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8294A - 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8294A
CN108248294A CN201810035713.XA CN201810035713A CN108248294A CN 108248294 A CN108248294 A CN 108248294A CN 201810035713 A CN201810035713 A CN 201810035713A CN 108248294 A CN108248294 A CN 108248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ord
belt
relative
body p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357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和荣
黄汉尧
陈建国
黄俊奇
金泽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li Tire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li Tir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li Tire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Wanli Tir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357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482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48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8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10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within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crossing relationsh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至少包括由内向外逐层排列的第一胎体层、第二胎体层、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第一胎体层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第二胎体层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第二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本发明所提供的高性能轮胎,使得该轮胎的横向刚性提高,并且,在不更换现有带束层材质的条件下,维持直线或转弯最大抓地力,特别是在通过弯道时,最大化轮胎的侧偏力。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的结构直接影响着轮胎的使用性能,而轮胎的使用性能对于车辆的驾驶性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帘线角度是与胎面中心线为基准线,成90°的,目前,一些主流轮胎厂商的特定产品中,存在通过改变轮胎内部胎体帘线的角度,来改善轮胎性能的方式。
然而,现有的半子午线或半斜交结构轮胎,虽然对提升横向刚性是比较有效的技术,但是对提升胎面整体刚性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所以高速行驶所需的直线稳定性及转弯时的稳定抓地力是现有技术所欠缺的。
因此,如何提高轮胎的横向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该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横向刚性,并且,在不更换现有带束层材质的条件下,维持直线或转弯最大抓地力,特别是在通过弯道时,最大化轮胎的侧偏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至少包括由内向外逐层排列的第一胎体层、第二胎体层、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所述第一胎体层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胎体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所述第二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胎体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一胎体层的内侧设有内衬层,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外侧设有帘布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胎体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5-30°。
优选的,所述第二胎体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5-30°。
优选的,所述第二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比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大5-10°。
优选的,还包括胎圈,并且,所述第一胎体层和所述第二胎体层以所述胎圈为中心反向包裹。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至少包括由内向外逐层排列的第一胎体层、第二胎体层、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所述第一胎体层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胎体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所述第二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该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通过将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与所述第二带束层帘线设置为不同的倾斜角度,并且,所述第一胎体层帘线与所述第二胎体层帘线设置为不同的倾斜角度,使得该轮胎的横向刚性提高,并且,在不更换现有带束层材质的条件下,维持直线或转弯最大抓地力,特别是在通过弯道时,最大化轮胎的侧偏力。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比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大5-10°。上述设置,使得该轮胎的胎体层和带束层具有更优秀的高速行驶稳定性,特别是转向时,车辆可以更顺畅、快速的通过弯道,实现优秀的高性能轮胎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的相邻各层的帘线方向示意图;
其中:1-内衬层、2-第一胎体层、3-第二胎体层、4-第一带束层、5-第二带束层、6-帘布层、7-R方向、8-L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该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可同时提高胎侧以及胎面的刚性,并且,在不更换现有带束层材质的条件下,维持直线或转弯最大抓地力,特别是在通过弯道时,最大化轮胎的侧偏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的相邻各层的帘线方向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至少包括由内向外逐层排列的胎体层、第一带束层4和第二带束层5,具体的,胎体层、第一带束层4和第二带束层5沿轮胎的切面由内而外排列;第一胎体层2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第二胎体层3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带束层4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带束层5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第二带束层5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β2大于第一带束层4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β1,即第一带束层4帘线与第二带束层5帘线的倾斜角度不同,上述轮胎中心线是指轮胎周向中心环绕线。
该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通过将第一带束层4帘线与第二带束层5帘线设置为不同的倾斜角度,使得该轮胎的横向刚性提高,并且,在不更换现有带束层材质的条件下,维持直线或转弯最大抓地力,特别是在通过弯道时,最大化轮胎的侧偏力。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胎体层具体可以为半子午线胎体层,该轮胎为半子午线轮胎。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胎体层包括由内向外层叠排列的第一胎体层2和第二胎体层3,第一胎体层2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第二胎体层3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二胎体层3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带束层4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即第一胎体层2、第二胎体层3、第一带束层4和第二带束层5中相邻两层帘线的倾斜方向均不相同。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胎体层2的内侧设有内衬层1,第二带束层5的外侧设有帘布层6。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胎体层2帘线的倾斜方向为R方向7,第二胎体层3帘线的倾斜方向为L方向8,而接下来第一带束层4帘线的倾斜方向为R方向7,第二带束层5帘线的倾斜方向需为L方向8。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胎体层2帘线、第二胎体层3帘线、第一带束层4帘线和第二带束层5帘线的倾斜方向也可以依次为L方向8、R方向7、L方向8和R方向7,即第一胎体层2帘线、第二胎体层3帘线、第一带束层4帘线和第二带束层5帘线的倾斜方向依次交叉排列即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提供排列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胎体层2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5-3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二胎体层3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5-30°。
