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0419A - 图像捕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捕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0419A
CN108370419A CN201780004725.XA CN201780004725A CN108370419A CN 108370419 A CN108370419 A CN 108370419A CN 201780004725 A CN201780004725 A CN 201780004725A CN 108370419 A CN108370419 A CN 108370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mmunicator
capturing apparatus
stat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47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0419B (zh
Inventor
尹胜
尹胜一
金东昱
尹贤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70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0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4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58Client or end-user data management, e.g. managing client capabilities, user preferences or demographics, processing of multiple end-users preferences to derive collaborative data
    • H04N21/25808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 H04N21/25841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involving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cl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3OS processes, e.g. booting an STB, implementing a Java virtual machine in an STB 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STB
    • H04N21/4436Power management, e.g. shutting down unused components of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4Warning ind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3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single remote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3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捕捉设备,包括:传感器;相机;图像处理器;第一通信器,可在第一状态和比第一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二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下进行操作;第二通信器,具有比第一通信器更低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如果在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二状态时传感器感测到对象,则通过第二通信器向外部设备做出对是否使用相机拍摄图像的请求,响应于通过第二通信器接收到的指令来控制图像处理器生成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并且控制第一通信器切换到第一状态,使得所述图像的数据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发送到外部设备。

Description

图像捕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与示例性的实施例一致的设备和方法涉及一种图像捕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其中,通过相机对预定的对象或对象体进行拍摄来生成拍摄的图像数据或捕捉图像数据并且将拍摄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外部装置,使得外部装置可基于拍摄的图像数据来显示拍摄的图像,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电池的无线图像捕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无线图像捕捉设备具有用于减少电池电力的消耗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根据特定进程来计算和处理预定信息,电子设备基本上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芯片组、存储器等用于计算的电子组件。这样的电子设备可根据将被在其中处理的信息而被不同地分类。例如,将电子设备分为用于处理一般信息的信息处理设备(诸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和用于处理图像信息的图像处理设备。
图像处理设备从外部接收包括图像数据的内容信号,并根据各种图像处理进程来处理从内容信号提取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设备可以基于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其自己的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或者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设置有面板的另一显示设备,使得在相应的显示设备上可基于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具体地,具有显示面板的图像处理设备被称为显示设备,并且可以例如包括TV、监视器、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平板计算机、移动电话等。此外,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用于将图像数据提供给另一图像处理设备(诸如,TV)的图像提供设备。根据如何生成图像数据将图像提供设备分为很多种类。作为图像提供设备的一种,存在一种包括相机、通过该相机拍摄预定对象并生成和提供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捕捉设备。
图像捕捉设备可以被用于犯罪预防,如闭路电视(CCTV)以及由于图像捕捉设备拍摄对象并生成拍摄的图像,因此图像捕捉设备也可以被用于相机的功能。图像捕捉设备需要提供用于操作的电力,并且需要用于在图像捕捉设备和显示设备之间传输拍摄的图像数据的通信路径,使得由图像捕捉设备生成的拍摄图像可被显示在外部显示设备上。通常,在线缆被连接到图像捕捉设备时,线缆已被用于提供电力并传输数据。在这种常见的情况下,如果图像捕捉设备被用作CCTV,则图像捕捉设备的安装位置可能受到各种限制。为了解决这样的限制,可以将无线通信和内置电池应用于图像捕捉设备。
顺便提及,如果图像捕捉设备从内置电池接收电力,则电池电力的消耗成为一个大问题。如果图像捕捉设备被安装在用户难以到达的地方,则电池必须尽可能长时间地提供电力以便延长电池的更换周期。因此,为了方便用户,需要将减少不必要的功耗的结构或方法应用于图像捕捉设备。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一种图像捕捉设备,包括: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对象;相机,被配置为拍摄图像;图像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第一通信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并且在预设的第一状态和比第一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二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下进行操作;第二通信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并且具有比第一通信器更低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当在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二状态时传感器感测到对象时,通过第二通信器向外部设备做出对是否使用相机拍摄图像的请求,响应于通过第二通信器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拍摄指令来控制图像处理器生成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并且控制第一通信器切换到第一状态,使得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能够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发送到外部设备。因此,能够通过使第一通信器在第一状态下操作的时间最小化来减少图像捕捉设备中的电池电力的消耗。
控制器可以在第一状态下激活第一通信器,而可以在第二状态下禁用第一通信器。
图像处理器可以在预设的第三状态和比第三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四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下进行操作,并且可以在相机不拍摄图像时处于第四状态。因此,由于图像处理器在没有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时处于第四状态,所以能够减少图像处理器的功耗。
控制器可以在第三状态下激活图像处理器,而可以在第四状态下禁用图像处理器。
图像捕捉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其中,控制器可以响应于图像拍摄指令保持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二状态,并且可以控制图像处理器切换到第三状态,可以生成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并且可以将生成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因此,图像处理器的状态与相机的拍摄操作相应地被选择性地控制,并且因此能够减少图像处理器的功耗。
当图像数据被全部存储在存储器中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通信器切换到第一状态,使得被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可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发送到外部设备。因此,第一通信器仅在发送图像数据的最短时间内在第一状态下进行操作,并且因此能够减少第一通信器的功耗。
当图像数据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全部发送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通信器切换到第二状态,并且控制图像处理器切换到第四状态。因此,当相机不拍摄图像时,能够最小化浪费的功耗。
第二通信器可以在预设的第五状态和比第五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六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下进行操作,在传感器未感测到对象时控制器可以保持第二通信器处于第六状态,并且可以当传感器感测到对象时控制第二通信器切换到第五状态。因此,能够减少第二通信器的功耗。
控制器可以在第五状态下激活第二通信器,并且可以在第六状态下禁用第二通信器。
如果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未接收到针对请求的指令,则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通信器切换到第六状态。
第一通信器可以包括Wi-Fi通信模块,并且第二通信器可以包括Zigbee通信模块。
一种系统,包括:图像捕捉设备,被配置为拍摄对象;和显示设备,被配置为通过处理经由拍摄对象而获得并且从图像捕捉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图像捕捉设备包括: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对象;相机,被配置为拍摄图像;图像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第一通信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并且在预设的第一状态和比第一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二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下进行操作;第二通信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并且具有比第一通信器更低的数据传输速率;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在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由传感器感测到对象,通过第二通信器向外部设备做出对是否由相机拍摄图像的请求,响应于通过第二通信器从外部设备接收到图像拍摄指令来控制图像处理器生成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并且控制第一通信器切换到第一状态使得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可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发送到外部设备。因此,第一通信器使在第一状态下操作的时间最小化,并且因此能够减少图像捕捉设备中的内置电池电力的消耗。
