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8105B - 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68105B CN108268105B CN201810168224.1A CN201810168224A CN108268105B CN 108268105 B CN108268105 B CN 108268105B CN 201810168224 A CN201810168224 A CN 201810168224A CN 108268105 B CN108268105 B CN 1082681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water
- temperature water
- high temperature
- norm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降温的冷却装置、用于对收集的发热元件的热能进行散热的排热装置、用于对水冷介质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回收装置;所述的安装板一端侧安装有电脑主板,电脑主板上端面设置有待降温的CPU,冷却装置内部设置有常温态水并且由常温态水作为水冷介质对CPU进行冷却降温,常温态水对CPU进行冷却降温时,常温态水收集CPU的热能进而导致自身温度随之上升,常温态水在冷却装置内转化成高温态水,排热装置对在冷却装置内转化成的高温态水进行排热,高温态水又转化为常温态水;冷却介质设置成能够在冷却装置、排热装置以及回收装置内流动并且构成闭合循环回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脑散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CPU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将这些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轻则导致死机,重则可能将CPU烧毁,散热器对CPU的稳定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PU散热器根据其散热方式可分为风冷、热管和水冷三种,(1)风冷散热器, 风冷散热器这是现在最常见的散热器类型,包括一个散热风扇和一个散热片,其原理是将CPU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然后再通过风扇将热量带走;(2)热管散热器,热管散热器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3)水冷散热器,水冷散热器是使用液体在泵的带动下强制循环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等优点。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中水冷散热器效率还存在提升的空间,可进一步的提高CPU等发热元件的冷却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冷雾化冷却方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降温的冷却装置、用于对收集的发热元件的热能进行散热的排热装置、用于对水冷介质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回收装置;
所述的安装板一端侧安装有电脑主板,电脑主板上端面设置有待降温的CPU,冷却装置内部设置有常温态水并且由常温态水作为水冷介质对CPU进行冷却降温,常温态水对CPU进行冷却降温时,常温态水收集CPU的热能进而导致自身温度随之上升,常温态水在冷却装置内转化成高温态水,排热装置对在冷却装置内转化成的高温态水进行排热,排热完成后,高温态水又转化为常温态水,所述冷却装置与排热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由高温态水转换而成的常温态水进行回收循环再使用的回收装置,排热装置一端与冷却装置接通、另一端与回收装置接通并且回收装置与冷却装置接通,冷却介质设置成能够在冷却装置、排热装置以及回收装置内流动并且构成闭合循环回路。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储存常温态水的储存机构、与CPU贴合布置并且用于对CPU进行冷却降温的冷却机构、设置于储存机构与冷却机构之间并且用于接通两者的第一过渡导管;
所述的储存机构包括竖直布置用于存放常温态水的储存罐,储存罐的上部开设有罐口,罐口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端盖,储存罐的罐底偏心处开设有常温态水的流出口a以及流入口a;
所述的冷却机构包括呈方形水平布置并且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冷却盒,冷却盒位于CPU上部并且冷却盒的下端面与CPU贴合布置,冷却盒的上端面开设有相互接通的涡状凹槽,涡状凹槽的起始端位于冷却盒的几何中心处,涡状凹槽的终端为冷却盒的几何边缘处,涡状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与冷却盒相匹配并且用于密封冷却盒的盒盖,盒盖上设置有导入常温态水的流入口b、导出高温态水的流出口b,所述的流入口b与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槽口对应布置并且与涡状凹槽的起始端接通,所述的流出口b与涡状凹槽的终端槽口对应布置并且与涡状凹槽的终端接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储存机构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大于冷却机构所在水平面的高度,所述第一过渡导管的一端与储存机构中的流出口a接通、另一端与冷却机构中的流入口b接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排热装置包括用于对高温态水进行雾化的雾化机构、用于对由高温态水雾化形成的高温水雾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设置于雾化机构与散热机构之间并且用于接通两者的水雾输送管道以及用于向雾化机构导入高温态水进行雾化的第二过渡导管;
所述的雾化机构包括雾化泵,雾化泵包括水平布置的雾化泵本体,雾化泵本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导入高温态水的流入口c、用于导出雾化后高温水雾的流出口c以及用于控制导入导出进程的开关a,雾化泵本体的下部还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安装脚,第二过渡导管的一端与雾化泵本体的流入口c接通、另一端与冷却盒的流出口b接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套筒,散热套筒内部同轴开设有用于容纳高温水雾的锥形容腔室,容腔室沿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入高温水雾的进液端口、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对高温水雾进行散热的散热端口,容腔室内壁斜面与容腔室中心轴线的距离由进液端口指向散热端口逐渐增大,散热端口端口处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散热盘,散热盘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并且用于对导入的高温水雾进行冷凝降温,所述的容腔室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将常温态水导出散热机构的出液端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进液端口设置有与其相匹配并且朝向容腔室内部的喷头。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散热盘朝向内部一端侧设置有导热性能良好并且呈水平倾斜间隔布置的若干散热片,倾斜布置的散热片与散热盘之间构成的夹角开口向下,散热片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散热盘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悬置;
