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5094A - 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5094A
CN108345094A CN201710059417.9A CN201710059417A CN108345094A CN 108345094 A CN108345094 A CN 108345094A CN 201710059417 A CN201710059417 A CN 201710059417A CN 108345094 A CN108345094 A CN 108345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system
cartesian coordinate
dimensional cartesian
axis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94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5094B (zh
Inventor
朱钧
龚桐桐
金国藩
范守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0594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5094B/zh
Priority to TW106105233A priority patent/TWI628463B/zh
Priority to US15/842,834 priority patent/US1064201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8345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5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5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5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2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 G02B17/06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 G02B17/0626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using three curved mirrors
    • G02B17/0642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using three curved mirrors off-axis or unobscured systems in which not all of the mirrors share a common axis of rotational symmetry, e.g. at least one of the mirrors is warped, tilted or decentered with respect to the other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2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 G02B17/06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 G02B17/0626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using three curved mirrors
    • G02B17/0636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using three curved mirrors off-axis or unobscured systems in which all of the mirrors share a common axis of rotational symmetr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2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 G02B17/06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 G02B17/0605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using two curved mirrors
    • G02B17/0621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using two curved mirrors off-axis or unobscured systems in which not all of the mirrors share a common axis of rotational symmetry, e.g. at least one of the mirrors is warped, tilted or decentered with respect to the other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2Optical design, e.g. procedures, algorithms, optimisation rout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包括:主镜,次镜,三镜,以及图像传感器,在空间中定义一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在空间中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以所述主镜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以所述次镜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以所述三镜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5,z4);在所述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中,所述主镜的反射面为一6次的x2y2多项式自由曲面;在所述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中,所述次镜的反射面为一6次的x3y3非球面;在所述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4,z4)中,所述三镜的反射面为一x4y4球面。

Description

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大视场,小F数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在满足光学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的情况下,使用简单的曲面如球面和非球面代替复杂的曲面如自由曲面来设计光学系统,可以减小成本和加工检测的难度。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的每个表面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例如:球面、非球面和自由曲面,因此,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相对于自由曲面光学系统成本较低且加工检测的难度小。
