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1860B - 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1860B
CN108291860B CN201680068113.2A CN201680068113A CN108291860B CN 108291860 B CN108291860 B CN 108291860B CN 201680068113 A CN201680068113 A CN 201680068113A CN 108291860 B CN108291860 B CN 108291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unit
cartridge
blood viscosity
blood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81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1860A (zh
Inventor
李东晥
郑真武
朴钟皓
李义虎
李义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oLogix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08291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1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1/00Investigating flow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g. viscosity, plasticity;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 G01N11/02Investigating flow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g. viscosity, plasticity;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by measuring flow of the material
    • G01N11/04Investigating flow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g. viscosity, plasticity;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by measuring flow of the material through a restricted passage, e.g. tube, aper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G01F23/02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gauge glasses or other apparatus involving a window or transparent tube for directly observing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or the level of a liquid column in fre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liqu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G01F23/22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 G01F23/28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by measuring the variations of parameters of electromagnetic or acoustic waves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liq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 G01F23/284Electromagnetic waves
    • G01F23/292Light, e.g.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c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本发明包括:壳体部,其能够移动,并以折叠方式设置有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血样注入部,其设置在上部壳体,对血样容器内的血液进行搅拌,自动供给血液;血液粘度测量部,其设置在上部壳体,测量从血样注入部供给的血液的粘度;及数据处理部,其设置在下部壳体,对由血液粘度测量部测量的值进行分析来计算血液粘度。

Description

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特别地,涉及如下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利用从人体或动物获得的少量的全血,不受场所及附加装置的限制,能够独立地测量血液粘度。
背景技术
血液的粘度是表示由血管内的血液的流动引起的流动阻力的物性值,具体地可分为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血液粘度的异常的增加会加大作用于血管内壁的剪应力及流动阻力,由此显著提高引发急性心血管疾病及微血管疾病的危险。另外,血浆粘度不仅用于诊断体内的炎症状态,并且也是增加全血粘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血粘度显示出根据心脏的收缩期及舒张期而粘度持续地变化的流动特性,其理由如下:因全血内的红血球和血浆蛋白质的相互复杂的影响,在血液快速流动时(剪切速率高时),粘度下降,而相反地,血液以缓慢的速度流动时(剪切速率低时),粘度会增加。将显示这样的流动特性的流体叫做非牛顿流体,为了准确地掌握血液的非牛顿流动特性,需要准确地测量对整个剪切速率(例如:1~1,000s-1)的全血粘度。
利用从全血中分离红血球而获得的血浆来测量的血浆粘度与全血粘度不同地,粘度不会根据剪切速率而发生改变,而是保持恒定。将显示出这样的流动特性的流体叫做牛顿流体。
目前来讲,为了测量血液粘度而使用精密地固定于测量室的大型装备,在对血液进行采样之后传送到测量室而测量血液粘度。尚未存在由本专利所提出的能够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的测量技术,因此目前的情况是无法在所希望的场所、在所希望的时间测量血液粘度。以往,血液粘度是通过如下的方法来测量的。
首先,U字形双垂直管/单毛细管粘度计对承载于两个垂直毛细管的血液带来高度差,测量通过重力而减少的高度差来测量粘度,其具备如下优点。
