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3810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3810A
CN108333810A CN201810004458.2A CN201810004458A CN108333810A CN 108333810 A CN108333810 A CN 108333810A CN 201810004458 A CN201810004458 A CN 201810004458A CN 108333810 A CN108333810 A CN 108333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area
viewing area
display
data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44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文鑫
于泉鹏
冷传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044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38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3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3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2Antistatic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一组件放置区、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靠近显示面板的第一侧的显示区呈凹状结构,第一组件放置区位于凹状结构处凹槽位置对应的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且位于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驱动芯片位于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数据信号线,数据信号线与驱动芯片耦接,数据信号线在显示区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数据信号线从显示区延伸至与凹状结构处凹槽位置对应的非显示区,并绕过第一组件放置区与驱动芯片耦接。如此,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提升用户视觉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作为平板显示技术中的主流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从手提电话、数码相机等小型消费产品到台式计算机显示区、电视机、平视显示器等大型显示器,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处的屏占比指的是显示区的面积与整个显示面板的面积之比,屏占比越高,视觉体验效果越好。
通常,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会放置驱动电路、驱动芯片、摄像头、控制按键等电路或部件,这些电路或部件所占用的显示面板的面积使得显示面板屏占比的提升受到了限制。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一组件放置区、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的所述显示区呈凹状结构,所述第一组件放置区位于所述凹状结构处凹槽位置对应的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
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数据信号线,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耦接,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所述显示区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数据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与所述凹状结构处凹槽位置对应的所述非显示区,并绕过所述第一组件放置区与所述驱动芯片耦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靠近显示面板第一侧的显示区呈凹状结构,第一组件放置区位于凹槽位置,从显示区引出的数据信号线延伸至该凹槽位置处的非显示区,绕过第一组件放置区与驱动芯片耦接。此种方式,通过对数据信号线进行灵活布线,使得靠近显示面板第一侧的显示区得以向下进一步延伸,呈现凹状结构,从而增大了显示区的面积,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线路布局图;
图3所示为图2显示面板中虚框A处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显示面板中虚框A处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俯视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现有技术中,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会放置驱动电路、驱动芯片、摄像头、控制按键等电路或部件,这些电路或部件所占用的显示面板的面积使得显示面板屏占比的提升受到了限制。本申请通过以下各实施例来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线路布局图,图3所示为图2显示面板中虚框A处的一种放大示意图,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设置有第一组件放置区13、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设置的非显示区12,靠近显示面板100的第一侧(即从图1的角度看为显示面板100的底侧)的显示区11呈凹状结构,第一组件放置区13位于凹状结构处凹槽61位置对应的非显示区12,显示面板100包括:
衬底基板80;
参见图2,设置在衬底基板80上且位于非显示区12的驱动芯片30,驱动芯片30位于显示面板100的第一侧;
参见图2和图3,设置在衬底基板80上的数据信号线31,数据信号线31与驱动芯片30耦接,数据信号线31在显示区1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数据信号线31从显示区11延伸至与凹状结构处凹槽61位置对应的非显示区12,并绕过第一组件放置区13与驱动芯片30耦接。
具体地,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设置有显示区11、非显示区12和第一组件放置区13,非显示区12环绕显示区11设置,从图1所示角度来看,靠近显示面板100第一侧(即底侧)的显示区11呈凹状结构,也就是说此部分显示区11的两侧向第一方向延伸,形成一凹槽61,第一组件放置区13位于该凹槽61中。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衬底基板80上设置有数据信号线31和驱动芯片30,驱动芯片30位于显示面板100底部的非显示区12,数据信号线31从显示区11延伸至显示面板100底侧的非显示区12;位于显示区11的数据信号线31均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部分数据信号线31从显示区11延伸至凹槽61位置对应的非显示区12,绕过第一组件放置区13与驱动芯片30耦接。如此,通过对数据信号线31进行灵活布线,使得靠近显示面板100第一侧(即底侧)的显示区11得以向下进一步延伸,呈现凹状结构,从而增大了显示区11的面积,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可选地,请参见图3,数据信号线31从显示区11延伸至与凹状结构处凹槽61位置对应的非显示区12,分别从第一组件放置区13的两侧绕过第一组件放置区13。
可选的,从第一组件放置区13的两侧分别绕过第一组件放置区13的数据信号线31的数量之差小于等于1。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3,从显示区11引出的数据信号线31在延伸至凹槽61位置处的非显示区12后,一部分从第一组件放置区13的左侧进行绕线,另一部分从第一组件放置区13的右侧进行绕线,最终均与驱动芯片30耦接。这两部分数据信号线31的数量之差小于等于1,也就是说,当此部分数据信号线31的数量为奇数时,两部分数据信号线31的数量差值为1,当此部分数据信号线31的数量为偶数值,两部分数据信号线31的数量是相等的,差值为0。此种设计使得位于第一组件放置区13两侧的数据信号线31均匀分布或基本均匀分布。通常,在驱动芯片30上会设置有多个连接引脚,用于与数据信号线31耦接,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连接引脚的面积需要大于等于某一特定值,当数据信号线31在与驱动芯片30上的连接引脚耦接之前呈现均匀分布时,驱动芯片30上在第二方向将有足够的空间设置连接引脚,从而可以节省连接引脚在第一方向的空间,进而可以减小驱动芯片30在第一方向的空间,此种设计方式有利于减小非显示区12的边框宽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从而有利于优化显示面板100全面屏的整体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示出了位于第一组件放置区13两侧的数据信号线31绕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当然除此种方式外,从第一组件放置区13的两侧分别绕过第一组件放置区13的数据信号线31的数量之差也可大于1,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1-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组件放置区13包括第一开孔区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此处的第一开孔区域可通过对衬底基板80进行切割挖空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一开孔区域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方形,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开孔区域是位于衬底基板80上的,该第一开孔区域在衬底基板8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组件放置区13在衬底基板8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合。