然而,现有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种类较少,且主要适用于小视场角,大F数的视场,对于具有大视场角,小F数视场的应用范围受限。因此如果可以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大视场,小F数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将非常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大视场,小F数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
一种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包括:一主镜,该主镜设置在光线的出射光路上;一次镜,该次镜设置在所述主镜的反射光路上;一三镜,该三镜设置在所述次镜的反射光路上;以及一图像传感器,该图像感测器位于所述三镜的反射光路上,在空间中定义一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在空间中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以所述主镜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以所述次镜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以所述三镜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5,z4);在所述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中,所述主镜的反射面为一6次的x2y2多项式自由曲面;在所述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中,所述次镜的反射面为一6次的x3y3非球面;在所述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4,z4)中,所述三镜的反射面为一x4y4球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可以实现较小F数、较大视场的成像,且成像质量良好,其中,F数可达2.2,视场角可达到3°×6°;且该非球面的反射镜,自由曲面的反射镜使用的表达式的次数较低,比较容易加工,易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求解特征数据点时特征光线起点与终点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局坐标系与第一局部坐标系的位置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求解中间点Gm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求解第m+1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m+1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求解球面三反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局部坐标系参数取值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各镜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RMS弥散斑直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优化后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优化后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MTF曲线。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优化后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RMS波前误差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100
主镜 120
次镜 140
三镜 160
图像传感器 18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通过该设计方法得到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一第一初始系统,该第一初始系统包括多个初始曲面,且该第一初始系统中的一个初始曲面对应待设计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中一个曲面,选取来自不同视场不同孔径的K条特征光线;
S2:在所述第一初始系统的基础上求解一球面光学系统,具体地,将该球面光学系统中的一个待求球面定义为球面a,保持该多个初始曲面不变,逐点求解K条特征光线中的m条特征光线与球面a的m个交点,得到m个第一特征数据点,m<K,将m个第一特征数据点拟合得到初始球面Am;根据初始球面Am得到第m+1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m+1,将m+1个第一特征数据点拟合得到球面Am+1;以此类推,重复求特征数据点-球面拟合的过程,直到求解得到第K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K,将K个第一特征数据点拟合得到球面AK,该球面AK为球面a;以此类推,直到获得该球面光学系统中的所有球面;
S3:将待设计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中的一个待求非球面定义为非球面b,以所述球面光学系统作为第二初始系统,保持球面光学系统中的多个球面不变,将K条特征光线与所述球面a的K个交点作为K个第二特征数据点;将该K个第二特征数据点进行曲面拟合,得到非球面b;以此类推,直到获得待设计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待求非球面,进而得到一拥有球面和非球面的第一混合表面光学系统;
S4:将待设计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中的一个待求自由曲面定义为自由曲面c,以所述第一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作为第三初始系统,保持该第一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中的非球面不变,将K条特征光线与非球面b的K个交点作为K个第三特征数据点;将该K第三特征数据点进行曲面拟合,得到待求自由曲面c;以此类推,直到获得待设计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待求自由曲面,进而得到待设计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
步骤S1中,所述初始系统的建立以消除遮拦为前提。所述多个初始曲面可以为平面、球面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初始系统包括三个初始平面,该三个初始平面分别是主镜初始平面、次镜初始平面以及三镜初始平面,所述主镜初始平面,次镜初始平面以及三镜初始平面均为具有偏心和倾斜的平面。
