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0545A -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0545A
CN108370545A CN201680073851.6A CN201680073851A CN108370545A CN 108370545 A CN108370545 A CN 108370545A CN 201680073851 A CN201680073851 A CN 201680073851A CN 108370545 A CN108370545 A CN 108370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ceived power
target received
random access
powe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38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0545B (zh
Inventor
高田智史
浦部嘉夫
岩井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22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6977A/zh
Priority to CN202110742286.0A priority patent/CN113556808A/zh
Priority to CN202110742502.1A priority patent/CN1135969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70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0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4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 H04W52/58Format of the TPC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2Aspects of the step siz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包括: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设定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作为用于控制多个终端各自的上行发送功率的UL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目标接收功率值是在从多个终端接收上行信号时的接收功率的目标值;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控制的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Working Group的Task Group ax中,作为802.11ac的下届标准,在开展IEEE 802.11ax(以下,称为11ax)的技术规范的筹划制定。在11ax中,预计在上行链路(UL)中,导入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及MU-MIMO(MultiUser-Multi Input Multi Output)作为基础的多用户发送方法(以下,称为MU发送)。
在UL MU发送过程中,访问点(有时也被称为基站)向容纳的多个终端(有时也被称为STA(Station))发送作为上行链路信号的触发的控制信号。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终端基于控制信号对访问点发送UL响应信号(有时也被称为UL response frame)。在UL MU发送过程中,有访问点单独地指定终端来分配频率资源(以下,称为Resource unit(RU))的方法、以及终端根据随机访问(RA:Random Access;随机访问)而选择RU的方法的两种方法。TF(Trigger frame;触发帧)是访问点单独地指定终端来指示资源的控制信号,TF-R(Triggerframe-Random;触发帧-随机)是访问点指示至少一个以上的随机访问用资源的控制信号。
此外,在TF-R中,包含通过随机访问确保资源的终端用的分配信息(以下,随机访问分配信息)、以及单独地指定终端来分配资源的终端用的分配信息(以下,单独分配信息)。通过随机访问发送UL响应信号的终端从TF-R解码随机访问用的RU信息,从多个随机访问用RU中随机地选择1个RU,使用选择出的RU发送UL响应信号(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 802.11-15/0132r12“Specification Framework for TGax”
非专利文献2:IEEE 802.11-14/1446r0“Analysis of frequency and powerrequirements for UL-OFDMA”
非专利文献3:IEEE Std 802.11h-2003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331
非专利文献5:IEEE Std 802.11-2012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MU发送中,在以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TF-R)指示的随机访问中,访问点侧难以判断哪个终端从随机访问确保资源。因此,访问点无法适当地设定在随机访问中发送UL响应信号的终端的发送功率。因此,产生访问点中的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增大,访问点中的接收信号未收纳在A/D转换的动态范围内这样的问题,或者产生SINR(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噪声加干扰比)因终端间的干扰而下降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式,通过在随机访问中MU发送的UL响应信号中有效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降低访问点中的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提供可以改善载波间干扰、A/D转换的动态范围的问题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装置采用这样的结构,包括: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设定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作为用于控制多个终端各自的上行发送功率的UL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是从所述多个终端接收上行信号时的接收功率的目标值;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包含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再者,这些概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记录介质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随机访问中MU发送的UL响应信号中,可以减小访问点中的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降低MU发送中的终端间干扰(MU干扰),可以将接收信号收纳在A/D转换的动态范围内。
从说明书和附图中将清楚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更多的优点和效果。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可以由几个实施方式和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来分别提供,不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同一特征而提供全部特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方式1的访问点及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表示实施方式1的访问点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3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4表示实施方式1的访问点的结构的框图。
图5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6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一例子的图。
图7A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的图。
图7B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2(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的图。
图7C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3(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的图。
图8A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的基于A/D转换性能的容许功率差的一例子的图。
图8B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的基于复用终端数的容许功率差的一例子的图。
图9A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随机访问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的图。
图9B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2(随机访问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的图。
图9C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4(随机访问分配)的目的和目标接收功率的一例子的图。
图10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2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一例子的图。
图11A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2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的图。
图11B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2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2’(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的图。
图11C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2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3’(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的图。
图12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3中的每个响应信号类别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一例子的图。
图13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4中的每个分配方法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一例子的图。
图14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5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一例子的图。
图15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5的目标接收功率偏移(offset)的图案(pattern)的一例子的图。
图16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6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一例子的图。
图17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7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一例子的图。
图18表示实施方式1的路径损失反馈定时1的流程图。
图19表示实施方式1的路径损失反馈定时2的流程图。
图20表示实施方式1的路径损失反馈定时3的流程图。
图21表示实施方式1的路径损失反馈定时4的流程图。
图22表示实施方式2的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23表示实施方式2的判定方法6的每个响应信号类别的有无发送停止的一例子的图。
图24表示实施方式3的访问点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25表示实施方式3的控制方法1中的UL MU发送过程的一例子的图。
图26A表示实施方式4的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1中的容许条件的一例子的图。
图26B表示实施方式4的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2中的容许条件的一例子的图。
图26C表示实施方式4的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3中的容许条件的一例子的图。
图27A表示实施方式4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1中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一例子的图。
图27B表示实施方式4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2中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一例子的图。
图27C表示实施方式4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3中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一例子的图。
图27D表示实施方式4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4中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一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见解)
在TF及TF-R各自中,包含用于通知对分配了MU发送用的资源的各终端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信息字段(Common information field)(有时也称为共同字段(Commonfield)。以下,称为“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对每个终端或每个RU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用户信息字段(User information filed)(有时也称为STA-specific field或RU-specificfield。以下,称为“终端单独区域”)。在共同区域中,包含通知TF的类别的触发类型等。此外,在终端单独区域中,包含用于识别终端的信息(例如,AID(Association ID))、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式)等(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此外,在TXOP(Transmission opportunity;传播机会)内可连续发送多个TF及TF-R(有时也称为TXOP中多个触发帧(Multiple Trigger frame in a TXOP))。在TF及TF-R内的级联区域(有时也称为级联字段(Cascaded field))中,可以显式表示有无TF及TF-R的连续发送(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在UL MU发送中,因访问点中的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造成的载波间干扰、AD转换的动态范围的问题,正在讨论各终端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必要性(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但是,关于上行的发送功率控制,根据802.11h,尽管确定了TPC report/request等格式,但并未提及有关具体的控制方法。TPC report包含在信标(Beacon)、探针响应或者动作帧内。在TPC report中,通知发送功率(EIRP:Equivalent Isotopic RadiationPower)及链路余量。链路余量是用于通知质量过剩的控制信息,接收到链路余量的终端可降低相当链路余量的发送功率(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
这样,802.11h的发送功率控制中的链路余量仅通知质量过剩,所以不进行提高发送功率的控制。因此,802.11h的发送功率控制无法适用作为用于解决UL MU发送中的上述课题的发送功率控制。
此外,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随机访问中,使用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通知小区共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及功率斜升(Power ramping),终端进行从初期的目标接收功率起,对每次重发提高相当功率斜升的发送功率的控制。目标接收功率能以最小640ms的间隔变更为半静态(semi-static)(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
这样,在LTE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中,由于变更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周期较长,所以无法根据每次调度中分配了资源的终端的组合而改变目标接收功率值。即,在UL MU发送中,即使适用LTE的发送功率控制,也可以进行固定为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以下,称为小区边缘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等的控制,但无法为了与访问点附近的终端及远离访问点的小区边缘的终端的各自的质量匹配而动态地控制目标接收功率值。因此,无法基于调度增益、即访问点中的各终端的接收质量,得到对每个终端进行最佳自适应调制的增益。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目的在于,在UL MU发送中高效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具体而言,目的在于,对于以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指示的资源通过随机访问进行MU发送的UL响应信号,导入高效的发送功率控制,降低访问点中的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改善载波间干扰、A/D转换的动态范围的问题。此外,目的在于,根据随机访问分配、单独分配的终端的接收质量,通过在每次调度中动态地变更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瞬时地适用每个终端的最佳自适应调制,提高系统吞吐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再者,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同一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由于其说明重复而省略。
(实施方式1)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具有:访问点(通信装置)100;以及终端200。访问点100是对应于11ax的访问点,终端200是对应于11ax的终端。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处理流程。
在图1中,访问点100生成信标信号(步骤(以下,表示为“ST”)101)。
在信标信号内,包含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具体而言,在发送功率中访问点100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quivalent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以下,称为EIRP)被设定。一般地,广播的EIRP,基于指向性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中的天线增益来确定。因此,在终端200基于等效全向辐射功率进行后述的路径损失估计及发送功率设定的情况下,在访问点中的实际的接收功率和目标接收功率之间可能产生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广播的发送功率,也可以使用访问点100的总辐射功率(Total Radiated Power;以下,称为TRP)。通过使用总辐射功率,在适用波束成形时,可以减小因终端200的位置和波束方向之差产生的接收功率之差。再者,发送功率可以用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联合响应(AssociationResponse)等的管理帧(Management frame)向终端200广播,也可以包含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向终端200通知。
生成的信标信号从访问点1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终端200(ST102)。
访问点100进行下行链路数据(DL Data)/UL响应信号的调度(频率分配、MCS选择)(ST103)。访问点100也可以使用从终端200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等进行调度。
访问点100基于调度结果,设定分配了资源的各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ST104)。有关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将后述。
访问点100生成随机访问(RA)用控制信号(TF-R)(ST105)。
