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1214A -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1214A
CN108271214A CN201710005557.8A CN201710005557A CN108271214A CN 108271214 A CN108271214 A CN 108271214A CN 201710005557 A CN201710005557 A CN 201710005557A CN 108271214 A CN108271214 A CN 108271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s
wine
rice
eating dishes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55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1214B (zh
Inventor
王婷婷
曾清海
郭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8111300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54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5557.8A priority patent/CN108271214B/zh
Priority to CN202011570630.4A priority patent/CN112714471B/zh
Priority to CN202011570554.7A priority patent/CN112714470B/zh
Priority to CN201780081907.7A priority patent/CN110140373B/zh
Priority to EP21163743.4A priority patent/EP3902320B1/en
Priority to EP17890515.4A priority patent/EP3567904B1/en
Priority to CA3049291A priority patent/CA3049291C/en
Priority to PCT/CN2017/119086 priority patent/WO2018126972A1/zh
Priority to BR112019013825-0A priority patent/BR112019013825B1/pt
Priority to JP2019556412A priority patent/JP6955579B2/ja
Publication of CN108271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1214A/zh
Priority to US16/503,206 priority patent/US11071146B2/en
Priority to US17/378,325 priority patent/US1186423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1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1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写:LTE)技术中,各种空口技术(例如随机接入方式、上行波形、上行多址方式、调制方式、双工方式等空口技术)都采用一种或多种确定的方式,并在通信协议中有所规定:对于某项空口技术,总是采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或在一定条件下采用某种特定方式。
在现有LTE系统中,由于大多数空口技术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方式例如传输时间间隔(英文: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写:TTI长度)只有1ms这一种方式,因此终端设备初始接入网络设备时,按照该协议规定的方式接入系统,然而在5G系统中,每项空口技术可能采用多种可选方式,每种可能的方式可能有各自的使用条件。
因此,亟需一种技术手段,能够使得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选择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能够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由所述网络设备从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确定。
因此,终端设备能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知消息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所述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初始随机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因此,终端设备能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初始随机接入系统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知消息为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所述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因此,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消息2,能够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所使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确定使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以更适应于实际网络状况。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所述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包括:确定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中资源块分配RB allocation域内容值;根据所述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或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确定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其中,当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为DFT-s-OFDM时确定的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与上行波形的方式为CP-OFDM时确定的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不同;在确定的所述资源位置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期望切换的目标网络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为切换命令HOcommand。
应理解,当终端设备从源网络设备切换到目标网络设备时,将会通过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HO command中获知后续通信将要采取的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因此,终端设备能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切换网络设备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初始接入所述网络设备之后,所述通知消息为下列消息中的一种:物理层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空口技术选择策略,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选择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通信协议规定,确定所述空口技术选择策略,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空口技术选择策略从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确定该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因此,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空口技术的选择策略,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与网络设备通信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也就是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所述空口技术选择策略。
也就说,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空口技术选择策略的系统消息,通知UE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于网络设备通信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选择通知消息,所述选择通知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将采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确定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后,需要通知网络设备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下列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当空口技术为随机接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长期演进系统LTE的随机接入方式、简易随机接入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上行波形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方式,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上行多址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方式,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方式,低码率传播Low code rate spreading方式,频域传播Frequency domain spreading方式,非正交编码多址接入NCM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MA方式,型分多址接入PDMA方式,资源扩展多址接入RSMA方式,交织网格多址接入IGMA方式,利用特征向量拓展的低密度扩展LDS-SVE方式,基于低码率和特征签名的共享接入LSS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CA方式,交织多址接入IDMA方式,复分多址接入RDMA方式,分组正交编码接入GOCA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调制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方式,16正交相移键控16QAM方式,64正交相移键控64QAM方式,256正交相移键控256QAM方式,子载波间星座映射Constellationmapping among subcarriers方式,非均匀正交幅度调制Non-uniform QAM方式,结合MIMO的高阶调制Higher order modul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MIMO,编码调制Codedmodulations方式,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二进制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BPSK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正交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symbol(s)Rotated-QAM up to QPSK方式,星座差值Constellation Interpolation;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双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频分双工FDD方式,时分双工TDD方式,动态时分双工Dynamic TDD方式,灵活双工Flexible duplex方式,空分全双工Spacedivision full-duplex方式,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上行控制信道的编码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极化码Polar Codes编码法方式,重复Repetition编码方式,块码Block coding编码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非激活态Inactive态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免授权Grant-free传输方式,两步随机接入方式2-step RACH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子载波间隔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15kHz*2n,n为整数;当空口技术为Slot类型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时隙Slot duration为7个和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短时隙Mini-slot duration为m个OFDM符号,m∈{1,6};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传输TTI长度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网络设备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确定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知消息为系统消息,以便于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初始随机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知消息为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以便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期望切换的目标网络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为HO