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6866A -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96866A
CN108396866A CN201810187566.8A CN201810187566A CN108396866A CN 108396866 A CN108396866 A CN 108396866A CN 201810187566 A CN201810187566 A CN 201810187566A CN 108396866 A CN108396866 A CN 108396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riser
level board
pr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75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96866B (zh
Inventor
王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AXI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昆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昆 filed Critical 王昆
Priority to CN2018101875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96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96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6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96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6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6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woo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6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wood
    • E04B1/2604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6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wood
    • E04B1/2604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2001/266Socket type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其设计要点在于,所述上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下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上柱与下柱之间通过型钢连接件连接;型钢连接件包括:套筒(3),所述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波浪纹。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能够防止上柱与下柱从套筒内拔出。

Description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510197394.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木梁和木柱由钢制连接件连接;钢制连接件由方形套筒和至少一个与方形套筒侧壁垂直焊接成一体的“U”形槽构成;木梁的端部嵌入“U”形槽中,上部卡槽中嵌有倒“U”形卡箍,由螺栓穿过卡箍、“U”形槽槽壁和木梁预设的螺栓安装孔将木梁、“U”形槽和卡箍紧固成一体;木柱的端部插入方形套筒中,并由螺栓将木柱和方形套筒固定连接;本发明用钢制连接件和螺栓及卡箍代替榫卯实现木结构建筑梁和柱的连接,节点的连接强度、抗弯能力和抗拉能力比榫卯连接大幅提高,尤其适用于大型木结构连接;节点结构简单,构件易实现机械化生产;节点安装简便,施工速度快,制作成本低。
申请号为201510739154.7的发明专利, 涉及一种加强型木结构耗能节点,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木柱端面中心开设竖向圆孔,放置中心加强耗能连接圆钢筒,中心到四边的垂直连线或中心到四角连线的1/3到1/2处开设竖向圆孔,分别放置四周加强耗能连接圆钢筒;螺栓分别穿过四周加强耗能连接圆钢筒或中心加强耗能连接圆钢筒。本发明的效果和优点是承载力高、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经济效果好,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操作,大幅降低造价。
上述两个专利主要关注梁与柱的连接。然而,对于很多木结构节点结构而言,柱体的连接也是一大重点,如申请号为201510621543.X的发明专利, 公开了一种木结构建筑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对上柱、下柱、梁的连接进行了阐述,其木柱和木梁由钢制连接件连接;钢制连接件由两块特定外形的薄钢板垂直焊接构成。该钢制连接件按使用功能可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十字形薄钢板部分和一字形薄钢板部分;木柱和钢制连接件之间用工程胶加固;木梁和钢制连接件之间用钢条固定。本发明用钢制连接件和工程胶代替榫卯实现木结构建筑梁柱的连接,节点的连接强度、抗弯能力和抗拉能力比榫卯连接大幅提高,尤其适用于大型木结构连接;节点结构简单,构件易实现机械化生产;节点安装简便,施工速度快,制作成本低。
现有技术中,梁柱节点中,特别是木结构或者竹结构的梁柱节点,对于梁与柱的连接较为关注,而对柱与柱之间的连接关注还较为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柱与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包括:上柱(4-1)、下柱(4-2);所述上柱与下柱的材质为木或竹;
所述上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所述下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所述上柱与下柱之间通过型钢连接件连接;
其中,型钢连接件包括:套筒(3)、竖向的十字形分隔板(2-1)、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其中,十字形分隔板(2-1)设置在套筒(3)内,所述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均与十字形分隔板(2-1)固定连接;
所述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波浪纹;
