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0002A - 蓄电装置、框体的密闭结构及框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框体的密闭结构及框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70002A CN108370002A CN201580085451.2A CN201580085451A CN108370002A CN 108370002 A CN108370002 A CN 108370002A CN 201580085451 A CN201580085451 A CN 201580085451A CN 108370002 A CN108370002 A CN 1083700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groove portion
- flange part
- claw
- birdsmou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800 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34 Polyphenylene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FKNQFGJONOIPTF-UHFFFAOYSA-N Sodium cation Chemical compound [Na+] FKNQFGJONOIPT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cad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d]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69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5 sod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框体上施加有拉伸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密闭性的降低且安全性高、寿命特性优异的蓄电装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密闭结构的框体,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该第一构件具有第一开口,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设置于第一开口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第一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及第一承接口、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侧面的第一爪部、以及第一粘接剂层,第一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第一爪部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爪部的与第一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的与第一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框体的密闭结构及框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池用于各种用途,尤其是大容量的电池用于电动机动车用电源、电力贮藏等用途。
当将电池以单电池的形式使用时,存在电池的电压比设备所需的电压低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将多个电池串联连接而将供给电压提高到所期望的电压。另外,存在通过单电池不能充分地供给设备所需的电量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将多个电池并联连接而将供给电量增大到所期望的量。
因此,从将串联或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收容于框体的蓄电装置向设备供给电力。另外,已知具有保持气密性的框体的蓄电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框体保持气密性,从而能够防止雨水、尘埃浸入框体内,能够提高蓄电装置的安全性。另外,能够提高蓄电装置的寿命特性。
另一方面,已知有通过粘接剂将上壳体的周缘部的突出前端与下壳体的周缘部的槽部粘接的密闭结构体的形成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在该密闭结构体中,通过卡扣配合结构将电路基板与上壳体连接,由此进行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的定位。卡扣配合结构为如下结构:利用材料的弹性将爪部(保持部)嵌入并钩挂于凹部,由此机械地将两个构件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卡扣配合结构中,利用材料的弹性将爪部钩挂于凹部,因此通常在凹部的内表面与爪部的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游隙)。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081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32420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通过粘接剂和卡扣配合结构将两个构成要素连接的以往的密闭结构体中,在卡扣配合结构的凹部与爪部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当在密闭结构体上施加有拉伸的力时,存在由粘接剂粘接的部分剥离,密闭结构体的密闭性降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提供一种即便在框体上施加有拉伸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密闭性的降低且安全性高、寿命特性优异的蓄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池和框体,所述框体收容所述电池,且具有密闭结构,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该第一构件收容所述电池,且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二构件覆盖第一开口,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设置于第一开口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第一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及第一承接口、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侧面的第一爪部、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的第一粘接剂层,第一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第一爪部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爪部的与第一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的与第一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电池和框体,该框体收容电池且具有密闭结构,因此能够防止雨水、尘埃浸入框体内。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该第一构件收容电池,且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二构件覆盖第一开口,因此在制造时能够从第一开口将电池插入第一构件内,且能够由第二构件覆盖第一开口。
构成框体的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在设置于第一开口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因此能够不产生间隙地将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接合。
设置于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一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在另一方设置的第一周槽部中,且通过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的第一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因此能够不产生间隙地将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接合。
第一周槽部及第一承接口设置于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第一凸缘部及第一爪部设置于另一方。另外,第一爪部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爪部的与第一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的与第一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因此,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上施加有拉伸的力时,第一爪部与第一承接口接触的部分成为限位件,能够抑制在由第一粘接剂层粘接的部分上产生大的拉伸应力。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粘接剂层剥离,能够抑制框体的密闭性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蓄电装置的安全性及寿命特性。
第一爪部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侧面,因此能够将第一爪部及第一承接口设置于框体的侧壁,能够使蓄电装置小型化。另外,能够在第一凸缘部的侧面设置多个第一爪部,能够整体上抑制在由第一粘接剂层粘接的部分上产生大的拉伸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虚线A-A处的蓄电装置的简要剖视图。
图3中,(a)是由图2的虚线包围的范围D的放大剖视图,(b)是图1的虚线B-B处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c)是图1的单点划线C-C处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d)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e)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f)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框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框体的第一构件的简要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框体的第二构件的简要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收容电池监视部的保护壳体的简要立体图。
图8中,(a)、(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简要电路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简要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简要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简要剖视图。
图12中,(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b)是比较例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框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4中,(a)~(d)分别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框体的简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池和框体,该框体收容所述电池,且具有密闭结构,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该第一构件收容所述电池,且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二构件覆盖第一开口,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设置于第一开口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第一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及第一承接口、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侧面的第一爪部、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的第一粘接剂层,第一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第一爪部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爪部的与第一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的与第一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优选本发明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爪部的靠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侧的侧面与第一承接口的靠第一周槽部的底部侧的内壁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由此,在制造时能够将第一爪部容易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优选本发明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第一爪部具有钩形状,且通过卡扣配合结构与第一承接口卡合。由此,在制造时能够将第一爪部容易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中,优选在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设置有多个第一承接口,在另一方设置有多个第一爪部。另外,优选各第一爪部配置于多个第一承接口中的任一个第一承接口中。由此,能够整体上抑制在由第一粘接剂层粘接的部分上产生大的拉伸应力。
