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7044B -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7044B
CN108307044B CN201810014636.XA CN201810014636A CN108307044B CN 108307044 B CN108307044 B CN 108307044B CN 201810014636 A CN201810014636 A CN 201810014636A CN 108307044 B CN108307044 B CN 108307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ented
sliding
touch
sum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46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7044A (zh
Inventor
蔡锦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146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704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7240 priority patent/WO20191342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7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7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1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single handed use or left/right hand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首先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内上的触控轨迹,然后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第一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第二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例如,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左滑时,则实现了原菜单键的功能,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右滑时,则实现了原返回键的功能,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点击时,则实现了原HOME键的功能,对于习惯早期手机布局的用户而言,非常符合其使用习惯,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早期使用的手机在屏幕的下方一般都会设置三个实体按键,分别为菜单键、HOME键以及返回键。但目前随着全面屏手机的普及,实体按键已逐步地被取消掉,以苹果系统的手机为例,并未设置专门的返回键,当应用要返回的时候一般在屏幕的左上角弹出一个返回的虚拟按钮,对于习惯早期手机布局的用户而言,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以解决目前的一些全面屏手机不便于一些习惯早期手机布局的用户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可以包括:
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上的触控轨迹;
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一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或者向右滑动;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二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二指向为与所述第一指向相反的滑动指向;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上的触控轨迹;
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一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或者向右滑动;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二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二指向为与所述第一指向相反的滑动指向;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操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实现如下步骤:
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上的触控轨迹;
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一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或者向右滑动;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二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二指向为与所述第一指向相反的滑动指向;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首先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内上的触控轨迹,然后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一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二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例如,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左滑时,则实现了原菜单键的功能,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右滑时,则实现了原返回键的功能,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点击时,则实现了原HOME键的功能,对于习惯早期手机布局的用户而言,非常符合其使用习惯,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终端操作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设置指定屏幕区域的示意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考虑到用户左右手使用习惯的终端操作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终端操作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终端操作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终端操作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
步骤S101、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上的触控轨迹。
本实施例是通过用户在屏幕上的触控动作来模拟菜单键、HOME键以及返回键等实体按键。为了避免这些模拟实体按键的触控动作对目标终端的其它正常功能造成影响,需要将这些模拟实体按键的触控动作限制在一定的区域中,也即为其设置指定屏幕区域。例如,可以将屏幕最下方的区域设置为所述指定屏幕区域,只有在该指定屏幕区域内实施的触控动作才可视为对实体按键的模拟,若超出该指定屏幕区域,则将其视为一般的点击或者滑动操作。
优选地,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设置该指定屏幕区域,具体的设置过程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的步骤:
步骤S1011、提示所述用户执行触控动作。
例如,可以在屏幕上弹出文字提示,也可以发出语音提示,提示用户按照自己操作实体按键的使用习惯在屏幕上执行触控动作。
步骤S1012、检测所述用户的触控轨迹,然后选取所述触控轨迹中纵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本实施例中的坐标系以所述目标终端的最下方的一行像素从左到右的方向为X轴正向,以所述目标终端的最左侧的一列像素从下到上的方向为Y轴正向。首先记录各个触控点的坐标(xn,yn),其中,1≤n≤N,N为触控点的总数。
选取所述触控轨迹中纵坐标的最大值:
ymax=max(y1,y2,...,yN)。
选取所述触控轨迹中纵坐标的最小值:
ymin=min(y1,y2,...,yN)。
步骤S1013、将所述纵坐标的最大值累加入预设的第一累计值。
所述第一累加值可以用Sum1表示,其初始值为0。
则Sum1=Sum1+ymax
步骤S1014、将所述纵坐标的最小值累加入预设的第二累计值。
所述第二累加值可以用Sum2表示,其初始值为0。
则Sum2=Sum2+ymin
步骤S1015、将预设的计数值增加一个计数单位。
所述计数值可以用Count表示,其初始值为0。
则Count=Count+1。
步骤S1016、判断所述计数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次数阈值。
所述次数阈值可以用Threshold表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设置为3次、5次、10次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若所述计数值小于所述次数阈值,即Count<Threshold,执行步骤S1011及其后续步骤,直至所述计数值等于所述次数阈值为止;
若所述计数值等于所述次数阈值,即Count==Threshold,则执行步骤S1017及其后续步骤。
