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6359A - 导电碳纤维 - Google Patents
导电碳纤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36359A CN108336359A CN201711456449.9A CN201711456449A CN108336359A CN 108336359 A CN108336359 A CN 108336359A CN 201711456449 A CN201711456449 A CN 201711456449A CN 108336359 A CN108336359 A CN 1083363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conductive carbon
- clad
- carbon fibre
- kir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6—Lead-acid accumulators
- H01M10/12—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8—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use in lead-acid accumula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导电碳纤维,包括芯材和包覆在芯材表面的包覆层,所述芯材为碳纤维,所述包覆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87‑91份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2‑4份、聚丙烯3‑5份、石墨纤维0.5‑1.5份;所述锌合金包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铝、铟、镓、铊、镁、钙、锶、镉和锡总计0.1‑0.5份,铋0.5‑2份,锌95‑98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导电碳纤维不含铅,能够抑制锌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于活性物质反应生成氢气,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导电碳纤维。
背景技术
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石油资源面临危机、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形成了新型二次电池及相关材料领域的科技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双重社会背景。市场的迫切需求,使新型二次电池应运而生。其中蓄电池具有电压平稳、安全可靠、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和回收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蓄电池虽然有众多优点,但是相对镍-金属氢化物电池或锂电池等电池体系来说,所述蓄电池又具有使用寿命短的缺点。根据多项研究表明,造成蓄电池寿命短的主要原因为:蓄电池正极活性物质软化,进而使得活性物质脱落到电解液中,在电池内部形成短路,从而使电池失去容量,造成电池失效。而造成正极活性物质软化、脱落的原因跟板栅的腐蚀变形有很大的关系。
蓄电池中主要的组成结构是板栅,板栅约占铅酸电池总质量的四分之一,板栅在蓄电池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第一,作为活性物质的载体,活性物质涂覆在板栅上,活性物质靠板栅来保持和支撑;第二,作为电流的传导体起着集流、汇流和输流的作用;第三,作为极板的均流起着使电流均匀分布到活性物质中作用。板栅主要使用导电碳纤维编织而成,导电碳纤维呈线状,交叉编制成板状的板栅时,两根导电碳纤维叠合处将会凸起,使得板栅在作为传导体集流、汇流和输流时,板栅的凸起处产生尖端放电作用,使传导到活性材料的电流大小不一,板栅的传导性能不佳。
目前导电碳纤维主要使用锌合金作为导电材料,但由于锌与电解液会产生氢气,会导致电池损坏,会在锌合金中加入铅,抑制电池使用过程中,锌作用产生氢气。而铅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会被腐蚀成二氧化铅,由于二氧化铅的体积大于铅的体积,将会使锌合金材料体积增加,从而使得正极板栅处于应力状态下,进而逐渐发生蠕变而线性长大,最终丧失支撑活性物质的作用。另外,板栅与金属汇流排中含有大量的铅,在浇铸、化成、焊接阶段容易造成重金属铅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导电碳纤维,以解决导电碳纤维的导电材料中含有铅,使得板栅在使用过程中生成二氧化铅,使板栅使用加快损毁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导电碳纤维,包括芯材和包覆在芯材表面的包覆层,所述芯材为碳纤维,所述包覆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87-91份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2-4份、聚丙烯3-5份、石墨纤维0.5-1.5份;所述锌合金包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铝、铟、镓、铊、镁、钙、锶、镉和锡总计0.1-0.5份,铋0.5-2份,锌95-98份。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碳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高,比性能高,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良好的导电性能,无蠕变,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突出。用碳纤维作为芯材,使板栅具有高强度和高强承载能力,使利用该板栅制成极板也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包覆层包括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聚丙烯和石墨纤维,锌合金包覆料包括在芯材外,可使本导电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石墨纤维耐热、耐腐蚀、热膨胀系数小,且导电性能优良,石墨纤维和锌合金包覆料共同配合,进一步保证了导电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确保所制成的板栅能够正常起到集流、汇流和输流的作用。聚丙烯流动性、粘结性好,在制备导电碳纤维时,聚丙烯可增强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和石墨纤维的粘性,使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和石墨纤维能够较好的聚合在一起,有助于包覆层的形成,同时也使包覆层能够更好的固定在芯材表面;而且由于聚丙烯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挤出导电碳纤维。