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中,优选第一承接口为狭缝状的贯通孔。由此,在通过卡扣配合结构将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组合时,能够使第一承接口的侧壁部分呈拱状地发生弹性变形而将第一爪部插入第一承接口。另外,能够抑制第一凸缘部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凸缘部折断。因此,能够提高框体的强度。
优选本发明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框体还具有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配置在第二构件上,且具有第二开口。优选第二构件与第三构件在设置于第二开口的周缘的第二接合部接合,优选第二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二构件及第三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二周槽部及第二承接口、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二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侧面的第二爪部、以及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的第二粘接剂层。另外,优选第二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二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优选第二爪部配置于第二承接口中。而且,优选第二粘接剂层在第二爪部的与第二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二承接口的与第二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由此,能够使蓄电装置成为多层结构,容易在蓄电装置中设置配线或设置电池监视部。另外,能够使第二构件与第三构件之间的第二接合部成为与第一接合部同样的结构。由此,在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上施加有拉伸的力时,第二爪部与第二承接口接触的部分成为限位件,能够抑制在由第二粘接剂层粘接的部分上产生大的拉伸应力。由此,能够抑制第二粘接剂层剥离,能够抑制框体的密闭性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蓄电装置的安全性及寿命特性。
优选本发明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第二粘接剂层在第二爪部的靠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侧的侧面与第二承接口的靠第二周槽部的底部侧的内壁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制造时能够将第二爪部容易配置于第二承接口中,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优选本发明的蓄电装置还具备:电池监视部,其监视电池;以及配线,其将电池与电池监视部连接。优选电池监视部配置于第二构件与第三构件之间,优选配线配置在第二构件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框体中配置电池监视部,能够通过电池监视部监视电池。由此,能够使蓄电装置小型化。另外,能够提高蓄电装置的安全性。
优选本发明的蓄电装置还具备收容电池监视部的保护壳体。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在框体内的电池产生液体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保护壳体保护电池监视部,能够提高蓄电装置的安全性。
优选本发明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第一构件收容多个所述电池,优选多个电池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由此,本发明的蓄电装置能够供给各种设备所需的电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池和框体,所述框体收容所述电池且具有密闭结构,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该第一构件收容所述电池,且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二构件覆盖第一开口,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设置于第一开口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第一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及第一爪部、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第一承接口、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的第一粘接剂层,第一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第一爪部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承接口的靠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一爪部的靠第一周槽部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中,能够在第一承接口的靠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一爪部的靠第一周槽部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部分进行咬合。因此,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上施加有拉伸的力时,第一爪部的侧面与第一承接口的内壁接触的部分成为限位件,能够抑制在由第一粘接剂层粘接的部分上产生大的拉伸应力。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粘接剂层剥离,能够抑制框体的密闭性降低。
优选本发明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框体还具有第三构件,该第三构件配置在第二构件上且具有第二开口,优选第二构件与第三构件在设置于第二开口的周缘的第二接合部接合。优选第二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二构件及第三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二周槽部及第二爪部、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二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第二承接口、以及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的第二粘接剂层,优选第二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二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优选第二爪部配置于第二承接口中,优选第二粘接剂层在第二承接口的靠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二爪部的靠第二周槽部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由此,能够在第二承接口的靠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二爪部的靠第二周槽部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部分进行咬合。因此,在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上施加有拉伸的力时,第二爪部的侧面与第二承接口的内壁接触的部分成为限位件,能够抑制在由第二粘接剂层粘接的部分上产生大的拉伸应力。由此,能够抑制第二粘接剂层剥离,能够抑制框体的密闭性降低。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框体的密闭结构,其中,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该第一构件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二构件覆盖第一开口,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设置于第一开口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第一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及第一承接口、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侧面的第一爪部、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的第一粘接剂层,第一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第一爪部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爪部的与第一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的与第一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根据本发明的框体的密闭结构,能够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第一爪部与第一承接口接触的部分进行咬合。因此,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上施加有拉伸的力时,第一爪部与第一承接口接触的部分成为限位件,能够抑制在由第一粘接剂层粘接的部分上产生大的拉伸应力。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粘接剂层剥离,能够抑制框体的密闭性降低。
优选具有本发明的密闭结构的框体还具有第三构件,该第三构件配置在第二构件上,且具有第二开口。优选第二构件及第三构件在设置于第二开口的周缘的第二接合部接合,优选第二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二构件及第三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二周槽部及第二承接口、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二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侧面的第二爪部、以及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的第二粘接剂层。优选第二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二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优选第二爪部配置于第二承接口中。而且,优选第二粘接剂层在第二爪部的与第二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二承接口的与第二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由此,具有本发明的密闭结构的框体能够成为多层结构。另外,能够使将第二构件与第三构件接合的第二接合部成为与第一接合部同样的结构。由此,在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上施加有拉伸的力时,第二爪部与第二承接口接触的部分成为限位件,能够抑制在由第二粘接剂层粘接的部分上产生大的拉伸应力。由此,能够抑制第二粘接剂层剥离,能够抑制框体的密闭性降低。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框体的制造方法,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且具有密闭结构,其中,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具有第一周槽部及第一承接口,另一方具有第一凸缘部及第一爪部,所述框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向第一周槽部中填充粘接剂的工序;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向填充到第一周槽部的粘接剂中插入,并将第一爪部向第一承接口中插入的工序;以及在第一爪部的与第一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的与第一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粘接剂固化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框体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具有密闭结构且抑制密闭性降低的框体。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附图、以下的记述中所示的结构为例示,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附图、以下的记述中所示的结构。