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包含至少一个的随机访问分配信息,也可以任意包含单独分配信息。在单独分配信息中,为了显式表示RU的分配,使用区分终端200的唯一的ID(STA_ID)。即,各终端200将分配了本机的ID的RU判断为在UL响应信号的发送中可使用的RU。另一方面,在随机访问分配信息中,为了显式表示随机访问用RU的分配,使用随机访问用ID。作为随机访问用ID,使用为了区分特定的终端200而没有被分配的ID。例如,作为STA_ID,也可以使用在向访问点100所属的网络(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访问点100下属的多个终端200)的关联时分配的唯一的ID即关联ID(AID),作为随机访问用ID,也可以使用在AID中通常不使用的备用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访问点100使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包含目标接收功率值。访问点100通过使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来通知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根据随机访问分配或单独分配的终端的接收质量,在每次调度中动态地变更目标接收功率值。由此,可以对每个终端200瞬时地适用最佳自适应调制,提高系统吞吐量。
再者,目标接收功率值是,成为在访问点100接收各终端200的UL响应信号时的接收功率的目标的功率值(目标值)。各终端200控制发送功率,以使访问点100的接收功率收纳在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规定的容许功率差(±X[dB])以内。容许功率差以信标(Beacon)、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关联响应(Association Response)等的管理帧(Managementframe)从访问点100通知终端200。通过以管理帧控制容许功率差,可以设定对每个BSS(Basic Service Set、访问点下属的多个终端)适合的值。此外,容许功率差也可以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通知。通过对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每个发送控制容许功率差,尽管开销增加,但在终端200的状况极大变动的环境中可进行追随变动的适当的控制。这里,也可以将根据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规定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范围改称为容许功率范围。
此外,目标接收功率值也可以不是接收功率的绝对值,而以从最低接收质量等的某个基准偏移的偏移值表示。此外,通过随机访问分配和单独分配,也可以改变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的大小及通知比特数。在随机访问中,在产生了冲突的情况下接收功率大幅度地增加,成为发生功率差的主要因素。因此,例如,在随机访问分配的情况下,通过将容许功率差设定得小,可以抑制发生了冲突的情况下的、接收功率的上限值。
生成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从访问点100无线通知给终端200(ST106)。
终端200从由访问点100通知(广播)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所示的RU之中,根据本机的终端信息,确定可使用的RU(ST107)。具体而言,终端200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有包含本机的STA_ID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单独分配。另一方面,终端200在终端单独区域中没有本机的STA_ID而有包含随机访问用ID的控制信息,而且保持了以随机访问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随机访问分配,根据规定的进程选择RU。
终端200在可确保RU的情况下,从由信标信号通知的发送功率、天线增益等估计路径损失(ST108)。路径损失估计,例如以式(1)表示。
pathLoss=ApTxPower+ApTxAntGain-StaRxPower…(1)
在式(1)中,pathLoss是估计的路径损失[dBm],ApTxPower是从信标等通知的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TRP)[dBm],StaRxPower是终端200中的前置码(Preamble)和数据的天线元件中的接收功率[dBm],ApTxAntGain是访问点100的天线增益[dB]。
天线增益中包含波束成形增益。ApTxAntGain可以使用信标(Beacon)、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关联响应(Association Response)等的管理帧(Management frame)从访问点100对终端200通知,或者,也可以从终端200中访问点100的发送天线数等来计算。优选访问点100以同一帧通知ApTxPower和ApTxAntGain,终端200测量该帧的接收功率。此外,终端200也可以在测量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时,求在发送UL响应信号的RU中包含的子载波的功率,根据需要换算为全频带的功率。由此,可以减小干扰和频率选择性造成的误差。此外,波束成形增益因测量接收功率的帧和部位(Preamble(Legacy(传统)或HE(High Efficiency(高效)))、数据)而改变,所以也对应于测量对象而改变波束成形增益。具体而言,也可以在信标和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等的广播帧、与传统(Legacy)方式有向后兼容性的non-HT duplicate PPDU、以及单独地址帧的传统前置码(Legacy Preamble)的情况下,没有波束成形增益,在单独地址帧的HE前置码(HE preamble)之后的情况下有波束成形增益。通过考虑波束成形增益,在测量HE preamble之后的部分的情况中,路径损失的估计精度提高。接收功率使用紧接之前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或者使用平均接收功率。
再者,终端200在从没有适用波束成形的信号(例如,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估计路径损失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式(1)的ApTxAntGain看作波束成形增益而忽略该项,使用以下的式(2)。此外,即使在终端200从波束成形有效的信号估计路径损失的情况下,在发送功率ApTxPower为EIRP的情况下,由于在ApTxPower中包含波束成形增益,所以也可以使用以下的式(2)。
pathLoss=ApTxPower-StaRxPower…(2)
终端200生成在随机访问中MU发送的UL响应信号(例如,数据、发送缓冲状态通知(Buffer status report)或DL Data请求信号)(ST109)。
终端200使用估计出的路径损失、以及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内包含的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UL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ST110)。再者,路径损失适用从下行信号(从访问点100至终端200的信号)估计出的路径损失。即,从上行和下行的传播路径的可逆性,适用下行信号的路径损失作为用于UL响应信号(从终端200至访问点100的信号)的发送功率计算的路径损失。UL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例如,根据式(3)计算。再者,在发送功率超过终端200容许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或在低于最小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终端200以最大发送功率或最小发送功率发送UL响应信号。
StaTxPower=α·pathLoss+Ptarget+StaTxAntGain+10log10(RUsize)+C…(3)
在式(3)中,StaTxPower是终端200设定的发送功率[dBm],pathLoss是根据式(1)或式(2)估计的路径损失[dBm],α是与路径损失相乘的校正系数,Ptarget是由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dBm],StaTxAntGain是终端200的天线增益[dB],RUsize是分配的RU的大小。此外,C是依赖环境的校正常数,根据周围的OBSS(Overlapping BSS)状况等来设定。再者,Ptarget是天线元件中的接收功率。
路径损失的校正系数α可以用信标、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关联响应(Association Response)等的管理帧(Management frame)从访问点100向终端200广播,也可以包含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而对终端200通知。通过以管理帧控制校正系数α,可以设定对每个BSS适合的值。此外,通过对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每个发送控制校正系数α,尽管开销增加,但在终端的状况极大变动的环境中可进行跟随变动的适当的控制。
例如,在BSS密集配置的OBSS环境中,考虑对BSS产生的干扰来设定路径损失的校正系数α。例如,在周围配置的BSS数较多的情况下,路径损失的校正系数α被设定为较小的值(例如,0.8),通过抑制小区边缘终端的发送功率,降低对在周围配置的BSS产生的干扰。另一方面,在周围配置的BSS数较少的情况下,路径损失的校正系数α被设定为较大的值(例如,1.0),通过增大小区边缘终端的发送功率,提高小区边缘终端的吞吐量。
终端200以设定的发送功率将UL响应信号发送到访问点100(ST111)。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处理流程。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访问点100的主要结构的框图。在图2所示的访问点100中,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设定单元103根据从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获取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以及从调度单元101获取的资源分配信息(单独分配、随机访问分配等),设定各资源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RA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4生成包含了表示至少一个发送频率资源的分配信息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TF-R)。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由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设定单元103算出的目标接收功率值。无线发送接收单元106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主要结构的框图。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接收包含了表示至少一个发送频率资源的分配信息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TF-R)。这里,在至少一个发送频率资源的各个资源中,被分配多个随机访问用ID之中的1个。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获取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在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中,根据从访问点100通知的发送功率、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来估计路径损失。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使用目标接收功率值及路径损失设定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
[访问点100的结构]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访问点1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4中,访问点100具有调度单元101、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设定单元103、RA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4、发送信号生成单元105、无线发送接收单元106、天线107、接收信号解调单元108、反馈信息解码单元109、响应信号解码单元110。再者,调度单元101、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设定单元103、RA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4构成访问控制(MAC:MediaAccess Control)单元,发送信号生成单元105、接收信号解调单元108、反馈信息解码单元109、响应信号解码单元110构成基带(BB:Base Band)处理单元。
调度单元101根据从各终端200反馈的CSI、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report)等确定各终端200的RU分配及MCS。这些终端200是访问点100指定了分配资源的终端200,所以是单独分配的终端。另一方面,调度单元101在有必要将资源给终端200进行随机访问的情况下,确保随机访问用的RU。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根据调度单元101的RU分配状况,设定各RU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设定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作为用于控制多个终端200各自的上行发送功率的UL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的细节,将后述。
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设定单元103从由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确定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以及表示由调度单元101确定的调度结果的资源分配信息,生成各RU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由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设定单元103设定的控制信息的细节,将后述。再者,调度单元101也可以基于由发送功率控制计算单元103算出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进行MCS的再选择等重新调度的动作。
RA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4生成对于终端200请求UL响应信号的发送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通知控制信号的类别的触发类型(共同区域)、终端识别信息(终端单独区域)、MCS(终端单独区域)等。在终端识别信息中,在单独分配的情况下设定区分终端200的唯一的ID(STA_ID),在随机访问分配的情况下设定随机访问用ID。此外,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由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设定单元103设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此外,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有关设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以及区域(共同区域或终端单独区域)的细节,将后述。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105对于从RA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4输入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105对于表示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的信息及表示访问点100的发送天线增益的信息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然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105对于调制后的信号,附加用于接收侧(终端200)中的频率同步、定时同步的导频信号、信道估计用信号等的控制信号(也称为前置码),生成无线帧(发送信号),输出到无线发送接收单元106。
无线发送接收单元106对于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105输入的信号实施D/A转换、上变频为载波频率等的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将无线发送处理后的信号通过天线107发送。
访问点100在接收来自终端200的UL响应信号(对访问点100发送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响应信号)及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如以下那样动作。
通过天线107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被输入到无线发送接收单元106。无线发送接收单元106对于无线信号施加将载波频率下变频等的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将无线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接收信号解调单元108。
接收信号解调单元108通过对于从无线发送接收单元106输入的信号施加自相关处理等,提取接收到的无线帧,输出到反馈信息解码单元109及响应信号解码单元110。
反馈信息解码单元109将在从接收信号解调单元108输入的无线帧中,从终端200反馈的CSI和路径损失等解调、解码,输出到调度单元101。
响应信号解码单元110将在从接收信号解调单元108输入的无线帧中,以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指示的RU的任何一个中包含的UL响应信号解调、解码。响应信号解码单元110将接收结果输出到调度单元101。调度单元101基于接收结果,进行重发控制等。
[终端200的结构]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5中,终端200具有天线201、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03、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功率控制信息存储单元206、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08、响应信号生成单元209、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此外,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功率控制信息存储单元206、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08、响应信号生成单元209构成访问控制单元(MAC),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03、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构成基带(BB:Base Band)处理单元。
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通过天线201接收从访问点100(图4)发送的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实施下变频、A/D转换等的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将无线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03,将表示接收功率的信息输出到功率控制信息存储单元206。此外,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对于从后述的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输入的信号实施D/A转换、上变频为载波频率等的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将无线发送处理后的信号通过天线201发送。
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03通过对于从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输入的信号实施自相关处理等,提取接收到的无线帧,输出到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此外,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03将在提取出的无线帧中包含的、表示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及发送天线增益的信息输出到功率控制信息存储单元206。
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将在从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03输入的无线帧内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发送RU中包含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解调、解码,将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输出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将MCS等的发送信号生成上需要的信息输出到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
