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7038A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7038A
CN108297038A CN201710017859.7A CN201710017859A CN108297038A CN 108297038 A CN108297038 A CN 108297038A CN 201710017859 A CN201710017859 A CN 201710017859A CN 108297038 A CN108297038 A CN 108297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equipment
motor
power tool
outer housing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78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宇
钟红风
孙益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178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70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7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7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包括马达,由马达驱动用于安装工作头的输出轴;壳体,包括隔开设置的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包括至少部分收容输出轴的头壳、与头壳连接的马达壳;在内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支撑设备,在外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二支撑设备,第一支撑设备与第二支撑设备之间配接有弹性阻尼件;弹性阻尼件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第一支撑设备、第二支撑设备其中之一相配接以限制外壳体在沿马达的轴线方向相对内壳体移动。本发明中的动力工具,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设备、弹性阻尼件以及第二支撑设备,在保证了良好的减振效果的同时,限制了外壳体相对内壳体移动的可能性,继而避免了由内、外壳体间的相对移动可能引发的内、外壳体直接碰撞的问题。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减振设备的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动力工具,如摆动动力工具。摆动动力工具一般包括壳体、收容在壳体内的马达、用于安装工作头的输出轴、以及连接在马达与输出轴之间的偏心传动机构,偏心传动机构将马达旋转运动转化为输出轴围绕自身轴线的摆动运动。这样,在输出轴的自由端连接不同的工作头后,如锯片、磨砂盘等,摆动动力工具即可以实现多种操作,如锯、磨等,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通过现有技术已经对摆动动力工具有所了解,其马达与工具机的外壳固定的进行螺纹连接或者直接设置在壳体上。操作者在进行作业时,常常直接握持在壳体上,那么摆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的较大振动就直接从工具机传递至操作者。因此影响了摆动动力工具的操作舒适性。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出了通过在摆动机内壳体、外壳体之间设置弹性阻尼件将两者分隔开的技术。操作者握持在外壳体上,并不与产生振动的内壳体直接接触,由此减少了手持的振动感,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与此同时,弹性阻尼件上另设置有圆形开口,通过圆形开口与设置在内壳体或外壳体上的圆柱形凸起的相互卡接,限制了外壳体相对内壳体产生相对移动的可能性。这种圆形开口弹性阻尼件目前只能适用摆动机的输出轴摆动角为3°左右的小功率摆动工具,其工作效率有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摆动机的输出轴摆动角度有向4°以上,特别是5°发展的趋势,摆动机电机的功率将大幅度提高。此时摆动机的工作头承受的、平行于马达轴线方向的作用力变得更为剧烈。为了限制内壳体与外壳体间的相对移动,就不得不增大凸起以及阻尼件上圆形开口的径向尺寸,以获得更大的、凸起与圆形开口间的卡接面积来承受来自于工作头的作用力。而摆动机内、外壳体间的空间是有限的。并且,凸起与圆形开口的卡接面为曲面,其真正起作用的,能够承受来自于工作头的作用力的有效面积,是该曲面在垂直于马达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投影面积小于卡接面积),这进一步弱化了圆柱形凸起与圆形开口相互卡接所实现的限制内、外壳体相对移动的作用。
因此实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的动力工具,在不增加摆动机尺寸的基础上,既可以很好的降低摆动机的振动,也能够限制摆动机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舒适的动力工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马达;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由所述马达驱动,用于安装工作头;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部分收容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包括头壳、与所述头壳连接的马达壳,所述头壳至少部分收容所述输出轴的;在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支撑设备,