蓄电装置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简要立体图。图2是图1的虚线A-A处的蓄电装置的简要剖视图。图3(a)是由图2的虚线包围的范围D的放大剖视图,图3(b)是图1的虚线B-B处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c)是图1的单点划线C-C处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d)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e)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f)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框体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框体的第一构件的简要俯视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框体的第二构件的简要俯视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收容电池监视部的保护壳体的简要立体图,图8(a)、(b)分别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简要电路图。另外,图9、10、11分别是第五、第六、第七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简要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包括第一~第七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池5和框体1,该框体1收容电池5且具有密闭结构,框体1具有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该第一构件7收容电池5,且具有第一开口2,该第二构件8覆盖第一开口2,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在设置于第一开口2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4接合,第一接合部4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7及第二构件8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10及第一承接口16、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12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侧面的第一爪部14、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的第一粘接剂层28,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28粘接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第一爪部14配置于第一承接口16中,第一粘接剂层28在第一爪部14的与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16的与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粘接(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池5和框体1,该框体1收容电池5,且具有密闭结构,框体1具有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该第一构件7收容电池5,且具有第一开口2,该第二构件8覆盖第一开口2,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在设置于第一开口2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4接合,第一接合部4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7及第二构件8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10及第一爪部14、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12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第一承接口16、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的第一粘接剂层28,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28粘接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第一爪部14配置于第一承接口16中,第一粘接剂层28在第一承接口16的靠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一爪部14的靠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粘接(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也可以还具有电池监视部33或保护壳体3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所包含的框体1也可以还具有第三构件9。而且,第二构件8也可以是配线盘。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
1.蓄电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例如是在机动车的电源、机动二轮车的电源、太阳光发电的蓄电、备用电源等中使用的蓄电装置。另外,蓄电装置40能够设置为可进行充放电。
2.电池
蓄电装置40具备收容于框体1的电池5。电池5具有正极电池端子和负极电池端子(在本说明书中,将正极电池端子及负极电池端子称作电池端子27)。另外,电池5能够以正极电池端子及负极电池端子配置于上侧的方式收容于框体1的第一构件7。
另外,蓄电装置40可以具备收容于框体1的多个电池5。这多个电池5可以并联连接,也可以串联连接。例如,如图8(a)、(b)所示的电路图那样,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具备四个电池5a~5d,这些电池5串联连接。另外,多个电池5可以通过配线进行电连接,也可以通过使相邻的两个电池5的电池端子27接触或接合来进行电连接。
电池5可以为密闭型电池,例如为锂离子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镍氢二次电池、镍镉二次电池等。另外,电池5可以是方型,也可以是圆筒型,还可以是袋型。另外,电池5可以具有在外装体内收容有正极、负极及电解液的结构。
3.框体
蓄电装置40具备框体1,该框体1收容电池5,且具有密闭结构。框体1具有:第一构件7,其收容电池5,且具有第一开口2;以及第二构件8,其覆盖第一开口2。因此,在制造时能够从第一开口2将电池5插入第一构件内,且能够由第二构件8覆盖第一开口2。另外,框体1可以具有第三构件9,该第三构件9配置在第二构件8上,且具有第二开口3。框体1可以如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那样包括第一构件7、第二构件8及第三构件9,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那样包括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在框体1包括第一构件7、第二构件8及第三构件9的情况下,第二构件8可以成为后述的配线盘。构成框体1的各构件能够连接成使框体1的内部成为密闭空间。由此,能够防止水等浸入框体1内,能够提高蓄电装置40的安全性及寿命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框体1的材料可以是塑料。由此,框体1能够进行弹性变形,能够通过卡扣配合结构使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卡合。框体1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聚苯硫醚树脂。
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在设置于第一开口2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4接合。因此,能够不产生间隙地将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接合。第一接合部4例如可以具有图3(a)~(f)的局部剖视图那样的结构。
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4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7及第二构件8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10及第一承接口16、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12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侧面的第一爪部14、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的第一粘接剂层28。例如,在图1、2、4~6、图3(a)~(c)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第一凸缘部12及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一构件7,第一周槽部10及第一承接口16设置于第二构件8。另外,在图3(d)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及图3(e)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第一凸缘部12及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二构件8,第一周槽部10及第一承接口16设置于第一构件7。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4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7及第二构件8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10及第一爪部14、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12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第一承接口16、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的第一粘接剂层28。例如,如图3(f)所示的蓄电装置40那样,可以将第一周槽部10及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二构件8,且将第一凸缘部12及第一承接口16设置于第一构件7。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周槽部10及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一构件7,且将第一凸缘部12及第一承接口16设置于第二构件8。
第一凸缘部12可以如包围第一开口2的壁那样设置于第一构件7或第二构件8。另外,第一凸缘部12的宽度可以设置为比第一周槽部10的宽度窄。由此,能够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内。例如,可以如图4的分解图所包含的第一构件7的立体图及图5的俯视图那样,将第一凸缘部12设置于第一构件7。
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侧面,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一周槽部10的侧壁的延长部。另外,第一爪部14配置于第一承接口16中。由此,能够使第一爪部14与第一承接口16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如图3(a)、(c)、(d)的蓄电装置40那样将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外侧侧面,也可以如图3(e)的蓄电装置40那样将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内侧侧面。另外,可以如图3(f)那样将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一周槽部10的外侧侧壁的延长部,也可以将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一周槽部10的内侧侧壁的延长部。