所述选取来自不同视场不同孔径的K条特征光线Ri(i=1,2…K)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根据需求选取M个视场,将每个视场的孔径分成N等份,并从每一等份中选取不同孔径位置的P条特征光线,这样一共选取了K=M×N×P条对应不同视场不同孔径位置的特征光线。所述孔径可以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或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优选的,所述视场孔径为圆形孔径,将每个视场的圆形孔径等分成N个角度,间隔为因此有沿着每个角度的半径方向取P个不同的孔径位置,那么一共选取K=M×N×P条对应不同视场不同孔径位置的特征光线。本实施例中,共选取14个离轴视场,该14个离轴视场分别为(0°,-16°)、(0°,-15°)、(0°,-14°)、(0°,-13°)、(0°,-12°)、(0°,-11°)、(0°,-10°)、(1.5°,-16°)、(1.5°,-15°)、(1.5°,-14°)、(1.5°,-13°)、(1.5°,-12°)、(1.5°,-11°)、(1.5°,-10°),每个离轴视场取112条特征光线,因此共选取了1568条对应不同视场不同孔径位置的特征光线。
请参阅图1,将特征光线Ri(i=1,2…K)与待求球面Ω的交点定义为第一特征数据点Pi(i=1,2,……K)。为了得到一个待求球面Ω上的所有第一特征数据点,将借助特征光线Ri(i=1,2…K)与待求球面Ω的前一个曲面Ω'及后一个曲面Ω”的交点。在求解每条特征光线Ri(i=1,2…K)对应的待求球面Ω上的第一特征数据点时,将该特征光线Ri与前一个曲面Ω'的交点定义为该特征光线的起点Si,特征光线Ri与后一个曲面Ω”的交点定义为该特征光线的终点Ei。当待设计的系统与特征光线确定后,该特征光线Ri的起点Si是确定的,且易于通过光线追迹即物像关系得到,特征光线的终点Ei可通过物像关系求解。在理想状态下,特征光线Ri从Ω'上的Si射出后,经过Ω上的Pi,交于Ω”上的Ei,并最终汇聚于理想像点Ii。本实施例中,当待求球面Ω为三镜时,特征光线与次镜和像面的交点分别定义为特征光线的起点Si和终点Ei,Ei即为理想像点Ii。当待求球面Ω为次镜时,特征光线与主镜和三镜的交点分别为特征光线的起点Si和终点Ei,根据费马原理可以得到Ei为三镜上使Pi-Ei-像点Ii之间光程最短的点。当待求球面为主镜时,根据费马原理可以得到Ei为次镜上使Pi-Ei-Fi-Ii之间光程最短的点。
步骤S2中,m的取值可以由设计者决定,选取原则是能够保证球面拟合的准确性。优选的,m的值可以大于K/3小于2K/3。如果m的值太小,拟合误差会比较大;如果m值太大,则后续的特征数据点比较少,不利于误差的进一步减小。更优选的,m的值越靠近K/2越好。本实施例中,所述m的取值为K/2=784。
所述球面a上的m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1,P2,……Pm)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取定一第一条特征光线R1与所述球面a对应的初始曲面的第一交点为第一特征数据点P1
步骤b,在得到第i(1≤i≤m-1)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后,根据斯涅尔定律的矢量形式求解第i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处的单位法向量进而求得Pi处的单位切向量
步骤c,仅过所述第i(1≤i≤m-1)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做一第一切平面并与其余m-i条特征光线相交,得到m-i个第二交点,从该m-i个第二交点中选取出与所述第i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距离最短的第二交点Qi+1,并将其对应的特征光线及与所述第i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的最短距离分别定义为Ri+1和D;
步骤d,过第一特征数据点Pi(1≤i≤m-1)之前已求得的i-1个第一特征数据点分别做一第二切平面,得到i-1个第二切平面,该i-1个第二切平面与所述特征光线Ri+1相交得到i-1个第三交点,在每一第二切平面上每一第三交点与其所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点Pi形成一交点对,在所述交点对中,选出交点对中距离最短的一对,并将距离最短的交点对的第三交点和最短距离分别定义为Q(i+1)'和Di'
步骤e,比较Di与Di',如果Di≤Di',则把Qi+1取为下一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1,反之,则把Q(i+1)'取为下一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1;以及
步骤f,重复步骤b到e,直到计算得到球面a上的m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i=1,2…m)。
步骤b中,每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P1,P2,……Pm)处的单位法向量可以根据斯涅尔(Snell)定律的矢量形式求解。当待求球面Ω为折射面时,则每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i=1,2…m)处的单位法向量满足:
其中,分别是沿着光线入射与出射方向的单位矢量,n,n'分别为待求球面Ω前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类似的,当待求球面Ω为反射面时,则每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i=1,2…m)处的单位法向量满足:
请参阅图2,将所述第一初始系统所在的空间定义一全局坐标系。其中,将光束传播方向定义为z轴,垂直于z轴方向的平面为xy平面。
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点Pm+1的求解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请参阅图3,计算一中间点Gm。具体地,请参阅图3,求解第一特征数据点Pm处的切平面Tm,该切平面Tm与初始球面Am相交得到相贯线Lm;在全局坐标系中,在所述相贯线Lm上,与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点Pm的x坐标相同的点即为中间点Gm
其次,求解第一特征数据点Pm+1,特征数据点Pm+1为其对应的特征光线和距离最近的已知的m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1,P2,……Pm)的切平面的交点。请参阅图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找到第一特征数据点Pm+1对应的特征光线,即,在剩余的K-m条特征光线中找到距离中间点Gm最近的特征光线。具体地,中间点Gm位于初始球面Am上,所以根据球面表达式,可以求得中间点Gm在初始球面Am处的法向nm,进而得到中间点Gm在初始球面Am处的切平面;将中间点Gm的切平面与剩余K-m条特征光线相交,得到K-m个交点,从该K-m个交点中,找到与中间点Gm距离最近的交点Pm',该交点Pm'所在的光线即为第一特征数据点Pm+1对应的特征光线Rm+1
第二步,特征光线Rm+1与已经求得的m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1≤i≤m)和中间点Gm的切平面相交,对应得到m+1个交点P'i(1≤i≤m)和G'm。从m+1个第一特征数据点/中间点-交点对中找到距离最短的一对(F–F'),其中的第一特征数据点/中间点F为距离第一特征数据点Pm+1最近的点,交点F'即为下一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m+1