显示设备可以响应于来自图像捕捉设备的请求来确定显示设备是否位于图像捕捉设备的安装区域内,如果确定出显示设备位于安装区域内,则可以将用于批准该请求的指令发送到图像捕捉设备,并且如果确定出显示设备不位于安装区域内,则可以显示用户界面(UI)以用于允许用户选择是否批准该请求。因此,显示设备可在没有用户输入的特定条件下自动地响应于图像捕捉设备的请求以批准拍摄图像。
如果搜索到安装在安装区域内的用于与图像捕捉设备通信的接入点(AP)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则显示设备可以确定出显示设备位于安装区域内。因此,容易确定显示设备当前是否位于图像捕捉设备的安装区域内。
显示设备可以预先存储被设计用于是否批准用于拍摄图像的请求的标志信息,并且可以响应于该请求,选择性地将用于基于标志信息批准拍摄图像的指令发送到图像捕捉设备。因此,显示设备可在没有用户输入的特定条件下自动地响应于图像捕捉设备的请求以批准拍摄图像。
一种控制图像捕捉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器处于在预设的第一状态和比第一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二状态之间的第二状态时通过传感器感测对象;当传感器感测到对象时,通过具有比第一通信器更低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第二通信器向外部设备做出对是否使用相机拍摄图像的请求;响应于通过第二通信器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拍摄指令,控制图像处理器生成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以及将第一通信器切换到第一状态,使得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可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发送到外部设备。因此,第一通信器使在第一状态下操作的时间最小化,并且因此能够减少图像捕捉设备中的内置电池电力的消耗。
第一通信器可以在第一状态下被激活,并且在第二状态下被禁用。
图像处理器可以在预设的第三状态和比第三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四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下进行操作,并且可以在相机不拍摄图像时处于第四状态。因此,在相机不拍摄图像时图像处理器处于第四状态,并且能够减少图像处理器的功耗。
图像处理器可以在第三状态下被激活,而在第四状态下被禁用。
控制图像处理器生成图像数据的步骤可以包括:响应于图像拍摄指令使第一通信器保持在第二状态,并且控制图像处理器切换到第三状态,生成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并将生成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因此,图像处理器的状态与相机的拍摄操作相应地被选择性地控制,并且因此能够减少图像处理器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
图2示出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中通过接入点(AP)连接图像捕捉设备和显示设备;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框图;
图4示出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中的操作模式的切换;
图5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系统的系统;
图6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与集线器和AP配对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多个模式,以及根据这些模式的图像捕捉设备中的元件的激活状态;
图9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分别响应于特定事件而进入的模式;
图10和图11是控制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流程图;
图12和图13是控制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中根据模式的电流消耗的表格;
图15示出确定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当前是否被放置在图像捕捉设备的安装区域内的原理;
图16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响应于对来自图像捕捉设备的通知消息的请求来选择是否给出批准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响应于对来自图像捕捉设备的通知消息的请求来选择是否给出批准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框图;
图19示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分别响应于特定事件而进入的模式;
图20是控制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流程图;
图21是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框图;
图22示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多个模式,以及根据这些模式的图像捕捉设备中的元件的激活状态;
图23和图24是控制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流程图;
图25是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26示出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分别响应于特定事件而进入的模式;和
图27是控制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元件来进行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其中,相同的标号指示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相同元件。
在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采用被用于术语中的序数(诸如,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等)来描述各种元件,并且这些术语被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区分开。因此,这些元件的含义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并且这些术语也仅被用于解释相应的实施例而不限制本发明的构思。
此外,示例性实施例将仅描述与本发明的构思直接相关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对其他元件的描述。然而,应被理解的,被省略了描述的元件对于实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设备或系统是必要的。在以下描述中,诸如“包括”或“具有”的术语是指存在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或其组合,并且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或其组合。
此外,除非另有提及,否则参照附图分别描述的实施例并不相互排斥,并且多个实施例可以被选择性地组合在一个设备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任意选择和应用这些多个实施例的组合以实现本发明构思。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包括图像捕捉设备100和显示设备200,其中,图像捕捉设备100拍摄预定的对象10并生成拍摄的图像数据,显示设备200处理由图像捕捉设备100生成的拍摄的图像数据并显示拍摄的图像20。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一对一无线连接图像捕捉设备100和显示设备200,但不限于此。可选地,可以在图像捕捉设备100与显示设备200之间建立通信网络时提供单独的转发器(未示出)。
图像捕捉设备100包括用于拍摄对象10的相机110。因此,图像捕捉设备100响应于预设事件通过相机110来拍摄或捕捉对象10,并且根据相机110的拍摄结果生成拍摄的图像数据。在这个实施例中的图像捕捉设备100具有以下无线结构:从内置电池(未示出)接收电力并且根据无线通信协议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200。
显示设备200处理从图像捕捉设备100接收到的拍摄的图像数据并显示拍摄的图像20。只要显示设备200是具有用于显示拍摄的图像的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则对于显示设备200的种类没有限制。例如,显示设备200可以是被固定安装在特定位置的设备(如TV),或者可以是由用户自由携带的便携式设备(如移动电话或平板计算机)。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由便携式移动设备来实现。
可以通过应用各种协议来建立在图像捕捉设备100和显示设备200之间的无线网络。顺便提及,如果在图像捕捉设备100和显示设备200之间的物理距离长,则图像捕捉设备100和显示设备200可以通过广域网彼此进行通信,而不是一对一直接连接彼此进行通信。由于拍摄的图像数据在图像捕捉设备100和显示设备200之间进行发送,因此无线协议必须保证用于支持该传输的传输速度。作为用于满足这样条件的协议的示例,存在无线保真(Wi-Fi)。Wi-Fi是支持基于IEEE 802.11的无线LAN连接和PAN/LAN/WAN配置的协议。如果Wi-Fi基于IEEE 802.11n,则Wi-Fi保证300Mbps的最大传输速度。
图2示出了通过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中的接入点(AP)300来连接图像捕捉设备100和显示设备200。
如图2所示,该系统还包括访问广域通信网络(诸如互联网)的AP 300。AP 300可以例如通过有线被连接到路由器或网关(未示出),并且因此访问互联网。AP 300符合IEEE802.11标准,并且在Wi-Fi的基础架构模式下进行操作。
AP 300在预设范围内执行与一般装置的无线通信,即,热点。为了使特定设备访问AP 300并执行通信,特定设备必须位于AP 300的热点内。因此,用户在移动时使用的移动设备可能不适合于使用AP 300的通信。
AP 300与放置在热点内的图像捕捉设备100进行通信,使得图像捕捉设备100可通过互联网与显示设备200进行通信。尽管未被示出,但是显示设备200可以直接连接到互联网或者经由单独的转发器(未示出)连接到互联网。
例如,从图像捕捉设备100发送到AP 300的图像数据通过互联网被上传到服务器(未示出)的预定地址。显示设备200访问服务器(未示出)的地址并下载图像数据。可选地,从图像捕捉设备100发送到AP 300的图像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被发送到显示设备200,而不被存储在服务器(未示出)等中。如此,存在很多种在图像捕捉设备100和显示设备200之间建立通信路径的方式。
使用这个系统的结构,图像捕捉设备100通过AP 300访问广域网以进行通信。图像捕捉设备100被分配有来自AP 300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并且与广域网相互地进行通信。针对该通信,图像捕捉设备100可以接收并存储来自AP 300的信息(诸如,Wi-Fi保护设置(WPS)、无线互联网服务提供商(WISP)、服务集标识符(SSID)等)。WPS是指指定AP 300的位置的信息,WISP是指指定网络/互联网的服务提供商或商业运营商的信息,以及SSID是指AP300的标识数据。
IP地址是指被用于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中的用于指定通信目标的地址。目前,IP版本4(IPv4)已被用作IP地址,但并不足够。因此,比IP版本4更长的IP版本6(IPv6)日益普遍。分配给图像捕捉设备100的IP地址可以是静态IP地址,或者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动态IP地址。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100的框图。
如图3所示,图像捕捉设备100包括用于拍摄对象的相机110、用于感测对象移动的传感器120、用于与显示设备200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器130、用于向图像捕捉设备100提供电力的电池140、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50、用于生成由相机110拍摄的对象的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器160以及用于控制图像处理器160的操作的控制器170。使用这些元件,图像捕捉设备100不需要用于与外部连接的线缆来实现它的操作。
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器160和控制器170彼此分开,但不限于此。可选地,控制器170可以被嵌入在图像处理器160中。