第一爪部14可以具有钩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第七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第一爪部14的截面为三角形形状,但第一爪部14的截面也可以为四方形状。另外,第一爪部14也可以使横向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宽度宽。
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一爪部14可以具有越接近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则高度越变低那样的斜度。由此,在将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组合时,能够利用该斜度使第一承接口16的侧壁部分51或第一凸缘部12发生弹性变形,能够通过卡扣配合结构使第一爪部14与第一承接口16卡合。另外,第一爪部14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外周面。由此,能够使第一承接口16的侧壁部分51或第一凸缘部12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爪部14可以具有越远离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则高度越变低那样的斜度。由此,在将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组合时,能够使第一周槽部10的侧壁的延长部或第一凸缘部12发生弹性变形。
另外,可以将多个第一爪部14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侧面或第一周槽部10的侧壁的延长部。另外,多个第一爪部14可以以包围第一开口2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通过多个卡扣配合结构使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卡合,且在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上施加有拉伸的力时能够将应力分散于多个卡扣配合结构。例如,在图3(a)~(c)、图4、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一凸缘部12的外周面设置有六个第一爪部14。
第一周槽部10可以如包围第一开口2的槽那样设置于第一构件7或第二构件8。另外,第一周槽部10的宽度可以设置为比第一凸缘部12的宽度宽。另外,第一周槽部10的形状可以形成为使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的整体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的形状。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第一周槽部10设置于第二构件8。
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一承接口16设置于第一构件7及第二构件8中的设有第一周槽部10的构件。另外,第一承接口16可以设置于第一周槽部10的外侧侧壁的延长部,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周槽部10的内侧侧壁的延长部。在图3(c)等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二构件8的第一周槽部10的外侧侧壁的延长部设置有第一承接口16。另外,在图3(e)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一构件7的第一周槽部10的内侧侧壁的延长部设置有第一承接口16。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承接口16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例如,可以如图3(f)那样设置第一承接口16。
第一承接口16以使第一爪部14配置于第一承接口16中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通过卡扣配合结构使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卡合。第一承接口16的形状只要能够与第一爪部14卡合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如图3(a)、(c)、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所具有的第一承接口16那样为贯通孔,也可以如图3(e)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那样为具有底部的槽。优选第一承接口16为狭缝状的贯通孔。由此,在通过卡扣配合结构将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组合时,能够使第一承接口16的侧壁部分呈拱状地发生弹性变形而将第一爪部14插入第一承接口16。
另外,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一承接口16的侧壁部分也可以比第一凸缘部12薄。由此,能够抑制第一凸缘部12变形而使侧壁部分51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凸缘部12折断。
在设置有多个第一爪部14的情况下,第一承接口16可以设置有与第一爪部14相同的数量。在图1等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一构件7设置有六个第一爪部14,因此在第二构件8上设置有六个第一承接口16。
第一粘接剂层28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粘接。另外,第一粘接剂层28可以设置为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整体粘接。
图12(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的局部剖视图,图12(b)是比较例的蓄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所包含的第一粘接剂层28在第一爪部14的与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43和第一承接口16的与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46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粘接。
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如图12的点线箭头那样在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上施加有拉伸的力的情况下,在第一爪部14的侧面43与第一承接口16的内壁46的接触面产生应力,该接触面成为限位件,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粘接剂层28从第一凸缘部12或第一构件7剥离。
另外,第一粘接剂层28可以在第一爪部14的靠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侧的侧面44与第一承接口16的靠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侧的内壁47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粘接。
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所包含的第一粘接剂层28在第一承接口16的靠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一爪部14的靠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粘接。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上施加有拉伸的力的情况下,在第一爪部14的侧面与第一承接口16的内壁的接触面产生应力,该接触面成为限位件,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粘接剂层28从第一凸缘部12或第二构件8剥离。
另外,第一粘接剂层28可以在第一承接口16的与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内壁和第一爪部14的与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粘接。
另一方面,图12(b)所示的比较例的蓄电装置所包含的第一粘接剂层128在第一爪部114的与第一凸缘部112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143和第一承接口116的与第一周槽部110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146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112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110的内壁粘接。在通过卡扣配合结构将第一构件107与第二构件108接合了的情况下,通常如图12(b)所示那样产生间隙E。因此,如图12的点线箭头那样在第一构件107和第二构件108上施加有拉伸的力的情况下,在第一凸缘部112与第一粘接剂层128的粘接面或第一周槽部110与第一粘接剂层128的粘接面上产生大的应力,有时在该粘接面产生剥离。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所包含的框体1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框体1的制造方法包括:向第一周槽部10中填充粘接剂50的工序;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向填充到第一周槽部10的粘接剂50中插入,并将第一爪部14向第一承接口16中插入的工序;以及在第一爪部14的与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43和第一承接口16的与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46接触的状态下,使粘接剂50固化的工序。
图13(a)是表示向第一周槽部10中填充粘接剂50后的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的图。之后,当将第一凸缘部12向第一周槽部10插入时,如图13(b)所示,第一构件7的第一承接口16的侧壁部分51与第一爪部14接触,由此侧壁部分51被压宽而呈拱状地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如图13(c)所示,当第一爪部14到达第一承接口16时,被压宽的侧壁部分51返回原来的形状,第一爪部14插入第一承接口16,通过卡扣配合结构将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卡止。另外,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插入粘接剂50中。
在该状态下,第一爪部14的侧面43与第一承接口16的内壁46未接触。之后,如图13(d)所示的实线箭头那样施加相对于第一构件7拉伸第二构件8的力,在第一爪部14的侧面43与第一承接口16的内壁46接触的状态下,使粘接剂50固化来形成第一粘接剂层28。由此,能够在第一爪部14的侧面43与第一承接口16的内壁46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第一接合部4将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接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说明了侧壁部分51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但也可以是第一凸缘部12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弹性变形。另外,也可以是,侧壁部分51以朝向外侧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且第一凸缘部12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
另外,框体1的制造方法为具有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且具有密闭结构的框体1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一构件7及第二构件8中的一方具有第一周槽部及第一承接口,另一方具有第一凸缘部及第一爪部,所述框体1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向第一周槽部10中填充粘接剂50的工序;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向填充到第一周槽部10的粘接剂50中插入,并将第一爪部14向第一承接口16中插入的工序;以及在第一承接口16的靠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一爪部14的靠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使粘接剂50固化的工序。