功率控制信息存储单元206保存表示从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输入的接收功率的信息、以及表示从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03输入的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及发送天线增益的信息。
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根据从功率控制信息存储单元206输入的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式(1)中进一步为发送天线增益)、以及测量出的接收功率等,使用式(1)或式(2)计算路径损失,输出到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及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08。
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基于在从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输入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中包含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以及从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输入的路径损失,例如使用式(3)计算UL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
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08根据需要生成包含了估计出的信道质量信息(CSI、RSSI)、以及从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输入的路径损失等的反馈信息,输出到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有关反馈路径损失的定时,将后述。
响应信号生成单元209生成包含了终端200的终端ID、以及终端200的发送信息(数据、发送缓冲状态通知或DL Data请求等)的UL响应信号,输出到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使用从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输入的MCS等的信息,对于从响应信号生成单元209输入的UL响应信号、或从反馈信息生成单元208输入的反馈信息进行编码和调制。然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对于调制后的信号,附加用于在接收侧(访问点100)的频率同步、定时同步的导频信号、信道估计用信号等的控制信号(前置码),生成无线帧(发送信号),输出到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
[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
接着,详细地说明对上述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设定的区域。
以下,分别说明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7。
<设定方法1>
在设定方法1中,访问点100(RA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4)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图6表示设定方法1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一例子。图6中的触发类型指示触发帧(Trigger frame)的类别,所以例如对触发类型设定为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终端200在接收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后,获取在终端识别ID中设定了终端200(本机)的STA_ID或随机访问用ID的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然后,终端200从由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算出的路径损失和上述获取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例如是由式(3),计算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对于响应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
接着,说明有关适用了设定方法1的情况下的访问点100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再者,目标接收功率值是天线元件中的接收功率值。因此,从包含了接收天线增益的接收功率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值时,在目标接收功率值确定后,访问点100需要修正为除去接收天线增益之后的值通知给终端200。
以下,使用图7A~图7C分别说明单独分配时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1~3。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单独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从由调度单元101确定的、表示通过单独分配分配的资源的终端信息及各终端200的MCS,基于资源间的各MCS的最低所需接收功率之差,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值。再者,各MCS的最低所需接收功率(Minimum sensitivity;最小灵敏度)在802.11规范中被定义(例如,11n的情况下参照非专利文献5)。
图7A表示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图7A中,对于3个终端(ID=1、2、3)分别分配了资源(RU=1、2、3)。此外,各终端的MCS分别是#2、#3、#5。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设定偏移,使得对各MCS的最低所需接收功率加上了各偏移(offset1~3)的接收功率的最大和最小之差收纳在容许功率差内。例如,在图7A中,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设定各偏移,使得对MCS#2、#3、#5之中、最低所需接收功率为最大的MCS#5的最低所需接收功率加上了offset3的接收功率和对最低所需接收功率为最小的MCS#2的最低所需接收功率加上了offset1的接收功率之差收纳在容许功率差内。
这样,访问点100通过以各MCS的最低所需接收功率为基准,设定对分配了各资源的各终端200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设定必要最小限度的发送功率,可以减少终端200的功耗、对其他访问点100产生的干扰。
再者,图8A所示,容许功率差也可以根据访问点100的A/D转换性能而改变。通过根据访问点100的A/D转换性能而改变容许功率差,可以使终端200的接收功率差造成的接收性能不劣化,而灵活地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调度增益提高。
此外,图8B所示,容许功率差也可以根据OFDMA/MU-MIMO的复用终端数而改变。在复用终端数较少的情况下,相比复用终端数较多的情况,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变小的可能性较高,所以通过根据复用终端数,改变容许功率差,可以灵活地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调度增益提高。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2(单独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从由调度单元101确定的、表示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终端信息,基于该终端200先前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之差,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7B表示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2(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图7B中,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假定调度单元101对3个终端(ID=1、2、3)分配了资源,基于从该终端先前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差,设定偏移(offset1~3),使得功率差收纳在容许功率差内。
这样,访问点100通过从先前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抑制各终端200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变动。
再者,与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单独分配)同样,如图8A、图8B所示,容许功率差也可以根据A/D转换性能和OFDMA/MU-MIMO的复用终端数而改变。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3(单独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使用由调度单元101确定的、表示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终端信息,从该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及路径损失,计算估计接收功率,基于分配给各资源的终端间的估计功率之差,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7C表示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3(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图7C中,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假定调度单元101对3个终端(ID=1、2、3)分配了资源,设定偏移(offset1~3),使得各终端200间的估计接收功率差收纳在容许功率差内。再者,图7C是各终端200的最大发送功率相等情况下的例子。例如,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使用关联请求信号中包含的值作为终端200的最大发送功率。
这样,访问点100通过根据各终端200的最大发送功率、路径损失,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防止设定需要超过终端200可设定的最大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再者,与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单独分配)同样,如图8A、图8B所示,容许功率差也可以根据A/D转换性能或OFDMA/MU-MIMO的复用数而改变。
接着,在以下,使用图9A~图9C分别说明随机访问分配时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1~4。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随机访问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将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各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平均值设定为随机访问分配用RU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9A表示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随机访问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ID=1、2的终端是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终端,ID=0是随机访问用的资源。此外,例如,假设ID=1、2的资源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以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3(单独分配)的其中一个方法确定。这种情况下,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从ID=1、2的资源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平均值计算随机访问用的资源(ID=0)的目标接收功率。
这样,访问点100将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各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平均值设定为随机访问分配RU的目标接收功率,可以减小随机访问分配终端和单独分配终端之间的接收功率之差。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2(随机访问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将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各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最低值设定为随机访问分配用RU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9B表示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2(随机访问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ID=1、2的终端200是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终端,ID=0是随机访问用的资源。此外,假设ID=1、2的资源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由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3(单独分配)的其中一个方法确定。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从ID=1、2的资源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最低值(图9B中ID=2的资源的目标接收功率值)计算随机访问用的资源(ID=0)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这样,访问点100通过将由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各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最低值设定为随机访问分配用RU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即使随机访问的接收功率增加,也可防止随机访问分配终端和其他终端的接收功率差增大。这是因为随机访问的接收功率的增加的理由在于,在访问点100中,因冲突而有可能同时接收多个终端200的信号。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3(随机访问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将连接到访问点100的全部终端或一部分终端的先前接收到的信号的平均接收功率设定作为目标接收功率值。
无法确定在随机访问分配中实际地发送响应信号的终端200。因此,通过连接到访问点100的全部终端或一部分终端的先前接收到的信号的平均接收功率被设定作为目标接收功率值,在随机访问分配中,为了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而必需的发送功率容易收纳在各终端200的最小发送功率和最大发送功率之间的范围内。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4(随机访问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根据目的,设定固定值的目标接收功率。
图9C表示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4(随机访问分配)的目的和目标接收功率值的一例子。例如,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为了优先接收小区边缘终端的信号的目的,将目标接收功率值降低设定(例如,-75dBm),使得即使在小区边缘终端也满足所需目标接收功率。另一方面,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为了优先接收访问点附近终端的信号的目的,将所需目标接收功率值提高设定(例如,-65dBm)。
这样,访问点100通过根据目的,设定随机访问分配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使小区边缘终端或访问点附近终端的接收优先。
以上,说明了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
这样,在设定方法1中,访问点100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将目标接收功率值通知给终端200。此外,终端200从估计出的路径损失及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进行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这样一来,可以减小通过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而分配了资源的终端200间的访问点100中的接收功率差,可以改善载波间干扰、A/D转换的动态范围的问题。此外,访问点100通过在终端200的单独区域中,对每个终端200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与各终端200的信道质量匹配来设定发送功率。
<设定方法2>
在设定方法2中,访问点100(RA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4)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图10表示设定方法2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一例子。图10中的触发类型是指示触发帧(Trigger frame)的类别的类型,例如,触发类型被设定为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终端200在接收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后,获取在终端共同区域中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然后,终端200从由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算出的路径损失和上述获取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例如,使用式(3),计算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对于响应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再者,在本设定例子的情况下,由于各终端200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相同,所以每个终端200的接收质量大致相同。访问点100可以基于共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唯一地确定各终端200的MCS。因此,也可以设为不是在终端单独区域中发送MCS等的信息,而在共同区域中发送的结构。通过在共同区域发送MCS,可以削减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开销。
[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
接着,说明有关适用了设定方法2的情况下的访问点100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
