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6083B - 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6083B
CN108336083B CN201810142576.XA CN201810142576A CN108336083B CN 108336083 B CN108336083 B CN 108336083B CN 201810142576 A CN201810142576 A CN 201810142576A CN 108336083 B CN108336083 B CN 108336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device
maximum safe
saf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maxi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25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36083A (zh
Inventor
鞠家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1425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6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6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6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36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6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8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passive elements as protective elements, e.g. resistors, capacitors, inductors, spark-ga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栅极接地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本发明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包括:根据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结构,构造等效热路模型,获取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根据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热安全工作区的耗散功率由经验值粗略确定,基于此得到的电热安全工作区与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实际工作情况存在很大偏差,进而不能够有效地保护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问题。

Description

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静电放电(Electro Static Discharge,ESD)保护器件在瞬态高电压、大电流冲击下,其电流-电压(I-U)特性曲线往往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如图1所示,在电压达到一定限度时,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负阻回滞(Snapback)现象,具体表现为:电流急剧增大,而电压持续减小回滞,发生二次击穿或热击穿,造成ESD保护器件电热失效而无法正常工作。电热安全工作区(Safe Operation Area,SOA)作为衡量ESD保护器件电热效应微观物理作用机制的一个直观表象,因此,通常使用电热安全工作区来说明ESD保护器件的安全工作范围。
然而,现有技术中电热安全工作区的耗散功率由经验值粗略确定,基于此得到的电热安全工作区与ESD保护器件的实际工作情况存在很大偏差,进而不能够有效地保护ESD保护器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热安全工作区的耗散功率由经验值粗略确定,基于此得到的电热安全工作区与ESD保护器件的实际工作情况存在很大偏差,进而不能够有效地保护ESD保护器件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应用于栅极接地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该方法包括:
根据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结构,构造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
根据所述等效热路模型,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
根据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根据所述等效热路模型,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等效热路模型,获取耗散功率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热扩散时间、热扩散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耗散功率的最大值,以作为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所述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21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Cp为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热容,Tc为所述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f为失效时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时,所述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31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ρ为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密度,Cp为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热容,Tc为所述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f为失效时间,tc为第一时间阈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三时间阈值时,所述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32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c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高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c为所述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f为失效时间,tb为第二时间阈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时间阈值时,所述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33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c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高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c为所述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b为第二时间阈值,ta为第三时间阈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根据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包括:
将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作为边界条件,获取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以使得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耗散功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电流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电流,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电压,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二次击穿功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在执行根据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饱和电流,以作为所述最大安全电流;以及,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雪崩击穿电压,以作为所述最大安全电压。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构造单元,用于根据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结构,构造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等效热路模型,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执行前述的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结构,构造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该等效热路模型用以表征静电放电保护器件中热容量的真实物理传导过程,基于该等效热路模型,可以得到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精确值,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由经验值粗略确定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确获取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方法,从而,基于此得到的电热安全工作区更加准确,能够有效地起到保护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工作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栅极接地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获取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个示例;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个示例;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有源区所等效的平行六面体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栅极接地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栅极接地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以P型半导体为衬底,在P型衬底的上方为N阱层,在N阱层的上方为P阱层,P阱层表面N型半导体引出漏极,场氧区引出栅极和PN结引出源极。
具体的,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根据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结构,构造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由多种材料层构成,每种材料层都可等效为一个热阻和一个热容的并联结构,例如,材料层1可等效为热阻Rth1与热容Cth1的并联结构,材料层2可等效为热阻Rth2与热容Cth2的并联结构,以此类推,材料层n可等效为热阻Rthn与热容Cthn的并联结构,n为大于0的正整数。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以P型半导体为衬底,表面包括由N型半导体引出的漏极,由场氧区引出的栅极和由PN结引出的源极。具体的,将N型半导体等效为热阻Rth1与热容Cth1的并联结构,场氧区等效为热阻Rth2与热容Cth2的并联结构,PN结等效为热阻Rth3与热容Cth3的并联结构,其余各材料层可按照该方式等效为热阻与热容的并联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S302,根据等效热路模型,获取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
S303,根据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
以下,对上述各步骤分别进行说明。具体的,请参考图5,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获取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执行S302步骤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S3021,根据等效热路模型,获取耗散功率与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热扩散时间、热扩散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S3022,根据对应关系,获取耗散功率的最大值,以作为最大安全耗散功率。
以下,对于执行S3021步骤中获取对应关系的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正常工作条件下,静电放电保护器件自身会产生微弱的热量,为便于使用格林函数法进行求解,将静电放电保护器件自身产生的热源等效成半径为r的球体,并假设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内部热扩散速度恒定,外部没有热源,耗散功率为P,则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内部热扩散的过程可以使用泊松方程描述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71
其中,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81
是哈密顿算子,T(r,t)是随等效球体半径r和热扩散时间t变化的热扩散温度,P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耗散功率,V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积,ρ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密度,Cp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材料的热容,Δ是拉普拉斯算子。
当静电放电(Electro Static Discharge,ESD)脉冲发生作用时,静电放电保护器件被触发,表面热量在ESD脉冲作用下迅速增大。由于材料的热传导作用,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表面热量向内部快速扩散,而热量则被构成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各材料层所吸收。