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二支撑设备,所述第一支撑设备与所述第二支撑设备之间配接有弹性阻尼件,定义所述弹性阻尼件上与所述第一支撑设备相配接的为第一配接部;定义所述弹性阻尼件上与所述第二支撑设备相配接的为第二配接部;所述第一配接部、所述第二配接部其中之一被构造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一纵槽,所述纵槽沿垂直于所述马达的轴线纵长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设备、所述第二支撑设备中与所述限位槽相配接的被构造为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纵槽相配接,以限制所述外壳体在沿所述马达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内壳体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设备、所述第二支撑设备其中另一个被构造为凹槽,所述凹槽至少收容部分所述弹性阻尼件。
优选的,所述动力工具是摆动动力工具,所述输出轴围绕自身轴线作旋转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马达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相交,定义经过所述马达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为基准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设备至少包括一对,分别布置在所述内壳体关于所述基准平面对称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支撑设备至少包括一对,分别布置在所述外壳体关于所述基准平面对称的两侧内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撑设备与所述第一支撑设备相对布置。
优选的,所述弹性阻尼件至少包括一对,分别布置在位于所述基准平面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撑设备与所述第二支撑设备之间。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还包括一横槽,所述横槽与所述纵槽呈角度设置并与所述纵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设备被构造为异形凸起,所述异形凸起分别与所述纵槽和所述横槽相配接,以限制所述外壳体在所述基准平面内相对所述内壳体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设备、所述弹性阻尼件和所述第二支撑设备设置在所述头壳和所述外壳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设备、所述弹性阻尼件和所述第二支撑设备设置于所述马达壳和所述外壳体之间。
本发明的动力工具,通过设置在内壳体外表面上的第一支撑设备、设置在外壳体内表面上的第二支撑设备以及与配接在第一支撑设备和第二支撑设备之间的弹性阻尼件将摆动机内壳体和外壳体隔开设置;在弹性阻尼件上设置限位槽,并布置限位槽与第一支撑设备或者第二支撑设备相配接。如此这样,在保证了减振效果的同时,也限制了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相对移动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了内壳体与外壳体间的直接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摆动动力工具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摆动动力工具去掉一半外壳体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局部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摆动动力工具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中沿A-A线剖示图。
图6为图1中沿B-B线剖示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往复锯的局部立体图。
图示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100.摆动动力工具 47.马达轴 65.第二支撑设备
32.壳体 48.马达 68.弹性阻尼件
33.轴向方向 50.偏心传动机构 69.限位槽
34.输出轴 52.拨叉 70.内表面
36.夹紧组件 54.偏心组件 71.纵槽
38.内壳体 56.偏心轴 72.横槽
40.外壳体 58.驱动轮 74.外表面
42.握持区 60.套管 80.外壁
44.头壳 62.叉状部
46.马达壳 64.第一支撑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方式中以摆动动力工具为例来阐述本发明的创作构思。
请参阅图1,摆动动力工具100包括壳体32、自壳体32的内部延伸出的输出轴34、安装在输出轴34末端的工作头(未图示)、用于在输出轴的轴向方向33上夹紧工作头的夹紧组件36。轴向方向33大致沿平行于输出轴34的轴线Y延伸。
壳体32包括隔开设置的内壳体38和外壳体40。外壳体40大致呈直线延伸,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为X1,内壳体38部分从外壳体40的一端相对外壳体40弯折延伸。外壳体40具有握持区42,使用者在引导工具的过程中抓握该握持区42。
定义经过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和输出轴的轴线Y的平面为中间平面,也就是说,当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与输出轴的轴线Y共面,构成中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大致垂直于输出轴的轴线Y。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与输出轴的轴线Y也可以不共面,或共面但不垂直,如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与输出轴的轴线Y平行或呈其它角度。