步骤S1017、将所述第一累加值与所述次数阈值的比值确定为纵坐标上限,将所述第二累加值与所述次数阈值的比值确定为纵坐标下限。
所述纵坐标上限可以用Ytop表示,所述纵坐标上限可以用Ybottom表示,则:
Ytop=Sum1/N
Ybottom=Sum2/N。
步骤S1018、将所述纵坐标上限与所述纵坐标下限之间的屏幕区域设置为所述指定屏幕区域。
优选地,还可以将所述指定屏幕区域向上及向下扩展一定的区域,以适当增加冗余量,更好的保证用户的体验。
步骤S102、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
具体地,首先分别获取所述触控轨迹的起始位置的第一横坐标和所述触控轨迹的终点位置的第二横坐标,然后计算所述第一横坐标与所述第二横坐标之间的坐标差值,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的阈值,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且所述终点位置位于所述起始位置的右侧,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向右滑动;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且所述终点位置位于所述起始位置的左侧,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向左滑动。
起始位置的横坐标,也即所述第一横坐标可以用Xbegin表示,终点位置的横坐标,也即所述第二横坐标可以用Xend表示,所述阈值可以用Threshold表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设置为3个像素、5个像素、10个像素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若|Xend-Xbegin|<Threshold,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
若|Xend-Xbegin|≥Threshold且Xend<Xbegin,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向右滑动;
若|Xend-Xbegin|≥Threshold且Xend>Xbegin,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向右滑动。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一指向,则执行步骤S103,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二指向,则执行步骤S104,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步骤S105。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或者向右滑动,所述第二指向为与所述第一指向相反的滑动指向。例如,若设置第一指向为向右滑动,则第二指向为向左滑动,反之,若设置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则第二指向为向右滑动。
步骤S103、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
也即实现了原返回键的功能。
步骤S104、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
也即实现了原菜单键的功能。
步骤S105、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
也即实现了原HOME键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首先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内上的触控轨迹,然后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一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二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例如,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左滑时,则实现了原菜单键的功能,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右滑时,则实现了原返回键的功能,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点击时,则实现了原HOME键的功能,对于习惯早期手机布局的用户而言,非常符合其使用习惯,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考虑到用户左右手使用习惯的终端操作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
步骤S301、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上的触控轨迹。
该步骤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相同,具体可参照步骤S101中的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2、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
该步骤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相同,具体可参照步骤S102中的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3、判断用户是否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
首先,分别获取所述触控轨迹中的各个触控点的横坐标。
各个触控点的坐标可以用(xm,ym)表示,xm为其横坐标,ym为其纵坐标,其中,1≤m≤M,M为所述触控轨迹中触控点的总数。
也即分别获取x1,x2,x3,…,xM的值。
然后,计算所述各个触控点的横坐标的平均值。
所述平均值可以用表示,则:
最后,比较所述平均值与所述目标终端中轴线的横坐标的大小,若所述平均值小于所述目标终端中轴线的横坐标,也即则判定所述用户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若所述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终端中轴线的横坐标,也即则判定所述用户使用右手执行触控动作,其中,xmid为所述目标终端中轴线的横坐标。
若所述用户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则执行步骤S304,若所述用户使用右手执行触控动作,则执行步骤S305。
步骤S304、确定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第二指向为向右滑动。
步骤S305、确定第一指向为向右滑动,第二指向为向左滑动。
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反的对应关系。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一指向,则执行步骤S306,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二指向,则执行步骤S307,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步骤S308。
步骤S306、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
也即实现了原返回键的功能。
步骤S307、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
也即实现了原菜单键的功能。
步骤S308、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
也即实现了原HOME键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考虑到用户之间不同的使用习惯,例如,有些用户习惯于使用右手进行操作,而有些用户则习惯于使用左手进行操作,针对不同的用户使用习惯,制定与之对应的终端操作方法,例如,若某一用户使用右手操作,则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左滑时,则实现了原菜单键的功能,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右滑时,则实现了原返回键的功能,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点击时,则实现了原HOME键的功能,若某一用户使用左手操作,则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右滑时,则实现了原菜单键的功能,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左滑时,则实现了原返回键的功能,当用户在指定屏幕区域点击时,则实现了原HOME键的功能。针对用户之间不同的使用习惯,设置与之对应的操作方法,从而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操作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本实施例中,一种终端操作装置可以包括:
触控轨迹监测模块401,用于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上的触控轨迹;
滑动指向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
第一执行模块403,用于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一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或者向右滑动;
第二执行模块404,用于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二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二指向为与所述第一指向相反的滑动指向;
