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7468A - 水陆两栖船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栖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27468A
CN108327468A CN201810223434.6A CN201810223434A CN108327468A CN 108327468 A CN108327468 A CN 108327468A CN 201810223434 A CN201810223434 A CN 201810223434A CN 108327468 A CN108327468 A CN 108327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hull
regulating arm
amphibious ship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234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生
田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2234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274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27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746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8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arrangements acting by a sucking or forcing effect, e.g. suction dredgers
    • E02F3/90Component parts, e.g. 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pumps
    • E02F3/92Digging elements, e.g. suction heads
    • E02F3/9212Mechanical digging means, e.g. suction wheels, i.e. wheel with a suction inlet attached behind the wheel
    • E02F3/9225Mechanical digging means, e.g. suction wheels, i.e. wheel with a suction inlet attached behind the wheel with rotating cutting elements
    • E02F3/9231Suction wheels with axis of rotation parallel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suction pi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陆两栖船,至少两组驱动轮自船头至船尾平行设置,驱动轮上连接有升降油压缸,升降油压缸通过转向油压缸与船体内的转向座相连接,船尾上还设有尾桨用于行船时提供推进力;船体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塘沟淤泥吸取装置和动力装置的操作仓,动力装置能够控制塘沟淤泥吸取装置从操作仓中伸出或者收缩进操作仓中;贯穿通道的顶端与泵相连通,底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翻动塘沟底部淤泥的搅动装置,泵能够通过动力装置供能以将翻起的淤泥顺着贯穿通道吸取并输送至容纳装置中,或者喷洒至耕地;该水陆两栖船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在陆路和水路行驶之间切换,优化了污泥处理操作,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水陆两栖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从陆路方便快捷移动至塘沟,在塘沟清除和运输淤泥的水陆两栖船。
背景技术
农业的根本在田,田的根本在地力。
地力是指耕地的基础能力,也就是由耕地土壤的地形、地貌条件、成土母质特征、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平、土壤理化性状等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其突出表现在耕地耕层的厚度。
为了获得更高的亩产量,人们通过在耕地表面播撒化肥或农药来促使农作物的丰收。但是,因自然现象的水土流失和人为因素原因,例如,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使得土壤板结日趋严重,耕层变薄,最终导致土地地力下降。