U字形双垂直管/单毛细管粘度计使用一次性U字形管,无需清洗,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应用,不存在被感染的担忧,可对1~1000s^-1剪切速率区域测量粘度,可测量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但是存在如下缺点:U字形双垂直管/单毛细管粘度计因结构性限制,在1s^-1以下的较低的剪切速率区域中测量粘度时产生误差,在测量算法特性上难以测量1cP以下的较低的粘度值测量,为了测量全血粘度而需要3mL的大量的全血,并且在从全血分离血浆之后,为了测量血浆粘度而需要6mL以上的大量的全血。另外,为了测量血浆粘度,需要另外的染色过程,并且作为固定方式的仪器,尺寸大,重量重,因此难以移动,无法实现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
在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的情况下,向腔内流入流体,在平板上连接弹簧来进行旋转,测量通过流体而对平板作用的扭矩来测量粘度,其具备如下的优点。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可利用约0.5mL程度的少量的血液来进行测量,并且可测量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但是,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只能对特定的剪切速率测量粘度,因此在全血粘度的情况下,事实上不能对全部剪切速率的全血粘度进行测量,并且并不是一次性测量结构,因此在测量一次之后为了下一次的测量,需要由测量者亲自用手擦除血液并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存在血液感染的风险,因此是在临床上无法利用的技术。另外,作为固定方式的仪器,尺寸大,重量重,因此难以移动,无法实现即时检验(Point-of-caretesting)。
在奥斯瓦尔德(Ostwald)玻璃毛细管血浆粘度计的情况下,测量10mL的血浆通过包括毛细管的垂直玻璃的时间来测量粘度,不使用另外的电子装置,因此具有不受到场所的限制而可使用的优点。但是存在如下缺点:为了获得在血浆粘度测量中所需的10mL的血浆而需要20mL的大量的全血,无法进行全血粘度测量,并且在测量一次之后将毛细管清洗干净之后再次进行测量,而由于毛细管的直径还不到1mm,因此实际上不可能清洗干净。另外,奥斯瓦尔德(Ostwald)玻璃毛细管血浆粘度计在清洗过程中存在血液感染的风险,因此在临床上无法使用,并且由测量者亲自利用秒表来测量高度变化时间,因此根据测量者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利用从人体或动物获得的少量的全血而不受场所及附加装置的限制且能够独立地测量血液粘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该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包括:壳体部,其能够移动,以折叠方式设置有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血样注入部,其设置在所述上部壳体,对血样容器内的血液进行搅拌,且自动供给所述血液;血液粘度测量部,其设置在所述上部壳体,测量从所述血样注入部供给的血液的粘度;及数据处理部,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壳体,对由所述血液粘度测量部测量的值进行分析而计算血液粘度,所述血液粘度测量部包括:卡盒,其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部壳体进行拆装,具备形成有空间的两个纵支承部,且将上述两个纵支承部连接为U字形而成;下部连接体,其安装在所述卡盒的下部;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它们分别插入于所述2个纵支承部;毛细管,其插入于所述下部连接体;辅助管道,其形成在所述下部连接体内而将所述第二垂直管和所述毛细管连接;阀单元,其形成于所述下部连接体而改变流路,以使从所述血样注入部供给的血液供给到所述第一垂直管,使流入所述第一垂直管的血液供给到所述毛细管,使所述第一垂直管、第二垂直管及毛细管内的血液供给到所述血样注入部侧;及第一传感部及第二传感部,它们与所述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相邻而检测所述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内的血液位置。
所述两个纵支承部可形成有切口部,以用肉眼识别所述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内的血液高度。
所述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可具备卡盒移送部,所述卡盒移送部紧贴到所述卡盒或下部连接体而移送所述卡盒和下部连接体,以使所述卡盒和所述下部连接体从所述上部壳体突出。
所述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可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上部壳体,并位于所述卡盒的后表面而向所述卡盒供给热。
所述加热部可包括:热生成部,其生成热;及供热管,其形成为与所述卡盒的所述两个纵支承部相应的形状。
所述两个纵支承部的所述加热部侧的规定区域被切开,以接收所述加热部的热。
所述血样注入部可包括:容器安装部,其用于安装所述血样容器;针部,其具备插入于所述血样容器的第一针及第二针;泵部,其向所述第一针提供气压;及旋转部,其以规定的角度周期性地旋转所述容器安装部和所述针部。
所述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可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形成于所述上部壳体,将所述第二针和所述阀单元之间连接。
所述数据处理部可对所述泵部、旋转部及所述阀单元进行控制,其中,进行控制为,当在所述容器安装部安装了所述血样容器时,使所述旋转部进行动作,对所述血样容器内的血液进行搅拌,之后驱动所述泵部而通过所述第一针来向所述血样容器注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针而将所述血液供给到所述阀单元,在驱动所述泵部之前,使所述阀单元旋转,以连接到所述第一垂直管和所述连接管。
所述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可包括支承架,所述支承架配置在所述上部壳体与所述下部壳体之间,以使所述上部壳体和所述下部壳体垂直地被支承。
所述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可包括水平仪,所述水平仪计量所述下部壳体相对于地面呈水平的程度。
所述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可包括至少3个水平调节部,所述至少3个水平调节部设置在所述下部壳体而紧贴于所述地面,并且可改变高度。
