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2877U - 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2877U
CN218302877U CN202222067715.1U CN202222067715U CN218302877U CN 218302877 U CN218302877 U CN 218302877U CN 202222067715 U CN202222067715 U CN 202222067715U CN 218302877 U CN218302877 U CN 218302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en bee
mating
drone
cov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677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敏
杨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Tuof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0677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2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2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2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在交配箱体的下部设置进口,顶部设置两个出口和一个安装口,其中一个出口连接雄蜂收集罩,另一个出口连接蜂王收集箱,蜂王收集箱通过支架设置于交配箱体的上方,主饲喂机构设置于安装口上,辅饲喂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蜂王收集箱的底部上,且连通蜂王收集箱内部,在交配箱体的上部设置由电子计数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通过进行人工辅助来使蜂王和雄蜂进行很好交配,蜂王交配完成后会自动进入蜂王收集箱,解决了传统方式中将蜂王取出时,使蜂王死亡的问题,大大降低死亡率,从而保证了胡蜂蜂蛹产量的稳定性,降低投入成本,对胡蜂养殖企业十分有利,具有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胡蜂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冬季的时候一般就是胡蜂交配的季节,这个季节如果胡蜂交配不成功,就会影响胡蜂的幼蜂群,交配过后的蜂王基本不再取食,会自己爬进遮光环境的树筒或老蜂巢中准备越冬。
目前人工养殖胡蜂在进行交配过程中,大多直接将准蜂王和雄蜂进行一起饲养交配,之后再人工将蜂王移到越冬室,然而,这样的胡蜂交配方式交配成功率低,且在将蜂王取出时,极易使蜂王死亡,大大提高了胡蜂越冬死亡率,从而使胡蜂的蜂蛹产量不稳定,投入成本高,对胡蜂养殖企业十分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交配箱体、蜂王收集箱、雄蜂收集罩、主饲喂机构、辅饲喂机构,所述交配箱体的下部设置进口,顶部设置两个出口和一个安装口,其中一个出口连接雄蜂收集罩,另一个出口连接蜂王收集箱,蜂王收集箱通过支架设置于交配箱体的上方,所述主饲喂机构设置于安装口上,所述辅饲喂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蜂王收集箱的底部上,且连通蜂王收集箱内部,在交配箱体的上部设置由电子计数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交配箱体顶部设置有尖部向上锥形结构的引导罩,在引导罩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口和一个出口,安装口上设置主饲喂机构,该出口上设置雄蜂收集罩,另一出口设置于引导罩的顶部连接蜂王收集箱。
进一步的,所述的雄蜂收集罩包括内罩、外罩和引诱板,所述内罩固定连接在引导罩的侧壁上,在内罩的下部设置有引诱板,顶部设置有供雄蜂爬出的通孔,所述外罩可拆卸地套设在内罩外部,且二者间隙设置,使二者形成间隙为雄蜂活动室。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饲喂机构包括安装座、物料导管,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于引导罩的安装口,所述物料导管至少有两个,设置呈凸字形结构,物料导管均设于安装座,且连通引导罩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辅饲喂机构设置呈锥形结构,辅饲喂机构的尖部设有通孔连通蜂王收集箱内部,在辅饲喂机构的下部设有盖体,且所述辅饲喂机构的侧壁和盖体上均设网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通过进行人工辅助来使蜂王和雄蜂进行很好交配,使蜂王的交配和越冬在小范围内简单实现,且保证了胡蜂交配环境的封闭程度和适宜性,大大提高了胡蜂交配的成功率;蜂王交配完成后会自动进入蜂王收集箱,解决了传统方式中将蜂王取出时,使蜂王死亡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胡蜂死亡率,从而保证了胡蜂蜂蛹产量的稳定性,降低投入成本,对胡蜂养殖企业十分有利,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交配箱体,2~引导罩,3~支撑框架,4~防护壁,5~蜂王收集箱,6~雄蜂收集罩,7~内罩,8~外罩,9~引诱板,10~主饲喂机构,11~安装座,12~物料导管,13~辅饲喂机构,14~支架,15~锥形导筒,16~承接板,17~盖体,18~遮阳网,19~电子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附图1~2所示的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包括交配箱体1、蜂王收集箱5、雄蜂收集罩6、主饲喂机构10、辅饲喂机构13,所述交配箱体1的下部设置进口,顶部设置两个出口和一个安装口,其中一个出口连接雄蜂收集罩6,另一个出口连接蜂王收集箱5,蜂王收集箱5通过支架14设置于交配箱体1的上方,所述主饲喂机构10设置于安装口上,所述辅饲喂机构13可拆卸地设置于蜂王收集箱5的底部上,且连通蜂王收集箱5内部。