相机110通过拍摄对象来生成拍摄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处理器160。从相机110发送到图像处理器160的数据可以是在按特定格式处理之前的原始数据,或者是在按特定格式压缩之后的数据。只要相机110可以拍摄对象,则对于相机110的结构没有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各种结构来实现相机110,诸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相机、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等。
传感器120感测来自图像捕捉设备100外部的对象的存在。如果图像捕捉设备100被用作CCTV,则相机110可以连续拍摄周围环境,使得图像处理器160可生成并输出拍摄的图像数据。然而,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率较低。如果相机110被设计为使电池电力的消耗最小化,则相机110可以仅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才开始操作,例如,当对象移动时。传感器120感测周围环境中的预定对象的新移动并输出感测信号或中断信号。
传感器120可以采用各种生物传感器。例如,传感器120包括无源红外线(PIR)传感器。此外,传感器120可以采用各种传感器,诸如,有源型传感器、超声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如果考虑诸如功耗等诸多因素,则PIR传感器是相对实用的。
PIR传感器监测红外线的变化并感测诸如人等的对象的存在。当人体进入传感器的感测区域时,进入传感器的红外线量根据在人体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变化。因此,PIR传感器检测红外线的变化,从而感测人体。PIR传感器形成电极图案,其中,一对热电装置彼此互补地连接。
通信器130用作接口,图像捕捉设备100可通过该接口与诸如显示设备200等的外部进行通信。通信器130根据预设协议将由图像处理器160处理的数据转换成载波信号,并且将载波信号无线发送到显示设备200。尽管通信器130不限于特定种类或类型,但是在通信器130中每单位时间将被发送的数据量必须大于预设值以便无线发送由图像处理器160处理的图像数据。在这方面,通信器130可以例如通过支持Wi-Fi协议的Wi-Fi通信芯片来实现。当然,通信器130不限于上述示例,而可以被设计为使用各种协议和芯片组。
电池140提供用于操作图像捕捉设备100的电力,即激活图像捕捉设备100的各种内部元件。电池140可以包括主电池、辅助电池等。从电池140提供到各个元件的电力可以被选择性地切断。具体地,在控制器170的控制下切断提供给特定元件的电力,从而禁用特定元件。
这里,根据设计设备的类型,禁用可以具有很多含义。首先,如果某个元件被激活,则表示该元件正常接收电力并执行正常操作或准备好执行所述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某个元件被禁用,则表示提供给该元件的电力被切断,或者该元件被关闭而不消耗电力并且即使给该元件提供电力也没有准备好执行正常操作。
也就是说,元件被激活还是被禁用有很多含义。例如,如果元件正在消耗电力,则表示激活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元件不消耗电力,则表示禁用状态。
存储器150存储很多条数据。存储器150可临时存储将被图像处理器160处理的拍摄的图像数据,或者存储用于操作图像处理器160、控制器170等所需的各条信息。存储器150包括如闪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即使电源被切断也会保留数据。可选地,存储器150可以通过组合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易失性存储器被实现。
图像处理器160将从相机110接收的拍摄的图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预设格式的数据并将其发送到通信器130。例如,图像处理器160处理从相机110实时接收的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将处理的数据临时存储在存储器150中,并且如果临时存储在存储器150中的数据达到预定数据量,则将临时存储的数据发送到通信器130。
如上所述,如果相机110被连续激活以拍摄周围环境,则相机110可能不适合于诸如电池电力消耗的各种问题。因此,相机110在初始状态下不进行操作,并且当传感器120感测到对象的移动时,相机110开始操作。
下面,将描述图像捕捉设备100的操作。
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图像捕捉设备100中的操作模式的切换。
如图4所示,图像捕捉设备100可以在待机模式310和操作模式320之间交替。例如,图像捕捉设备100在初始状态时处于待机模式310,并且当传感器感测到对象的移动时进入操作模式320以拍摄对象。
在待机模式(或睡眠模式)310下,图像捕捉设备100中的至少一些元件被禁用,以便使电池电力的消耗最小化。图像捕捉设备100的前述元件在它们处于激活状态时的功耗不同。在激活状态下消耗电力最多的元件是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因此,在待机模式310下至少将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禁用,从而减少了由它们消耗的电力。当然,相机、存储器等元件也可以在待机模式310下被禁用。
即使在待机模式310期间,传感器至少处于激活状态。这是因为需要传感器来感测对象的移动。是否激活控制器可以根据图像捕捉设备100的设计而变化。如果控制器被设计为响应于来自传感器的感测信号而激活图像处理器,则即使在待机模式310期间控制器也处于激活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器被嵌入在图像处理器中,则图像处理器可以被设计成响应于来自传感器的感测信号而被自动激活。也就是说,当来自传感器的感测信号被输入到图像处理器的预设输入端子时,可以激活图像处理器。
如果传感器在待机模式310期间感测到对象的移动,则传感器输出感测信号或中断信号。由于图像捕捉设备100响应于感测信号进入操作模式320,所以图像捕捉设备100的全部元件(诸如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都被激活以在操作模式320下正常操作。
在操作模式320期间,相机拍摄对象并将通过拍摄对象获得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处理器,并且图像处理器处理图像数据并通过通信器将其发送到显示设备。在操作模式320下,实时地执行用于拍摄对象的相机的操作、用于处理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器的操作以及用于发送图像数据的通信器的操作。
如果完成了用于发送图像数据的通信器的操作,则图像捕捉设备100返回到待机模式310。因此,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被再次禁用并且保持禁用直到传感器感测到对象的移动。
如上所述,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两者被同时驱动以实时地处理和发送图像数据,并且因此尽管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具有待机模式310,但是它们在操作模式320下操作相对长的时间。在图像捕捉设备100中消耗最多电力的元件是用于处理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器和用于发送图像数据的通信器。因此,激活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的时间越长,电池电力的消耗越多。
基本上,存在很多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然而,通信模块中的数据传输速度或每单位时间将被发送的数据量必须大于预设水平,以便不仅发送简单的文本或信息,而且发送具有预设分辨率或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满足这种条件的通信模块可能比其他通信模块消耗更多的电力。
在这方面,需要减少操作耗费相对较多电量的元件(如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的时间,以便使图像捕捉设备100中的电池电力的消耗最小化并且延长电池的供电时间。下面,将描述相关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5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系统的系统。
如图5所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包括用于捕捉对象并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捕捉设备400以及用于基于从图像捕捉设备400输出的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500。此外,所述系统包括访问互联网的AP 610以及连接到AP 610的通信集线器620。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假设图像捕捉设备400和显示设备500相互远离,并且通过互联网或类似的广域网彼此进行通信。
在这个系统中,可以在图像捕捉设备400和显示设备500之间建立两种类型的通信网络。一种通信网络是图像捕捉设备400根据预设的第一无线通信协议访问AP 610并且通过AP 610与显示设备500进行通信。另一种通信网络是图像捕捉设备400根据预设的第二无线通信协议访问通信集线器620并且通过经由通信集线器620访问AP 610来通过AP 610与显示设备500进行通信。
通信集线器620被配置为不仅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与图像捕捉设备400进行通信,而且还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与AP 610进行通信。也就是说,图像捕捉设备400可以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直接与AP 610进行通信,并且还可以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经由通信集线器620与AP 610进行通信。在这样的通信系统中,图像捕捉设备400可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或第二无线通信协议与显示设备500进行通信。
下面,将描述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像捕捉设备400的元件。
图6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400的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400包括相机410、传感器420、第一通信器430、第二通信器440、电池450、存储器460、图像处理器470和控制器480。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相机410、传感器420、电池450、存储器460和图像处理器470基本上与参照图3描述的那些元件相同,并且因此必要时将避免其重复描述。
在这个实施例中的图像捕捉设备400包括两种无线通信模块,即用于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器430和第二通信器440。这里,第一通信器430和第二通信器440分别支持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器430和第二通信器440被分别用于不同的目的。
可以在各种无线通信协议中选择由第一通信器430支持的第一无线通信协议和由第二通信器440支持的第二无线通信协议。这里,根据第一无线通信协议每单位时间将被发送的数据量必须多于根据第二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量。因此,第一通信器430比第二通信器440消耗更多的电力。如此,第一通信器430和第二通信器440被用于不同的目的,将在后面描述他们的细节。
第一无线通信协议可以是例如Wi-Fi。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通信器430的基本功能类似于前述的图3的通信器130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第二无线通信协议可以是例如Zigbee。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通信器440由Zigbee通信模块实现。
下面,将描述Zigbee通信。
Zigbee是基于IEEE 802.15的用于建立个人通信网络的低功率无线通信方法。Zigbee使用无线网状网络(WMN)经由许多中间节点将数据发送到目标处,即使在低功率下也支持广泛围的通信。
Zigbee被用于需要持久性的电池和具有低传输速度的安全性的领域。Zigbee具有每秒250kbit的传输速度,并提供使用128bit对称密钥加密的安全性。
当然,只要第二通信器440与第一通信器430相比消耗低功率并具有低传输速度,则第二通信器440可以使用除Zigbee以外的无线通信协议。
使用这个结构,响应于预设事件,控制器480使图像捕捉设备400进入多种预设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使得电池450的电力可尽可能少地被消耗。因此,电池450持续尽可能长的时间,其中,将在后面描述控制器480的详细操作。
下面,将描述图像捕捉设备400与用于执行Zigbee通信的集线器和用于执行Wi-Fi通信的AP中的每一个进行配对。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400与集线器620和AP 610进行配对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当系统最初启动时,图像捕捉设备400通过执行以下处理来建立用于与集线器620和AP 610进行通信的路径。所述处理使图像捕捉设备400存储相关的网络信息以便建立这样的通信路径。因此,图像捕捉设备400基于先前存储的网络信息与集线器620或AP 610进行通信,而不需要在将来再次重复上述配对处理。
