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8328B - 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8328B
CN101668328B CN2008101197257A CN200810119725A CN101668328B CN 101668328 B CN101668328 B CN 101668328B CN 2008101197257 A CN2008101197257 A CN 2008101197257A CN 200810119725 A CN200810119725 A CN 200810119725A CN 101668328 B CN101668328 B CN 1016683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ach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multiple access
uplink multi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97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8328A (zh
Inventor
常俊仁
李亚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197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83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8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8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3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其中方法包括: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采用与所述PRACH对应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接收机制处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用户设备的接入性能。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RAN39次会议上,确定了关于长期演进进一步增强(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以下简称:LTE-A)的研究项目,该研究项目的重要目标是针对增强的国际移动通信(IMT-Advanced)以及LTE-A的需求讨论可能的技术方案。LTE-A的最终目的是保持3GPP在4G标准中的绝对竞争优势,LTE-A的一些性能指标甚至可能超出IMT-Advanced的性能要求。 
为了保持与长期演进(LTE)的兼容性,目前,3GPP已经就LTE-A的需求达成以下共识:LTE-A系统能够支持LTE系统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以下简称:UE);LTE-A系统的UE能够在LTE系统中运行。图1为UE接入场景的示意图。LTE系统中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SC-FDMA)技术,而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OFDMA)成为LTE-A系统中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必要选择之一。同时,考虑到后向兼容LTE系统的问题,LTE-A系统中采用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将很有可能是SC-FDMA和OFDMA技术的混合多址接入技术(如图1所示)。 
图2为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的示意图。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以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以下简称:FDD)为例(如图2所示), 一个10毫秒的无线帧由10个子帧构成,每个子帧又被分为两个时隙,每个时隙为0.5毫秒。 
在UE进行随机接入之前,需要首先获取LTE系统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配置,如表1所示,为目前LTE系统中PRACH资源的配置表。 
表1.LTE系统中PRACH资源的配置表 
  
PRACH配置 系统帧号 子帧号
0 Even 1
1 Even 4
2 Even 7
3 Any 1
4 Any 4
5 Any 7
6 Any 0,5
7 Any 2,7
8 Any 3,8
9 Any 1,4,7
10 Any 2,5,8
11 Any 3,6,9
12 Any 0,2,4,6,8
13 Any 1,3,5,7,9
14 Any 0,1,2,3,4,5,6,7,8,9
15 Even 9
从上述PRACH资源的配置表中可以看出,LTE系统中PRACH资源配置有16种,分别为PRACH配置0~15。每一种配置分别对应了相应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例如,PRACH配置6表示在任意的无线帧内,第0和第5个子帧为UE发送随机接入的前导(Preamble)信号的PRACH资源的位置。 
综上所述,在LTE系统中,由于UE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SC-FDMA,故演进网络基站(eNodeB)采用针对SC-FDMA的解码机制对UE发送的前导信号进行解码。但是,在LTE-A系统中,由于UE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存在两个选择,分别为SC-FDMA和OFDMA方式,所以当UE执行随机接入时,LTE-A系统的eNodeB在接收到UE发送的前导信号后,为了获知UE使用了哪种方式发射前导信号,eNodeB需要进行盲检测,该盲检测的过程使得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大大降低,进而影响了UE的接入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提高了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UE的接入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PRACH相对于第一PRACH的偏移量; 
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采用与所述PRACH对应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接收机制处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演进网络基站,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发送模块,用于接收配置模块的输出的PRACH的配置信息,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 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PRACH相对于第一PRACH的偏移量; 
监听模块,用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发送模块发送的PRACH的配置信息而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采用与所述PRACH对应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接收机制处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系统,包括:用户设备和演进网络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演进网络基站发送的PRACH的配置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所述演进网络基站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PRACH;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配置模块输出的PRACH的配置信息,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中的第一接收模块;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PRACH相对于第一PRACH的偏移量; 
监听模块,用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发送的PRACH的配置信息而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采用与所述PRACH对应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接收机制处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为前导信号配置不同的PRACH,且PRACH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然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前导信号,能够明确区分发送前导信号所采用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使得采用相应的接收机制处理该前导信号,无需进行盲检测,提高了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UE接入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随机接入方法中实现步骤202的第一种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随机接入方法中实现步骤202的第二种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随机接入方法中实现步骤202的第三种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随机接入方法中实现步骤202的第四种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随机接入方法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随机接入方法的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随机接入方法的另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随机接入方法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六随机接入方法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七随机接入方法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演进网络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随机接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PRACH; 