第三执行模块405,用于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指向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起始及终点坐标获取单元,用于分别获取所述触控轨迹的起始位置的第一横坐标和所述触控轨迹的终点位置的第二横坐标;
坐标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横坐标与所述第二横坐标之间的坐标差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的阈值,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且所述终点位置位于所述起始位置的右侧,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向右滑动;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且所述终点位置位于所述起始位置的左侧,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向左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操作装置还可以包括:
左右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用户是否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
第一滑动指向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则确定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所述第二指向为向右滑动;
第二滑动指向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使用右手执行触控动作,则确定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右滑动,所述第二指向为向左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手判断模块可以包括:
触控点坐标获取单元,用于分别获取所述触控轨迹中的各个触控点的横坐标;
坐标均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各个触控点的横坐标的平均值;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平均值小于所述目标终端中轴线的横坐标,则判定所述用户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终端中轴线的横坐标,则判定所述用户使用右手执行触控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操作装置还可以包括:
提示模块,用于提示所述用户执行触控动作;
触控轨迹选取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触控轨迹,然后选取所述触控轨迹中纵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一累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纵坐标的最大值累加入预设的第一累计值;
第二累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纵坐标的最小值累加入预设的第二累计值;
计数模块,用于将预设的计数值增加一个计数单位;
坐标上下限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计数值等于所述次数阈值,则将所述第一累加值与所述次数阈值的比值确定为纵坐标上限,将所述第二累加值与所述次数阈值的比值确定为纵坐标下限;
指定屏幕区域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纵坐标上限与所述纵坐标下限之间的屏幕区域设置为所述指定屏幕区域。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操作设备的示意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操作设备5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及其它可触控智能设备。该终端操作设备5可包括:处理器50、存储器5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上运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52,例如执行上述的终端操作方法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52时实现上述各个终端操作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5。或者,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5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4所示模块401至405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5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5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可读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52在所述终端操作设备5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处理器5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51可以是所述终端操作设备5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操作设备5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5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操作设备5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操作设备5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操作设备5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5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所述终端操作设备5所需的其它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计算机可读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的介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上的触控轨迹;
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一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或者向右滑动;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二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二指向为与所述第一指向相反的滑动指向;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
所述指定屏幕区域的设置过程包括:
提示用户执行触控动作;
检测所述用户的触控轨迹(xn,yn),然后选取所述触控轨迹中纵坐标的最大值ymax和最小值ymin,其中,ymax=max(y1,y2,...,yN),ymin=min(y1,y2,...,yN),1≤n≤N,N为所述触控轨迹中触控点的总数;
计算Sum1=Sum1+ymax,其中,Sum1为预设的第一累计值;
计算Sum2=Sum2+ymin,其中,Sum2为预设的第二累计值;
计算Count=Count+1,其中,Count为预设的计数值;
若Count<Threshold,则返回执行所述提示所述用户执行触控动作的步骤,直至Count==Threshold为止,其中,Threshold为预设的次数阈值;
若Count==Threshold,则将Ytop确定为纵坐标上限,将Ybottom确定为纵坐标下限,其中,Ytop=Sum1/N,Ybottom=Sum2/N;
将所述纵坐标上限与所述纵坐标下限之间的屏幕区域设置为所述指定屏幕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触控轨迹的起始位置的第一横坐标和所述触控轨迹的终点位置的第二横坐标;
计算所述第一横坐标与所述第二横坐标之间的坐标差值;
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的阈值,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
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且所述终点位置位于所述起始位置的右侧,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向右滑动;
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且所述终点位置位于所述起始位置的左侧,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向左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之后,还包括:
判断用户是否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
若所述用户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则确定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所述第二指向为向右滑动;
若所述用户使用右手执行触控动作,则确定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右滑动,所述第二指向为向左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用户是否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触控轨迹中的各个触控点(xm,ym)的横坐标xm,其中,1≤m≤M,M为所述触控轨迹中触控点的总数;
