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3458B - 具有集成的激冷的模具本体 - Google Patents

具有集成的激冷的模具本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93458B
CN108393458B CN201810116827.7A CN201810116827A CN108393458B CN 108393458 B CN108393458 B CN 108393458B CN 201810116827 A CN201810116827 A CN 201810116827A CN 108393458 B CN108393458 B CN 108393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avity
quench
sand
ch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168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93458A (zh
Inventor
A·T·博伊尔
N·P·万贝塞莱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Original Assignee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filed Critical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Publication of CN10839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3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93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3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5/00Casting using a mould or core of which a part significant to the process is of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e.g. chill casting; Mould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2D15/04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chill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02Sand moulds or like moulds for shaped cas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5/00Casting using a mould or core of which a part significant to the process is of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e.g. chill casting; Mould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001Rapid manufacturing of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ng, agglomerating or laminating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34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of special material, e.g. destructible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34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of special material, e.g. destructible materials
    • B28B7/342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of special material, e.g. destructible materials which are at least partially destroyed, e.g. broken, molten, before demoulding; Moulding surfaces or spaces shaped by, or in, the ground, or sand or soil, whether bound or not; Cores consisting at least mainly of sand or soil, whether bound or no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34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of special material, e.g. destructible materials
    • B28B7/346Manufacture of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70/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ld Materials And Core Material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用于在模具中使用的模具本体包括模具空腔、激冷空腔、填充通道和设置在激冷空腔内的激冷材料,所述激冷材料具有比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激冷空腔被形成为与模具空腔相邻并通过激冷壁与模具空腔间隔开。填充通道与激冷空腔和模具本体的外部表面连通。

Description

具有集成的激冷的模具本体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一般涉及模具,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集成的激冷的模具本体。
背景技术