步骤102、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 
步骤103、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UE根据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步骤104、采用与PRACH对应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接收机制处理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102可以具体为:将PRACH的配置信息通过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的方式发送给UE,该PRACH的配置信息即步骤101中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的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PRACH的信息。 
上述PRACH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可以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PRACH相对于第一PRACH的偏移量。 
本实施例为前导信号配置不同的PRACH,且PRACH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然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前导信号,能够明确区分发送前导信号所采用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使得采用相应的接收机制处理该前导信号,无需进行盲检测,提高了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 
以下各个实施例中,均以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SC-FDMA方式、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OFDMA方式为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除OFDMA方式外,只要是非SC-FDMA方式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都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图。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LTE-A系统中,上述第一PRACH可以为与SC-FDMA对应的PRACH,第二PRACH可以为与OFDMA对应的PRACH。具体地说,本实施例可以包 括: 
步骤201、eNodeB针对SC-FDMA和OFDMA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该PRACH的配置信息还包括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时间和/或频率; 
LTE-A系统的eNodeB为UE(包括LTE中的UE和LTE-A中的UE)分配两种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即RACH1和RACH2。RACH1用于使UE采用SC-FDMA的方式发送前导信号,RACH2用于使UE采用OFDMA的方式发送前导信号。 
步骤202、eNodeB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 
步骤203、eNodeB在为SC-FDMA方式分配的PRACH上监听UE发送的前导信号,并使用针对SC-FDMA的接收机制处理前导信号; 
步骤204、在步骤203的同时,eNodeB在为OFDMA方式分配的PRACH上监听UE发送的前导信号,并使用针对OFDMA的接收机制处理前导信号。 
进一步的,步骤202中eNodeB可以采用两个不同的广播消息或两个不同的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以下简称:SIB),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例如:广播消息x或SIB x用于向LTE UE和LTE-AUE发送与SC-FDMA方式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广播消息y或SIB y用于向LTE-A UE发送与OFDMA方式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其中PRACH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及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及与OFDMA对应的PRACH相对于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偏移量。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向UE通知PRACH的配置信息。在下面几种方法中所涉及的已创建的信息消息或信息块是指在LTE系统中已经创建的信息消息或信息块,新创建的信息消息或信息块是指为了使得该随机接入方法适用于LTE-A系统而新创建的信息消息或信息块。
第一种方法:利用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传输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的指示信息,再利用指示信息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传输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上述偏移量;或者,利用已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传输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的指示信息,再利用指示信息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传输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上述偏移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随机接入方法中实现步骤202的第一种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5所示,具体地说,利用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消息(可称之为SystemInformationMaster或MasterInformationBlock)或已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可称之为SystemInformation1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以下简称:SIB-1)中的预留比特的全部或部分指示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SImessage)或者新创建的SIB,用该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向UE广播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该方法中主系统信息块或第一系统信息块都作了修改,增加了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哪个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SIB中传输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 
在UE接收到主系统信息块或第一系统信息块后,获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的指示信息,在接收到该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后,在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中获取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当UE发起随机接入时,如果UE选择使用OFDMA的随机接入方式接入eNodeB,则UE利用该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中指示的与OFDMA对应的PRACH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如果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或已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的信息量足够大,也可以直接采用它们的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传输与OFDMA对应的 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在UE接收到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或已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后,从中获取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 
第二种方法:采用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所指示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已创建的系统信息块来传输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采用新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消息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来传输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随机接入方法中实现步骤202的第二种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6所示,具体地说,上述采用新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可称之为SystemInfornationMaster1或MasterInformationBlock1),即在LTE-A系统中,设置SystemInformationMaster1用于指示LTE-A UE相对于LTE UE所特有的信息,该特有信息主要包括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通知UE在哪个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中可以接收到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LTE-A系统的UE接收SystemInformationMaster1以及该SystemInformationMaster1所指示/调度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从而获取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原有的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amtionMaster)用于指示LTE UE和LTE-A UE的公共信息,该公共信息主要包括系统下行带宽、系统帧号、传输天线的数目以及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通知UE在哪个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已创建的SIB中可以接收到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LTE UE和LTE-A UE都接收SystemInformationMaster及相应的被调度/指示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已创建的SIB;其中SystemInformationMaster1消息具有与SystemInformationMaster消息相同的特性,如周期性及调度方式等。