本导电碳纤维中,锌合金包覆料包含铝、铟、镓、铊、镁、钙、锶、镉、锡、铋和锌,铝、铟、镓、铊、镁、钙、锶、镉、锡、铋拥有仅次于铅的氢超电压,能够有效抑制电池使用过程中,锌与电解液作用产生氢气,使电池不易损坏,且使本导电碳纤维中不含铅,杜绝了二氧化铅的形成,避免了因形成的二氧化铅体积增加损坏板栅,从而使电池的寿命有效增加。本导电碳纤维中,增加了抗氧化剂,避免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活性物质与本导电碳纤维发生氧化反应才生氧化金属,影响本导电碳纤维的在电池中的使用。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导电碳纤维的包覆层添加了石墨纤维,可使锌合金包覆料的导电性能更佳;
2、本导电碳纤维的包覆层添加了聚丙烯,使得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和石墨纤维能够较好的聚合在一起,从而使包覆层性能更佳,且便于包覆层的生产;
3、本导电碳纤维的包覆层添加了抗氧化剂,有效抑制了本导电碳纤维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影响电池的性能;
4、本导电碳纤维的锌合金包覆料中不含铅,杜绝了电池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铅对电池的影响,大大减少了重金属污染,使电池安全、环保;
5、本导电碳纤维的锌合金包覆料中增加了铝、铟、镓、铊、镁、钙、锶、镉、锡、铋,有效抑制电池使用过程中,锌与电解液作用产生氢气,使电池不易损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导电碳纤维不含铅,能够抑制锌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于活性物质反应生成氢气,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包覆层表面还设有颗粒间隔均匀的颗粒层,所述颗粒层为200-400目的锂。在导电碳纤维的使用过程中,活性物质需要涂覆在导电碳纤维编织而成的板栅上,而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活性物质将会发生化学反应,此过程中活性物质容易从板栅上脱落。颗粒层可使包覆层表面的较为粗糙,使得活性物质与包覆层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从而使活性物质不易从包覆层表面脱落;且颗粒层可使活性物质与包覆层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使导电性能更佳。锂压缩性小、熔点高,可导电,适合作为此处的颗粒层,一方面不会在包覆层加工过程中溶于包覆层,另一方面可与包覆层一起到集流、汇流和输流的作用。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所述颗粒层为300目的锂制成。使得包覆层与活性物质之间的摩擦力作用较好。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包覆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88份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3份、聚丙烯5份、石墨纤维1份。经过发明人的多次试验发现,将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聚丙烯、石墨纤维的参数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制备的导电碳纤维导电性能佳、综合性能好。
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锌合金包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铝、铟、镓、铊、镁、钙、锶、镉和锡总计0.2份,铋0.8份,锌96份。经过发明人的多次试验发现,锌合金包覆料的原料控制在上述范围之内能够有效抑制锌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产生氢气,也使锌合金包覆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优选方案五:作为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二到优选方案四任一项的优选,述碳纤维强度为2000-2400MPa,弹性模量为200-250Gpa。经过发明人的长期试验发现,采用具有上述参数的碳纤维作为芯材,得到的板栅复合纤维综合性能较好。
优选方案六:作为优选方案五的优选,所述包覆层的纵截面两侧为对称的正弦波形,所述包覆层直径较小的位置包裹有松油。导电碳纤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交叉编织制成板栅,导电碳纤维交叉编织时,可在正弦波的波谷处将两根导电碳纤维叠合,而正弦波的波峰处处于两根导电碳纤维叠合处之间,则使两根导电碳纤维叠合处位于导电碳纤维两个正弦波的波谷之间,从而使得制成的板栅上没有凸起处。板栅上无凸起,则在板栅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尖端放电作用,使板栅对电流的集流、汇流和输流作用较好,其性能较佳。导电碳纤维在交叉编制成板栅时,位于包覆层直角较小的位置包裹了松油,在编制的作用下,松油将会被挤压到整个板栅上,从而使板栅表面均覆盖了一层松油,松油将板栅和活性物质隔绝,避免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两者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板栅的使用。
