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0509B - 座椅深度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座椅深度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0509B
CN108290509B CN201680069182.5A CN201680069182A CN108290509B CN 108290509 B CN108290509 B CN 108290509B CN 201680069182 A CN201680069182 A CN 201680069182A CN 108290509 B CN108290509 B CN 108290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seat
unit
locking
depth adju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91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0509A (zh
Inventor
M·多姆格尔根
C·克洛斯特曼
J·马德森
R·格拉尔
R·布伦纳
A·奥斯特休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ller-Technik GmbH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ARL
Original Assignee
Muller-Technik GmbH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A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ller-Technik GmbH,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ARL filed Critical Muller-Techn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8290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0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84Adjustable seat-cushion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92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lin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02/952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locking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其包括:能够连接到车辆座椅的座椅结构(17)并且包括闩锁单元(8)的基板(2)、设置在基板(2)上方并且能够相对于基板(2)移位的承载板(3)、可释放地闩锁在闩锁单元(8)中的锁定单元(4)以及沿位移方向(L)作用于承载板(3)的驱动单元(11),承载板(3)在锁定单元(4)的闩锁位置中相对于基板(2)固定并且能够在锁定单元(4)的释放位置中在缩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移位,并且驱动单元(11)在锁定单元(4)的释放位置中引起承载板(3)位移至延伸位置中。闩锁单元(8)设置在基板(2)的面向承载板(3)的上表面(2.5)上并包括沿着位移方向(L)偏置的闩锁接收器(8.1),并且锁定单元(4)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锁定齿(5.1)的解锁杆(5),该锁定齿在闩锁位置中接合在闩锁接收器(8.1)的一个中。

Description

座椅深度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深度调节器。
背景技术
在DE 10 2006 018 353 B4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调节具有座椅底座的车辆座椅的座椅深度的装置,座椅深度调节器沿着轨道元件在所述座椅底座上得以引导,在其中设置有致动把手,座椅深度调节器因此可以释放。在这种情况下,轨道元件包括闩锁齿、具有接合在其中的闩锁元件的闩锁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深度调节器,其相对于现有技术得到改进,该座椅深度调节器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表面的座椅深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相对于现有技术得到改进的座椅深度调节器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如根据本发明以下内容所述的座椅深度调节器和用于一种安装座椅深度调节器的方法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深度调节器,特别是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表面的座椅深度的座椅深度调节器包括基板以及承载板,该基板能够连接到车辆座椅的座椅结构并且包括闩锁单元,该承载板设置在基板上方并且能够相对于基板移位。换句话说,承载板尤其能够沿着位移方向并因此有利地沿着导轨的纵向方向纵向移动。此外,座椅深度调节器包括闩锁单元以及驱动单元,该闩锁单元可释放地闩锁在闩锁单元中并且该驱动单元沿着位移方向,即纵向方向作用于承载板。