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6132B - 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6132B
CN108246132B CN201810139326.0A CN201810139326A CN108246132B CN 108246132 B CN108246132 B CN 108246132B CN 201810139326 A CN201810139326 A CN 201810139326A CN 108246132 B CN108246132 B CN 108246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gas
ultra
wat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93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46132A (zh
Inventor
肖志邦
李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Dichua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Shuangdi Innova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Shuangdi Innova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Shuangdi Innova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46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6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46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6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5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for making foa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61H33/02Bathing devices for use with gas-containing liquid, or liquid in which gas is led or generated, e.g. carbon dioxide b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liquids into gaseous media
    • B01F23/21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liquids into gaseous media by spraying or atomising of the liquids
    • B01F23/213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liquids into gaseous media by spraying or atomising of the liquids using electric, sonic or ultrasonic energ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30Injector mixers
    • B01F25/31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 B01F25/311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for mixing more than two compone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rating foam
    • B01F25/311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rating foam, e.g. air fo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101/00Mix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mixed materials or by the application field
    • B01F2101/48Mixing water in water-taps with other ingredients, e.g. air, detergents or disinfect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属于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的混合作业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循环泵和气液混合单元,循环泵和气液混合单元的进、出液口依次串行通过管路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管路上还外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气液混合单元包括设有进气口和进/出液口的封闭承压壳体以及隔膜,封闭承压壳体内由隔膜分隔为进气室与气‑液混合室两个独立腔室,气‑液混合室通过所述进/出液口与循环回路连通,进气室通过进气口与外接气源连通,隔膜的疏水性支撑层侧朝向气‑液混合室、致密表层朝向进气室。该装置可以保持水中的超微气泡的溶解浓度不衰减、水中的超微气泡长期维持有足够的数量不破碎消失。

Description

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属于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的混合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体及固液接触面之间普遍存在大小不同的气泡。根据气泡直径级别不同,可分为大气泡(粒径大于数百微米)、微米气泡(粒径介于数十到数百微米)、微纳米气泡(粒径小于数十微米)以及纳米气泡(粒径小于0.1微米,即100纳米)。
高溶解度且富含超微气泡的气液混合体表现出很多有益特性,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应用。例如有机农业灌溉用氢/氧微气泡水,水产养殖增氧,医疗养生饮用富氢水/高氧水,高浓度臭氧气泡水,超微气泡洗涤液、消毒液、润滑液,等等。然而,超微气泡液从制取到应用都还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般而言,通过水气双膜界面向水体里溶解气体,无论费多大劲,都不能使水体产生超饱和溶解度,这是因为它受液表面溶气性质和传递规律的限制的结果。目前首选解决方法,是向液体中加注入足量超微气泡,伴随着气泡的破灭,气体在水中释放,就可能发生气体在水中以单分子或多分子态的的超量溶解,成为超饱和气水(液)。这其中,气泡的粒径大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例如,当气泡粒径从10 μm下降至10 nm,粒径尺寸的大小变化仅为1000倍,但如果换算成体积的变化,则有109倍之大!也就是说,水中溶存的气体浓度将增加109倍。显然,水(液)中气泡密度越大,气泡粒径越小,越容易达到超饱和。于是人们总是期望气水混合液中气泡粒径越小越好,甚最好全部为纳米以下。但是气泡粒径越小制取难度越大,迄今为止的气液混合技术与装置所制取的气泡直径主要分布在微米范围,目前确有能够制取超微气泡的方法,例如基于不同含气量溶液的替换法、电场法、微波法、超声法等。不过它们尚停留在实验室少量制取阶段,无法做到规模化量产。