所述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可包括条形码识别部,所述条形码识别部识别附着在所述血样容器或所述下部连接体的条形码而传送到所述数据处理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在移动式壳体部中具备血样注入部、血液粘度测量部、数据处理部,可在现场检测血液粘度。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具有如下优点:使用少量的血液(约1.5ml以下),因此减小采血负担,不仅可测量人体的血液粘度,而且还能够测量小动物的血液粘度。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在数据测量部设置用于测量血液粘度的程序,由此容易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在血液粘度测量部中能够将卡盒容易地分离,自动注入并回收供给到卡盒的血液。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将血液粘度测量部均匀地供给热,由此,在测量血液粘度时,能够减少由温度导致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血液粘度测量装置的血样注入部的图。
图3是详细示出图1所示的血液粘度测量装置的血液粘度测量部的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血液粘度测量部的卡盒(cartridge)分解而图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5至图7是对图3所示的阀单元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示出血液粘度测量装置所具备的加热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该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包括:壳体部,其能够移动,以折叠方式设置有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血样注入部,其设置在所述上部壳体,对血样容器内的血液进行搅拌,并自动供给所述血液;血液粘度测量部,其设置在所述上部壳体,测量从所述血样注入部供给的血液的粘度;及数据处理部,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壳体,对由所述血液粘度测量部测量的值进行分析而计算血液粘度,所述血液粘度测量部包括:卡盒,其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部壳体进行拆装,具备形成有空间的两个纵支承部,且将上述两个纵支承部连接为U字形而成;下部连接体,其安装在所述卡盒的下部;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它们分别插入于所述2个纵支承部;毛细管,其插入于所述下部连接体;辅助管道,其形成在所述下部连接体内而将所述第二垂直管和所述毛细管连接;阀单元,其形成于所述下部连接体而改变流路,以使从所述血样注入部供给的血液供给到所述第一垂直管,使流入所述第一垂直管的血液供给到所述毛细管,使所述第一垂直管、第二垂直管及毛细管内的血液供给到所述血样注入部侧;及第一传感部及第二传感部,它们与所述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相邻而检测所述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内的血液位置。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的本发明的说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形态,可具备多种变换,可具备各种实施例。另外,以下说明的内容可理解为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换、均等物及替代物。
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一、第二等术语是对各种构成要件进行说明的术语,其本身不具备限定性意思,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件与另一个构成要件区别开。
在整个说明书中使用的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构成要件。
本发明中使用的单数形态,在上下文中未明确表示与此相反的意思的情况下,包括复数的形态。另外,以下所记载的“包括”、“具备”或者“具有”等术语用于指定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而并不是要预先排除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的可能性。
下面,参照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可包括壳体部(10)、血样注入部(100)、血液粘度测量部(200)、加热部(700)及数据处理部(400)。
具体地,壳体部(10)是包形态的壳体,以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将它移动。壳体部(10)中设有血样注入部(100)、血液粘度测量部(200)、加热部(700)及数据处理部(400),保护所述血样注入部(100)、血液粘度测量部(200)、加热部(700)及数据处理部(400)不受到外部的冲击等。在壳体部(10)上可附着有用于移动的把手。
壳体部(10)具备上部壳体(12)、下部壳体(14)及支承架(16)。
上部壳体(12)形成有空间,用于安装血样注入部(100)、血液粘度测量部(200)及加热部(700)。上部壳体(12)可形成有外部排出口,以防止从加热部(700)产生的热保留在内部而导致过热。这样的外部排出口优选还设置在下部壳体(14)。此时,设于下部壳体(14)的外部排出口也用于将从数据处理部(400)产生的热放出到外部。
下部壳体(14)内置于数据处理部(400)。下部壳体(14)设有水平仪(20),以使得设于上部壳体(12)的血液粘度测量部(200)的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240,250)与地面垂直。作为水平仪(20)可使用通常所使用的水平仪(20)。如图1所示,为了供使用者容易识别,并考虑数据处理部(400)的配置,将水平仪(20)设置在右侧下端。但是,位置不限于此,可设置在使用者可识别的区域。
在下部壳体(14)的下表面还可具备改变高度来保持水平的至少3个水平调节部(3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4个水平调节部(30)设置在下部壳体(14)的各个角落。
下部壳体(14)可具备存储有供给到血样注入部(100)、血液粘度测量部(200)、加热部(700)、数据处理部(400)等的电力的电池或电力变换单元。
如图1所示,支承架(16)配置在上部壳体(12)及下部壳体(14)的右侧,以使上部壳体(12)与下部壳体(14)垂直的方式使上部壳体(12)被支承于下部壳体(14)。支承架(16)以折叠方式设置,在成为最大长度的情况下,上部壳体(12)和下部壳体(14)垂直。特别地,在测量血液粘度时,以不改变支承架(16)的长度的方式,通过另外的按钮或固定单元等而固定,当结束作业时,通过作业者的操作而改变长度来进行折叠。