承载板在锁定单元的闩锁位置处相对于基板固定并且能够在锁定单元的释放位置中在缩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移动,即移位。驱动单元构造并且设置为使得该驱动单元引起承载板在锁定单元的释放位置中位移即纵向移动到延伸位置中。闩锁单元设置在基板的面向承载板的上表面上并且包括在位移方向上偏置的闩锁接收器。锁定单元包括解锁杆,该解锁杆具有至少一个锁定齿,该锁定齿在闩锁位置中以闩锁的方式接合于闩锁接收器的一个中。解锁杆有利地设置在承载板上并且因此与承载板一起移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深度调节器包括基板以及能够相对于基板移动的承载板,其中承载板和基板在缩回位置中有利地设置为基本平行地上下叠置并且可释放地锁定在一起,并且其中在解锁承载板之后,所述承载板能够相对于基板自动地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中。座椅表面或座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有利地设置在承载板上,因此该座椅表面能够通过承载板的移动而在座椅深度方面得以调节,即承载板以及因此座椅表面或者座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朝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即远离座椅靠背)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单元辅助远离座椅靠背的移动,即移动到延伸位置中。在车辆座椅沿着行进方向定向于车辆中的情况下,进入延伸位置的移动发生在行进方向上,即在三维坐标系统的X方向上。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包括这种座椅深度调节器。
本发明实现的优点尤其在于,使用者能够仅仅通过解锁紧固至座椅表面上的承载板而以简单且快速的方式扩大座椅表面的座椅深度。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闩锁单元和锁定单元的设置,特别是通过解锁杆的移动使得至少一个锁定齿向上移出相应的闩锁接收器而由此允许的解锁,而对于锁定则向下移动到相应的闩锁接收器中,在车辆座椅设置有这样的座椅深度调节器的车辆事故情况下,实现了座椅深度调节器的安全闩锁(即安全锁定)以及特别是改善行为。特别地,结果,与车辆座椅上的车辆乘员的相应受伤风险相关联的由于事故而导致的不受控制的和无意的解锁的风险以及在事故期间导致的不受控制的和无意的座椅深度调节得以显著减少。与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相反,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座椅深度调节器中,特别是在侧面冲击碰撞的情况下,通过闩锁单元和锁定单元的侧向设置以及由此产生的用于锁定和解锁的侧向(即水平)移动与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相比,尤其存在由于事故而导致的不受控制的和无意的解锁以及在事故期间导致的不受控制的和无意的座椅深度调节的更大风险。
为了通过将至少一个锁定齿向上移出相应的闩锁接收器来允许解锁并通过将该至少一个锁定齿向下移动到相应的闩锁接收器中来实现锁定,闩锁接收器有利地向上打开并且至少一个锁定齿有利地向下定向。换句话说,锁定齿有利地设置在解锁杆上,使得至少一个锁定齿的自由端设置在锁定齿的另一相反端部区域的下方,锁定齿借此设置或构造在解锁杆上,有利地位于解锁杆的端部区域中。
有利地,座椅深度调节器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元件,该复位元件朝闩锁位置作用于锁定单元上。该复位元件有利地直接作用在解锁杆上。通过复位元件,解锁杆得以保持,特别是按压在锁定位置中。例如,复位元件配置为弹簧,特别是配置为压缩弹簧或者例如配置为拉伸弹簧。复位元件有利地直接作用在解锁杆的端部区域上,至少一个锁定齿设置或构造在该端部区域上。通过解锁杆上的这种直接作用,确保了至少一个锁定齿在相应的闩锁接收部中的牢固闩锁,并且因此尤其是避免了无意的座椅深度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解锁杆上的直接作用,容差链被缩短。如果复位元件作用在连接至解锁杆的其他部件上并且仅通过这些部件间接地作用在解锁杆上,则会产生累积的容差并且还会额外需要复杂的力传递,从而导致了这样的风险:由于这些容差和到达解锁杆的复杂的力传递,复位元件的力的作用将不再足以在相应的闩锁接收器中将锁定齿牢固地保持在锁定位置中。这通过复位元件对解锁杆的直接作用来避免。
解锁杆有利地联接到致动单元上,解锁杆可致动并且因此能够在闩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特别优选的是,解锁杆直接联接到致动单元上,即没有在其间设置用于将力从致动单元传递到解锁杆的其它组件。例如,解锁杆以铰接的方式联接到致动单元,并且因此能够在闩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借此,特别地,直接联接座椅深度调节器是特别简单的构造。直接解锁是可能的,并且避免经由设置在解锁杆和致动单元之间的多个部件复杂的杆偏转。结果,此外,需要更少的部件。由于部件数量少,例如仅需要解锁杆和作用于其上的致动单元以用于致动,换句话说,尤其是用于解锁,实现了小的容差链,并且因此对于彼此接合的部件,即为了解锁和锁定而协作的部件的精细调整是可能的。此外,通过减少部件的数量,座椅深度调节器具有相应较低的重量和相应较低的空间需求,并且座椅深度调节器的成本降低。
致动单元和解锁杆有利地构造并设置成使得致动单元为了移动解锁杆而作用在解锁杆的远离至少一个锁定齿的端部区域上。结果,实现了解锁杆的直接致动和最佳杆作用。
解锁杆有利地围绕轴可枢转地安装。因此,通过致动单元用于解锁的作用,迫使解锁杆远离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齿的端部区域大致向下,由此,解锁杆围绕轴枢转,并且解锁杆的包括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齿的另一端部区域向上枢转出相应的闩锁接收器。