优选方案七:作为优选方案六的优选,所述包覆层最小处直径为0.2mm,所述包覆层最大处直径为0.4mm。一方面使导电碳纤维制成的板栅厚度小,降低板栅占电极板的重量,大大提高了活性物质和起承载导电作用蓄电池板栅的质量比;另一方面完全杜绝了板栅上的凸起,进一步使板栅对电流的集流、汇流和输流作用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导电碳纤维实施例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2是连续挤压包覆机的包覆机头截面示意图;
图3是弹性挤压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导电碳纤维10、碳纤维11、包覆层12、颗粒层13、松油14、机头本体20、安装通道21、单螺杆22、第一锥齿轮23、流道24、固定模30、转动套40、第二锥齿轮41、螺旋叶片42、第一齿轮43、挤压模50、转杆51、第二齿轮511、第一凸轮512、第二凸轮513、弹性挤压片52、挤压孔521、第一弹簧53、洒料腔54、滑块541、第二弹簧542、冷却通道55。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导电碳纤维11,包括芯材和包覆在芯材表面的包覆层12,芯材为碳纤维11,碳纤维11强度为2400MPa,弹性模量为250Gpa;包覆层12的纵截面两侧为对称的正弦波形,包覆层12直径变小的位置包裹有松油14;包覆层12最小处直径为0.2mm,包覆层12最大处直径为0.4mm。包覆层12表面还设有颗粒间隔均匀的颗粒层13,颗粒层13为400目的锂制成。包覆层12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锌合金包覆料91份、抗氧化剂4份、聚丙烯5份、石墨纤维1.5份;锌合金包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铝、铟、镓、铊、镁、钙、锶、镉和锡总计0.5份,铋2份,锌98份。
制备上述导电碳纤维11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根据以上质量份数准备铝、铟、镓、铊、镁、钙、锶、镉、锡、铋和锌,对上述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在惰性气体中进行干燥处理,使混合料的含水量低于5%;然后研磨混合料,将混合料的研磨为400-600目的粉状;
(2)准备材料,根据以上质量份数准备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聚丙烯和石墨纤维,将石墨纤维和聚丙烯研磨成500-800目的粉状;
(3)加热熔融,将研磨成400-600目的混合料加热升温到熔融状态,加入步骤(2)中处理的石墨纤维、抗氧化剂和聚丙烯,继续加热升温并搅拌,待所有材料充分熔融后得到用于包覆碳纤维11用的熔融包覆层12。
(4)包覆碳纤维11,根据上述规格准备碳纤维11材料,碳纤维11通过牵引设备穿过挤压包覆机的包覆机头,熔融包覆层12包覆在碳纤维11的外部并冷却,获得导电碳纤维11;
(5)加工颗粒层13,在使用挤压包覆机将熔融包覆层12包覆在碳纤维11的外部时,对刚完成挤压包覆的碳纤维11外部均匀撒上400目的锂,待导电碳纤维11完全冷却后,颗粒锂间隔均匀的嵌设在包覆层12的外部。
(6)松油14包裹,将步骤(5)中获得导电碳纤维11,在其直径较小处包括松油14颗粒,即可获得本导电碳纤维11。
利用现有的挤压包覆机生产本导电碳纤维11时发现,熔融包覆层12通过螺旋挤压后将会包覆到碳纤维11的外表面,但由于本导电碳纤维11中,包覆层12的纵截面两侧为对称的正弦波形,包覆层12最小处直径为0.2mm,包覆层12最大处直径为0.4mm;现有挤压包覆机的包覆机头不能较好实现将包覆层12的纵截面两侧做成对称的正弦波形。为此,在制造本导电碳纤维11中,特别研制了所需的包覆机头,将研发的包覆机头应用于现有的挤压包覆机中,即可制造处本导电碳纤维11的结构。
如图2所示,本导电碳纤维11制备时所使用的包覆机头包括机头本体20和成型模具,机头体内设有安装通道21、流道24和用于将熔融包覆料挤入流道24内的单螺杆22,安装通道21沿高度方向分布,单螺杆22沿高度方向分布且转动连接在流道24内;流道24沿水平方向分布,流道24与安装通道21流通。单螺杆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3,单螺杆22的一端安装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成形模具安装在流道24内,成形模具包括固定模30、转动套40和挤出导电碳纤维11的挤压模50,转动套40外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1,第一锥齿轮23和第二锥齿轮41啮合,转动套40在单螺杆22旋转时,在第一锥齿轮23和第二锥齿轮41的作用下会随之转动。转动套40置在固定模30外部,固定模30用来穿过碳纤维11,转动套40外部设有传动熔融包覆料的螺旋叶。
挤压模50安装机头本体20上,压模50包括转杆51、第二齿轮511和弹性挤压片52,转动套40上套置了第一齿轮43,转杆51上固定有与第一齿轮43啮合的第二齿轮511。如图3所示,弹性挤压片52围成一侧围成一个圆形的挤压孔521,挤压孔521对准流道24的出口,用于挤压熔融包覆料包覆在碳纤维11上。挤压模50上设有与弹性挤压片52一侧弹性连接的第一弹簧53,转杆51上设有抵紧弹性挤压片52一侧的第一凸轮512,在第一凸轮512的作用下,挤压孔521间隔性的变大变小。挤压模50上远离弹性挤压片52的一端设有洒料腔54,洒料腔54下端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541,洒料腔54内部设有与滑块541上端连接的第二弹簧542,转杆51上固定有与滑块541下端抵紧的第二凸轮513,将锂颗粒放入洒料腔54中,在第二凸轮513的作用下,可将锂颗粒喷洒到导电碳纤维11上。挤压模50位于洒料腔54的两侧均设有冷却通道55,在挤压包覆机使用时,可在冷却水道中通入冷却水对包覆完成的导电碳纤维11进行冷却。
使用安装了上述包覆机头的挤压包覆机,将碳纤维11穿过传动通道,并穿过固定模30,将熔融包覆料倒入安装通道21中。此时启动电机使单螺杆22转动,将安装通道21内的熔融包覆料挤入流到内,由于转动套40在第一锥齿轮23和第二锥齿轮41的作用下随单螺杆22转动,转动套40外部设有螺旋叶;流道24中的熔融包覆料在螺旋叶的作用下被推向挤压模50,经挤压孔521挤压被包覆在碳纤维11外。
在第一齿轮43和第二齿轮511的作用下,转杆51将会随着转动套40转动,由于弹性挤压片52围成一侧围成一个圆形的挤压孔521,挤压模50上设有与弹性挤压片52一侧弹性连接的第一弹簧53,转杆51上设有抵紧弹性挤压片52一侧的第一凸轮512;在转杆51的转动过程中,第一凸轮512随之转动并对弹性挤压片52的一端作用,使挤压孔521间歇的变大和变小,从而使的包覆层12的纵截面两侧为对称的正弦波形。由于挤压模50上远离弹性挤压片52的一端设有洒料腔54,洒料腔54下端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541,洒料腔54内部设有与滑块541上端连接的第二弹簧542,转杆51上固定有与滑块541下端抵紧的第二凸轮513;将锂颗粒放入洒料腔54中,转杆51转动时在第二凸轮513的作用下,可将锂颗粒喷洒到导电碳纤维11上。