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点PK的求解方法与所述特征数据点Pm+1的求解方法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将m个第一特征数据点拟合得到初始球面Am;将m+1个第一特征数据点拟合得到球面Am+1;以及将K个第一特征数据点拟合得到球面AK均采用最小二乘法来进行拟合。
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点的坐标为(xi,yi,zi),对应的法向量为(ui,vi,-1)。设球心为(A,B,C),半径为r,球面的方程为:
(xi-A)2+(yi-B)2+(zi-C)2=r2 (1)。
将球面的方程(1)分别对x和y进行求导得到x轴和y轴方向的法向矢量ui和vi表达式。
将式(1)、(2)、(3)改写成矩阵的形式,并进行矩阵的行列变换,分别对应得到通过坐标值和法向值求解圆心坐标的表达式(4)、(5)、(6)。其中Ui=(1+1/ui 2)xi,Vi=(1+1/vi 2)yi
球面上光线的偏折方向与其法向量(u,v,-1)密切相关,因此,在拟合过程中应该同时考虑第一特征数据点坐标误差和法向误差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将坐标计算和法向计算进行线性加权来求解球心(A,B,C)和半径r。
式(4)+ω×式(5)+ω×式(6) (7),
式(1)+ω×式(2)+ω×式(3) (8),
其中,ω为法向计算的权重值。通过公式(7)可以求得球心(A,B,C)的值,通过公式(8)可以求得球面半径r的值。
将第一初始系统中初始曲面的数量定义为M,得到所述球面a后,可进一步改变该球面a的半径得到球面a',进而改变球面的光焦度,优选的,ra’=εa×ra,εa=0.5~1.5,ra为球面a的半径,ra’为球面a'的半径。以此类推,所述球面光学系统中第N个球面求解之后,改变该第N个球面的半径得到一个新的球面,进而改变该球面的光焦度,其中N<M。为了保证球面光学系统的参数不变,可以依次重新计算球面光学系统中的其余球面(第N+1个球面,第N+2个球面,……,第M个球面)来补偿球面改变的光焦度,进而将球面光学系统的光焦度重新分配在所有镜子上。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首先按照所述步骤S2中的计算方法得到球面C,改变球面C的半径得到球面C';保持主镜初始平面与球面C'不变,计算得到球面B,改变球面B的半径得到球面B',保持球面B'与球面C'不变,计算得到球面A',进而得到一球面三反光学系统。
步骤S3中,非球面上特征光线的偏折方向与其法向N=(U,V,-1)密切相关,如果法向拟合的误差较大,特征光线的传播路径将偏离预期,成像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优选的,在将该K个第二特征数据点进行曲面拟合的过程中同时考虑第二特征数据点坐标误差和法向误差的影响,根据物像关系分别求解K个第二特征数据点处的单位法向量;将该K第二特征数据点的坐标和法向进行曲面拟合。
求解K个第二特征数据点处的单位法向量的方法与步骤S2中求解每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P1,P2,……Pm)处的单位法向量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非球面b的顶点(0,a',b')为原点,非球面b的对称轴为z轴建立第一局部坐标系。所述全局坐标系与第一局部坐标系之间的旋转角度为θ。所述第一局部坐标系的位置由参数a'、b'、θ描述。
将坐标误差和法向误差进行线性加权,提出误差评价函数J:
J=∑(Z-z)2+ω×∑(U-u)2+ω×∑(V-v)2
=(z-A1P)T(z-A1P)+ω(u-A2P)T(v-A2P)+ω(v-A3P)T(v-A3P) (10),
其中,Z为拟合得到的坐标值;(U,V,-1)为拟合得到的法向量;z为第二特征数据点的坐标值;(u,v,-1)为第二特征数据点的法向量;ω为法向误差的权重值;P为待求非球面b的系数矩阵(A,B,C,D);A1为矩阵(r2,r4,r6,r8);A2和A3分别是A1对x和y求偏导数后得到的矩阵。
当误差评价函数J最小时,待求非球面b的系数矩阵P的求解公式为:
P=(A1 TA1+ωA2 TA2+ωA3 TA3)-1(A1 Tz+ωA2 Tu+ωA3 Tv) (11)。
具体地,所述将该K个第二特征数据点进行拟合得到非球面b包括以下步骤:
S31:将所述K个第二特征数据点在全局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z0)及其对应的法向量(α0,β0,γ0)变换为第一局部坐标系中的坐标(x,y,z)及其法向量(α,β,γ);以及
S32:在所述第一局部坐标系xyz中,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
步骤S31中,所述K个第二特征数据点在全局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z0)及其对应的法向量(α0,β0,γ0)与在第一局部坐标系中的坐标(x,y,z)及其对应的法向量(α,β,γ)的关系式分别为:
其中,通过在第二特征数据点附近采用局部搜索算法得到多个第一局部坐标系位置,从中选择令拟合误差最小的一个第一局部坐标系的z轴作为非球面b的对称轴。
请参阅图6,当将所述K个第二特征数据点(P1,P2,……Pk)进行拟合得到非球面b时,需要确定第一局部坐标系的位置。非球面顶点坐标(0,a',b')的值通过在以第二特征数据点P1和Pk的连线为对角线的矩形内采用局部搜索算法得到。具体地,在以第二特征数据点P1和Pk的连线为对角线的矩形内进行网格划分,网格节点定义为非球面b的顶点坐标(0,a',b')的值,网格大小为(0,a',b')取值的步长。本实施例中,所述网格的步长为0.2mm。对于每个节点坐标(0,a,b),旋转角θ可以取[-π,π],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多组a'、b'、θ的值,对应多个第一局部坐标系位置。
对所述多组a'、b'、θ的值,分别对应不同的第一局部坐标系位置继续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可以得到对应的系数矩阵P和误差评价函数J。找到令J值最小的一组a'、b'、θ即为最佳第一局部坐标系位置参数,采用该最佳第一局部坐标系位置参数建立所述第一局部坐标系xyz。
将对应的系数矩阵P带入非球面表达式:
Z=Ar2+Br4+Cr6+Dr8+L其中r2=x2+y2
得到非球面b。其中,L为r的8次以上的更高次项,由于次数太高在加工中比较困难,所以在实际计算中L项直接省略。
步驟S4中,在将该K个第三特征数据点进行曲面拟合的过程中优选同时考虑第三特征数据点坐标误差和法向误差的影响,根据物像关系分别求解K个第三特征数据点处的单位法向量;将该K个第三特征数据点的坐标和法向进行曲面拟合。
求解K个第三特征数据点处的单位法向量的方法与步骤S2中求解每个第一特征数据点Pi(P1,P2,……Pm)处的单位法向量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将所述自由曲面c上的多个第三特征数据点进行曲面拟合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所述多个第三特征数据点在所述全局坐标系中拟合成一球面,得到该球面的曲率c及其对应的曲率中心(xc,yc,zc),
S42:将中心采样视场主光线对应的第三特征数据点(xo,yo,zo)定义为球面的顶点,并以该球面的顶点为原点,过曲率中心与球面顶点的直线为z轴,建立一第二局部坐标系;