所述上柱的表面固定的连接板包括:连接在一体的底面水平板与侧面连接板;所述上柱的底面水平板以及上柱设置有十字形插槽,与十字形分隔板(2-1)相匹配;所述上柱的侧面连接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套筒相匹配的波浪纹;
所述下柱的表面固定的连接板包括:连接在一体的顶面水平板与侧面连接板;所述上柱的顶面水平板以及下柱设置有十字形插槽,与十字形分隔板(2-1)相匹配;所述下柱的侧面连接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套筒相匹配的波浪纹。
进一步,套筒、上柱、下柱、十字形分隔板(2-1)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螺栓孔;
螺栓依次穿过:套筒、上柱、十字形分隔板(2-1)、套筒预留的螺栓孔,将套筒、上柱以及十字形分隔板连接固定在一起;
螺栓依次穿过:套筒、下柱、十字形分隔板(2-1)、套筒预留的螺栓孔,将套筒、下柱以及十字形分隔板连接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的上表面、下表面也设置有波浪纹;
所述上柱的底面水平板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的上表面相匹配的波浪纹;
所述下柱的定面水平板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的下表面相匹配的波浪纹。
进一步,所述套筒包括: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
套筒第一竖板(3-1)与套筒第三竖板(3-3)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
所述套筒第一竖板(3-1)与套筒第三竖板(3-3)与套筒固定连接;
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水平向延伸;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两侧均设置斜向折板,在斜向折板上设置螺栓孔;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两两依次通过相邻的斜向折板的螺栓螺母连接。
进一步,所述套筒包括: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内侧的波峰波谷均沿着水平向延伸;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两侧均设置斜向折板,在斜向折板上设置螺栓孔;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两两依次通过相邻的斜向折板的螺栓螺母连接。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第一,将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以及十字形分隔板(2-1)向下柱移动,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下柱的顶面连接板接触;
第二, 将上柱向下移动插入到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之间,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上柱的底面连接板接触;
第三,将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压在上柱、下柱的表面,然后将套筒第二竖板(3-2)通过斜向折板以及螺栓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连接固定在一起,将套筒第四竖板(3-4)通过斜向折板以及螺栓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连接固定在一起。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第一,将十字形分隔板(2-1)朝下柱向下移动,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下柱的顶面接触;
第二,将上柱向下移动,且其插槽与十字形分隔板对应,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上柱的底面接触;
第三,依次将套筒第一竖板(3-1)、 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 压在上柱、下柱的表面,通过螺栓将套筒第一竖板(3-1)、 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依次连接起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申请的主要设计思想在于:利用上柱、下柱的侧面设置波浪纹,特别是水平的波浪纹;然后与套筒的水平波浪纹配合,防止上柱与下柱从套筒内拨出。
(2)套筒内设置水平波浪纹,与上柱下柱如何连接是本申请的有一大难点与重点,通过采用分体的套筒竖板、以及配套的斜向折板得以解决。
(3)套筒的侧向的U型连接件(9)与梁的端部的通过波浪纹配合(已另案申请),防止梁被拨出;特别的,增加了第八顶侧钢板,使得U型连接件(9)+第八顶侧钢板构成了口字形结构,能够极大的提高节点的抗弯承载力;U型连接件(9)与第八顶侧钢板,以及相配合的木梁的端部的型钢连接件,其设置的波浪纹的方向,均是限制梁在长度方向的位移,极大的提高了节点的连接强度,即木梁与U型连接件的连接可以不需要螺栓螺母连接;即在木梁以及U型连接件的预埋螺栓孔,连接时插入螺栓并非必要技术特征。
(4)在梁、柱之间还设置了阻尼器(已另案申请),采用内、外双层波浪形软钢的设计,其中,外层波浪形软能够提供初始刚度;而耗能则通过波浪形软钢的轴向变形来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实施例一的木结构梁柱节点处的上柱与下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套筒(3)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节点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图。
图5是图3的B-B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套筒(3)以及U型连接件(9)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梁端的型钢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三的套筒(3)的内部的波浪纹设计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四的套筒(3)的内部的波浪纹设计示意图。
图10是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的波浪纹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四的套筒(3)的设计构成图。
图12实施例五的套筒(3)的设计构成图。
图13是实施例五的套筒竖向板的设计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五的十字形分隔板与套筒竖向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六的节点设计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六中的阻尼器的纵向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六中的阻尼器的横向截面图。
