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2484A - 一种缠绕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缠绕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2484A
CN108312484A CN201810181160.9A CN201810181160A CN108312484A CN 108312484 A CN108312484 A CN 108312484A CN 201810181160 A CN201810181160 A CN 201810181160A CN 108312484 A CN108312484 A CN 108312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model
groove
section
wound dies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11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斌
罗志佳
方江
王丹枫
王亮
董积信
黄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811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24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2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2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8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3/82Cores or mandrels
    • B29C53/821Mandrel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ing and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缠绕模具,包括芯模,芯模上设置至少一个环绕芯模轴向一周的凹槽,凹槽上覆盖防护层,防护层完全遮蔽所述凹槽。该缠绕模具能够避免脱模切割时划伤芯模,同时只需一次缠绕可产出至少两根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缠绕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绝缘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缠绕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大直径复合绝缘管通常采用缠绕成型工艺。对于缠绕完毕后,需要先进行切割再脱模的缠绕管。脱模前切割容易在切割时划伤芯模,同时每次切割部位不一致,也容易在芯模表面产生不同位置的伤痕,从而第下一次缠绕的绝缘管内壁质量造成影响。
其中,对于一些特殊性能要求的绝缘管,如对于力学性能、电气性能和结构要求较高的充油套管类复合绝缘子。会设计成大锥度管,此类绝缘管由于锥度较大,在采用的缠绕芯模只能一次缠绕一支,大大降低了缠绕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缠绕模具,能够避免脱模切割时划伤芯模,同时只需一次缠绕可产出至少两根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缠绕模具,包括芯模,芯模上设置至少一个环绕芯模轴向一周的凹槽,凹槽上覆盖防护层,防护层完全遮蔽凹槽。
上述缠绕模具的芯模上设置至少一个凹槽,并在凹槽上覆盖防护层。当绝缘管缠绕完毕后,根据凹槽在芯模上所处的位置可以定位切割位置,避免由于切割位置的不同而在芯模上造成多处伤痕。同时凹槽为切割绝缘管时留有切割空间,彻底解决了切割划伤芯模的问题。进一步地,在芯模上根据需求设置凹槽,只需一次缠绕即可产出至少两根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中,芯模上设置一个凹槽,凹槽两侧的芯模段呈锥形,芯模段的大直径端均靠近凹槽设置。
上述凹槽两侧的芯模段为锥形,一次缠绕可以产出两根锥形绝缘管,提高了锥形管的生产效率。将芯模段的大直径端均靠近凹槽设置,能够保证缠绕切割后,每段绝缘管均能顺利与芯模分离。
其中,凹槽两侧的芯模段的竖直截面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凹槽两侧的芯模段以凹槽对称。
将凹槽两侧芯模段设置为对称结构,能够实现一次缠绕,产出两根同等规格的锥形管,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凹槽两侧的芯模段的竖直截面形状不同。
能够满足同时缠绕生产不同截面形状锥形管的需求。
其中,每个凹槽两侧的芯模段分别呈圆柱形,芯模段根据直径从大至小沿芯模竖直方向的中线处到芯模的端处依次设置。
将芯模段根据直径从大至小沿芯模沿竖直方向的中线处到芯模的端处依次设置,保证了缠绕切割后,每个绝缘管均能顺利与芯模分离。通过一次缠绕,至少可产出两根圆柱形绝缘管,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每个凹槽两侧的芯模段的长度相同。
凹槽两侧的每个芯模段的长度相同,便于绝缘管切割时准确定位。
其中,防护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
其中,每个凹槽所在的芯模段为圆柱形。
凹槽所在的芯模段为圆柱形,避免了在缠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排纱异常情况,减少凹槽部位的加工余量,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缠绕模具还包括设置于芯模两端的轴头,轴头用于支撑固定芯模。