在UE接收到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后,从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所指示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已创建的SIB中获取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在UE接收到新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后,从新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中获取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 
第三种方法:采用已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SIB-1)中所指示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已创建的系统信息块来传输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采用新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SIB-1bis)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来传输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随机接入方法中实现步骤202的第三种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7所示,具体地说,在LTE-A系统中,本实施例采用新创建的SIB-1bis(也可称之为SystemInformation1bis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bis),即设置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bis用于指示LTE-A UE相对于LTE UE所特有的信息,该特有信息主要包括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通知UE在哪个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中可以接收到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LTE-A系统的UE接收SIB-1bis,以及SIB-1bis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从而获取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原有的已创建的SIB-1(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用于指示LTE UE和LTE-A UE的公共信息,该公共信息主要包括系统下行带宽、系统帧号、传输天线的数目以及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通知UE在哪个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已创建的SIB中可以接收到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LTE UE和LTE-A UE都接收SIB-1,及SIB-1所指示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已创建的SIB;其中SIB-1bis消息具有与SIB-1消息相同的特性,如周期性及调 度方式。 
在UE接收到SIB-1后,从SIB-1中所指示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已创建的SIB中获取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在UE接收到SIB-1bis后,从SIB-1bis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中获取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 
第四种方法:采用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已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来传输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随机接入方法中实现步骤202的第四种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8所示,如果用于传输PRACH的配置信息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SIB中有预留的比特字段,利用预留的比特字段的全部或部分传输与OFDMA方式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LTE-A UE读取该字段,当UE发起随机接入时,如果UE选择OFDMA随机接入方式接入eNodeB,则UE从接收到的系统信息消息或SIB中获取与OFDMA方式对应的PRACH或偏移量,根据该与OFDMA方式对应的PRACH或偏移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该方法中对主系统信息块或第一系统信息块都没有作修改。 
第五种方法:通过在切换命令消息或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增加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以下简称:IE),将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发送给UE。 
具体地说,当UE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状态时,eNodeB可以采用专用的消息或在现有的消息来通知UE与OFDMA方式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例如:在切换发生前,eNodeB向发出切换命令消息,该切换命令消息中携带有目标基站等切换信息,本实施例在该切换命令消息中增加新的IE,用于通知UE与OFDMA方式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或者,在eNodeB向UE发送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增加新的IE,用于通知UE与OFDMA方式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
采用上述五种方法的随机接入方法适用于LTE和LTE-A系统,上述五种方法中涉及到可以采用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SIB来传输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或偏移量;相对于采用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采用新创建的SIB具有进一步的优点:当应用于LTE系统中,UE不需要获知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时,可以不向UE发送该新创建的SIB,从而减少了占用的资源。 
当通过上述五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使UE获取到偏移量时,在步骤202之后还包括:UE根据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偏移量,获取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 
具体地说,在LTE-A系统中,当UE发起随机接入时,如果UE选择OFDMA的随机接入方式,则UE可以根据公式(1)来获取与OFDMA方式对应的PRACH配置信息: 
TOFDMA=TSC-FDMA+offset   (1) 
其中,TOFDMA表示针对于UE选择的PRACH配置信息,可以为UE使用O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子帧号,TSC-FDMA表示针对于UE选择的PRACH配置中所给出的可以使用SC-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子帧号,offset表示可以采用O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子帧与可以采用SC-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子帧之间的相对偏移量。 
针对于每一种PRACH,系统可以静态设定不同的偏移量offset;此外,也可以由eNodeB动态设定偏移量offset的值,并将该offset值采用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的方式通知UE,offset以子帧为单位。 
作为上述根据公式(1)获取与OFDMA方式对应的PRACH配置信息的替换方案,UE还可以根据公式(2)来获取与OFDMA方式对应的PRACH配置信息: 
FOFDMA=FSC-FDMA+offset         (2)
其中,FOFDMA表示针对于UE选择的PRACH配置,可以使用OFDMA的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频率,FSC-FDMA表示针对于UE选择的PRACH配置中所给出的可以使用SC-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频率,offset表示可以采用O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频率与可以采用SC-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频率之间的相对偏移量。 