可选地,第一开孔区域设置有控制键和指纹识别组件。以手机显示面板为例,此处的第一开孔区域对应手机主控制键的位置,在该第一开孔区域设置主控制键,可以对手机进行控制,例如在锁屏状态下单击主控制键可以点亮屏幕,在浏览应用程序的状态下单击主控制键可以使手机回到主显示界面等等。在第一开孔区域还可设置指纹识别组件,还是以手机显示面板为例,在锁屏状态下单击主控制键点亮屏幕,进入解锁页面,用户可通过指纹对手机进行解锁,此时,用户将手指放在指纹识别组件所在位置,指纹识别组件将能够对指纹进行识别,识别成功手机将被解锁,识别失败将不能够解锁;类似地,在打开某些应用程序时,也可通过指纹识别组件进行指纹识别,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可选地,图4所示为图2显示面板中虚框A处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从图4可看出,显示面板100上还设置有静电释放电路32,静电释放电路32位于显示面板100的第一侧的非显示区12,数据信号线31通过静电释放电路32与驱动芯片30耦接。
具体地,请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从凹槽61位置引出的数据信号线31绕过第一组件放置区13后,与其他数据信号线31一起在显示面板100的底部并行排布,并行排布的数据信号线31分别与静电释放电路32电连接,从静电释放电路32引出的数据信号线31再与驱动芯片30电连接。本申请可在完成数据信号线31的布线后,根据数据信号线31的布线情况再配置静电释放电路32的位置和连接引脚。各数据信号线31分别与静电释放电路32上的连接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通过数据信号线31能够将显示面板100内部产生的静电引出到静电释放电路32中,通过静电释放电路32对静电进行释放,从而避免静电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此外,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12还设置有测试引脚34,本申请可在完成数据信号线31的布线后,根据数据信号线31的布线情况再配置测试引脚34的位置,例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测试引脚34位于静电放电电路两侧的非显示区12。在完成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后,可通过测试引脚34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测试,检测显示面板100是否能够正常显示,测试通过后方可进行出厂,如此方式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良率。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1,靠近显示面板100的第一侧的、呈凹状结构的显示区11包括第一子显示区71和第二子显示区72,第一子显示区71和第二子显示区72分别位于凹状结构的凹槽61位置的两侧。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1,靠近显示面板100的第一侧(即底侧)的显示区11包括两个子显示区,分别为第一子显示区71和第二子显示区72。本申请中可通过驱动芯片30灵活控制显示区11需要点亮的区域,例如,可以单独控制该第一子显示区71和第二子显示区72点亮,其他显示区11不点亮,第一子显示区71和第二子显示区72可根据设置显示相应的内容,例如可显示时间、充电情况等等,在仅需要查看时间时,可仅点亮第一子显示区71或第二子显示区72,从而有利于节省显示面板100的功耗,延长显示面板100的待机时间。
可选地,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该显示面板100设置有弯折轴60(即图中点划线区域),弯折轴60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弯折轴60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组件放置区13和非显示区12交叠,并与第一子显示区71和第二子显示区72不交叠。
具体地,请参见图5,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100可体现为柔性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能够以图示弯折轴60为旋转轴向显示面板100的背面进行弯折,使显示面板100位于弯折轴60以下的区域弯折到显示面板100的背面,这样就使得显示面板100的正面(即出光侧)的大部分区域均为显示区11,仅有一小部分区域为非显示区12,仅从显示面板100的正面来看,大大提升了屏占比,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俯视图,参见图6,显示面板100设置有弯折轴60(即图中点划线区域),弯折轴60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弯折轴60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组件放置区13、第一子显示区71、第二子显示区72和非显示区12交叠。
具体地,请参见图6,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100可体现为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轴60除跨越第一组件放置区13和非显示区12外,还跨越了第一子显示区71和第二子显示区72,该显示面板100能够以图示弯折轴60为旋转轴向显示面板100的背面进行弯折,使显示面板100位于弯折轴60以下的区域弯折到显示面板100的背面,第一子显示区71和第二子显示区72的部分区域也弯折到了显示面板100的背面,如此,通过显示面板100背面的第一子显示区71和第二子显示区72即可实现显示面板100的背面图标显示。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合理的驱动控制,位于显示面板100背面的第一子显示区71和第二子显示区72和与显示面板100正面的显示区11同时显示,也可独立于显示面板100正面的显示区11进行单独显示,例如,可仅点亮显示面板100背面的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1,通过该背面的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1显示充电状态、时间信息等,无需点亮显示面板100正面的显示区11,此种方式大大节约了显示面板100的功耗,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待机时间。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显示面板100需要点亮的区域,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弯折轴60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组件放置区13的中心点交叠。图5和图6实施例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弯折轴60均跨越了第一组件放置区13的中心点,在显示面板100弯折后,第一组件放置区13的一半区域位于显示面板100的正面,另一半区域位于显示面板100的背面,如此,以第一组件放置区13为参考来设置弯折轴60的方式更加简单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图5和图6实施例仅示出了弯折轴60的一种设置方式,除这种方式外,还可根据其他实际需求来设置其他的弯折轴60,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此外,图1-图2、图5-图6所示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100的顶端位置的显示区也呈现凹状结构,以图6所示实施方式为例,显示面板100顶端的显示区包括第三子显示区73和第四子显示区74,通过第三子显示区73和第四子显示区74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延伸,增大了显示区的面积,此种方式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更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以下结合图7对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时的结构进行说明。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参见图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电致发光结构40和薄膜封装层50,电致发光结构40位于显示区11内,薄膜封装层50覆盖在电致发光结构40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具体地,请参见图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底10、缓冲层15、驱动功能层20、电致发光结构40和薄膜封装层50。其中,第一基底10由具有柔性的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制成,驱动功能层20通常包括:
位于缓冲层15上的半导体有源层25,半导体有源层25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
位于半导体有源层25上方的栅极绝缘层26,栅极绝缘层26包括诸如氧化硅、氮化硅或金属氧化物的无机层,并且可以包括单层或多层;
位于栅极绝缘层26上的第一金属层21,第一金属层21的特定区域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作为栅极金属层,栅极可包括金(Au)、银(Ag)、铜(Cu)、镍(Ni)、铂(Pt)、钯(Pd)、铝(Al)、钼(Mo)或铬(Cr)的单层或多层,或者诸如铝(Al):钕(Nd)合金、钼(Mo):钨(W)合金的合金;
位于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层间绝缘层24,层间绝缘层24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绝缘无机层形成;
位于层间绝缘层24上的第二金属层22,第二金属层22的特定区域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27和漏电极28,作为源漏极金属层,源电极27和漏电极28分别通过接触孔电连接到半导体有源层25的源极区与和漏极区域,接触孔是通过选择性地去除栅极绝缘层26和层间绝缘层24形成的;以及
位于第二金属层22上的钝化层29,钝化层29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无机层形成,也可由有机层形成;
位于钝化层29上的平坦化层23,平坦化层23为包括亚克力、聚酰亚胺或苯并环丁烯等的有机层,平坦化层23为电致发光结构40的形成提供一个平坦的表面。
在电致发光结构40形成于平坦化层23表面,电致发光结构40通常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43(通常为阳极层)、发光层42和第二电极41(通常为阴极层)。其中,第一电极43通过接触孔电连接至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28,薄膜晶体管通过其漏电极28对电致发光结构40进行控制。发光层42可以由低分子量有机材料或高分子量有机材料形成,发光层42包括有机发射层,并且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中的至少一个。
薄膜封装层50通常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膜层51、第一有机膜层52和第二无机膜层53,其中,第一无机膜层51和第二无机膜层53具备高致密性可以有效阻隔水氧,而第二有机膜层52具备高弹性,可作为缓冲层有效抑制无机膜层开裂。两层无机膜层能够更加有效阻隔水分和氧气,避免水分和氧气进入显示区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功能,保证了封装的可靠性,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中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靠近显示面板第一侧的显示区呈凹状结构,第一组件放置区位于凹槽位置,从显示区引出的数据信号线延伸至该凹槽位置处的非显示区后,绕过第一组件放置区与驱动芯片耦接。此种方式,通过对数据信号线进行灵活布线,使得靠近显示面板第一侧的显示区得以向下进一步延伸,呈现凹状结构,从而增大了显示区的面积,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组件放置区、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的所述显示区呈凹状结构,所述第一组件放置区位于所述凹状结构处凹槽位置对应的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
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数据信号线,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耦接,所述数据信号线在所述显示区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数据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与所述凹状结构处凹槽位置对应的所述非显示区,并绕过所述第一组件放置区与所述驱动芯片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与所述凹状结构处凹槽位置对应的所述非显示区,分别从所述第一组件放置区的两侧绕过所述第一组件放置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放置区包括第一开孔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区域设置有控制键和指纹识别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上还设置有静电释放电路,所述静电释放电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数据信号线通过所述静电释放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耦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电致发光结构和薄膜封装层,所述电致发光结构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薄膜封装层覆盖在所述电致发光结构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的、呈所述凹状结构的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和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分别位于所述凹状结构的凹槽位置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弯折轴,所述弯折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弯折轴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组件放置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交叠,并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和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不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弯折轴,所述弯折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弯折轴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组件放置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轴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组件放置区的中心点交叠。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10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10004458.2A 2018-01-03 2018-01-0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83338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4458.2A CN108333810A (zh) 2018-01-03 2018-01-0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4458.2A CN108333810A (zh) 2018-01-03 2018-01-0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3810A true CN108333810A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23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4458.2A Pending CN108333810A (zh) 2018-01-03 2018-01-0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381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7415A (zh) * 2018-06-29 2018-11-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
