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87227A - 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87227A
CN108387227A CN201810153913.5A CN201810153913A CN108387227A CN 108387227 A CN108387227 A CN 108387227A CN 201810153913 A CN201810153913 A CN 201810153913A CN 108387227 A CN108387227 A CN 108387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u
sub
coordinate system
error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39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87227B (zh
Inventor
宫晓琳
刘刚
陈隆君
房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1539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872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87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7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87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72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00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with correlation of navigation data from several sources, e.g. map or contour match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针对每一个子IMU,分别计算该子IMU所处的导航坐标系下表示的主POS的姿态与该子IMU的姿态之差、主POS的速度与该子IMU的速度之差并建立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对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进行传递对准,确定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并得到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修正该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得到该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利用所估计的各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补偿杆臂效应,分别将各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进行信息融合,确定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提高分布式POS系统的整体测量精度。

Description

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任务遥感载荷节点信息融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载分布式POS(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位置姿态测量系统)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多任务遥感载荷是目前机载对地观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如集成高分辨率测绘相机、成像光谱仪、大视场红外扫描仪、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于同一载机的多任务载荷,机载分布式阵列天线SAR等。对于装备多任务遥感载荷的综合航空遥感系统,需要对各载荷分布点的运动参数进行高精度测量。
分布式POS是目前获取载机多点位置、速度、姿态等运动参数的有效手段。分布式POS的组成主要包括一个高精度主位置姿态测量系统(主POS)、多个子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一个导航计算机和一套后处理软件。其中主POS由高精度主IMU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组成,主IMU一般安装在机舱内或机腹部,子IMU一般分布在载机两侧的机翼上,形成一个多节点的惯性测量系统。
而应用于机载导航系统的信息融合算法主要有集中滤波和联邦滤波两种方法。理论上讲,集中滤波器可获得最优估计,但是随着子系统数量的增加算法复杂度增加,造成“维数灾难”,甚至导致滤波发散。分级分散的联邦滤波采用各子滤波器并行滤波的方法,克服了集中滤波带来的计算量大的问题。联邦滤波各系统有主次之分,主系统又叫参考系统,它与各子系统的估计值进行融合后反馈到子系统,对子系统的估计值进行重置。
然而,目前针对导航系统的联邦滤波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主要用来提高单一节点的测量精度,针对多节点分布式POS的信息融合,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将主POS输出的高精度位置、速度、姿态等运动参数信息分别与各子IMU输出的信息进行融合,实现子IMU所在处运动信息的精确测量,即传递对准。
理想情况下,经过传递对准的各子IMU的测量精度应当一致,但是实际飞行中,由于各子IMU安置点的机体变形、杆臂位置、惯性器件精度等因素存在差异,导致各子IMU传递对准精度的差异。一般而言,靠近机体中心的子IMU安置点的传递对准精度较高,容易满足成像运动补偿的精度要求,远离机体中心的子IMU安置点的挠曲变形情况更复杂,传递对准精度较低,不能满足成像运动补偿的精度要求。为了使分布式POS每个节点均能够满足精度要求,提高分布式POS系统的整体测量精度,必须综合利用所有子IMU的输出信息进行信息融合,均衡各个节点的精度。
但是目前一般假设各子IMU所处的导航坐标系相同,均为主POS的导航坐标系,从而直接对各IMU进行信息融合,但是位置、速度、姿态均通过各子IMU载体坐标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转换,缺乏合理性。另外,也没有考虑各IMU之间杆臂效应、安装误差等因素,对于高精度的分布式POS系统而言,这些因素会带来巨大的测量误差,因此必须予以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可提高分布式POS系统的整体测量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机载分布式位置姿态测量系统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所述机载分布式POS包括一个主POS和多个子惯性测量单元IMU,所述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包括:
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所述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包括子IMU惯导误差模型、主POS与各子IMU的主子系统间的角误差模型;
针对每一个子IMU,分别计算该子IMU所处的导航坐标系下表示的主POS的姿态与该子IMU的姿态之差、主POS的速度与该子IMU的速度之差,分别得到的对应的姿态差和速度差,将姿态差和速度差作为系统量测量,建立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
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进行传递对准,确定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并得到该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
根据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修正该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得到该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