计算所述各个触控点的横坐标的平均值其中,
则判定所述用户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其中,xmid为所述目标终端中轴线的横坐标;
则判定所述用户使用右手执行触控动作。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操作方法的步骤。
6.一种终端操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实现如下步骤:
监测目标终端的指定屏幕区域上的触控轨迹;
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一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返回至上一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或者向右滑动;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预设的第二指向,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菜单栏显示界面的操作,所述第二指向为与所述第一指向相反的滑动指向;
若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则执行从当前显示界面跳转至桌面主页界面的操作;
所述指定屏幕区域的设置过程包括:
提示用户执行触控动作;
检测所述用户的触控轨迹(xn,yn),然后选取所述触控轨迹中纵坐标的最大值ymax和最小值ymin,其中,ymax=max(y1,y2,...,yN),ymin=min(y1,y2,...,yN),1≤n≤N,N为所述触控轨迹中触控点的总数;
计算Sum1=Sum1+ymax,其中,Sum1为预设的第一累计值;
计算Sum2=Sum2+ymin,其中,Sum2为预设的第二累计值;
计算Count=Count+1,其中,Count为预设的计数值;
若Count<Threshold,则返回执行所述提示所述用户执行触控动作的步骤,直至Count==Threshold为止,其中,Threshold为预设的次数阈值;
若Count==Threshold,则将Ytop确定为纵坐标上限,将Ybottom确定为纵坐标下限,其中,Ytop=Sum1/N,Ybottom=Sum2/N;
将所述纵坐标上限与所述纵坐标下限之间的屏幕区域设置为所述指定屏幕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触控轨迹的起始位置的第一横坐标和所述触控轨迹的终点位置的第二横坐标;
计算所述第一横坐标与所述第二横坐标之间的坐标差值;
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的阈值,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点击;
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且所述终点位置位于所述起始位置的右侧,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向右滑动;
若所述坐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且所述终点位置位于所述起始位置的左侧,则确定所述滑动指向为向左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与所述触控轨迹对应的滑动指向之后,还包括:
判断用户是否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
若所述用户使用左手执行触控动作,则确定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左滑动,所述第二指向为向右滑动;
若所述用户使用右手执行触控动作,则确定所述第一指向为向右滑动,所述第二指向为向左滑动。
CN201810014636.XA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8307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4636.XA CN108307044B (zh)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
PCT/CN2018/077240 WO2019134229A1 (zh) 2018-01-08 2018-02-26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4636.XA CN108307044B (zh)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7044A CN108307044A (zh) 2018-07-20
CN108307044B true CN108307044B (zh) 2019-09-17

Family

ID=62868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4636.XA Active CN108307044B (zh)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7044B (zh)
WO (1) WO2019134229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7003A (zh) * 2014-07-21 2014-10-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将手机返回键、home键和菜单键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65072A1 (ko) * 2013-10-31 2015-05-07 원현준 이동 단말기의 파워 온/오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2759A (zh) * 2009-09-08 2011-04-13 万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方法
CN102750032B (zh) * 2012-05-15 2015-03-18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及触控操作方法
CN103207690A (zh) * 2012-12-28 2013-07-17 东蓝数码股份有限公司 用智能终端控制投影仪幻灯片翻页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5072A1 (ko) * 2013-10-31 2015-05-07 원현준 이동 단말기의 파워 온/오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4077003A (zh) * 2014-07-21 2014-10-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将手机返回键、home键和菜单键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4229A1 (zh) 2019-07-11
CN108307044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7197B (zh) 3d可视化图
Weir et al. A user-specific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ouch accuracy on mobile devices
CN105144072B (zh) 在多点触控装置上对压感进行模拟
CA2822812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gesture recognition
CN102929556B (zh) 一种基于触摸屏的交互控制方法及设备
RU2602343C1 (ru) Способ для отображения содержимого интерфейса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CN103294586A (zh) 对于可替代用户界面模型的用户偏好的自动检测
CN103365541B (zh) 展示窗口的方法及终端
CN106502563B (zh) 一种游戏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23530395A (ja) アプリアイコン制御方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840988A (zh) 游戏技能触发方法、装置、游戏客户端及介质
CN101482799A (zh) 通过触摸式屏幕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41777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a displayed work space
CN110377215A (zh) 模型展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293327A (zh) 终端应用程序快速操作方法及系统
CN103399662B (zh) 一种处理触摸屏上报坐标事件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5786373B (zh) 一种触控轨迹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80121000A1 (en) Using pressure to direct user input
CN113476823A (zh) 虚拟对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307044B (zh)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设备
CN104536692A (zh) 触摸屏的操作方法、触摸装置和触摸终端
CN104765561A (zh) 一种终端
CN103902139A (zh) 一种字符输入方法及装置
CN104915132A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3318430A (zh) 虚拟角色的姿态调整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