以下,使用图11A~图11C分别说明单独分配时的目标接收功率的设定方法1’~3’。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单独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从由调度单元101确定的、表示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终端信息及各终端的MCS,基于最高的MCS最低所需接收功率,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11A表示设定方法2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图11A中,对于3个终端(ID=1、2、3)分别分配了资源(RU=1、2、3)。此外,各终端200的MCS分别是#2、#3、#5。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将在各终端200的MCS#2、#3、#5之中最高的MCS、即终端ID=3的MCS#5的最低所需接收功率中加上了某个偏移的值设定作为各终端200中共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这样,访问点100通过根据对各终端200设定的MCS之中最高的MCS,对全部终端200设定共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无错误接收全部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可能性提高。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2’(单独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从由调度单元101确定的、表示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终端信息,基于该终端200先前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11B表示设定方法2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2’(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图11B中,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假定调度单元101对3个终端200(ID=1、2、3)分配了资源,将从该终端200先前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设定作为各终端200中共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这样,访问点100通过将从该终端200先前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值设定作为目标接收功率值,为了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而必需的发送功率容易收纳在各终端200的最小发送功率和最大发送功率之间的范围内。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3’(单独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使用由调度单元101确定的、表示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终端信息,从该终端200的最大发送功率及路径损失,计算估计接收功率,将估计接收功率最低的终端200的估计接收功率确定作为各终端200中共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11C表示设定方法2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3’(单独分配)的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图11C中,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假定调度单元101对3个终端200(ID=1、2、3)分配了资源,将各终端200之中估计接收功率最低的终端200、即终端ID=3的估计接收功率设定作为各终端200中共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这样,访问点100通过根据各终端200的最大发送功率、路径损失,估计目标接收功率,将目标接收功率最低的终端200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为终端200共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将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得低,可以降低终端200的功耗及对其他访问点100产生的干扰。此外,可以防止设定需要超过终端200可设定的最大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接着,在以下,说明随机访问分配时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随机访问分配)>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使用与上述的设定方法2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3’(单独分配)同样的设定方法,也可以将对通过单独分配而分配了资源的各终端200共同设定的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作为随机访问分配用RU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再者,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使用与设定方法1中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3(随机访问分配)、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4(随机访问分配)同样的设定方法,也可以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
以上,说明了设定方法2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
这样,在设定方法2中,访问点100通过在图10所示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缩短终端单独区域的时间长度,可以降低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开销。访问点100无法确定随机访问分配终端200之中的哪个终端200发送响应信号,无法对终端200单独地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最佳值。因此,在随机访问分配终端200的比例大的情况下,即使在共同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性能劣化也少。
<设定方法3>
在设定方法3中,访问点100(RA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4)与设定方法2同样地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但是,目标接收功率值,对在随机访问中发送的响应信号(信息)的每个类别设定为不同的值。
作为响应信号的类别,例如,可列举数据、控制信息、管理信息等。图12表示设定方法3的、每个响应信号类别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一例子。在响应信号的重要度较高的情况下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得高,在响应信号的重要度较低的情况下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得低。在图12中,是以控制信息、数据、管理信息的顺序表示优先级高的情况下的例子。
再者,目标接收功率值较高,例如意味着对于以设定方法2算出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加上ZdB的偏移。同样地,目标接收功率值较低,例如意味着对于以设定方法2算出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加上YdB的偏移(其中,Y<Z)。
此外,例如,重要度较高的响应信号是其值被频繁更新的信号,重要度较低的响应信号是其值不被频繁更新的信号。
此外,响应信号的类别也可以不是所谓数据、控制信息、管理信息的划分,而例如将管理信息进一步细分,通知每个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关联响应(AssociationResponse)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终端200在接收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后,获取在终端共同区域中配置的多个目标接收功率值,根据作为响应信号发送的信号的类别,切换使用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然后,终端200从由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算出的路径损失和上述选择出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例如使用式(3),计算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进行对于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
这样,在设定方法3中,访问点100在图10所示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而且对响应信号的每个类别将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为不同的值。由此,在随机访问中,即使响应信号冲突的情况下,在访问点100中,可以正确地接收目标接收功率值被设定得高的响应信号的可能性较高,可以提高重要度较高的信号的接收成功几率。
<设定方法4>
在设定方法4中,访问点100与设定方法2同样地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但是,对单独分配、随机访问分配的每一个分别通知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13表示设定方法4的每个分配方法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一例子。在分配方法为单独分配的情况下不发生响应信号的冲突,或者可以预先推测访问点100分配资源的终端200的最大发送功率及最低发送功率。因此,被认为访问点100实际接收的响应信号的接收功率和目标接收功率值之差较小。因此,访问点100在分配方法为单独分配的情况下提高地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
另一方面,在分配方法为随机访问分配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响应信号的冲突,因发生冲突,响应信号的接收功率和目标接收功率值之差增大。即,被认为响应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可能性高。因此,访问点100在分配方法为随机访问分配的情况下降低地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
终端200在接收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后,获取在终端共同区域中配置的多个目标接收功率值。终端200从终端单独区域的终端识别ID,判断在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资源是否为通过随机访问分配分配的资源。即,如果终端识别ID为本机的ID,则终端200判定为单独分配,如果是随机访问用ID,则判定为随机访问分配。终端200根据分配方法是单独分配还是随机访问分配,切换在响应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然后,终端200从由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算出的路径损失和上述选择出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例如使用式(3),计算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进行对于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
这样,在设定方法4中,访问点100在图10所示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而且对每个分配方法(单独分配、随机访问分配)将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为不同的值。由此,例如,在随机访问分配的情况中,在发生了冲突的情况下接收功率增加,所以访问点100通过在随机访问分配中,设定考虑了冲突造成的接收功率的增加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防止发生了冲突的情况下的A/D转换性能的劣化及对其他终端产生的干扰增加。
<设定方法5>
在设定方法5中,访问点100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而且,访问点100在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从在共同区域中设定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偏移值(目标接收功率偏移(offset))。
图14表示设定方法5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一例子。图14中的触发类型是指示触发帧(Trigger frame)的类别的类型,例如,触发类型被设定为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终端200在接收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后,获取在终端共同区域中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值。而且,终端200获取在终端200(本机)的STA_ID或随机访问用ID被设定为终端识别ID的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偏移,对从共同区域获取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加上目标接收功率偏移。然后,终端200从由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算出的路径损失、以及加上了上述目标接收功率偏移后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例如使用式(3),计算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进行对于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
[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
接着,说明有关适用了设定方法5的情况下的访问点100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
图15是设定方法5的目标接收功率偏移的图案的一例子。图15表示目标接收功率偏移以2比特示出的情况下的偏移值。再者,如果目标接收功率偏移值是小于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比特数的值,则其可以为任何比特数。
适用了设定方法5的情况下的目标接收功率值,按与设定方法1同样的步骤计算。但是,相对于在设定方法1中,将对终端200单独地设定的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在设定方法5中,访问点100例如计算对每个终端200求得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平均值,将平均值设定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而且,访问点100测量各终端200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和平均值之差,使用图15的表,将与平均化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之差量化,生成目标接收功率偏移,设定在终端单独区域中。
这样,在设定方法5中,访问点100在图14所示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而且,在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来自共同区域中设定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偏移值。这样一来,目标接收功率偏移的比特数少于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比特数,所以在分配终端数较多的情况下,可以缩短共同区域及终端单独区域的合计的时间长度,可以降低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开销。
<设定方法6>
在设定方法6中,访问点100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设定对于单独分配终端和随机访问分配终端不同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作为一例,访问点100对单独分配终端,在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用于发送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值,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在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16表示设定方法6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一例子。图16中的触发类型是指示触发帧(Trigger frame)的类别的类型,例如,触发类型被设定为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访问点100在设定了终端单独区域的单独分配用的控制信号、即设定了区分终端200的唯一的ID(STA_ID)的区域中,配置发送功率值。另一方面,访问点100在设定了终端单独区域的随机访问分配用的控制信号、即设定了随机访问用ID(RA_ID)的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
终端200在接收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后,在存在终端200的STA_ID被设定为终端识别ID的终端单独区域的情况下,获取在相应的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的发送功率值,基于获取的发送功率,对于响应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另一方面,终端200在存在随机访问ID被设定为终端识别ID的终端单独区域的情况下,获取在相应的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从由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算出的路径损失和上述获取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例如使用式(3),计算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对于响应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
接着,说明有关适用了设定方法6的情况下的访问点100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方法。与设定方法1同样,访问点100求各终端200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在设定方法6的情况下,访问点100需要对于单独分配终端设定发送功率,所以例如使用式(3),计算终端200的发送功率。然后,访问点100将计算出的发送功率值设定在对单独分配终端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再者,目标接收功率值和发送功率值的格式(比特数)也可以相同。
这样,在不对终端200通知发送天线增益,发送天线增益造成的影响较大的情况下,通过由访问点100计算对单独分配终端的发送功率,可以更正确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此外,通过对于单独分配终端通知发送功率,可以在终端200侧省略路径损失计算处理、发送功率计算处理,所以可以削减终端200的功耗。此外,在发送功率值和目标接收功率值中格式(比特数)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识别ID被设定的位置与以往没有改变,所以判定终端识别ID的位置的处理的复杂度不增加。
<设定方法7>
在设定方法7中,访问点100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配置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对单独分配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17表示设定方法7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一例子。图17中的触发类型是指示触发帧(Trigger frame)的类别的类型,所以例如触发类型被设定为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访问点100在被设定了区分终端200的唯一的ID(STA_ID)的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在被设定了随机访问用ID(RA_ID)的终端单独区域中,不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此外,访问点100在共同区域中,配置随机访问分配终端用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终端200在接收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后,在存在终端200的STA_ID被设定为终端识别ID的终端单独区域的情况下,获取相应的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基于获取的目标接收功率值进行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另一方面,终端200在终端200的STA_ID未被设定为终端识别ID的情况下,获取在共同区域中配置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从由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算出的路径损失和上述获取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例如使用式(3),计算响应信号的发送功率,对于响应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这样,在设定方法7中,如图17所示,访问点100在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在对单独分配终端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配置目标接收功率值。这样一来,在随机访问分配终端较多的情况下,可以缩短共同区域及终端单独区域的合计的时间长度,可以降低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开销。此外,访问点100无法确定随机访问分配终端之中的哪个终端200发送响应信号,无法对终端200单独地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最佳值。因此,在随机访问分配终端200的比例大的情况下,即使在共同区域中配置了目标接收功率值,性能劣化也少。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及区域的设定方法1~7。
[路径损失反馈定时]
接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访问点100计算目标接收功率值时使用路径损失的情况下,有关终端200对访问点100反馈路径损失的定时。
以下,分别说明终端200反馈路径损失的定时1~4。
<定时1>
在定时1中,终端200对访问点100发送路径损失通知信号,作为对来自访问点100的请求信号(路径损失请求信号)的响应。图18表示定时1的路径损失反馈的处理流程的一例子。
在图18中,访问点100生成信标信号(ST201)。在信标信号内,包含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
生成的信标信号从访问点1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终端200(ST202)。