所述的交配箱体1顶部设置有尖部向上锥形结构的引导罩2,在引导罩2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口和一个出口,安装口上设置主饲喂机构10,该出口上设置雄蜂收集罩6,另一出口设置于引导罩2的顶部连接蜂王收集箱5,利用蜂的趋光性,使蜂王更容易爬到蜂王收集箱5,雄蜂更容易爬到雄蜂收集罩6,同时也减小蜂王收集箱5的连接口,容易保持蜂王收集箱5的内部环境稳定。
所述的蜂王收集箱5的材质为木质材料,采用木质材料,不易受环境的温度等因素变换而造成内部环境变化。
所述的交配箱体1的上部设置由电子计数器19,每在交配箱体1放入一对交配的蜂王和雄蜂时,按一下电子计数器19,电子计数器19则做一次计数,如此循环,可以完整的记录下放入交配箱体1中交配的蜂王和雄蜂的对数,便于管理。
所述的雄蜂收集罩6包括内罩7、外罩8和引诱板9,所述内罩7固定连接在引导罩2的侧壁上,在内罩7的下部设置有引诱板9,引诱板9上设有雄蜂引诱剂,顶部设置有供雄蜂爬出的通孔,所述外罩8可拆卸地套设在内罩7外部,且二者间隙设置,使二者形成间隙为雄蜂活动室。
所述的主饲喂机构10包括安装座11、物料导管12,所述安装座11固定设置于引导罩2的安装口,所述物料导管12至少有两个,均设于安装座11,且连通引导罩2内部。
所述的物料导管12设置呈凸字形结构,便于控制食物供给量,防止雄蜂和蜂王从物料导管12爬出。
所述的进口上设有尖部指向交配箱体1内部的锥形导筒15,防止雄蜂和蜂王爬出。
所述的内罩7和外罩8上均设网孔。
所述引导罩2内壁上对应物料导管12设置承接板16,承接食物和水,便于雄蜂和蜂王取食。
所述的交配箱体1与引导罩2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所述交配箱体1、引导罩2均包括支撑框架3和防护壁4,所述防护壁4构包裹在支撑框架3外部,且防护壁4为网状结构,雄蜂和蜂王攀附在其上不会感觉不适,提升通风采光效果,也便于观察交配箱体1与引导罩2中的情况。
所述的支架14与支撑框架3的顶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支架14的高度大于引导罩2的高度。
所示的防护壁4的材质为网格布、冲孔网板、金属丝网或塑料网中的任一种。
所述的辅饲喂机构13设置呈锥形结构,辅饲喂机构13的尖部设有通孔连通蜂王收集箱5内部,在辅饲喂机构13的下部设有盖体17,盖体17起到承接的功能,防止蜂王和食物掉落,且所述辅饲喂机构13的侧壁和盖体17上均设网孔。
还包括遮阳网18,所述遮阳网18可拆卸地设置于交配箱体1和/或引导罩2上。
所述的物料导管12上可拆卸地设置食物供给器,所述食物供给器为注射器,便于控制食物供给量,和方便投食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把交配的蜂王和雄蜂配对,通过进口放入交配箱体1中,使用食物供给器通过物料导管12向承接板16上输送食物和水,打开辅饲喂机构13底部的盖体17,在辅饲喂机构13中放入食物和水,再盖上盖体17,蜂王和雄蜂在交配箱体1中完成交配后,在趋光性作用下,会向上飞行或爬行到达承接板16取食和饮水;其次,雄蜂在引诱板9的诱导作用下,进入内罩7,再从内罩7的顶部爬入外罩8,蜂王则从引导罩2顶部进入蜂王收集箱5中,实现了蜂王和雄蜂的自动分离;进入蜂王收集箱5中的蜂王在营养补充不足时,会进入辅饲喂机构13中取食和饮水后在爬回蜂王收集箱5中,从而在蜂王收集箱5中休息和越冬;操作人员则先从内罩7上取下外罩8,再从外罩8中取出雄蜂,最后把外罩8罩在内罩7上即可。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日照情况,选择是否把遮阳网18铺设在交配箱体1和引导罩2上,进行遮光防护。

Claims (10)

1.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配箱体(1)、蜂王收集箱(5)、雄蜂收集罩(6)、主饲喂机构(10)、辅饲喂机构(13),所述交配箱体(1)的下部设置进口,顶部设置两个出口和一个安装口,其中一个出口连接雄蜂收集罩(6),另一个出口连接蜂王收集箱(5),蜂王收集箱(5)通过支架(14)设置于交配箱体(1)的上方,所述主饲喂机构(10)设置于安装口上,所述辅饲喂机构(13)可拆卸地设置于蜂王收集箱(5)的底部上,且连通蜂王收集箱(5)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配箱体(1)顶部设置有尖部向上锥形结构的引导罩(2),在引导罩(2)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口和一个出口,安装口上设置主饲喂机构(10),该出口上设置雄蜂收集罩(6),另一出口设置于引导罩(2)的顶部连接蜂王收集箱(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雄蜂收集罩(6)包括内罩(7)、外罩(8)和引诱板(9),所述内罩(7)固定连接在引导罩(2)的侧壁上,在内罩(7)的下部设置有引诱板(9),顶部设置有供雄蜂爬出的通孔,所述外罩(8)可拆卸地套设在内罩(7)外部,且二者间隙设置,使二者形成间隙为雄蜂活动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饲喂机构(