图18是实施例七的阻尼器的一种形式的横截面图。
图19是实施例七的阻尼器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横截面图。
图20是实施例七中的阻尼器的纵向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七中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板的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七中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板的另外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木结构梁柱节点,包括:上柱(4-1)、下柱(4-2)、梁,上柱(4-1)与下柱(4-2)之间通过型钢连接件连接,其中,型钢连接件包括:套筒(3)、以及竖向的十字形分隔板(2-1),十字形分隔板(2-1)设置在套筒(3)内;还包括有: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所述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分布在:套筒(3)与十字形分隔板(2-1)之间;
所述上柱(4-1)的下端设置有十字形插槽,所述下柱(4-2)的上端设置有十字形插槽,上柱(4-1)的插槽插入十字形分隔板(2-1);
下柱(4-2)的插槽插入十字形分隔板(2-1);
所述上柱的底面根据插槽分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设置有波浪纹,且相邻的面的波浪纹的方向垂直;
所述下柱的顶面根据插槽也分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设置有波浪纹,且相邻的面的波浪纹的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的上、下表面设置有与上柱底面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以及下柱顶面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相匹配的波浪纹,即相邻的面的波浪纹的方向也垂直(如图10所示)。
进一步的,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均由上中下三层板组合而成,以便于水平板的表面与底面均设置为波浪状。
实施例一的方案,也可以为:上柱底面、下柱顶面均固定有4块波浪状钢板(即上柱的底面连接板、下柱的顶面连接板),所述上柱底面的波浪状钢板分别与上柱底面的波浪纹以及水平板的波浪纹相互匹配;所述下柱顶面的波浪状钢板分别与下柱顶面的波浪纹以及水平板的波浪纹相互匹配。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还包括有梁(7),在梁的两个侧面固定有第一、第二侧向钢板(8-1,8-2),在梁的底面固定有第三底面钢板(8-3),所述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与第三底面钢板(8-3)连接在一起。在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以及第三底面钢板(8-3)的外侧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第三底面钢板的波峰波谷沿着梁的横截面方向延伸。
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与第三底面钢板(8-3)可以采用双层板构成。
在梁的顶面设置有第四顶面钢板(8-4),所述第四顶面钢板(8-4)与第一、第二侧向钢板(8-1,8-2)连接。
在套筒(3)的面向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U型连接件(9),U型连接件(9)包括: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以及第七底面钢板(9-3);
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以及第七底面钢板(9-3)的内侧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第七底面钢板(9-3)的波峰波谷沿着梁的横截面方向延伸;
所述第五侧向钢板(9-1)与第一侧向钢板(8-1)的波浪纹相配合,所述第六侧向钢板(9-2)与第二侧向钢板(8-2)的波浪纹相配合,第七底面钢板(9-3)与第三底面钢板(8-3)的波浪纹相配合。
实施例二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固定连接上柱与下柱:将套筒(3)、十字形分隔板(2-1)朝下柱向下移动,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下柱的顶面接触;将上柱向下移动插入到套筒内,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上柱的底面接触;安装螺栓,在上柱、下柱以及十字形分隔板、套筒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孔在上柱、下柱双向布置,通过螺栓将套筒、上柱、十字形分隔板固定在一起;
第二,固定连接木梁:将木梁朝着U型连接件(9)向下移动,直至木梁底部的第三底面钢板(8-3)与第七底面钢板(9-3)接触,其中,木梁两侧的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侧钢板(8-2)分别与套筒(3)侧面固定的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浪纹配合。
实施例二的优点在于,梁的端部也布置型钢连接件,利用其与节点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具体而言,是利用侧板的竖向的波浪纹、以及底板的水平的波浪纹,来限定梁与节点连接件的位置。其中,波浪纹的方向是设计的重点,其不仅仅要考虑如何限制梁的转动,还需要考虑如何便于安装。
为了进一步限制梁的转动,在梁的顶面的第四顶面钢板(8-4)也设置有波浪纹,其方向与第三底面钢板(8-3)的相同;还包括有:第八顶侧钢板,所述第八顶侧钢板的底面设置有与第四顶面钢板(8-4)相匹配的波浪纹;
第五侧向钢板(9-1)以及第六侧向钢板(9-2)采用L型设计,还包括:向外伸出的水平板,在其水平板上设置长槽形孔;第八顶侧钢板的两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