上述轴头用于将芯模支撑固定在生产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缠绕模具100未设置防护层11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缠绕模具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缠绕模具100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缠绕模具200未设置防护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缠绕模具300未设置防护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缠绕模具400未设置防护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要求,这里将披露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典型例子而已,其可体现为各种形式。因此,这里披露的具体细节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际中任何恰当的方式不同地应用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基础,包括采用这里所披露的各种特征并结合这里可能没有明确披露的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缠绕模具100,包括芯模110,芯模110上设置至少一个环绕芯模110轴向一周的凹槽111,凹槽111上覆盖防护层112,防护层112完全遮蔽凹槽111。
缠绕模具的芯模上设置至少一个凹槽,并在凹槽上覆盖防护层。当绝缘管缠绕完毕后,根据凹槽在芯模上所处的位置可以定位切割位置,避免由于切割位置的不同而在芯模上造成多处伤痕。同时凹槽为切割绝缘管时留有切割空间,彻底解决了切割划伤芯模的问题。进一步地,在芯模上根据需求设置凹槽,只需一次缠绕即可产出至少两根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芯模110上设置一个凹槽111,凹槽111两侧的芯模段113、114呈锥形,芯模段113、114的大直径端均靠近凹槽111设置。
本实施例中,凹槽111将芯模110分为两个芯模段113、114,芯模段113、114分别呈锥形。芯模段113包括大直径端1132和小直径端1131,芯模段114包括大直径端1142和小直径端1141。大直径端1132和大直径端1142与凹槽111连接,小直径端1131和小直径端1141均远离凹槽111设置。
在芯模110上设置凹槽111,能够通过一次缠绕、切割后,输出两根锥形绝缘管,提高了锥形管缠绕的生产效率。同时将芯模段113、114的大直径端1132、1142靠近凹槽111设置,确保脱模时绝缘管能够顺利脱离芯模1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芯模110上设置了一个凹槽111,凹槽111两侧的芯模段113、114为锥形。可以想到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的个数可以不止为一个,凹槽两侧的芯模段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圆柱形。
其中,凹槽111两侧的芯模段113、114的竖直截面形状相同。
本实施例中,芯模段113、114的竖直截面均为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两侧的芯模段的竖直截面可以不相同,如一侧芯模段的竖直截面为圆形,另一侧芯模段的竖直截面为三角形等。
其中,凹槽111两侧的芯模段113、114以凹槽111对称。
本实施例中,凹槽111两侧的芯模段113、114的大直径段1132、1142的直径相同,小直径段1131、1141的直径相同。芯模段113、114的长度也相同,并且截面形状也相同。从而芯模段113、114在凹槽111两侧形成了以凹槽111对称的结构。
芯模段113、114在凹槽111的两侧形成对称结构,能够通过一次缠绕、切割后,形成规格相同的两根锥形管产品,提高锥形管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两侧的芯模段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如凹槽两侧的芯模段的长度相同、锥度不同,或者为芯模段的长度相同,但截面形状不同等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每个凹槽111所在的芯模段115为圆柱形。
本实施例中,凹槽111所在的芯模段115为圆柱形,即凹槽111的两端齐平。避免了在缠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排纱异常情况,减少中间部位的加工余量,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所在的芯模段也可以为锥形,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凹槽所在芯模段的形状。值得注意的是,两端不齐平的凹槽可能会导致缠绕过程中出现排纱异常的情况,从而导致加工余量的增加。
其中,防护层112为聚四氟乙烯薄膜。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凹槽111上覆盖防护层112,防护层112围绕芯模110轴向环绕一周设置。防护层112沿芯模110轴向的宽度大于凹槽111的宽度,防护层112的两端分别与大直径段1132、1142相连,保证防护层112完全遮蔽凹槽111。
防护层112为聚四氟乙烯薄膜。具体地,防护层112与大直径段1132、1142的连接部位利用绑带(图中未示出),缠绕紧固。
将防护层112设置为聚四氟乙烯薄膜,能将缠绕管与凹槽隔离开。另一方面,聚四氟乙烯薄膜对缠绕过程的干扰较小。绑带的连接方式,也便于在切割绝缘管余量的同时去除绑带。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护层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只要能满足易于切割、易于摘除,不会对缠绕过程造成影响的条件即可,不限于本实施例中选取的聚四氟乙烯。同时防护层与芯模的连接方式也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绑带,也可以采用如胶粘等其他的连接方式。
其中,缠绕模具100还包括设置于芯模110两端的轴头120,轴头120用于支撑固定芯模110。
本实施例中,芯模1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轴头120。两个轴头120分别与凹槽110两侧的芯模段113、114的小直径端1131、1141相连。两个轴头120以凹槽111对称,轴头120的直径小于小直径端1131、1141的直径。
在芯模110两端设置轴头120,用于支撑固定芯模110,方便实际生产过程中匹配生产设备,架设芯模110。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芯模小直径端的直径足够大,可以直接与生产设备匹配架设时,芯模也可以不设置轴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作相应的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缠绕模具200与实施例一中的缠绕模具100的结构相似,其中为了凸显凹槽结构,防护层未示出。在此,结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二中芯模210上的凹槽211两侧的芯模段212、213的截面形状不同。