所述散热盘朝向外部一端侧同轴设置有直径小于散热盘直径的叶轮风扇以及驱动叶轮风扇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动机,叶轮风扇与电动机同轴布置,所述散热盘朝向外部一端侧还固定设置有若干间距布置的弧形导流板,弧形导流板弧形面的弯曲方向设置成与叶轮风扇绕自身轴线的转动方向一致,若干弧形导流板呈滚轮状布置并且罩于叶轮风扇的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水雾输送管道的入口端与用于导出雾化后高温水雾的流出口c接通、出口端与用于导入高温水雾的进液端口接通,位于雾化机构内的高温水雾,经流出口c将高温水雾导入水雾输送管道,高温水雾在水雾输送管道的输送下经进液端口进入散热机构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水泵、用于接通排热装置与水泵的回流管道,用于将水泵回收的常温态水导出水泵的第三过渡导管。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水泵包括水泵本体,水泵本体的外部设置有抽水口、排水口以及控制抽水排水进程的开关b,回流管道的回流入口与用于将常温态水导出散热机构的出液端口接通、回流出口与抽水口接通,所述的第三过渡导管的入口端与排水口接通、出口端与储存罐接通,第三过渡导管与开设置于储存罐底部的流入口a接通并且第三过渡导管延伸至储存罐的罐口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脑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排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冷却装置与排热装置的连接图。
图6为本发明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冷却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散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散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散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水雾输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回流输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导流管、塞住的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导流管、塞住的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散热套筒、扰流转轮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散热盘、涡状冷却片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0、冷却装置;110、储存机构;111、储存罐;112、端盖;113、通气孔;114、流出口a;115、流入口a;116、安装架;117、固定套环;120、冷却机构;121、冷却盒;122、涡状凹槽;123、盒盖;124、流入口b;125、流出口b;130、第一过渡导管;
200、排热装置;210、雾化机构;211、雾化泵;212、流入口c;213、流出口c;214、安装脚;215、开关a;220、散热机构;221、散热套筒;221a、导流管;221b、塞柱;222、容腔室;222a、扰流转轮;223a、进液端口;223b、散热端口;223c、出液端口;224、喷头;225、散热盘;225a、涡状冷却片;226、散热片;227、叶轮风扇;228、弧形导流板;230、第二过渡导管;240、水雾输送管道;241、水雾输出管道;241a、水雾输出端口;242、中间输送管道;243、水雾输入管道。
300、回收装置;310、水泵;311、抽水口;312、排水口;313、开关b;320、第三过渡导管;330、回流管道;331、回流输入管道;332、回流中间管道;333、回流输出管道;334、回流输入端口。
400、安装板;410a、底板;410b、支撑板;
500、电脑主板;510、CPU。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参见图1,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包括安装板400,安装板400上设置有用于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降温的冷却装置100、用于对收集的发热元件的热能进行散热的排热装置200、用于对水冷介质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回收装置300。
电脑在运行过程中,CPU的高速运转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热能并促使自身温度提升,处于高温环境下的CPU可导致运算效率下降以及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主要用于对CPU的水冷散热,具体地,上述的发热元件为安装于电脑主板500上的CPU510。
参见图1、图5,所述的安装板400一端侧安装有电脑主板500,电脑主板500上端面设置有待降温的CPU510,冷却装置100内部设置有常温态水并且由常温态水作为水冷介质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常温态水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时,常温态水收集CPU510的热能进而导致自身温度随之上升,常温态水在冷却装置100内转化成高温态水,排热装置200对在冷却装置100内转化成的高温态水进行排热,排热完成后,高温态水又转化为常温态水,所述冷却装置100与排热装置200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由高温态水转换而成的常温态水进行回收循环再使用的回收装置300,排热装置200一端与冷却装置100接通、另一端与回收装置300接通并且回收装置300与冷却装置100接通,冷却介质设置成能够在冷却装置100、排热装置200以及回收装置300内流动并且构成闭合循环回路。
参见图2、图7以及图8,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包括用于储存常温态水的储存机构110、与CPU510贴合布置并且用于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的冷却机构120、设置于储存机构110与冷却机构120之间并且用于接通两者的第一过渡导管130。