在一个示例中,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在偏置电流I=100mA,工作电压U=5V的测试条件下,表面温度分布示意图如图6所示。从图6可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热量集中在中心区,而其它区域温度值很低。
在另一个示例中,用红外热像仪对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在不同ESD脉冲功率作用下中心区的温度进行测量,以对静电放电保护器件中心区温度变化过程进行描述。如图7所示,曲线1对应的ESD脉冲功率为1W,静电放电保护器件中心区的温度变化过程为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在逐渐升高,在到达温度最大值120℃后,温度开始下降,当加热时间为ESD脉冲周期末端时,温度值趋于室温。曲线2对应的ESD脉冲功率为2W,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温度变化曲线与曲线1对应的ESD脉冲功率为1W的温度变化曲线除了温度最大值和个别时间点的温度值有些偏差外,温度变化趋势和形状基本相同,都是经历了一个升温、降温,最终温度恢复到室温值的过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静态放电保护器件内部传导的热量等于自身产生的热量与吸收ESD脉冲产生的热量之和,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内部热量传导过程可以表示为下式: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83
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内部传导的热量,t是热扩散时间,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91
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自身产生的热量,V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积,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92
是哈密顿算子,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93
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吸收ESD脉冲产生的热量,q(t)是ESD脉冲电热转换产生的热能,ρ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密度,Cp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材料的热容。
将式(1)代入式(2)得到: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94
其中,T(r,t)是随等效球体半径r和热扩散时间t变化的热扩散温度,T0是环境温度,K是玻尔兹曼常数,Δ是拉普拉斯算子。
使用格林函数对式(3)进行求解,得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热扩散温度和耗散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即: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95
其中,S(r,t)是热源所等效球体的表面积,具体可由下式得到: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96
其中,K是玻尔兹曼常数,Δ是拉普拉斯算子,erfc表示余误差函数。
在外部ESD脉冲作用下,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内部热扩散温度最大值出现在几何中心处,此时r=0,热扩散时间t等于失效时间tf,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耗散功率与热扩散时间、热扩散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具体表示为下式: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097
其中,Pf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耗散功率,ρ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密度,Cp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材料的热容,Δ是拉普拉斯算子,T0是环境温度,erf表示误差函数,tc是第一时间阈值,tb是第二时间阈值,ta是第三时间阈值。
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和第三时间阈值可以根据经验值进行预先设置,也可以按照以下实现方式对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和第三时间阈值进行预设。
具体的,由于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特征尺寸非常小,已达到深亚微米量级。因此,在计算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耗散功率时,可以将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有源区等效为平行六面体。如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有源区所等效的平行六面体的示意图,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有源区800的长度为b、宽度为a、高度为c。
根据该平行六面体,第一时间阈值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101
其中,tc是第一时间阈值,c是该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高度,V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积。
第二时间阈值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102
其中,tb是第二时间阈值,b是该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V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积。
第三时间阈值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103
其中,ta是第三时间阈值,a是该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V是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积。
基于此,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耗散功率与热扩散时间、热扩散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当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t小于第一时间阈值tc时,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耗散功率与热扩散时间、热扩散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111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Cp为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热容,Tc为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f为失效时间。
第二种,当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t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间阈值tc且小于第二时间阈值tb时,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耗散功率与热扩散时间、热扩散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112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ρ为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密度,Cp为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热容,Tc为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f为失效时间,tc为第一时间阈值。
第三种,当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t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tb且小于第三时间阈值ta时,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耗散功率与热扩散时间、热扩散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113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c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高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c为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f为失效时间,tb为第二时间阈值。
第四种,当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t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时间阈值ta时,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耗散功率与热扩散时间、热扩散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578012800000121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c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高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c为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b为第二时间阈值,ta为第三时间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执行S303步骤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将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作为边界条件,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以使得电热安全工作区的耗散功率小于或者等于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电热安全工作区的电流小于或者等于最大安全电流,电热安全工作区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最大安全电压,电热安全工作区的二次击穿功率小于或者等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
根据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饱和电流,获取最大安全电流。
具体的,在最大栅极偏压下,流过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流为最大饱和电流。
根据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雪崩击穿电压,获取最大安全电压。
具体的,当静电放电保护器件发生雪崩效应时的电压为雪崩击穿电压,是一固定常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最大安全电流和最大安全电压不需要破坏静电放电保护器件。
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二次击穿功率是由构成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材料属性以及制造工艺水平决定的,是一固定常数,即为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对于获取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和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的顺序无特别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结构,构造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该等效热路模型用以表征静电放电保护器件中热容量的真实物理传导过程,基于该等效热路模型,可以得到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精确值,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由经验值粗略确定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确获取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方法,从而,基于此得到的电热安全工作区更加准确,能够有效地起到保护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作用。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及方法的装置实施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装置。
具体的,请参考图9,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构造单元901,用于根据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结构,构造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
第一获取单元902,用于根据等效热路模型,获取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
第二获取单元903,用于根据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具体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能够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给出的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各单元能够执行图3所示的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3的相关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结构,构造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该等效热路模型用以表征静电放电保护器件中热容量的真实物理传导过程,基于该等效热路模型,可以得到该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精确值,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由经验值粗略确定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确获取最大安全耗散功率的方法,从而,基于此得到的电热安全工作区更加准确,能够有效地起到保护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作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栅极接地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结构,构造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