在施工时,在将木梁放置入U型连接件(9)后,在木梁的第四顶面钢板(8-4)上安装第八顶侧钢板;第八顶侧钢板与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以及第六侧向钢板(9-2)的水平板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此种方式,木梁与U型连接件之间不需要预埋螺栓孔,插入螺栓将两者固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梁与节点连接件的连接强度,在套筒(3)的面向梁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竖向插板(9-4),在梁(7)的端部以及第三底面钢板(8-3)均设置有竖向插槽,所述竖向插槽与竖向插板(9-4)相配合,采用螺栓将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梁(7)、竖向插板(9-4)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三,如图8所示,在套筒(3)的内表面均设置有波浪纹,套筒(3)内表面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在上柱、下柱的柱体本身的四周表面也设置与套筒的内表面相配合的波浪纹,进一步的,也可以在上柱、下柱的四周表面设置钢板,在上柱、下柱四周表面设置的钢板也设置有波浪纹(即上柱的侧面连接板、下柱的侧面连接板),与套筒(3)的波浪纹相配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柱、下柱的连接板的强度,所述上柱的表面固定的连接板包括:连接在一体的底面水平板与侧面连接板;所述上柱的底面水平板以及上柱设置有十字形插槽,与十字形分隔板(2-1)相匹配;所述上柱的侧面连接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套筒相匹配的波浪纹;
所述下柱的表面固定的连接板包括:连接在一体的顶面水平板与侧面连接板;所述上柱的顶面水平板以及下柱设置有十字形插槽,与十字形分隔板(2-1)相匹配;所述下柱的侧面连接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套筒相匹配的波浪纹。
十字形分隔板(2-1)与套筒(3)固定在一起。
其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将套筒(3)、十字形分隔板(2-1)向下柱移动,通过下柱外表面的钢板、下柱的十字形插槽固定在一起,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下柱的顶面接触;
第二, 将上柱向下移动插入到套筒内,通过套筒的内表面与上柱外表面的钢板、上柱的十字形插槽与十字形分隔板将上柱与套筒连接在一起,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上柱的底面接触;
第三,安装螺栓,在上柱、下柱以及十字形分隔板、套筒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孔在上柱、下柱双向布置,通过螺栓将套筒、上柱、十字形分隔板固定在一起,通过螺栓将套筒、下柱、十字形分隔板固定在一起;
第四,将木梁向下移动:木梁两侧的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分别与套筒(3)侧面固定的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浪纹配合,竖向插板(9-4)沿着木梁的竖向插槽移动,直至木梁底部的第三底面钢板(8-3)与第七底面钢板(9-3)接触;
第五,安装螺栓,通过螺栓将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木梁(7)、竖向插板(9-4)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三的优点在于,利用了套筒内表面的波浪纹与柱外表面的波浪纹相配合。
实施例四,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套筒为矩形,其中的2个相对应的面的波浪纹的方向与实施例三相同(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另外2个相对应的面的波浪纹的波峰波谷沿着水平向延伸。
如图11所示,套筒(3)的设计如下:包括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
套筒第一竖板(3-1)与套筒第三竖板(3-3)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
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水平向延伸;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两侧均设置斜向折板,在斜向折板上设置螺栓孔;
其中,套筒第二竖板(3-2)和套筒第四竖板(3-4)的斜向折板的螺栓孔为竖向槽孔。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以及十字形分隔板(2-1)采用焊接或其他方式预先固接在一起。
相应的,上柱、下柱的四周侧面的钢板的波浪纹也设计为:2面竖向+2面水平向,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波浪纹相匹配。
其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将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以及十字形分隔板(2-1)向下柱移动,通过下柱外表面的钢板、下柱的十字形插槽固定在一起,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下柱的顶面接触;
第二, 将上柱向下移动插入到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之间,通过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的内表面与上柱外表面的钢板、上柱的十字形插槽与十字形分隔板将上柱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连接在一起,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上柱的底面接触;
第三,将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压在上柱、下柱的表面,然后将套筒第二竖板(3-2)通过斜向折板以及螺栓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连接固定在一起,将套筒第四竖板(3-4)通过斜向折板以及螺栓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连接固定在一起;
此外,还可以安装螺栓,在上柱、下柱以及十字形分隔板、套筒均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孔在上柱、下柱双向布置,通过螺栓将套筒、上柱、十字形分隔板固定在一起,通过螺栓将套筒、下柱、十字形分隔板固定在一起;
第四,安装木梁:将木梁向下移动:木梁两侧的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分别与套筒(3)侧面固定的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浪纹配合,竖向插板(9-4)沿着木梁的竖向插槽移动,直至木梁底部的第三底面钢板(8-3)与第七底面钢板(9-3)接触;
然后,安装螺栓,通过螺栓将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木梁(7)、竖向插板(9-4)连接在一起。