因此,如何使耕层变厚、地力变强成为重中之重。对此提出一种解决方式,将沉积在水塘河沟里的淤泥取出后重新施加至需要施肥的田地里,一举数得。不但使耕地耕层变厚、土壤地力变强,而且使沟塘蓄水量大幅度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变强,水环境变好。真正达到还生态于自然,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缩减生产成本、提高田地质量、提高植物品质、保证食品安全。
因此可见,如何在田地与水塘之间快速方便地运输污泥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采用挖泥船将水塘底部的污泥挖起,再将污泥搬运至运输车辆上,由运输车辆行驶至所需要的田地附近,最后覆盖至土地表面。整个过程需要大型运输机械相互配合,无形中增加了操作时间,效率低下。急需要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水陆两栖船来清除淤泥和运输污泥以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船,该水陆两栖船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在陆路和水路行驶之间切换,优化了污泥处理操作,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船,包括船体、转向油压缸、升降油压缸、尾桨和至少两组驱动轮;
至少两组驱动轮自船头至船尾平行设置,驱动轮上连接有升降油压缸,升降油压缸通过转向油压缸与船体内的转向座相连接,船尾上还设有尾桨用于行船时提供推进力;
船体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塘沟淤泥吸取装置和动力装置的操作仓,动力装置能够控制塘沟淤泥吸取装置从操作仓中伸出或者收缩进操作仓中;其中,
塘沟淤泥吸取装置包括能够收缩或者延伸的调节臂,调节臂为由内向外依次套装的多根伸缩节段组成,多根伸缩节段同轴设置且能够沿同一方向收缩或者延伸,并且,调节臂上沿轴向方向形成有供淤泥通过的贯穿通道;
贯穿通道的顶端与泵相连通,底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翻动塘沟底部淤泥的搅动装置,并且,泵能够通过动力装置供能以将翻起的淤泥顺着贯穿通道吸取并输送至容纳装置中,或者喷洒至耕地;
调节臂上位于最底端的伸缩节段上内嵌有测距感应器,测距感应器与泵上安装的处理器相连接,由处理器通过显示器显示调节臂入水深度以及与淤泥之间的距离远近,位于最底端的伸缩节侧壁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吸泥孔。
优选地,升降油压缸与驱动轮之间安装有避震器。
优选地,每组驱动轮均可以沿船体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调整相邻驱动轮组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尾桨可滑动地嵌设在船尾上的竖直滑动槽内。
优选地,船体底部前后四个拐角处均设有喷水器,喷水器用于相互配合向外喷水以改变船体航向。
优选地,搅动装置为搅拌桨叶,搅拌桨叶的转动轴与调节臂内的电机驱动轴相连接,电机与船体内置的供电设备相电连。
优选地,搅拌桨叶外部罩设有防护罩,防护罩上形成有阻隔栅栏。
优选地,搅动装置为不锈钢耙,不锈钢耙与调节臂内的振动电机相连接。
优选地,泵通过连杆可转动地铰接至油压缸上,并且,油压缸能够调节调节臂与淤泥层之间的角度。
优选地,塘沟淤泥吸取装置还包括吸管;其中,
吸管的底端可拆卸地固接在调节臂上位于最底端的伸缩节段上,顶端沿调节臂伸缩方向延伸并通过辅助泵与容纳装置相连通,并且,吸管的底端套设有一吸取套,吸取套的底壁和侧壁均匀布设有多个吸取孔;同时,
操作仓内还设有牵引吸管的牵引器,以辅助收放吸管。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中的水陆两栖船,包括船体、转向油压缸、升降油压缸、尾桨和至少两组驱动轮;至少两组驱动轮自船头至船尾平行设置,驱动轮上连接有升降油压缸,升降油压缸通过转向油压缸与船体内的转向座相连接,船尾上还设有尾桨用于行船时提供推进力。这样,在需要将该水陆两栖船行驶至塘沟中间去进行吸淤泥操作时,开启升降油压缸将两组驱动轮向上抬起,使得船体底部直接浮在水面,并由尾桨驱动整体行进。当淤泥吸取操作结束后,需要在塘沟与塘沟之间移动时,将船体行至岸边,重新降下驱动轮,使得整体重新切换为陆地运输模式,如同汽车一样快捷行驶。并且,为了能够便于随船携带用于吸取淤泥的装置,使得吸取、水路运输、陆路运输整条生产线一体化、便携化,该船体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塘沟淤泥吸取装置和动力装置的操作仓,动力装置能够控制塘沟淤泥吸取装置从操作仓中伸出或者收缩进操作仓中;其中,塘沟淤泥吸取装置的调节臂由内向外依次套装的多根伸缩节段组成,多根伸缩节段同轴设置且能够沿同一方向收缩或者延伸,这样,通过调节伸缩节段伸缩可以改变入水后的吸泥位置;而调节臂上沿轴向方向形成有供淤泥通过的贯穿通道,贯穿通道的顶端与泵相连通,这样,开启泵运转产生吸力,吸泥位置的污泥从底端的伸缩节段进入调节臂中,并且顺着贯穿通道一直吸至调节臂的顶端,再输送至容纳装置中,或者喷洒至耕地。