而现在世面上种种号称超微气泡水的制取方法与装置,诸如分散空气法(具体又分为高速旋流法、过流断面渐缩突扩法、微多孔结构法等)、溶气释气法(有加压溶气减压释气法、压力溶气叶轮散气法等)、超声空化法,等等,其共同特征都是通过高压、机械碰撞、剪切、循环等强烈手段来生成气泡,这些制取方法和工艺都很复杂,技术要求高,能耗大,更无法实现小型便携化。
此外,如何维持气泡在液体中稳定存在是一个难题。气泡本身是不稳定体,在液体中总是要受浮力而上升,最终穿越气液双膜界面而外逃。尽管减小气泡尺寸可以有效延长气泡在液体中存在时间,但是要想保持气泡在液体中长时间不破灭,气泡数量维持足够密度,气体溶解度不衰减,这在静止容器中是做不到的。
综上,如何保持水中的超微气泡的溶解浓度不衰减、水中的超微气泡始终维持有足够的数量不破碎消失(超微气泡在水中的溶解度达到饱和或超饱和并长时间保持),是现实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除了现制现用,目前未见有更好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保持水中的超微气泡的溶解浓度不衰减、水中的超微气泡长期维持有足够的数量不破碎消失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包括循环泵和气液混合单元,所述循环泵和气液混合单元的进、出液口依次串行通过管路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管路上靠近循环泵的进液口处还外接有连通外部的进液管,所述管路上靠近所述气液混合单元的出液口处还外接有连通外部的出液管,所述气液混合单元包括设有进气口和进/出液口的封闭承压壳体以及隔膜,所述封闭承压壳体内由隔膜分隔为进气室与气-液混合室两个独立腔室,所述气-液混合室通过所述进/出液口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所述进气室通过进气口与外接气源连通,所述隔膜是复合疏水性的超滤膜、纳滤膜或反渗透膜,所述隔膜的疏水性支撑层侧朝向气-液混合室、致密表层朝向进气室;在使用时,所述进气室内的气体透过所述隔膜与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混合生成超微气泡并在所述循环回路中高速流动;所述循环回路内的循环液流量Lx和进气室的进气流量Lq两者保持量化关系为:Lx:Lq≧10,所述循环回路内的循环液流量Lx和出液管的出液流量Lc两者保持量化关系为:Lx:Lc≧5。
上述本发明公开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技术方案的工作机理及有益效果陈述如下。
本发明装置结构特征是,参见图1,源水(液)从进液管进水送至循环泵入口,当出液管关闭时,在循环泵驱动下,源水经循环泵出水口→气液混合单元的隔膜纯水侧(气液混合单元的气-液混合室)→循环泵入水口构成一循环回路进行封闭循环流动,整个循环回路的水阻很小,管路压降趋于零,因此循环泵的很小泵压就可以产生很高的循环流速,水流总体表现为层流状态。
在本发明的气液混合单元中,参见图2,气体在外加气压下进入隔膜(超滤膜、纳滤膜或反渗透膜)纯气侧(气液混合单元的进气室),通过隔膜的活性表面皮层,被隔膜的膜孔切割成与膜孔径相对应的微小气泡,以气体分子形式渗透扩散到隔膜的纯水侧(气液混合单元的气-液混合室)。由于循环回路中的水流流速很高,导致气液混合单元的气-液混合室—隔膜的纯水侧处压强很小,气体分子受减压压差作用(类似文丘里效应),迅速溶解入水流中,在水中生成相当数量的、粒径微米级以下的超微气泡。
在静止液体中,气泡与液体之间最重要的力是升力,气泡在升力作用下不断上浮逃逸。而气泡在流动场中,因气液两相密度、黏度等不同,引起气泡与流体之间速度存在一定差异。而气液两相的相对速度差,产生气液两相间的曳力。在静止液体中,气泡与液体之间最重要的力是升力,而流动液体中则主要是曳力。曳力的存在,限制了气泡的上浮,气泡随流体同向运动而保持相对稳定。
流速越高,同速、同向运动的气泡间发生相互碰撞的几率就越小。由微孔成泡理论分析与实验可知,气体经膜孔切割筛分进入水中生成气泡时体积都会膨胀,气泡粒径必定大于膜孔孔径,不过进入流水后随水流流向运动时,必定受到水流挤压而变细变长→被持续拉伸→拉断成小气泡→小气泡再进一步缩小…,最终粒径甚至可以达到100纳米以下。本发明装置正是通过保持封闭循环管路中液体与进气之间的高流速比(即流量比),来确保生成超微级的小气泡。这与采用高耗能高强度的剪切、碰撞、挤压等等强暴手段生成的所谓超微气泡,不仅机理根本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甚至肉眼即可观察到两者间显著区别:一般方法制取的所谓超微气泡水呈现如牛奶般的浑浊状,而本发明装置生成的超微气泡水则清澈透明,然而在光照射下却可观察到清晰的丁达尔光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要使水中超微气泡大量稳定存在,理想的情况是超微气泡均匀分布悬浮于水中,相互之间不碰撞,同时解决超微气泡无法在静止水中稳定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装置将超微气泡溶存在一个封闭旋转的循环回路中,形成一个动态水箱。由流体力学常识知道,对于相同管道截面积,流速越高,流量越大,意味着动态容积增大,可以包容更多超微气泡进入。伴随着气液混合单元中气泡持续进入水中,循环回路中的气体溶解浓度和气泡数量稳步均匀增加,很快达到饱和乃至超饱和。
概括上述本发明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气液混合单元,压缩气体经过气液混合单元中的隔膜时,被隔膜微孔切割成一个个气体分子,融入水中,从液体内部进行立体溶气,水中存在大量气泡尤其是超微气泡,伴随着气泡的破灭气体在水中释放,就可能发生气体在水中以单分子或多分子态的的超量溶解,成为超饱和气水(液),气体在水中的扩散就可以不受液表面溶解度的限制,可以达到超饱和度的状态,并在进入流水后随水流流向运动时,受到水流挤压,甚至可以被持续拉伸、拉断成达到100纳米以下粒径,同时,通过在循环回路中的高流速,使得循环回路中的气体溶解浓度不衰减,水中超微气泡始终维持有足够的数量。
2)如果从循环水路(动态水箱)中取水输出的流量过大,就会破坏循环回路中气液两相流型的稳定,故本发明装置限定Lx:Lc≧5。
3)在本系统中,气体在外加气压下,以某一气流流速进入进气室,穿过隔膜,以气体分子形式渗透扩散到固液表面,基于膜表面的疏水特性,生成超微气泡,随即受到与气流方向垂直的高速气流剪切作用,卷入到液流中。这里,气体流速与液体流速比例关系,对于形成气泡的性状影响极大,必须保证液体流速远大于气体流速。否则若气体流速过快,超微气泡将堆积并合并为大气泡乃至气弹、气带。在流体系统中,测量流量比测量流量简便,由流量=流速×管道截面积,对于相同的管道口径,可转化为对气/液流量的控制。本发明装置中,限定循环液流量Lx与进气流量Lq两者保持之间量化关系为:Lx:Lq≧10,甚至可确保循环回路中的气液混合流中的气泡粒径减小至100纳米尺度以下。
4)气液混合单元内设置隔膜将气源与液体分隔开来,防止了两者的相互污染,气液混合单元中的隔膜可以隔离阻挡气源中可能混杂的杂质,比如污垢、渣滓等,防止污染源水水质。