利用所估计的各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补偿杆臂效应,分别将各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进行信息融合,确定所述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系统,所述机载分布式POS包括一个主POS和多个子惯性测量单元IMU,所述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系统:
第一建模单元,用于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所述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包括子IMU惯导误差模型、主POS与各子IMU的主子系统间的角误差模型;
第二建模单元,用于针对每一个子IMU,分别计算该子IMU所处的导航坐标系下表示的主POS的姿态与该子IMU的姿态之差、主POS的速度与该子IMU的速度之差,分别得到的对应的姿态差和速度差,将姿态差和速度差作为系统量测量,建立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
传递对准单元,用于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进行传递对准,确定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并得到该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
修正单元,用于根据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修正该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得到该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
信息融合单元,用于利用所估计的各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补偿杆臂效应,分别将各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进行信息融合,确定所述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进行传递对准,获得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以及该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根据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对各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进行修正,并对修正结果进行信息融合,从而获得准确的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提升整体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各子IMU信息融合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第一建模单元—1,第二建模单元—2,传递对准单元—3,修正单元—4,信息融合单元—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通过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进行传递对准,获得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以及该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根据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对各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进行修正,并对修正结果进行信息融合,从而获得准确的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提升整体的测量精度。
其中,所述机载分布式POS包括一个主POS和多个子IMU。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机载分布式位置姿态测量系统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包括:
步骤100: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所述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包括子IMU惯导误差模型、主POS与各子IMU的主子系统间的角误差模型;
步骤200:针对每一个子IMU,分别计算该子IMU所处的导航坐标系下表示的主POS的姿态与该子IMU的姿态之差、主POS的速度与该子IMU的速度之差,分别得到的对应的姿态差和速度差,将姿态差和速度差作为系统量测量,建立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
步骤300: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进行传递对准,确定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并得到该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
步骤400:根据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修正该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得到该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
步骤500:利用所估计的各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补偿杆臂效应,分别将各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进行信息融合,确定所述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
其中,在步骤100中,所述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具体包括:
步骤110:建立子IMU惯导误差模型。
所述子IMU惯导误差模型包括姿态角误差微分方程、速度误差微分方程、位置误差微分方程和惯性仪表误差微分方程。
其中,o为地心惯性坐标系;e为地球坐标系;主POS和子IMU导航坐标系均为东北天地理坐标系,主POS的导航坐标系用n表示,第i个子IMU的导航坐标系用ni表示,i=1,2,…,N,N为子IMU的个数,计算导航坐标系用ni′表示;载体坐标系原点为载体重心,x轴沿载体横轴向右,y轴沿载体纵轴向前,z轴沿载体竖轴向上,该坐标系固定在载体上,称为右前上载体坐标系,用m和bi分别代表主POS和第i个子IMU的载体坐标系。
具体根据以下步骤分别确定姿态角误差微分方程、速度误差微分方程、位置误差微分方程和惯性仪表误差微分方程:
步骤111: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姿态角误差微分方程:
其中,为第i个子IMU的姿态失准角,分别为东向、北向、天向失准角,下标E、N和U分别表示东向、北向和天向;为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相对地心惯性坐标系的角速度;的误差;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到其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的估计值;为第i个子IMU的陀螺仪常值漂移,其中分别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x轴、y轴和z轴陀螺仪常值漂移。
步骤112:根据以下公式,确定速度误差微分方程:
其中,为第i个子IMU的速度,为第i个子IMU的速度误差,其中分别为东向、北向和天向速度,分别为东向、北向和天向速度误差;是第i个子IMU的比力,其中分别为东向、北向和天向比力;分别为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相对地球坐标系的角速度及其误差;分别为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相对地球坐标系的角速度及其误差;为加速度计常值偏置,其中分别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x轴、y轴和z轴加速度计常值偏置。