10)包括安装座(11)、物料导管(12),所述安装座(11)固定设置于引导罩(2)的安装口,所述物料导管(12)至少有两个,均设于安装座(11),且连通引导罩(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口上设有尖部指向交配箱体(1)内部的锥形导筒(15),所述交配箱体(1)的上部设置由电子计数器(1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罩(2)内壁上对应物料导管(12)设置承接板(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配箱体(1)与引导罩(2)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所述交配箱体(1)、引导罩(2)均包括支撑框架(3)和防护壁(4),所述防护壁(4)构包裹在支撑框架(3)外部,且防护壁(4)为网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饲喂机构(13)设置呈锥形结构,辅饲喂机构(13)的尖部设有通孔连通蜂王收集箱(5)内部,在辅饲喂机构(13)的下部设有盖体(17),且所述辅饲喂机构(13)的侧壁和盖体(17)上均设网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阳网(18),所述遮阳网(18)可拆卸地设置于交配箱体(1)和/或引导罩(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导管(12)上可拆卸地设置食物供给器,所述食物供给器为注射器。
CN202222067715.1U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Active CN218302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7715.1U CN218302877U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7715.1U CN218302877U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2877U true CN218302877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75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67715.1U Active CN218302877U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28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3828A (zh) 一种自残性昆虫饲养与采卵方法
CN112335611A (zh) 一种黑水虻诱集产卵方法
US6500046B2 (en) Royal jelly collection frame
CN218302877U (zh) 一种能自动分离蜂王和雄蜂的胡蜂交配装置
CN211241311U (zh) 一种水产养殖孵化桶
CN108401898B (zh) 一种蜜蜂授粉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CN207911828U (zh) 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
CN220235764U (zh) 一种用于雄蜂和蜂王自动分离的控制装置
CN213463521U (zh) 一种黑水虻诱集产卵装置
CN214546562U (zh) 一种熊蜂蜂王的智能化繁育蜂箱
CN213246432U (zh) 一种石斑鱼繁育系统
CN212993811U (zh) 一种蜂箱结构
CN207383326U (zh) 一种用于自残性昆虫饲养与采卵的饲养盒
TWM551534U (zh) 便於收集蟲體及飼養黑水虻之廢料處理裝置
CN1167333C (zh) 便携方便式熊蜂授粉箱
CN218550977U (zh) 轻便式蜂箱
CN220235736U (zh) 一种高效便携式蜜蜂养殖给水补饲装置
CN207219803U (zh) 一种用于蜜蜂繁育装置
CN214853751U (zh) 基于黄粉虫取食降解农业地膜的虫蛹粪分离一体化装置
CN215582926U (zh) 一种具有内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箱
CN211532413U (zh) 一种具有保温加湿的蜚蠊饲养装置
CN213486481U (zh) 一种黑水虻成虫繁育装置
CN220359918U (zh) 一种规模化养殖蜜蜂产卵专用箱
CN212660842U (zh) 一种畜牧养殖用畜牧笼
CN218499770U (zh) 一种干湿分离的兔肉养殖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20

Address after: 650300 In the Warring Wolf Outdoor Expansion Base, Fu'an Village, County Street Street, Anning City,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nan Tuof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53017 Tunshang Group, Xinpan Village, Duge Township, Shuicheng County, Liupanshui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 M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