当安装血样容器(50)时,为了防止血样容器(50)内的血液中含有的红血球下沉到底面而引起粘度测量误差,血样注入部(100)以所设定的角度进行往返运动来搅拌血样容器(50)内部的血液。血样注入部(100)在为了测量粘度而等待的时间期间持续执行所述搅拌,当开始进行粘度测量时,向血液粘度测量部(200)供给血样容器(50)内的血液。关于血样注入部(100)的具体结构,将参照图2进行说明。
血液粘度测量部(200)为了测量从血样容器(50)供给的血液的粘度而具备两个垂直管和设于两个垂直管之间的毛细管,当血液从任一个垂直管通过毛细管而移动至另一个垂直管时,测量直到两个垂直管的高度变相同为止的时间,从而测量非牛顿血液的粘度。此时,具备用于测量两个垂直管的血液高度的2个传感器,各个传感器将在所设定的时间所测量的结果传送到数据处理部(400)。关于血液粘度测量部(200),将参照图3至图7而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在血样注入部(100)与血液粘度测量部(200)之间还可具备连接管(600)。在血样注入部(100)和血液粘度测量部(200)隔开而设置的情况下,连接管(600)可执行从血样注入部(100)向血液粘度测量部(200)供给血液的管功能,在相反的情况下也可执行。连接管(600)设置在上部壳体(12)上。
在此,在血样注入部(100)与血液粘度测量部(200)的间隔小而设于血样注入部(100)的针部(图2的120)直接紧贴到血液粘度测量部(200)的阀单元(230)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连接管(600)。
虽然在图1中未图示,但如图8所示,加热部(700)设于血液粘度测量部(200)的后表面或背面而向血液粘度测量部(200)供给热。加热部(700)将热风供给到垂直管侧而在测量前的短时间内可使温度均匀地上升。加热部(700)持续地供热,以在血液粘度测量部(200)测量粘度期间能够维持相同的温度。对此,将参照图8而重新进行说明。
数据处理部(400)从设于血液粘度测量部(200)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270,280)接收信息并通过预先存储的公式或算法而计算血液的粘度。数据处理部(400)安装在下部壳体(14)。数据处理部(400)进行整体控制,以执行用于测量血液粘度的程序。即,数据处理部(400)执行控制器或控制部的功能。
数据处理部(400)具备触摸显示器,使用者触摸显示在显示器的命令而能够简单地测量血液粘度。血液粘度测量从显示在触摸显示器的开始命令自动地将血液供给到血液粘度测量部(200),然后将血液粘度值显示在显示器,然后将在测量中所使用的血液回收到血样容器(50)。
数据处理部(400)可对后述的泵部(130)、旋转部(160)及阀单元(230)进行控制。数据处理部(400)进行如下控制:使旋转部(160)进行动作而搅拌血样容器(50)内的血液,之后驱动泵部(130)而向血样容器(50)注入空气,由此将血液供给到血液粘度测量部(200)。另外,数据处理部(400)对装置内的各种构成部分进行控制。对此,将在各个构成部的说明中进行相关说明。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条形码识别部(500)。
条形码识别部(500)自动识别附着在与连接为U字形的卡盒(210)结合的下部连接体(220)的下端的条形码并传送到数据处理部(400)。另外,识别部(500)可识别附着在血样容器(50)的条形码。条形码识别部(500)设置在上部壳体(12),以供使用者容易进行条形码识别,但不限于此,也可设置在下部壳体(14),能够通过有线及无线方式来与数据处理部(400)连接。
下面,参照图2至图8,对血液粘度测量装置的主要构成部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血液粘度测量装置的血样注入部的图。
参照图2,血样注入部(100)包括容器安装部(110)、针部(120)、泵部(130)及旋转部(160)。
具体地,容器安装部(110)形成为以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圆形的板状部件,并在该板状部件形成与血样容器(50)相应的形态,以供血样容器(50)安装。此时,容器安装部(110)的一端支承血样容器(50)的末端而设置,另一端被开放,以向血样容器(50)插入针部(120)的第一针及第二针(122,124)。另外,容器安装部(110)可具备用于固定血样容器(50)的另外的固定单元。
针部(120)可以与容器安装部(110)隔开而设置,并设于旋转部(160)的上表面。针部(120)设有第一针及第二针(122,124),并形成有分别与第一针及第二针(122,124)连接的各个管。在此,如图2所示,针部(120)的2个喷嘴露出到外部而形成。此时,2个喷嘴中的任一个可与第一针(122)连接,剩余的一个可与上述的连接管(600)连接。空气连接管(140)将第一针(122)和泵部(130)连接。
旋转部(160)使容器安装部(110)以规定的间隔旋转而对血样容器(50)内的血液进行搅拌。如图2所示,旋转部(160)在设有容器安装部(110)的容器安装部(110)的外侧形成为扇形。在旋转部(160)设有针部(120)。在本发明中,旋转部(160)以在约45度程度的范围内旋转的方式设置,但不限于此。此时,旋转部(160)结合到容器安装部(110)而同时旋转,从而将血样容器(50)在所设定的范围内摇晃,由此使血液内的红血球不下沉到血样容器的底面。
还形成有挡块(150),该挡块(150)固定于上部壳体(12)而从血样注入部(100)向血液粘度测量部(200)供给血液时,用于位置的固定。
挡块(150)固定于上部壳体(12),所述旋转部(160)的一面与挡块(150)接触,由此能够防止位置偏离,以使与针部(120)的第二针(124)连接的喷嘴紧贴到连接管(600)。
泵部(130)根据数据处理部(400)的控制信号而供给空气或吸入空气。在泵部(130)供给空气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针(122)而向血样容器(50)供给空气而导致内部压力以上。之后,通过第二针(124)而排出血样容器(50)内的血液而供给到血液粘度测量部(200)。
与此相反地,在从泵部(130)吸入空气的情况下,血样容器(50)内的压力变小,血液粘度测量部(200)的血液被回收到血样容器(50)。
这样,通过泵部(130)而自动地向血液粘度测量部(200)供给血液或将血液粘度测量部(200)的血液回收到血样容器(50)。由此,回收的血液能够容易地使用在其他血液检查中,显著减小再利用时被污染的危险性。另外,能够容易进行血液的废弃处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即便不使用泵部(130),也能够利用岐管(manifold)等而将血液粘度测量部(200)的血液回收到其他容器中。
图3是具体示出图1所示的血液粘度测量装置的血液粘度测量部的图,图4是将图3所示的血液粘度测量部的卡盒分解而图示的分解立体图,图5至7是对图3所示的阀单元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3及图5至图7,血液粘度测量部(200)可包括卡盒(210)、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240,250)、毛细管(260)、下部连接体(220)、第一传感器(270)、第二传感器(280)及阀单元(230)。