铸造厂使用诸如砂模、熔模等模具来生产具有各种尺寸、形状和复杂性的金属和其他材料铸件。一些铸件,诸如用于阀体的铸件,具有需要保持高水平的质量的非常独特的形状。为了更好地控制铸造过程并保持高水平的质量,可以在模具中使用激冷以更快地冷却熔融金属,这通常是为了最小化或消除所有类型的金属铸件中的收缩缺陷。典型的激冷是一块金属或其它可接受的材料,其在模具空腔的边缘处结合到模具本体中,并且在需要加速冷却铸件的区域中形成模具空腔的一部分。在制造模具本体时,激冷被结合到模具本体中。
然而,试图将典型的激冷结合到使用3D打印(诸如3D砂型打印)所创建的模具本体中时出现了各种问题。在3D砂型打印中,整个模具或特定模具本体的三维设计被制作并分成多个层。然后铺设可以与合适的活化剂混合的一层薄薄的沙子(如硅砂),代表设计的第一层。粘合剂被应用到需要的区域以形成用于该特定层的固体结构。代表设计的第二层的沙子的第二薄层然后被铺设在第一层之上,并且粘合剂被应用到所需的区域以形成用于该特定层的固体结构。这继续一层一层地形成完成的模具或模具本体设计。
使用这种3D砂型打印过程,由于放置激冷会阻碍在3D砂型打印过程中使用的机器,因此不能再在典型的激冷周围生产模具本体。因此,不必在激冷周围生产模具本体,必须在模具本体外部产生激冷以接近净成形,必须在磨具本体中形成空腔以容纳激冷,并且必须在现有的3D砂型模具本体中放入激冷。然而,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维持激冷的尺寸公差以及在激冷所需的模具本体中形成的空腔,以使其适当地配合在3D砂型打印模具本体中,并且使激冷适当地与铸件的期望表面对准。此外,难以将激冷放置并固定在空腔内,使得在铸造过程中激冷不会移动或脱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一种用于在模具中使用的模具本体包括模具空腔、激冷(chill)空腔、填充通道以及激冷材料,所述激冷材料设置在所述激冷空腔内并具有比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所述激冷空腔形成为与所述模具空腔邻近并且通过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所述填充通道与所述激冷空腔以及所述模具本体的外部表面连通。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前述示例性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所述模具本体还可以以任何组合方式包括以下优选形式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在一个优选的形式中,所述模具本体是砂模本体和3D打印砂模本体中的一种。
在另一优选形式中,所述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
在另一个优选的形式中,所述模具本体包括第二激冷空腔、第二填充通道和第二激冷材料。所述第二激冷空腔形成为与模具空腔相邻,与所述激冷空腔间隔开,并且通过第二激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所述第二填充通道与所述第二激冷空腔和所述模具本体的外部表面连通。所述第二激冷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二激冷空腔内并且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导热率。
在另一优选形式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
在另一个优选的形式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不同于所述激冷材料。
在另一优选形式中,所述模具本体包括泄放通道,所述泄放通道具有与所述激冷空腔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模具的外部表面连通的第二端,以将激冷空腔泄放到大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面,一种生产用于模具中的模具本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模具空腔;形成与所述模具空腔相邻并通过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的激冷空腔;形成与所述激冷空腔和所述模具本体的外表面连通的填充通道;以及用激冷材料填充所述激冷空腔,所述激冷材料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前述示例性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所述方法还可以以任何组合方式包括以下优选形式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在一个优选形式中,所述模具本体通过3D砂型打印生产。
在另一个优选形式中,所述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
在另一优选形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与所述模具相邻并与所述激冷空腔间隔开的第二激冷空腔,所述第二激冷空腔通过第二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形成与所述第二激冷空腔以及所述模具本体的外部表面连通的第二填充通道;以及用所述第二激冷材料填充所述第二激冷空腔,所述第二激冷材料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
在另一个优选的形式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
在另一个优选的形式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不同于所述激冷材料。
在另一个优选的形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形成泄放通道的步骤,所述泄放通道具有与所述激冷空腔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模具的外部表面连通的第二端,以将所述激冷空腔泄放到大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方面,一种模具套件包括多个模具本体和激冷材料。所述多个模具本体中的至少一个模块本体包括模具空腔、形成为与模具空腔相邻并通过激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的激冷空腔、以及与所述激冷空腔连通和所述模具本体的外部表面连通的填充通道。所述激冷材料将通过填充通道放入到所述激冷空腔中,并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所述模具套件还可以以任何组合方式包括以下优选形式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在一个优选的形式中,所述模具本体是砂模本体和3D打印砂模本体中的一种。