致动单元(例如致动手柄)例如可枢转地安装,使得其在解锁杆上的作用以椭圆形导向的形式进行。由此,在强制导向弯轨中实现解锁。
所公开的座椅深度调节器的锁定是在事故期间,即在车辆与障碍物碰撞期间的优化行为,该锁定向上解锁,即通过将至少一个锁定齿向上移出相应的闩锁接收器,并向下再次锁定,即通过使至少一个锁定齿向下移动进入相应的闩锁接收器。特别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齿和闩锁接收器例如通过在一侧上的切口来构造为使得座椅深度调节器的自动解锁和缩回,即,允许承载板移动到缩回位置,但仅限于缩回位置。换句话说,如果承载板沿相反方向移动,则至少一个锁定齿将立即再次闩锁。因此,由于在事故期间,例如承载板可以自动地、故意地且受控地移动到缩回位置中,并且防止意外且不受控制的移动到延伸位置,所以降低了受伤风险。至少一个锁定齿和闩锁接收器因此有利地具有这样的齿几何形状,并且座椅深度调节器有利地被配置成使得尤其在由于经由车辆乘客所产生的限定力引入而出现后端碰撞的情况下,对座椅深度调节器的有意且受控的自动解锁和缩回,即,承载板有意且受控的移位到缩回位置是可能的。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座椅深度调节器中,其具有闩锁单元和锁定单元的侧向设置并具有产生的用于锁定和解锁的侧向移动(即水平移动),这种效果不被提供并且也是不可能的。
通过解锁杆在承载板上并且因此特别是在基板上方的上述设置,例如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进行修理或拆卸。例如,为此目的,只有座椅部分必须从承载板上移除。解锁杆例如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承载板中的凹部中,并且因此可以从上方,即从承载板的上表面接近,并且因此,例如在锁定齿磨损的情况下,解锁杆可以容易地拆卸或修理。例如,解锁杆设置在承载板的上表面上,并且至少一个锁定齿枢转穿过承载板中的凹部。例如,在这种情况下,解锁杆的区域也枢转通过该凹部。解锁杆也可以设置在凹部中,并且在闩锁状态下,以至少一个锁定齿设置于其上的端部区域,解锁杆可以朝着基板的方向向下定向,并且为了解锁,解锁杆可以向上枢转到承载板的凹部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解锁杆也可以布置在承载板的面向基板的下表面上。因此,例如,对于解锁杆的拆卸或修理,需要将承载板从基板移除。
通过致动单元在解锁杆上的上述直接作用,解锁期间的触觉感觉,即致动感觉得到改善。对解锁压力点进行舒适的、客户友好的精细调节是可能的。安全、舒适和简单的操作是可能的。锁定、特别是解锁仅需要少量的力消耗。允许简单安装并且只需要很少的材料消耗。
驱动单元有利地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弹簧元件在基板和承载板之间张紧。换句话说,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基板和承载板在缩回位置中借助于至少一个驱动元件被预张紧,特别是弹簧元件而预张紧、相对于彼此保持并且锁定。通过从基板解锁承载板,驱动元件被释放并且承载板相对于基板自动移动到延伸位置。特别地,利用配置为弹簧元件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得以使拉伸解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作为驱动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弹簧元件例如是拉伸弹簧。可替选地,弹簧元件可以是压缩弹簧。
座椅深度调节器具有简单构造。
座椅深度调节器包括基板和可相对于基板移动的承载板,其中,基板紧固或能够紧固到座椅结构。为了将基板定位在座椅结构上,座椅深度调节器优选地包括至少两个圆顶部,其有利地从基板的下表面竖直地突出。圆顶部有利地构造成对应于座椅结构并且定位在基板上。通过基板和座椅结构的往复紧固(例如借助于螺钉紧固)有利地实现零间隙的紧固。为此,基板有利地包括用于接收紧固元件(例如螺钉)的通孔,以用于将基板固定到座椅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安装座椅深度调节器的方法中,在第一步骤中,基板沿着竖直Z方向定位在座椅结构上并且借助于圆顶部预先定位,并且在第二步骤中,基板通过紧固元件固定到座椅结构。有利地包括可形变肋的圆顶部允许具有零间隙的简单、快速且准确的预定位,以用于随后的螺纹连接。结果,安装顺序得以优化,并且安装时间缩短。上述的Z方向是指三维坐标系。在已经定位在车辆中的车辆座椅中,这对应于车辆的竖直轴线的方向,而X方向对应于车辆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并且因此对应于行进方向,而Y方向对应于当车辆座椅沿行进方向定位时车辆的横向轴线的方向。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以分解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座椅深度调节器,
图2A、2B从上方和下方以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致动手柄的承载板,
图3以透视图示出了基板,
图4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处于锁定状态和缩回状态下的座椅深度调节器,
图5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致动手柄的区域中处于解锁状态下和处于缩回状态下的座椅深度调节器,
图6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弹性元件的区域中处于解锁状态下和处于缩回状态下的座椅深度调节器,
图7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弹性元件的区域中处于解锁状态下和处于缩回状态下的座椅深度调节器,以及
