捕,提高了产量,节约饲料成本,成品虾的平均规格和均匀度显著提高。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均可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水产养殖的养殖池,以及用于收集养殖池内水产苗种的收集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还包括:
除苗器,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除苗器依次连通并均位于所述养殖池内,所述除苗器用于将养殖池内的水产苗种吸入并输送至收集网箱,所述除苗器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容纳室、网罩、网罩接管、导水件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与养殖池内水体接触,以在负压条件下将水产苗种吸至出水管并注入收集网箱内,所述容纳室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可沿所述容纳室内侧壁边线方向往复移动,当在负压条件下,所述密封组件朝向所述出水管移动时,所述密封组件密封所述网罩以使养殖池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进而使容纳室、密封组件、网罩接管、导水件与出水管共同构成连通结构,将水产苗种在负压条件下吸至出水管并注入收集网箱内;以及
泵体,设置在所述养殖池内,所述泵体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除苗器的出水管连通,用于在泵体的作用下使与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通的出水管产出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室朝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所述进水管,所述网罩朝向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将网罩接管与网罩的出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容纳室内的桶体,所述桶体为两端开口结构,所述桶体可沿所述容纳室内侧壁边线方向移动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容纳室,所述桶体内侧壁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的输出端伸出所述桶体并与网罩接管活塞连接,所述网罩接管活塞用于在负压条件下随水体一同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桶体朝向所述出水管移动,以密封所述网罩并使养殖池内水体不能进入网罩,进而使容纳室、密封组件、网罩接管、导水件与出水管共同构成连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桶体内壁上的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上设置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朝向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网罩接管活塞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网罩接管的直径,所述网罩接管活塞可移动至所述导水件内并留有空间供水体从网罩接管流入至出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接管活塞朝向所述进水管的一侧还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泵体停止工作时驱动网罩接管活塞朝向所述进水管移动并完成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还包括活水组件,所述活水组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网罩内的喷水头;以及
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一端与所述喷水头连接,所述固定管另一端伸出并与设置在网罩外部的输送管连通,所述输送管用于将水输入至所述喷水头进行喷洒。
CN202022558814.0U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 Active CN213663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58814.0U CN213663148U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58814.0U CN213663148U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3148U true CN213663148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3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58814.0U Active CN213663148U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31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9604A (zh) * 2020-11-09 2021-01-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9604A (zh) * 2020-11-09 2021-01-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04B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CN112970541B (zh) 一种稻田虾鳖鱼鸭的综合生态种植养殖方法
CN106538439A (zh) 青虾繁养一体化养殖方法
CN112586415B (zh) 一种虾巢结构、青虾养殖方法、应用
CN213663148U (zh) 一种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
CN101664005A (zh) 奥尼罗非鱼工厂化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10839579A (zh) 稻-鱼生态种养系统及方法
CN211241311U (zh) 一种水产养殖孵化桶
CN208783542U (zh) 一种青蟹仿生巢及青蟹亲本人工培育装置
CN112189604B (zh) 水产苗种数量控制系统、控制早繁虾苗数量的方法、应用
CN217089183U (zh) 一种自动化养殖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06314435U (zh) 一种水产恒温养殖装置
CN214482820U (zh) 一种锦鲤空气挂卵孵化装置
CN211091383U (zh) 稻-鱼生态种养系统
CN209677123U (zh) 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
CN112471043A (zh)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仿生孵化系统
CN111657215A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育苗网箱
CN218073078U (zh) 一种格栅式双层螃蟹养殖装置
CN110839592A (zh) 一种棘胸蛙蝌蚪孵化、变态及成蛙一体化养殖系统
CN209572870U (zh) 一种条式工厂化鱼蚌共养装置
CN218551000U (zh)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亲虾培育池
CN105145425B (zh) 一种宽体金线蛭与鳑鲏混养技术
CN214206828U (zh) 一种虾巢结构
CN215224046U (zh) 一种用于亲蟹培育的潮汐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20000424U (zh)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用的全自动孵化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