具体的说,所述的储存机构110包括竖直布置用于存放常温态水的储存罐111,储存罐111的上部开设有罐口,罐口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端盖112,端盖112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对常温态水的跟换处理、另一方面便于对储存罐111的清洗处理,储存罐111的罐底偏心处开设有常温态水的流出口a114以及流入口a115。
流出口a114与流入口a115对常温态水的运载量存在差异,因此储存罐111将产生内外压强差,将造成流出口a114与流入口a115对常温态水的运载量失稳,影响冷却装置100对CPU510的降温,为了平衡储存罐111的内外压强,所述的端盖112上端面沿周向设置有均匀布置的若干通气孔113,通气孔113的设置能够有效的维持储存罐111内外压强始终一致。所述储存罐111的外部设置有与储存罐111相匹配并且用于固定储存罐111的固定套环117,为了便于储存罐111的拆装,固定套环117与安装板400之间设置有安装架116,安装架116一端与安装板40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套环117固结为一体。
所述的冷却机构120包括呈方形水平布置并且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冷却盒121,冷却盒121位于CPU510上部并且冷却盒121的下端面与CPU510贴合布置,冷却盒121的上端面开设有相互接通的涡状凹槽122,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位于冷却盒121的几何中心处,涡状凹槽122的终端为冷却盒121的几何边缘处,涡状凹槽122的槽口处设置有与冷却盒121相匹配并且用于密封冷却盒121的盒盖123,盒盖123上设置有导入常温态水的流入口b124、导出高温态水的流出口b125,所述的流入口b124与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槽口对应布置并且与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接通,所述的流出口b125与涡状凹槽122的终端槽口对应布置并且与涡状凹槽122的终端接通,冷却机构120在对CPU510进行降温时,常温态水由流入口b124导入冷却盒121进入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常温态水在冷却盒121内部由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流向涡状凹槽122的终端,冷却盒121下端面的内侧与常温态水接触、下端面的外侧与CPU510接触,由于冷却盒121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并且常温态水具有较大的热容比,因此CPU510将热能传递至冷却盒121的下端面后,位于涡状凹槽122内部的常温态水将传递至冷却盒121下端面的热能吸收并且转化成自身的内能,位于涡状凹槽122内的常温态水的温度随之上升,常温态水转化成高温态水,由流出口b125将高温态水导出冷却盒121,由于常温态水在冷却盒121内部始终由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流向涡状凹槽122的终端,因此冷却盒121对CPU510的冷却降温将连续进行,进而实现了冷却机构120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的功能。涡状凹槽122的设置,使常温态水能够完全覆盖冷却盒121下端面的内侧并且常温态水在冷却盒121的下端面内侧分布的更加均匀,此方案不仅能够使常温态水对CPU510的降温效果更加显著,而且使冷却盒121对CPU510的降温更为均匀。
更优的,由于CPU510产生的热能首先传递至与CPU510贴合布置的冷却盒121的下端面,再由位于冷却盒121内部的常温态水对热能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的功能,因此CPU510与冷却盒121下端面贴合的紧密度将直接影响冷却机构120对CPU510的冷却降温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冷却机构120对CPU510冷却降温的效果,使冷却盒121的下端面外侧与CPU510贴合的更加紧密,优选的,所述的冷却盒121边角处设置有用于将冷却盒121与CPU510锁紧的锁紧件,锁紧件锁紧后,冷却盒121的下端面与CPU510将更加紧密的贴合,此时CPU510产生的热能将迅速传递至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冷却盒121的下端面,位于冷却盒121内部的常温态水能够更加充分、高效的吸收传递至冷却盒121下端面的热能,从而使冷却机构120对CPU510的冷却降温效果更为优化。
为了实现常温态水由储存机构110流入冷却机构120,所述储存机构110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大于冷却机构120所在水平面的高度,所述第一过渡导管130的一端与储存机构110中的流出口a114接通、另一端与冷却机构120中的流入口b124接通。接通后,常温态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将由储存罐111内经流出口a114流入第一过渡导管130内,常温态水在第一过渡导管130的输送下经流入口b124流入至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槽口处,导入常温态水后的冷却机构120即可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
参见图4,所述的排热装置200包括用于对高温态水进行雾化的雾化机构210、用于对由高温态水雾化形成的高温水雾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220、设置于雾化机构210与散热机构220之间并且用于接通两者的水雾输送管道240以及用于向雾化机构210导入高温态水进行雾化的第二过渡导管230。
具体的说,参见图4、图5,所述的雾化机构210包括雾化泵211,雾化泵211包括水平布置的雾化泵本体,雾化泵本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导入高温态水的流入口c212、用于导出雾化后高温水雾的流出口c213以及用于控制导入导出进程的开关a215,雾化泵本体的下部还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安装脚214,为了便于雾化泵211的拆装,安装脚214与底板410a可拆卸连接,第二过渡导管230的一端与雾化泵本体的流入口c212接通、另一端与冷却盒121的流出口b125接通,雾化泵211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开关a215打开,雾化机构210处于工作状态,此时位于冷却盒121内的高温态水经过流出口b125流入第二过渡导管230,高温态水在第二输送导管230的输送下经雾化泵本体的流入口c212导入至雾化泵211内,雾化泵211对导入的高温态水进行雾化处理,使高温态水转化成高温水雾并且由流出口c213将高温水雾导出雾化泵本体。