5)现有微气泡液装置都还没有解决的一个应用上的致命缺陷,就是存在对于温升的限制;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加速了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气泡)穿过水气双膜界面向大气中的逃逸。尤其是在沸腾情况下,气泡可能与水蒸气发生剧烈碰撞而迅速破灭、消失,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逃逸殆尽。而本发明的循环回路中的水温不再受到限制,甚至可以采用开水(采用耐温材料);循环回路中的流体可以不受限于水,可以是任何液体,从而大大拓展了本发明装置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改进是:所述气-液混合室内填充有内压式中空纤维滤膜管束,所述内压式中空纤维滤膜管束的内孔进水面与隔膜表面无间隙压贴。
本发明装置中的内压式中空纤维滤膜管束的作用:1)中空纤维管束的內管端面与隔膜支撑面垂直紧贴,对超微气泡起到流向引导作用;2)中空纤维管束与液流方向顺向,对进入水流中的超微气泡群隔离梳理,防止其相互碰撞;3)对隔膜进行高温隔离保护(如隔膜中的反渗透膜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不得超过45OC,但中空纤维管束采用的超滤膜材可耐180OC高温)。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一是:所述循环回路中的气液混合溶液的最小流速Umin=ɑ×出水流量÷循环回路的管路截面积S,其中ɑ为设定数值,取 5≥ɑ≥2。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一的改进是:所述进气室内的气体垂直于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流动方向穿过隔膜并进入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中。
具体实用效果是:进气室内的气体垂直于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流动方向穿过隔膜并进入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中,可以让水和气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机会,这样气液混合溶液混合的会更均匀,不会产生紊流。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二是:所述循环回路的管路的截面内径D的范围是 100mm≧D≧2mm。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三是:所述进气室内的气体流速小于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流速。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三的改进是:所述进气室内的气体流速小于等于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流速的一半。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四是:所述循环回路上串接有梳状格栅单元,所述梳状格栅单元包括设有用于气液混合溶液穿过并梳理分隔超微气泡的多孔材料。
具体实用效果是:梳状格栅单元对水中悬浮运动的超微气泡群进行梳理分隔,防止超微气泡间相互聚积,维持泡沫流型,还可在高温时,阻挡气泡上浮。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四的改进是:所述多孔材料填充在一封闭容器中,所述多孔材料是活性炭颗粒、烧结活性炭或沸石。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四的改进是:所述多孔材料采用微滤膜或超滤膜,所述微滤膜或超滤膜在梳状格栅单元内分隔出与循环回路连通的内腔室以及用于净水出水的外腔室,所述外腔室与出液管连通。
具体实用效果是:通过微滤膜或超滤膜在梳状格栅单元内分隔出内腔室和外腔室,外腔室与出液管连通,兼顾使得出水得到净化。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五是:该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还包括设于循环泵的进液口处的进液控制单元和设于气液混合单元的出液口处的出液控制单元,所述进/出液控制单元是开关阀、单向阀或稳压阀。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六是:所述循环回路上设有循环控制单元,所述循环控制单元包括循环单向阀、流量控制阀、稳压阀或其组合。
具体实用效果是:通过循环控制单元对气液流循环的流量、流速、压力等运行工况进行调试或调整。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七是:所述循环回路上设有气泡粒径测量传感器。
通过气泡粒径测量传感器测是否发生丁达尔效应,就可判断水中气泡粒径是否已大部分或全部达到100纳米尺度以下,从而对系统运行工况加以控制。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八是:所述循环泵为隔膜泵。
具体实用效果是:1)流体系通过隔膜吸入-推出方式工作流体是怎么吸进怎么吐出,所以对流体的搅动最小;2)可以输送的流体极为广泛,从低粘度的到高粘度的,从腐蚀性得到粘稠的;3)具有耐油性、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耐腐蚀、耐磨损等性能。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九是:所述气液混合单元的顶部制有可打开的端盖,所述气液混合单元内的上部设有可置放固态颗粒物的漏室。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十是:所述进液管的进水口和出液管的出水口之间并联连通有一个缓存水箱。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十一是:所述外接气源是电解槽产生的气源,所述电解槽包括隔离膜以及由隔离膜分隔成产气室和非产气室,所述隔离膜两侧设有阴、阳电极,所述产气室与进气室连通,所述非产气室与一外部供水箱相连通。
具体实用效果是:电解槽实际上是单液室渗透电解槽,以制取氢气为例,改变外施电解电压极性,使得产气室内位于隔离膜一侧的电极为阴极,非产气室内位于隔离膜另一侧的电极为阳极,外部供水箱提供去离子水至膜电极组件上,在阳极侧反应析出氧气、H+离子和电子,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H+离子则透过隔离膜不断扩散到阴极与阴极释放的电子重新结合形成氢气。同时由于本发明装置的循环回路中的液体处于高速流动状态,造成气液混合单元中隔膜侧压强减小,于是电解槽产气室内持续生成的氢气得以顺利穿过隔膜吸入循环回路中的液体中。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十一的改进是:所述阴阳电极均密布开孔且与隔离膜零间距紧贴。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十二是:在使用时,所述循环回路的工作压力≤0.01MPa。