command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之后,所述通知消息为下列消息中的一种:物理层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下列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当空口技术为随机接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长期演进系统LTE的随机接入方式、简易随机接入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上行波形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方式,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上行多址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方式,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方式,低码率传播Low coderate spreading方式,频域传播Frequency domain spreading方式,非正交编码多址接入NCM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MA方式,型分多址接入PDMA方式,资源扩展多址接入RSMA方式,交织网格多址接入IGMA方式,利用特征向量拓展的低密度扩展LDS-SVE方式,基于低码率和特征签名的共享接入LSS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CA方式,交织多址接入IDMA方式,复分多址接入RDMA方式,分组正交编码接入GOCA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调制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方式,16正交相移键控16QAM方式,64正交相移键控64QAM方式,256正交相移键控256QAM方式,子载波间星座映射Constellation mappingamong subcarriers方式,非均匀正交幅度调制Non-uniform QAM方式,结合MIMO的高阶调制Higher order modul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MIMO,编码调制Coded modulations方式,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二进制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BPSK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正交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QPSK方式,星座差值Constellation Interpolation;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双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频分双工FDD方式,时分双工TDD方式,动态时分双工Dynamic TDD方式,灵活双工Flexible duplex方式,空分全双工Space divisionfull-duplex方式,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上行控制信道的编码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极化码Polar Codes编码法方式,重复Repetition编码方式,块码Block coding编码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非激活态Inactive态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免授权Grant-free传输方式,两步随机接入方式2-step RACH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子载波间隔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15kHz*2n,n为整数;当空口技术为Slot类型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时隙Slot duration为7个和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短时隙Mini-slot duration为m个OFDM符号,m∈{1,6};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传输TTI长度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
因此,网络设备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与终端设备通信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也就是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系统。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该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和/或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系统。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该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装置100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装置110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该基站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等。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100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100包括:
步骤110,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步骤120,终端设备使用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应理解,每一项空口技术中的可选方式可能多于一种,而在实际通信中需要选择该空口技术中的一种目标方式进行网络通信,因此,需要终端设备确定该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上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下列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当空口技术为随机接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长期演进系统(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写:LTE)的随机接入方式、简易随机接入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上行波形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英文:Cyclic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写:CP-OFDM)方式,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英文: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写:DFT-S-OFDM)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上行多址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稀疏码多址接入(英文:Sparse code multipleaccess,简写:SCMA)方式,多用户共享接入(英文:Multi-user shared access,简写:MUSA)方式,低码率传播(英文:Low code rate spreading)方式,频域传播(英文:Frequencydomain spreading)方式,非正交编码多址接入(英文:Non-orthogonal coded multipleaccess,简写:NCM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英文: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简写:NOMA)方式,型分多址接入(英文: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写:PDMA)方式,资源扩展多址接入(英文:Resource spread multiple access,简写:RSMA)方式,交织网格多址接入(英文:Interleave-Grid Multiple Access,简写:IGMA)方式,利用特征向量拓展的低密度扩展(英文:Low Density Spreading with Signature Vector Extension,简写:LDS-SVE)方式,基于低码率和特征签名的共享接入(英文:Low code rate andsignature based shared access,简写:LSS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英文:Non-orthogonal coded access,简写:NOCA)方式,交织多址接入(英文:Interleav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写:IDMA)方式,复分多址接入(英文:Repetition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写:RDMA)方式,分组正交编码接入(英文:Group Orthogonal Coded Access,简写:GOCA)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调制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正交相移键控(英文: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简写:QPSK)方式,16正交相移键控16(英文: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简写:QAM)方式,64正交相移键控64QAM方式,256正交相移键控256QAM方式,子载波间星座映射(英文:Constellation mapping amongsubcarriers)方式,非均匀正交幅度调制(英文:Non-uniform QAM)方式,结合MIMO的高阶调制(英文:Higher order modul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MIMO),编码调制(英文:Coded modulations)方式,空间调制(英文:Spatial modulation)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正交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英文: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BPSK,QPSK)方式,星座差值(英文:Constellation Interpolation);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双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频分双工(英文: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简写:FDD)方式,时分双工(英文:Time Division Duplex,简写:TDD)方式,动态时分双工(英文:Dynamic TDD)方式,灵活双工(Flexible duplex)方式,空分全双工(英文:Space division full-duplex)方式,带内全双工(英文In-band full-duplex);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增强移动宽带(英文: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简写:eMBB)业务上行控制信道的编码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极化码(英文:PolarCodes)编码法方式,重复(英文:Repetition)编码方式,块码(英文:Block coding)编码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非激活态Inactive态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免授权Grant-free传输方式,两步随机接入方式2-step RACH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子载波间隔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15kHz*2n,n为整数;当空口技术为Slot类型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时隙(英文:Slot duration)为7个和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短时隙(英文:Mini-slot duration)为m个OFDM符号,m∈{1,6};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传输TTI长度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按照通信协议,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由所述网络设备从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确定。