其中,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与上柱、下柱固定时,通过上下滑动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使得,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四竖板(3-4)与上柱、下柱的波浪纹相互嵌入即可。
从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可知,波浪纹的设计尤其关键,实施例四较实施例三的优势在于,其设置了水平向波浪纹(可防止上、下柱从套筒中拔出,提高了节点的抗弯性能);实施例四的另一意义在于:套筒的内表面的波浪纹采用水平设计,上柱与下柱较难插入(水平波浪纹产生极大的摩擦力),因此,实施例四提出了采用分体式的套筒设计,且对如何施工进行了说明。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三、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套筒的内表面均为水平向的波浪纹,其主要适用于柱的四周均连接梁的节点。
如图12-13所示,套筒由: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组成;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内侧的波峰波谷均沿着水平向延伸;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中间位置处均留设有洞口;
所述洞口的高度大于十字形分隔板(2-1)的高度,宽度宽于十字形分隔板(2-1)的宽度。
十字形分隔板均穿过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洞口,且十字形分隔板均穿过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部分用作竖向插板(9-4)。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折板均设置竖向长槽形螺栓孔。
其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将十字形分隔板(2-1)向下柱移动,使得下柱的十字形插槽插入到十字形分隔板,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下柱的顶面接触;
第二, 将上柱向下移动,使得上柱的十字形插槽插入到十字形分隔板中,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上柱的底面接触;
第三,依次将套筒第一竖板(3-1)、 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 压在上柱、下柱的表面,使得十字形分隔板穿过套筒第一竖板(3-1)、 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洞口;
通过斜向折板以及螺栓将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连接固定成一矩形套筒;
第四,安装木梁:将木梁向下移动:木梁两侧的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分别与套筒(3)侧面固定的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浪纹配合,竖向插板(9-4)沿着木梁的竖向插槽移动,直至木梁底部的第三底面钢板(8-3)与第七底面钢板(9-3)接触;
然后,安装螺栓,通过螺栓将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钢板(8-2)、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木梁(7)、竖向插板(9-4)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五中,十字形分隔板可在洞口与套筒的竖板焊接;也可如图14所示,在套筒的竖板上洞口两侧设置有开设有螺栓孔的连接板,当十字形分隔板插入洞口后,通过螺栓螺母组件(3-7)将分隔板与套筒的竖板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六,如图15所示,在上柱与梁的上表面、下柱与梁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器(10)。
如图16所示,在阻尼器(10)包括: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阻尼器第一弹簧(10-3)、阻尼器第二弹簧(10-4)、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外部波浪形软钢(10-6);
所述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的两端部设置有端板将内部波浪形软钢筒封闭,其侧面为波浪形软钢;
在套筒(3)上设置有连接座,阻尼器(10)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与套筒(3)的连接座连接;
在梁的底面的第三底面钢板(8-3)以及梁顶面的第四顶面钢板(8-4)也设置有连接座,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与梁的第三底面钢板(8-3)或者第四顶面钢板(8-4)的连接座连接,所述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的两端的端板分别与阻尼器第一弹簧(10-3)、阻尼器第二弹簧(10-4)连接;
阻尼器第一弹簧(10-3)的另外一端与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连接;
阻尼器第二弹簧(10-4)的另外一端与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连接;
在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的外部轴向还均匀设置有多个外部波浪形软钢(10-6);所述外部波浪形软钢(10-6)的两端分别与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连接。
所述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的母线为波浪线,所述外部波浪形软钢(10-6)的长度方向为波浪线。
阻尼器与套筒、梁顶面的第四顶面钢板(8-4)的连接手段有两种:一是均采用铰接;二是均采用固接。
当均采用铰接时,阻尼器只有轴向变形,通过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外部波浪形软钢(10-6)、弹簧的轴向拉压变形来耗能。
当采用固接时,阻尼器除了轴向变形外,还有剪切变形,对于剪切变形而言,阻尼器(10)则通过外部波浪形软钢(10-6)的弯曲变形来耗能。
实施例七,进一步,为了便于外部波浪形软钢(10-6)的安装以及提高耗能效果,外部波浪形软钢(10-6)可采用筒状,形成外部波浪形软钢筒(10-7)。
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外部波浪形软钢筒(10-7)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图18-19所示,可采用矩形、或者圆形。
采用双层波浪形软钢筒的设计,其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在于,如何安装。