图8A至8H示意性地示出了座椅深度调节器的安装顺序,
图9和10示意性地示出了部分安装的座椅深度调节器,其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承载板和致动单元和/或安装在其上的基板,
图11和12示意性地示出了座椅结构上的部分安装的基板,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座椅深度调节器的另一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彼此对应的部件在所有的附图中提供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以分解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表面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在这种情况下,座椅深度调节器1用于延长或缩短车辆座椅的座椅表面。
为此,座椅深度调节器1包括基板2以及可相对于基板2移动,特别是移位的承载板3。承载板3和基板2相对于彼此可释放地锁定。为此,座椅深度调节器1包括锁定单元4。
锁定单元4包括至少一个解锁杆5。解锁杆5被配置成摇杆形式,该摇杆围绕轴7可旋转地安装。此外,锁定单元4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元件6。借助复位元件6,解锁杆5得以保持,特别是按压在锁定位置中。为此,复位元件6被配置成压缩弹簧的形式。
为了将解锁杆5锁定在锁定位置,所述解锁杆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齿5.1,该锁定齿5.1以闩锁的方式接合在基板2中的闩锁单元8中。在根据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解锁杆5包括两个锁定齿5.1,其中至少一个以闩锁方式接合在闩锁单元8的闩锁接收器8.1中,例如闩锁槽中。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根据图2A至图8C,解锁杆5例如仅包括一个锁定齿5.1。
设置有用于致动座椅深度调节器1的致动单元9。致动单元9设计为杆或手柄,该杆或手柄例如借助销钉9.1而可枢转地安装在承载板3的支承件10上。
基板2还包括肋部8.2。
致动单元9还可枢转且可移动地联接到解锁杆5以用于解锁杆5的致动,特别是座椅深度调节器1的解锁。为此,致动单元9包括臂9.2,该臂以铰接方式联接到杆端部5.2,这些杆端部5.2远离一个锁定齿5.1或多个锁定齿5.1。在根据图2A至图9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些杆端部5.2以叉状方式配置,即,以分叉方式展开的杆端部5.2构造成远离至少一个锁定齿5.1。
在已组装的状态下,处于缩回位置的基板2和承载板3设置为彼此叠置并且借助于锁定单元4得以锁定。为了将承载板3从基板2解锁,致动单元9得以致动并且锁定单元4得以释放。
为了在解锁锁定单元4之后使承载板3相对于基板2自动延伸,座椅深度调节器1包括驱动单元11。驱动单元11例如构造为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11.1。特别地,驱动单元11构造为拉伸弹簧,其在承载板3的缩回状态下将该承载板相对于基板2保持在预张紧状态。在解锁锁定单元4之后,拉伸弹簧得以使拉伸解除并移动,特别是将承载板3向前拉动超过基板2。
在可替代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压缩弹簧以取代拉伸弹簧。
此外,座椅深度调节器1包括两个推动元件12,承载板3由此可移位地紧固到车辆座椅的座椅结构17。
图2A和2B从上方和下方以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承载板3,承载板3具有致动单元9,致动单元9构造为致动手柄并且以铰接联接的方式可枢转且可移动地联接到解锁杆5。
推动元件12固定至承载板3。例如,如图2A所示,推动元件12借助夹具3.1固定到承载板3。为了简单地安装推动元件12,每个推动元件12设置有三个夹具3.1,该三个夹具从三侧并在顶部固定推动元件12。在所有情况下,止挡件3.2被设置成朝向开口侧,所述止挡件防止插入夹具3.1中的推动元件12的释放。
承载板3具有周向边缘13。此外,承载板3具有两个凹部3.3。另外,如图1所示,承载板3可以在表面侧具有肋结构18。
解锁杆5在致动单元9的方向上具有叉状杆端部5.2,致动单元9的臂9.2接合在该叉状杆端部5.2中并且以铰接的方式联接在一起,特别是可旋转且可枢转地联接在一起。在具有两个叉状杆端部5.2的这种情况下,远离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齿5.1的端部区域有利地相对于解锁杆5的另一端部区域成一定角度,尤其沿着移动箭头B的方向,该至少一个锁定齿5.1定位在所述另一端部区域上,使得解锁杆5至致动单元9的更简单联接,以及致动单元9的更简单致动移动及致动移动至解锁杆5的传递成为可能。
在图2B中示出了从推动元件12竖直突出的钩12.1,所述钩向下穿过承载板3。相应的弹簧元件11.1的一端被紧固到钩12.1。
承载板3还包括向下表面对止动臂14。止动臂14可以灵活地设计并且呈闩锁钩的形式。此外,止动臂14可以闩锁方式接合在预定位置。
此外,承载板3在其下表面上包括多个引导元件15。两个外引导元件15.1构造成L状轮廓。两个内部引导元件15.2构造为正方形轮廓。
图3从底部以透视图示出基板2的实施例。基板2在其下表面2.4上具有用于紧固到座椅结构17的具有两个通孔2.2的竖直突出壁2.1。通孔2.2用于接收诸如螺钉、铆钉或夹具的紧固装置。
为了将基板2预定位到座椅结构17上,基板2在下表面2.4上包括两个竖直突出圆顶部2.3。
在与下表面2.4相反的上表面2.5上,基板2至少分段地包括竖直突出边缘2.6。上表面2.5上的与下表面2.4上的壁2.1相反的边缘2.6包括两个凹部2.7。在组装状态下,钩12.1被引导穿过这些凹部2.7。