参见图9-12,所述的散热机构220包括散热套筒221,散热套筒221内部同轴开设有用于容纳高温水雾的锥形容腔室222,容腔室222沿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入高温水雾的进液端口223a、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对高温水雾进行散热的散热端口223b,容腔室222内壁斜面与容腔室222中心轴线的距离由进液端口223a指向散热端口223b逐渐增大,散热端口223b端口处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散热盘225,散热盘225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并且用于对导入的高温水雾进行冷凝降温,散热机构220对高温水雾进行冷却降温时,首先由进液端口223a将高温水雾导入至容腔室222内,高温水雾在容腔室222锥形斜面的导向作用下由进液端口223a流向散热端口223b并且与散热盘225朝向内部一端侧相接触,由于散热盘225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并且朝向外部一端侧与空气直接接触,因此散热盘225的温度低于与其接触的高温水雾的温度,高温水雾与散热盘225朝向内部一端侧相接触时,散热盘225吸收高温水雾的热能并且将热能由朝向外部一端侧散失至空气中,同时高温水雾将热能传递给散热盘225并且自身冷凝降温转化成常温态水滴,常温态水滴附着在散热盘225朝向内侧的一端面上并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容腔室222的底部,若干冷凝后的常温态水滴汇集形成常温态水,从而实现散热机构220对高温水雾进行散热并且最终将高温水雾转化成常温态水,由高温水雾转化形成的常温态水可继续作为冷却介质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为了便于回收位于容腔室222底部的常温态水,所述的容腔室222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将常温态水导出散热机构220的出液端口223c,落入容腔室222底部的常温态水为了避让散热盘225对高温水雾正常的冷凝降温,所述的容腔室222中心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布置,由高温水雾转化形成的常温态水将落入容腔室222的侧壁上。
参见图10,作为本发明更为优化的方案,为了增加高温水雾与散热盘225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盘225对高温水雾冷凝降温的效率,所述进液端口223a设置有与其相匹配并且朝向容腔室222内部的喷头224,采取本方案,高温水雾由进液端口223a导入并且在喷头224的喷射下与散热端口223b端口处的散热盘225相接触,由喷头224喷射的高温水雾,喷洒面积更为广阔而且提高了喷洒效率,增加了高温水雾与散热盘225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散热盘225对高温水雾的冷凝降温效率。
如图15、16所示,喷头224由导流管221a、塞柱221b构成,导流管221a的中心处设置有供高温水雾流动的中心流道,中心流道的一端接通水雾输送管道240、另一端指向容腔室222内部,中心流道指向容腔室222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呈锥状开口,塞柱221b由同心设置的杆身、分散端板构成,塞柱221b的杆身设置于中心流道内并且高温水雾可穿过中心流道内壁、塞柱221b的杆身外壁之间构成的流动区域,塞柱221b的分散端板呈圆形板体结构并且位于锥状开口内,高温水雾由流动区域经分散端板与锥状开口壁部之间的区域呈分散状喷射于散热盘225。
参见图11,作为本发明更为完善的方案,为了进一步增加高温水雾与散热盘225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盘225对高温水雾冷凝降温的效率,所述散热盘225朝向内部一端侧设置有导热性能良好并且呈水平倾斜间隔布置的若干散热片226,倾斜布置的散热片226与散热盘225之间构成的夹角开口向下,散热片226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散热盘225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悬置,一方面倾斜布置的若干散热片226增加了高温水雾与散热片226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呈水平间隔布置的散热片226可约束冷凝后的常温态水滴自上而下的下降速度,延长常温态水滴与散热片226的接触时间,使散热机构220对高温水雾的冷凝降温效果进一步优化。
参见图9、图12,由上述可知散热盘225吸收高温水雾的热能并且通过朝向外部一端侧将吸收的热能散失至空气中,使散热盘225维持远低于高温水雾的温度,进而保证散热盘225能够有效的对高温水雾进行连续降温,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散热机构220对高温水雾的冷凝降温效果,优选的,所述散热盘225朝向外部一端侧同轴设置有直径小于散热盘225直径的叶轮风扇227以及驱动叶轮风扇227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动机,叶轮风扇227与电动机同轴布置,所述散热盘225朝向外部一端侧还固定设置有若干间距布置的弧形导流板228,弧形导流板228弧形面的弯曲方向设置成与叶轮风扇227绕自身轴线的转动方向一致,若干弧形导流板228呈滚轮状布置并且罩于叶轮风扇227的外部,散热盘225在对高温水雾进行冷凝降温时,散热盘225吸收高温水雾的热能并且散失至散热盘225朝向外部一端侧周围的空气中,同时启动电动机,电动机驱动叶轮风扇227绕自身轴线做旋转运动,叶轮风扇227扰动周围空气,增加周围空气的流动性,弧形导流板228的对周围空气的流向进一步约束,使散失有热能的周围空气流速加快,从而使散热盘225吸收的热能能够迅速散失至周围空气中,实现了优化散热机构220对高温水雾的冷凝降温效果。
为了实现将高温水雾由雾化机构210导入散热机构220内,所述的水雾输送管道240的入口端与用于导出雾化后高温水雾的流出口c213接通、出口端与用于导入高温水雾的进液端口223a接通,位于雾化机构210内的高温水雾,经流出口c213将高温水雾导入水雾输送管道240,高温水雾在水雾输送管道240的输送下经进液端口223a进入散热机构220内。
如图17所示,散热套筒221内设置有位于容腔室222中心处并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扰流转轮222a,扰流转轮222a用于干扰容腔室222内的气流流向并使得气流与散热盘225接触面增大,提高冷却效率;具体的,所述的扰流转轮222a的表面设置有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并且弯曲方向沿喷头224喷射高温水雾方向相同的扰流板;当喷头224喷洒雾状介质时,雾状介质将推动扰流转轮222a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在容腔室222内形成涡流,将干扰部分高温水雾由下而上喷射于散热盘225,并推动高温水雾在容腔室222内的循环,提高高温水雾与散热盘225的接触面以及提高冷却效率。
参见图4、图1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雾输送管道240包括依次接通的水雾输入管道243、中间输送管道242以及水雾输出管道241,所述的水雾输出管道241设置有三个水雾输出端口241a,其分别位于水雾输送管道241的两端以及中间位置,中间输送管道242的两端分别与水雾输出管道241接通并且接通处分别位于相邻两水雾输出端口241a的中间位置,水雾输入管道243的出口端与中间输送管道242的中部接通,水雾输入管道243的入口端与用于导出雾化后高温水雾的流出口c213接通,三个水雾输出端口241a分别接通有三个相互独立并且并排布置的散热机构220,实现了由一台雾化泵211能够同时向三个散热机构220内供应等量的高温水雾。