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当空口技术为随机接入方式时,可选方式包括:长期演进系统(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写:LTE)的随机接入方式、简易随机接入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上行波形时,可选方式包括: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英文:Cyclic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写:CP-OFDM)方式,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英文: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写:DFT-S-OFDM)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上行多址方式时,可选方式包括:稀疏码多址接入(英文: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简写:SCMA)方式,多用户共享接入(英文:Multi-user shared access,简写:MUSA)方式,低码率传播(英文:Low code rate spreading)方式,频域传播(英文:Frequency domainspreading)方式,非正交编码多址接入(英文:Non-orthogonal coded multiple access,简写:NCM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英文: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简写:NOMA)方式,型分多址接入(英文: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写:PDMA)方式,资源扩展多址接入(英文:Resource spread multiple access,简写:RSMA)方式,交织网格多址接入(英文:Interleave-Grid Multiple Access,简写:IGMA)方式,利用特征向量拓展的低密度扩展(英文:Low Density Spreading with Signature Vector Extension,简写:LDS-SVE)方式,基于低码率和特征签名的共享接入(英文:Low code rate and signaturebased shared access,简写:LSS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英文:Non-orthogonal codedaccess,简写:NOCA)方式,交织多址接入(英文: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写:IDMA)方式,复分多址接入(英文:Repetitio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写:RDMA)方式,分组正交编码接入(英文:Group Orthogonal Coded Access,简写:GOCA)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调制方式时,可选方式包括:正交相移键控(英文: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简写:QPSK)方式,16正交相移键控16(英文: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简写:QAM)方式,64正交相移键控64QAM方式,256正交相移键控256QAM方式,子载波间星座映射(英文:Constellation mapping among subcarriers)方式,非均匀正交幅度调制(英文:Non-uniform QAM)方式,结合MIMO的高阶调制(英文:Higher ordermodul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MIMO),编码调制(英文:Coded modulations)方式,空间调制(英文:Spatial modulation)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正交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英文: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BPSK,QPSK)方式,星座差值(英文:Constellation Interpolation);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双工方式时,可选方式包括:频分双工(英文: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简写:FDD)方式,时分双工(英文:Time Division Duplex,简写:TDD)方式,动态时分双工(英文:Dynamic TDD)方式,灵活双工(Flexible duplex)方式,空分全双工(英文:Space division full-duplex)方式,带内全双工(英文In-band full-duplex);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增强移动宽带(英文: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简写:eMBB)业务上行控制信道的编码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极化码(英文:Polar Codes)编码法方式,重复(英文:Repetition)编码方式,块码(英文:Block coding)编码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非激活态Inactive态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时,可选方式包括:免授权Grant-free传输方式,两步随机接入方式2-step RACH方式;和/或当空口技术为子载波间隔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15kHz*2n,n为整数;当空口技术为Slot类型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时隙(英文:Slot duration)为7个和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短时隙(英文:Mini-slot duration)为m个OFDM符号,m∈{1,6};和/或当空口技术为传输TTI长度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
应理解,上述列出的每一项空口技术的方式都是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例如,当空口技术为随机接入方式时,可选方式包括:LTE的随机接入方式、简易随机接入方式,而该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为LTE的随机接入方式,或者,该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为简易随机接入方式。
因此,终端设备能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上述通知消息为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上述使用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使用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初始接入网络设备。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10,基站向UE发送系统消息(英文:System information),该系统消息可以以广播形式发送至UE,该系统消息中携带网络设备选定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步骤220,UE根据网络设备选定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进行初始随机接入。
具体地,例如,当基站广播的系统消息中选定的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英文: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写:DFT-S-OFDM)时,那么UE将采用DFT-S-OFDM方式进初始随机接入,接入网络设备。
具体地,基站会根据实际通信场景从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例如,当UE初始随机接入基站之前,没有还没有UE的任何信息,不知道当前UE处于小区的哪个位置,不知道UE所处的环境如何,因此基站会为UE选定一种鲁棒性最强的波形方式,即DFT S OFDM的方式。
因此,终端设备能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初始接入系统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通知消息为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所述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应理解,根据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不仅能够确定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使用的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也能够规定后续与网络设备的信令交互或数据交互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定。
具体地,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应理解,该过程也可以看做图2中步骤220的进一步细化,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21,UE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英文:Preamble),应理解,UE可以采用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的方法确定进行初始随机接入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发送前导序列,其中,前导序列也就是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1。
步骤222,基站确定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也就是网络设备根据网络环境、传输业务等变化情况,可以重新选定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也就是基站进一步从至少一种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根据当前的通信场景,确定至少一种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步骤223,基站向UE发送消息2,该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携带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也就是说,基站通过消息2通知UE至少一项空口技术中的目标方式,以便于UE根据该消息2中携带的至少一项空口技术中的目标方式进行后续的数据或信令的传输。
步骤224,UE向基站发送消息3,也就是利用基站选定的至少一项空口技术中的目标方式,向基站发送消息3。
应理解,如果UE的初始随机接入方式采用现有LTE四步随机接入方式,那么根据消息2中的前导身份标识Preamble ID,所有在消息1中使用该Preamble的UE都会接收到消息2,也就是说这些UE都会收到基站所重新选定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那么这些UE都会根据基站所重新选定的选项进行后续传输。若UE的初始随机接入采用简化的两步随机接入方式,消息1中将携带该UE的标识,那么消息2只发送给消息1中携带的标识所对应的UE,也就是说只这个UE会收到基站所重新选定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根据基站所重新选定的选项进行后续传输。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中携带的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上行波形的方式,上述使用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包括:确定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中RB allocation域内容值;根据所述上行波形的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或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确定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其中,当上行波形的方式为DFT-s-OFDM时确定的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与上行波形的方式为CP-OFDM时确定的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不同;在确定的所述资源位置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也就是说,UE根据消息2中的上行授权(英文:Uplink grant,简写:UL grant)中RBallocation域内容值,当RB allocation域内容值一定时,根据上行波形的方式为DFT-s-OFDM或CP-OFDM,确定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一般来讲,不同的上行波形的方式确定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不同,这是由于DFT-s-OFDM总是指示频域上连续的资源,而CP-OFDM可以指示频域上不连续的资源。
步骤225,基站向UE发送竞争解决(英文:Connection Resolution)消息,也就是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4。
进一步地,UE根据基站重新选定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基站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和/或信令传输。
当空口技术为上行波形时,可选方式包括CP-OFDM和DFT-s-OFDM,此时基站根据消息1能够判断出来当前的UE在哪一个小区中,若在小小区中,就为UE确定使用CP-OFDM的波形方式;若在大小区中,基站根据消息1的信号质量就能够大致判断出来UE在大小区的中心区域还是边缘区域,若在中心区域,则为UE确定使用CP-OFDM波形方式,若在边缘区域,则为UE确定使用DFT-s-OFDM的波形方式。
因此,终端设备能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初始随机接入系统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期望切换的目标网络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为HO command。