使用上述包覆机头,在单螺杆22送料的同时转动套40和转杆51均为随之转动,转动套40上的螺旋叶将会传送熔融包覆料,转杆51上的第一凸轮512和第二凸轮513分别与弹性挤压片52和滑块541配合,将包覆层12挤压为纵截面两侧为对称的正弦波形,并将颗粒层13间隔均匀设置在包覆层12外。冷却通道55为两个位于洒料腔54的两侧,可便于颗粒锂在包覆料还未完全冷却凝固是与之接触,便于颗粒锂嵌设到包覆层12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碳纤维11强度为2300MPa,弹性模量为240Gpa;颗粒层13为350目的锂制成;包覆层12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90份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3.5份、聚丙烯4.5份、石墨纤维1份;锌合金包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铝、铟、镓、铊、镁、钙、锶、镉和锡总计0.4份,铋1.5份,锌97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碳纤维11强度为2200MPa,弹性模量为230Gpa;颗粒层13为300目的锂制成;包覆层12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88份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3份、聚丙烯5份、石墨纤维1份;锌合金包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铝、铟、镓、铊、镁、钙、锶、镉和锡总计0.2份,铋0.8份,锌96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碳纤维11强度为2100MPa,弹性模量为220Gpa;颗粒层13为250目的锂制成;包覆层12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89份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2.5份、聚丙烯3.5份、石墨纤维0.9份;锌合金包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铝、铟、镓、铊、镁、钙、锶、镉和锡总计0.3份,铋1份,锌96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碳纤维11强度为2000MPa,弹性模量为200Gpa;颗粒层13为200目的锂制成;包覆层12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87份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2份、聚丙烯3份、石墨纤维0.5份;锌合金包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铝、铟、镓、铊、镁、钙、锶、镉和锡总计0.1份,铋0.5份,锌95份。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覆层不含聚丙烯。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覆层不含石墨纤维。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覆层不含抗氧化剂。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锌合金包覆料中,使用铅代替铝、铟、镓、铊、镁、钙、锶、镉、锡、铋。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覆层厚度一致。
对比例6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无颗粒层和松油。
对比例7:
对比例7为现有的蓄电池中的制备板栅的导电碳纤维。
分别采用利用实施例1-5和对比例1-7中的导电碳纤维制成板栅,并将板栅分别用于同种蓄电池中,检测蓄电池的使用情况,得到表1。
通过观察表1的数据可知,利用本发明的导电碳纤维制得的板栅,用在蓄电池里面,其导电和储存电量的性能较好,且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蓄电池的回收易处理污染较小。同时在电池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较少产生气体,在长时间使用后板栅的体积增加较小,即板栅被氧化情况较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方案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8)
1.导电碳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材和包覆在芯材表面的包覆层,所述芯材为碳纤维,所述包覆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锌合金包覆料87-91份、抗氧化剂2-4份、聚丙烯3-5份、石墨纤维0.5-1.5份;所述锌合金包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铝、铟、镓、铊、镁、钙、锶、镉和锡总计0.1-0.5份,铋0.5-2份,锌95-98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表面还设有颗粒间隔均匀的颗粒层,所述颗粒层为200-400目的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层为300目的锂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88份锌合金包覆料、抗氧化剂3份、聚丙烯5份、石墨纤维1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锌合金包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铝、铟、镓、铊、镁、钙、锶、镉和锡总计0.2份,铋0.8份,锌96份。