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2590B - 多天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天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2590B
CN108242590B CN201611248632.5A CN201611248632A CN108242590B CN 108242590 B CN108242590 B CN 108242590B CN 201611248632 A CN201611248632 A CN 201611248632A CN 108242590 B CN108242590 B CN 108242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line
communication device
edge
conducto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486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42590A (zh
Inventor
翁金辂
卢俊谕
钱德明
李伟宇
蔡智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8242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2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42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2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多天线通信装置,其包含:接地导体面分隔出第一侧空间及第二侧空间,且接地导体面具有第一边缘;及四天线阵列,位于第一边缘,具有最大阵列长度沿着第一边缘延伸。其第一与第二天线位于第一侧空间,其第三与第四天线位于第二侧空间。每一天线包含辐射导体部,具有馈入导体线及接地导体线,辐射导体部经由馈入导体线电气连接至信号源及经由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第一边缘,形成环圈路径,产生至少共振模态,辐射导体部在第一边缘具有相应的投影线段。其第一与第三投影线段部分重叠,第二与第四投影线段部分重叠,共振模态涵盖至少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且四天线阵的最大阵列长度介于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25倍波长至0.49倍波长之间。

Description

多天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提高数据传输速度的多天线通信装置设计架构。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通信信号质量与传输速度需求的不断提升,导致了多天线阵列技术应用于通信装置的快术发展。例如多输入多输出天线(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System)系统或波束形成(Beam-Forming)天线阵列系统技术等。多输入多输出多天线系统(MIMO)有机会能提高频谱效率,大幅增加信道容量及数据传输速率。并且有机会能提升终端通信装置的接收信号可靠度,因此成为未来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技术重点之一。例如在8x8MIMO系统操作下,频谱效率可以达到约37bps/Hz(20dB讯杂比条件),其约为2x2MIMO系统的4倍。
然而如何在空间有限的通信装置内实现多天线阵列系统,并且达成每一个天线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以及天线效率却是一个不易克服的挑战,也是目前有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因为然而当多个相同频段操作的天线,共同设计于一空间有限的通信装置内,可能会造成多天线间封包相关系数(ECC,Envelo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提高,而导致天线辐射特性衰减的情形发生。因此造成数据传输速度的下降,并增加了多天线整合设计的技术困难。
部分的现有技术文献已提出在多天线间接地面上设计突出或凹槽结构作为能量隔离器,来提升多天线间能量隔离度的设计方式。然而这样的设计方法,却有可能导致激发额外的耦合电流,进而造成多天线间的相关系数增加。并且有机会增加多天线阵列的整体尺寸,因此较不易达成商用终端通信装置所要求,同时具有高效能且缩小化的多天线阵列设计需求。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设计方式,以满足未来高数据传输速度多天线通信装置的实际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范例公开一种多天线通信装置设计架构。依据范例的一些实作例能解决上述等技术问题。
根据一实施范例,本公开提出一种多天线通信装置。该多天线通信装置,包含接地导体面以及四天线阵列。该接地导体面,分隔出第一侧空间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空间的第二侧空间,并且该接地导体面具有第一边缘。该四天线阵列,其位于该第一边缘,该四天线阵列具有最大阵列长度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该四天线阵列,并包含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以及第四天线。该第一天线,位于该第一侧空间,并包含第一辐射导体部,其具有第一馈入导体线以及第一接地导体线。该第一辐射导体部经由该第一馈入导体线电气连接至第一信号源以及经由该第一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形成第一环圈路径,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一辐射导体部在该第一边缘具有第一投影线段。该第二天线,位于该第一侧空间,并包含第二辐射导体部,具有第二馈入导体线以及第二接地导体线。该第二辐射导体部经由该第二馈入导体线电气连接至第二信号源以及经由该第二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形成第二环圈路径,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二辐射导体部在该第一边缘具有第二投影线段。该第三天线,位于该第二侧空间,并包含第三辐射导体部,具有第三馈入导体线以及第三接地导体线。该第三辐射导体部经由该第三馈入导体线电气连接至第三信号源以及经由该第三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形成第三环圈路径,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该第三辐射导体部在该第一边缘具有第三投影线段。该第四天线,位于该第二侧空间,并包含第四辐射导体部,具有第四馈入导体线以及第四接地导体线,该第四辐射导体部经由该第四馈入导体线电气连接至第四信号源以及经由该第四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形成第四环圈路径,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该第四辐射导体部在该第一边缘具有第四投影线段。该第一投影线段与该第三投影线段部分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与该第四投影线段部分重叠。该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三共振模态与该第四共振模态涵盖至少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并且该四天线阵列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的该最大阵列长度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25倍波长至0.49倍波长之间。
为了对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内容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结构图。
图1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结构图。
图1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
图1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的隔离度曲线图。
图1E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的辐射效率曲线图。
图1F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图。
图2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结构图。
图2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结构图。
图2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