针对于每一种PRACH,系统可以静态设定不同的偏移量offset;此外,也可以由eNodeB动态设定偏移量offset的值,并将该offset值采用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的方式通知UE。 
本实施例针对SC-FDMA和OFDMA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然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前导信号,能够明确区分发送前导信号所采用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使得采用相应的接收机制处理该前导信号,无需进行盲检测,提高了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上述五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用于将PRACH的配置信息通知给UE,使得本实施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实施例还可以将偏移量通知给UE,减少了需要通知给UE的PRACH的配置信息的信息量,节省了资源。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随机接入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步骤201中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采用时分方式,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一帧中的多个子帧进行划分,使得子帧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子帧作为与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具体为SC-FDMA)对应的第一PRACH,第二部分子帧作为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具体为OFDMA)对应的第二PRACH;进一步的,子帧还可以包括第三部分子帧,用于传输动态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 
如图9所示,整个带宽的中心频带部分用于随机接入信道,将一帧划分为10个子帧,并将这些子帧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子帧用于SC-FDMA 的随机接入信道,即RACH1;第二部分子帧用于OFDMA的随机接入信道,即RACH2。相应地,eNode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使用对应的接收机制处理UE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本实施例设子帧#1、#4和#7用于SC-FDMA方式的随机接入,假设系统中用O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子帧与可以采用SC-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子帧之间的相对偏移量offset=1,则子帧#2、#5和#8可用于OFDMA方式的随机接入;另外,对于剩余的子帧如#3、#6和#9,可以由eNodeB进行实时控制及动态调整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并通过广播消息或专用消息通知UE。也就是说,LTE-A系统可以固定一定的子帧及随机接入方式,而将其他剩余的子帧用于eNodeB在SC-FDMA和OFDMA之间根据请求接入的UE的情况进行实时的动态控制,控制其随机接入的多址接入方式。此外,其他剩余的子帧也可以由eNodeB动态调动,用于传输用户数据。 
对于固定配置的PRACH,eNodeB也可以实时动态地改变其上行的随机接入方式,并在改变后利用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通知UE。例如:eNodeB可以将本来对应于SC-FDMA的传输方式的一个或多个PRACH临时用于OFDMA方式的传输,并且将所述临时用于OFDMA方式的PRACH的信息通过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的方式通知UE。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利用广播消息通知UE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二中描述的第一种方法至第四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所涉及的利用单播消息通知UE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二中第五种方法。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采用时分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达到了提高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的技术效果。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随机接入方法的一种情况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步骤201中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 的PRACH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采用频分方式,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系统的频域中划分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频域作为与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具体为SC-FDMA)对应的第一PRACH,第二部分频域作为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具体为OFDMA)对应的第二PRACH;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PRACH的频率信息。 
如图10所示,LTE-A系统在频域上划分出两个部分(即两种随机接入信道RACH1和RACH2)用于UE进行随机接入,第一部分频域用于使UE采用SC-FDMA方式接入,第二部分频域用于使UE采用OFDMA方式接入。当eNodeB通过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向UE通知OFDMA方式的随机接入信道信息(即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时,将该随机接入信道信息的频率信息一并通知给UE;该频率信息可以用真正的频点信息表示,也可以用与中心频点的偏移量表示,UE利用实施例二中的公式(2)确定与OFDMA方式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配置信息。 
例如图10中,在频率f0处,子帧#1、#4和#7用于SC-FDMA方式的随机接入,而在频率f1处,子帧#1、#4和#7用于OFDMA方式的随机接入。相应地,eNode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使用对应的接收机制检测UE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随机接入方法的另一种情况的示意图。进一步的,若LTE-A系统中心的RACH带宽两侧的剩余带宽不能单独支持一个RACH信道,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频率汇聚(或者说子载波汇聚)的方法配置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具体为OFDMA)对应的第二PRACH,设计出用于OFDMA的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PRACH的汇聚频率信息。 
表2为本实施例中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表;表3为本实施例中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表。
表2.实施例四中LTE-A系统的PRACH的配置信息表(OFDMA) 
  
PRACH配置 系统帧号 子帧号 接入频率
0 Even 1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1 Even 4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2 Even 7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3 Any 1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4 Any 4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5 Any 7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6 Any 0,5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7 Any 2,7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8 Any 3,8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9 Any 1,4,7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10 Any 2,5,8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11 Any 3,6,9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12 Any 0,2,4,6,8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13 Any 1,3,5,7,9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14 Any 0,1,2,3,4,5,6,7,8,9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15 Even 9 f1或汇聚频率信息
表3.实施例四中LTE-A系统的PRACH的配置信息表(SC-FDMA) 
  
PRACH配置 系统帧号 子帧号
0 Even 1
1 Even 4
2 Even 7
3 Any 1
4 Any 4
5 Any 7
6 Any 0,5
  
7 Any 2,7
8 Any 3,8
9 Any 1,4,7
10 Any 2,5,8
11 Any 3,6,9
12 Any 0,2,4,6,8
13 Any 1,3,5,7,9
14 Any 0,1,2,3,4,5,6,7,8,9
15 Even 9