在操作S110,具有图像捕捉设备400的系统被最初开启。在这个操作期间,图像捕捉设备400激活支持Wi-Fi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器和支持Zigbee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器。
在操作S120,图像捕捉设备400通过第一通信器将Zigbee配对请求发送到集线器620。
在操作S130,集线器620显示用于允许用户选择是否接受Zigbee配对请求的用户界面(UI)。这里,如果集线器620具有其自身的显示面板,则UI被显示在显示面板上。另一方面,如果集线器620不具有显示面板,则所述UI被显示在连接到集线器620并与集线器620进行通信的TV或类似的外部装置上。
在操作S140,集线器620确定用户是否通过UI批准该接受。如果用户通过UI不批准该接受,则集线器620停止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通过UI批准该接受,则在操作S150,集线器620执行与图像捕捉设备400的基于Zigbee的配对。
在集线器620和图像捕捉设备400之间建立用于Zigbee通信的路径的状态下,在操作S160,集线器620将用于与AP 610进行通信的Wi-Fi网络信息发送到图像捕捉设备400。Wi-Fi网络信息是指图像捕捉设备400与AP 610进行基于Wi-Fi的通信所需的信息,并且例如包括AP 610的SSID和密码信息。由于集线器620被连接到AP 610并能够与AP 610进行通信,所以这个信息被预先存储在集线器620中。
在操作S170,图像捕捉设备400存储从集线器620接收到的信息。在操作S180,图像捕捉设备400基于存储的信息来访问AP 610,并且基于Wi-Fi通信与AP 610进行配对。
通过这个处理,图像捕捉设备400与集线器620和AP 610中的每一个进行配对和通信。
下面,将描述图像捕捉设备400响应于特定事件而在多种预设模式之间进行交替。
图8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多种模式,以及在根据这些模式的图像捕捉设备中的元件的激活状态。
如图8所示,图像捕捉设备可以在待机模式、通知模式、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下进行操作,并且响应于预设事件而在这些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图像捕捉设备的元件包括如上所述的相机、传感器、电池、第一通信器、第二通信器、存储器、图像处理器和控制器。在这些装置中,第一通信器、第二通信器和图像处理器这三个元件与功耗问题有关。基本上,传感器和控制器在所有模式下都被激活,并且相机与功耗问题没有显著关系。因此,图8仅示出了根据这些模式的第一通信器、第二通信器和图像处理器的激活状态。
在待机模式下,电池电力的消耗被最小化。在初始状态下,图像捕捉设备在待机模式下进行操作。在待机模式下,第一通信器、第二通信器和图像处理器全部被禁用。
在通知模式下,图像捕捉设备询问外部装置的用户是否通过相机拍摄对象。这里,外部设备被设置为显示设备。在通知模式下,图像捕捉设备通过拍摄对象来生成拍摄的图像并询问显示设备关于将拍摄的图像发送到显示设备的批准指令。响应于来自图像捕捉设备的询问,显示设备可以显示用于允许用户选择是否给出批准的UI,或者可以在没有用户选择的情况下根据显示设备的先前设置被自动批准。
在通知模式下,第二通信器被激活,但是第一通信器和图像处理器被禁用。在通知模式下仅激活第二通信器的原因是由于图像捕捉设备必须通过第二通信器将批准指令发送到显示设备。
这里,图像捕捉设备不使用第一通信器而使用第二通信器来发送批准指令的原因如下。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通信器比第二通信器每单位时间发送更大的数据量,所以第一通信器比第二通信器消耗更多的电力。因此,第一通信器被用于发送相对大量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然而,批准指令的数据量小于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因此如果在发送批准指令时使用消耗相对多电力的第一通信器,则这是浪费的。
因此,在通知模式下,图像捕捉设备在禁用第一通信器的情况下激活消耗相对较少电力的第二通信器以发送批准指令,并接收对该批准指令的响应。因此,能够减少电池电力的消耗。
第二通信器也可以在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下保持激活,使得在显示设备和图像捕捉设备之间交换控制信息。可选地,如果第二通信器被设计为在图像捕捉模式或图像流传输模式期间阻止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则可以在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下禁用第二通信器。
在图像捕捉模式下,相机拍摄对象,并且图像处理器处理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因此,在图像捕捉模式期间必须激活图像处理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反,由于在图像捕捉模式期间未将拍摄的图像的数据从图像捕捉设备实时发送到显示设备,所以第一通信器在图像捕捉模式期间保持禁用。
在图像捕捉模式期间生成的拍摄的图像的数据被存储在图像捕捉设备的存储器中。
在图像流传输模式下,将先前存储的拍摄的图像的数据从图像捕捉设备发送到显示设备。先前存储的拍摄的图像的数据是在图像捕捉模式期间由相机获得的图像数据。在图像流传输模式下,图像处理器被激活以获取并处理来自存储器的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并且第一通信器被激活以将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
如此,根据图像捕捉设备的模式,图像捕捉设备的元件的激活状态不同。图像捕捉设备响应于很多预设事件而在多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因此与简单地将模式分为待机模式和操作模式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进一步减少了电池电力的消耗。
具体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模式被细分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知模式、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对于通知模式,使用比第一通信器消耗更少电力的第二通信器,并且因此能够在禁用第一通信器的情况下从外部显示设备接收用于拍摄对象的批准指令。此外,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的细分相对减少了激活第一通信器的时间,从而减少了由第一通信器消耗的电力。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在操作模式期间,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两者都被激活,并且通过通信器实时地发送由图像处理器处理的图像数据。顺便提及,图像处理器基于相机的操作来生成拍摄的图像的数据的时间期间比通信器将生成的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的时间期间长得多。
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拍摄的图像的数据由图像处理器生成并存储,并且在图像捕捉模式期间禁用第一通信器,并且在图像流传输模式期间激活第一通信器以发送先前存储的拍摄的图像的数据。也就是说,第一通信器仅在图像流传输模式下被激活。由于发送拍摄的图像的数据所花费的时间比生成拍摄的图像的数据所花费的时间更短,因此能够通过使激活第一通信器的时间期间最小化来减少电池电力的消耗。
下面,将描述用于在多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事件。
图9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400分别响应于特定事件而进入的多种模式。
如图9所示,图像捕捉设备400被配置为根据预设事件在待机模式710、通知模式720、图像捕捉模式730和图像流传输模式740之间进行切换。在初始状态下,图像捕捉设备400在消耗最少电力的待机模式710下进行操作。
如果传感器在待机模式710期间感测到对象的移动并且生成感测信号,则图像捕捉设备400进入通知模式720。
在通知模式720下,图像捕捉设备400向外部显示设备做出对批准拍摄对象的请求。如果图像捕捉设备400在预设时间段内未从显示设备接收到批准指令或者接收到不批准指令,则图像捕捉设备400从通知模式720切换到待机模式710。
另一方面,在通知模式720下,如果图像捕捉设备400从显示设备接收到批准指令,则图像捕捉设备400从通知模式720切换到图像捕捉模式730。在图像捕捉模式730期间图像捕捉设备400通过相机拍摄对象并且生成和存储拍摄的图像数据。
在图像捕捉模式730下,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捕捉到图像,即如果生成并存储了与在预设时间段内拍摄的对象相应的拍摄的图像数据,则图像捕捉设备400从图像捕捉模式730切换到图像流传输模式740。在图像流传输模式740期间,图像捕捉设备400将存储在图像捕捉模式730中的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
如果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则图像捕捉设备400从图像流传输模式740切换到待机模式710。
响应于如上所述的各种事件,图像捕捉设备400在多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且执行根据模式指定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控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400的处理。
图10和图11是控制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流程图。
如图10所示,在操作S210,在图像捕捉设备处于待机模式时,传感器感测对象的移动。
在操作S22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通知模式并激活第二通信器。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通信器基于Zigbee协议来执行通信。
在操作S230,图像捕捉设备通过第二通信器将通知消息发送到显示设备。通知消息包括针图像捕捉设备是否拍摄对象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的批准的请求。
在操作S240,图像捕捉设备确定第二通信器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从显示设备接收到对通知消息的批准指令。如果第二通信器未从显示设备接收到批准指令或者从显示设备接收到不批准指令,则图像捕捉设备停止该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第二通信器在预设时间段内从显示设备接收到批准指令,则在操作S25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图像捕捉模式并激活图像处理器。
在操作S260,图像捕捉设备通过相机拍摄对象,通过图像处理器生成拍摄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
如图11所示,在操作S270,图像捕捉设备确定是否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和存储。如果未完成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和存储,则继续监视直到完成所述生成和存储。
当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和存储时,在操作S28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图像流传输模式并激活第一通信器。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器基于Wi-Fi协议来执行通信。
在操作S290,图像捕捉设备通过第一通信器将存储的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
在操作S300,图像捕捉设备确定是否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如果未完成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则继续监视直到完成所述传输。
当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时,在操作S31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待机模式并且禁用第一通信器、第二通信器和图像处理器。
通过这个操作,即使在拍摄对象并将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时,图像捕捉设备也能使电池电力的消耗最小化并相对延长电池的持续时间。
下面,稍后将描述控制显示设备从图像捕捉设备接收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图12和图13是控制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在操作S410,显示设备从图像捕捉设备接收通知消息。
在操作S420,显示设备确定发送通知消息的图像捕捉设备是否被注册到显示设备。这里,如果图像捕捉设备未被注册到显示设备,则显示设备显示用于通知未被注册的图像捕捉设备发送了通知消息的UI或显示用于引导图像捕捉设备进行注册的UI。此外,响应于从未被注册的图像捕捉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显示设备可以不执行任何操作。
如果确定出图像捕捉设备被注册到显示设备,则在操作S430,显示设备确定是否自动批准通知消息中的请求。这种自动批准的确定将在后面描述。
如果确定出通知消息中的请求被自动批准,则在操作S440,显示设备将对通知消息的批准指令发送到图像捕捉设备。