具体的,半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层帘线角度与轮胎中心线成5-30°度,并且,不同带束层帘线与轮胎中心线以不同角度交叉排列。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带束层4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带束层5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的差值为5-10°。即第一带束层4帘线与第二带束层5帘线的倾斜角度不同,相差5-10°。
具体的,第二带束层5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比第一带束层4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大5-10°,即位于轮胎外侧的第二带束层5帘线的倾角较大。
上述设置,使得该轮胎的胎体层和带束层具有更优秀的高速行驶稳定性,特别是转向时,车辆可以更顺畅、快速的通过弯道,实现优秀的高性能轮胎特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胎圈,并且,胎体层以胎圈为中心反向包裹,具体的,第一胎体层2和第二胎体层3以胎圈为中心反向包裹,即胎体层延长后,将胎圈由外向内反向包裹,加之不同带束层之间帘线不同的倾斜角度,使得该轮胎的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本实施例所提供轮胎,一般乘用车子午线轮胎结构、半子午线胎体结构轮胎与基于本发明的半子午线轮胎以不同带束角度相交结构,三者的轮胎五项刚性对比数据可知,该轮胎纵向/横向/扭转刚性相较一般轮胎结构和半子午线轮胎均有明显改善。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由内向外逐层排列的第一胎体层(2)、第二胎体层(3)、第一带束层(4)和第二带束层(5);所述第一胎体层(2)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胎体层(3)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带束层(4)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带束层(5)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所述第二带束层(5)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带束层(4)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胎体层(3)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带束层(4)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体层(2)的内侧设有内衬层(1),所述第二带束层(5)的外侧设有帘布层(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体层(2)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5-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胎体层(3)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5-3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束层(5)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比所述第一带束层(4)帘线相对于所述轮胎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大5-1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胎圈,并且,所述第一胎体层(2)和所述第二胎体层(3)以所述胎圈为中心反向包裹。
CN201810035713.XA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 Pending CN108248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5713.XA CN108248294A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5713.XA CN108248294A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8294A true CN108248294A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27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35713.XA Pending CN108248294A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829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9737Y (zh) * 1997-06-04 1998-12-09 蓝春福 改进结构的机车安全轮胎
JPH11245615A (ja) * 1998-02-27 1999-09-14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自動車用空気入りバイアスタイヤ
JP2005212718A (ja) * 2004-02-02 2005-08-1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423993A (zh) * 2007-10-31 2009-05-06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高延展性抗刺穿隔层
CN105730150A (zh) * 2016-03-29 2016-07-06 徐州徐轮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矿型、高饱和度钢丝-锦纶复合材料体工程子午线轮胎
CN106715155A (zh) * 2014-10-31 2017-05-24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具有胎体的车辆充气轮胎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9737Y (zh) * 1997-06-04 1998-12-09 蓝春福 改进结构的机车安全轮胎
JPH11245615A (ja) * 1998-02-27 1999-09-14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自動車用空気入りバイアスタイヤ
JP2005212718A (ja) * 2004-02-02 2005-08-1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423993A (zh) * 2007-10-31 2009-05-06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高延展性抗刺穿隔层
CN106715155A (zh) * 2014-10-31 2017-05-24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具有胎体的车辆充气轮胎
CN105730150A (zh) * 2016-03-29 2016-07-06 徐州徐轮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矿型、高饱和度钢丝-锦纶复合材料体工程子午线轮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3147B (zh) 充氣輪胎及充氣輪胎的製造方法
JP4535460B2 (ja)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729862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874590A (zh) 充气轮胎
JPS63315306A (ja) 乗用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770847B2 (ja)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021568A1 (ja)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JP200632140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248294A (zh) 一种具有高刚性结构的高性能轮胎
EP2300245B1 (en) Motorcycle tire
JP200610339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20159A (ja) レーシングカート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521059B1 (en) Motorcycle tire
EP3521060B1 (en) Motorcycle tire
EP3517319B1 (en) Motorcycle tire
JP600151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40039B2 (ja)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JP675063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88217B2 (ja)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1109106A (ja)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3148305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288308A (ja) 自動二輪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113870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533623B1 (en) Tire
JP201027479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