表2和表3中“Even”表示奇数帧,“Any”表示任意帧。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利用广播消息通知UE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二中描述的第一种方法至第四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所涉及的利用单播消息通知UE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二中第五种方法。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采用频分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达到了提高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的技术效果;同时,考虑到LTE-A系统将占用更大的带宽,可以在保持原有LTE系统PRACH的配置信息的基础上,使得OFDMA的随机接入信道占用其他的频带带宽。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随机接入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步骤201中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分奇偶帧进行处理,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偶数帧内的PRACH作为与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一PRACH;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奇数帧内的PRACH作为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二PRACH。具体地说,在奇数帧内,RACH信道为OFDMA方式,在偶数帧内,RACH信道为SC-FDMA方式;或者,在奇数帧内,RACH信道为SC-FDMA方式,在偶数帧内,RACH信道为OFDMA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将第偶数帧作为与SC-FDMA对应的PRACH, 将第奇数帧作为与OFDMA对应的PRACH,这样,UE分奇偶帧采用不同的方式在相应的PRACH上发送前导信号,eNodeB在对应的奇偶帧内使用相应的接收机制处理接收到的前导信号。 
表4为本实施例中与SC-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表;表3为本实施例中与OFDMA对应的PRACH的配置信息表。 
表4.实施例五中LTE-A系统的PRACH的配置信息表(SC-FDMA) 
  
PRACH配置 系统帧号 子帧号
0 Even 1
1 Even 4
2 Even 7
表5.实施例五中LTE-A系统的PRACH的配置信息表(OFDMA) 
  
PRACH配置 系统帧号 子帧号
0 Odd 1
1 Odd 4
2 Odd 7
其中“Even”表示奇数帧,“Odd”表示偶数帧。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利用广播消息通知UE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二中描述的第一种方法至第四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所涉及的利用单播消息通知UE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二中第五种方法。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采用分奇偶帧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达到了提高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的技术效果。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六随机接入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步骤201中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在时域上将一帧内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PRACH划分为两部分,即将发送前导信号的子帧划分为两部分,将一个子帧的第一部分作为与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SC-FDMA)对应的第一PRACH; 将所述子帧的第二部分作为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OFDMA)对应的第二PRACH。 
具体地说,可以将一个子帧内的第一个时隙用于发送SC-FDMA方式的随机接入前导信号,而在第二个时隙用于发送OFDMA方式的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在LTE-A系统中,eNodeB利用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的方式,将上述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在UE接收到该PRACH的配置信息后而发起随机接入时,如果UE选择SC-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则UE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子帧的第一个时隙内将前导信号发送给eNodeB。如果UE选择OFDMA的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则UE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子帧的第二个时隙内将前导信号发送给eNodeB。eNodeB分别在第一个时隙和第二个时隙内,使用对应的接收机制处理接收到的前导信号。 
此外,本实施例还可以不按照时隙为单位来进行划分,也就是说,eNodeB可以动态决定在一个子帧内使用SC-FDMA的随机接入方式的时隙的长度和使用OFDMA的随机接入方式的时隙的长度,并将这些信息广播或单播给UE。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利用广播消息通知UE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二中描述的第一种方法至第四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所涉及的利用单播消息通知UE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二中第五种方法。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采用在时域上将子帧划分为两部分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达到了提高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的技术效果。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七随机接入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步骤201中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在频域上将一帧内用于发送前导信号的PRACH划分为两部分,即将发送前导信号的子载波划分为第一部分子载波和第二部分 子载波,第一部分子载波作为与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具体为SC-FDMA)对应的第一PRACH,第二部分子载波作为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具体为OFDMA)对应的第二PRACH。其中PRACH的配置信息还包括PRACH的中心频率、第一PRACH的子载波信息以及第二PRACH的子载波信息或者频率偏移量信息。 
具体地说,在LTE-A系统中,eNodeB将用于发送前导信号的PRACH的中心频率广播或单播或固定分配给UE,然后eNodeB将用于SC-FDMA和OFDMA方式发送的子载波的信息(例如子载波数)广播或单播给UE。当系统在一段时间不发送子载波信息时,表示此时UE使用SC-FDMA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eNodeB可以动态决定在一个PRACH内使用SC-FDMA的随机接入方式的子载波数和使用OFDMA的随机接入方式的子载波数,并将这些信息广播或单播给UE。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利用广播消息通知UE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二中描述的第一种方法至第四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所涉及的利用单播消息通知UE的方法可以是实施例二中第五种方法。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采用在频域上将子帧划分为两部分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分别配置各自不同的PRACH,达到了提高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的技术效果。 
上述实施例三~实施例七以FDD的帧结构为例进行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适用于FDD,也可以适用于时分数字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以下简称:TDD)帧结构下的随机接入。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演进网络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包括:配置模块11,用于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模块12,用于接收配置模块11输出的PRACH的配置信息,将PRACH的配 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监听模块13,用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用户设备根据发送模块12发送的PRACH的配置信息而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处理模块14,用于采用与PRACH对应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接收机制处理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进一步的,发送模块12通过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的方式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PRACH的配置信息可以采用多种传输载体,例如:已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已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和/或,新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消息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已创建的SIB-1中所指示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已创建的系统信息块,和/或,新创建的SIB-1bis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切换命令消息或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增加新的IE等。 