也就是说,当UE接入的源网络设备确定UE将要切换到目标网络设备并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了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est),并且目标网络设备也同意该请求时,目标网络设备将向UE发送HO command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目标网络设备选定的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也就是具体地,当源基站根据UE的测量报告,确定UE将要切换到目标基站,将会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est),若目标网络设备同意了该请求,那么在UE切换至目标基站之前,目标基站将会根据所接收到的Handover Request消息中的UE能力信息以及UE的测量结果等信息,从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选择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并通过HO command消息通知UE。
例如,目标基站根据所接收到的Handover Request消息中的UE能力信息以及UE的测量结果,决定将UE切换至它下面的一个小小区中,那么就会为UE确定在该目标小区中使用CP OFDM的波形方式;若目标基站决定将UE切换至它下面的一个大小区中,那么就会为UE确定在该目标小区中使用最为鲁棒的DFT S OFDM波形方式。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详细示出了UE在切换过程中与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交互过程,包括:
步骤401,目标基站确定UE使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步骤402,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英文:Handover RequestAcknowledgement),其中,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携带了HO command,而HO command能够用于指示目标基站选定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步骤403,源基站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英文: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该连接重配置消息中也携带了上述HO command。
步骤404,UE与目标基站进行通信,采用目标基站选定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因此,终端设备能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切换网络设备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在终端设备初始随机接入网络设备之后,上述通知消息为下列消息中的一种:物理层消息、MAC消息或RRC消息。
也就是说,不论UE采用何种方式,初始随机接入网络设备之后,基站可以根据UE的能力和/或UE所处的环境,重新确定UE使用空口技术的方式。
具体地,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5示出了在UE初始随机接入网络设备后,网络设备重新选择空口技术,并下发给UE,UE根据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基站确定UE使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步骤502,基站向UE发送下列消息中的一种:PHY消息、MAC消息或RRC消息,无论基站具体向UE发送了下列哪种消息,该消息中都携带了基站为UE选定的至少一种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步骤503,UE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因此,终端设备能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空口技术选择策略,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选择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空口技术的选择策略用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作出选择,并利用选择的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应理解,UE可以根据当前的网络环境,自身的能力,需要传输的业务等信息,利用空口技术的选择策略判断从至少一种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选择一种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当UE需要上报eMBB业务上行控制信息时,根据需要上报的上行控制信息长度满足哪种条件来确定使用哪种编码方式。具体流程如下:基站在系统消息中广播或者协议约定使用Polar码的上行控制信息长度门限;当UE需要上报的上行控制信息长度大于该门限时,使用Polar码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然后再进行传输;否则,采用其他方式;当UE需要上报eMBB业务上行控制信息时,UE根据需要上报的上行控制信息长度,选择适合的信道编码方式;UE使用该编码方式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然后再进行传输。应理解,基站通过接收的数据信息反推信道编码方式。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当处于inactive态的UE有上行数据需要传输时,根据UE当前所处的环境以及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满足哪种条件来确定使用哪种传输方式:基站在系统消息中广播或者协议约定使用Grant-free传输方式的条件,例如,根据小区下行信号路损门限、UE是否还保留在进入inactive状态(第三态)时所在的小区,或UE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量的门限值;如果UE检测到的小区下行信号路损小于设定门限,或UE还保留在进入inactive状态时所在的小区并且UE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小于设定门限,采用Grant-free传输方式;否则,采用2-step RACH方式;当处于inactive态的UE有上行数据需要传输时,根据UE当前所处的环境以及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选择适合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UE使用确定的传输方式对上行数据进行传输。
应理解,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空口技术的选择策略可能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所述空口技术选择策略。
应理解,该空口技术选择策略还可以携带多项空口技术,以及每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以便于UE根据该空口技术策略进行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的选择。
也就是说,UE可以根据通信协议或者基站下发的空口技术选择策略,进行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的选择。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选择通知消息,上述选择通知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将采用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也就是说,当UE选定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后,需要告知网络设备选择了哪种空口技术的方式。
具体地,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向UE发送空口技术选择策略。
步骤602,UE根据当前的网络环境,自身的能力,需要传输的业务等信息,利用空口技术的选择策略从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选择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步骤603,UE通过专用信息向UE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中携带UE选择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步骤604,UE根据选定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
因此,终端设备能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如图7所示,该方法700包括:
步骤710,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步骤720,网络设备使用上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应理解,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图1示出实施例中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网络设备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确定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通知消息为系统消息,以便于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初始随机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通知消息为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以便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期望切换的目标网络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为HO command消息。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在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之后,所述通知消息为下列消息中的一种:物理层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因此,终端设备能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灵活的采取更适合的空口技术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上面结合图1至图7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下面结合图8至图11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终端设备800能够执行图1至图7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该终端设备800包括:
确定单元810,所示确定单元810用于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发送单元820,所述发送单元820用于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能够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网络设备900能够执行图1至图7的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该网络设备900包括:
确定单元910,所述确定单元910用于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发送单元920,所述发送单元920用于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能够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装置100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应理解,装置1000能够执行图1至图7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该装置1000包括:
存储器1010,用于存储程序;
收发器1020,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1030,用于执行存储器1010中的程序,处理器1030与所述存储器1010和所述收发器1020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010存储的所述指令,以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能够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装置110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应理解,装置1100能够执行图1至图7的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该装置1100包括:
存储器1110,用于存储程序;
收发器1120,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1130,用于执行存储器1110中的程序,处理器1130与所述存储器1110和所述收发器1120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110存储的所述指令,以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能够从空口技术的多种可选方式中确定实际通信采用的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由所述网络设备从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所述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初始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为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所述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所述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包括:
确定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中资源块分配RB allocation域内容值;
根据所述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或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确定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其中,当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为DFT-s-OFDM时确定的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与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为CP-OFDM时确定的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不同;
在确定的所述资源位置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期望切换的目标网络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为切换命令HO command。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初始接入所述网络设备之后,所述通知消息为下列消息中的一种:
物理层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空口技术选择策略,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选择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所述空口技术选择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选择通知消息,所述选择通知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将采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当空口技术为随机接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长期演进系统LTE的随机接入方式、简易随机接入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上行波形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方式,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上行多址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方式,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方式,低码率传播Low code rate spreading方式,频域传播Frequency domain spreading方式,非正交编码多址接入NCM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MA方式,型分多址接入PDMA方式,资源扩展多址接入RSMA方式,交织网格多址接入IGMA方式,利用特征向量拓展的低密度扩展LDS-SVE方式,基于低码率和特征签名的共享接入LSS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CA方式,交织多址接入IDMA方式,复分多址接入RDMA方式,分组正交编码接入GOCA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调制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方式,16正交相移键控16QAM方式,64正交相移键控64QAM方式,256正交相移键控256QAM方式,子载波间星座映射Constellation mapping among subcarriers方式,非均匀正交幅度调制Non-uniform QAM方式,结合MIMO的高阶调制Higher order modul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MIMO,编码调制Coded modulations方式,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二进制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BPSK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正交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QPSK方式,星座差值Constellation Interpolation;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双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频分双工FDD方式,时分双工TDD方式,动态时分双工Dynamic TDD方式,灵活双工Flexible duplex方式,空分全双工Spacedivision full-duplex方式,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上行控制信道的编码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极化码Polar Codes编码方式,重复Repetition编码方式,块码Block coding编码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非激活态Inactive态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免授权Grant-free传输方式,两步随机接入2-step RACH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子载波间隔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15kHz*2n,n为整数;
当空口技术为Slot类型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时隙Slot duration为7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短时隙Mini-slot duration为m个OFDM符号,m∈[1,6];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传输TTI长度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
网络设备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确定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为系统消息,以便于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初始随机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为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以便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期望切换的目标网络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为切换命令HO command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网络设备之后,所述通知消息为下列消息中的一种:
物理层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18.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当空口技术为随机接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长期演进系统LTE的随机接入方式、简易随机接入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上行波形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方式,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上行多址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方式,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方式,低码率传播Low code rate spreading方式,频域传播Frequency domain spreading方式,非正交编码多址接入NCM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MA方式,型分多址接入PDMA方式,资源扩展多址接入RSMA方式,交织网格多址接入IGMA方式,利用特征向量拓展的低密度扩展LDS-SVE方式,基于低码率和特征签名的共享接入LSS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CA方式,交织多址接入IDMA方式,复分多址接入RDMA方式,分组正交编码接入GOCA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调制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方式,16正交相移键控16QAM方式,64正交相移键控64QAM方式,256正交相移键控256QAM方式,子载波间星座映射Constellation mapping among subcarriers方式,非均匀正交幅度调制Non-uniform QAM方式,结合MIMO的高阶调制Higher order modul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MIMO,编码调制Coded modulations方式,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二进制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BPSK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正交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QPSK方式,星座差值Constellation Interpolation;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双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频分双工FDD方式,时分双工TDD方式,动态时分双工Dynamic TDD方式,灵活双工Flexible duplex方式,空分全双工Spacedivision full-duplex方式,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上行控制信道的编码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极化码Polar Codes编码法方式,重复Repetition编码方式,块码Block coding编码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非激活态Inactive态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免授权Grant-free传输方式,两步随机接入方式2-step RACH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子载波间隔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15kHz*2n,n为整数;
当空口技术为Slot类型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时隙Slot duration为7个和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短时隙Mini-slot duration为m个OFDM符号,m∈{1,6};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传输TTI长度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
1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用于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由所述网络设备从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确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初始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为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所述发送单元具体还用于:
确定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中资源块分配RB allocation域内容值;
根据所述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或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确定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其中,当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为DFT-s-OFDM时确定的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与上行波形的目标方式为CP-OFDM时确定的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的资源位置不同;
在确定的所述资源位置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期望切换的目标网络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为切换命令HOcommand。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为下列消息中的一种:
物理层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空口技术选择策略,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选择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所述空口技术选择策略。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选择通知消息,所述选择通知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将采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29.根据权利要求19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当空口技术为随机接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长期演进系统LTE的随机接入方式、简易随机接入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上行波形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方式,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上行多址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方式,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方式,低码率传播Low code rate spreading方式,频域传播Frequency domain spreading方式,非正交编码多址接入NCM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MA方式,型分多址接入PDMA方式,资源扩展多址接入RSMA方式,交织网格多址接入IGMA方式,利用特征向量拓展的低密度扩展LDS-SVE方式,基于低码率和特征签名的共享接入LSS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CA方式,交织多址接入IDMA方式,复分多址接入RDMA方式,分组正交编码接入GOCA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调制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方式,16正交相移键控16QAM方式,64正交相移键控64QAM方式,256正交相移键控256QAM方式,子载波间星座映射Constellation mapping among subcarriers方式,非均匀正交幅度调制Non-uniform QAM方式,结合MIMO的高阶调制Higher order modul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MIMO,编码调制Coded modulations方式,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二进制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BPSK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正交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QPSK方式,星座差值Constellation Interpolation;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双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频分双工FDD方式,时分双工TDD方式,动态时分双工Dynamic TDD方式,灵活双工Flexible duplex方式,空分全双工Spacedivision full-duplex方式,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上行控制信道的编码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极化码Polar Codes编码方式,重复Repetition编码方式,块码Block coding编码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非激活态Inactive态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免授权Grant-free传输方式,两步随机接入2-step RACH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子载波间隔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15kHz*2n,n为整数;
当空口技术为Slot类型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时隙Slot duration 为7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短时隙Mini-slot duration为m个OFDM符号,m∈[1,6];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传输TTI长度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
3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用于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可选方式中确定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为系统消息,以便于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初始随机接入所述网络设备。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为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2,以便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初始随机接入的消息3。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期望切换的目标网络设备,所述通知消息为切换命令HOcommand消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为下列消息中的一种:
物理层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AC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36.据权利要求30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项空口技术的目标方式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当空口技术为随机接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长期演进系统LTE的随机接入方式、简易随机接入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上行波形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方式,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上行多址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方式,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方式,低码率传播Low code rate spreading方式,频域传播Frequency domain spreading方式,非正交编码多址接入NCM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MA方式,型分多址接入PDMA方式,资源扩展多址接入RSMA方式,交织网格多址接入IGMA方式,利用特征向量拓展的低密度扩展LDS-SVE方式,基于低码率和特征签名的共享接入LSSA方式,非正交编码接入NOCA方式,交织多址接入IDMA方式,复分多址接入RDMA方式,分组正交编码接入GOCA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调制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方式,16正交相移键控16QAM方式,64正交相移键控64QAM方式,256正交相移键控256QAM方式,子载波间星座映射Constellation mapping among subcarriers方式,非均匀正交幅度调制Non-uniform QAM方式,结合MIMO的高阶调制Higher order modul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MIMO,编码调制Coded modulations方式,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二进制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BPSK方式,将比特映射到符号的接近正交相移键控的旋转正交幅度调制Mappings of bits to symbol(s)Rotated-QAM up to QPSK方式,星座差值Constellation Interpolation;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双工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频分双工FDD方式,时分双工TDD方式,动态时分双工Dynamic TDD方式,灵活双工Flexible duplex方式,空分全双工Spacedivision full-duplex方式,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上行控制信道的编码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极化码Polar Codes编码法方式,重复Repetition编码方式,块码Block coding编码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非激活态Inactive态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免授权Grant-free传输方式,两步随机接入方式2-step RACH方式;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子载波间隔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15kHz*2n,n为整数;
当空口技术为Slot类型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时隙Slot duration为7个和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短时隙Mini-slot duration为m个OFDM符号,m∈{1,6};和/或
当空口技术为传输TTI长度时,目标方式为下列中的一种,{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2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下行短TTI长度:7个OFDM符号,上行短TTI长度:14个OFDM符号}。
CN201710005557.8A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Active CN108271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5557.8A CN108271214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2011570630.4A CN112714471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2011570554.7A CN112714470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1811130088.3A CN109246754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A3049291A CA3049291C (en) 2017-01-04 2017-12-27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17890515.4A EP3567904B1 (en) 2017-01-04 2017-12-27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implementing same
CN201780081907.7A CN110140373B (zh) 2017-01-04 2017-12-27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PCT/CN2017/119086 WO2018126972A1 (zh) 2017-01-04 2017-12-27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BR112019013825-0A BR112019013825B1 (pt) 2017-01-04 2017-12-27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aparelho,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JP2019556412A JP6955579B2 (ja) 2017-01-04 2017-12-27 通信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EP21163743.4A EP3902320B1 (en) 2017-01-04 2017-12-27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6/503,206 US11071146B2 (en) 2017-01-04 2019-07-03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7/378,325 US11864239B2 (en) 2017-01-04 2021-07-16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5557.8A CN108271214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0088.3A Division CN109246754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2011570554.7A Division CN112714470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2011570630.4A Division CN112714471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1214A true CN108271214A (zh) 2018-07-10
CN108271214B CN108271214B (zh) 2022-07-22

Family