参照图2,内壳体38包括至少部分收容输出轴34的头壳44、与头壳44连接的马达壳46。马达壳46用于安装马达48,马达46具有马达轴47(可参图3)。马达壳46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部分或完全包覆马达48。在本实例中,头壳44由金属制成,马达壳46由塑料制成。当然,头壳44和马达壳46可以根据需要由金属或塑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的马达壳46由两部分组成,分别设置在马达48的两端并部分包覆马达48,马达48的中间部分则未包覆在马达壳46中。而马达壳46也可以由整体构成,此时它可将马达48完全包覆。
参照图3,马达轴47与输出轴34之间设置有偏心传动机构50,通过偏心传动机构50将马达48围绕自身的轴线X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轴34围绕自身轴线Y的摆动运动,摆动的方向如图中箭头R-R所示。当输出轴34的自由端连接不同的工作头附件后,如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等,即可以实现切割或者研磨等操作。
定义经过马达的轴线X2和输出轴的轴线Y的平面为基准平面,也就是说,当马达的轴线X2与输出轴的轴线Y共面,构成基准平面。而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的轴线Y大致垂直于马达的轴线X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马达的轴线X2与输出轴的轴线Y也可以不共面,或共面但不垂直,如马达的轴线X2与输出轴的轴线Y平行或呈其它角度。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马达的轴线X2和外壳体40的纵向延伸轴线X1重合,因此,基准平面和中间平面重合。
继续参照图3,偏心传动机构50设置在头壳44内,包括拨叉52和连接在马达轴47上的偏心组件54。其中,偏心组件54包括连接在马达轴47上的偏心轴56及安装在偏心轴56上的驱动轮58。拨叉52的一端连接在输出轴34的顶部,其另一端与偏心组件54的驱动轮58相配合。拨叉52包括套设在输出轴34上的套管60及自套管60顶端垂直朝向马达轴47水平延伸的叉状部62。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轮58为滚珠轴承,其具有与拨叉52的叉状部62配合的球形外表面。偏心轴56与马达轴47偏心连接,即偏心轴56的轴线X3与马达轴47的轴线X2不重合,且径向偏移一定的间距。拨叉52的叉状部62包覆在驱动轮58的两侧,并且紧密地与驱动轮58的外表面滑动接触。
当马达48驱动马达轴47转动时,偏心轴56则在马达轴47的带动下相对马达的轴线X2偏心旋转,进而带动驱动轮58相对马达的轴线X2偏心旋转。在驱动轮58的带动下,拨叉52相对输出轴的轴线Y摆动,进一步地带动输出轴34围绕其自身轴线Y摆动。输出轴34摆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工作头摆动从而对工件进行加工。
本实施例中,输出轴34的摆动角度为5°。输出轴34的摆动频率为每分钟18000次。通过将输出轴的摆动角度设置为5°,大大提高了工作头的工作效率,并且当工作头为锯片时,便于碎屑的排出。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摆动动力工具,输出轴34的摆动角度并不仅限于5°,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大于或小于5°的值。输出轴34的摆动频率也不限于每分钟18000次,优选大于每分钟10000次。
摆动动力工具在执行操作时,工作头主要承受平行于马达轴线X2方向的力,同时也受到来自其他方向诸如垂直于马达轴线X2方向的力。由于壳体32包括内壳体38和外壳体40,内壳体38和外壳体40简单的通过弹性阻尼件68隔开。为了限制外壳体40在基准平面内相对内壳体38移动,在内壳体38与外壳体40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设备64、第二支撑设备65以及弹性阻尼件68。
在本实施例中,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马达壳46和外壳体40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支撑设备64、第二支撑设备65以及弹性阻尼件68。当然,第一支撑设备64、第二支撑设备65以及弹性阻尼件68也可以仅设置在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或在马达壳46和外壳体40之间。
在基准平面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支撑设备64、第二支撑设备65以及弹性阻尼件68。考虑到摆动动力工具100在工作过程中,垂直于基准平面的方向为主要振动来源,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减振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在基准平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设备64、第二支撑设备65以及弹性阻尼件68。
下面仅以头壳44和外壳体40之间,且位于基准平面一侧的第一支撑设备64、第二支撑设备65以及弹性阻尼件68为例来做具体阐述。
参考图4、图5和图6,内壳体38的外表面74上布置有第一支撑设备64,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上布置有第二支撑设备65,第一支撑设备64和第二支撑设备65之间配接有弹性阻尼件68。
弹性阻尼件68在面向第二支撑设备65的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69。限位槽69包括一纵槽71和一横槽72。第二支撑设备65被构造为分别与纵槽71和横槽72相配接的异形凸起;第一支撑设备64被构造为矩形槽以收容部分弹性阻尼件68。