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完善之十三是:所述外接气源是氢气、氧气、臭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麻醉气体、稀有气体或其组合;所述液体是水、饮料、酒类、洗涤液、消毒液、汽油或柴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气液混合单元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气液两相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内压式中空纤维滤膜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七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八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循环泵和气液混合单元1,循环泵和气液混合单元1的进、出液口依次串行通过管路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2。管路上靠近循环泵的进液口处还外接有连通外部的进液管3,管路上靠近气液混合单元1的出液口处还外接有连通外部的出液管4。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还包括设于循环泵的进液口处的进液控制单元和设于气液混合单元1的出液口处的出液控制单元,进/出液控制单元是开关阀、单向阀或稳压阀。循环泵采用隔膜泵。
为了使封闭循环水路担任的动态水箱的容积足够大,同时从气液两相流形态研究可知,为使气泡群能均匀稳定分布于流体中(所对应的气液两相流型为泡状流,或称泡沫流),管路直径应远远大于气泡粒径;反之,若管径太大,水流循环功率损耗将增大。综合平衡后,本发明装置的循环回路2的管路采用具疏水特性,截面内径范围 100mm≧D≧2mm的管道内壁材料。
气液混合单元1包括设有进气口和进/出液口的封闭承压壳体11以及隔膜12,封闭承压壳体11内由隔膜分隔为进气室13与气-液混合室14两个独立腔室,气-液混合室通过进/出液口与循环回路2连通,进气室通过进气口与外接气源连通。隔膜是复合疏水性的超滤膜、纳滤膜或反渗透膜,隔膜的疏水性支撑层侧朝向气-液混合室、致密表层朝向进气室。
外接气源是氢气、氧气、臭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麻醉气体、稀有气体或其组合;液体是水、饮料、酒类、洗涤液、消毒液、汽油或柴油。液体温度范围优选的限制为:100oC≧T≧4oC。
在使用时,进气室内的气体透过隔膜与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混合生成超微气泡并在循环回路2中高速流动;循环回路2内的循环液流量Lx和进气室的进气流量Lq两者保持量化关系为:Lx:Lq≧10,循环回路2内的循环液流量Lx和出液管4的出液流量Lc两者保持量化关系为: Lx:Lc≧5。
本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室内填充有内压式中空纤维滤膜管束15,内压式中空纤维滤膜管束的内孔进水面与隔膜表面无间隙压贴。
本实施例的循环回路2中的气液混合溶液的最小流速Umin=ɑ×出水流量÷循环回路2的管路截面积S,其中ɑ为设定数值,取 5≥ɑ≥2。一般来说,进气室内的气体流速小于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流速。本实施例的进气室内的气体流速小于等于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流速的一半。
本发明装置最需要产生的理想流型就是泡状流(或称气泡流、泡沫流),参见图3,其特征是:气相以小气泡的形式充满液相。
目前对于流型的观测大都还是采用目测法。在此次实验的循环回路2中,接入一段透明管道,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管道中的流动情况。刚开始没有气体加入时。管道中流体的流动看着是透明的,加入气体之后,开始出现浑浊。提高泵的电压至额定工作电压,提升循环泵的转速(但泵的负荷很轻,电流通常都是在额定负载电流的1/3处左右),仅仅一两秒钟的时间管路就变得清澈透明,用手去捏管,还是胀胀的,说明里面水还是在流动,否则真以为是没有水流循环,停止了。
实际试验测试中,以氢气和水混合制取的氢水,采用丹麦Unisense高精度氢微电极检测,溶解氢浓度可以稳定维持在3.0ppm以上。而对水中超微气泡采用超微粒度仪-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气泡直径范围甚至可以稳定分布在0~100纳米以内,气泡密度为1500~3100/ml。在如此之高的溶解氢及超微氢气泡浓度下,目测装置出水呈洁净透明完全不浑浊状态,说明水中气泡确实已维持在超微尺度,甚至纳米尺度,这与市售的一般号称纳米水装置生成的“牛奶水”差别很大。
本发明装置在使用时,循环回路2基本工作在≤0.01MPa低压范围。循环泵始终处于轻负荷状态,因此不仅节能,而且工作可靠,故障率极低。同时,本发明装置中各单元部件基本都是市面上技术成熟、易购易元器件,因此本发明装置的性价比极高,适合大批量生产、适用于各种场合推广普及。本发明装置适合多种气体和液体,超微气泡液的超微气泡溶解度达到饱和或超饱和,气泡粒径分布小于100nm范围内且气泡可在液体中长时间保持(不少于300s),耐高温,可连续大流量产出的超微气泡液。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循环回路2上串接有梳状格栅单元5。梳状格栅单元5包括设有用于气液混合溶液穿过并梳理分隔超微气泡的多孔材料。多孔材料填充在一封闭容器中,多孔材料是活性炭颗粒、烧结活性炭或沸石。
本实施例的进气室内的气体垂直于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流动方向穿过隔膜并进入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中。
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隔膜采用反渗透膜,其支撑层材质具疏水性(例如聚砜PS、聚醚砜PES、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晴PAN、聚芳醚酮PEK等),其疏水性支撑层侧朝向气-液混合室,脱盐层朝向进气室,内压式中空纤维滤膜管束的内孔进水面与复合膜的支撑层面无间隙压贴。
研究发现,在疏水性固液界面很容易生成超微气泡,由此而发展有若干技术方法如直接加滴法、溶液替换、盐水替换、冷热水替换法等。所谓溶液替换法是指:有一个固体表面,即基底,有两种可以互溶的溶液,两种溶液都有一定的气体溶解量且有一定差异。当用气体溶解量小的溶液替换气体溶解量大的溶液时,过量的气体来不及溢出而沉积在固体表面便形成超微气泡。常用的是乙醇一水体。现有这类方法生成的微气泡粒径虽然基本都在几纳米~数十纳米之间,缺点是不宜连续大量生产。本发明装置的创新之一,就是巧妙地利用反渗透膜的结构特点,在与流体相切的疏水固体表面大量生成超微气泡并连续有序进入流体中。
众所周知,反渗透膜的构造和工作机理与微滤、超滤、纳滤膜完全不同,反渗透膜的活性表面皮层(脱盐层)可视作致密无孔膜,溶质和溶剂的分离实际是以分子扩散方式进行。在本系统中,气体在外加气压下,以某一气流流速进入气室,穿过反渗透膜的活性表面皮层→疏水支撑层,以气体分子形式渗透扩散到固液表面,基于膜表面的疏水特性,生成超微气泡,随即受到与气流方向垂直的高速气流剪切作用,卷入到液流中。这里,气体流速与液体流速比例关系,对于形成气泡的性状影响极大,必须保证液体流速远大于气体流速。否则若气体流速过快,超微气泡将堆积并合并为大气泡乃至气弹、气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是在实施例二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多孔材料采用微滤膜或超滤膜,微滤膜或超滤膜在梳状格栅单元5内分隔出与循环回路2连通的内腔室51以及用于净水出水的外腔室52,外腔室52与出液管4连通。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7,本实施例的循环回路2上设有循环控制单元,循环控制单元包括循环单向阀、流量控制阀、稳压阀或其组合。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8,本实施例的循环回路2上设有气泡粒径测量传感器6。通过检测循环水中气体的折光度,来判断气水液两相运转情况,实现对系统运行工况的控制。如果水很浑浊,说明水和气的混合不好,流型不是泡沫型。反之,当水由浑浊变清,说明水中的气体溶解氢度和超微气泡,已达到要求,可以停止进气,使泵处在一个低速保持的循环工况。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9,本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单元1的顶部制有可打开的端盖16,气液混合单元1内的上部设有可置放固态颗粒物的漏室17。