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包括连接座连接板(10-1-1)、外部波浪形软钢筒连接板(10-1-2);
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包括连接座连接板(10-1-1)、外部波浪形软钢筒连接板(10-1-2);
所述连接座连接板用于与套筒、梁的连接座相连接;
外部波浪形软钢筒连接板在外部波浪形软钢筒(10-7)的内部,用于安装固定外部波浪形软钢筒(10-7),两者通过螺栓连接。
外部波浪形软钢筒(10-7)、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阻尼器第一弹簧(10-3)、阻尼器第二弹簧(10-4)的轴线相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能够交叉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套筒(3)内表面的波浪纹、U型连接件、第八顶侧钢板提及的波浪纹为齿纹,同时,与上述部件配合的木柱、木梁所提及的波浪纹也是齿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的技术方案也能够用于圆柱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上设置波浪纹,且相邻的板上的波浪纹相互垂直,能够提高柱连接面的抗扭连接强度。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包括:上柱(4-1)、下柱(4-2);所述上柱与下柱的材质为木或竹;
所述上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所述下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所述上柱与下柱之间通过型钢连接件连接;
其特征在于,
其中,型钢连接件包括:套筒(3)、竖向的十字形分隔板(2-1)、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其中,十字形分隔板(2-1)设置在套筒(3)内,所述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均与十字形分隔板(2-1)固定连接;
所述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波浪纹;
所述上柱的表面固定的连接板包括:连接在一体的底面水平板与侧面连接板;所述上柱的底面水平板以及上柱设置有十字形插槽,与十字形分隔板(2-1)相匹配;所述上柱的侧面连接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套筒相匹配的波浪纹;
所述下柱的表面固定的连接板包括:连接在一体的顶面水平板与侧面连接板;所述上柱的顶面水平板以及下柱设置有十字形插槽,与十字形分隔板(2-1)相匹配;所述下柱的侧面连接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套筒相匹配的波浪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 套筒、上柱、下柱、十字形分隔板(2-1)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螺栓孔;
螺栓依次穿过:套筒、上柱、十字形分隔板(2-1)、套筒预留的螺栓孔,将套筒、上柱以及十字形分隔板连接固定在一起;
螺栓依次穿过:套筒、下柱、十字形分隔板(2-1)、套筒预留的螺栓孔,将套筒、下柱以及十字形分隔板连接固定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的上表面、下表面也设置有波浪纹;
所述上柱的底面水平板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的上表面相匹配的波浪纹;
所述下柱的定面水平板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的下表面相匹配的波浪纹。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
套筒第一竖板(3-1)与套筒第三竖板(3-3)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
所述套筒第一竖板(3-1)与套筒第三竖板(3-3)与套筒固定连接;
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水平向延伸;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两侧均设置斜向折板,在斜向折板上设置螺栓孔;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两两依次通过相邻的斜向折板的螺栓螺母连接。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内侧的波峰波谷均沿着水平向延伸;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两侧均设置斜向折板,在斜向折板上设置螺栓孔;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两两依次通过相邻的斜向折板的螺栓螺母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第一,将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以及十字形分隔板(2-1)向下柱移动,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下柱的顶面连接板接触;
第二, 将上柱向下移动插入到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之间,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上柱的底面连接板接触;
第三,将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压在上柱、下柱的表面,然后将套筒第二竖板(3-2)通过斜向折板以及螺栓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连接固定在一起,将套筒第四竖板(3-4)通过斜向折板以及螺栓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连接固定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第一,将十字形分隔板(2-1)朝下柱向下移动,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下柱的顶面接触;
第二,将上柱向下移动,且其插槽与十字形分隔板对应,直至第一水平板(1-1)、第二水平板(1-2)、第三水平板(1-3)、第四水平板(1-4)与上柱的底面接触;
第三,依次将套筒第一竖板(3-1)、 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 压在上柱、下柱的表面,通过螺栓将套筒第一竖板(3-1)、 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依次连接起来。