再进一步,本实施例的配置模块11可以采用多种配置方式,例如时分方式(见实施例三)、频分方式(见实施例四)、分奇偶帧(见实施例五)、子帧时域划分方式(见实施例六)、子帧频域划分方式(见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的eNodeB,为前导信号配置不同的PRACH,且PRACH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然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前导信号,能够明确区分发送前导信号所采用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使得采用相应的接收机制处理该前导信号,无需进行盲检测,提高了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包括: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演进网络基站发送的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模块2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1接收到的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进一步的,接收模块21接收到的PRACH的配置信息是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PRACH的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根据eNodeB发送的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使得eNodeB无需进行盲检测,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随机接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用户设备(UE)31和演进网络基站(eNodeB)32。 
其中用户设备31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11,用于接收演进网络基站发送的PRACH的配置信息;第一发送模块312,用于根据第一接收模块311接收到的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演进网络基站32包括:配置模块321,用于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第二发送模块322,用于接收配置模块321输出的PRACH的配置信息,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31中的第一接收模块311;监听模块323,用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发送模块322发送的PRACH的配置信息而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信号;处理模块324,用于采用与PRACH对应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接收机制处理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进一步的,第二发送模块322通过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的方式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31中的第一接收模块311。 
本发明实施例随机接入系统可以包括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中所描述的任一UE和本发明实施例演进网络基站中所描述的任一eNodeB。 
本实施例为前导信号配置不同的PRACH,且PRACH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然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前导信号,能够明确区分发送前导信号所采用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使得采用相应的接收机制处理该前导信号,无需进行盲检测,提高了前导信号的解码效率,进而增强了UE的接入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7)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PRACH相对于第一PRACH的偏移量;
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采用与所述PRACH对应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接收机制处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具体为:将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通过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PRACH的配置信息通过广播消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采用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来传输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则采用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来传输所述偏移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系统信息块,从中获取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则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系统信息块,从中获取所述偏移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PRACH的配置信息通过广播消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利用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或已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传输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则利用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或第一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传输所述偏移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或第一系统信息块,从中获取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则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或第一系统信息块,从中获取所述偏移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PRACH的配置信息通过广播消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
利用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或者第一系统信息块中预留比特位的全部或部分传输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的指示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利用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传输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 量,则利用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传输所述偏移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或者第一系统信息块,获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的指示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指示信息,在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指示信息,在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中获取所述偏移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PRACH的配置信息通过广播消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
采用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所指示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已创建的系统信息块来传输所述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采用新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来传输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则采用新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来传输所述偏移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从已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所指示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已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新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从新创建的 主系统信息块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则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新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从新创建的主系统信息块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中获取所述偏移量。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PRACH的配置信息通过广播消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