本发明装置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可以用于制取高温超微氢气泡液。由于氢气具有极强的穿透逃逸性,因此不宜加热饮用,更无法溶存在开水中。可是很多老年人体质较弱不能喝凉水,尤其是很多人喜欢饮茶、喝咖啡,这实在是氢水推广普及的一个盲区。本发明装置将氢气溶存在循环回路2内高速旋转的液流中,极大地限制了氢气的外泄。进一步地,可在本发明装置的循环回路2中的最高点设置一个Ω型弯,并在其顶点设置一个安全阀,将开水水蒸汽引导至Ω顶部排气阀外排,可以将氢气/水蒸气良好分离。
为验证本发明装置的高温特性,采用铂催化亚甲蓝氧化还原滴定方法进行了对比测试。保持60摄氏度水温,制取三种尽量达超饱和的氢水:1)向水中加压注入氢气;2)直接对水电解;3)本发明装置方法。亚甲蓝滴定结果(一滴代表100ppb)如下:1)物理制氢方法,10滴;2)电解制氢方法,10滴;3)本发明装置方法,19滴。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10,本实施例的进液管3的进水口和出液管4的出水口之间并联连通有一个缓存水箱。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1,本实施例的外接气源是电解槽7产生的气源,电解槽7包括隔离膜71以及由隔离膜分隔成产气室和非产气室,隔离膜71两侧设有阴电极72和阳电极73,产气室与进气室连通,非产气室与一外部供水箱相连通。本实施例的阴阳电极均密布开孔且与隔离膜零间距紧贴。
本发明的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彼此可以交叉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泵和气液混合单元,所述循环泵和气液混合单元的进、出液口依次串行通过管路连通并形成封闭循环管路,所述管路上靠近循环泵的进液口处还外接有连通外部的进液管,所述管路上靠近所述气液混合单元的出液口处还外接有连通外部的出液管,所述气液混合单元包括设有进气口和进/出液口的封闭承压壳体以及隔膜,所述封闭承压壳体内由隔膜分隔为进气室与气-液混合室两个独立腔室,所述气-液混合室通过所述进/出液口与所述封闭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进气室通过进气口与外接气源连通,所述隔膜是复合疏水性的超滤膜、纳滤膜或反渗透膜,所述隔膜的疏水性支撑层侧朝向气-液混合室、致密表层朝向进气室;在使用时,所述进气室内的气体透过所述隔膜与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混合生成超微气泡并在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中高速流动;所述封闭循环管路内的循环液流量Lx和进气室的进气流量Lq两者保持量化关系为:Lx:Lq≧10,所述封闭循环管路内的循环液流量Lx和出液管的出液流量Lc两者保持量化关系为:Lx:Lc≧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室内填充有内压式中空纤维滤膜管束,所述内压式中空纤维滤膜管束的内孔进水面与隔膜表面无间隙压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中的气液混合溶液的最小流速Umin=ɑ×出水流量÷封闭循环管路的管路截面积S,其中ɑ为设定数值,取 5≥ɑ≥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室内的气体垂直于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流动方向穿过隔膜并进入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循环管路的管路的截面内径D的范围是 100mm≧D≧2mm 。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室内的气体流速小于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流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室内的气体流速小于等于所述气-液混合室内的液体流速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上串接有梳状格栅单元,所述梳状格栅单元包括设有用于气液混合溶液穿过并梳理分隔超微气泡的多孔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填充在一封闭容器中,所述多孔材料是活性炭颗粒、烧结活性炭或沸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采用微滤膜或超滤膜,所述微滤膜或超滤膜在梳状格栅单元内分隔出与封闭循环管路连通的内腔室以及用于净水出水的外腔室,所述外腔室与出液管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还包括设于循环泵的进液口处的进液控制单元和设于气液混合单元的出液口处的出液控制单元,所述进/出液控制单元是开关阀、单向阀或稳压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控制单元,所述循环控制单元包括循环单向阀、流量控制阀、稳压阀或其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上设有气泡粒径测量传感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为隔膜泵。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单元的顶部制有可打开的端盖,所述气液混合单元内的上部设有可置放固态颗粒物的漏室。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进水口和出液管的出水口之间并联连通有一个缓存水箱。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气源是电解槽产生的气源,所述电解槽包括隔离膜以及由隔离膜分隔成产气室和非产气室,所述隔离膜两侧设有阴、阳电极,所述产气室与进气室连通,所述非产气室与一外部供水箱相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阳电极均密布开孔且与隔离膜零间距紧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上串接有梳状格栅单元,所述梳状格栅单元包括设有用于气液混合溶液穿过并梳理分隔超微气泡的多孔材料。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填充在一封闭容器中,所述多孔材料是活性炭颗粒、烧结活性炭或沸石。