具体地,卡盒(210)具备将两个纵支承部(212,214)通过连接部(216)而连接为'U'字形的形态。卡盒(210)的两个纵支承部(212,214)在内部分别具备供第一垂直管(240)和第二垂直管(250)插入的空间。卡盒(210)的两个纵支承部(212,214)在长度方向上切开而形成,以将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240,250)安装到空间。在两个纵支承部(212,214)的侧表面配置有用于测量第一垂直管(240)和第二垂直管(250)的血液高度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270,280)。卡盒(210)被涂布成各种颜色或由各种材料构成,以由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270,280)测量血液高度变化时屏蔽从外部进入的光而减小测量误差。此时,在两个纵支承部(212,214)的前表面可形成有切口部(218),以用肉眼来观察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240,250)的血液的高度。
另外,在两个纵支承部(212,214)的后表面还可形成有开口部(219),以容纳从加热部(700)供给的热。
下部连接体(220)安装在卡盒(210)的下部。下部连接体(220)在长度方向上切开而形成,以安装毛细管(260)。下部连接体(220)包括与此结合的辅助下部连接体(225),辅助下部连接体(225)在内部形成有将第二垂直管(250)和毛细管(260)之间连接的辅助管道(227)。如图4所示,在下部连接体(220)中,与第一垂直管(240)和第二垂直管(250)结合的侧可彼此分离地进行组装。可在下部连接体(220)被分离的状态下设置毛细管(260),然后进行组装之后组装到卡盒(210)。
阀单元(230)结合到下部连接体(220)。阀单元(230)使用三通阀。阀单元(230)进行动作而以处于将第一垂直管(240)和连接管(600)连接的状态或处于将第一垂直管(240)和毛细管(260)连接的状态或处于将第一垂直管(240)和连接管(600)及毛细管(260)连接的状态。
阀单元(230)可根据数据处理部(400)的控制信号而以所述3个状态进行动作。
首先,如图5所示,在向血液粘度测量部(200)供给血液时,阀单元(230)以仅在连接管(600)与第一垂直管(240)之间形成流路的方式进行动作。此时,从血样容器(50)供给的血液上升到第一垂直管(240)的H1高度为止。
之后,如图6所示,阀单元(230)以仅在第一垂直管(240)与毛细管(260)之间形成流路的方式进行动作。此时,供给到第一垂直管(240)的血液根据重力而通过毛细管(260)来供给到第二垂直管(250)。直到第一垂直管(240)和第二垂直管(250)的高度变相同为止,阀单元(230)保持该状态。
接着,当第一垂直管(240)和第二垂直管(250)的高度变相同而完成粘度测量时,如图7所示,在连接管(600)、第一垂直管(240)及毛细管(260)之间形成流路,以通过连接管(600)而回收第一垂直管(240)、毛细管(260)及第二垂直管(250)的血液。
如上述,随着阀单元(230)进行动作,在测量血液粘度时将血液供给到第一垂直管(240),在测量血液粘度之后,使得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240,250)和毛细管(260)的血液回收到血样容器(50)。
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270,280)测量第一垂直管(240)和第二垂直管(250)各自的血液的高度而供给到数据处理部(400)。由此,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270,280)可使用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等光传感器。另外,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270,280)可使用CCD传感器等。
另外,利用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270,280)而可事先自动诊断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240,250)的透明度及污染度。
另外,为了卡盒(210)的插入及排出而还可具备卡盒移送部(300)。
卡盒移送部(300)可包括齿轮部(320)、主旋转轴(310)、移送轴(350)、移送接合部(340)及旋转移送部(330)。
主旋转轴(310)接收动力而进行旋转。以在正旋转时排出卡盒(210),在逆旋转时插入卡盒(210)的方式进行动作。也可以是与此相反的情况。
齿轮部(320)将主旋转轴(310)的转动力传送到移送轴(350)。特别地,齿轮部(320)考虑主旋转轴(310)的设置方向和移送轴(350)的设置方向而使用锥齿轮(Bevelgear)等。
移送轴(350)结合到齿轮部(320),接收主旋转轴(310)的动力而进行旋转。旋转移送部(330)结合到移送轴(350)而进行旋转,从而能够移送卡盒(210)。此时,在下部连接体(220)的背面具备移送接合部(340),以容易进行卡盒(210)的移送。
旋转移送部(330)形成有多个锯齿,移送接合部(340)在一面形成有槽,以使旋转移送部(330)啮合到锯齿,随着旋转移送部(330)进行旋转,通过移送接合部(340)的槽而上下移动。
在图4中,齿轮部(320)、移送轴(350)、移送接合部(340)及旋转移送部(330)位于下部连接体(220)的背面,但不限于此,也可在卡盒(210)侧具备与齿轮部(320)、移送轴(350)、移送接合部(340)及旋转移送部(330)相同的结构,在卡盒(210)和下部连接体(220)侧能够同时向上下移送卡盒(210)。
图8是示出血液粘度测量装置中所具备的加热部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加热部(700)包括热生成部(710)及供热管(730)。
热生成部(710)为了产生热而可包括线圈等发热单元,或使用代替线圈的其他单元等而产生热。
供热管(730)设置在卡盒(210)的后表面,特别地,形成为Y字形态。供热管(730)将从热生成部(710)供给的热供给到卡盒(210)。此时,优选为,供热管(730)形成为与上述的卡盒(210)的开口部(219)相应的大小来开口,以将加热的空气直接供给到卡盒(210)的内部。
在热生成部(710)具备放出部(720),放出部(720)可通过与供热管(730)连接的传递部(735)而连接。另外,在热生成部(710)的上部还可形成有循环管(740),以使加热的空气循环而向放出部(720)侧移动。通过循环管(740)而上升的热空气供给到放出部(720)。
在热生成部(710)侧还可具备向外部排出热的散热器(715)。散热器(715)防止热生成部(710)的过热。