粘接剂50例如可以使用固化剂混合型粘接剂、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湿气固化型粘接剂等,但优选使用环氧树脂系的固化剂混合型粘接剂。
作为施加相对于第一构件7拉伸第二构件8的力的方法,例如举出有通过将第一构件7及第二构件8中的一方的构件悬挂于另一方的构件而利用第一构件7或第二构件8的重量施加拉伸的力的方法。另外,也可以使用夹具施加拉伸的力,还可以通过将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机械地拉伸来施加拉伸的力。
框体1可以具有第三构件9,该第三构件9配置在第二构件8上,且具有第二开口3。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在设置于第二开口3的周缘的第二接合部6接合。因此,能够不产生间隙地将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接合。第二接合部6例如可以具有图3(a)~(f)的局部剖视图那样的结构。
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合部6具有设置于第二构件8及第三构件9中的一方的第二周槽部11及第二承接口17、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二凸缘部13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3的侧面的第二爪部15、以及配置于第二周槽部11中的第二粘接剂层29。例如,在图1、2、4~6、图3(a)~(c)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及图3(e)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第二凸缘部13及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二构件8,第二周槽部11及第二承接口17设置于第三构件9。另外,在图3(d)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第二凸缘部13及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三构件9,第二周槽部11及第二承接口17设置于第二构件8。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合部6具有设置于第二构件8及第三构件9中的一方的第二周槽部11及第二爪部15、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二凸缘部13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3的第二承接口17、以及配置于第二周槽部11中的第二粘接剂层29。例如,如图3(f)所示的蓄电装置40那样,可以将第二周槽部11及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三构件9,并将第二凸缘部13及第二承接口17设置于第二构件8。另外,也可以将第二周槽部11及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二构件8,并将第二凸缘部13及第二承接口17设置于第三构件9。
第二凸缘部13可以如包围第二开口3的壁那样设置于第二构件8或第三构件9。另外,第二凸缘部13的宽度可以设置为比第二周槽部11的宽度窄。例如,可以如图4的分解图所包含的第二构件8的立体图及图6的俯视图那样,在第二构件8上设置第二凸缘部13。
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3的侧面,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二周槽部11的侧壁的延长部。另外,第二爪部15配置于第二承接口17中。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如图3(a)、(c)、(d)的蓄电装置40那样将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3的外侧侧面,还可以如图3(e)的蓄电装置40那样将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3的内侧侧面。另外,也可以如图3(f)那样将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二周槽部11的外侧侧壁的延长部,还可以将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二周槽部11的内侧侧壁的延长部。
第二爪部15可以具有钩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七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第二爪部15的截面为三角形形状,但第二爪部15的截面也可以为四方形状。另外,第二爪部15可以使横向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宽度宽。
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二爪部15可以具有越接近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则高度越变低那样的斜度。由此,在将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组合时,能够利用该斜度使第二承接口17的侧壁部分或第二凸缘部13发生弹性变形,能够通过卡扣配合结构使第二爪部15与第二承接口17卡合。另外,第二爪部15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3的外周面。由此,能够使第二承接口17的侧壁部分或第二凸缘部13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爪部15可以具有越远离第二周槽部11的底部则高度越变低那样的斜度。由此,在将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组合时,能够使第二周槽部11的侧壁的延长部或第二凸缘部13发生弹性变形。
另外,可以将多个第二爪部15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3的侧面或第二周槽部11的侧壁的延长部。另外,多个第二爪部15可以以包围第二开口3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通过多个卡扣配合结构使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卡合,在第二构件8和第三构件9上施加有拉伸的力时,能够将应力分散于多个卡扣配合结构。例如,在图3(a)~(c)、图4、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二凸缘部13的外周面设置有六个第二爪部15。
第二周槽部11可以如包围第二开口3的槽那样设置于第二构件8或第三构件9。另外,第二周槽部11的宽度可以设置为比第二凸缘部13的宽度宽。另外,第二周槽部11的形状可以形成为使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的整体配置于第二周槽部11中的形状。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第二周槽部11设置于第三构件9。
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二承接口17设置于第二构件8及第三构件9中的设有第二周槽部11的构件。另外,第二承接口17可以设置于第二周槽部11的外侧侧壁的延长部,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周槽部11的内侧侧壁的延长部。在图3(c)等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三构件9的第二周槽部11的外侧侧壁的延长部设置有第二承接口17。另外,在图3(e)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三构件9的第二周槽部11的内侧侧壁的延长部设置有第二承接口17。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承接口17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3。例如可以如图3(f)那样设置第二承接口17。
第二承接口17设置为使第二爪部15配置于第二承接口17中。由此,能够通过卡扣配合结构使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卡合。第二承接口17的形状只要能够与第二爪部15卡合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如图3(b)、(c)、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所具有的第二承接口17那样为贯通孔,也可以如图3(e)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那样为具有底部的槽。优选第二承接口17为狭缝状的贯通孔。由此,在通过卡扣配合结构将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组合时,能够使第二承接口17的侧壁部分呈拱状地发生弹性变形而将第二爪部15插入第二承接口17。
另外,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二承接口17的侧壁部分也可以比第二凸缘部13薄。由此,能够抑制第二凸缘部13发生变形而使第二承接口的侧壁部分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第二凸缘部13折断。
在设置有多个第二爪部15的情况下,第二承接口17可以设置有与第二爪部15相同的数量。在图1等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二构件8上设置有六个第二爪部15,因此在第三构件9上设置有六个第二承接口17。
第二粘接剂层29配置于第二周槽部11中,将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11的内壁粘接。另外,第二粘接剂层29可以设置为将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整体粘接。
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二粘接剂层29在第二爪部15的与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二承接口17的与第二周槽部11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11的内壁粘接。在第二构件8和第三构件9上施加有拉伸的力的情况下,在第二爪部15的侧面与第二承接口17的内壁的接触面上产生应力,该接触面成为限位件,因此能够抑制第二凸缘部13与第二粘接剂层29之间的粘接面剥离。
另外,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二粘接剂层29可以在第二爪部15的靠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侧的侧面与第二承接口17的靠第二周槽部11的底部侧的内壁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11的内壁粘接。
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所包含的第二粘接剂层29在第二承接口17的靠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二爪部15的靠第二周槽部11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11的内壁粘接。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二构件8和第三构件9上施加有拉伸的力的情况下,在第二爪部15的侧面与第二承接口17的内壁的接触面产生应力,该接触面成为限位件,因此能够抑制第二凸缘部13与第二粘接剂层29之间的粘接面剥离。
另外,第二粘接剂层29可以在第二承接口17的与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内壁和第二爪部15的与第二周槽部11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11的内壁粘接。
通过第二粘接剂层29将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粘接的方法是与上述的框体1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因此在此省略。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上述的各种第一接合部4与上述的各种第二接合部6自由地组合来构成框体1。
4.配线盘
蓄电装置40可以具备配线盘39,该配线盘39具有将电池5与电池监视部33电连接的配线26。配线盘39可以配置在收容于第一构件7的电池5与电池监视部33之间。配线盘39可以是构成框体1的第二构件8,也可以是与框体1不同的构件。在图1等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在第二构件8上形成有配线26而成为配线盘。通过使配线盘39的一部分成为框体1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在配线盘39上设置外部连接端子20。
在图11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中,配线盘39收容于框体1的内部,未成为框体1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10所示的蓄电装置40那样将配线26设置于保护壳体32的情况下,可以省略配线盘39。另外,在通过电线将电池5与电池监视部33连接的情况下,可以省略配线盘39。