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采用微滤膜或超滤膜,所述微滤膜或超滤膜在梳状格栅单元内分隔出与封闭循环管路连通的内腔室以及用于净水出水的外腔室,所述外腔室与出液管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还包括设于循环泵的进液口处的进液控制单元和设于气液混合单元的出液口处的出液控制单元,所述进/出液控制单元是开关阀、单向阀或稳压阀。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控制单元,所述循环控制单元包括循环单向阀、流量控制阀、稳压阀或其组合。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上设有气泡粒径测量传感器。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单元的顶部制有可打开的端盖,所述气液混合单元内的上部设有可置放固态颗粒物的漏室。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进水口和出液管的出水口之间并联连通有一个缓存水箱。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所述封闭循环管路的工作压力≤0.01MPa。
2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气源是氢气、氧气、臭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麻醉气体、稀有气体或其组合;所述液体是水、饮料、酒类、洗涤液、消毒液、汽油或柴油。
CN201810139326.0A 2017-06-12 2018-02-11 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Active CN1082461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7618 2017-06-12
CN2017104376188 2017-06-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6132A CN108246132A (zh) 2018-07-06
CN108246132B true CN108246132B (zh) 2023-10-27

Family

ID=6274480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123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104016U (zh) 2017-06-12 2018-02-11 可产生富氢超微气泡水的洗浴装置
CN20182024123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260569U (zh) 2017-06-12 2018-02-11 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CN201810139326.0A Active CN108246132B (zh) 2017-06-12 2018-02-11 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CN201810139316.7A Active CN108275764B (zh) 2017-06-12 2018-02-11 可产生富氢超微气泡水的洗浴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123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104016U (zh) 2017-06-12 2018-02-11 可产生富氢超微气泡水的洗浴装置
CN20182024123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260569U (zh) 2017-06-12 2018-02-11 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9316.7A Active CN108275764B (zh) 2017-06-12 2018-02-11 可产生富氢超微气泡水的洗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20810401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104016U (zh) * 2017-06-12 2018-11-16 大连双迪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可产生富氢超微气泡水的洗浴装置
CN109260972A (zh) * 2018-10-16 2019-01-25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圆柱扰流剪切效应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
CN111302453A (zh) * 2018-12-12 2020-06-19 四季洋圃生物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氢氧超微细气泡装置
WO2020133349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四季洋圃生物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氢氧超微气泡装置
CN109737537B (zh) * 2018-12-29 2020-12-25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家用湿润富氧雾化装置及方法
JP7277176B2 (ja) 2019-02-28 2023-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ウルトラファインバブル生成方法、およびウルトラファインバブル生成装置
CN109876684A (zh) * 2019-03-22 2019-06-1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实验室可控粒径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10101887A (zh) * 2019-05-14 2019-08-09 李春姬 一种感染科用医疗器械消毒装置
CN110193297B (zh) * 2019-06-12 2022-02-01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制备纳米气泡水的方法、装置及其应用
CN112546887B (zh) * 2019-09-25 2021-09-2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结构体和形成气泡阵列的方法以及它们的用途
CN110733616B (zh) * 2019-10-28 2021-09-14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水下机器人搭载的高压脉冲放电船体表面清洗装置及方法
US11602719B2 (en) * 2020-02-12 2023-03-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Ultrafine bubble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ultrafine bubble generating head