另外,虽然图3及图8中未图示,还可具备测量卡盒内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附着于卡盒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卡盒(210)的内部温度来提供给数据处理部(400)。数据处理部(400)通过从温度传感器输入的信息而对加热部(700)进行控制,以使卡盒(210)的内部温度保持所设定的温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各种形态变形或修改。另外,如果这样变形或修改的实施例也包括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显然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该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包括:
壳体部,其能够移动,以折叠方式设置有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
血样注入部,其设置在所述上部壳体,对血样容器内的血液进行搅拌,且自动供给所述血液;
血液粘度测量部,其设置在所述上部壳体,测量从所述血样注入部供给的血液的粘度;
数据处理部,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壳体,对由所述血液粘度测量部测量的值进行分析而计算血液粘度;
支承架,所述支承架配置在所述上部壳体与所述下部壳体之间,以使所述上部壳体与所述下部壳体垂直地被支承;
水平仪,所述水平仪对所述下部壳体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进行计量;及
至少3个水平调节部,所述至少3个水平调节部设置在所述下部壳体而紧贴于所述地面,并且可改变高度,
所述血液粘度测量部包括:
卡盒,其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部壳体进行拆装,具备形成有空间的两个纵支承部,且将上述两个纵支承部连接为U字形而成;
下部连接体,其安装在所述卡盒的下部;
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它们分别插入于所述两个纵支承部;
毛细管,其插入于所述下部连接体;
辅助管道,其形成在所述下部连接体内而将所述第二垂直管和所述毛细管连接;
阀单元,其形成于所述下部连接体而改变流路,以使从所述血样注入部供给的血液供给到所述第一垂直管,使流入所述第一垂直管的血液供给到所述毛细管,使所述第一垂直管、第二垂直管及毛细管内的血液供给到所述血样注入部侧;及
第一传感部及第二传感部,它们与所述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相邻而检测所述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内的血液位置,
该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具备卡盒移送部,所述卡盒移送部紧贴到所述卡盒或下部连接体而移送所述卡盒和下部连接体,以使所述卡盒和所述下部连接体从所述上部壳体突出,
所述卡盒移送部包括:
主旋转轴,其接收动力而进行旋转;
移送轴,其结合到齿轮部,接收所述主旋转轴的动力而进行旋转;
齿轮部,其将所述主旋转轴的转动力传送到所述移送轴;
旋转移送部,其形成有多个锯齿,并且结合到所述移送轴而进行旋转;及
移送接合部,其设于下部连接体的背面,在所述移送接合部的一面形成有与所述旋转移送部的多个锯齿啮合的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纵支承部形成有切口部,以用肉眼识别所述第一垂直管及第二垂直管内的血液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其中,
该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上部壳体,并位于所述卡盒的后表面而向所述卡盒供给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包括:
热生成部,其生成热;及
供热管,其形成为与所述卡盒的所述两个纵支承部相应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纵支承部的所述加热部侧的规定区域被切开,以接收所述加热部的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血样注入部包括:
容器安装部,其用于安装所述血样容器;
针部,其具备插入于所述血样容器的第一针及第二针;
泵部,其向所述第一针提供气压;及
旋转部,其以规定的角度周期性地旋转所述容器安装部和所述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其中,
该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形成于所述上部壳体,将所述第二针和所述阀单元之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部对所述泵部、旋转部及所述阀单元进行控制,其中,进行控制为,当在所述容器安装部安装了所述血样容器时,使所述旋转部进行动作,对所述血样容器内的血液进行搅拌,之后驱动所述泵部而通过所述第一针来向所述血样容器注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针而将所述血液供给到所述阀单元,在驱动所述泵部之前,使所述阀单元旋转,以连接到所述第一垂直管和所述连接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其中,
该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条形码识别部,所述条形码识别部识别附着在所述血样容器或所述下部连接体的条形码而传送到所述数据处理部。
CN201680068113.2A 2015-11-24 2016-11-24 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 Active CN108291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64608A KR101701334B1 (ko) 2015-11-24 2015-11-24 포터블 혈액점도측정장치
KR10-2015-0164608 2015-11-24
PCT/KR2016/013623 WO2017091006A1 (ko) 2015-11-24 2016-11-24 포터블 혈액점도측정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860A CN108291860A (zh) 2018-07-17
CN108291860B true CN108291860B (zh) 2020-09-25

Family

ID=58156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8113.2A Active CN108291860B (zh) 2015-11-24 2016-11-24 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5079B2 (zh)
EP (1) EP3382369B1 (zh)
JP (1) JP6646745B2 (zh)
KR (1) KR101701334B1 (zh)
CN (1) CN108291860B (zh)