S43:将所述多个第三特征数据点在全局坐标系中的坐标(xi,yi,zi)及其对应的法向量(αiii)变换为第二局部坐标系中的坐标(x'i,y'i,z'i)及其法向量(α'i,β'i,γ'i);
S44:根据所述多个第三特征数据点在第二局部坐标系中的坐标(x'i,y'i,z'i),以及步骤S42中求得的球面的曲率c,将多个第三特征数据点在第二局部坐标系中拟合成一个二次曲面,得到二次曲面系数k;以及
S45:将所述多个第三特征数据点在第二局部坐标系中的二次曲面上的坐标与法向量分别从坐标(x'i,y'i,z'i)和法向量(α'i,β'i,γ'i)中排除掉,得到残余坐标与残余法向量,将该残余坐标与残余法向量拟合成一个自由曲面,该自由曲面的方程式与所述二次曲面的方程式相加即可得到所述自由曲面c的方程式。
通常的,光学系统关于三维直角坐标系的yoz面对称,因此,步骤S41中,所述球面在第二局部坐标系yoz面内相对于在全局坐标系yoz面内的倾斜角θ为:
所述多个第三特征数据点在第二局部坐标系中的坐标(x'i,y'i,z'i)与法向量(α'i,β'i,γ'i)与在全局坐标系中的坐标(xi,yi,zi)和法向量(αiii)的关系式分别为:
在第二局部坐标系中,将在二次曲面上的第三特征数据点的坐标与法向量分别定义为(x'i,y'i,z'is)和(α'is,β'is,γ'is)。将法向的z'分量归一化为-1,将在二次曲面上的第三特征数据点坐标(x'i,y'i,z'is)与法向量(α'is,β'is,γ'is)分别从坐标(x'i,y'i,z'i)和法向量(α'i,β'i,γ'i)排除掉之后,得到残余坐标(x”i,y”i,z”i)与残余法向量(α”s,β”s,-1)分别为:
(xi”,yi”,zi”)=(xi',yi',zi'-zis')和
步骤S45中,所述将残余坐标与残余法向量拟合得到自由曲面c的步骤包括:
S451:在所述第二局部坐标系中,用排除掉二次曲面项的多项式曲面作为待构建自由曲面的面形描述,即
其中,gj(x,y)为多项式的某一项,P=(p1,p2,…,pJ)T为系数集合;
S452:获得残余坐标拟合误差d1(P),即所述残余坐标值(x”i,y”i,z”i)(i=1,2,…,n)与所述自由曲面在z'轴方向残余坐标差值的平方和;以及残余法向矢量拟合误差d2(P),即所述残余法向量Ni=(α”i,β”i,-1)(i=1,2,…,n)与所述自由曲面法向量的矢量差的模值的平方和,
其中,Z=(z1,z2,…,zI)T,U=(u1,u2,…,uI)T,V=(v1,v2,…,vI)T
S453:获得评价函数其中,w为权重且大于0;
S454:选择不同的权重w,并令所述评价函数f(P)的梯度从而获得多组不同的P及其对应的多个自由曲面面形z=f(x,y;P);以及
S455:获得具有最佳的成像质量的最终自由曲面面形。
所述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一对步骤S4中得到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进行优化的步骤。具体地,将步骤S4中得到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作为后续优化的初始系统。可以理解,该对步骤S4中得到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进行优化的步骤并不是必需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上述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得到一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其中,该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包括相邻且间隔设置的一主镜120、一次镜140、一三镜160以及一图像传感器180,该次镜140为光阑面。所述主镜120的面形为自由曲面,次镜140的面形为非球面,三镜160的面形为球面。从光源出射的特征光线依次经过所述主镜120、次镜140、以及三镜160的反射后,在图像传感器180上成像。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参数请参见表1,
表1
在设计该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时,共选取14个离轴视场进行设计,该14个离轴视场分别为(0°,-16°)、(0°,-15°)、(0°,-14°)、(0°,-13°)、(0°,-12°)、(0°,-11°)、(0°,-10°)、(1.5°,-16°)、(1.5°,-15°)、(1.5°,-14°)、(1.5°,-13°)、(1.5°,-12°)、(1.5°,-11°)、(1.5°,-10°),每个离轴视场取112条特征光线,因此共选取了1568条对应不同视场不同孔径位置的特征光线。
请参阅图8,在空间中定义一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水平方向的z1轴向左为负向右为正,y1轴垂直于z1轴向上为正向下为负,x1轴垂直于y1z1平面,垂直y1z1平面向里为正向外为负。
在空间中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以所述主镜120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所述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244.51,193.62)位置(单位:mm),z2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13.39度。
在空间中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以所述次镜140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所述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0,-100)位置(单位:mm),z3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15度。
在空间中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以所述三镜160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4,z4)。所述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4,z4)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160.83,209.49)位置(单位:mm),z4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0度。
在空间中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以所述图像传感器180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五三维直角坐标系(x5,y5,z5)。所述第五三维直角坐标系(x5,y5,z5)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145.13,-174.41)位置(单位:mm),z5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10度。
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在y1轴方向上的长度为430mm,在z1轴方向上的长度为400mm。
在所述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中,所述主镜120的反射面为一6次的x2y2多项式自由曲面,该6次的x2y2多项式自由曲面的表达式为:
其中,z为曲面矢量高,c为曲面曲率,k为二次曲面系数,bi是多项式中第i项的系数。本实施例中,c=4.57e-04,k=0.048,b1=0.0951,b2=5.26e-06,b3=7.90e-05,b4=3.41e-07,b5=3.97e-07,b6=5.54e-10,b7=1.29e-09,b8=6.84e-10,b9=0,b10=0,b12=0。
在所述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中,所述次镜140的反射面为一6次的x3y3非球面,该6次的x3y3非球面的表达式为:
其中,z为曲面矢量高,c为曲面曲率,k为二次曲面系数,a1,a2是多项式中的系数。本实施例中,c=5.73e-04,k=0,a1=1.21e-12,a2=-8.85e-16。
在所述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4,z4)中,所述三镜160的反射面为一x4y4球面,该x4y4球面的表达式为:
(x-A)2+(y-B)2+(z-C)2=r2
本实施例中,A=0,B=-160.83,C=209.49,r=-988.48。
可以理解,主镜以及次镜的表达式中的曲率c、二次曲面系数k以及各项系数的值,以及三镜的表达式中的A,B,C,r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请参阅图9,为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RMS光斑直径,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离轴非球面三反光学系统100的RMS光斑直径平均值为0.296mm,RMS光斑直径比较小,说明该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可作为良好的初始结构进行后续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减小相对畸变。将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作为后续优化的初始结构,使用CODEV软件对该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进行优化。优化后,所述6次的x2y2多项式自由曲面的表达式中,c=5.54e-04,k=90.31,b1=0,b2=0.0003,b3=0.0005,b4=9.07e-07,b5=1.03e-06,b6=-2.37e-10,b7=9.88e-10,b8=1.31e-09,b9=-4.64e-14,b10=-1.91e-13,b11=-2.05e-13,b12=-7.56e-14。所述6次的x3y3非球面的表达式中,c=9.19e-04,k=0,a1=-4.49e-11,a2=-1.35e-15。所述x4y4球面的表达式中,A=0,B=-266.75,C=313.84,r=-996.65。
优化后,所述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18.57,274.09)位置(单位:mm),z2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7.63度;所述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227.00,-48.81)位置(单位:mm),z3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18.03度;所述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4,z4)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266.75,313.84)位置(单位:mm),z4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10.77度;所述第五三维直角坐标系(x5,y5,z5)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365.47,-27.10)位置(单位:mm),z5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9.74度。
请参阅图10,为优化后,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自不同视场不同孔径的特征光线通过主镜120、次镜140和三镜160的反射基本汇聚到了理想像点,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11,为优化后,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为在可见光波段部分视场角的调制传递函数MTF,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视场MTF曲线都基本达到了衍射极限,表明该优化后,离轴非球面三反光学系统100具有很高的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12,为优化后,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RMS波前误差,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离轴非球面三反光学系统100的RMS波前误差平均值为0.042λ,其中λ=10000nm。RMS波前误差比较小。
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入瞳直径D为100毫米。
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系统在垂直方向上采用了离轴视场。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视场角为3°×6°,其中,在水平方向的角度为-1.5°至1.5°,在垂直方向的角度为-16°至-10°。
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工作波长范围为8微米到12微米。当然,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工作波长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焦距f为220mm。
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100的相对孔径大小D/f为0.45,F数为所述相对孔径大小D/f的倒数,即F数为2.2。