参见图6,所述的回收装置300包括水泵310、用于接通排热装置200与水泵310的回流管道330,用于将水泵310回收的常温态水导出水泵310的第三过渡导管320。
所述的水泵310包括水泵本体,水泵本体的外部设置有抽水口311、排水口312以及控制抽水排水进程的开关b313,回流管道330的回流入口与用于将常温态水导出散热机构220的出液端口223c接通、回流出口与抽水口311接通,所述的第三过渡导管320的入口端与排水口312接通、出口端与储存罐111接通,为了防止储存罐111内储存的常温态水在压强作用下倒流进入第三过渡导管320内,因此第三过渡导管320与开设置于储存罐111底部的流入口a115接通并且第三过渡导管320延伸至储存罐111的罐口处,对排热装置200内常温态水进行回收再利用时,首先将开关b313打开,水泵310开始工作,水泵本体将位于散热机构220底部的常温态水经过回流管道330抽出,位于容腔室222底部的常温态水经出液端口222c进入回流管道330,常温态水在回流管道330的输送下经抽水口311进入水泵本体内,接着由排水口312将位于水泵本体内的常温态水排出至第三过渡导管320,常温态水在第三过渡导管320的输送下流入储存罐111内。
参见图1、图1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回流管道330包括依次接通的回流输入管道331、回流中间管道332以及回流输出管道333,所述的回流输入管道331设置有三个回流输入端口334,其分别位于回流输入管道331的两端以及中间位置,回流中间管道332的两端分别与回流输入管道331接通并且接通处分别位于相邻两回流输入端口334之间,回流输出管道333的入口端与中间回流管道332的中部接通,回流输出管道333的出口端与抽水口311接通,上述的回流输入端口334分别与散热机构220的出液端口223c相接通,实现了由一台水泵310能够同时对三个散热机构220内部的常温态水进行回收。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板400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板410a以及竖直布置的支撑板410b,底板410a与支撑板410b固结为一体并且呈L型布置,电脑主板500安装于底板410a的一端侧,冷却降温时,为了促使常温态水由储存机构110流入冷却机构120,用于储存常温态水的储存罐111经安装架116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板410b上,以保证储存机构110所处水平面高度大于冷却机构120所在水平面高度,排热过程中,为了使排至空气中的热能能够迅速散失在空气中,散热机构220并排安装于支撑板410b上并且散热端口223b朝向远离CPU510一端布置,为了使本方案的结构更加紧凑,上述的雾化泵211以及水泵310可拆卸安装于底板410a上端面,采取本方案,使冷却装置100、排热装置200以及回收装置300之间更为紧凑,降低了本方案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对各个装置的拆装维护以及检修。
水冷散热系统工作时,首先使排热装置200处于工作状态,打开开关a215、将驱动叶轮风扇227转动的电动机启动,接着使回收装置300处于工作状态,打开开关b313,此时整个水冷散热系统为一个密封的循环系统,水冷介质能够在冷却装置100、排热装置200以及回收装置300内流动并且构成闭合循环回路,能够实现水冷介质对CPU510进行连续降温。水冷散热系统停止工作时,首先将排热装置200处于关闭状态,即将开关a215关闭、将驱动叶轮风扇226运动的电动机关闭,接着使回收装置300处于关闭状态,即将开关b313关闭,此时整个水冷散热系统为一个储存常温态水的密封系统。
冷却装置100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时,位于储存罐111内部的常温态水经过设置于储存罐110底部的流出口a114流入第一过渡导管130,常温态水在第一过渡导管130的输送下经流入口b124流入至冷却机构120中的冷却盒121内,冷却盒121下端面的内侧与常温态水接触、下端面的外侧与CPU510接触,由于冷却盒121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并且常温态水具有较大的热容比,因此CPU510将热能传递至冷却盒121的下端面后,位于冷却盒121内部的常温态水将传递至冷却盒121下端面的热能吸收并且转化成自身的内能,位于冷却盒121内部的常温态水的温度随之上升,常温态水转化成高温态水,由流出口b125将高温态水导出冷却盒121,进而实现了冷却机构120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的功能。
所述的排热装置200包括用于对高温态水进行雾化的雾化机构210、用于对由高温态水雾化形成的高温水雾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220、设置于雾化机构210与散热机构220之间并且用于接通两者的水雾输送管道240以及用于向雾化机构210导入高温态水进行雾化的第二过渡导管230,雾化机构210对导入的高温态水进行雾化处理,雾化机构210处于工作状态,此时位于冷却盒121内的高温态水经过流出口b125流入第二过渡导管230,高温态水在第二输送导管230的输送下经雾化泵本体的流入口c212导入至雾化泵211内,雾化泵211对导入的高温态水进行雾化处理,高温态水转化成高温水雾并且由流出口c213将高温水雾导出雾化泵本体并且导入散热机构220,由散热机构220对高温水雾进行散热处理,散热机构220处于工作状态,导出的高温水雾在水雾输送管道240的输送下进入进液端口223a,由喷头224将高温水雾喷洒至散热端口223b端口处的散热盘225上,由于散热盘225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并且朝向外部一端侧与空气直接接触,因此散热盘225的温度远低于与其接触的高温水雾的温度,高温水雾与散热盘225朝向内部一端侧相接触时,散热盘225吸收高温水雾的热能并且将热能由朝向外部一端侧散失至空气中,同时高温水雾将热能传递给散热盘225并且自身冷凝降温转化成常温态水滴,散热片226以及叶轮风扇227的设置能够使散热盘225对高温水雾的冷凝降温效果更加显著,常温态水滴附着在散热盘225朝向内侧的一端面上并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容腔室222的底部,若干冷凝后的常温态水滴汇集形成常温态水,从而实现散热机构220对高温水雾进行散热并且最终将高温水雾转化成常温态水,由高温水雾转化形成的常温态水可继续作为冷却介质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为了便于回收位于容腔室222底部的常温态水,所述的容腔室222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将常温态水导出散热机构220的出液端口223c。