步骤113: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位置误差微分方程:
其中,Li、λi、hi和δLi、δλi、δhi分别为第i个子IMU纬度、经度、高度和纬度误差、经度误差、高度误差;为纬度的一阶导数,为经度的一阶导数;分别为第i个子IMU沿子午圈和卯酉圈的主曲率半径。
步骤114: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惯性仪表误差微分方程:
步骤120:建立主POS与各子IMU的主子系统间的角误差模型。
所述主子系统间的角误差模型包括:固定安装误差角的微分方程、弹性变形角的微分方程。
具体根据以下步骤分别确定固定安装误差角的微分方程、弹性变形角的微分方程:
步骤121: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固定安装误差角的微分方程:
其中,为第i个子IMU固定安装误差角,分别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x轴、y轴和z轴安装误差角。
步骤122: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弹性变形角的微分方程:
其中,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第j轴上的弹性变形角,j=x,y,z,为弹性变形角;为二阶马尔科夫过程相关时间;为零均值白噪声,其方差满足:
为弹性变形角的方差,为描述弹性变形角θi的二阶马尔科夫过程的参数。
在步骤200中,根据以下公式,建立各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
其中,系统状态变量Xi为:
系统转移矩阵Fi可由第i个子IMU的传递对准误差模型确定;系统噪声其中分别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x轴、y轴、z轴陀螺仪和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x轴、y轴、z轴加速度计的随机误差,不包括随机常值误差;系统噪声Wi为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其方差阵Qi由陀螺仪常值漂移、加速度计常值偏置和二阶马尔科夫过程参数决定;系统噪声阵Gi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到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
系统量测变量Zi=[δψi δθi δγi δV′iE δV′iN δV′iU]T,其中δψi、δθi、δγi和δV′iE、δV′iN、δV′iU分别为第i个子IMU与主POS相对于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的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之差和东向、北向、天向速度之差;量测噪声其中分别为主POS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的量测噪声,分别为主POS东向、北向、天向速度的量测噪声;Vi为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其方差阵Ri由主POS的姿态精度和速度精度决定;量测矩阵Hi为:
主POS载体坐标系相对于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为:
其中,为主POS载体坐标系相对于主POS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为主POS导航坐标系到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
其中,为主POS导航坐标系相对于地球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Lm和λm分别为主POS的纬度和经度;为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相对于地球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
为矩阵Ti中第l行、第m列的元素,l=1,2,3,m=1,2,3;则量测矩阵中的表达式为:
在步骤400中,所述根据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修正该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得到该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具体包括:根据tk时刻估计出的失准角速度误差 和位置误差δLi、δλi、δhi,并根据步骤410-步骤430分别修正第i个子IMU的姿态、速度和位置。
步骤410:根据以下公式,得到修正速度:
其中,分别为第i个子IMU修正后的东向、北向和天向速度;分别为第i个子IMU捷联解算得到的东向、北向和天向速度;分别为tk时刻卡尔曼滤波估计出的第i个子IMU捷联解算东向、北向和天向速度误差;
步骤420:根据以下公式,得到修正位置:
其中,分别为第i个子IMU捷联解算得到的纬度、经度和高度;分别为第i个子IMU修正后的纬度、经度和高度;δLi、δλi和δhi分别为tk时刻卡尔曼滤波估计出的第i个子IMU捷联解算纬度、经度和高度误差;
步骤430:根据以下步骤,得到修正姿态,所述修正姿态包括航向角、俯仰角和横滚角:
步骤431:计算tk时刻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ni与计算导航坐标系ni′间的转换矩阵和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bi与真实导航坐标系ni之间的转换矩阵
其中,为tk时刻第i个子IMU捷联解算得到的姿态的方向余弦矩阵;
步骤432:由被更新后的第i个子IMU的方向余弦矩阵计算tk时刻第i个子IMU的航向角ψs、俯仰角θs和横滚角γs
其中,
Tlm为矩阵中第l行、第m列的元素,l=1,2,3,m=1,2,3;则第i个子IMU航向角ψi、俯仰角θi和横滚角γi的主值,即ψi主、θi主和γi主分别为:
由于航向角ψi、俯仰角θi和横滚角γi的取值范围分别定义为[0,2π]、[-π,+π];那么,ψi、θi和γi的真值由以下公式确定:
通过对第i个子IMU的速度、位置和姿态进行修正,能够得到第i个子IMU安装点的更加准确的速度、位置和姿态信息。重复以上步骤2~4,完成所有子IMU的传递对准,并保存各子IMU的估计协方差矩阵Pi(i=1,2,…,N)。
如图2所示,在步骤500中,所述利用所估计的各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补偿杆臂效应,分别将各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进行信息融合,确定所述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510: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位置信息融合:
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与主POS之间的动态杆臂ri n为:
其中,分别为主POS沿子午圈和卯酉圈的主曲率半径,为主POS载体坐标系到主POS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为没有挠曲变形时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的杆臂长度在主POS载体坐标系下的投影,为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的挠曲变形角在主POS载体坐标系下的投影;
其他N-1个子IMU所在节点与主POS之间的动态杆臂为:
其中,为没有挠曲变形时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的杆臂长度在主载体坐标系下的投影,为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的挠曲变形角在主载体坐标系下的投影;
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与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之间的杆臂之差为:
用第c个子IMU的位置表示第i个子IMU的位置:
其中,Sc=[Lc λc hc]为第c个子IMU的位置,为主POS导航坐标系相对于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的协方差矩阵为:
其中,的协方差矩阵,与Sc的互协方差矩阵,假设每个节点的挠曲运动均不相关,的计算方法分别为:
其中,E[·]表示求取期望, Pc为传递对准中第c个子IMU的估计协方差矩阵,Pc(19:21,19:21)3×3表示Pc第19行到第21行、第19列到21列的3×3的子矩阵,Pc(19:21,7:9)3×3表示Pc第19行到第21行、第7列到9列的3×3的子矩阵,Pi(19:21,19:21)3×3表示Pi第19行到21行、第19列到21列的3×3的子矩阵。
由于传递对准得到的协方差矩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传递对准的精度,传递对准精度越高,协方差矩阵的逆越大。将第c个IMU传递对准得到的协方差矩阵的逆作为权重矩阵,确定第c个IMU在信息融合中所占的比重。利用第c个IMU经过传递对准得到的位置信息、安装误差角和挠曲变形角等信息推导得到第i个IMU的位置估计值借鉴最小方差估计的思想,令与第i个IMU位置真值Si之差的平方(方差)尽可能小。对于第i个IMU经过传递对准得到的位置信息直接将其协方差矩阵的逆作为权重矩阵,令与Si之差的平方尽可能小。将N-1个IMU和第i个IMU的信息按照上述方法求和,得到第i个子IMU位置信息融合的二次目标函数并令其最小。
具体的,将第c个IMU传递对准得到的协方差矩阵的逆作为权重矩阵,确定第c个IMU在信息融合中所占的比重;
利用第c个IMU经过传递对准得到的位置信息、安装误差角和挠曲变形角信息,确定第i个IMU的位置估计值
与第i个IMU位置真值Si的方差尽可能小,对于第i个IMU经过传递对准得到的位置信息直接将其协方差矩阵的逆作为权重矩阵,令与Si的方差尽可能小,计算N-1个IMU和第i个IMU的信息的求和,得到第i个子IMU位置信息融合的二次目标函数并令其最小:
其中,经过传递对准的估计值,为第i个IMU的位置Si经过传递对准的估计值;
求偏导并令其为零:
得到第i个子IMU的位置融合结果为:
步骤520:根据以下公式,确定速度信息融合:
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相对于主POS的杆臂速度为:
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相对于主POS的杆臂速度为:
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与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之间的杆臂速度之差为:
用第c个子IMU的速度Vc表示第i个子IMU的速度及其协方差矩阵分别为:
其中,分别为Vc的协方差矩阵,与Vc的互协方差矩阵,为第c个子IMU导航坐标系到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的计算过程如下:
的计算式为:
其中, Pc(22:24,22:24)3×3为Pc的第22行到24行、第22列到24列的3×3的子矩阵,Pc(19:21,22:24)3×3为Pc的第19行到21行、第22列到24列的3×3的子矩阵,Pc(19:21,4:6)3×3为Pc的第19行到21行、第4列到6列的3×3的子矩阵,Pc(22:24,4:6)3×3为Pc的第22行到24行、第4列到6列的3×3的子矩阵;Pi(22:24,22:24)3×3为Pi的第22行到24行、第22列到24列的3×3的子矩阵,Pi(19:21,22:24)3×3为Pi的第19行到21行、第22列到24列的3×3的子矩阵;
设计第i个子IMU速度信息融合的二次目标函数并令其最小:
其中,经过传递对准的估计值,为Vi经过传递对准的估计值;
求导并令偏导为零:
得到Vi的融合值为:
步骤530: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姿态信息融合:
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的角误差ζi为:
ζi=θii
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的角误差ζc为:
ζc=θcc
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姿态的方向余弦矩阵为:
其中,
第c个子IMU的载体坐标系到其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为:
其中,
建立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与其他子IMU载体坐标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由于各子IMU所在节点之间的安装误差角和挠曲变形角均为小角度,故忽略二阶小量的结果如下:
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与其导航坐标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
解得:
其中,Ac=[ψc′ θc′ γc′]T,ψc′、θc′、γc′分别为第c个子IMU在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下解算的欧拉角,Mc的表达式为:
由于Mc矩阵由方向余弦矩阵的元素计算得出,包含三角函数、开平方等复杂运算,因此无法准确得出其对协方差矩阵的影响。由于方程第一项已经考虑了节点姿态误差的影响,这里可以忽略Mc中的误差,可得的协方差矩阵为:
其中,Ac的协方差矩阵Pc(1:3,1:3)3×3为Pc第1行到3行、第1列到3列的3×3的子矩阵,ζc的协方差的计算式为:
ζc与Ac的互协方差矩阵的计算式为:
其中, Pc(16:18,16:18)3×3为Pc的第16行到18行、第16列到18列的3×3的子矩阵,Pc(19:21,16:18)3×3为Pc的第19行到21行、第16列到18列的3×3的子矩阵,Pc(19:21,1:3)3×3为Pc的第19行到21行、第1列到3列的3×3的子矩阵,Pc(16:18,1:3)3×3为Pc的第16行到18行、第1列到3列的3×3的子矩阵,Pi(16:18,16:18)3×3为Pi的第16行到18行、第16列到18列的3×3的子矩阵,Pi(19:21,16:18)3×3为Pi的第18行到21行、第16列到18列的3×3的子矩阵;
定义第i个子IMU姿态信息融合的二次目标函数
得第i个子IMU姿态的融合值为:
针对分布式POS中各节点子IMU的运动信息经传递对准后精度存在差异导致系统整体精度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载分布式POS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充分利用各子IMU经过传递对准得到的位置、速度、姿态以及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等信息对杆臂效应进行补偿,经过准确的坐标系变换,分别推导了位置信息融合、速度信息融合、姿态信息融合的目标函数,将子IMU传递对准得到的协方差矩阵的逆作为信息融合的权重矩阵,传递对准精度越高其协方差矩阵的逆越大,该子IMU在信息融合中所占的比重则越大,使得传递对准精度较低的子IMU通过信息融合提高精度,从而使得分布式POS系统的整体测量精度得到提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系统。如图3所示,所述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系统包括第一建模单元1、第二建模单元2、传递对准单元3、修正单元4及信息融合单元5。
所述第一建模单元1用于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所述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包括子IMU惯导误差模型、主POS与各子IMU的主子系统间的角误差模型。
所述第二建模单元2用于针对每一个子IMU,分别计算该子IMU所处的导航坐标系下表示的主POS的姿态与该子IMU的姿态之差、主POS的速度与该子IMU的速度之差,分别得到的对应的姿态差和速度差,将姿态差和速度差作为系统量测量,建立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
所述传递对准单元3用于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进行传递对准,确定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并得到该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
所述修正单元4用于根据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修正该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得到该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