根据所述等效热路模型,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
根据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
其中,根据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包括:
将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作为边界条件,获取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以使得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耗散功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电流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电流,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电压,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二次击穿功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
在执行根据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饱和电流,以作为所述最大安全电流;以及,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雪崩击穿电压,以作为所述最大安全电压;
在最大栅极偏压下,流过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流为最大饱和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等效热路模型,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等效热路模型,获取耗散功率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热扩散时间、热扩散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耗散功率的最大值,以作为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所述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98018370000021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Cp为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热容,Tc为所述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f为失效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时,所述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98018370000022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ρ为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体密度,Cp为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热容,Tc为所述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f为失效时间,tc为第一时间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三时间阈值时,所述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98018370000023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c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高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c为所述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f为失效时间,tb为第二时间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热扩散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时间阈值时,所述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98018370000031
其中,Pf为耗散功率,a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宽度,b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长度,c为等效平行六面体的高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c为所述热扩散温度,T0为环境温度,tb为第二时间阈值,ta为第三时间阈值。
7.一种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构造单元,用于根据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结构,构造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等效热路模型;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等效热路模型,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安全耗散功率;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
其中,根据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包括:
将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作为边界条件,获取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以使得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耗散功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电流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电流,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电压,所述电热安全工作区的二次击穿功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
在执行根据所述最大安全耗散功率、最大安全电流、最大安全电压与最大安全二次击穿功率,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热安全工作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最大饱和电流,以作为所述最大安全电流;以及,获取所述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雪崩击穿电压,以作为所述最大安全电压;
在最大栅极偏压下,流过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电流为最大饱和电流。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
CN201810142576.XA 2018-02-11 2018-02-11 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336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2576.XA CN108336083B (zh) 2018-02-11 2018-02-11 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2576.XA CN108336083B (zh) 2018-02-11 2018-02-11 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6083A CN108336083A (zh) 2018-07-27
CN108336083B true CN108336083B (zh) 2020-09-04

Family

ID=62929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2576.XA Active CN108336083B (zh) 2018-02-11 2018-02-11 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60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1190B (zh) * 2019-06-06 2021-11-26 北京工业大学 功率半导体器件安全工作区精确测量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3744A (zh) * 2016-08-04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热阻获取方法
CN106295013A (zh) * 2016-08-12 2017-01-04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高压半导体器件短期失效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6528981A (zh) * 2016-11-02 2017-03-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静电释放esd器件的连续多脉冲瞬态仿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7761B (zh) * 2013-06-13 2018-05-04 通用电气公司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失效模式检测及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3744A (zh) * 2016-08-04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热阻获取方法
CN106295013A (zh) * 2016-08-12 2017-01-04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高压半导体器件短期失效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6528981A (zh) * 2016-11-02 2017-03-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静电释放esd器件的连续多脉冲瞬态仿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6083A (zh) 2018-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5331B (zh) 用于高电压(hv)静电放电(esd)保护的rc堆迭式mosfet电路
KR102238544B1 (ko) 정전기 방전 보호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9531188B2 (en) False-trigger free power-rail ESD clamp protection circuit
JP2013120815A (ja) Esd保護回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半導体装置
CN108336083B (zh) 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263562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structure capable of preventing latch-up issue caused by unexpected noise
CN103413807B (zh) 低电容单向瞬态电压抑制器
CN106992502B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及晶片
US20180040605A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Galy et al. Ultracompact ESD protection with BIMOS-merged dual back-to-back SCR in hybrid bulk 28-nm FD-SOI advanced CMOS technology
CN109979933B (zh) 应用于cmos制程中的静电放电保护元件结构
CN212625576U (zh) 负压端口静电防护电路
CN108460198A (zh) 获取电热安全工作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am et al. Snapback breakdown ESD device based on zener diodes on silicon-on-insulator technology
US8941959B2 (en) ESD protection apparatus
Liou Challenges of design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in modern and emerging CMOS technologies
CN108089108A (zh) 静电放电保护器件评价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3760474U (zh) 一种特殊cmos esd原件结构
Boni et al. Fully integrated CMOS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Liou Challenges of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in silicon nanowire technology
Koo et al. SCR-based ESD protection device with low trigger and high robustness for I/O clamp
Wang et al. Robust lateral double‐diffused MOS with interleaved bulk and source for high‐voltag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US20240136813A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lamp circuit
Zeng et al. An ultralow‐capacitance bidirectional punch‐through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
WO2018111220A1 (en) Sub-fin junction field effect diode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