所述的回收装置300包括水泵310、用于储存常温态水的储存容器、用于接通排热装置200与水泵310的回流管道330,用于接通水泵310与储存容器的第三过渡导管320,所述的水泵310包括水泵本体,水泵本体的外部设置有抽水口311、排水口312以及控制抽水排水进程的开关b313,回流管道330的回流入口与用于将常温态水导出散热机构220的出液端口223c接通、回流出口与抽水口311接通,所述的第三过渡导管320的入口端与排水口312接通,出口端与储存容器接通。回收装置300对落入容腔室222底部的常温态水进行回收再利用时,水泵310将位于散热机构220底部的常温态水经过回流管道330抽出,位于容腔室222底部的常温态水经出液端口223c进入回流管道330,常温态水在回流管道330的输送下经抽水口311进入水泵本体内,接着由排水口312将位于水泵本体内的常温态水排出至第三过渡导管320,常温态水在第三过渡导管320的输送下流入储存罐111内,常温态水再次由设置于储存罐110底部的流出口a114流入第一过渡导管130进行循环。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与上述技术方案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8所示,散热盘225朝向容腔室222的一端设置有对高温水雾进行冷却的涡状冷却片225a,所述的涡状冷却片225a设置有多层并且涡状冷却片225a沿水平方向的长度由散热盘225的中心向四周递增;多层设置的涡状冷却片225a显著增大了与高温水雾的接触面积,并且可降低高温水雾在容腔室222内的滞留时间,可保障高温水雾在容腔室222内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降温。
更为完善的,本实施例中,散热套筒221以小角度倾斜布置,并且进液端口低于散热端口223b,可避免冷凝后的水滞留于涡状冷却片225a,提高冷却效率。
对电脑CPU进行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的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冷却降温阶段;
S1:将存储于储存机构110内的常温态水向冷却机构120输送,冷却机构120与CPU510贴合布置并且用于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储存机构110与冷却机构120之间设置有用于接通两者的第一过渡导管130,所述的储存机构110包括竖直布置用于存放常温态水的储存罐111,储存罐111的上部开设有罐口,罐口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端盖112,储存罐111的罐底偏心处开设有常温态水的流出口a114以及流入口a115,所述的冷却机构120包括呈方形水平布置并且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冷却盒121,冷却盒121位于CPU510上部并且冷却盒121的下端面与CPU510贴合布置,冷却盒121的上端面开设有相互接通的涡状凹槽122,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位于冷却盒121的几何中心处,涡状凹槽122的终端为冷却盒121的几何边缘处,涡状凹槽122的槽口处设置有与冷却盒121相匹配并且用于密封冷却盒121的盒盖123,盒盖123上设置有导入常温态水的流入口b124、导出高温态水的流出口b125,所述的流入口b124与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槽口对应布置并且与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接通,所述的流出口b125与涡状凹槽122的终端槽口对应布置并且与涡状凹槽122的终端接通,所述储存机构110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大于冷却机构120所在水平面的高度,所述第一过渡导管130的一端与储存机构110中的流出口a114接通、另一端与冷却机构120中的流入口b124接通;冷却装置100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时,位于储存罐111内部的常温态水经过设置于储存罐110底部的流出口a114流入第一过渡导管130,常温态水在第一过渡导管130的输送下经流入口b124流入至冷却机构120中的冷却盒121内,常温态水在冷却盒121内部由涡状凹槽122的起始端流向涡状凹槽122的终端,冷却盒121下端面的内侧与常温态水接触、下端面的外侧与CPU510接触,CPU510将热能传递至冷却盒121的下端面后,位于涡状凹槽122内部的常温态水将传递至冷却盒121下端面的热能吸收并且转化成自身的内能,位于涡状凹槽122内的常温态水的温度随之上升,常温态水转化成高温态水,由流出口b125将高温态水导出冷却盒121;
(二)排热阶段;
S2:由冷却盒121导出的高温态水流向排热装置200并由排热装置200实现对高温态水的冷凝降温,所述的排热装置200包括用于对高温态水进行雾化的雾化机构210、用于对由高温态水雾化形成的高温水雾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220、设置于雾化机构210与散热机构220之间并且用于接通两者的水雾输送管道240以及用于向雾化机构210导入高温态水进行雾化的第二过渡导管230,所述的雾化机构210包括雾化泵211,雾化泵211包括水平布置的雾化泵本体,雾化泵本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导入高温态水的流入口c212、用于导出雾化后高温水雾的流出口c213以及用于控制导入导出进程的开关a215,第二过渡导管230的一端与雾化泵本体的流入口c212接通、另一端与冷却盒121的流出口b125接通,所述的散热机构220包括散热套筒221,散热套筒221内部同轴开设有用于容纳高温水雾的锥形容腔室222,容腔室222沿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入高温水雾的进液端口223a,进液端口223a设置有与其相匹配并且朝向容腔室222内部的喷头224,容腔室222沿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对高温水雾进行散热的散热端口223b,容腔室222内壁斜面与容腔室222中心轴线的距离由进液端口223a指向散热端口223b逐渐增大,散热端口223b端口处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散热盘225,散热盘225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并且用于对导入的高温水雾进行冷凝降温,所述散热盘225朝向内部一端侧设置有导热性能良好并且呈水平倾斜间隔布置的若干散热片226,倾斜布置的散热片226与散热盘225之间构成的夹角开口向下,散热片226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散热盘225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悬置,所述散热盘225朝向外部一端侧同轴设置有直径小于散热盘225直径的叶轮风扇227以及驱动叶轮风扇227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动机,叶轮风扇227与电动机同轴布置,为了实现将高温水雾由雾化机构210导入散热机构220内,所述的水雾输送管道240的入口端与用于导出雾化后高温水雾的流出口c213接通、出口端与用于导入高温水雾的进液端口223a接通,位于雾化机构210内的高温水雾,经流出口c213将高温水雾导入水雾输送管道240,高温水雾在水雾输送管道240的输送下经进液端口223a进入散热机构220内,雾化机构210对高温态水进行雾化处理,雾化机构210处于工作状态,此时位于冷却盒121内的高温态水经过流出口b125流入第二过渡导管230,高温态水在第二输送导管230的输送下经雾化泵本体的流入口c212导入至雾化泵211内,雾化泵211对导入的高温态水进行雾化处理,高温态水转化成高温水雾并且由流出口c213将高温水雾导出雾化泵本体并且导入散热机构220,由散热机构220对高温水雾进行散热处理,散热机构220