在吸泥过程中,为了使得塘沟底部的沉积淤泥能够变得松散、柔软,使得泵能够更加顺畅地将其吸起,提高污泥吸取的工作效率,本发明还在调节臂的底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翻动塘沟底部淤泥的搅动装置。同时,在调节臂上位于最底端的伸缩节段上内嵌有测距感应器,测距感应器与泵上安装的处理器相连接,由处理器通过显示器显示调节臂入水深度以及与淤泥之间的距离远近。通过这种方式智能便捷地掌握水下塘沟淤泥吸取装置的工作状态,保证吸泥操作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在实际操作中,塘沟底部的淤泥会夹杂有较多的碎石块,如果将其连同淤泥一起吸起会降低淤泥收集效率,甚至会在经过贯穿通道时将整个塘沟淤泥吸取装置的核心部件破坏,为了避免这种操作事故的发生,优选在位于最底端的伸缩节侧壁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吸泥孔。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水陆两栖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塘沟淤泥吸取装置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水陆两栖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塘沟淤泥吸取装置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调节臂 2-测距感应器
3-吸泥孔 4-搅拌桨叶
5-防护罩 6-阻隔栅栏
7-吸管 8-吸取套
9-吸取孔 10-船体
11-升降油压缸 12-尾桨
13-驱动轮 14-操作仓
15-牵引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内、外、顶、底”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水陆两栖船,包括船体10、转向油压缸、升降油压缸11、尾桨12和至少两组驱动轮13;
至少两组驱动轮13自船头至船尾平行设置,驱动轮13上连接有升降油压缸11,升降油压缸11通过转向油压缸与船体10内的转向座相连接,船尾上还设有尾桨12用于行船时提供推进力;
船体10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塘沟淤泥吸取装置和动力装置的操作仓14,动力装置能够控制塘沟淤泥吸取装置从操作仓14中伸出或者收缩进操作仓14中;其中,
塘沟淤泥吸取装置包括能够收缩或者延伸的调节臂1,调节臂1为由内向外依次套装的多根伸缩节段组成,多根伸缩节段同轴设置且能够沿同一方向收缩或者延伸,并且,调节臂1上沿轴向方向形成有供淤泥通过的贯穿通道;
贯穿通道的顶端与泵相连通,底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翻动塘沟底部淤泥的搅动装置,并且,泵能够通过动力装置供能以将翻起的淤泥顺着贯穿通道吸取并输送至容纳装置中,或者喷洒至耕地;
调节臂1上位于最底端的伸缩节段上内嵌有测距感应器2,测距感应器2与泵上安装的处理器相连接,由处理器通过显示器显示调节臂1入水深度以及与淤泥之间的距离远近,位于最底端的伸缩节侧壁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吸泥孔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水陆两栖船包括船体10、转向油压缸、升降油压缸11、尾桨12和至少两组驱动轮13;至少两组驱动轮13自船头至船尾平行设置,驱动轮13上连接有升降油压缸11,升降油压缸11通过转向油压缸与船体10内的转向座相连接,船尾上还设有尾桨12用于行船时提供推进力。这样,在需要将该水陆两栖船行驶至塘沟中间去进行吸淤泥操作时,开启升降油压缸11将两组驱动轮13向上抬起,使得船体10底部直接浮在水面,并由尾桨12驱动整体行进。当淤泥吸取操作结束后,需要在塘沟与塘沟之间移动时,将船体10行至岸边,重新降下驱动轮13,使得整体重新切换为陆地运输模式,如同汽车一样快捷行驶。并且,为了能够便于随船携带用于吸取淤泥的装置,使得吸取、水路运输、陆路运输整条生产线一体化、便携化,该船体10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塘沟淤泥吸取装置和动力装置的操作仓14,动力装置能够控制塘沟淤泥吸取装置从操作仓14中伸出或者收缩进操作仓14中;其中,塘沟淤泥吸取装置的调节臂1由内向外依次套装的多根伸缩节段组成,多根伸缩节段同轴设置且能够沿同一方向收缩或者延伸,这样,通过调节伸缩节段伸缩可以改变入水后的吸泥位置;而调节臂1上沿轴向方向形成有供淤泥通过的贯穿通道,贯穿通道的顶端与泵相连通,这样,开启泵运转产生吸力,吸泥位置的污泥从底端的伸缩节段进入调节臂1中,并且顺着贯穿通道一直吸至调节臂1的顶端,再输送至容纳装置中,或者喷洒至耕地。