CN201810187566.8A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08396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7566.8A CN108396866B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7566.8A CN108396866B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6866A true CN108396866A (zh) 2018-08-14
CN108396866B CN108396866B (zh) 2020-07-14

Family

ID=63092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7566.8A Active CN108396866B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9686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7805A (zh) * 2018-12-26 2019-03-12 国际竹藤中心 一种户外竹质装配式双拼梁柱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和应用
CN111255069A (zh) * 2020-01-22 2020-06-09 黄淮学院 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钢柱柱脚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5830A (ja) * 1995-12-18 1997-06-24 Shierutaa Home Kk 建築部材用継手装置
CN106368315A (zh) * 2016-10-14 2017-02-01 天津大学 带套筒的装配式木框架结构梁柱节点
CN206903212U (zh) * 2017-07-07 2018-01-19 李雪良 一种独立柱的模板连接用固定构件
CN207017533U (zh) * 2017-05-22 2018-02-16 厦门古拉斯置业有限公司 钢筋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5830A (ja) * 1995-12-18 1997-06-24 Shierutaa Home Kk 建築部材用継手装置
CN106368315A (zh) * 2016-10-14 2017-02-01 天津大学 带套筒的装配式木框架结构梁柱节点
CN207017533U (zh) * 2017-05-22 2018-02-16 厦门古拉斯置业有限公司 钢筋连接结构
CN206903212U (zh) * 2017-07-07 2018-01-19 李雪良 一种独立柱的模板连接用固定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7805A (zh) * 2018-12-26 2019-03-12 国际竹藤中心 一种户外竹质装配式双拼梁柱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和应用
CN109457805B (zh) * 2018-12-26 2023-09-12 国际竹藤中心 一种户外竹质装配式双拼梁柱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和应用
CN111255069A (zh) * 2020-01-22 2020-06-09 黄淮学院 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钢柱柱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6866B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91124A1 (en) Prefabricated shearwall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69802193T2 (de) Säule aus verbundstahl-beton
CN108396866A (zh) 一种矩形上、下柱之间的连接节点以及施工方法
CN102639797A (zh) 结构增强件
CN201738455U (zh)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柱框架节点防局压组件
CN108316476A (zh) 一种木结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96859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85840A (zh) 一种梁柱连接节点以及在该节点中使用的阻尼器
CN1107776C (zh) 建筑框架系统
CN215563831U (zh) 一种欧本桁架与梁的安装结构
CN2391933Y (zh) 钢结构房屋的钢节点
CN108385839A (zh) 一种连接件、使用该连接件的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222264A (zh) 一种型钢连接件及其应用
CN109469359A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集装箱式模块化建筑单元及组装房屋
CN107574951B (zh) 带耗能连接件的开洞口正交胶合木剪力墙
CA3054612A1 (en) Composite wood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arrangement
CN113550518A (zh) 一种钢结构安装的立柱结构
WO2004101191A1 (en) Construction element and a vehicle frame comprising such a construction element
FI129236B (fi) Lamellihirsirakenne, menetelmä ja käyttö
CN211548088U (zh) 一种连接组件
CN219508358U (zh) 装配式桁架桥梁用连接接头
CN108385832A (zh) 一种具有耗能器的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
CN108385831A (zh) 预制柱、柱与柱的连接节点、梁柱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08385834A (zh) 装配式预制梁柱的连接件、使用其的梁柱节点与施工方法
CN212078236U (zh) 一种双角度圆管柱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7

Address after: 610000 No.1, floor 1, building 10, no.218, Guangfu Road,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HUAXI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34101 Anhui province Suzhou City Yongqiao District Fu Li Zhen Tong route No. 2

Applicant before: Wang Ku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