配线盘39可以具有供电池5的电池端子27接合的电池侧配线端子18。电池端子27与电池侧配线端子18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来接合,也可以通过螺栓及螺母来接合。由此,能够将配线26与电池端子27连接。另外,配线盘39也可以具有供电池端子27贯通的狭缝30。另外,电池侧配线端子18可以与狭缝30相邻设置。另外,电池端子27与电池侧配线端子18可以在配线盘39的与电池5侧相反的一侧接合。由此,能够使在配线盘39的下侧配置的电池5的电池端子27贯通配线盘39的狭缝30并与电池侧配线端子18接合,能够将电池5与配线盘39直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构件7收容多个电池5的情况下,可以分别设置有多个狭缝30及电池侧配线端子18,以便能够使各电池5的电池端子27与配线盘39电连接。
在第二构件8成为配线盘39的情况下,第二构件8可以具有负极外部连接端子20a及正极外部连接端子20b(在本说明书中,将负极外部连接端子20a及正极外部连接端子20b称作外部连接端子20)。另外,外部连接端子20可以经由配线26与电池侧配线端子18电连接。由此,能够经由外部连接端子20进行电池5的充电或放电。另外,外部连接端子20与电池侧配线端子18之间的配线26的一部分也可以埋入配线盘39。由此,能够在使框体1的内部成为密闭空间的状态下将外部连接端子20与电池侧配线端子18电连接。
蓄电装置40可以在将外部连接端子20与电池侧配线端子18电连接的配线上具有熔断器22或继电器23。另外,熔断器22或继电器23可以设置为通过来自电池监视部33的信号来切断外部连接端子20与电池侧配线端子18的电连接。熔断器22或继电器23可以设置于配线盘39,也可以设置于保护壳体32的内部。熔断器22或继电器23例如可以如图8(a)、(b)的电路图那样设置。
配线盘39可以具有电池监视部侧配线端子19。电池监视部侧配线端子19可以与保护壳体32的连接端子36连接。由此,能够将电池5与电池监视部33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侧配线端子18及电池监视部侧配线端子19可以分别设置有多个,以便能够使电池监视部33监视各电池5的电压。例如,可以以能够形成图8(a)、(b)所示的电路图那样的电路的方式设置电池侧配线端子18及电池监视部侧配线端子19。
5.电池监视部
电池监视部33是监视电池5的部分。电池监视部33例如是安装有电子部件的电子电路基板。电池监视部33也可以是电子电路基板的一部分。电池监视部33还可以包括多个电子电路基板。另外,电池监视部33收容于保护壳体32。电池监视部33可以与电池5、熔断器22、继电器23或外部连接端子20电连接。由此,能够通过电池监视部33监视电池。例如,可以如图8(a)、(b)所示的电路图那样将电池监视部33与电池5等电连接。
电池监视部33可以设置为测定各电池5的电压。另外,电池监视部33可以设置为基于电池5的电压测定的结果来检测过充电。另外,电池监视部33可以设置为当检测出至少一个电池5的过充电时,输出通过熔断器22或继电器23切断电池5与外部连接端子20的连接的信号。由此,在至少一个电池5产生过充电时能够强制地切断电流,能够提高蓄电装置40的安全性。
电池监视部33可以设置为检测电池5的过放电,也可以设置为测定框体1内的温度,还可以设置为检测过电流。另外,电池监视部33可以设置为保持收容于第一构件7的多个电池5的电压的平衡。由此,能够减轻因多个电池5的电压的不平衡产生的电池5的损坏,能够提高蓄电装置40的寿命特性。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监视部33可以具有与各电池5对应的均压器。
6.保护壳体
保护壳体32是收容电池监视部33的壳体,收容于框体1,且以内部成为密闭空间的方式进行密闭。因此,能够将框体1内的收容电池5的空间与收容电池监视部33的空间分离。根据该结构,即便在产生电池5的液体泄漏的情况下,漏出的电解液也不会浸入收容有电池监视部33的保护壳体32内,能够防止电池监视部33发生损伤。因此,能够提高蓄电装置40的安全性。保护壳体32例如为塑料壳体。
配置电池监视部33的密闭空间可以如图2等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那样由保护壳体32和密封构件25形成,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那样由保护壳体32、密封构件25及框体1形成,还可以由保护壳体32和框体19形成,还可以仅由保护壳体32形成。密封构件25例如为橡胶片。密封构件25可以如图2等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那样以覆盖保护壳体32的开口的方式设置,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40那样设置于保护壳体32的侧壁与框体1之间。另外,密封构件25也可以由保护壳体32和框体1夹持。由此,能够使密封构件25与保护壳体32及框体1密接,能够使保护壳体32的内部成为密闭空间。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粘接剂将保护壳体32与框体1粘接来使保护壳体32的内部成为密闭空间。
保护壳体32可以在保护壳体32的外部具备连接端子36。连接端子36与电池监视部33电连接。另外,也可以使连接端子36与电池监视部33之间的配线的一部分埋入保护壳体32。由此,能够在使保护壳体32的内部成为密闭空间的状态下将连接端子36与电池监视部33电连接。另外,保护壳体32可以具备多个连接端子36。由此,电池监视部33能够和各电池5之间的配线及电池5与外部连接端子20之间的配线分别电连接,电池监视部33能够监视各电池5的电压。例如,图7所示的保护壳体32具有6a~6g这七个连接端子36。连接端子36例如可以设置为形成图8(a)、(b)所示的电路图那样的电路。连接端子36与配线盘39的电池监视部侧配线端子19接合。由此,能够经由配线26将电池监视部33与电池5电连接。
框体的密闭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的框体1的密闭结构的特征在于,框体1具有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该第一构件7具有第一开口2,该第二构件8覆盖第一开口2,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在设置于第一开口2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4接合,第一接合部4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7及第二构件8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10及第一承接口16、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12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侧面的第一爪部14、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的第一粘接剂层28,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28粘接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第一爪部14配置于第一承接口16中,第一粘接剂层28在第一爪部14的与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16的与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粘接。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框体1的密闭结构的特征在于,框体1具有第一构件7和第二构件8,该第一构件7具有第一开口2,该第二构件8覆盖第一开口2,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在设置于第一开口2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4接合,第一接合部4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7及第二构件8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10及第一爪部14、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12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2的第一承接口16、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的第一粘接剂层28,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10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28粘接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第一爪部14配置于第一承接口16中,第一粘接剂层28在第一承接口16的靠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一爪部14的靠第一周槽部10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12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10的内壁粘接。
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可以是上述的蓄电装置40所包含的框体1,也可以是其他的装置的框体1。另外,关于上述的蓄电装置40所包含的框体1的说明只要不存在矛盾,则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也适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框体1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框体1。
框体1可以具有第三构件9,该第三构件9配置在第二构件8上,且具有第二开口3。也可以是,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在设置于第二开口3的周缘的第二接合部6接合,第二接合部6具有设置于第二构件8及第三构件9中的一方的第二周槽部11及第二承接口17、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二凸缘部13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3的侧面的第二爪部15、以及配置于第二周槽部11中的第二粘接剂层29,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配置于第二周槽部11中,且通过第二粘接剂层29粘接于第二周槽部11的内壁,第二爪部15配置于第二承接口17中,第二粘接剂层29在第二爪部15的与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二承接口17的与第二周槽部11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11的内壁粘接。
另外,也可以是,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在设置于第二开口3的周缘的第二接合部6接合,第二接合部6具有设置于第二构件8及第三构件9中的一方的第二周槽部11及第二爪部15、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二凸缘部13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3的第二承接口17、以及配置于第二周槽部11中的第二粘接剂层29,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配置于第二周槽部11中,且通过第二粘接剂层29粘接于第二周槽部11的内壁,第二爪部15配置于第二承接口17中,第二粘接剂层29在第二承接口17的靠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二爪部15的靠第二周槽部11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13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11的内壁粘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接合部4处,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可以如图3(a)~(f)、图12(a)那样接合。另外,在第二接合部6处,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可以如图3(a)~(f)那样接合。关于图3、图12的说明已在上面叙述,因此在此省略。另外,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密闭结构的框体1可以如图13那样制造。关于图13的说明已在上面叙述,因此在此省略。