CN111300273B (zh) * 2020-02-17 2021-05-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可控空蚀技术的织构加工试验装置
CN111729523B (zh) * 2020-06-16 2022-03-1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粒径均一可控的纳米气泡产生方法
CN112811572B (zh) * 2021-01-26 2022-07-1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臭氧氧化反应器和污水处理系统
CN112919608B (zh) * 2021-02-05 2022-10-11 杭州粟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纳米气泡氢水生产的均泡器
CN113267321A (zh) * 2021-05-14 2021-08-17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光热气泡床减阻表面的减阻系统及方法
CN114700181B (zh) * 2021-07-22 2023-07-1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适于粗煤泥分选的浮选装置及方法
CN114522443A (zh) * 2022-04-22 2022-05-24 徐州宏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震荡式纳米晶体萃取分离装置
CN114920329A (zh) * 2022-05-27 2022-08-19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氢气纳米气泡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09953A (ja) * 2006-02-13 2007-08-23 Sharp Corp 微細気泡発生システム
TWM332480U (en) * 2007-06-29 2008-05-21 Yi-Wen Lin Micro bubbles generating device
CN101349629A (zh) * 2001-08-28 2009-01-21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溶解液中的气体浓度测定方法、溶气液制造装置和膜组件
CN201888923U (zh) * 2010-11-15 2011-07-06 萧志纬 超微细气泡浴发生装置
CN103979637A (zh) * 2014-05-21 2014-08-1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含油污水的净化装置及分离方法
CN104707494A (zh) * 2015-03-30 2015-06-17 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饱和氢气溶液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3111A (zh) * 2013-01-21 2015-12-09 Isb水公司 液体处理装置
JP2016190230A (ja) * 2015-03-31 2016-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ガス溶解液製造装置、ガス溶解液供給装置及びガス溶解液製造方法
CN106698695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南京工业大学 用于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净化及增氧方法和设备
CN106693734A (zh) * 2015-11-17 2017-05-24 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超饱和氢气溶液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08260569U (zh) * 2017-06-12 2018-12-21 大连双迪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8721A1 (de) * 2000-09-08 2002-03-20 Uwe Dipl.-Ing. Würdig Verfahren zum Aufbereiten von Wasser sowie Ein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7494534B2 (en) * 2003-02-13 2009-02-24 Tetsuhiko Fujisato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issolved amount of gas
JP2006122750A (ja) * 2004-10-26 2006-05-18 Noritz Corp 水素水製造装置及び水素水製造方法
JP2011218308A (ja) * 2010-04-12 2011-11-04 Asupu:Kk 気体溶解液生成装置及び生成方法
JP2012176360A (ja) * 2011-02-25 2012-09-13 Kurita Water Ind Ltd ガス溶解水の製造装置
CN203834031U (zh) * 2014-04-12 2014-09-17 大连双迪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量微气泡氢气制取装置
CN204638016U (zh) * 2015-03-30 2015-09-16 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饱和氢气溶液的制备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9629A (zh) * 2001-08-28 2009-01-21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溶解液中的气体浓度测定方法、溶气液制造装置和膜组件
JP2007209953A (ja) * 2006-02-13 2007-08-23 Sharp Corp 微細気泡発生システム
TWM332480U (en) * 2007-06-29 2008-05-21 Yi-Wen Lin Micro bubbles generating device
CN201888923U (zh) * 2010-11-15 2011-07-06 萧志纬 超微细气泡浴发生装置
CN105143111A (zh) * 2013-01-21 2015-12-09 Isb水公司 液体处理装置
CN103979637A (zh) * 2014-05-21 2014-08-1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含油污水的净化装置及分离方法
CN104707494A (zh) * 2015-03-30 2015-06-17 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饱和氢气溶液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190230A (ja) * 2015-03-31 2016-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ガス溶解液製造装置、ガス溶解液供給装置及びガス溶解液製造方法