本发明提供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直接在离轴状态下,基于逐点构建的方法求解未知曲面上的特征数据点,并将特征数据点拟合得到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中的曲面,避免了现有技术在计算过程中将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从同轴转化为离轴产生的误差,进而使得到的混合表面光学系统与理想系统的误差较小。其二,该方法在求解所述球面光学系统时将拟合过程与数据点求解过程相结合,通过不断重复求数据点-球面拟合的过程来求解未知曲面,不同于以往的逐点设计方法将数据点全部求解结束之后再进行拟合,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其三,提出了逐点计算过程中的光焦度分配方法,计算得到一个球面,通过改变该球面的半径来改变其拥有的光焦度,然后依次计算其余球面来补偿改变的光焦度。进而使计算得到的球面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分配更加均匀,可以作为更好的初始结构进行后续的计算。其四,通过建立全局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将K个第二特征数据点在全局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z0)及其对应的法向量(α000)变换为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坐标(x,y,z)及其法向量(α,β,γ),在局部坐标系中进行拟合得到非球面,该拟合方法比较精确;其五,在将第二特征数据点和第三特征数据点进行曲面拟合时,同时考虑了第二特征数据点和第三特征数据点的坐标和法向量,使得到的非球面的面形以及自由曲面的面形更加准确,且提高了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其六,该逐点设计方法可用来设计不同组合形式的混合表面系统,增加了光学设计的多样性。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包括:
一主镜,该主镜设置在光线的出射光路上;
一次镜,该次镜设置在所述主镜的反射光路上;
一三镜,该三镜设置在所述次镜的反射光路上;以及
一图像传感器,该图像感测器位于所述三镜的反射光路上,
其特征在于,在空间中,定义一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以所述主镜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以所述次镜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以所述三镜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5,z4);在所述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中,所述主镜的反射面为一6次的x2y2多项式自由曲面;在所述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中,所述次镜的反射面为一6次的x3y3非球面;在所述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4,z4)中,所述三镜的反射面为一x4y4球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mm,244.51mm,193.62mm)位置,z2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13.39度;所述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mm,0mm,-100mm)位置,z3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15度;所述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4,z4)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mm,-160.83mm,209.49mm)位置,z4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6次的x2y2多项式自由曲面的表达式为:
其中,z为曲面矢量高,c为曲面曲率,k为二次曲面系数,bi是多项式中第i项的系数,所述6次的x2y2多项式自由曲面的表达式中c=5.54e-04,k=90.31,b1=0,b2=0.0003,b3=0.0005,b4=9.07e-07,b5=1.03e-06,b6=-2.37e-10,b7=9.88e-10,b8=1.31e-09,b9=-4.64e-14,b10=-1.91e-13,b11=-2.05e-13,b12=-7.56e-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6次的x3y3非球面的表达式为:
其中,z为曲面矢量高,c为曲面曲率,k为二次曲面系数,a1,a2是多项式中的系数,所述6次的x3y3非球面的表达式中c=9.19e-04,k=0,a1=-4.49e-11,a2=-1.35e-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4y4球面的表达式为:
(x4-A)2+(y4-B)2+(z4-C)2=r2
其中,A=0,B=-266.75,C=313.84,r=-996.6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维直角坐标系(x2,y2,z2)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mm,18.57mm,274.09mm)位置,z2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7.63度;所述第三三维直角坐标系(x3,y3,z3)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mm,-227.00mm,-48.81mm)位置,z3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18.03度;所述第四三维直角坐标系(x4,y4,z4)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mm,-266.75mm,313.84mm)位置,z4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10.77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空间中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以所述图像传感器所在的空间定义一第五三维直角坐标系(x5,y5,z5),所述第五三维直角坐标系(x5,y5,z5)的原点在所述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0mm,-365.47mm,-27.10mm)位置,z5轴正方向相对于第一三维直角坐标系(x1,y1,z1)的z1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9.74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视场角为3°×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场角在水平方向的角度为-1.5°至1.5°,在垂直方向的角度为-16°至-1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F数为2.2。
CN201710059417.9A 2017-01-24 2017-01-24 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Active CN1083450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9417.9A CN108345094B (zh) 2017-01-24 2017-01-24 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TW106105233A TWI628463B (zh) 2017-01-24 2017-02-17 混合表面離軸三反光學系統