图14(a)~(d)分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的简要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的密闭结构可以如图14(a)那样是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通过第一接合部4接合的结构,也可以如图14(b)那样具有第一构件7与第二构件8通过第一接合部4接合且第二构件8与第三构件9通过第二接合部6接合的结构。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还可以如图14(c)那样具有第四构件34,第三构件9与第四构件34可以通过第三接合部37接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接合部37可以具有与第一接合部4、第二接合部6同样的结构。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也可以如图14(d)那样具有第五构件35,第四构件34与第五构件35可以通过第四接合部38接合。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接合部38可以具有与第一接合部4、第二接合部6同样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的密闭结构可以具有将多个构件重叠的结构,相邻的构件可以通过与上述的第一接合部4、第二接合部6同样的结构来接合。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框体1的密闭结构的层数没有特别限定。
符号说明:
1:框体 2:第一开口 3:第二开口 4:第一接合部 5、5a、5b、5c、5d:电池 6:第二接合部 7、107:第一构件 8、108:第二构件 9:第三构件 10、110:第一周槽部 11、111:第二周槽部 12、112:第一凸缘部 13、113:第二凸缘部 14、114:第一爪部 15:第二爪部 16、116:第一承接口 17:第二承接口 18:电池侧配线端子 19:电池监视部侧配线端子 20、20a、20b:外部连接端子 22:熔断器 23:继电器 25:密封构件 26:配线 27:电池端子 28、128:第一粘接剂层 29、129:第二粘接剂层 30:狭缝 32:保护壳体 33:电池监视部 34:第四构件 35:第五构件 36、36a、36b、36c、36d、36e、36f、36g:连接端子 37:第四接合部 38:第四接合部 39:配电盘 40:蓄电装置 43、143:第一爪部的与第一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 44、144:第一爪部的靠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侧的侧面 46、146:第一承接口的与第一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 47、147:第一承接口的靠第一周槽部的底部侧的内壁 50:粘接剂 51:第一承接口的侧壁部分。
Claims (15)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电池和框体,所述框体收容所述电池,且具有密闭结构,
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其收容所述电池,且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构件,其覆盖第一开口,
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设置于第一开口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
第一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及第一承接口、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侧面的第一爪部、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的第一粘接剂层,
第一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
第一爪部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
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爪部的与第一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的与第一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爪部的靠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侧的侧面与第一承接口的靠第一周槽部的底部侧的内壁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3.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电池和框体,所述框体收容所述电池,且具有密闭结构,
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其收容所述电池,且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构件,其覆盖第一开口,
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设置于第一开口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
第一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及第一爪部、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第一承接口、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的第一粘接剂层,
第一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
第一爪部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
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承接口的靠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一爪部的靠第一周槽部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第一爪部具有钩形状,且通过卡扣配合结构与第一承接口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设置有多个第一承接口,在另一方设置有多个第一爪部,
各第一爪部配置于多个第一承接口中的任一个第一承接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第一承接口为狭缝状的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框体还具有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配置在第二构件上,且具有第二开口,
第二构件与第三构件在设置于第二开口的周缘的第二接合部接合,
第二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二构件及第三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二周槽部及第二承接口、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二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侧面的第二爪部、以及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的第二粘接剂层,
第二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二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
第二爪部配置于第二承接口中,
第二粘接剂层在第二爪部的与第二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二承接口的与第二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第二粘接剂层在第二爪部的靠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侧的侧面与第二承接口的靠第二周槽部的底部侧的内壁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框体还具有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配置在第二构件上,且具有第二开口,
第二构件与第三构件在设置于第二开口的周缘的第二接合部接合,
第二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二构件及第三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二周槽部及第二爪部、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二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第二承接口、以及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的第二粘接剂层,
第二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二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
第二爪部配置于第二承接口中,
第二粘接剂层在第二承接口的靠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侧的内壁与第二爪部的靠第二周槽部的底部侧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电池监视部,其监视所述电池;以及配线,其将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池监视部连接,
所述电池监视部配置于第二构件与第三构件之间,
所述配线配置在第二构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收容所述电池监视部的保护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第一构件收容多个所述电池,
多个所述电池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13.一种框体的密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其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构件,其覆盖第一开口,
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在设置于第一开口的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接合,
第一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一周槽部及第一承接口、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一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侧面的第一爪部、以及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的第一粘接剂层,
第一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一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一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
第一爪部配置于第一承接口中,
第一粘接剂层在第一爪部的与第一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的与第一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一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框体的密闭结构,其中,
所述框体还具有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配置在第二构件上,且具有第二开口,
第二构件与第三构件在设置于第二开口的周缘的第二接合部接合,
第二接合部具有设置于第二构件及第三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二周槽部及第二承接口、设置于另一方的第二凸缘部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侧面的第二爪部、以及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的第二粘接剂层,
第二凸缘部的前端配置于第二周槽部中,且通过第二粘接剂层粘接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
第二爪部配置于第二承接口中,
第二粘接剂层在第二爪部的与第二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二承接口的与第二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凸缘部的前端与第二周槽部的内壁粘接。
15.一种框体的制造方法,所述框体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且具有密闭结构,其中,
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一方具有第一周槽部及第一承接口,另一方具有第一凸缘部及第一爪部,
所述框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向第一周槽部中填充粘接剂的工序;
将第一凸缘部的前端向填充到第一周槽部的粘接剂中插入,并将第一爪部向第一承接口中插入的工序;以及
在第一爪部的与第一凸缘部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和第一承接口的与第一周槽部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粘接剂固化的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86476 WO2017115404A1 (ja) | 2015-12-28 | 2015-12-28 | 蓄電装置、筐体の密閉構造および筐体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70002A true CN108370002A (zh) | 2018-08-03 |