CN106693734A (zh) * 2015-11-17 2017-05-24 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超饱和氢气溶液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84605A1 (zh) * 2015-11-17 2017-05-26 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超饱和氢气溶液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8695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南京工业大学 用于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净化及增氧方法和设备
CN208260569U (zh) * 2017-06-12 2018-12-21 大连双迪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60569U (zh) 2018-12-21
CN108275764B (zh) 2023-09-26
CN208104016U (zh) 2018-11-16
CN108275764A (zh) 2018-07-13
CN108246132A (zh) 2018-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46132B (zh) 超微气泡液发生装置
CN108236851B (zh) 超饱和稳定气泡液生成装置
US11352270B2 (en) Porous membrane for membrane distill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membrane distillation module
Drioli et al. Progress and new perspectives on integrated membrane operations for sustainable industrial growth
CN108579475B (zh) 内表面亲水改性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1970110B1 (en) Gas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essure-diference bubble transfer
TWI603777B (zh) Device for preparing supersaturated hydrogen solu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JP2512937B2 (ja) 膜型気液接触装置
US10486113B2 (en) Fluid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a gas-liquid contactor, gas-liquid contactor and method for adding a gas to a liquid
Pal Membrane-based technologi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grahari et al. Application of hollow fiber membrane contactor for the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from water under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mode
Schmitt et al. Evaluation of an ozone diffusion process using a hollow fiber membrane contactor
CN103362763B (zh) 一种用于消除渗透能发电过程中浓差极化的方法
CN105688674A (zh) 一种膜处理工艺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3736397A (zh) 一种正渗透膜性能测试装置
Blandin et al. Submerged osmotic processes: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hollow fiber forward osmosis modules
US20210069651A1 (en) Universal Planar Membrane Device for Mass Transfer
He et al. Supported-gas-membrane process for removal and recovery of aliphatic amines from aqueous streams
JP2013121587A (ja) 水処理方法
Moulik et al. Water competitive diffusion
US20230192513A1 (en) Membrane distillation system with gas bubble source and method of use
Chen et al. Development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degassing technology
Rahmawati et al. Advanced Aeration Using Finned Panel Spacer For Fouling Control In Produced Water Membrane Filtration
Skoczylas Anisotropic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DRY of the CTA could be improved by adjusting the composltlon of the castmg solution It 15 possible that If the optimum ratio of each component m the solution and the optunum enwonmental condltlons are found, the membrane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 further While possessm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2

Address after: No. 13-14, Xuande South Fourth Road, Dal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116000

Patentee after: Dalian Dichua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16000 No. 88 Life Road, ShuangD Port, Dalian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ALIAN SHUANGDI INNOVA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