接着,访问点100定期地生成路径损失请求信号(ST203)。例如,路径损失请求信号被作为动作帧生成。动作帧是用于设定测量请求(Measurement Request)、TPC请求(TPCRequest)等的帧(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
生成的路径损失请求信号从访问点1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终端200(ST204)。
终端200在接收到路径损失请求信号的情况下,从通过信标信号通知的发送功率、天线增益等来估计路径损失(ST205)。例如,路径损失估计以式(1)或式(2)表示。
接着,终端200生成路径损失通知信号(ST206)。例如,路径损失通知信号被作为动作帧生成。
生成的路径损失通知信号从终端2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访问点100(ST207)。
这样,在定时1中,终端200对访问点100发送路径损失作为路径损失请求信号的响应。这样一来,终端200可以在访问点100需要路径损失的定时通知路径损失。
<定时2>
在定时2中,终端200定期地估计路径损失,在从通知了上次路径损失的定时起的路径损失变化量达到了某一基准的情况下,或者在从通知了上次路径损失的定时起经过了某一时间的情况下,对访问点100发送路径损失通知信号。图19表示定时2的路径损失反馈的处理流程的一例子。
在图19中,访问点100生成信标信号(ST211)。在信标信号内,包含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
生成的信标信号从访问点1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终端200(ST212)。
终端200从通过信标信号通知的发送功率、以及天线增益而定期地估计路径损失(ST213)。例如,路径损失估计以式(1)或式(2)表示。路径损失估计中使用的信号也可以设为刚好在路径损失估计之前接收到的信号。
终端200判定估计出的路径损失从通知了上次路径损失的定时起的路径损失变化量是否达到了某一基准,或者从通知了上次路径损失的定时起是否经过了某一时间。
终端200在满足了判定条件的情况下,生成路径损失通知信号(ST215)。例如,路径损失通知信号被作为动作帧生成。
生成的路径损失通知信号从终端2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访问点100(ST216)。
这样,在定时2中,终端200仅在路径损失变化的定时对访问点100通知路径损失。这样一来,可以削减控制信息的开销。
<定时3>
在定时3中,终端200确定要连接的访问点100,在发送关联请求信号时,使终端200估计出的路径损失包含在关联请求信号内。图20表示定时3的路径损失反馈的处理流程的一例子。
在图20中,访问点100生成信标信号(ST221)。在信标信号内,包含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
生成的信标信号从访问点1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终端200(ST222)。
终端200从接收质量等中,选择要连接的访问点100(ST223)。
终端200从通过信标信号通知的发送功率及天线增益来估计路径损失(ST224)。例如,路径损失估计以式(1)或式(2)表示。
终端200生成关联请求信号(ST225)。关联请求信号是用于对连接目的地的访问点100通知终端200的信息的信号(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终端200使估计出的路径损失也包含在该关联请求信号内。
生成的关联请求信号从终端2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访问点100(ST226)。
这样,在定时3中,通过在关联请求信号内包含路径损失,与单独发送路径损失的情况比较,可以削减控制信息的开销。
<定时4>
在定时4中,终端200在发送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时,使终端200估计出的路径损失包含在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中,作为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响应。图21表示定时4的路径损失反馈的处理流程的一例子。
在图21中,访问点100生成信标信号(ST231)。在信标信号内,包含访问点100的发送功率。
生成的信标信号从访问点1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终端200(ST232)。
访问点100为了确认终端200的缓冲状态,生成用于请求缓冲状态报告(bufferstatus report)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ST233)。
生成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从访问点1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终端200(ST234)。
终端200从通过信标信号通知的发送功率及天线增益来估计路径损失(ST235)。例如,路径损失估计以式(1)或式(2)表示。
终端200生成用于通知本机的缓冲状态的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ST236)。终端200使估计出的路径损失也包含在该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内。
生成的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从访问点100以无线方式通知给终端200(ST237)。
这样,在定时4中,通过终端200将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和路径损失同时地发送,与单独发送路径损失的情况比较,可以削减控制信息的开销。此外,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及路径损失被用于随机访问的调度及发送功率控制,由于被使用的定时相同,所以通过同时地反馈,效率高。
以上,说明了路径损失反馈定时1~4。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访问点100对于终端200使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通知目标接收功率值,终端200从估计出的路径损失、以及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等来计算发送功率,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由此,访问点100在通过UL MU-MIMO或OFDMA接收被多个终端200复用的信号时,可以减小终端200间的接收功率差。因此,可以降低MU干扰,将接收信号收纳在A/D转换的动态范围内。由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随机访问中MU发送的UL响应信号中高效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降低终端200间的接收功率差,可以改善载波间干扰、A/D转换的动态范围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通知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根据随机访问分配终端或单独分配终端的接收质量,在每次调度中动态地变更目标接收功率值,可以瞬间地适用每个终端200的最佳自适应调制。通过这些,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系统吞吐量提高。
(实施方式2)
如前述,通过访问点对终端以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通知目标接收功率值,在终端侧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在访问点接收以UL MU-MIMO或OFDMA方式复用了来自多个终端的信号的信号时,可以减小访问点中的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
但是,与11ax对应的终端的发送功率控制的能力较低。例如,在与11ax对应的终端的中有可能存在只能将发送功率变更几级的终端、根据情况而没有发送功率控制的功能的终端。因此,在各终端中,尽管从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等来计算发送功率,但因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有可能以满足访问点侧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发送功率无法发送响应信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因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而难以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情况下,控制终端的发送的方法。这样一来,可以减小访问点中的、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3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22中与图5不同的方面是,将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输出的信息及RA控制信号解调单元204输出的信息输入到发送控制单元301,将发送控制单元301的输出输入到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此外,有关访问点1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图4)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送控制单元301根据算出的发送功率的值来控制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取消信号的发送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细节将后述)。
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基于从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输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以及从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输入的路径损失值,使用式(3)计算发送功率。
发送控制单元301基于从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输入的发送功率值、从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输入的信息(目标接收功率值等)、以及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发送功率可变幅度,从能否设定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以内的发送功率的观点,判断有无该信号的发送停止,将表示有无发送停止的信息输出到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再者,有无发送停止的判定方法,将后述。
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在从发送控制单元301有发送停止指示的情况下,不进行相应信号的发送。另一方面,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在从发送控制单元301没有发送停止指示的情况下,对于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输入的信号实施D/A转换、上变频为载波频率等的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将无线发送处理后的信号通过天线201发送。
以下,分别说明发送停止有无的判定方法1~6。
<判定方法1>
在判定方法1中,发送控制单元301在任何的发送功率中都不发出发送停止指示。
这样,在判定方法1中,发送控制单元301不发出发送停止指示,所以在因发送功率的限制,无法设定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以内的发送功率的终端300较多的情况下,访问点100中的接收信号的功率差有可能为规定值以上。但是,在终端数较少的情况下,接收功率差收纳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可能性提高,所以通过发送控制单元301不发出发送停止指示,可以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在访问点100的A/D转换性能较高的情况中,没有发送功率差造成的A/D转换的动态范围的问题。
<判定方法2>
在判定方法2中,发送控制单元301在因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无法设定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以内的发送功率作为由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算出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指示发送停止。
这样,发送控制单元301在无法设定满足终端300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以内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始终停止发送。这样一来,可以防止终端300间的接收功率差增大而无法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此外,对于不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而有可能接收失败的信号,通过停止发送,可以降低随机访问分配的冲突率。
<判定方法3>
在判定方法3中,发送控制单元301在单独分配的情况下任何的发送功率中,都不发出发送停止指示。另一方面,发送控制单元301在随机访问分配的情况下,在因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无法设定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以内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指示发送停止。
这样,终端300在访问点100中无法判断哪个终端300实际地发送响应信号的随机访问分配、即在不知道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等的发送功率控制能力的状态下,仅对在访问点100中有可能被设定了目标接收功率值的终端300,根据发送功率,指示发送停止。这样一来,可以防止终端300间的接收功率差增大而无法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另一方面,在单独分配中,在访问点100中,可以考虑分配资源的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及最小发送功率等的发送功率控制能力来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因此,目标接收功率值因发送功率限制而较少极大地变化,所以在单独分配终端中无论发送功率如何都始终发送响应信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判定方法4>
在判定方法4中,在因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无法设定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以内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有无发送停止,从访问点100向终端300发出信令。终端300根据信令(0:不发送、1:发送),指定有无发送停止。
这样,终端300根据来自访问点100的信令,通过切换在无法设定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以内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的有无发送停止,可以根据访问点100的A/D转换性能等,改变发送控制。
<判定方法5>
在判定方法5中,发送控制单元301即使在单独分配的情况下任何的发送功率中,都不发出发送停止指示,在随机访问分配的情况下,根据以信标通知的、BSS LOAD,在因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而无法设定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以内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指示发送停止。即,发送控制单元301在BSS LOAD较低的情况下不发出发送停止,在BSS LOAD较高的情况下发出发送停止。BSSLOAD是,访问点100对终端300以信标通知连接到BSS的终端数、与业务量状况对应的拥挤程度的信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
这样,终端300通过根据BSS LOAD,切换随机访问分配时的有无发送停止,对于不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而有可能接收失败的信号,在随机访问中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高的情况下(即BSS LOAD较高的情况),通过发送停止,可以降低随机访问中的冲突几率。
<判定方法6>
在判定方法6中,发送控制单元301在单独分配的情况下任何的发送功率中,都不发出发送停止指示,在随机访问分配的情况下,根据响应信号的每个类别,切换有无发送停止。
作为响应信号的类别,例如,可列举数据、控制信息、管理信息等。图23表示判定方法6的基于响应信号的类别的有无发送停止的一例子。发送控制单元301在重要度较高的响应信号的类别的情况下,在任何的发送功率中,都不发出发送停止指示。另一方面,发送控制单元301在重要度较低的响应信号的类别的情况下,在因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而无法设定满足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以内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指示发送停止。
这样,终端300通过根据响应信号的类别,切换随机访问分配时的有无发送停止,可以防止在随机访问中无法发送重要度较高的信号。再者,对发送停止指示的操作不限于完全停止发送。例如,通过抑制随机访问的发送几率,也可以进行降低优先级的操作。
以上,说明了在发送控制单元301中,判定有无发送停止的判定方法1~6。
再者,上述判定方法的切换,可以使用信标、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关联响应(Association Response)等的管理帧(Management frame)从访问点100向终端300广播,也可以包含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而通知给终端300。通过以管理帧来控制,可以设定对每个BSS合适的值。此外,通过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每个发送进行控制,尽管开销增加,但在终端300的状况极大变动的环境中也可进行追随变动的适当的控制。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在因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等终端300的发送功率控制能力(性能),终端300无法以满足由访问点100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的发送功率发送UL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发送控制单元301根据状况而使终端300的发送处理停止。由此,无论终端300的性能、即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如何,都可以减小访问点100中的终端300间的接收功率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降低MU干扰,将接收信号收纳在A/D转换的动态范围内,可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实施方式3)
如前述,通过终端根据状况,停止无法满足目标接收功率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无论终端的性能如何,都可以减小访问点中的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但是,通过停止发送,根据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设定,有可能增加响应信号的发送机会大幅度减少的终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连续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在每次发送中变更目标接收功率值等,防止发送功率控制能力较低的终端等特定的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机会大幅度减少的方法。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访问点400的结构的框图。图24中与图4不同的方面是,将由调度单元101确定的资源分配信息和由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算出的目标接收功率值输入到发送控制单元401,发送控制单元401对调度单元101、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输出指示控制的信息。此外,有关终端3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图22)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送控制单元401在连续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时,对连续发送的每个发送次数控制调度单元101、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的动作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细节将后述)。
在发送控制单元401中,输入由调度单元101确定的资源分配信息和由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算出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发送控制单元401对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每个发送存储所输入的资源分配信息(包含MCS)及目标接收功率值。