图2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的隔离度曲线图。
图2E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的辐射效率曲线图。
图2F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图。
图3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结构图。
图3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结构图。
图3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
图3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的隔离度曲线图。
图3E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的辐射效率曲线图。
图3F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图。
图4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结构图。
图4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结构图。
图4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
图4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的隔离度曲线图。
图4E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的辐射效率曲线图。
图4F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图。
图5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5的结构图。
图5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5的四天线阵列51结构图。
图6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6的结构图。
图6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6的四天线阵列61结构图。
符号说明
1、2、3、4、5、6 多天线通信装置
10、20、30、40、50、60 接地导体面
101、201、301、401、501、601 第一侧空间
102、202、302、402、502、602 第二侧空间
103、203、303、403、503、603 第一边缘
11、21、31、41、51、61 四天线阵列
111、211、311、411、511、611 第一天线
1111、2111、3111、4111、5111、6111 第一辐射导体部
1112、2112、3112、4112、5112、6112 第一馈入导体线
1113、2113、3113、4113、5113、6113 第一接地导体线
1114、2114、3114、4114、5114、6114 第一信号源
1115、2115、3115、4115、5115、6115 第一环圈路径
1116、2116、3116、4116、5116、6116 第一投影线段
1117、2117、6117 第一耦合间隙
1118、2118、3118、4118 第一共振模态
1119、2119、3119、4119 第一共振模态辐射效率曲线
112、212、312、412、512、612 第二天线
1121、2121、3121、4121、5121、6121 第二辐射导体部
1122、2122、3122、4122、5122、6122 第二馈入导体线
1123、2123、3123、4123、5123、6123 第二接地导体线
1124、2124、3124、4124、5124、6124 第二信号源
1125、2125、3125、4125、5125、6125 第二环圈路径
1126、2126、3126、4126、5126、6126 第二投影线段
1127、3127、5127、6127 第二耦合间隙
1128、2128、3128、4128 第二共振模态
1129、2129、3129、4129 第二共振模态辐射效率曲线
113、213、313、413、513、613 第三天线
1131、2131、3131、4131、5131、6131 第三辐射导体部
1132、2132、3132、4132、5132、6132 第三馈入导体线
1133、2133、3133、4133、5133、6133 第三接地导体线
1134、2134、3134、4134、5134、6134 第三信号源
1135、2135、3135、4135、5135、6135 第三环圈路径
1136、2136、3136、4136、5136、6136 第三投影线段
1137、3137、5137、6137 第三耦合间隙
1138、2138、3138、4138 第三共振模态
1139、2139、3139、4139 第三共振模态辐射效率曲线
114、214、314、414、514、614 第四天线
1141、2141、3141、4141、5141、6141 第四辐射导体部
1142、2142、3142、4142、5142、6142 第四馈入导体线
1143、2143、3143、4143、5143、6143 第四接地导体线
1144、2144、3144、4144、5144、6144 第四信号源
1145、2145、3145、4145、5145、6145 第四环圈路径
1146、2146、3146、4146、5146、6146 第四投影线段
1147、2147、6147 第四耦合间隙
1148、2148、3148、4148 第四共振模态
1149、2149、3149、4149 第四共振模态辐射效率线
12 第一通信频段
1424 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间隔离度曲线
14241 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
1434 第一天线与第三天线间隔离度曲线
14341 第一天线与第三天线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
1444 第一天线与第四天线间隔离度曲线
14441 第一天线与第四天线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
2434 第二天线与第三天线间隔离度曲线
24341 第二天线与第三天线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
d 最大阵列长度
d1 第一耦合间隙的间距
d2 第二耦合间隙的间距
d3 第三耦合间隙的间距
d4 第四耦合间隙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一多天线通信装置的实施范例。该多天线讯装置,包含一接地导体面以及一四天线阵列。该接地导体面,分隔出一第一侧空间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空间的一第二侧空间,并且该接地导体面具有一第一边缘。该四天线阵列,其位于该第一边缘,该四天线阵列具有一最大阵列长度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该四天线阵列,藉由该第一边缘设计四个彼此相邻并且缩小化的环圈路径。所设计四个缩小化的环圈路径,能够有效激发该接地导体面产生更均匀的强电流分布,因此产生各自的辐射共振模态,并且能有效减缓该四天线阵列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程度,来增加各自辐射共振模态的操作带宽。该四天线阵列并且设计其中两个缩小化的环圈路径位于该第一侧空间,以及设计另外两个缩小化的环圈路径位于该第二侧空间。该四天线阵列,设计位于该第一侧空间的两个相邻缩小化的环圈路径,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位于该第二侧空间的两个相邻缩小化的环圈路径,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如此可以有效降低位于同一侧空间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封包相关系数,因此能够有效减少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间隔距离,来更加缩小该四天线阵列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的最大阵列长度。该四天线阵列,藉由该第一边缘所设计四个彼此相邻并且缩小化的环圈路径,分别在该第一边缘上具有相对应的投影线段。该四天线阵列,藉由设计分别位于该第一与第二不同侧空间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相对应投影线段的不完全重叠状态,能够有效降低该第一与第二不同侧空间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空间波能量耦合程度。因此能更加减少该四天线阵列的整体尺寸,并同时提升天线辐射特性。而本公开提出一种具有低相关系数特性的整合式多天线通信装置设计方式,其能有效缩小多天线阵列应用于通信装置的整体尺寸,能来满足未来高数据传输速度多天线通信装置的实际应用需求。