图4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处于锁定状态且处于缩回状态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座椅深度调节器1借助螺钉16紧固到座椅结构17。在该缩回状态下,基板2和承载板3设置成彼此叠置。解锁杆5通过复位元件6保持在闩锁接收器或槽8.1中的一个中的锁定位置中。
图5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解锁杆5的区域中处于解锁状态且还处于缩回状态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
为了致动座椅深度调节器1,致动单元9根据箭头P围绕枢转轴线S向上枢转。通过致动单元9和解锁杆5的铰接联接,当致动单元9被致动时,由于杆端部5.2在操作单元9的作用下根据移动箭头B移动,所以解锁杆5围绕轴7枢转,使得具有锁定齿5.1的另一杆端部根据解锁移动E而向上移出闩锁接收器8.1,并且座椅深度调节器1被解锁。
图6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驱动单元11的区域中处于解锁状态并且还处于缩回状态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驱动单元11配置为拉伸弹簧并且在缩回状态下将承载板3相对于基板2预张紧。通过从锁定位置释放解锁杆5,承载板3自动地移动到前部至图7所示的延伸位置中。为此,拉伸弹簧得以使拉伸解除。
为了将承载板3锁定在闩锁接收器8.1中的一个的延伸位置中,致动单元9被释放,由此手柄向下移动到初始位置,并且解锁杆5及其锁定齿5.1下降到基板2的闩锁接收器8.1的一个中(如图4所示,类似于锁定在缩回位置中)。
图7示出了处于延伸状态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其中承载板3相对于基板2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弹簧元件11.1得以使拉伸解除。
图8A至8H示出了座椅深度调节器1的安装顺序。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A所示,首先致动单元9和解锁杆5被紧固到承载板3(也称为盖)。
因此,根据图8B,弹簧元件11.1设置在基板2中。为此,基板2包括沿纵向方向,即沿位移的方向L设置的两个导轨2.8,弹簧元件11.1设置在导轨2.8中。在这种情况下,弹簧端部紧固至基板2,例如钩住或夹紧至基板2。
为了将基板2紧固到座椅结构17,如图1和3所示,通孔2.2设置在基板2的底部而不是前壁2.1中。
沿着纵向方向,即沿着位移方向L设置的另外两个的导轨2.9用于接收承载板3的引导元件15.2。
随后,如图8C所示,将承载板3在延伸位置中定位于基板2上,并且部分地缩回直到止动臂14被闩锁到基板2。
在下一步骤中,如图8D所示,将承载板3上的两个推动元件12推入其位于夹具3.1下方的终端位置并闩锁。在该实施例中,止挡件3.2构造为闩锁止挡件。
在该情况下,图8E示出了推动元件12的部分安装步骤,该推动元件初始地从上方定位在承载板3上。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F所示,钩12.1接合在弹簧元件11.1的自由弹簧端中。
图8G示出随后如何将推动元件12相对于承载板3推动到终端位置直到推动元件12以闩锁方式紧固到承载板3。通过将推动元件12推入到其终端位置,弹簧元件11.1被部分地预张紧。
图8H示出随后如何将承载板3相对于基板2推动至缩回位置中,从而使弹簧元件11.1张紧。
图9和图10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且承载板3相对于基板2处于缩回状态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在这种情况下,被构造成L状轮廓的外引导元件15.1和内引导元件15.2设置用于在基板2上引导承载板3。
图11和12示出了处于松驰预定位位置中的基板2,在该位置中基板2经由基板2上的圆顶部2.3而预定位。随后,基板2通过螺钉16被紧固到座椅结构17。为此,基板2借助圆顶部2.3沿着Z方向定位并设置于座椅结构17上,例如座椅框架或座板或座椅壳体。结果,通过圆顶部2.3进行预定心。随后,基板2借助螺钉16通过通孔2.2而旋拧到座椅结构17。结果,基板2和座椅结构17的紧固可以具有零间隙。这种情况下的Z方向与X方向和Y方向的情况一样,是指所示的三维坐标系,其中,Z方向是竖直方向、X方向对应于位移方向L。
图13示出了处于锁定和部分延伸状态下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解锁杆5包括配置为压缩弹簧的复位元件6。另外,在这里所示的示例中,解锁杆5具有两个锁定齿5.1。相应的锁定齿5.1被闩锁到相应的闩锁接收器8.1中的一个中。解锁杆5通过复位元件6保持在锁定位置中。
通过相应锁定齿5.1和闩锁接收器8.1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在事故期间,即在车辆与障碍物碰撞期间,特别是在后端碰撞期间,实现了最优行为。为此,至少一个锁定齿5.1或如在此所示的实例中的多个锁定齿5.1和闩锁接收器8.1构造成使得例如由于碰撞,特别是由于后端碰撞而允许座椅深度调节器1的自动解锁和缩回,即承载板3移位到缩回位置中,但是仅限于移位至缩回位置中。换句话说,如果承载板3要沿相反方向移动,则至少一个锁定齿5.1或多个锁定齿5.1将立即再次闩锁。
因此,例如在事故期间,由于允许承载板3自动、有意且受控的移位到缩回位置而防止意外且不受控制的移位到延伸位置,所以减少了受伤风险。至少一个锁定齿5.1或多个锁定齿5.1和闩锁接收器8.1因此有利地具有这种齿几何形状,并且座椅深度调整器1有利地构造成使得特别是在后端碰撞的情况下,由于经由车辆乘员导致产生力的限定引入,座椅深度调节器1有意且受控的自动解锁和缩回,即承载板3有意且受控的移位到缩回位置是可能的。