采用已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SIB-1中所指示的已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已创建的系统信息块来传输所述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采用新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SIB-1bis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来传输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则采用新创建的第一系统信息块SIB-1bis中所指示的新创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新创建的系统信息块来传输所述偏移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SIB-1,从SIB-1中所指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系统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所述用户设备接收SIB-1bis,从SIB-1bis中所指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系统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则所述用户设备接收SIB-1bis,从SIB-1bis中所指示的系统信息消息或者系统信息块中获取所述偏移量。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PRACH的配置信息通过单播消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则在切换命令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增加信息元素IE,将所述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若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则在切换命令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增加信息元素IE,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用户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时,在将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之后还包括: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偏移量,获取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包括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和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所述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包括:
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一帧中的多个子帧进行划分,所述子帧包括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子帧作为与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一PRACH,第二部分子帧作为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二PRACH。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子帧,用于传输动态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包括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和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所述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包括:
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系统的频域中划分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频域作为与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一PRACH,第二部分频域作为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二PRACH;
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PRACH的频率信息或第二PRACH的频率偏移量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包括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和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所述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包括:采用频率汇聚的方法配置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二PRACH;
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PRACH的汇聚频率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包括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和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所述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包括:
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偶数帧内的PRACH作为与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一PRACH;
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奇数帧内的PRACH作为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二PRACH。
20.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包括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和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所述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包括:
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子帧的第一部分作为与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一PRACH;
将所述子帧的第二部分作为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二PRACH。
21.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包括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和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所述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包括:
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子载波划分为第一部分子载和第二部分子载波,第一部分子载波作为与第一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一PRACH,第二部分子载波作为与第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第二PRACH。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还包括PRACH的中心频率、第一PRACH的子载波信息以及第二PRACH的子载波信息或者频率偏移量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RACH与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方式对应,所述第二PRACH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或分簇的OFDMA或其他非SC-FDMA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
24.一种演进网络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发送模块,用于接收配置模块的输出的PRACH的配置信息,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PRACH相对于第一PRACH的偏移量;