在吸泥过程中,为了使得塘沟底部的沉积淤泥能够变得松散、柔软,使得泵能够更加顺畅地将其吸起,提高污泥吸取的工作效率,本发明还在调节臂1的底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翻动塘沟底部淤泥的搅动装置。同时,在调节臂1上位于最底端的伸缩节段上内嵌有测距感应器2,测距感应器2与泵上安装的处理器相连接,由处理器通过显示器显示调节臂1入水深度以及与淤泥之间的距离远近。通过这种方式智能便捷地掌握水下塘沟淤泥吸取装置的工作状态,保证吸泥操作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在实际操作中,塘沟底部的淤泥会夹杂有较多的碎石块,如果将其连同淤泥一起吸起会降低淤泥收集效率,甚至会在经过贯穿通道时将整个塘沟淤泥吸取装置的核心部件破坏,为了避免这种操作事故的发生,优选在位于最底端的伸缩节侧壁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吸泥孔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该水陆两栖船在水路和陆路运输状态之间切换以及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优选地,升降油压缸11与驱动轮13之间安装有避震器。
当该水陆两栖船在水中定位并进行吸泥操作时,为了始终保持船体10的平衡,避免重心偏移船体10歪斜或者重心不稳定船体10随意摇摆,保证操作人员在船体10上操作的安全性,优选地,每组驱动轮13均可以沿船体10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调整相邻驱动轮13组之间的距离。
在该水陆两栖船切换至陆路行驶状态时,为了防止突出的尾桨12被剐蹭受损,优选地,尾桨12可滑动地嵌设在船尾上的竖直滑动槽内。
在该水陆两栖船切换至水路行驶状态时,为了便于对停止的船体朝向作出微调以使得吸泥操作指向性更加准确,优化吸泥操作,优选船体10底部前后四个拐角处均设有喷水器,喷水器用于相互配合向外喷水以改变船体10航向。
上述搅动装置可以是本领域中常见的任何一种可以起到搅动作用的机械结构,但是从便于生产加工以及控制维护成本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搅动装置为搅拌桨叶4(如图2所示),搅拌桨叶4的转动轴与调节臂1内的电机驱动轴相连接,电机与船体10内置的供电设备相电连。
由于搅拌桨叶4在塘沟中搅动塘水和污泥时转速很快,一旦塘沟中的鱼虾靠近时会被搅拌桨叶4搅碎死亡,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搅拌桨叶4的损坏,而且会对原本清澈、干净、卫生的塘水造成污染。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优选地,搅拌桨叶4外部罩设有防护罩5,防护罩5上形成有阻隔栅栏6。
进一步地,为了杜绝搅动装置对鱼虾的伤害,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优选搅动装置为不锈钢耙,不锈钢耙与调节臂1内的振动电机相连接。
在不锈钢耙垂直入水进行操作时,当需要移动位于水面上的泵时,塘水对不锈钢耙移动的阻力很大,不利于快速调整吸取淤泥的位置。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优选地,泵通过连杆可转动地铰接至油压缸上,并且,油压缸能够调节调节臂1与淤泥层之间的角度。这样,通过调整位于水中的调节臂1的角度,使得其与移动方向夹角变小,受到的阻力也会随之变小,整个调整更加顺畅。
当使用该塘沟淤泥吸取装置在淤泥较厚或者淤泥较浓时,仅仅使用单一的调节臂1进行吸泥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吸泥能力,节省操作时间,如图4所示,优选地,塘沟淤泥吸取装置还包括吸管7;其中,
吸管7的底端可拆卸地固接在调节臂1上位于最底端的伸缩节段上,顶端沿调节臂1伸缩方向延伸并通过辅助泵与容纳装置相连通,并且,吸管7的底端套设有一吸取套8,吸取套8的底壁和侧壁均匀布设有多个吸取孔9;同时,
操作仓14内还设有牵引吸管7的牵引器15(如图3所示),以辅助收放吸管7。
采取上述结构可以使得调节臂1和吸管7同时进行吸泥操作,大大提升了工作能力。
在吸管7进行吸泥操作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及时发现吸管7中段可能出现的堵塞情况并快速排除故障,以保证吸泥操作的顺畅进行,优选地,吸管7为透明吸管。
同时,由于吸管7长时间在水里运行,而水中搅动起来的石块碎片可能会将吸管7的壁割破,而一旦割破吸管7会使得淤泥在顺着吸管7吸附上升的过程中从破裂口漏出,大大减少了顺着吸管7吸附直顶端被收集的淤泥量,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无形中增加了成本。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判定破裂口位置,快速修补,保证高效运行,优选地,吸管7的顶端还设有能够与水泵和气泵相连通的通用接口。这样,将吸管7顶端切换至气泵接口后向里面充气,通过观察水中吸管7上是否有气泡冒出来定位破裂位置,简单方便。