在图13中示出了允许这种情况的有利的齿几何形状。相应的锁定齿5.1的后齿腹面5.1.1和相应的闩锁接收器8.1的后闩锁接收器腹面8.1.1构造成斜削的,特别是斜削为彼此对应。斜面构造成使得通过斜面,即经由相应的斜面腹面5.1.1、8.1.1利用承载板3在缩回方向上,即在朝缩回位置的方向的位移方向L上的对应作用力而迫使相应的锁定齿5.1克服复位元件6的恢复力的作用出离相应的闩锁接收器8.1,使得座椅调节器1被解锁并且承载板3由于力的作用移动到缩回位置中。
为了允许这一点,闩锁接收器8.1的后部闩锁接收器腹面8.1.1,即面对缩回位置的方向的闩锁接收器腹面8.1.1斜削成使得闩锁接收器8.1的开口横截面从一个相应的闩锁接收器基部逐渐扩大到一个相应的闩锁接收器上表面。换句话说,后部闩锁接收器腹面从闩锁接收器基部朝着缩回位置的方向向后倾斜。后锁定齿腹面5.1.1相应地倾斜,即相应的后锁定齿腹面5.1.1倾斜为使得相应的锁定齿横截面从面对相应的闩锁接收器基部的锁定齿基部向上逐渐增大,即朝着解锁杆5的方向逐渐增大。
参考标记列表
1 座椅深度调节器
2 基板
2.1 壁
2.2 通孔
2.3 圆顶部
2.4 下表面
2.5 上表面
2.6 边缘
2.7 凹部
2.8 导轨
2.9 导轨
3 承载板
3.1 夹具
3.2 止动件
3.3 凹部
4 锁定单元
5 解锁杆
5.1 锁定齿
5.1.1 齿腹面
5.2 杆端部
6 复位元件
7 轴
8 闩锁单元
8.1 闩锁接收器
8.1.1 闩锁接收器腹面
8.2 肋部
9 致动单元
9.1 销钉
9.2 臂
10 支承件
11 驱动单元
11.1 弹簧元件
12 推动元件
12.1 钩
13 边缘
14 止动臂
15 引导元件
15.1 外引导元件
15.2 内引导元件
16 螺钉
17 座椅结构
18 肋结构
B 移动箭头
E 解锁移动
P 箭头
S 枢转轴线
L 位移方向。

Claims (9)

1.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所述座椅深度调节器(1)包括:
-基板(2),其能够连接到所述车辆座椅的座椅结构(17)并且包括闩锁单元(8);
-承载板(3),其设置在所述基板(2)上方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2)移位;
-锁定单元(4),其可释放地闩锁在所述闩锁单元(8)中;以及
-驱动单元(11),其沿着位移方向(L)作用于所述承载板(3),
其中:
所述承载板(3)在所述锁定单元(4)的闩锁位置中相对于所述基板(2)固定并且能够在所述锁定单元(4)的释放位置中在缩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移位,并且所述驱动单元(11)在所述锁定单元(4)的释放位置中引起所述承载板(3)位移至所述延伸位置中;
所述闩锁单元(8)设置在所述基板(2)的面向所述承载板(3)的上表面(2.5)上并包括沿着所述位移方向(L)偏置的闩锁接收器(8.1);
所述锁定单元(4)包括解锁杆(5),所述解锁杆具有至少一个锁定齿(5.1),所述锁定齿以闩锁的方式在所述闩锁位置中接合在所述闩锁接收器(8.1)的一个中;
所述闩锁接收器(8.1)向上开口,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齿(5.1)向下定向;
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齿设置在所述解锁杆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齿的自由端设置在锁定齿的另一相反端部区域的下方,借此所述锁定齿设置或构造在所述解锁杆上;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齿能够向上移出相应的闩锁接收器以用于解锁,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齿能够向下移动到相应的闩锁接收器中以用于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其特征在于朝所述闩锁位置作用于所述锁定单元(4)的至少一个复位元件(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杆(5)连同以铰接方式联接的致动单元(9)能够在所述闩锁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单元(9)和所述解锁杆(5)构造并设置为使得为了移动所述解锁杆(5),所述致动单元(9)作用在所述解锁杆(5)的远离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齿(5.1)的端部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杆(5)围绕轴(7)可枢转地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11)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11.1),所述弹簧元件在所述基板(2)和所述承载板(3)之间张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11.1)构造为拉伸弹簧或压缩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深度调节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包括通孔(2.2)和圆顶部(2.3),所述通孔(2.2)用于接收用于将所述基板(2)固定到所述座椅结构(17)的紧固元件(16),而所述圆顶部(2.3)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2.4)竖直突出。
9.一种用于安装座椅深度调节器(1)的方法,所述座椅深度调节器(1)如权利要求8所述,其中,在第一步骤中,基板(2)沿着竖直方向Z定位在座椅结构(17)上并通过圆顶部(2.3)预定位,并且在第二步骤中,所述基板(2)通过紧固元件(16)固定到所述座椅结构(17)。
CN201680069182.5A 2015-11-27 2016-11-25 座椅深度调节器 Active CN1082905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23607.2 2015-11-27