在操作S450,显示设备从图像捕捉设备接收拍摄的图像数据,并且在操作S460,显示设备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处理为拍摄的图像以进行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在操作S430确定出通知消息中的请求未被自动批准,则显示设备进行到图13的操作S470。
如图13所示,在操作S470,显示设备显示用于允许用户选择是否批准请求的UI。
在操作S480,显示设备确定用户是否通过UI输入了批准指令。如果通过UI输入了批准指令,则显示设备进行到操作S440。
另一方面,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未通过UI输入批准指令或者通过UI输入了不批准指令,则在操作S490,显示设备响应于来自图像捕捉设备的通知消息来发送不批准指令。
下面,将描述根据图像捕捉设备的模式的功耗的示例。
图14是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中根据多种模式的电流消耗的表格。
如图14所示,图像捕捉设备可以在待机模式、通知模式、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下进行操作。在图14的表格中,“状态”包括激活状态或禁用状态,其中,“S”表示禁用状态,“A”表示激活状态。此外,“电流”是指电流值,“电压”是指电压电平。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相同的电压电平施加到第一通信器、第二通信器和图像处理器的情况下,将比较根据多种模式消耗的电流。这个实施例将比较根据多种模式消耗的电流量,其中将省略关于实验环境的详细数据的描述。
如上所述,第二通信器仅在待机模式下具有禁用状态,但是在通知模式、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中具有激活状态。图像处理器在待机模式和通知模式下具有禁用状态,但是在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下具有激活状态。第一通信器仅在图像流传输模式下处于激活状态,但是在待机模式、通知模式和图像捕捉模式下处于禁用状态。
在待机模式下,第二通信器、图像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器被全部禁用,因此仅消耗非常低水平的待机电力。具体地,这三个元件消耗的电流总量相对非常低,例如,0.01mA。
在通知模式下,图像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器被禁用,但第二通信器被激活以消耗31.5mA的电流。在通知模式下消耗的电流总量仍然非常低,例如,34.37mA。
顺便提及,在图像捕捉模式下,第一通信器被禁用,但是图像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器被激活。图像处理器消耗150mA的电流,并且第二通信器消耗8.5mA的电流。第二通信器在通知模式下消耗的电流量大于图像捕捉模式下消耗的电流量的原因是因为第二通信器在通知模式下被用于发送通知消息并且接收对通知消息的响应。
在图像捕捉模式下消耗的电流总量为159.27mA,其大于在通知模式下消耗的电流总量。
在图像流传输模式下,第二通信器、图像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器被全部激活,其中,第二通信器消耗8.5mA的电流,图像处理器消耗150mA的电流,并且第一通信器消耗300mA的电流。图像处理器在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之间消耗的电流量没有实质性差异。然而,将被理解的是,第一通信器用于发送拍摄的图像数据而消耗了非常大量的电流。
在图像流传输模式下消耗的电流总量为459.27mA,其大约是在图像捕捉模式下消耗的电流总量的三倍。也就是说,第一通信器在图像捕捉设备中消耗最多的电流,并且因此减少电池电力的消耗的最佳方式是尽可能地减少第一通信器的激活状态。
在这方面,根据这个示例性实施例,生成拍摄的图像数据的操作和发送拍摄的图像数据的操作不被同时执行。换言之,第一通信器被激活以在完成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时间点发送拍摄的图像数据,从而使由第一通信器消耗的电流最小化。
顺便提及,在前述的图12的操作S430中,显示设备可以具有很多种方式来确定是否自动批准通知消息中的请求。一种方法是显示设备或使用显示设备的用户确定显示设备当前是否被放置在图像捕捉设备的安装区域内,另一种方法是将用于确定自动批准的标记信息预先存储在显示设备中。
图15示出了确定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当前是否被放置在图像捕捉设备的安装区域内的原理。
如图15所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包括图像捕捉设备810、显示设备820和AP 830。图像捕捉设备810和显示设备820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那些元件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AP 830在以AP 830为中心的预设范围的区域内形成热点。如果某个装置期望访问AP 830并通过AP 830与互联网连接,则该装置应位于热点内。类似地,显示设备820必须位于热点内以便访问AP 830。换言之,如果显示设备820离开热点,则显示设备820不能访问AP830。
由于图像捕捉设备810必须与AP 830进行通信,因此图像捕捉设备810也位于热点内。因此,如果显示设备820位于热点内,则认为显示设备820被放置在图像捕捉设备810的安装区内。另一方面,如果显示设备820离开热点,则显示设备820未被放置在图像捕捉设备810的安装区域内。
因此,当显示设备820从图像捕捉设备810接收到通知消息时,显示设备820确定是否访问AP 830。
如果显示设备820可访问AP 830,则显示设备820当前被放置在图像捕捉设备810的安装区域内,并且因此图像捕捉设备810不必作为CCTV。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设备820不批准图像捕捉设备810的拍摄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显示设备820不可访问AP 830,则显示设备820未被放置在图像捕捉设备810的安装区域内,并且因此图像捕捉设备810必须作为CCTV。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设备820自动批准图像捕捉设备810的拍摄操作。
这里,确定显示设备820是否可访问AP 830的方法很多。例如,显示设备820可以确定在当前可访问的无线网络中是否搜索到AP 830的SSID。如果搜索到AP 830的SSID,则显示设备820可访问AP 830。另一方面,如果未搜索到AP 830的SSID,则显示设备820不可访问AP 830。
图16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响应于对来自图像捕捉设备的通知消息的请求来选择是否给出批准的流程图。
如图16所示,在操作S510,显示设备从图像捕捉设备接收通知消息。
在操作S520,显示设备确定是否搜索到在与当前位置相应的无线网络环境中先前指定的AP的SSID。
如果搜索到先前指定的AP的SSID,则在操作S530确定出显示设备位于图像捕捉设备的安装区域内。因此,在操作S540,显示设备响应于通知消息将不批准指令发送到图像捕捉设备。
另一方面,如果未搜索到先前指定的AP的SSID,则在操作S550确定出显示设备不位于图像捕捉设备的安装区域内。因此,在操作S560,显示设备响应于通知消息将批准指令发送到图像捕捉设备。
通过这个方法,显示设备可根据当前位置来确定是否批准通知消息。
图17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响应于对来自图像捕捉设备的通知消息的请求来选择是否给出批准的流程图。
如图17所示,在操作S610,显示设备从图像捕捉设备接收通知消息。
在操作S620,显示设备调用先前指定的标志信息。这样的标志信息被预先设置并存储在显示设备中。
在操作S630,显示设备确定在调用的标志信息中是否指定了自动批准。
如果在标志信息中指定了自动批准,则在操作S640,响应于通知消息,显示设备自动将批准指令发送到图像捕捉设备。
另一方面,如果在标志信息中未指定自动批准,则在操作S650,显示设备显示用于允许用户选择是否给出批准的UI。
在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捕捉设备包括第一通信器,并且进入通知模式以便根据用户的批准指令拍摄对象。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可选地,即使图像捕捉设备被设计为不需要接收用户的批准指令而由自身进行操作,也可以应用减少电池电力的消耗的方法。
图18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900的框图。
如图18所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900包括相机910、传感器920、通信器930、电池940、存储器950、图像处理器960和控制器970。图像捕捉设备900的这些元件基本上执行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那些元件相同的功能,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通信器930基于用于发送图像数据的通信协议(例如,Wi-Fi)来执行通信,如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通信器。通信器930可通过AP 1000与显示设备1100进行通信。
控制器970可以控制图像捕捉设备900以在待机模式、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下进行操作。这些模式基本上与前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模式相同。然而,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相反,这个实施例中的图像捕捉设备900不在通知模式下进行操作,即,不响应于由传感器920感测的对象的移动而将通知消息发送到显示设备1100。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传感器920生成感测信号时,图像捕捉设备900自动开始拍摄操作,而不管用户的批准指令如何。
图19示出了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900分别响应于特定事件而进入的模式。
如图19所示,图像捕捉设备900根据预设事件在待机模式1210、图像捕捉模式1220和图像流传输模式1230之间进行切换。在初始状态下,图像捕捉设备900在消耗最少电力的待机模式1210下进行操作。在待机模式1210期间,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两者均被禁用。
如果传感器在待机模式1210期间通过感测对象的移动而生成感测信号,则图像捕捉设备900从待机模式1210切换到图像捕捉模式1220。在图像捕捉模式1220期间,激活图像处理器但禁用通信器。
在图像捕捉模式1220期间,图像捕捉设备900通过相机拍摄对象以生成拍摄的图像数据并将其存储。
在图像捕捉模式1220下,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捕捉到图像,即如果生成并存储了与在预设时间段内拍摄的对象相应的拍摄的图像数据,则图像捕捉设备900从图像捕捉模式1220切换到图像流传输模式1230。在图像流传输模式1230期间,图像处理器和通信器两者保持激活。
在图像流传输模式1230期间,图像捕捉设备900将在图像捕捉模式1220中存储的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
如果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则图像捕捉设备900从图像流传输模式1230切换到待机模式1210。
响应于如上所述的各种事件,图像捕捉设备900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且执行根据模式指定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控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900的处理。
图20是控制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流程图。
如图20所示,在操作S710,在图像捕捉设备处于待机模式时,传感器感测对象的移动。
在操作S72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图像捕捉模式,并且激活图像处理器。
在操作S730,图像捕捉设备通过相机拍摄对象,由图像处理器生成拍摄的图像数据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操作S740,图像捕捉设备确定是否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和存储。如果未完成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和存储,则继续监视直到完成所述生成和存储。
当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和存储时,在操作S75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图像流传输模式并激活通信器。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器基于Wi-Fi协议执行通信。
在操作S760,图像捕捉设备通过通信器将存储的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
在操作S770,图像捕捉设备确定是否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如果停止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则继续监视直到完成所述传输。
当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时,在操作S78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待机模式并且禁用通信器和图像处理器。