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强度为2000-2400MPa,弹性模量为200-250Gpa。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为圆柱形,所述包覆层的纵截面两侧为对称的正弦波形,所述包覆层直径较小的位置包裹有松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最小处直径为0.2mm,所述包覆层最大处直径为0.4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56449.9A CN108336359A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导电碳纤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56449.9A CN108336359A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导电碳纤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36359A true CN108336359A (zh) | 2018-07-27 |
Family
ID=6292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56449.9A Withdrawn CN108336359A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导电碳纤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3635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93976A (zh) * | 2020-07-22 | 2020-10-20 | 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维复合铅丝及其制备装置、制备方法及铅网板栅 |
CN114908436A (zh) * | 2022-07-04 | 2022-08-16 | 江苏振宁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拉伸热塑性导电纤维 |
-
2017
- 2017-12-28 CN CN201711456449.9A patent/CN10833635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93976A (zh) * | 2020-07-22 | 2020-10-20 | 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维复合铅丝及其制备装置、制备方法及铅网板栅 |
CN114908436A (zh) * | 2022-07-04 | 2022-08-16 | 江苏振宁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可拉伸热塑性导电纤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11708A (zh) | 一种固态复合金属锂负极 | |
CN102779987A (zh) | 一种电动车用新型高倍率改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89655B (zh) | 纳米碳化硅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
CN105958033B (zh) | 一种非石墨化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6784807B (zh) | 一种复合碳材料铅酸蓄电池负极铅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21853A (zh) | 一种半固态或全固态水系超级电容器 | |
CN101656316A (zh) | 一种磨碎碳纤维增强的酚醛树脂/石墨双极板材料 | |
CN107204461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037603A (zh) | 一种新型的沥青基球形多孔掺杂改性硬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 |
CN108336359A (zh) | 导电碳纤维 | |
CN104766954A (zh) | 人造石墨细粉循环利用作为负极材料的方法 | |
CN102569735A (zh) | 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 | |
CN107275598A (zh) | 一种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Zhao et al. | Electrospun Nanofiber Electr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 |
Ren et al. | Rational design of nanoarray structure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rospects | |
CN201956418U (zh) | 铅酸蓄电池增强型板栅正极板 | |
KR20130075339A (ko) | 탄소-금속 복합 음극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9037627A (zh) | 一种碱金属基复合负极及其应用 | |
CN103482606A (zh) | 一种中间相炭负极材料的生产方法 | |
CN108281663A (zh) | 导电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 |
CN100487956C (zh) | 高温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565146B (zh) | 一种液流电池用双极板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01986446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直接成型的生产方法 | |
CN108258216A (zh) | 生物质碳-锡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183201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