当在塘水深度较深的塘沟使用该塘沟淤泥吸取装置时,搅动的水体对伸缩节段的冲击力大小和方向变化频繁,为了防止其将多节伸展开来的伸缩节段连接处冲击松散,破坏整体结构而影响调节臂1的使用寿命,优选地,相邻的伸缩节段之间的接缝处设有环状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处理器相连接以反馈伸缩节段在水下的受力大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水陆两栖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0)、转向油压缸、升降油压缸(11)、尾桨(12)和至少两组驱动轮(13);
至少两组驱动轮(13)自船头至船尾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轮(13)上连接有所述升降油压缸(11),所述升降油压缸(11)通过所述转向油压缸与所述船体(10)内的转向座相连接,船尾上还设有所述尾桨(12)用于行船时提供推进力;
所述船体(10)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塘沟淤泥吸取装置和动力装置的操作仓(14),所述动力装置能够控制所述塘沟淤泥吸取装置从所述操作仓(14)中伸出或者收缩进所述操作仓(14)中;其中,
所述塘沟淤泥吸取装置包括能够收缩或者延伸的调节臂(1),所述调节臂(1)为由内向外依次套装的多根伸缩节段组成,多根所述伸缩节段同轴设置且能够沿同一方向收缩或者延伸,并且,所述调节臂(1)上沿轴向方向形成有供淤泥通过的贯穿通道;
所述贯穿通道的顶端与泵相连通,底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翻动塘沟底部淤泥的搅动装置,并且,所述泵能够通过所述动力装置供能以将翻起的淤泥顺着所述贯穿通道吸取并输送至容纳装置中,或者喷洒至耕地;
所述调节臂(1)上位于最底端的所述伸缩节段上内嵌有测距感应器(2),所述测距感应器(2)与所述泵上安装的处理器相连接,由所述处理器通过显示器显示所述调节臂(1)入水深度以及与淤泥之间的距离远近,位于最底端的所述伸缩节侧壁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吸泥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油压缸(11)与所述驱动轮(13)之间安装有避震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船,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驱动轮(13)均可以沿所述船体(10)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调整相邻驱动轮(13)组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12)可滑动地嵌设在船尾上的竖直滑动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0)底部前后四个拐角处均设有喷水器,所述喷水器用于相互配合向外喷水以改变所述船体(10)航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装置为搅拌桨叶(4),所述搅拌桨叶(4)的转动轴与所述调节臂(1)内的电机驱动轴相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船体(10)内置的供电设备相电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陆两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叶(4)外部罩设有防护罩(5),所述防护罩(5)上形成有阻隔栅栏(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装置为不锈钢耙,所述不锈钢耙与所述调节臂(1)内的振动电机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陆两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通过连杆可转动地铰接至油压缸上,并且,所述油压缸能够调节所述调节臂(1)与淤泥层之间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塘沟淤泥吸取装置还包括吸管(7);其中,
所述吸管(7)的底端可拆卸地固接在所述调节臂(1)上位于最底端的所述伸缩节段上,顶端沿所述调节臂(1)伸缩方向延伸并通过辅助泵与所述容纳装置相连通,并且,所述吸管(7)的底端套设有一吸取套(8),所述吸取套(8)的底壁和侧壁均匀布设有多个吸取孔(9);同时,
所述操作仓(14)内还设有牵引所述吸管(7)的牵引器(15),以辅助收放所述吸管(7)。