在另一优选形式中,所述多个模具本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具本体包括形成为靠近所述模具空腔并且与所述激冷空腔间隔开的第二激冷空腔,所述第二激冷空腔通过第二激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以及与所述第二激冷空腔连通的第二填充通道。所述模具套件还包括第二激冷材料,所述第二激冷材料通过所述第二填充通道放入到所述第二激冷空腔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
在另一优选形式中,所述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所述第二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中的一种。
在另一个优选的形式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不同于所述激冷材料。
在另一优选形式中,所述多个模具本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具本体包括泄放通道,所述泄放通道具有与所述激冷空腔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外部表面连通的第二端,以将所述激冷空腔泄放到大气。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多个带有集成的激冷空腔的模具本体的示例性模具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的一个模具本体的顶视图;
图3是沿着线A-A截取的图2的模具本体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沿着线B-B截取的图2的模具本体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沿着线C-C截取的图1的另一个模具本体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6是具有多个模具本体和集成的激冷空腔的另一个示例性模具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中所描述的示例提供了传统激冷的益处,同时消除了制造近净成形激冷以结合到诸如3D砂型打印模具本体的模具本体中的需要。在本文描述的示例中,不再需要通过机械加工操作来产生近净成形的激冷,并且将该激冷放入到在模具本体中形成的空腔中。相反,本文所述的模具、模具本体和方法使用填充有诸如金属珠、陶瓷珠或特种砂等激冷材料的预成型的袋状物或激冷空腔,其为典型的激冷场所提供的理想的热性能。这允许模具本体设计3D打印激冷空腔并且在铸造表面与激冷空腔之间创建激冷壁或沙子的屏障。此外,这最小化了对于激冷块的库存的需求,并且可以允许成本和人员的减少。
参照图1,示例性模具10具有包围模具10的整个外表面的外部表面20,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模具本体100、200。尽管为了简单起见模具10被示出为具有两个模具本体,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模具10可以具有用于特定浇铸应用所需的任何数量的模具本体。
第一模具本体100可以使用任何期望的制造技术来制造,并且可以是通过上述3D砂型打印技术制造的砂模本体或3D打印砂模本体。从图2-图4中可以看出,第一模具本体100具有在第一模具本体100中形成的模具空腔105,以产生铸件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可以包括突出部140,突出部140可以容纳在第二模具本体200的凹槽240内,以在铸造过程期间将第一模具本体100和第二模具本体200对准。如图3所示,激冷空腔110也可以形成在第一模具本体100中并与模具空腔105相邻。激冷空腔110通过激冷壁115与模具空腔105间隔开,使得激冷空腔110与模具空腔105之间的激冷壁115的区域提供了集成的激冷区域。激冷壁115的厚度可以基于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特定的设计和应用来确定,诸如用于第一模具本体100的材料的热导率、激冷材料130的热导率、所使用的铸造材料、所期望的激冷效果等。
激冷材料130设置在激冷空腔110中,并且为了提供期望的激冷效果,激冷材料130具有比用于第一模具本体100的材料的热导率大的热导率,以抽吸通过激冷壁115的热量并在激冷区域冷却铸件。激冷材料130充当散热器以抽吸通过激冷壁115并进入激冷材料130的热量,这将类似于普通激冷地在局部区域中产生快速冷却效果。可以用于激冷材料130的材料的一些示例是金属珠(诸如球轴承)、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橄榄石砂、其他特种砂或提供所需导热性能的任何其它材料。
为了提供用激冷材料130填充激冷空腔110的方式,填充通道120可以形成在,该填充通道120与激冷空腔110和第一模具本体100的外部表面125连通。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讨论的那样,标识符300也可以被结合到第一模具本体100中并邻近每个相应的填充通道120,其可以被用于识别要在每个激冷空腔中使用的特定的激冷材料130。
在铸造过程期间,可能需要将由于升高的温度而在激冷空腔中产生的膨胀气体排出。在例如激冷空腔110的特定的激冷空腔不能通过填充通道排出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模具本体100中形成泄放通道135,该泄放通道135具有与激冷空腔110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模具10的外部表面20连通的第二端以将激冷空腔110泄放到大气中。
如图4所示,如果在第一模具本体100中需要额外的激冷区域,则第二激冷空腔145也可以形成在第一模具本体100中,邻近模具空腔105并与激冷空腔110间隔开。第二激冷空腔145通过第二冷却壁150与模具空腔105间隔开,使得第二激冷空腔145与模具空腔105之间的第二激冷壁150的区域提供第二集成的激冷区域。第二激冷壁150的厚度可以基于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特定的设计和应用来确定,例如用于第一模具本体100的材料的导热率、第二激冷材料160的导热率、使用的铸造材料、期望的冷却效果等。