纵槽71被特别布置为沿垂直于马达轴线X2纵长延伸,考虑到摆动机工作头主要的受力方向为平行于马达轴线X2的方向。纵槽被构造为直线形而非曲线形,那么当其与第二支撑设备65卡接时,卡接面为平面,该卡接面垂直于马达轴线X2,其面积本身即为,承受平行于马达轴线方向的作用力的有效面积。如此布置可以获得限制外壳体40在沿马达轴线X2方向上相对内壳体38移动的最佳效果。横槽72贯通上述纵槽71,并且在弹性阻尼件68开设有限位槽69的表面上,横槽72的纵长延伸方向与纵槽71的纵长延伸方向呈一定角度以承受来自于工作头的、非平行于马达轴线X2方向的作用力,优选的,横槽72的纵长延伸方向与纵槽71的纵长延伸35方向呈90°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设备64布置在内壳体38上,第二支撑设备65布置在外壳体40上,限位槽69开设在弹性阻尼件68面向第二支撑设备65的表面上。当然,第一支撑设备64也可以布置在外壳体40上,相应的,第二支撑设备65布置在内壳体38上。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方式中以往复锯为例阐述本发明的创作构思。往复锯是以往复运动的锯条进行锯切的电动工具,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电机、由电机驱动的往复杆部件、连接在电机与往复杆部件之间的传动机构。
参照图7,为了减少振动,提高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往复锯设置有双层壳体。内壳体38包括部分收容往复杆的头壳44以及与所述头壳连接的马达壳46,外壳体40部分收容内壳体38。本实施例中,外壳体40设置在握持区。通过在内壳体38与外壳体40之间设置弹性阻尼件68将内壳体38、外壳体40分隔开来。往复锯在操作过程中,工作头(锯条)主要承受平行于马达轴线X2方向的力。由于壳体包括内壳体38和外壳体40,为了限制外壳体40在沿马达轴线X2方向相对内壳体38移动,在内壳体38的外表面74上布置有第一支撑设备64,在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上布置有第二支撑设备65,第一支撑设备64与第二支撑设备65之间配接有弹性阻尼件68,弹性阻尼件开设有限位槽69,限位槽69与第一支撑设备64、第二支撑设备65其中之一相配合以限定外壳体40在沿马达轴线X2方向相对内壳体38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马达壳46和外壳体40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设备64、第二支撑设备65以及弹性阻尼件68。
本实施例中,往复锯在关于马达轴线X2方向对称布置有第一支撑设备64、第二支撑设备65以及弹性阻尼件68。
下面以马达壳46与外壳体40之间的第一支撑设备64、第二支撑设备65以及弹性阻尼件68为例来做具体阐述。
参考图7,内壳体38的外表面74上布置有第一支撑设备64,外壳体40的内表面70上布置有第二支撑设备65,第一支撑设备64和第二支撑设备65之间配接有弹性阻尼件68,弹性阻尼件68在面向第二支撑设备65的表面上开设有限位槽69。
限位槽69被特别布置为沿垂直于马达轴线X2纵长延伸,考虑到往复锯锯条主要的受力方向为平行于马达轴线X2的方向。如此布置可以获得限制外壳体40在沿马达轴线X2方向上相对内壳体38移动的最佳效果。
第二支撑设备65被构造为与限位槽69相匹配的凸起;第一支撑设备64被构造为矩形槽以收容部分弹性阻尼件68。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设备64布置在内壳体38上,第二支撑设备65布置在外壳体40上,限位槽69开设在弹性阻尼件68面向第二支撑设备65的表面上。当然,第一支撑设备64也可以布置在外壳体40上,相应的,第二支撑设备65布置在内壳体38上。
弹性阻尼件68能够在未置入第一支撑设备64的状态下具备适合于之后要置入的形状。例如,弹性阻尼件68在未置入的状态下呈长方形并且通过置入状态下的预应力而使其形状发生改变。因此,预应力的产生会对弹性阻尼件68的内部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适合的预应力尤其在20%至40%之间,并且优选为35%。
弹性阻尼件68具有一定弹性,使用聚氨酯(PU)、三元乙丙(EPDM)、聚丙烯(EPP)、橡胶及混合物等。在内壳体38和外壳体40之间使用这些材料,配合适当的预应力,在使用者握持电动工具时改善操作的舒适度。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精髓的启示下还能做出其他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与本发明相同或者相似,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动力工具,包括:
马达;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由所述马达驱动,用于安装工作头;
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部分收容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包括头壳、与所述头壳连接的马达壳,所述头壳至少部分收容所述输出轴;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支撑设备;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二支撑设备;所述第一支撑设备与所述第二支撑设备之间配接有弹性阻尼件,定义所述弹性阻尼件上与所述第一支撑设备相配接的为第一配接部;定义所述弹性阻尼件上与所述第二支撑设备相配接的为第二配接部;所述第一配接部,所述第二配接部其中之一被构造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一纵槽,所述纵槽沿垂直于所述马达的轴线纵长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设备、所述第二支撑设备中与所述限位槽相配接的被构造为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纵槽相配接,以限制所述外壳体在沿所述马达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内壳