CN201810223434.6A 2018-03-19 2018-03-19 水陆两栖船 Withdrawn CN1083274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3434.6A CN108327468A (zh) 2018-03-19 2018-03-19 水陆两栖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3434.6A CN108327468A (zh) 2018-03-19 2018-03-19 水陆两栖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7468A true CN108327468A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3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23434.6A Withdrawn CN108327468A (zh) 2018-03-19 2018-03-19 水陆两栖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2746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1745A (zh) * 2018-09-20 2018-12-07 刘贤铨 一种水库淤积泥沙抽吸系统及抽吸方法
CN109759387A (zh) * 2019-01-15 2019-05-1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清理珊瑚礁上泥沙的装置
CN111535384A (zh) * 2020-05-11 2020-08-14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污机
CN113045165A (zh) * 2021-03-24 2021-06-29 深圳市滨特尔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淤泥处理装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1745A (zh) * 2018-09-20 2018-12-07 刘贤铨 一种水库淤积泥沙抽吸系统及抽吸方法
CN108951745B (zh) * 2018-09-20 2023-07-25 刘贤铨 一种水库淤积泥沙抽吸系统及抽吸方法
CN109759387A (zh) * 2019-01-15 2019-05-1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清理珊瑚礁上泥沙的装置
CN109759387B (zh) * 2019-01-15 2022-07-19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清理珊瑚礁上泥沙的装置
CN111535384A (zh) * 2020-05-11 2020-08-14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污机
CN113045165A (zh) * 2021-03-24 2021-06-29 深圳市滨特尔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淤泥处理装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7468A (zh) 水陆两栖船
US4713896A (en) Inshore submersible amphibious machines
BR112019027346A2 (pt) barco
CN109457746A (zh) 塘沟淤泥吸取喷洒机器
CN200997773Y (zh) 水上割草机
CN1678186A (zh) 水生植物收割机
JP5657826B1 (ja) 水田除草用無人運転ボート、浮遊物回収用無人運転ボート及び水田除草方法
CN202496212U (zh) 一种水陆两用水草收割船
CN108316375A (zh) 塘沟淤泥吸取装置
KR102092256B1 (ko) 해양용 고속 준설선
WO2018031028A1 (en) Dredge head assembly and related diver-assisted dredging system and methods
JP2006223154A (ja) 蓮根掘取装置
KR102037793B1 (ko) 수중 청소장치 및 방법
CN207997736U (zh) 水陆两栖船
CN206165199U (zh) 一种可水上驾驶的莲藕采收机
CN209482385U (zh) 塘沟淤泥吸取喷洒机器
CN101148894A (zh) 船载冲搅一体式泥塘河道清淤装置
CN208280202U (zh) 塘沟淤泥吸取装置
DK159089B (da) Sugende hoestmaskiner til vandplanter og -dyr
CN207100199U (zh) 一种生态养殖鱼塘的潜入式清污装置
US564769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mud and silt
CN214852605U (zh) 一种机耕船用一体式船体
CN104691258A (zh) 水陆两用吸泥沙船
JP2004166635A (ja) 農産物または水産物の収穫方法、収穫装置およびノズル
CN110614271B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