WO (1) WO20170910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34540B1 (ko) * 2017-09-25 2019-10-21 주식회사 큐리오시스 점도계
KR102229025B1 (ko) * 2019-07-19 2021-03-17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소형 혈액점도측정 키트 및 그 카트리지
CN114646588A (zh) * 2020-12-18 2022-06-21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粘弹性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0179A (en) * 1968-06-19 1970-07-14 John C Reed Variable head rheometer for measuring non-newtonian fluids
NL7602153A (nl) * 1975-03-07 1976-09-09 Hoechst Ag Gemodificeerde ubbelohde-viscositeitsmeter.
US4156570A (en) * 1977-04-18 1979-05-29 Robert A. Levin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white blood cell and platelet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DE3230246C2 (de) * 1982-08-13 1985-06-27 Kiesewetter, Holger, Dr., 5100 Aachen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Viskosität von Flüssigkeiten, insbesondere des Blutplasmas
JPS61135748A (ja) * 1984-12-07 1986-06-23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粘度検出装置
EP0270616A4 (en) * 1986-05-30 1988-10-20 Kd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VISCOSITY OF NATIVE BLOOD OF A MAMMAL.
US4691558A (en) * 1986-06-19 1987-09-08 Halliburton Company Pressure pulse gelation tes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4779976A (en) * 1987-08-31 1988-10-25 Levine Robert A Multiparameter hematology measurement for veterinarians
KR920003040B1 (ko) * 1989-11-27 1992-04-13 주식회사 에스케이씨 자동점도 측정장치
KR960005362B1 (ko) * 1991-05-07 1996-04-24 주식회사에스.케이.씨 점도의 자동 측정장치
NO174119C (no) * 1991-11-05 1994-03-16 Metron As Fremgangsmåte og anordning for kontinuerlig måling av væskeströmhastighet
US5447440A (en) * 1993-10-28 1995-09-05 I-Stat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ssaying viscosity changes in fluid samples and method of conducting same
DE69504815T2 (de) * 1994-03-07 1999-02-11 Joseph Goodbrea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essung von kenngrössen eines oszillierenden systems
US5616855A (en) * 1995-10-18 1997-04-01 Ball; Dean 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viscosity
US5629209A (en) * 1995-10-19 1997-05-13 Braun, Sr.; Walter J.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viscosity changes in fluids
US6428488B1 (en) * 1997-08-28 2002-08-06 Kenneth Kensey Dual riser/dual capillary viscometer for newtonian and non-newtonian fluids
US6322525B1 (en) * 1997-08-28 2001-11-27 Visco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analyzing data from a circulating blood viscometer for determining absolute and effective blood viscosity
US6019735A (en) * 1997-08-28 2000-02-01 Visco Technologies, Inc. Viscos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US6402703B1 (en) * 1997-08-28 2002-06-11 Visco Technologies, Inc. Dual riser/single capillary viscometer
US6322524B1 (en) * 1997-08-28 2001-11-27 Visco Technologies, Inc. Dual riser/single capillary viscometer
US6412336B2 (en) * 2000-03-29 2002-07-02 Rheologics, Inc. Single riser/single capillary blood viscometer using mass detection or column height detection
KR100452850B1 (ko) * 2002-10-17 2004-10-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터의 프린트 헤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ITUD20030174A1 (it) * 2003-09-03 2005-03-04 Sire Analytical Systems Srl Apparato integrato per analisi ematologiche e relativo metodo.