发送控制单元401在发送连续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时,控制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具体而言,在连续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发送控制单元401基于先前以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通知给终端300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以及资源分配信息,控制调度单元101及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以使对连续发送的每个发送次数设定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及资源分配信息等。再者,发送控制单元401中的控制方法,将后述。
调度单元101基于从发送控制单元401指示的内容,确定资源分配,对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设定单元103及RA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4输出资源分配信息。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102基于从发送控制单元401指示的内容,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值,对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设定单元103输出目标接收功率值。
图25表示实施方式3的连续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TF-R)时的UL MU发送过程的一例子。
在图25中,在通过CSMA/CA获得了发送权的访问点400(AP)中的TXOP的区间内的ULMU发送过程中,TF-R#1是第1发送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TF-R#2是第2发送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此外,在图25中,UL MU是UL响应信号,ACK(或者,M-BA(Multi-STA Block ACK))是表示对UL响应信号的接收成功的信息。此外,在图25中,P1、P2是每个发送次数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再者,连续发送意味着将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在TXOP内以连续方式发送。访问点400通过CSMA/CA获得发送权后,对发送次数进行计数。此外,访问点400使用实施方式1的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随机访问分配)的其中一个来设定对第1发送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TF-R#1)适用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以下,分别说明发送控制单元401的控制方法1~3。
<控制方法1>
在控制方法1中,发送控制单元401在连续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时,在每次发送时进行降低随机访问分配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控制。此外,发送控制单元401随着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每次发送时降低目标接收功率,还减小响应信号的MCS级别(即,变更为传输速度低的MCS)。MCS级别也可以根据目标接收功率值而唯一地设定。
例如,发送控制单元401在以第1发送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P1的计算中适用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随机访问分配)。然后,发送控制单元401将以第2发送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P2从以第1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P1降低10dB(P2=P1-10[dB])。优选这种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间之差基于容许功率差的值来确定。例如,也可以将容许功率差设为±5dB,将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变更量设为10dB。
这样,发送控制单元401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连续发送中,在每次发送时降低目标接收功率值及MCS级别。即,访问点400(发送控制单元401)在紧接指定了目标接收功率值P1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UL MU-MIMO/OFDMA发送过程之后,进行指定了目标接收功率值P2(<P1)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UL MU-MIMO/OFDMA发送过程。
由此,在第1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由于目标接收功率值较高,所以即使因最大发送功率限制而无法发送响应信号的终端300,在第2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通知的、接收功率下降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中,也在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以下,可以发送响应信号。
即,可以防止小区边缘的终端300等、特定的终端300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机会大幅度减少。此外,通过目标接收功率值基于容许功率差的值而变更,可以对不具有发送功率控制功能的终端也提供发送机会。
此外,控制方法1也可适用于通过第1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抑制小区边缘的终端300的访问、通过第2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抑制访问点附近的终端300的访问的控制。
<控制方法2>
在控制方法2中,发送控制单元401在连续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时,每次发送时增大容许功率差。例如,发送控制单元401根据目标接收功率设定方法1(随机访问分配)设定目标接收功率值。此外,发送控制单元401容纳在第1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发送时以较小的容许功率差平均功率的终端300。接着,发送控制单元401通过在第2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发送时提高容许功率差,可以容纳因第1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而无法进行响应信号的终端300。
这样,在连续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时,发送控制单元401在每次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发送时增大容许功率差。这样一来,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每次发送时增大,所以即使在前发送时,因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而无法发送响应信号的终端300,在后发送时也可以发送响应信号。即,每次发送时可容易发送来自由访问点400指定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和终端300可发送的发送功率产生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之差较大的终端300的响应信号。
<控制方法3>
在控制方法3中,与控制方法1同样,发送控制单元401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连续发送中,降低每个发送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及MCS。进而,发送控制单元401增长每个发送的UL MU发送的PPDU长度。
这样,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连续发送中,通过对每个发送降低目标接收功率值及MCS级别,并且将PPDU长度增长,除了与控制方法1同样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使可以用第1UL响应信号和第2UL响应信号发送的信息量为相同程度。即,可以消除以第1UL响应信号发送的终端300和以第2UL响应信号发送的终端300之间的不平等。
此外,如以下,分级地降低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控制,在时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延迟特性的改善上也有效果。具体而言,在目标接收功率值较小的情况下,链路预算中有余量的终端300(即,对于路径损失有功率的余量的终端300)有可能降低发送功率来发送。这种情况下,相比可传输的最大速度使用低速的MCS,对于相同的数据量需要较长的发送时间。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首先设定大的目标接收功率值,可高速传输的终端300不需要降低速度而以高速的MCS及较短的PPDU发送响应信号的可能性提高。由此,可提高时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缩短传输延迟。
以上,说明了发送控制单元401的控制方法1~3。
再者,连续发送不是限于事前获取发送权的TXOP区间内的发送,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的级联区域(也称为Cascaded field(级联字段))中,也可以将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连续发送的区间(级联区域的标志为“1”的区间)作为连续发送的区间。此外,发送控制单元401即使在连续发送为3次以上的情况下同样地进行发送控制即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连续发送时,发送控制单元401对每个连续发送的发送进行降低目标接收功率值及MCS级别的动作。由此,可以防止发送功率控制能力较低的终端300等、特定的终端300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机会大幅度减少。
(实施方式4)
在11ax中,支持发送功率的设定精度或RSSI测量精度等的要求精度不同的2类别的终端类(也称为STA Classes)。A类的终端是高功能终端,发送功率(绝对值)的设定精度被要求在±3dB以内。即,A类的终端对于访问点指示的发送功率容许最大3dB的设定误差。另一方面,B类的终端是低功能终端,发送功率(绝对值)的设定精度被要求在±9dB以内。即,B类的终端对于访问点指示的发送功率容许最大9dB的设定误差。
如前述,从终端的发送功率能否设定为满足收纳在从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差以内的条件的观点,判断有无该信号的发送停止,并停止发送响应信号。由此,可以降低MU干扰,将接收信号收纳在A/D转换的动态范围内。而且,还可以提高系统吞吐量。本实施方式中,从终端的发送功率能否设定为满足基于由访问点设定的目标接收功率的容许条件的发送功率的观点,判断有无该信号的发送禁止。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难以满足容许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禁止终端的发送,可以减小访问点中的、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
有关终端3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图22)相同。此外,有关访问点1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图4)相同。
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基于从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输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以及从路径损失估计单元207输入的路径损失值,使用式(3)计算发送功率值。
发送控制单元301基于从发送功率计算单元205输入的发送功率值、从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204输入的信息(目标接收功率值等)、以及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发送功率可变幅度,判断是否可以设定满足容许条件的发送功率。然后,发送控制单元301在无法设定满足容许条件的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生成表示发送禁止的信息。这样,发送控制单元301判断是否可以设定满足容许条件的发送功率值,在无法设定的情况下,将表示发送禁止的信息输出到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再者,有关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的细节,将后述。
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在从发送控制单元301输入了表示发送禁止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输入的信号的发送。另一方面,无线发送接收单元202在没有从发送控制单元301输入表示发送停止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0输入的信号实施D/A转换、上变频为载波频率等的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将无线发送处理后的信号通过天线201发送。
以下,使用图26A~图26C分别说明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1~3。
<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1>
图26A是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1中的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1中,通过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在终端使用式(3)算出的发送功率值无法发送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在终端侧估计以实际可发送的发送功率值发送了响应信号的情况下的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值。然后,即使在终端将发送功率值设定为最大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也低于以目标接收功率值作为基准设定的容许功率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禁止终端的发送。此外,即使在终端将发送功率值设定为最小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仍超过容许功率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禁止终端的发送。此外,在终端可设定的发送功率值的间距(step)太粗糙,无法设定发送功率值,使得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收纳在来自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容许功率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禁止终端的发送。换言之,在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为容许功率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间,不存在终端可设定的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禁止终端的发送。再者,容许功率范围的设定方法,将后述。
这样,在因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在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为容许功率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不存在终端可设定的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禁止发送。由此,可以防止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差增大,降低MU干扰。
<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2>
图26B是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2中的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2中,在因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终端无法以使用式(3)算出的发送功率值发送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在终端侧估计以实际可发送的发送功率值发送了响应信号的情况下的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值。而且,即使在终端将发送功率值设定为最小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在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也超过以目标接收功率值作为基准设定的容许功率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也禁止终端的发送。此外,在终端可设定的发送功率值的间距太粗糙,无法设定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为容许功率范围的上限值以下的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禁止终端的发送。换言之,在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为容许功率范围的上限值以下,不存在终端可设定的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禁止终端的发送。
这样,通过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仅在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为容许功率范围的上限值以下、不存在终端可设定的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禁止发送,可以禁止发送对其他终端的接收信号产生的干扰的影响较大的响应信号。即,通过禁止发送具有某种程度以上超过访问点中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接收功率估计值的响应信号,可以降低MU干扰。此外,通过允许发送低于容许功率下限值,可以防止终端的发送机会的下降。
<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3>
图26C是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3中的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3中,在终端无法使用以式(3)算出的发送功率值发送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在终端侧估计以实际可发送的发送功率值发送了响应信号的情况下的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值。然后,即使终端将发送功率值设定为最小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在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超过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情况下,禁止终端的发送。此外,在终端可设定的发送功率值的间距太粗糙,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无法设定为目标接收功率值以下的发送功率值的情况下,禁止终端的发送。换言之,仅在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超过由访问点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情况下,禁止终端的发送。
这样,仅在因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超过由访问点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情况下禁止发送。由此,可以按比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2更严的条件限制响应信号的发送,可以进一步降低MU干扰。此外,通过允许低于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发送,可以进一步防止终端的发送机会的下降。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1~3。
以下,使用图27A~图27D分别说明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1~3中的有关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1~4。
<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1>
图27A表示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1中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1中,根据终端的性能(例如,A类、B类),改变容许功率值的范围。例如,对A类终端增大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幅度,对B类终端将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幅度相比A类终端减小。这是因为A类终端的发送功率的设定精度比B类终端高。