DE102015223607 2015-11-27
DE102016218014.2A DE102016218014A1 (de) 2015-11-27 2016-09-20 Sitztiefenversteller
DE102016218014.2 2016-09-20
PCT/EP2016/078818 WO2017089542A1 (de) 2015-11-27 2016-11-25 Sitztiefenverstell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0509A CN108290509A (zh) 2018-07-17
CN108290509B true CN108290509B (zh) 2021-03-09

Family

ID=5869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9182.5A Active CN108290509B (zh) 2015-11-27 2016-11-25 座椅深度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3202B2 (zh)
EP (1) EP3380360B1 (zh)
CN (1) CN108290509B (zh)
DE (1) DE102016218014A1 (zh)
WO (1) WO20170895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9392B1 (en) * 2020-04-21 2021-07-13 Sears Manufacturing Co. Push button mechanical seat adjustment controls
CN115042688A (zh) * 2022-06-20 2022-09-13 浙江俱进汽摩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腿托
US11872913B1 (en) * 2022-09-27 2024-01-16 Protomet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vehicle sea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18353A1 (de) * 2006-04-19 2007-10-25 Kochendörfer & Kiep Metallverarbeitung GmbH Vorrichtung zur Verstellung der Sitztiefe eines Fahrzeugsitzes
CN103298648A (zh) * 2010-12-30 2013-09-11 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 适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包括两对导轨的纵向调节装置
CN103796869A (zh) * 2011-07-22 2014-05-14 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调节驱动器的保持装置
CN104507748A (zh) * 2012-07-31 2015-04-08 约翰逊控股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单元以及车辆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23725B (it) * 1988-07-25 1990-09-29 Sicam Linea Srl Sedile di autoveicolo
EP0929413B1 (de) * 1997-08-07 2005-10-12 Recaro GmbH & Co. KG Kindersitz
DE19845265A1 (de) * 1998-10-01 2000-04-06 Dauphin Friedrich W Gmbh Sitzplatte für einen in seiner Sitztiefe verstellbaren Sitz
DE20106560U1 (de) * 2001-04-14 2002-08-29 Dewert Antriebs Systemtech Sitz-Liegesesselbeschlag motorisch verstellbar
DE102005029665A1 (de) * 2005-06-21 2006-12-2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Sitztiefenverstell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US7578554B2 (en) * 2005-11-17 2009-08-2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high ext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DE202006001969U1 (de) * 2006-02-08 2007-06-1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Sitztiefenversteller
DE102007049865B4 (de) * 2007-01-19 2019-02-21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Kraftfahrzeugsitz mit verstellbarer Sitztiefe
DE102008046000A1 (de) * 2007-12-14 2009-06-18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Sitztiefenverstellbarer Fahrzeugsitz mit einem ersten Sitzteil und einem zweiten Sitzteil