通过这个操作,即使在拍摄对象并将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时,图像捕捉设备也使电池电力的消耗最小化并相对延长电池的持续时间。
在前述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图像捕捉设备中设置了两个通信芯片,即用于发送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第一通信器和用于发送通知消息的第二通信器。根据将被发送的数据量,第一通信器比第二通信器每单位时间发送更多的数据量并且消耗更多的电力。例如,第一通信器是基于Wi-Fi的通信芯片,并且第二通信器是基于Zigbee的通信芯片。
可选地,单个通信器可以被设计为选择性地在基于Wi-Fi的通信模式和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下进行操作。本发明构思可以被应用于具有这个结构的图像捕捉设备,并且这将在以下描述中实施。
图21是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1300的框图。
如图21所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1300包括相机1310、传感器1320、通信器1330、电池1340、存储器1350、图像处理器1360和控制器1370。图像捕捉设备1300的这些元件基本上执行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那些元件相同的功能,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与上述仅支持一种协议的通信器相反,这个实施例中的通信器1330支持多种协议。通信器1330响应于预设事件,基于多种协议中的一种协议来执行通信。
例如,通信器1330可以在Wi-Fi通信协议的基于Wi-Fi的通信模式或Zigbee通信协议的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下进行操作。通信器1330在基于Wi-Fi的通信模式下像一般Wi-Fi通信芯片进行操作,或者在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下像一般Zigbee通信芯片进行操作。
也就是说,在基于Wi-Fi的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器1330比在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器1330每单位时间发送更多的数据量并且消耗更多的电力。因此,通信器1330在其被禁用时消耗最少的电力,当通信器1330是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时消耗第二多的电力,并且当通信器1330是基于Wi-Fi的通信模式时消耗最多的电力。
通信器1330根据Wi-Fi通信协议在基于Wi-Fi的通信模式下直接访问AP 1420并且与显示设备1410进行通信。另一方面,通信器1330根据Zigbee通信协议在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下执行通信,并因此经由集线器1430访问AP 1420。
下面,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1300响应于特定事件在多种预设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图22示出针对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多种模式,以及根据这些模式的图像捕捉设备中的元件的激活状态。
如图22所示,图像捕捉设备可以在待机模式、通知模式、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下进行操作,并且响应于预设事件在多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待机模式、通知模式、图像捕捉模式和图像流传输模式与上述那些模式相同,并且因此将避免其重复的描述。
在待机模式下,通信器和图像处理器全部被禁用。
在通知模式下,图像处理器被禁用,但通信器进入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在通知模式下,通知消息必须经由通信器从图像捕捉设备发送到显示设备,并且因此通信器不必切换到消耗较多电力的基于Wi-Fi的通信模式。
在图像捕捉模式下,图像处理器被激活,并且通信器在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下进行操作。
在图像流传输模式下,图像处理器被激活,并且通信器从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切换到基于Wi-Fi的通信模式。在图像流传输模式期间,通信器必须发送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并且因此在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其中,每单位时间将被发送的数据量相对低)下难以发送这样的数据。因此,通信器切换到基于Wi-Fi的通信模式以发送拍摄的图像的数据。
在下面,用于切换图像捕捉设备的模式的事件基本上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那些事件相同。
简言之,响应于从感测对象的移动的传感器接收到的感测信号来执行从待机模式到通知模式的切换。
响应于在通知模式期间从图像捕捉设备发送到显示设备的通知消息,通过从显示设备接收到的批准指令来执行从通知模式到图像捕捉模式的切换。
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未从显示设备接收到对通知消息的批准指令时,或者当从显示设备接收到对通知消息的不批准指令时,执行从通知模式到待机模式的切换。
响应于完成图像捕捉,即完成由于相机的拍摄操作而由图像处理器生成和存储拍摄的图像的数据,执行从图像捕捉模式到图像流传输模式的切换。
当拍摄的图像的数据从图像捕捉设备全部被发送到显示设备时,执行从图像流传输模式到待机模式的切换。
下面,将描述控制这个实施例中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方法。
图23和图24是控制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流程图。
如图23所示,在操作S810,在图像捕捉设备处于待机模式时,传感器感测对象的移动。
在操作S82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通知模式,并且通信器切换到基于Zigbee的通信模式。
在操作S830,图像捕捉设备经由通信器将通知消息发送到显示设备。通知消息包括对图像捕捉设备拍摄对象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是否批准的请求。
在操作S840,图像捕捉设备确定通信器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从显示设备接收到对通知消息的批准指令。如果通信器未从显示设备接收到批准指令或从显示设备接收到不批准指令,则图像捕捉设备停止这个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通信器在预设时间段内从显示设备接收到批准指令,则在操作S85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图像捕捉模式并激活图像处理器。
在操作S860,图像拍摄设备通过相机拍摄对象,由图像处理器生成拍摄的图像数据,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
如图24所示,在操作S870,图像捕捉设备确定是否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和存储。如果未完成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和存储,则继续监视直到完成所述生成和存储。
当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和存储时,在操作S88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图像流传输模式,并且通信器切换到基于Wi-Fi的通信模式。
在操作S890,图像捕捉设备通过通信器将存储的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
在操作S900,图像捕捉设备确定是否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如果未完成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则继续监视直到完成所述传输。
当完成了拍摄的图像数据的传输时,在操作S910,图像捕捉设备切换到待机模式并且禁用通信器和图像处理器。
通过这个操作,即使在拍摄对象并将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时,图像捕捉设备也使电池电力的消耗最小化并相对延长电池的持续时间。
在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图像捕捉设备经由相机拍摄对象来实施本发明构思,但不限于此。可选地,本发明构思可以不被应用于图像捕捉设备而被应用于通用电子设备,并且这将在下面被实施。
图25是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如图25所示,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包括从服务器1610接收内容数据的第一电子设备1500以及接收并处理来自第一电子设备1500的内容数据并显示内容图像的第二电子设备1620。
第一电子设备1500包括用于从服务器1610接收内容数据的接收器1510、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1620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器1520、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1500提供操作电力的电池1530、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540、用于处理内容数据的处理器1550以及用于控制处理器1550的操作的控制器1560。
例如,第一电子设备1500将来自服务器1610的内容数据转发到第二电子设备1620。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诸如安装环境的限制、使用的方便性等各种原因,所以第一电子设备1500从内置电池1530接收操作电力并且与第二电子设备1620执行无线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第一电子设备1500中的电池电力的消耗最小化。
假设第一电子设备1500从服务器1610接收内容数据的操作和第一电子设备1500将从服务器1610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1620的操作一起被实时地执行。例如,如果从服务器1610全部地接收内容数据花费10秒,则图像处理器1550和通信器1520被持续激活10秒。
如果第一电子设备1500从服务器1610接收内容数据所花费的时间比第一电子设备1500将内容数据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1620所花费的时间更长,则通信器1520实际上操作比10秒更短的时间。例如,如果通信器1520是支持能够发送内容数据(诸如图像)的Wi-Fi通信等的芯片组,则随着激活通信器1520的时间变长,电池电力的消耗增加。
在这方面,这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1500进行操作以减少电池1530的功耗,并且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图26示出了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分别响应于特定事件而进入的多种模式。
如图26所示,响应于预设事件,第一电子设备1500在待机模式1710、内容接收模式1720和内容发送模式1730中的一种模式下进行操作。
在待机模式1710下,处理器和通信器被禁用,并且因此第一电子设备1500消耗最少的电力。基本上,待机模式1710是第一电子设备1500的初始状态。在待机模式1710期间,接收器被激活用于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如果在待机模式1710期间在接收器1510中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的内容传输通知,则第一电子设备1500从待机模式1710切换到内容接收模式1720。这里,内容传输通知可以从服务器以推送的形式被发送,或者可以是对第一电子设备1500的向服务器询问是否存在将通过接收器接收的内容数据的查询的回复。
可选地,响应于先前安排的内容获取事件,第一电子设备1500可以从待机模式1710切换到内容接收模式1720。这样的事件可以被设置为在第一电子设备1500中在预设时间点被触发,或者可以通过用户的输入等而发生。
在内容接收模式1720下,从服务器接收内容数据,并且因此激活处理器但禁用通信器。在内容接收模式1720期间,处理器处理通过接收器从服务器接收到的内容数据,并将处理的内容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此时,内容数据不从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器保持禁用的状态。
如果从服务器接收的内容数据全部被处理并存储,则第一电子设备1500从内容接收模式1720切换到内容发送模式1730。
在内容发送模式1730下,先前在前述内容接收模式1720期间存储的内容数据通过通信器被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因此,在内容发送模式1730期间激活处理器和通信器。
如果内容数据通过通信器被全部发送,则第一电子设备1500从内容发送模式1730切换到待机模式1710。
如此,第一电子设备1500在接收并存储来自服务器的内容数据时将与第二电子设备通信的通信器禁用,并且当内容数据被全部存储时激活通信器以将内容数据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因此,使激活通信器的时间最小化,从而减少了电池电力的消耗。