其中,凹槽211两侧的芯模段212、213的竖直截面形状不同。
本实施例中,芯模段212的竖直截面形状为四边形,芯模段213的竖直截面形状为圆形。当实际需要生产两种截面形状不同的绝缘管时,无需采用两根不同截面的缠绕模具,只需要采用一根缠绕模具200即可实现生产需求,节约了模具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实现一次缠绕,产出两根锥形管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两端芯模段也可以为其他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截面形状。
本实施例中,芯模段212、213的长度相同,但截面形状不同。可以想到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凹槽两侧的芯模段长度不同,截面形状不相同等,这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缠绕模具300与实施例一中的缠绕模具100的结构相似,其中为了凸显凹槽结构,防护层未示出。在此,结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三中缠绕模具300的芯模310的凹槽311两侧的芯模段312、313的长度不相同。
本实施例中,凹槽311的沿芯模310位于芯模310的三分之一处,靠近芯模段312设置。
当绝缘管在芯模311上缠绕完毕后,可以根据凹槽311位于芯模310的三分之一处这一具体位置,对绝缘管实现准确的切割。防止由不同的切割位置而造成芯模310上出现不同的划痕,避免了芯模310多次使用后对后续缠绕的绝缘管内壁质量造成影响。
当实际生产中需要生产长度不同,但其他规格相同的产品时,可以采用缠绕模具300一次缠绕,产出两根长度不同的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揭示的具体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缠绕模具400与实施例一中的缠绕模具100的结构相似,其中为了凸显凹槽结构,防护层未示出。在此,结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四的缠绕模具400的芯模410上设置有3个凹槽411,每个凹槽411两侧的芯模段412、413、414、415均为圆柱形。
其中,芯模410上设置三个凹槽411,每个凹槽411两侧的芯模段412、413、414、415分别呈圆柱形,芯模段412、413、414、415根据直径从大至小沿芯模410竖直方向上的中线处到芯模410的端处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中,芯模段412、413、414、415均为圆柱形。每个芯模段的竖直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且直径相同。
利用该缠绕模具400通过一次缠绕,即可产出4根圆柱形绝缘管产品,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芯模段412、413、414、415的直径相同,因此沿芯模410竖直方向上的中线处到芯模410的端处任意设置位置都可。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凹槽两侧芯模的直径并不一定均相同,因此需要根据直径从大至小沿芯模竖直方向的中线处到芯模的端处依次设置,这样才能保证缠绕切割完毕后,绝缘管均能脱离缠绕芯模。
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个数不限于3个,例如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更多个等,可以根据具体产品的尺寸作相应的调整。
其中,每个凹槽411两侧的芯模段412、413、414、415的长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每个凹槽411两侧的芯模段412、413、414、415均为等长度、等直径的圆柱形。
将每个凹槽411两侧的芯模段412、413、414、415设置为等长等经的芯模段,便于缠绕完毕后对每个凹槽411的位置进行辨认,从而实现绝缘管的准确切割。防止了由不同的切割位置而造成芯模410上出现不同位置的划痕,从而避免芯模410多次使用后对后续缠绕生产的绝缘管内壁质量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一次缠绕,可产出4个相同规格的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芯模段的长度也不一定全部相同,可以是各不相同,也可是其中两两相同等情况,此处不再过多列举。
本实施例中,3个凹槽411两侧的芯模段412、413、414、415的竖直截面形状都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两个芯模段的截面形状相同,如一个芯模段为棱形,一个芯模段为圆形,其他芯模段的截面形状不同。也可以是所有芯模段的截面形状都不相同等情况,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其他实施例中,芯模段的直径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为不同,如芯模段的直径各不相同,或者两两相同等,在此不再过多列举。当然可以想到的是,当芯模段的直径不是全部相同时,只要芯模段根据直径从大至小沿芯模竖直方向的中线处到芯模的端处依次设置,能够使得最终切割后,所有的绝缘管均可成功脱模即可。