FR2958889A1 (fr) * 2010-04-20 2011-10-21 Faurecia Sieges D Automobiles Dispositif de reglage de la longueur d'assise pour un siege d'automobi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KR101441558B1 (ko) * 2010-10-25 2014-09-17 브로제 파르쪼이크타일레 게엠베하 운트 코. 카게, 코부르크 시트 깊이 조절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차량 시트
DE102014107925A1 (de) * 2014-06-05 2015-12-1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itztiefen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18353A1 (de) * 2006-04-19 2007-10-25 Kochendörfer & Kiep Metallverarbeitung GmbH Vorrichtung zur Verstellung der Sitztiefe eines Fahrzeugsitzes
CN103298648A (zh) * 2010-12-30 2013-09-11 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 适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包括两对导轨的纵向调节装置
CN103796869A (zh) * 2011-07-22 2014-05-14 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调节驱动器的保持装置
CN104507748A (zh) * 2012-07-31 2015-04-08 约翰逊控股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单元以及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80360A1 (de) 2018-10-03
US20180304776A1 (en) 2018-10-25
EP3380360B1 (de) 2020-02-19
CN108290509A (zh) 2018-07-17
DE102016218014A1 (de) 2017-06-01
WO2017089542A1 (de) 2017-06-01
US10513202B2 (en) 2019-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0509B (zh) 座椅深度调节器
JP4719677B2 (ja) 自動車シート用のレール長手方向ガイドに対するメモリ装置
US5997069A (en) Removable vehicle seat assembly
EP1215077B1 (en) Child seat device
US9688211B2 (en) Roof bar for a motor vehicle
EP1728675A1 (en) Detachable child safety seat
EP1849649B1 (en) Device for fastening a child seat to a fixed striker in a motor vehicle
KR101422407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워크인 메모리 장치
EP2720903A1 (en) Base for a child safety seat
KR20140007905A (ko) 안전 벨트 시스템의 고정 피팅을 위한 높이 조절기
EP3100901A1 (en) Adaptable vehicle seat anchorage
KR101607103B1 (ko) 진입 간편화 기능을 갖는 차량 시트용 잠금 해제 장치 및 잠금 해제 장치의 작동 방법
KR101676596B1 (ko) 차량용 루프 캐리어 결속 기구
US20150284096A1 (en) Aircraft seat attachment system provided with a system for locking an activation lever and/or for maintaining a clamping force by friction
US7753424B2 (en) Armrest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door
JPH08121002A (ja) 掛金装置
JPH08121001A (ja) 掛金装置
CN110626227A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滑轨
CN210617918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滑轨
KR101491126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힌지 체결 장치
CN111688553A (zh) 儿童座椅头枕的高度调节装置
KR100471318B1 (ko) 가스 쇽업소바를 이용한 자동차용 시트 슬라이드 장치
KR101598713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워크인 메모리 장치
EP4234323A1 (en) Child car seat attachment system
KR101600715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워크인 메모리 시트레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