第二激冷材料160设置在第二激冷空腔145中,并且为了提供期望的激冷效果,第二激冷材料160具有大于用于第一模具本体100的材料的热导率的热导率,以抽吸通过第二冷却壁150的热量并冷却激冷区域中的铸件。第二激冷材料160充当散热器以抽吸通过第二激冷壁150并且进入第二激冷材料160的热量,这将类似于普通激冷地在局部区域中产生快速冷却效果。可以用于第二种激冷材料160的材料的一些示例是金属珠(诸如球轴承)、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橄榄石砂、其他特种砂、或提供所需导热性能的任何其它材料。虽然第二激冷材料160可以与激冷材料130相同,但是第二激冷材料160可以与激冷材料130不同,以向由第二激冷壁150限定的第二集成的激冷区域提供不同于提供给由激冷壁115限定的集成的激冷区域的激冷效果的激冷效果。
为了提供用第二激冷材料160填充第二激冷空腔145的方式,第二填充通道155可以形成在第一模具本体100中,第二填充通道155与第二激冷空腔145以及与第一模具本体100的外部表面125连通。
在该特定示例中,由于第二激冷空腔145不能通过第二填充通道155被泄放,所以泄放通道在第一模具本体100中也可以形成第二泄放通道165,其具有与第二激冷空腔145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模具10的外部表面20连通的第二端以将第二激冷空腔145泄放到大气中。
第二模具本体200也可以使用任何期望的制造技术来制造,并且可以是通过上述3D砂型打印技术制造的砂模本体或3D打印砂模本体。如图5所示,第二模具本体200还具有在第二模具本体200中形成的模具空腔205,以产生铸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可包括凹槽240,凹槽240可容纳第一模具本体100中的突出部140以在铸造过程期间将第一模具本体100和第二模具本体200对准。激冷空腔210也形成在第二模具本体200中并邻近模具空腔205。激冷空腔210通过激冷壁215与模具空腔205间隔开,使得激冷空腔210与模具空腔205之间的冷却壁215的区域提供集成的激冷区域。激冷壁215的厚度可以基于考虑各种因素的特定的设计和应用来确定,诸如用于第二模具本体200的材料的热导率、激冷材料230的热导率、使用的铸造材料、所期望的激冷效果等。
激冷材料230被设置在激冷空腔210中,并且为了提供期望的激冷效果,激冷材料230具有比用于第二模具本体200的材料的热导率大的热导率,以便抽吸通过冷却壁215的热量,并冷却在激冷区域的铸件。激冷材料230充当散热器以抽吸通过激冷壁215并且进入激冷材料230的热量,这将类似于普通激冷地在局部区域中产生快速冷却效果。可用于激冷材料230的材料的一些示例是金属珠(诸如球轴承)、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橄榄石砂、特种砂或提供所需导热性能的任何其它材料。尽管激冷材料230可以与激冷材料130和/或第二激冷材料160相同,但是激冷材料230可以与激冷材料130和/或第二激冷材料160不同,以提供不同的激冷效果给由激冷壁215限定的集成的激冷区域。
为了提供用激冷材料230填充激冷空腔210的方式,在第二模具本体200中可以形成填充通道220,该填充通道220与激冷空腔210连通并且与第二模具本体200的外部表面225连通,外部表面225在所示的示例中也是模具10的外部表面20的一部分。如下面更详细地讨论的,标识符300也可以被结合到第二模具本体200中并邻近填充通道220,标识符300可以用于识别特定的激冷材料230。在所示的示例中,由于填充通道220与模具10的外部表面20连通,因此填充通道220可用于将激冷空腔210泄放到大气中,并且不需要单独的泄放通道。类似地,也可以在第二模具本体200中形成浇口250,该浇口250与模具空腔205连通并且与第二模具本体200的外部表面225连通,外部表面225在所示的示例中也是模具10的外部表面20的一部分,以提供在铸造过程中熔融材料能够注入模具10中的开口。
图6示出了另一个示例性模具30,其具有包围模具30的完整的外表面的外部表面40并包括第一和第二模具本体400、500。此外,尽管为了简单起见模具30被示为具有两个模具本体,但应该理解的是,模具30可以具有用于特定铸造应用所需的任何数量的模具本体。另外,模具30和模具本体400、500可以使用任何期望的制造技术来制造,并且可以是通过上述3D砂型打印技术制造的砂模本体或3D打印砂模本体。然而,图6所示的示例可能更适合传统的砂模制造技术。
如图6所示,第一模具本体400具有形成在第一模具本体400中的模具空腔405,以产生铸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可以包括突出部430,突出部430可以容纳在第二模具本体500中的凹槽520内,以在铸造过程期间将模具本体400和第二模具本体500对准。也可以在第一模具本体400中在邻近模具空腔405处形成激冷空腔410,并且激冷空腔410位于模具30的分模线附近并且与第一模具本体400的外部表面420连通。激冷空腔410通过激冷壁415与模具空腔405间隔开,使得激冷空腔410与模具空腔405之间的激冷壁415的区域提供集成的激冷区域。激冷壁415的厚度可以基于考虑各种因素的特定的设计和应用来确定,诸如用于第一模具本体400的材料的热导率、激冷材料425的热导率、使用的铸造材料、所期望的激冷效果等。
激冷材料425被设置在激冷空腔410中,并且为了提供期望的激冷效果,激冷材料425具有大于用于第一模具本体400的材料的热导率以抽取通过冷却壁415的热量并且冷却激冷区域中的铸件。激冷材料425充当散热器以抽取通过激冷壁415并进入激冷材料425的热量,这将类似于普通激冷地在局部区域中产生快速冷却效果。可以用于冷却材料425的材料的一些示例是金属珠(诸如球轴承)、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橄榄石砂、其他特种砂或提供所期望的导热性能的任何其它材料。
第二模具本体500也具有形成在第二模具本体500中的模具空腔505,以产生铸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可包括凹槽520,所述凹槽可容纳第一模具本体400中的突出部430以在铸造过程期间将第一模具本体400和第二模具本体500对准。
为了提供填充第一模具本体400中的激冷空腔410的方式,可以在第二模具本体500中形成填充通道510,填充通道510在模具30被关闭时与激冷空腔410连通并且与第二模具本体500的外部表面515连通,外部表面515在所示的示例中也是模具30的外部表面40的一部分。填充通道510也可以是逐渐变细的以允许模具抽出。在所示的示例中,因为填充通道510与模具30的外部表面40连通,所以填充通道510可用于将激冷空腔410泄放到大气,并且不需要单独的泄放通道。类似地,也可以在第二模具本体500中形成浇口525,浇口525与模具空腔505连通并且与第二模具本体500的外部表面515连通,以提供熔融材料可以在铸造过程期间被浇注到模具30中的开口。如下面更详细地讨论的那样,标识符也可以结合在第二模具本体500中并邻近填充通道510,该标识符可以用于识别要在激冷空腔410中使用的特定的激冷材料425。