ID=62770726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0088.3A Active CN109246754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2011570554.7A Active CN112714470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1710005557.8A Active CN108271214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2011570630.4A Active CN112714471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1780081907.7A Active CN110140373B (zh) 2017-01-04 2017-12-27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0088.3A Active CN109246754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2011570554.7A Active CN112714470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0630.4A Active CN112714471B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201780081907.7A Active CN110140373B (zh) 2017-01-04 2017-12-27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071146B2 (zh)
EP (2) EP3567904B1 (zh)
JP (1) JP6955579B2 (zh)
CN (5) CN109246754B (zh)
CA (1) CA3049291C (zh)
WO (1) WO2018126972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8984A (zh) * 2019-03-17 2019-07-23 天津大学 一种融合空间调制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通信方法
WO2020056733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负荷控制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WO2020087379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随机接入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94973A (zh) * 2019-01-25 2020-06-16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
CN111436137A (zh) * 2019-02-02 2020-07-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0156247A1 (zh) * 2019-02-03 2020-08-0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227950A1 (en) * 2019-05-15 2020-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step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
CN112243276A (zh) * 2019-07-19 2021-01-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信息发送、资源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WO2021120126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574924A (zh) * 2019-03-26 2021-10-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配置和指示
WO2022021059A1 (zh) * 2020-07-28 2022-0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方式指示方法和装置、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WO2022042247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形指示方法及芯片、系统
WO2024060180A1 (en) * 2022-09-23 2024-03-28 Mavenir Systems, Inc.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dft-s-ofdm and cp-ofd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22327A1 (ko) * 2016-06-22 2017-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는 단말
KR102409785B1 (ko) * 2017-03-23 2022-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접속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1196520B2 (en) * 2017-05-14 2021-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encoding waveform and slot information
US11394517B2 (en) * 2018-01-12 2022-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multiplexing of a reference signal on an uplink shared channel
CN110876195B (zh) * 2018-08-31 2023-05-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非正交多址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WO2020198924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北京欧珀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中的消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416954A1 (en) * 2019-08-13 2022-12-2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rq feedback
CN114143791B (zh) * 2021-12-09 2024-04-26 中央民族大学 基于RSMA的Cell-free系统的传输方法
WO2023220924A1 (en) * 2022-05-17 2023-11-2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plink transmission
TWI812371B (zh) * 2022-07-28 2023-08-11 國立成功大學 基於人工智慧算法之下行模式區分多址接入系統資源分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8759A (zh) * 2011-12-31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模式选择的方法、分组网关和策略与计费控制功能实体
US20140022981A1 (en) * 2011-03-28 2014-01-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05135A (zh) * 2013-04-02 2014-10-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空口资源利用率统计方法和设备
US20150208386A1 (en) * 2012-08-01 2015-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ignal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9942C (zh) * 2003-05-13 2006-04-05 武汉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
US7426627B2 (en) * 2006-03-10 2008-09-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Selective address translation for a resource such as a hardware device
CN101296024A (zh) * 2007-04-28 2008-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讯系统中单向业务的上行同步方法
US8169992B2 (en) * 2007-08-08 2012-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scrambling during random access
US8369269B2 (en) * 2007-09-18 2013-02-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CN101489258B (zh) * 2008-01-16 2010-12-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1500308A (zh) * 2008-01-31 2009-08-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系统hsdpa中高阶调制信令传输方法
WO2009128642A2 (en) * 2008-04-14 2009-10-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CN101668340B (zh) * 2008-09-05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68328B (zh) * 2008-09-05 2012-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
US8913672B2 (en) * 2008-09-12 2014-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ly identifying system waveform in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1883406B (zh) * 2009-05-07 2015-04-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JP4852166B1 (ja) * 2010-08-04 2012-0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8902830B2 (en) 2010-12-28 2014-12-02 Motorola Mobility Llc Energy-saving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US8908656B2 (en) * 2011-01-10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CN103298090B (zh) * 2012-03-02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20140022711A (ko) * 2012-08-14 2014-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 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833802B (zh) * 2012-08-15 2015-09-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US9692550B2 (en) * 2012-11-29 2017-06-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aveform selection and adaptation
US9544842B2 (en) * 2012-12-06 2017-0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Network-based intelligent radio access control
CN103944855B (zh) 2013-01-18 2018-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962492B1 (en) * 2013-02-26 2021-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circuit switched fall back (csfb) performance
WO2014131186A1 (zh) * 2013-02-28 2014-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4509157B (zh) * 2013-06-08 2018-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及调制编码方案的通知方法、装置
US9735863B2 (en) * 2013-10-02 2017-08-15 Nec Corporation Low-latency synchronous clock distribution and recovery for high-speed OFMDA-based mobile backhaul
US20160128130A1 (en) * 2014-10-31 2016-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xed-mod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US9414298B1 (en) * 2015-05-29 2016-08-09 Apple Inc. Dynamic aggression management of cellular connectivity
US10397947B2 (en) * 2016-08-12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waveform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140715B2 (en) * 2016-10-26 202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veform-dependent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JP6876238B2 (ja) * 2016-11-02 2021-05-2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MX2019004848A (es) * 2016-11-03 2019-06-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cedimient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equipo de usuario y dispositivo de red.