处于工作状态,导出的高温水雾在水雾输送管道240的输送下进入进液端口223a,由喷头224将高温水雾喷洒至散热端口223b端口处的散热盘225上,由于散热盘225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并且朝向外部一端侧与空气直接接触,因此散热盘225的温度远低于与其接触的高温水雾的温度,高温水雾与散热盘225朝向内部一端侧相接触时,散热盘225吸收高温水雾的热能并且将热能由朝向外部一端侧散失至空气中,同时高温水雾将热能传递给散热盘225并且自身冷凝降温转化成常温态水滴,常温态水滴附着在散热盘225朝向内侧的一端面上并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容腔室222的底部,若干冷凝后的常温态水滴汇集形成常温态水,从而实现散热机构220对高温水雾进行散热并且最终将高温水雾转化成常温态水,由高温水雾转化形成的常温态水可继续作为冷却介质对CPU510进行冷却降温,所述的容腔室222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将常温态水导出散热机构220的出液端口223c;
(三)回收阶段;
S3:经过散热机构220冷凝后形成的常温态水由出液端口223c流向至回收装置300并由回收装置300实现对水冷介质的回收、循环,所述的回收装置300包括水泵310、用于接通排热装置200与水泵310的回流管道330、用于将水泵310回收的常温态水导出水泵310的第三过渡导管320,所述的水泵310包括水泵本体,水泵本体的外部设置有抽水口311、排水口312以及控制抽水排水进程的开关b313,回流管道330的回流入口与用于将常温态水导出散热机构220的出液端口223c接通、回流出口与抽水口311接通,所述的第三过渡导管320的入口端与排水口312接通、出口端与储存罐111接通,回收装置300对落入容腔室222底部的常温态水进行回收再利用时,水泵310将位于散热机构220底部的常温态水经过回流管道330抽出,位于容腔室222底部的常温态水经出液端口223c进入回流管道330,常温态水在回流管道330的输送下经抽水口311进入水泵本体内,接着由排水口312将位于水泵本体内的常温态水排出至第三过渡导管320,常温态水在第三过渡导管320的输送下流入储存罐111内,常温态水再次由设置于储存罐110底部的流出口a114流入第一过渡导管130进行循环流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降温的冷却装置、用于对收集的发热元件的热能进行散热的排热装置、用于对水冷介质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回收装置;
所述的安装板一端侧安装有电脑主板,电脑主板上端面设置有待降温的CPU,冷却装置内部设置有常温态水并且由常温态水作为水冷介质对CPU进行冷却降温,常温态水对CPU进行冷却降温时,常温态水收集CPU的热能进而导致自身温度随之上升,常温态水在冷却装置内转化成高温态水,排热装置对在冷却装置内转化成的高温态水进行排热,排热完成后,高温态水又转化为常温态水,所述冷却装置与排热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由高温态水转换而成的常温态水进行回收循环再使用的回收装置,排热装置一端与冷却装置接通、另一端与回收装置接通并且回收装置与冷却装置接通,冷却介质设置成能够在冷却装置、排热装置以及回收装置内流动并且构成闭合循环回路;
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储存常温态水的储存机构、与CPU贴合布置并且用于对CPU进行冷却降温的冷却机构、设置于储存机构与冷却机构之间并且用于接通两者的第一过渡导管;
所述的储存机构包括竖直布置用于存放常温态水的储存罐,储存罐的上部开设有罐口,罐口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端盖,储存罐的罐底偏心处开设有常温态水的流出口a以及流入口a;
所述的冷却机构包括呈方形水平布置并且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冷却盒,冷却盒位于CPU上部并且冷却盒的下端面与CPU贴合布置,冷却盒的上端面开设有相互接通的涡状凹槽,涡状凹槽的起始端位于冷却盒的几何中心处,涡状凹槽的终端为冷却盒的几何边缘处,涡状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与冷却盒相匹配并且用于密封冷却盒的盒盖,盒盖上设置有导入常温态水的流入口b、导出高温态水的流出口b,所述的流入口b与涡状凹槽的起始端槽口对应布置并且与涡状凹槽的起始端接通,所述的流出口b与涡状凹槽的终端槽口对应布置并且与涡状凹槽的终端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机构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大于冷却机构所在水平面的高度,所述第一过渡导管的一端与储存机构中的流出口a接通、另一端与冷却机构中的流入口b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热装置包括用于对高温态水进行雾化的雾化机构、用于对由高温态水雾化形成的高温水雾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设置于雾化机构与散热机构之间并且用于接通两者的水雾输送管道以及用于向雾化机构导入高温态水进行雾化的第二过渡导管;
所述的雾化机构包括雾化泵,雾化泵包括水平布置的雾化泵本体,雾化泵本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导入高温态水的流入口c、用于导出雾化后高温水雾的流出口c以及用于控制导入导出进程的开关a,雾化泵本体的下部还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安装脚,第二过渡导管的一端与雾化泵本体的流入口c接通、另一端与冷却盒的流出口b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套筒,散热套筒内部同轴开设有用于容纳高温水雾的锥形容腔室,容腔室沿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入高温水雾的进液端口、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对高温水雾进行散热的散热端口,容腔室内壁斜面与容腔室中心轴线的距离由进液端口指向散热端口逐渐增大,散热端口端口处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散热盘,散热盘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并且用于对导入的高温水雾进行冷凝降温,所述的容腔室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将常温态水导出散热机构的出液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端口设置有与其相匹配并且朝向容腔室内部的喷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朝向内部一端侧设置有导热性能良好并且呈水平倾斜间隔布置的若干散热片,倾斜布置的散热片与散热盘之间构成的夹角开口向下,散热片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散热盘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悬置;