使用上述集成的激冷的模具也可以作为模具套件提供。例如,可以提供包含上述的第一和第二模具本体100和200以及各种激冷材料(例如上述的激冷材料130、160、230)包装的模具套件,以通过填充通道120、155、220来填充激冷空腔110、145、210。第一和第二模具本体100、200可以包括邻近填充通道120、155、210的标识符300,以识别哪种激冷材料130、160、230进入了哪个填充通道120、155、220,并且模具套件可以包括关于要使用哪种激冷材料以及每个激冷空腔填充多少的说明。标识符300可以是任何可识别的文本或符号,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被结合到第一和第二模具本体100、200中或结合在第一和第二模具本体100、200上,诸如直接在模具本体中形成或蚀刻标识符300,直接在模具本体上打印标识符300,在粘附到模具本体的标签上打印标识符300等。
尽管已经参照旨在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改变、添加或删除。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在模具中使用的模具本体,包括:
模具空腔;
激冷空腔,其形成为与所述模具空腔相邻并通过激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
填充通道,其与所述激冷空腔连通并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外部表面连通;
激冷材料,其设置在所述激冷空腔内,所述激冷材料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以及
泄放通道,其与所述填充通道隔开并且具有与所述激冷空腔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模具的外部表面连通的第二端,以将所述激冷空腔泄放到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本体,其中,所述模具本体是砂模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本体,其中,所述模具本体是3D打印砂模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本体,其中,所述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本体,还包括:
第二激冷空腔,其形成为与所述模具空腔相邻并与所述激冷空腔间隔开,所述第二激冷空腔通过第二激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
第二填充通道,其与所述第二激冷空腔和所述模具本体的外部表面连通;以及
第二激冷材料,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激冷空腔内,所述第二激冷材料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不同于所述激冷材料。
8.一种生产用于在模具中使用的模具本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模具空腔;
形成激冷空腔,所述激冷空腔与所述模具空腔相邻并且通过激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
形成填充通道,所述填充通道与所述激冷空腔和所述模具本体的外部表面连通;
用激冷材料填充所述激冷空腔,所述激冷材料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以及
形成泄放通道,所述泄放通道与所述填充通道隔开并且具有与所述激冷空腔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模具的外部表面连通的第二端,以将所述激冷空腔泄放到大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具本体通过3D砂型打印来生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第二激冷空腔,所述第二激冷空腔与所述模具空腔相邻并且与所述激冷空腔分隔开,所述第二激冷空腔通过第二激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
形成第二填充通道,所述第二填充通道与所述第二激冷空腔和所述模具本体的所述外部表面连通;以及
用第二激冷材料填充所述第二激冷空腔,所述第二激冷材料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不同于所述激冷材料。
14.一种模具套件,包括:
多个模具本体,所述多个模具本体中的至少一个模具本体包括:
模具空腔;
激冷空腔,其形成为与所述模具空腔相邻并且通过激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
填充通道,其与所述激冷空腔和所述模具本体的外表面连通;
激冷材料,其通过所述填充通道放入所述激冷空腔中,所述激冷材料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以及
泄放通道,其与所述激冷空腔隔开并且具有与所述激冷空腔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模具套件的外部表面连通的第二端,以将所述激冷空腔泄放到大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具套件,其中,所述模具本体是砂模本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模具套件,其中,所述模具本体是3D打印砂模具本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具套件,其中:
所述多个模具本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具本体还包括:第二激冷空腔,所述第二激冷空腔形成为靠近所述模具空腔并且与所述激冷空腔分隔开,所述第二激冷空腔通过第二激冷壁与所述模具空腔间隔开;以及第二填充通道,所述第二填充通道与所述第二激冷空腔连通;并且
所述模具套件还包括:第二激冷材料,所述第二激冷材料通过所述第二填充通道放入到所述第二激冷空腔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具有比所述模具本体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模具套件,其中:
所述激冷材料为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以及
所述第二激冷材料是金属珠、锆英砂、铬铁矿砂、陶瓷珠或橄榄石砂中的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模具套件,其中,所述第二激冷材料不同于所述激冷材料。