监听模块,用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发送模块发送的PRACH的配置信息而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采用与所述PRACH对应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接收机制处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演进网络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通过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的方式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26.一种随机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设备和演进网络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演进网络基站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的配置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所述演进网络基站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针对不同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为随机接入前导信号配置与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对应的PRACH;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配置模块输出的PRACH的配置信息,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中的第一接收模块;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PRACH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PRACH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PRACH相对于第一PRACH的偏移量;
监听模块,用于在不同的PRACH上监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发送的PRACH的配置信息而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采用与所述PRACH对应的上行多址接入方式的接收机制处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随机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通过广播消息或单播消息的方式将PRACH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中的第一接收模块。 
CN2008101197257A 2008-09-05 2008-09-05 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8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97257A CN101668328B (zh) 2008-09-05 2008-09-05 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97257A CN101668328B (zh) 2008-09-05 2008-09-05 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328A CN101668328A (zh) 2010-03-10
CN101668328B true CN101668328B (zh) 2012-01-25

Family

ID=41804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972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8328B (zh) 2008-09-05 2008-09-05 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83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49385B2 (en) * 2012-05-16 201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3945557B (zh) * 2013-01-18 2019-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序列的发送方法及装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113906B (zh) * 2013-04-19 2019-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a系统中同步新类型载波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3748949B (zh) * 2013-06-29 201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te系统的prach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304388A (zh) * 2015-05-22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EP3357292B1 (en) 2015-09-28 2019-07-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preamble for minimizing pa backoff
CN107872780A (zh) * 2016-09-28 2018-04-0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址接入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246754B (zh) 2017-01-04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0830951A (zh) * 2018-08-09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侧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385052A1 (en) * 2018-10-22 2021-1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symmetric carrier bandwidth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278178A (zh) * 2022-06-15 2023-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1749A (zh) * 2004-08-07 2006-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频系统接入的方法
CN1859036A (zh) * 2005-12-23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判决门限调整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64560A (zh) * 2006-04-29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随机接入的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1749A (zh) * 2004-08-07 2006-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频系统接入的方法
CN1859036A (zh) * 2005-12-23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判决门限调整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64560A (zh) * 2006-04-29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随机接入的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328A (zh)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8328B (zh) 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演进网络基站
JP5507999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伝送方法
EP2375792B1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 service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54514B (zh) 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电路装置
CN102217212B (zh) 无线通信系统内的中继操作中的资源共享
CN11143234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1895697B1 (en)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nc in multicarrier hsdpa
USRE49078E1 (en) Apparatus supporting an MBMS service
CN101969697B (zh) 用户设备上行随机接入基站的方法及系统、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742626B (zh) 功率调整方法及系统、基站和用户设备
US8861624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ignal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06464646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808411B (zh)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02316586B (zh)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2595633B (zh) 随机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1262696A (zh) 一种实现系统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KR102027353B1 (ko)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
CN102958183A (zh) 传输增强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883398A (zh) 一种确定上行载波资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918338A (zh) 优化的系统接入过程
US201101243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ontention 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98128A (zh) 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5264997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01969663A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523626A (zh) message3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