下面,将描述控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的方法。
图27是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流程图。
如图27所示,在操作S1110,第一电子设备在待机模式期间感测内容获取事件。
在操作S1120,第一电子设备切换到内容接收模式并激活处理器。
在操作S1130,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并处理来自服务器的内容数据,并存储处理过的内容数据。
在操作S1140,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来自服务器的内容数据是否被全部存储。如果内容数据未被全部存储,则第一电子设备继续监视,直到完成内容数据的存储。
如果确定出完成了内容数据的存储,则在操作S1150,第一电子设备切换到内容发送模式并激活通信器。
在操作S1160,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通信器将先前存储的内容数据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
在操作S1170,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是否完成了内容数据的传输。如果未完成内容数据的传输,则第一电子设备继续监视,直到完成内容数据的传输。
如果确定完成了内容数据的传输,则在操作S1180,第一电子设备切换到待机模式并且禁用处理器和通信器。
通过这个方法,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可减少电池功耗的消耗。
在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器、第二通信器、图像处理器等元件处于激活状态或禁用状态。然而,元件的状态不限于激活或禁用的状态。例如,元件可以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一种状态。这里,第二状态比第一状态消耗更少的电力,但第二状态不必限于禁用状态。
根据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以可在各种计算机中实现并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程序命令的形式被实现。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程序命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或其组合。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被存储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等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而不管它是否是可删除的或可重写的,例如,RAM、存储器芯片、如存储器的装置或集成电路(IC),或者光学或磁性可记录的或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例如,光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磁盘、磁带等。将理解,可被包括在移动终端中的存储器是适合于存储具有用于实现示例性实施例的指令的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记录在该存储介质中的程序命令可以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被特别设计和配置,或者可以是公知的并且对于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可用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进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被定义。

Claims (15)

1.一种图像捕捉设备,包括:
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对象;
相机,被配置为拍摄图像;
第一通信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在预设的第一状态下进行操作,以及在比第一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二状态下进行操作;
第二通信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并且具有比第一通信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数据传输速率;
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指令;和
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使图像捕捉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响应于在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二状态时传感器感测到对象,通过第二通信器将针对使用相机拍摄图像的图像拍摄指令的请求发送到外部设备,
响应于图像捕捉设备通过第二通信器从外部设备接收到所述图像拍摄指令,使用相机拍摄图像并生成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以及
控制第一通信器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使得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能够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发送到外部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捕捉设备,其中,
当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通信器被激活,以及
当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通信器被禁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捕捉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包括图像处理器,用于执行生成所述图像的数据的操作,
图像处理器被配置为在预设的第三状态和比第三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四状态下进行操作,并且当相机未拍摄图像时,图像处理器处于第四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捕捉设备,其中,
当图像处理器处于第三状态时,图像处理器被激活,
当图像处理器处于第四状态时,图像处理器被禁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捕捉设备,还包括存储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使图像捕捉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响应于图像捕捉设备接收所述图像拍摄指令,将第一通信器保持在第二状态;以及
控制图像处理器切换到第三状态,生成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并将生成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捕捉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使图像捕捉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当图像数据被全部存储在存储器中时,控制第一通信器切换到第一状态,使得被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能够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发送到外部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捕捉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使图像捕捉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第一通信器切换到第二状态,以及
当图像数据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全部发送时,控制图像处理器切换到第四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捕捉设备,其中,
第二通信器在预设的第五状态下进行操作以及在比第五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六状态下进行操作,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使图像捕捉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在传感器尚未检测到对象时,将第二通信器保持在第六状态,
响应于传感器感测到对象,控制第二通信器切换到第五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捕捉设备,其中,
当第二通信器处于第五状态时,第二通信器被激活,以及
当第二通信器处于第六状态时,第二通信器被禁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捕捉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使图像捕捉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如果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未接收到针对所述请求的指令,则控制第二通信器切换到第六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捕捉设备,其中,
第一通信器包括Wi-Fi通信模块,以及
第二通信器包括Zigbee通信模块。
12.一种系统,包括:
图像捕捉设备,被配置为拍摄对象;和
显示设备,被配置为通过处理由图像捕捉设备拍摄对象而获得并且从图像捕捉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
图像捕捉设备包括:
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对象;
相机,被配置为拍摄图像;
第一通信器,被配置为与显示设备进行通信,在预设的第一状态下进行操作,以及在比第一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二状态下进行操作;
第二通信器,被配置为与显示设备进行通信,并且具有比第一通信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数据传输速率;
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指令;和
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使图像捕捉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响应于在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二状态时传感器感测到对象,通过第二通信器将针对用于使用相机拍摄图像的图像拍摄指令的请求发送到显示设备,
响应于图像捕捉设备通过第二通信器从显示设备接收到所述图像拍摄指令,使用相机拍摄图像并生成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以及
控制第一通信器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使得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能够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发送到显示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
响应于来自图像捕捉设备的请求,显示设备确定显示设备是否位于图像捕捉设备的安装区域内,
响应于确定出显示设备位于所述安装区域内,显示设备发送用于批准所述请求的指令,以及
响应于确定出显示设备不位于所述安装区域内,显示设备显示用于允许用户选择是否批准所述请求的用户界面UI。
14.一种控制具有第一通信器和第二通信器的图像捕捉设备的方法,其中,第一通信器被配置为在预设的第一状态下进行操作以及在比第一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二状态下进行操作,第二通信器具有比第一通信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数据传输速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图像捕捉设备的传感器来感测对象;
响应于传感器感测到对象,通过第二通信器将针对用于使用图像捕捉设备的相机拍摄图像的图像拍摄指令的请求发送到外部设备;
响应于通过第二通信器从外部设备接收到图像拍摄指令,使用相机拍摄图像并且控制图像捕捉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生成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以及
将第一通信器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使得由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数据能够通过第一通信器被发送到外部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
当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通信器被激活,以及
当第一通信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通信器被禁用。