CN201810116827.7A 2017-02-06 2018-02-06 具有集成的激冷的模具本体 Active CN108393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425,055 2017-02-06
US15/425,055 US10391551B2 (en) 2017-02-06 2017-02-06 Mold body with integrated chil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3458A CN108393458A (zh) 2018-08-14
CN108393458B true CN108393458B (zh) 2022-03-08

Family

ID=6115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3682.XU Active CN208583964U (zh) 2017-02-06 2018-02-06 用于在模具中使用的模具本体和模具套件
CN201810116827.7A Active CN108393458B (zh) 2017-02-06 2018-02-06 具有集成的激冷的模具本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3682.XU Active CN208583964U (zh) 2017-02-06 2018-02-06 用于在模具中使用的模具本体和模具套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1551B2 (zh)
EP (1) EP3576895B1 (zh)
CN (2) CN208583964U (zh)
CA (1) CA3052792A1 (zh)
RU (1) RU2763970C2 (zh)
WO (1) WO2018144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91551B2 (en) * 2017-02-06 2019-08-27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Mold body with integrated chill
CN111151737A (zh) * 2020-01-13 2020-05-15 陈秋 一种活塞的制作方法
CN113458353B (zh) * 2021-06-03 2022-05-10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铸造用激冷机构及铸造方法
CN114210944B (zh) * 2021-11-29 2023-11-17 四川维珍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带冷铁的铸造砂型的复合3d打印制备方法及铸造砂型
CN114769547A (zh) * 2022-04-18 2022-07-22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砂型用冷铁及其使用方法
LU502349B1 (de) * 2022-06-24 2024-01-09 Nemak Sab De Cv Gießform zur Herstellung eines aus einer Leichtmetalllegierung gebildeten Gussteils
CN115069972B (zh) * 2022-06-30 2024-03-12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砂型冷冻打印的气动预冷铺砂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8044A (ja) * 1982-02-26 1983-09-03 Kaou Kueekaa Kk 鋳型製造法
JP2009034695A (ja) * 2007-07-31 2009-02-19 Toyota Motor Corp 金型の冷却構造
EP2422901A2 (de) * 2010-08-26 2012-02-29 Huppert Engineering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Gießen von Gußeisen in einer Kokille
CN103934438A (zh) * 2014-04-30 2014-07-23 江苏理工学院 内冷铁用于厚大铸钢件的铸造方法
CN104105559A (zh) * 2011-12-21 2014-10-15 贝德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改良有轨车辆钩舌形成的表面下冷芯
CN104416120A (zh) * 2013-08-20 2015-03-18 于彦奇 大型水轮机叶片的3d打印砂芯造型方法
JP2016117067A (ja) * 2014-12-18 2016-06-3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鋳型及び鋳型の製造方法
CN208583964U (zh) * 2017-02-06 2019-03-08 费希尔控制产品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在模具中使用的模具本体和模具套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76263A1 (ru) * 1980-01-16 1981-10-30 Московский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Прибор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Литейна форма
SU1337185A1 (ru) * 1984-12-10 1987-09-15 Новочеркасск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Магнит" Литейна форма дл получени отливок направленной кристаллизацией
CN101992272B (zh) 2009-08-12 2013-01-09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铸件的自适应铸型制造方法
US8408407B2 (en) * 2009-12-31 2013-04-02 Bedloe Industries Llc Knuckle formed through the use of improved external and internal sand cor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GB2485848B (en) 2010-11-29 2018-07-11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Improvements in heat flow control for molding downhole equipment