CA2855108A1 (en) * 2005-02-10 2006-08-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ual sample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particles in liquid
JP4701442B2 (ja) * 2005-11-02 2011-06-15 学校法人 関西大学 血液粘度測定装置
JP4669953B2 (ja) * 2005-11-02 2011-04-13 学校法人 関西大学 粘度測定用血液採取器及び血液粘度測定装置
US7600416B2 (en) * 2008-02-14 2009-10-13 Meng-Yu Li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urface tension
US9791386B2 (en) * 2009-01-20 2017-10-17 Spectro Scientific, Inc. Integrated, portable sample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US8499618B2 (en) * 2009-09-25 2013-08-06 Bio-Visco Inc.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measuring viscosity of liquid
KR100958447B1 (ko) * 2009-11-16 2010-05-18 (주)바이오비스코 자동 점도측정장치
CN101846612A (zh) * 2010-04-29 2010-09-29 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双工位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
KR101314797B1 (ko) * 2011-11-23 2013-10-08 이동환 혈액의 산소공급능력지수 자동측정장치
KR101476923B1 (ko) * 2013-08-28 2014-12-26 김보곤 혈액점도측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혈액점도측정방법
ES2689519T3 (es) * 2013-09-11 2018-11-14 F. Hoffmann-La Roche Ag Instalación de aparato analítico
JP6684214B2 (ja) * 2013-12-09 2020-04-22 テキサス テック ユニヴァーシティー システムTexas Tech University System 流体の高スループット分析のためのスマートフォンベースの多重化粘度計
DE102014115383A1 (de) * 2014-08-01 2016-02-04 Helmut Fischer GmbH Institut für Elektronik und Messtechnik Handgerät sowie mobile Einrichtung zur Röntgenfluoreszenzanalyse
US10436693B2 (en) * 2016-07-27 2019-10-08 Chevron U.S.A. Inc. Portabl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injection flui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91006A1 (ko) 2017-06-01
CN108291860A (zh) 2018-07-17
EP3382369A4 (en) 2019-07-17
EP3382369B1 (en) 2020-09-09
JP6646745B2 (ja) 2020-02-14
US20180340876A1 (en) 2018-11-29
US10545079B2 (en) 2020-01-28
KR101701334B1 (ko) 2017-02-13
JP2018534582A (ja) 2018-11-22
EP3382369A1 (en) 2018-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1860B (zh) 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
US6412336B2 (en) Single riser/single capillary blood viscometer using mass detection or column height detection
CN106226541B (zh) 一种新型低交叉污染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JP5836195B2 (ja) 臨床検査用分析装置および臨床検査用分析装置における洗浄方法
CN105606836A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自动分析装置中的棒状构件的升降动作方法
WO2015051654A1 (zh) 一种移液装置及移液方法
CN111712703A (zh) 样本分析仪及样本分析方法
TW201830020A (zh) 自動測定體積試劑遞送測試
CN209210821U (zh) 微滴式数字pcr系统
JP5255265B2 (ja) 洗浄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CN107271433B (zh) 一种单反应杯发光测量方法
JP665488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装置の異常判定方法
CN111281802A (zh) 一种全自动煎药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2110183U (zh) 全自动洗板温育一体机
CN201867415U (zh) 血型分析仪
CN112305237A (zh) 微流泵尿液取样系统
JP607707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207181226U (zh) 一种血流变检测仪器
CN103675307A (zh) 一种非接触式反应杯冲洗装置及其冲洗方法
CN107340206A (zh) 用于血流变检测的装置
EP3974803A1 (en) Small-sized blood viscosity measuring kit and cartridge therefor
CN112305236B (zh) 尿液试纸颜色检测方法及试纸
CN207689378U (zh) 一种体液检测装置以及体液检测分析设备
CN209611187U (zh) 一种用于基因检测的唾液采集装置
CN218823496U (zh) 一种检验涂片制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7

Address after: Jeonbuk city state

Patentee after: BioLogix Co.,Ltd.

Address before: Jeonbuk,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INDUSTRIAL COOPERATION FOUNDATION 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