所述信息融合单元5用于利用所估计的各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补偿杆臂效应,分别将各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进行信息融合,确定所述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系统与上述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机载分布式位置姿态测量系统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所述机载分布式POS包括一个主POS和多个子惯性测量单元IMU,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包括:
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所述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包括子IMU惯导误差模型、主POS与各子IMU的主子系统间的角误差模型;
针对每一个子IMU,分别计算该子IMU所处的导航坐标系下表示的主POS的姿态与该子IMU的姿态之差、主POS的速度与该子IMU的速度之差,分别得到的对应的姿态差和速度差,将姿态差和速度差作为系统量测量,建立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
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进行传递对准,确定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并得到该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
根据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修正该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得到该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
利用所估计的各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补偿杆臂效应,分别将各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进行信息融合,确定所述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具体包括:
步骤11:建立子IMU惯导误差模型,所述子IMU惯导误差模型包括姿态角误差微分方程、速度误差微分方程、位置误差微分方程和惯性仪表误差微分方程;其中,o为地心惯性坐标系;e为地球坐标系;主POS和子IMU导航坐标系均为东北天地理坐标系,主POS的导航坐标系用n表示,第i个子IMU的导航坐标系用ni表示,i=1,2,…,N,N为子IMU的个数,计算导航坐标系用n′i表示;载体坐标系原点为载体重心,x轴沿载体横轴向右,y轴沿载体纵轴向前,z轴沿载体竖轴向上,该坐标系固定在载体上,称为右前上载体坐标系,用m和bi分别代表主POS和第i个子IMU的载体坐标系;
步骤111: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姿态角误差微分方程:
其中,为第i个子IMU的姿态失准角,分别为东向、北向、天向失准角,下标E、N和U分别表示东向、北向和天向;为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相对地心惯性坐标系的角速度;的误差;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到其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的估计值;为第i个子IMU的陀螺仪常值漂移,其中分别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x轴、y轴和z轴陀螺仪常值漂移;
步骤112:根据以下公式,确定速度误差微分方程:
其中,为第i个子IMU的速度,为第i个子IMU的速度误差,其中分别为东向、北向和天向速度,分别为东向、北向和天向速度误差;是第i个子IMU的比力,其中分别为东向、北向和天向比力;分别为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相对地球坐标系的角速度及其误差;分别为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相对地球坐标系的角速度及其误差;为加速度计常值偏置,其中分别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x轴、y轴和z轴加速度计常值偏置;
步骤113: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位置误差微分方程:
其中,Li、λi、hi和δLi、δλi、δhi分别为第i个子IMU纬度、经度、高度和纬度误差、经度误差、高度误差;为纬度的一阶导数,为经度的一阶导数;分别为第i个子IMU沿子午圈和卯酉圈的主曲率半径;
步骤114: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惯性仪表误差微分方程:
步骤12:建立主POS与各子IMU的主子系统间的角误差模型,所述主子系统间的角误差模型包括:固定安装误差角的微分方程、弹性变形角的微分方程、
步骤121: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固定安装误差角的微分方程:
其中,为第i个子IMU固定安装误差角,分别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x轴、y轴和z轴安装误差角;
步骤122: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弹性变形角的微分方程:
其中,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第j轴上的弹性变形角,j=x,y,z,为弹性变形角; 为二阶马尔科夫过程相关时间;为零均值白噪声,方差满足:
为弹性变形角的方差,为描述弹性变形角θi的二阶马尔科夫过程的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公式,建立各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
其中,系统状态变量Xi为:
系统转移矩阵Fi可由第i个子IMU的传递对准误差模型确定;系统噪声其中分别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x轴、y轴、z轴陀螺仪和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x轴、y轴、z轴加速度计的随机误差,不包括随机常值误差;系统噪声Wi为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其方差阵Qi由陀螺仪常值漂移、加速度计常值偏置和二阶马尔科夫过程参数决定;系统噪声阵Gi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到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
系统量测变量Zi=[δψi δθi δγi δV′iE δV′iN δV′iU]T,其中δψi、δθi、δγi和δV′iE、δV′iN、δV′iU分别为第i个子IMU与主POS相对于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的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之差和东向、北向、天向速度之差;量测噪声其中分别为主POS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的量测噪声,分别为主POS东向、北向、天向速度的量测噪声;Vi为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其方差阵Ri由主POS的姿态精度和速度精度决定;量测矩阵Hi为:
主POS载体坐标系相对于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为:
其中,为主POS载体坐标系相对于主POS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为主POS导航坐标系到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
其中,为主POS导航坐标系相对于地球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Lm和λm分别为主POS的纬度和经度;为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相对于地球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
为矩阵Ti中第l行、第m列的元素,l=1,2,3,m=1,2,3;则量测矩阵中的表达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修正该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得到该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具体包括:
根据tk时刻估计出的失准角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δLi、δλi、δhi,修正第i个子IMU的姿态、速度和位置:
步骤41:根据以下公式,得到修正速度:
其中,分别为第i个子IMU修正后的东向、北向和天向速度;分别为第i个子IMU捷联解算得到的东向、北向和天向速度;分别为tk时刻卡尔曼滤波估计出的第i个子IMU捷联解算东向、北向和天向速度误差;
步骤42:根据以下公式,得到修正位置:
其中,分别为第i个子IMU捷联解算得到的纬度、经度和高度;分别为第i个子IMU修正后的纬度、经度和高度;δLi、δλi和δhi分别为tk时刻卡尔曼滤波估计出的第i个子IMU捷联解算纬度、经度和高度误差;
步骤43:根据以下步骤,得到修正姿态,所述修正姿态包括航向角、俯仰角和横滚角:
步骤431:计算tk时刻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ni与计算导航坐标系n′i间的转换矩阵和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bi与真实导航坐标系ni之间的转换矩阵
其中,为tk时刻第i个子IMU捷联解算得到的姿态的方向余弦矩阵;
步骤432:由被更新后的第i个子IMU的方向余弦矩阵计算tk时刻第i个子IMU的航向角ψs、俯仰角θs和横滚角γs
其中,
Tlm为矩阵中第l行、第m列的元素,l=1,2,3,m=1,2,3;则第i个子IMU航向角ψi、俯仰角θi和横滚角γi的主值,即ψi主、θi主和γi主分别为:
由于航向角ψi、俯仰角θi和横滚角γi的取值范围分别定义为[0,2π]、[-π,+π];那么,ψi、θi和γi的真值由以下公式确定:
θi=θi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估计的各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补偿杆臂效应,分别将各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进行信息融合,确定所述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51: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位置信息融合:
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与主POS之间的动态杆臂ri n为:
其中, 分别为主POS沿子午圈和卯酉圈的主曲率半径,为主POS载体坐标系到主POS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为没有挠曲变形时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的杆臂长度在主POS载体坐标系下的投影,为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的挠曲变形角在主POS载体坐标系下的投影;
其他N-1个子IMU所在节点与主POS之间的动态杆臂为:
其中,为没有挠曲变形时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的杆臂长度在主载体坐标系下的投影,为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的挠曲变形角在主载体坐标系下的投影;
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与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之间的杆臂之差为:
用第c个子IMU的位置表示第i个子IMU的位置:
其中,Sc=[Lc λc hc]为第c个子IMU的位置,为主POS导航坐标系相对于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的协方差矩阵为:
其中,的协方差矩阵,与Sc的互协方差矩阵,假设每个节点的挠曲运动均不相关,的计算方法分别为:
其中,E[·]表示求取期望, Pc为传递对准中第c个子IMU的估计协方差矩阵,Pc(19:21,19:21)3×3表示Pc第19行到第21行、第19列到21列的3×3的子矩阵,Pc(19:21,7:9)3×3表示Pc第19行到第21行、第7列到9列的3×3的子矩阵,Pi(19:21,19:21)3×3表示Pi第19行到21行、第19列到21列的3×3的子矩阵;
将第c个IMU传递对准得到的协方差矩阵的逆作为权重矩阵,确定第c个IMU在信息融合中所占的比重;
利用第c个IMU经过传递对准得到的位置信息、安装误差角和挠曲变形角信息,确定第i个IMU的位置估计值
与第i个IMU位置真值Si的方差尽可能小,对于第i个IMU经过传递对准得到的位置信息直接将其协方差矩阵的逆作为权重矩阵,令与Si的方差尽可能小,计算N-1个IMU和第i个IMU的信息的求和,得到第i个子IMU位置信息融合的二次目标函数并令其最小:
其中,经过传递对准的估计值,为第i个IMU的位置Si经过传递对准的估计值;
求偏导并令其为零:
得到第i个子IMU的位置融合结果为:
步骤52:根据以下公式,确定速度信息融合:
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相对于主POS的杆臂速度为:
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相对于主POS的杆臂速度为:
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与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之间的杆臂速度之差为:
用第c个子IMU的速度Vc表示第i个子IMU的速度Vi c及其协方差矩阵分别为:
其中,分别为Vc的协方差矩阵,与Vc的互协方差矩阵,为第c个子IMU导航坐标系到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的计算过程如下:
的计算式为:
其中, Pc(22:24,22:24)3×3为Pc的第22行到24行、第22列到24列的3×3的子矩阵,Pc(19:21,22:24)3×3为Pc的第19行到21行、第22列到24列的3×3的子矩阵,Pc(19:21,4:6)3×3为Pc的第19行到21行、第4列到6列的3×3的子矩阵,Pc(22:24,4:6)3×3为Pc的第22行到24行、第4列到6列的3×3的子矩阵;Pi(22:24,22:24)3×3为Pi的第22行到24行、第22列到24列的3×3的子矩阵,Pi(19:21,22:24)3×3为Pi的第19行到21行、第22列到24列的3×3的子矩阵;
设计第i个子IMU速度信息融合的二次目标函数并令其最小:
其中,为Vi c经过传递对准的估计值,为Vi经过传递对准的估计值;
求导并令偏导为零:
得到Vi的融合值为:
步骤53: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姿态信息融合:
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的角误差ζi为:
ζi=θii
第c个子IMU所在节点的角误差ζc为:
ζc=θcc
第i个子IMU所在节点姿态的方向余弦矩阵为:
其中,
第c个子IMU的载体坐标系到其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为:
其中,
建立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与其他子IMU载体坐标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由于各子IMU所在节点之间的安装误差角和挠曲变形角均为小角度,故忽略二阶小量的结果如下:
第i个子IMU载体坐标系与其导航坐标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
解得:
其中,Ac=[ψ′c θ′c γ′c]T,ψ′c、θ′c、γ′c分别为第c个子IMU在第i个子IMU导航坐标系下解算的欧拉角,Mc的表达式为:
忽略Mc中的误差,可得的协方差矩阵为:
其中,Ac的协方差矩阵Pc(1:3,1:3)3×3为Pc第1行到3行、第1列到3列的3×3的子矩阵,ζc的协方差的计算式为:
ζc与Ac的互协方差矩阵的计算式为:
其中, Pc(16:18,16:18)3×3为Pc的第16行到18行、第16列到18列的3×3的子矩阵,Pc(19:21,16:18)3×3为Pc的第19行到21行、第16列到18列的3×3的子矩阵,Pc(19:21,1:3)3×3为Pc的第19行到21行、第1列到3列的3×3的子矩阵,Pc(16:18,1:3)3×3为Pc的第16行到18行、第1列到3列的3×3的子矩阵,Pi(16:18,16:18)3×3为Pi的第16行到18行、第16列到18列的3×3的子矩阵,Pi(19:21,16:18)3×3为Pi的第18行到21行、第16列到18列的3×3的子矩阵;
定义第i个子IMU姿态信息融合的二次目标函数
得第i个子IMU姿态的融合值为:
6.一种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系统,所述机载分布式POS包括一个主POS和多个子IMU,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系统:
第一建模单元,用于建立传递对准误差模型,所述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包括子IMU惯导误差模型、主POS与各子IMU的主子系统间的角误差模型;
第二建模单元,用于针对每一个子IMU,分别计算该子IMU所处的导航坐标系下表示的主POS的姿态与该子IMU的姿态之差、主POS的速度与该子IMU的速度之差,分别得到的对应的姿态差和速度差,将姿态差和速度差作为系统量测量,建立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
传递对准单元,用于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该子IMU传递对准的数学模型进行传递对准,确定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并得到该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
修正单元,用于根据该子IMU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修正该子IMU的捷联解算结果,得到该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
信息融合单元,用于利用所估计的各子IMU的安装误差角、挠曲变形角和挠曲变形角速率补偿杆臂效应,分别将各子IMU的修正位置、修正速度和修正姿态进行信息融合,确定所述机载分布式POS的测量信息。
CN201810153913.5A 2018-02-22 2018-02-22 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87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3913.5A CN108387227B (zh) 2018-02-22 2018-02-22 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3913.5A CN108387227B (zh) 2018-02-22 2018-02-22 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7227A true CN108387227A (zh) 2018-08-10
CN108387227B CN108387227B (zh) 2020-03-24

Family

ID=63068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391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87227B (zh) 2018-02-22 2018-02-22 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8722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1476A (zh) * 2018-09-27 2019-01-04 东南大学 一种动态变形下传递对准过程中角速度解耦合方法
CN109631883A (zh) * 2018-12-17 2019-04-16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信息共享的载机局部姿态精确估计方法
CN111323011A (zh) * 2020-04-23 2020-06-23 西京学院 一种采煤机机身与摇臂协同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CN112752952A (zh) * 2020-03-31 2021-05-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惯性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惯性测量系统和可移动平台
CN113108785A (zh) * 2021-03-11 2021-07-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面向同构imu的分布式协同互校准定位方法
CN113188565A (zh) * 2021-03-23 2021-07-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传递对准量测异常处理方法
CN113188566A (zh) * 2021-03-23 2021-07-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数据融合方法
CN113341385A (zh) * 2021-03-30 2021-09-03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机载平台协同综合传感器系统马尔科夫链误差传递模型
CN114858124A (zh) * 2022-04-14 2022-08-05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坝表面变形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993242A (zh) * 2022-06-17 2022-09-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加速度匹配的阵列式pos安装偏差角标定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1565A (zh) * 2012-04-17 2012-08-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的传递对准方法
US20120290146A1 (en) * 2010-07-15 2012-11-15 Dedes George C GPS/IMU/Video/Radar absolute/relative positioning communication/computation sensor platform for automotive safety applications
CN103913181A (zh) * 2014-04-24 2014-07-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机载分布式pos传递对准方法
CN104165640A (zh) * 2014-08-11 2014-11-26 东南大学 基于星敏感器的近空间弹载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方法
CN104698486A (zh) * 2015-03-26 2015-06-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分布式pos用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实时导航方法
CN106289246A (zh) * 2016-07-25 2017-01-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的柔性杆臂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90146A1 (en) * 2010-07-15 2012-11-15 Dedes George C GPS/IMU/Video/Radar absolute/relative positioning communication/computation sensor platform for automotive safety applications
CN102621565A (zh) * 2012-04-17 2012-08-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的传递对准方法
CN103913181A (zh) * 2014-04-24 2014-07-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机载分布式pos传递对准方法
CN104165640A (zh) * 2014-08-11 2014-11-26 东南大学 基于星敏感器的近空间弹载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方法
CN104698486A (zh) * 2015-03-26 2015-06-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分布式pos用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实时导航方法