US8651167B1 (en) * 2012-09-06 2014-02-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and printed mold package for casting a wheel assembly hav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features
CN103934435B (zh) * 2014-05-19 2017-01-04 海门市沪海有色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激冷涂料和暗气眼配合使用解决铝合金铸件壁厚处产生热节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8044A (ja) * 1982-02-26 1983-09-03 Kaou Kueekaa Kk 鋳型製造法
JP2009034695A (ja) * 2007-07-31 2009-02-19 Toyota Motor Corp 金型の冷却構造
EP2422901A2 (de) * 2010-08-26 2012-02-29 Huppert Engineering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Gießen von Gußeisen in einer Kokille
CN104105559A (zh) * 2011-12-21 2014-10-15 贝德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改良有轨车辆钩舌形成的表面下冷芯
CN104416120A (zh) * 2013-08-20 2015-03-18 于彦奇 大型水轮机叶片的3d打印砂芯造型方法
CN103934438A (zh) * 2014-04-30 2014-07-23 江苏理工学院 内冷铁用于厚大铸钢件的铸造方法
JP2016117067A (ja) * 2014-12-18 2016-06-3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鋳型及び鋳型の製造方法
CN208583964U (zh) * 2017-02-06 2019-03-08 费希尔控制产品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在模具中使用的模具本体和模具套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21942A1 (en) 2018-08-09
RU2763970C2 (ru) 2022-01-12
US10391551B2 (en) 2019-08-27
RU2019125723A (ru) 2021-03-09
EP3576895A1 (en) 2019-12-11
WO2018144244A1 (en) 2018-08-09
RU2019125723A3 (zh) 2021-07-29
CN208583964U (zh) 2019-03-08
CA3052792A1 (en) 2018-08-09
EP3576895B1 (en) 2020-11-18
CN108393458A (zh)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3458B (zh) 具有集成的激冷的模具本体
US9873149B2 (en) Caliper casting device, core and mold used in caliper casting device, caliper for disc brak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80029410A1 (en) Railcar whee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9274098A (ja) 低圧鋳造用砂型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低圧鋳造装置
CN103978156A (zh) 一种控制熔模铸件凝固与冷却的方法
CN103894547A (zh) 带缘板叶片铸件的精密铸造方法
US20160199904A1 (en) Mold used in caliper casting device, caliper casting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liper, and caliper
TWI613018B (zh) 用以形成液態鍛造物品之方法與裝置
CN205834180U (zh) 低压浇铸装置和在使用低压浇铸装置的情况下制造的铸件
CN104043773A (zh) 易脱模陶瓷铸型的制备、应用方法及其浇铸的铜合金铸件
US5213149A (en) Mold and method for making variable thickness cast articles
CN211438030U (zh) 一种熔模精密铸造冷铁
CN106604791A (zh) 用于形成可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的部件的混合压铸系统
CN108115100B (zh) 防止阴转子缩孔、缩松的方法
CN110653340B (zh) 定宽机外块铸钢件的制造方法
US8276644B2 (en) Mold and casting method using the mold and design method of the mold
US20180029113A1 (en) Direct squeeze casting
US20080105398A1 (en) Article For Multiple Core Stacking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4017075A (ja) 鋳造用金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金型による鋳造方法
CN220161252U (zh) 减速机箱体加工用造型模
US20060145397A1 (en) Method and tool for molding
JP2010227965A (ja) 鋳物の凝固制御方法
CN105965739A (zh) 一种浇口成型入子
JP2002011568A (ja) 2つの半型で構成した鋳型による鋳造方法及びその鋳型・ヒ−トシンク並びに鋳造ステ−ション設備
JP2004001024A (ja) 鋳造用金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金型による鋳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