CN109671705A (zh) * 2018-12-26 2019-04-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0133883A (zh) * 2019-04-22 2019-08-16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系统及制造方法
CN111399268A (zh) * 2020-05-28 2020-07-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55564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599852A (zh) * 2020-06-02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1681541A (zh) * 2020-06-28 2020-09-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3197A (zh) * 2015-06-26 2017-01-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206163101U (zh) * 2016-11-07 2017-05-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释放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CN106817451A (zh) * 2017-02-23 2017-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触控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CN107180593A (zh) * 2017-06-30 2017-09-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331297A (zh) * 2017-06-28 2017-11-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393458A (zh) * 2017-07-28 2017-11-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3197A (zh) * 2015-06-26 2017-01-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206163101U (zh) * 2016-11-07 2017-05-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释放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CN106817451A (zh) * 2017-02-23 2017-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触控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CN107331297A (zh) * 2017-06-28 2017-11-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180593A (zh) * 2017-06-30 2017-09-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393458A (zh) * 2017-07-28 2017-11-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7415A (zh) * 2018-06-29 2018-11-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
CN108847415B (zh) * 2018-06-29 2020-08-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
CN109671705A (zh) * 2018-12-26 2019-04-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US11355566B2 (en) 2019-01-31 2022-06-07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0155564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33883A (zh) * 2019-04-22 2019-08-16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系统及制造方法
CN110133883B (zh) * 2019-04-22 2024-05-07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系统及制造方法
CN111399268A (zh) * 2020-05-28 2020-07-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99852B (zh) * 2020-06-02 2023-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1599852A (zh) * 2020-06-02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1681541B (zh) * 2020-06-28 2021-08-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681541A (zh) * 2020-06-28 2020-09-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825005B2 (en) 2020-06-28 2023-11-2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381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80519B2 (en) Display module
CN10733129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405851B (zh)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65583A (zh) 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柔性显示面板
US10825807B2 (en)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0587574C (zh) 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具有该静电放电保护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96684B (zh) 柔性显示器
US20170358642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9950290B (zh) Amoled显示屏、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8400101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oled显示面板
CN10887351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17041478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8010938A (zh) 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8637867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749120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16499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CN103135298B (zh) Tft-lcd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屏
US1093611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112204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06528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773414A (zh) 接地防护电路及制作方法、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96210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57974B (zh)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以及制备阵列基板的方法
CN114284248A (zh) 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