CN106289246A (zh) * 2016-07-25 2017-01-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的柔性杆臂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房建成等: "机载分布式POS传递对准建模与仿真",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3759B2 (en) 2018-09-27 2022-04-05 Southeast University Method for decoupling angular velocity in transfer alignment process under dynamic deformation
CN109141476B (zh) * 2018-09-27 2019-11-08 东南大学 一种动态变形下传递对准过程中角速度解耦合方法
WO2020062792A1 (zh) * 2018-09-27 2020-04-02 东南大学 一种动态变形下传递对准过程中角速度解耦合方法
CN109141476A (zh) * 2018-09-27 2019-01-04 东南大学 一种动态变形下传递对准过程中角速度解耦合方法
CN109631883A (zh) * 2018-12-17 2019-04-16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信息共享的载机局部姿态精确估计方法
CN109631883B (zh) * 2018-12-17 2022-12-09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节点信息共享的载机局部姿态精确估计方法
CN112752952A (zh) * 2020-03-31 2021-05-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惯性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惯性测量系统和可移动平台
WO2021195954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惯性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惯性测量系统和可移动平台
CN111323011A (zh) * 2020-04-23 2020-06-23 西京学院 一种采煤机机身与摇臂协同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CN113108785A (zh) * 2021-03-11 2021-07-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面向同构imu的分布式协同互校准定位方法
CN113108785B (zh) * 2021-03-11 2022-06-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面向同构imu的分布式协同互校准定位方法
CN113188566A (zh) * 2021-03-23 2021-07-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数据融合方法
CN113188565A (zh) * 2021-03-23 2021-07-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传递对准量测异常处理方法
CN113188565B (zh) * 2021-03-23 2023-09-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传递对准量测异常处理方法
CN113188566B (zh) * 2021-03-23 2023-09-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数据融合方法
CN113341385B (zh) * 2021-03-30 2023-09-05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机载平台协同综合传感器系统马尔科夫链误差传递模型
CN113341385A (zh) * 2021-03-30 2021-09-03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机载平台协同综合传感器系统马尔科夫链误差传递模型
CN114858124A (zh) * 2022-04-14 2022-08-05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坝表面变形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858124B (zh) * 2022-04-14 2023-04-07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坝表面变形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993242A (zh) * 2022-06-17 2022-09-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加速度匹配的阵列式pos安装偏差角标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7227B (zh)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7227B (zh) 机载分布式pos的多节点信息融合方法及系统
CN109556632B (zh) 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ins/gnss/偏振/地磁组合导航对准方法
CN107525503B (zh) 基于双天线gps和mimu组合的自适应级联卡尔曼滤波方法
CN108226980B (zh) 基于惯性测量单元的差分gnss与ins自适应紧耦合导航方法
CN103913181B (zh) 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机载分布式pos传递对准方法
CN107728182B (zh) 基于相机辅助的柔性多基线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6289246B (zh) 一种基于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的柔性杆臂测量方法
CN101706281B (zh) 惯性/天文/卫星高精度组合导航系统及其导航方法
CN101949703B (zh) 一种捷联惯性/卫星组合导航滤波方法
CN104655152B (zh) 一种基于联邦滤波的机载分布式pos实时传递对准方法
Wendel et al. A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ightly coupled GPS/INS navigation systems based on extended and sigma point Kalman filters
CN108375383B (zh) 多相机辅助的机载分布式pos柔性基线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4698486A (zh) 一种分布式pos用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实时导航方法
CN107764261B (zh) 一种分布式pos传递对准用模拟数据生成方法和系统
Xue et al. In-motion alignment algorithm for vehicle carried SINS based on odometer aiding
CN112146655A (zh) 一种BeiDou/SINS紧组合导航系统弹性模型设计方法
CN108303120B (zh)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的实时传递对准的方法及装置
Gebre-Egziabher et al. MAV attitude determination by vector matching
CN115096303B (zh) 一种gnss多天线与ins紧组合定位定姿方法和设备
CN102519485A (zh) 一种引入陀螺信息的二位置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方法
CN112325886A (zh) 一种基于重力梯度仪和陀螺仪组合的航天器自主定姿系统
CN110567455A (zh) 一种求积更新容积卡尔曼滤波的紧组合导航方法
CN107764268B (zh) 一种机载分布式pos传递对准的方法和装置
Giorgi Attitude determination
CN106886037B (zh) 适用于弱gnss信号条件的pos数据纠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