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设备、所述第二支撑设备中其中另一个被构造为凹槽,所述凹槽收容至少部分所述弹性阻尼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是摆动动力工具,所述输出轴围绕自身轴线作旋转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相交,定义经过所述马达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为基准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设备的数量至少包括一对,分别布置在所述内壳体关于所述基准平面对称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支撑设备的数量至少包括一对,分别布置在所述外壳体关于所述基准平面对称的两侧内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撑设备与所述第一支撑设备相对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尼件的数量至少包括一对,分别配接在位于所述基准平面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撑设备与所述第二支撑设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还包括一横槽,所述横槽与所述纵槽呈角度设置并与所述纵槽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设备被构造为异形凸起,所述异形凸起分别与所述纵槽和所述横槽相配接,以限制所述外壳体在所述基准平面内相对所述内壳体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设备、所述弹性阻尼件和所述第二支撑设备设置于所述头壳和所述外壳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设备、所述弹性阻尼件和所述第二支撑设备设置于所述马达壳和所述外壳体之间。
CN201710017859.7A 2017-01-11 2017-01-11 动力工具 Pending CN108297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7859.7A CN108297038A (zh) 2017-01-11 2017-01-11 动力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7859.7A CN108297038A (zh) 2017-01-11 2017-01-11 动力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7038A true CN108297038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71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7859.7A Pending CN108297038A (zh) 2017-01-11 2017-01-11 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703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1460A (zh) * 2015-02-15 2016-08-2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205521245U (zh) * 2016-01-14 2016-08-3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1460A (zh) * 2015-02-15 2016-08-2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205521245U (zh) * 2016-01-14 2016-08-3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1461B (zh) 动力工具
JP6096593B2 (ja)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JP4461046B2 (ja) 往復作動式作業工具
JP4573637B2 (ja)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JP5294726B2 (ja) 手持式作業工具
US20120261153A1 (en) Power tool
US20170008160A1 (en) Hand Tool Comprising Vibration Damping Elements
US20180319001A1 (en) Power Tool
US20150129272A1 (en) Power tool including an anti-vibration handle
US11027349B2 (en) Power tool
US9573207B2 (en) Reciprocating cutting tool
US9227290B2 (en) Power-driven hand tool
US20140082949A1 (en) Tool machine with an output spindle that moves back and forth
JP7353911B2 (ja) レシプロソー
JP2014210299A (ja) ハンドル
JP7001953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CN108297038A (zh) 动力工具
JP6113003B2 (ja) 手持ち式電動工具
CN206690030U (zh) 动力工具
WO2016127930A1 (zh) 动力工具
JP3897653B2 (ja) 往復動式電動工具
EP3403771A1 (en) Power tool
JP2013103326A (ja) オービタルサンダ
CN207841234U (zh) 动力工具
WO2023281866A1 (ja) 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