WO2018085701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Intel IP Corporation Message 3 transmiss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nr
US10327265B2 (en) * 2016-11-04 2019-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timing designs
CN108023709B (zh) * 2016-11-04 2022-03-15 夏普株式会社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8064049B (zh) * 2016-11-08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JP6828156B2 (ja) * 2016-11-11 2021-02-10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
US10477592B2 (en) * 2016-11-16 2019-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 waveform during RACH procedure and autonomous UL transmission
US10681727B2 (en) * 2016-12-19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parameter selection during random access message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22981A1 (en) * 2011-03-28 2014-01-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88759A (zh) * 2011-12-31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模式选择的方法、分组网关和策略与计费控制功能实体
US20150208386A1 (en) * 2012-08-01 2015-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ignal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4105135A (zh) * 2013-04-02 2014-10-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空口资源利用率统计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NR RACH Procedur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 》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6733A1 (zh) * 2018-09-21 2020-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负荷控制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US11968721B2 (en) 2018-10-31 2024-04-23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indication information
WO2020087379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随机接入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94973A (zh) * 2019-01-25 2020-06-16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
CN111294973B (zh) * 2019-01-25 2022-05-27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
CN111436137A (zh) * 2019-02-02 2020-07-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0156072A1 (zh) * 2019-02-02 2020-08-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436137B (zh) * 2019-02-02 2022-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0156247A1 (zh) * 2019-02-03 2020-08-0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48984B (zh) * 2019-03-17 2021-01-19 天津大学 一种融合空间调制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通信方法
CN110048984A (zh) * 2019-03-17 2019-07-23 天津大学 一种融合空间调制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通信方法
CN113574924A (zh) * 2019-03-26 2021-10-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配置和指示
WO2020227950A1 (en) * 2019-05-15 2020-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step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
CN112243276A (zh) * 2019-07-19 2021-01-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信息发送、资源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WO2021120126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287141A (zh) * 2020-07-28 2022-04-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方式指示方法和装置、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WO2022021059A1 (zh) * 2020-07-28 2022-0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方式指示方法和装置、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WO2022042247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形指示方法及芯片、系统
WO2024060180A1 (en) * 2022-09-23 2024-03-28 Mavenir Systems, Inc.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dft-s-ofdm and cp-ofd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0373B (zh) 2023-08-22
CN110140373A (zh) 2019-08-16
JP2020509717A (ja) 2020-03-26
EP3902320B1 (en) 2023-01-25
CN109246754B (zh) 2019-10-22
CN112714471A (zh) 2021-04-27
EP3567904B1 (en) 2021-04-21
CN112714470A (zh) 2021-04-27
CN112714470B (zh) 2022-09-02
US20210345421A1 (en) 2021-11-04
EP3567904A1 (en) 2019-11-13
US11071146B2 (en) 2021-07-20
CN112714471B (zh) 2022-06-10
CA3049291C (en) 2023-10-03
US20190373644A1 (en) 2019-12-05
BR112019013825A2 (pt) 2020-01-28
EP3567904A4 (en) 2020-01-01
CA3049291A1 (en) 2018-07-12
WO2018126972A1 (zh) 2018-07-12
CN109246754A (zh) 2019-01-18
EP3902320A1 (en) 2021-10-27
US11864239B2 (en) 2024-01-02
CN108271214B (zh) 2022-07-22
JP6955579B2 (ja) 202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75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JP7446641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のリソース割振り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EP2293507A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cluding a dc sub-carri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318086A (zh) 分配时频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EP175194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nfigurable cyclic prefix length
KR20080112077A (ko) Rach 프리엠블 구성방법 및 전송방법
CA2539925A1 (e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soft handoff and broadcast services in a wireless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57702A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提供上行链路结构和最小化导频信号开销的方法与系统
CN108633007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222268B (zh) 连续频分多址系统跳频发射机、接收机装置及其跳频方法
CN106027441B (zh) 一种调制信号的方法、设备
CN110089170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0419260A (zh)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08886442A (zh)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其方法
CN101325432B (zh) 跳频信令的发射方法、跳频模式和调度信令配置方法
CN102158253B (zh) 跳频信令的发射方法、跳频模式和调度信令配置方法
CN108667759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JP2009290899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そ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06612162B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干扰检测方法和装置
KR20170049379A (ko) 협대역 무선통신 셀률러 시스템을 위한 동기신호를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07025A (zh) 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