所述散热盘朝向外部一端侧同轴设置有直径小于散热盘直径的叶轮风扇以及驱动叶轮风扇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动机,叶轮风扇与电动机同轴布置,所述散热盘朝向外部一端侧还固定设置有若干间距布置的弧形导流板,弧形导流板弧形面的弯曲方向设置成与叶轮风扇绕自身轴线的转动方向一致,若干弧形导流板呈滚轮状布置并且罩于叶轮风扇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雾输送管道的入口端与用于导出雾化后高温水雾的流出口c接通、出口端与用于导入高温水雾的进液端口接通,位于雾化机构内的高温水雾,经流出口c将高温水雾导入水雾输送管道,高温水雾在水雾输送管道的输送下经进液端口进入散热机构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水泵、用于接通排热装置与水泵的回流管道,用于将水泵回收的常温态水导出水泵的第三过渡导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包括水泵本体,水泵本体的外部设置有抽水口、排水口以及控制抽水排水进程的开关b,回流管道的回流入口与用于将常温态水导出散热机构的出液端口接通、回流出口与抽水口接通,所述的第三过渡导管的入口端与排水口接通、出口端与储存罐接通,第三过渡导管与开设置于储存罐底部的流入口a接通并且第三过渡导管延伸至储存罐的罐口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8224.1A CN108268105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8224.1A CN108268105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68105A CN108268105A (zh) | 2018-07-10 |
CN108268105B true CN108268105B (zh) | 2019-04-23 |
Family
ID=6277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8224.1A Active CN108268105B (zh) | 2018-02-28 | 2018-02-28 | 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681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62389A (zh) * | 2018-10-25 | 2018-12-21 | 郑州莱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cpu散热装置 |
CN110865695B (zh) * | 2019-10-16 | 2020-11-10 | 王天红 | 一种水冷式cpu散热器 |
CN112286331B (zh) * | 2020-12-29 | 2021-05-14 | 深圳市广之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计算机cpu散热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50163Y (zh) * | 2007-09-18 | 2008-11-12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水冷式散热模块 |
CN102478931A (zh) * | 2010-11-23 | 2012-05-30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可拆式液态冷却散热模块 |
CN107436657B (zh) * | 2016-05-26 | 2019-11-01 | 刘小明 | Pc终端及其散热装置 |
CN106401728A (zh) * | 2016-12-09 | 2017-02-15 | 盐城工学院 | 一种发动机水冷循环装置 |
-
2018
- 2018-02-28 CN CN201810168224.1A patent/CN10826810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68105A (zh) | 2018-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68105B (zh) | 一种用于电脑的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系统 | |
CN108287603B (zh) | 对电脑cpu进行多级雾化水冷散热的方法 | |
CN108644949B (zh) |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 |
CN203088793U (zh) | 用于制备食物的装置 | |
CN107928594B (zh) | 进风风道组件及洗碗机 | |
CN105105597B (zh) | 一种茶盘 | |
CN107918473A (zh) | 计算机散热装置 | |
CN107233007A (zh) | 一种简易装配结构的空气炸锅 | |
CN108444024A (zh) | 提供热雾的上加水加湿器 | |
CN208475536U (zh) |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 |
KR101341757B1 (ko) | 진공 브레이징로의 냉각장치 | |
CN207506364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 |
CN207544893U (zh) | 一种蒸箱蒸汽重复利用装置 | |
JP5895121B2 (ja) | 液体微細化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サウナ装置 | |
CN208075437U (zh) | 一种循环冷却系统 | |
CN206391592U (zh) | 一种用于4,4‑二氯二苯砜加工的薄膜蒸发器 | |
US6280577B1 (en) | Distiller | |
CN206262512U (zh) | 反应釜冷却装置 | |
CN206063818U (zh) | 一种喷雾干燥机 | |
CN211390032U (zh) | 一种注塑模具冷却装置 | |
CN107587336A (zh) | 包括水滴保持装置的蒸汽熨斗 | |
CN209478889U (zh) |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 | |
CN208312614U (zh) | 提供热雾的上加水加湿器 | |
CN109648812B (zh) |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 |
CN208108861U (zh) | 一种离心喷淋的闭式冷却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7 Address after: 237000 Building 59, Liansheng Industrial Park, Jinan District,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uan Hengwei Logo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1189 Southeast University, No. 2, Four Pailou,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ei Daping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