US15/842,834 US10642010B2 (en) 2017-01-24 2017-12-14 Off-axis hybrid surface three-mirror optical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9417.9A CN108345094B (zh) 2017-01-24 2017-01-24 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5094A true CN108345094A (zh) 2018-07-31
CN108345094B CN108345094B (zh) 2020-02-07

Family

ID=62905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9417.9A Active CN108345094B (zh) 2017-01-24 2017-01-24 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2010B2 (zh)
CN (1) CN108345094B (zh)
TW (1) TWI6284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8665A (zh) * 2018-08-14 2019-01-11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平板相位元件的离轴三反成像系统
CN111487753A (zh) * 2019-01-25 2020-08-04 清华大学 自由曲面离轴三反成像系统
CN111929892A (zh) * 2020-08-25 2020-11-13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空间坐标传递矩阵的离轴多反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CN114859548A (zh) * 2021-02-05 2022-08-05 清华大学 无对称自由曲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7754B (zh) * 2019-01-25 2021-04-23 清华大学 自由曲面离轴三反成像系统
CN111487766B (zh) * 2019-01-25 2021-06-25 清华大学 自由曲面离轴三反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6053A (zh) * 2013-04-09 2013-08-14 长春理工大学 使用自由曲面的宽幅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07497B2 (en) * 2010-08-11 2015-04-14 Media Lario S.R.L. Three-mirror anastigmat with at least one non-rotationally symmetric mirror
CN103809278B (zh) * 2012-11-06 2016-09-14 清华大学 离轴三反镜
US9482853B2 (en) * 2013-02-27 2016-11-01 Raytheon Company Afocal telescope configured as three or four mirror anastigmat for back-scanned imagery
CN104898261B (zh) * 2014-03-05 2017-10-24 清华大学 自由曲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FR3036503B1 (fr) * 2015-05-22 2017-05-26 Thales Sa Telescope compact anastigmat a trois miroirs de type korsch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6053A (zh) * 2013-04-09 2013-08-14 长春理工大学 使用自由曲面的宽幅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8665A (zh) * 2018-08-14 2019-01-11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平板相位元件的离轴三反成像系统
CN111487753A (zh) * 2019-01-25 2020-08-04 清华大学 自由曲面离轴三反成像系统
CN111487753B (zh) * 2019-01-25 2021-06-01 清华大学 自由曲面离轴三反成像系统
CN111929892A (zh) * 2020-08-25 2020-11-13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空间坐标传递矩阵的离轴多反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CN114859548A (zh) * 2021-02-05 2022-08-05 清华大学 无对称自由曲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8463B (zh) 2018-07-01
US10642010B2 (en) 2020-05-05
US20180210180A1 (en) 2018-07-26
CN108345094B (zh) 2020-02-07
TW201827886A (zh)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8213B (zh) 自由曲面离轴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8345094A (zh) 混合表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CN105988214B (zh) 具有实出瞳的自由曲面离轴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8152948B (zh) 离轴非球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8345106A (zh) 混合表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TWI724275B (zh) 自由曲面離軸三反成像系統
TWI677728B (zh) 自由曲面離軸成像系統的設計方法
CN105988212B (zh) 三维自由曲面的设计方法
CN111487766B (zh) 自由曲面离轴三反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8227184A (zh) 自由曲面成像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8152939A (zh) 离轴非球面三反光学系统
US20100042363A1 (en) Imaging optics designed by the simultaneous multiple surface method
CN110133844A (zh) 具有色散器件的自由曲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TW202113425A (zh) 自由曲面反射式紅外成像系統的設計方法
Liu et al. Towards Automatic Design of Reflective Optical Systems
Guo et al. Research on Automatic Design Method of Double Freeform Surface Ar-Hud Imag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