CN108370002B CN108370002B (zh) | 2021-10-01 |
Family
ID=59224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5451.2A Active CN108370002B (zh) | 2015-12-28 | 2015-12-28 | 蓄电装置、框体的密闭结构及框体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18887B2 (zh) |
EP (1) | EP3399570B1 (zh) |
JP (1) | JP6709376B2 (zh) |
CN (1) | CN108370002B (zh) |
WO (1) | WO201711540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1940A (zh) * | 2020-01-09 | 2020-04-28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箱体结构及其组装和拆卸方法、蓄电池 |
CN115298889A (zh) * | 2020-03-23 | 2022-11-04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蓄电模块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70269B1 (ko) | 2018-01-17 | 2021-06-28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리유즈, 리사이클 내지 리웍이 용이한 접착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하우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
EP3758087A4 (en) * | 2018-02-22 | 2021-03-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BATTERY PACK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
CN111954914B (zh) * | 2018-03-30 | 2023-01-06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蓄电模块 |
JP7163615B2 (ja) * | 2018-05-09 | 2022-11-01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装置 |
KR20210112639A (ko) * | 2020-03-05 | 2021-09-15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이동 및 조립이 편의성이 증대된 구조 및 안전성이 향상된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팩 |
CN112713348B (zh) * | 2020-12-16 | 2022-11-18 | 江苏伟复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内部带有阻水结构的电池 |
EP4447216A1 (en) * | 2021-12-07 | 2024-10-16 | Panasonic Energy Co., Ltd. | Battery pack |
US20230344058A1 (en) * | 2022-04-21 | 2023-10-2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Battery housing assembly for electric vehicles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94212A (ja) * | 1999-04-05 | 2000-10-20 | Tookado:Kk | 電池パックの蓋組み合わせ構造 |
CN1442912A (zh) * | 2002-03-05 | 2003-09-17 | 索尼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容纳壳 |
US20060016633A1 (en) * | 2004-07-22 | 2006-01-26 | Kazuhiro Fujii | Battery device of vehicle power supply |
JP2007103284A (ja) * | 2005-10-07 | 2007-04-19 | Nec Tokin Corp |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パック |
CN103715377A (zh) * | 2012-09-28 | 2014-04-09 |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 蓄电装置 |
CN104704674A (zh) * | 2012-12-19 | 2015-06-10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
CN104995761A (zh) * | 2013-10-29 | 2015-10-2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源装置 |
CN204885299U (zh) * | 2014-07-31 | 2015-12-1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池模块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287821B (de) * | 1969-07-23 | 1971-02-10 | Gamillscheg O | Verfahren zum dichten Verschließen von vorzugsweise aus mehreren Zellen bestehenden Blockkästen, insbesondere Batterie-Blockkästen aus Kunststoff |
US6683598B1 (en) | 1999-09-01 | 2004-01-2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ouse optical sampling scheme |
JP4450175B2 (ja) | 2004-02-23 | 2010-04-1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密閉構造体の形成方法 |
EP2827401B1 (en) | 2012-03-16 | 2017-09-27 | NEC Corporation | Battery housing and power-storage device |
JP6011950B2 (ja) * | 2015-03-20 | 2016-10-25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装置 |
-
2015
- 2015-12-28 EP EP15912070.8A patent/EP3399570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2-28 CN CN201580085451.2A patent/CN108370002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28 JP JP2017558806A patent/JP6709376B2/ja active Active
- 2015-12-28 US US16/064,005 patent/US10818887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2-28 WO PCT/JP2015/086476 patent/WO201711540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94212A (ja) * | 1999-04-05 | 2000-10-20 | Tookado:Kk | 電池パックの蓋組み合わせ構造 |
CN1442912A (zh) * | 2002-03-05 | 2003-09-17 | 索尼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容纳壳 |
CN1305142C (zh) * | 2002-03-05 | 2007-03-14 | 索尼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容纳壳 |
US20060016633A1 (en) * | 2004-07-22 | 2006-01-26 | Kazuhiro Fujii | Battery device of vehicle power supply |
JP2007103284A (ja) * | 2005-10-07 | 2007-04-19 | Nec Tokin Corp |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パック |
CN103715377A (zh) * | 2012-09-28 | 2014-04-09 |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 蓄电装置 |
CN104704674A (zh) * | 2012-12-19 | 2015-06-10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电池状态监视装置及具备该电池状态监视装置的电池模块 |
CN104995761A (zh) * | 2013-10-29 | 2015-10-2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源装置 |
CN204885299U (zh) * | 2014-07-31 | 2015-12-1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池模块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1940A (zh) * | 2020-01-09 | 2020-04-28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箱体结构及其组装和拆卸方法、蓄电池 |
CN115298889A (zh) * | 2020-03-23 | 2022-11-04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蓄电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99570A4 (en) | 2019-01-23 |
CN108370002B (zh) | 2021-10-01 |
JPWO2017115404A1 (ja) | 2018-09-27 |
EP3399570A1 (en) | 2018-11-07 |
JP6709376B2 (ja) | 2020-06-17 |
EP3399570B1 (en) | 2020-10-28 |
WO2017115404A1 (ja) | 2017-07-06 |
US20180375068A1 (en) | 2018-12-27 |
US10818887B2 (en) | 2020-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70002A (zh) | 蓄电装置、框体的密闭结构及框体的制造方法 | |
US10644299B2 (en) |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battery pack | |
US8053103B2 (en) | Battery pack | |
KR100878285B1 (ko) | 배터리 팩 | |
EP3293782A1 (en) |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 |
CN105845846A (zh) | 用于电动工具的电池组 | |
CN103384927A (zh) | 电池单元及电气设备 | |
US10381606B2 (en) |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 |
CN109314201B (zh) | 蓄电装置 | |
EP3664193A1 (en) | Terminal cover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 |
KR102066197B1 (ko) |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
US10873063B2 (en) | Battery | |
JP6840397B2 (ja) | 蓄電装置 | |
KR102275547B1 (ko) | 케이블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모듈 | |
KR20200055334A (ko) | 터미널 커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 |
US10205199B2 (en) | Portable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device | |
KR20210155240A (ko) | 배터리 팩,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자동차 | |
CN102104124A (zh) | 电池组 | |
EP2911217A1 (en) | Cell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