这样,终端性能较低的终端中,因接收功率估计精度,访问点中的实际的接收功率值和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功率差增大的可能性高。因此,可以通过根据终端的性能改变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幅度,容易禁止性能较低的终端的发送,降低MU干扰。
<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2>
图27B表示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2中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2中,根据随机访问分配、单独分配,改变容许功率值的范围。例如,在单独分配中增大容许功率值的范围,在随机访问分配中减小容许功率值的范围。
随机访问分配中,访问点侧难以判断哪个终端从随机访问确保资源,所以调度器无法进行考虑了接收功率差的资源分配。因此,随机访问分配比单独分配容易增大接收功率差造成的来自邻接RU的干扰。因此,有容易发生接收功率差造成的干扰的倾向。因此,根据本设定方法2,可以通过容易禁止随机访问分配的终端的发送,降低MU干扰。
<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3>
图27C表示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3中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3中,根据连接到访问点的终端的数和有关业务量的信息(BSS LOAD),改变容许功率值的范围。例如,BSS LOAD较低的情况下,即在连接到访问点的终端的数较少的情况中,增大容许功率值的范围。此外,在BSS LOAD较高的情况下,即在连接到访问点的终端的数较多的情况中,减小容许功率值的范围。再者,BSS LOAD通过信标来通知。
BSS LOAD较高的情况下,被认为资源的使用率高,所以邻接RU被使用的可能性和在随机访问中信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根据本设定方法3,可以通过容易禁止BSSLOAD较高的情况下的终端的发送,降低MU干扰。
<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4>
图27D表示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4中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的一例子。在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4中,以从使用式(3)算出的发送功率值估计的、访问点中的接收功率估计值超过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部分和低于的部分,改变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幅度。例如,在超过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部分中减小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幅度,在低于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部分中增大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幅度。
超过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情况下,有对其他终端产生的干扰的影响增大的倾向。因此,根据本设定方法4,可以通过容易禁止只能以超过发送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发送功率值发送响应信号的终端的发送,降低MU干扰。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1~4。
再者,容许功率值的范围可以是来自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功率差,或者也可以是以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定义的范围。此外,在上述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2中,也可以仅设定容许功率值的上限值。
再者,容许功率值的范围可以使用预先规定的值,也可以使用由访问点通知的值。
再者,也可以将各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组合使用。
再者,按照来自访问点的信令,也可以动态地变更容许条件的设定方法和容许功率值的范围的设定方法。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因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等的终端300的发送功率控制能力(性能),终端300无法以满足由访问点100通知的目标接收功率值作为基准的容许条件的发送功率发送UL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发送控制单元301禁止终端300的发送处理。由此,无论终端300的性能、即终端300的最大发送功率、最小发送功率、及发送功率可变幅度的限制如何,都可以减小访问点100中的终端300间的接收功率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降低MU干扰,提高系统吞吐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为始终发送目标接收功率值的结构,但即使是根据访问点的A/D转换性能,不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即不发送目标接收功率值的结构也可以。也可以根据触发类型切换是否进行发送目标接收功率值的切换。
(2)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例子说明了由硬件构成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情况,但本发明可在与硬件的协同中用软件实现。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包含了随机访问分配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仅包含单独分配的情况。特别地,在因终端的状态和位置变化等理由,访问点无法适当地评价路径损失和终端的发送功率控制能力的情况下是有用的。
此外,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由信标、TF、TF-R等通知的访问点的发送功率(TRP)也可以设为不包含天线指向性的影响的天线连接器中的功率,或者在包括多个天线的情况下设为多个天线连接器中的功率之和即合成功率。
此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即LSI来实现。集成电路控制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也可以包括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这些集成电路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单芯片,也可以包含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被集成为单芯片。这里,虽设为了LSI,但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有时也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
此外,集成电路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Processor)。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采用这样的结构,包括: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设定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作为用于控制多个终端各自的上行发送功率的UL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目标接收功率值是从多个终端接收上行信号时的接收功率的目标值;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信号生成单元将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在多个终端中通知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信号生成单元将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目标接收功率值,对随机访问中发送的信息的每个类别设定为不同的值。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对每个单独分配、随机访问分配通知目标接收功率值。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信号生成单元将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将从目标接收功率值偏移的偏移值配置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信号生成单元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将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终端单独区域中,对单独分配终端,将用于发送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值配置在终端单独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信号生成单元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将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共同区域中,对单独分配终端,将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终端单独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还包括:发送控制单元,在连续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时,控制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设定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及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发送控制单元在紧接指定了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UL MU-MIMO/OFDMA发送过程之后,进行指定了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UL MU-MIMO/OFDMA发送过程。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发送控制单元将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为比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小的值。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包括:设定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作为用于控制多个终端各自的上行发送功率的UL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目标接收功率值是从多个终端接收上行信号时的接收功率的目标值,生成包含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发送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目标接收功率值对随机访问中发送的信息的每个类别设定为不同的值。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对每个单独分配、随机访问分配通知目标接收功率值。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共同区域中,从目标接收功率值偏移的偏移值配置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终端单独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终端单独区域中,对用于发送单独分配终端的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值配置在终端单独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共同区域中,对单独分配终端的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终端单独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在发送连续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时,控制在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的目标接收功率值。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及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被设定,在紧接指定了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UL MU-MIMO/OFDMA发送过程之后,进行指定了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UL MU-MIMO/OFDMA发送过程。
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将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为比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小的值。
本发明的一方式,在UL MU-MIMO/OFDMA中,通过减小终端间的接收功率差,作为改善载波间干扰、AD转换的动态范围的问题的方式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0,400 访问点
200,300 终端
101 调度单元
102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
103 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设定单元
104 RA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05,210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
106,202 无线发送接收单元
107,201 天线
108,203 接收信号解调单元
109 反馈信息解码单元
110 响应信号解码单元
204 RA控制信号解码单元
205 发送功率计算单元
206 功率控制信息存储单元
207 路径损失估计单元
208 反馈信息生成单元
209 响应信号生成单元
301,401 发送控制单元

Claims (22)

1.通信装置,包括:
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设定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作为用于控制多个终端各自的上行发送功率的UL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是从所述多个终端接收上行信号时的接收功率的目标值;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包含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所述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所述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
所述信号生成单元将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所述终端单独区域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所述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所述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
所述信号生成单元将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所述共同区域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对在随机访问中发送的信息的每个类别设定为不同的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
对每个单独分配、随机访问分配通知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所述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所述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
所述信号生成单元将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所述共同区域中,将从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偏移的偏移值配置在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所述终端单独区域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所述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所述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
所述信号生成单元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将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终端单独区域中,对单独分配终端,将用于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值配置在所述终端单独区域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在所述多个终端中通知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所述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
所述信号生成单元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将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共同区域中,对单独分配终端,将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终端单独区域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发送控制单元,在发送连续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时,控制在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的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目标接收功率设定单元设定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及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
所述发送控制单元在紧接指定了所述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ULMU-MIMO/OFDMA发送过程之后,进行指定了所述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UL MU-MIMO/OFDMA发送过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发送控制单元将所述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为比所述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小的值。
12.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作为用于控制多个终端各自的上行发送功率的UL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是从所述多个终端接收上行信号时的接收功率的目标值,
生成包含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发送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所述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所述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
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所述终端单独区域中。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所述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所述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
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所述共同区域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对在随机访问中发送的信息的每个类别设定为不同的值。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方法,
对每个单独分配、随机访问分配通知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在所述多个终端中通知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所述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