CN201780004725.XA 2016-01-21 2017-01-19 图像捕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70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07573A KR20170087690A (ko) 2016-01-21 2016-01-21 영상캡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016-0007573 2016-01-21
PCT/KR2017/000675 WO2017126909A1 (en) 2016-01-21 2017-01-19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0419A true CN108370419A (zh) 2018-08-03
CN108370419B CN108370419B (zh) 2020-11-17

Family

ID=5935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472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70419B (zh) 2016-01-21 2017-01-19 图像捕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8836B2 (zh)
EP (1) EP3338444A4 (zh)
KR (1) KR20170087690A (zh)
CN (1) CN108370419B (zh)
WO (1) WO20171269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0556A (zh) * 2019-02-18 2019-04-09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单反相机的高质量精密全景成像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4608B (zh) * 2017-09-15 2021-01-05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装置以及减少摄像装置功耗的方法
CN107749943B (zh) * 2017-09-15 2020-05-08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装置、减小摄像装置功耗的方法
CN108495360B (zh) * 2018-01-18 2021-07-27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及其数据传输的方法
FR3078224B1 (fr) * 2018-02-16 2020-02-07 Renault S.A.S Methode de surveillance d’un environn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n stationnement comprenant une camera asynchrone
US11589195B2 (en) 2020-08-20 2023-02-21 Ip Co, Llc Asset tracking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22195342A1 (en) * 2021-03-19 2022-09-22 Lui Ying Lun Imaging device and system, method of capturing imag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6993A (ja) * 2001-07-31 2003-02-14 Omron Corp 監視装置、監視方法、監視プログラム、監視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監視システム
CN103339650A (zh) * 2012-01-30 2013-10-02 株式会社东芝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3716583A (zh) * 2012-10-01 2014-04-09 安讯士有限公司 监视摄像机中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130935A1 (en) * 2006-11-20 2015-05-14 Micropower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Network Camera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4502A (ja) 2001-10-23 2003-05-09 Omron Corp 監視装置、監視方法、および監視システム
US8014763B2 (en) * 2004-02-28 2011-09-06 Charles Martin Hyme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proximal targets identified visually, aurally, or positionally
KR101012821B1 (ko) 2008-04-25 2011-02-08 주식회사 옥타컴 저전력 무선 카메라시스템 및 그 장치
KR100966829B1 (ko) 2008-07-28 2010-06-29 (주)레코디아 휴대용 멀티 채널 소형 폐쇄회로 감시 장치
KR100981186B1 (ko) 2009-06-26 2010-09-10 주식회사 투윈스컴 모니터와 저장장치를 구비한 감시카메라
US8670933B2 (en) 2010-03-23 2014-03-11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Geofence-based triggers for automated data collection
US8750895B2 (en) 2011-06-03 2014-06-10 Apple Inc. Monitoring a geofence using wireless access points
US8667167B2 (en) * 2011-11-28 2014-03-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rate of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US20130178163A1 (en) 2012-01-10 2013-07-11 Htc Corporation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US8964113B2 (en) 2012-10-01 2015-02-24 Axis Ab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monitoring camera
KR101496730B1 (ko) 2013-03-07 2015-02-27 최용석 이동 영상 실시간 전송 및 모니터링 시스템
KR102094017B1 (ko) * 2013-08-06 2020-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TW201517616A (zh) * 2013-10-18 2015-05-01 Amaryllo International Inc 監視攝影裝置之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統
TW201520989A (zh) * 2013-11-20 2015-06-01 Amaryllo International Inc 智慧型電鈴之省電工作方法
US9554027B2 (en) 2014-06-27 2017-01-24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system for processing multimedia information
JP6525764B2 (ja) * 2015-06-26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U2017289252A1 (en) * 2016-06-27 2019-02-14 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6993A (ja) * 2001-07-31 2003-02-14 Omron Corp 監視装置、監視方法、監視プログラム、監視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監視システム
US20150130935A1 (en) * 2006-11-20 2015-05-14 Micropower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Network Camera Systems
CN103339650A (zh) * 2012-01-30 2013-10-02 株式会社东芝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3716583A (zh) * 2012-10-01 2014-04-09 安讯士有限公司 监视摄像机中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0556A (zh) * 2019-02-18 2019-04-09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单反相机的高质量精密全景成像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38444A4 (en) 2018-09-05
EP3338444A1 (en) 2018-06-27
CN108370419B (zh) 2020-11-17
KR20170087690A (ko) 2017-07-31
US20170214852A1 (en) 2017-07-27
US10958836B2 (en) 2021-03-23
WO2017126909A1 (en) 2017-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0419A (zh) 图像捕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9434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home device remotely in a home network system
US11064158B2 (en) Home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0191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home device in home network system
US10348952B2 (en) Using bluetooth low energy for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 detection notification
CN105933899B (zh) 无线接入点的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7426806B (zh) 物联网终端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9497571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portable terminal,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server
CN105357742A (zh)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3009174A (ja) 無線操作端末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06454810A (zh) 一种建立热点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432292A (zh) 一种WiFi连接方法和设备
US7969918B2 (en) Slave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us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of slav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099450A (zh) 智能设备及其配网方法、移动终端及配网系统
CN105487923A (zh) 控制工作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34047A (zh) 一种控制智能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13826A (zh) 一种d2d设备到设备连接方法及终端设备
JP4423258B2 (ja) 制御装置
US20240176003A1 (en) S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ensing device
US202201413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state of a controllable device
WO2018137353A1 (zh) 一种控制可控设备的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27596B (zh) 无线连接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220417723A1 (en) Home applian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ng with home appliance
WO2022134084A1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4143554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