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材料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模,所述芯模上设置至少一个环绕所述芯模轴向一周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覆盖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完全遮蔽所述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上设置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两侧的芯模段呈锥形,所述芯模段的大直径端均靠近所述凹槽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芯模段的竖直截面形状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芯模段以所述凹槽对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芯模段的竖直截面形状均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两侧的芯模段分别呈圆柱形,所述芯模段根据直径从大至小沿所述芯模竖直方向的中线处到所述芯模的端处依次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两侧的芯模段的长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所在的芯模段为圆柱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芯模两端的轴头,所述轴头用于支撑固定所述芯模。
CN201810181160.9A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缠绕模具 Pending CN1083124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1160.9A CN108312484A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缠绕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1160.9A CN108312484A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缠绕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2484A true CN108312484A (zh) 2018-07-24

Family

ID=6290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1160.9A Pending CN108312484A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缠绕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1248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5510A1 (en) * 2000-01-24 2001-08-23 Takeshi Nakamura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ember
CN204977152U (zh) * 2015-09-15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加工复合材料锥形电杆的模具
CN208164291U (zh) * 2018-03-06 2018-11-30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缠绕模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5510A1 (en) * 2000-01-24 2001-08-23 Takeshi Nakamura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ember
CN204977152U (zh) * 2015-09-15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加工复合材料锥形电杆的模具
CN208164291U (zh) * 2018-03-06 2018-11-30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缠绕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7983A (zh) 用于信号传输电缆的中空芯体
JP4700078B2 (ja) 撚線導体
CN208164291U (zh) 一种缠绕模具
US20160233018A1 (en) Transformer winding, transformer hav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312484A (zh) 一种缠绕模具
US11183326B2 (en) Coil structure for a dry-type transformer and a winding method thereof
CN204215798U (zh) 一种中压铝合金导体电力电缆
CN105027233A (zh) 用于空心电抗器的绕组层斜度补偿装置
WO2023103317A1 (zh) 电子元件及其高频绕组
CN210467589U (zh) 一种调容调压变压器低压线圈绕制模具
JP2009054410A (ja) 撚線導体
CN109194059A (zh) 圆筒式直线电机用双外引出线饼式线圈绕制工装及绕制法
CN112912978B (zh) 变压器和制造变压器的方法
CN204117844U (zh) 变压器线圈绕制用可调模具
CN203406102U (zh) 绝缘子芯棒及带有这种芯棒的绝缘子
CN202434315U (zh) 一种卷铁芯变压器线圈绝缘端圈
JP2017195045A (ja) 絶縁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イル
DE102014203110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Wicklungssegments für elektrische Maschine, Wicklungssegment
CN103996528B (zh) 变压器绕组的制备方法
CN208118421U (zh) 一种复合材料电杆缠绕模具用针环
CN110739146A (zh) 采用c型铁芯制造相对相电压互感器的工艺
CN105280373A (zh) 线头卷收方法及线头卷收器
DE102019215714A1 (de) Leitersegment einer Spulenanordnung einer rotierenden elektrischen Maschine
CN203734224U (zh) 一种电线电缆剥皮治具
CN103595196B (zh) 大型高压电机条式线棒成型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