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所述共同区域中,从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偏移的偏移值配置在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所述终端单独区域中。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所述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所述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
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的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终端单独区域中,用于发送对单独分配终端的所述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值配置在所述终端单独区域中。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具有:用于通知在所述多个终端中共同的控制信息的共同区域;以及用于通知所述多个终端各自的单独的控制信息的终端单独区域,
对随机访问分配终端的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所述共同区域中,对单独分配终端的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配置在终端单独区域中。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
在发送连续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时,控制在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中包含的所述目标接收功率值。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方法,
设定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及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
紧接在指定了所述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的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UL MU-MIMO/OFDMA发送过程之后,进行指定了所述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的所述随机访问用控制信号的UL MU-MIMO/OFDMA发送过程。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
将所述第2目标接收功率值设定为比所述第1目标接收功率值小的值。
CN201680073851.6A 2016-01-07 2016-11-28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83705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2270.XA CN113596977A (zh) 2016-01-07 2016-11-28 终端
CN202110742286.0A CN113556808A (zh) 2016-01-07 2016-11-28 集成电路
CN202110742502.1A CN113596978A (zh) 2016-01-07 2016-11-28 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1954 2016-01-07
JP2016001954 2016-01-07
JP2016-136798 2016-07-11
JP2016136798 2016-07-11
PCT/JP2016/004978 WO2017119026A1 (ja) 2016-01-07 2016-11-28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2286.0A Division CN113556808A (zh) 2016-01-07 2016-11-28 集成电路
CN202110742502.1A Division CN113596978A (zh) 2016-01-07 2016-11-28 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202110742270.XA Division CN113596977A (zh) 2016-01-07 2016-11-28 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0545A true CN108370545A (zh) 2018-08-03
CN108370545B CN108370545B (zh) 2021-06-25

Family

ID=59273506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2502.1A Pending CN113596978A (zh) 2016-01-07 2016-11-28 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202110742286.0A Pending CN113556808A (zh) 2016-01-07 2016-11-28 集成电路
CN202110742270.XA Pending CN113596977A (zh) 2016-01-07 2016-11-28 终端
CN201680073851.6A Active CN108370545B (zh) 2016-01-07 2016-11-28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2502.1A Pending CN113596978A (zh) 2016-01-07 2016-11-28 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202110742286.0A Pending CN113556808A (zh) 2016-01-07 2016-11-28 集成电路
CN202110742270.XA Pending CN113596977A (zh) 2016-01-07 2016-11-28 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10568044B2 (zh)
EP (2) EP3402257A4 (zh)
JP (3) JP6857852B2 (zh)
CN (4) CN113596978A (zh)
WO (1) WO20171190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9630A (zh) * 2022-01-25 2022-05-06 Tcl通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通信建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30660B2 (en) * 2015-05-28 2018-03-27 Intel IP Corporation Scheduling trigger frames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CN109076604B (zh) * 2016-05-13 2022-11-2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台和通信方法
EP3606270B1 (en) * 2017-04-04 2022-04-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335185A (zh) * 2018-06-22 2021-0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246424B (zh) * 2019-01-11 2022-11-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917554B2 (en) * 2021-03-09 2024-02-27 Juniper Networks, Inc. Orientation based transmission power
US20240040514A1 (en) * 2022-08-01 2024-02-01 Apple Inc. Dynamic activation of network hardware based on real-time condi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3016A (zh) * 2006-12-01 2008-06-04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层节能方法
US20150110046A1 (en) * 2013-10-17 2015-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JP2015139101A (ja) * 2014-01-22 2015-07-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20150245335A1 (en) * 2014-02-27 2015-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trigger frame based discovery for a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47616B (en) 1995-03-31 1998-12-11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ast power contr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disclosed.
JP5358981B2 (ja) * 2008-03-07 2013-12-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KR20100070976A (ko) * 2008-12-18 2010-06-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력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US9397737B2 (en) * 2009-07-07 2016-07-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destination stations in WLA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O2011078631A2 (ko) 2009-12-27 2011-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71400B (zh) * 2010-06-01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侧设备及其传输路损功率门限配置信息的方法
JP5269925B2 (ja) * 2011-01-31 2013-08-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4236491A3 (en) * 2011-07-13 2023-10-18 Sun Patent Trust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8965443B2 (en) * 2011-07-28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and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system having multiple transmit points
JP2013034115A (ja) * 2011-08-02 2013-02-14 Sharp Corp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2958146B (zh) 2011-08-17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发射上行信号的方法和终端
WO2013027987A2 (ko) 2011-08-19 2013-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Rrh(remote radio head)를 포함하고 있는 매크로 셀 환경에서 단말이 상향링크 전송 전력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그 단말 장치
KR20140060485A (ko) * 2011-09-05 2014-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13058612A1 (en) * 2011-10-19 2013-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108317A1 (ja) * 2012-01-17 2013-07-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電力制御装置、基地局装置、パラメータ供給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CN103327594B (zh) * 2012-03-22 2017-04-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608789B2 (en) * 2012-05-11 2017-03-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owledgements in response to received frames
WO2015013923A1 (zh) 2013-07-31 2015-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KR102262183B1 (ko) 2014-04-04 2021-06-07 뉴라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수신 확인 방법 및 다중 사용자 전송 방법
US10499418B2 (en) 2014-07-09 2019-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control and scheduling via aggregated frames
US9992746B2 (en) * 2014-10-28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multi-user unlicensed wireless networks
US10531433B2 (en) 2014-10-29 2020-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access
JP6791118B2 (ja) * 2015-03-06 2020-11-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70019863A1 (en) * 2015-07-14 2017-01-19 Intel IP Corporation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user devices at varying distances from an access point
KR20230130159A (ko) * 2015-09-10 2023-09-11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중 사용자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절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3016A (zh) * 2006-12-01 2008-06-04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无线网状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层节能方法
US20150110046A1 (en) * 2013-10-17 2015-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JP2015139101A (ja) * 2014-01-22 2015-07-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20150245335A1 (en) * 2014-02-27 2015-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trigger frame based discovery for a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9630A (zh) * 2022-01-25 2022-05-06 Tcl通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通信建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49630B (zh) * 2022-01-25 2023-08-15 Tcl通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通信建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23027A1 (en) 2024-01-18
CN113596978A (zh) 2021-11-02
JP2022088669A (ja) 2022-06-14
US20180302862A1 (en) 2018-10-18
JPWO2017119026A1 (ja) 2018-10-25
JP6857852B2 (ja) 2021-04-14
CN113596977A (zh) 2021-11-02
US20210250874A1 (en) 2021-08-12
EP3402257A1 (en) 2018-11-14
EP4325948A2 (en) 2024-02-21
EP3402257A4 (en) 2018-11-21
CN108370545B (zh) 2021-06-25
US11765665B2 (en) 2023-09-19
US10568044B2 (en) 2020-02-18
JP7065453B2 (ja) 2022-05-12
JP7304550B2 (ja) 2023-07-07
CN113556808A (zh) 2021-10-26
US20200163027A1 (en) 2020-05-21
WO2017119026A1 (ja) 2017-07-13
US11026185B2 (en) 2021-06-01
JP2021072638A (ja)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0545A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13613338B (zh) 用于上行链路laa的lbt信道接入过程的方法、无线装置以及存储器
US11509391B2 (en) Adaptive multiple access scheme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s
US9143269B2 (e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ssign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EP3403335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US2018032480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f-Contained Air Interface Partitions
EP359972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uplink pathloss in a wlan
US1021273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access adaptivel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80906B2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implementing fairness and complexity-constrained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scheme
KR2019005568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을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1375342B2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grouping users in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network
CN102754479A (zh) 在通信系统中分配通信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EP3599780B1 (en) Client device group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lan
JP2020505826A (ja) 動作チャネルインジケータ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1005093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820416B2 (ja) 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の送信順序の設定
US964209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719137A (zh) 一种信道质量通知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EP3435733B1 (en) Base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8634303B2 (en) Efficient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227476A1 (en) Variable-length coding in a noma-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3722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9554337B2 (en) Interference-aware scheduling with broadcast/multicast signaling
WO2024009127A1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plit for radio power pooling in active antenna system
KR20120106115A (ko) OFDMA 기반 무선 메쉬 네트워크를 위한 Interference over Thermal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