图1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1结构图。图1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结构图。图1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如图1A所示,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包含一接地导体面10以及一四天线阵列11。该接地导体面10,分隔出一第一侧空间101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空间101的一第二侧空间102,并且该接地导体面10具有一第一边缘103。该四天线阵列11,其位于该第一边缘103,该四天线阵列11具有一最大阵列长度d沿着该第一边缘103延伸。如图1A与图1B所示,该四天线阵列11,并包含一第一天线111、一第二天线112、一第三天线113以及一第四天线114。如图1B所示,该第一天线111,位于该第一侧空间101,并包含一第一辐射导体部1111,其具有一第一馈入导体线1112以及一第一接地导体线1113。该第一辐射导体部1111经由该第一馈入导体线1112电气连接至一第一信号源1114以及经由该第一接地导体线1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103,形成一第一环圈路径1115,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1118(如图1C所示),该第一辐射导体部1111在该第一边缘103具有一第一投影线段1116。该第一环圈路径1115从该第一信号源1114,经过该第一馈入导体线1112,经过该第一辐射导体部1111,经过该第一接地导体线111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103回到该第一信号源1114。该第二天线11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101,并包含一第二辐射导体部1121,具有一第二馈入导体线1122以及一第二接地导体线1123。该第二辐射导体部1121经由该第二馈入导体线1122电气连接至一第二信号源1124以及经由该第二接地导体线1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103,形成一第二环圈路径1125,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1128(如图1C所示),该第二辐射导体部1121在该第一边缘103具有一第二投影线段1126。该第二环圈路径1125从该第二信号源1124,经过该第二馈入导体线1122,经过该第二辐射导体部1121,经过该第二接地导体线112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103回到该第二信号源1124。该第三天线113,位于该第二侧空间102,并包含一第三辐射导体部1131,具有一第三馈入导体线1132以及一第三接地导体线1133。该第三辐射导体部1131经由该第三馈入导体线1132电气连接至一第三信号源1134以及经由该第三接地导体线1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103,形成一第三环圈路径1135,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1138(如图1C所示),该第三辐射导体部1131在该第一边缘103具有一第三投影线段1136。该第三环圈路径1135从该第三信号源1134,经过该第三馈入导体线1132,经过该第三辐射导体部1131,经过该第三接地导体线113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103回到该第三信号源1134。该第四天线114,位于该第二侧空间102,并包含一第四辐射导体部1141,具有一第四馈入导体线1142以及一第四接地导体线1143,该第四辐射导体部1141经由该第四馈入导体线1142电气连接至一第四信号源1144以及经由该第四接地导体线114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103,形成一第四环圈路径1145,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1148(如图1C所示),该第四辐射导体部1141在该第一边缘103具有一第四投影线段1146。该第四环圈路径1145从该第四信号源1144,经过该第四馈入导体线1142,经过该第四辐射导体部1141,经过该第四接地导体线114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103回到该第四信号源1144。该第一投影线段1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1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1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1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一1118、第二1128、第三1138与第四共振模态1148涵盖至少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1C所示),并且该四天线阵列11沿着该第一边缘103延伸的该最大阵列长度d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最低操作频率的0.25倍波长至0.49倍波长之间。该第一环圈路径1115、该第二环圈路径1125、该第三环圈路径1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1145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最低操作频率的0.1倍波长至0.369倍波长。其中该第一馈入导体线1112与该第一辐射导体部1111之间具有一第一耦合间隙1117,该第一耦合间隙1117的间距d1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1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一接地导体线1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辐射导体部1111。藉由该第一耦合间隙111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一环圈路径111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一环圈路径1115的长度。该第二馈入导体线1122与该第二辐射导体部1121之间具有一第二耦合间隙1127,该第二耦合间隙1127的间距d2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1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二接地导体线1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辐射导体部1121。藉由该第二耦合间隙112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二环圈路径112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二环圈路径1125的长度。该第三馈入导体线1132与该第三辐射导体部1131之间具有一第三耦合间隙1137,该第三耦合间隙1137的间距d3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1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三接地导体线1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三辐射导体部1131。藉由该第三耦合间隙113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三环圈路径113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三环圈路径1135的长度。该第四馈入导体线1142该第四辐射导体部1141之间具有一第四耦合间隙1147,该第四耦合间隙1147的间距d4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1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四接地导体线1143电气连接至该第四辐射导体部1141。藉由该第四耦合间隙114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四环圈路径114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四环圈路径1145的长度。该第一辐射导体部1111、该第二辐射导体部1121、该第三辐射导体部1131与该第四辐射导体部1141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1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5倍波长至0.233倍波长之间。该第一投影线段1116、该第二投影线段1126、该第三投影线段113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1146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1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1倍波长至0.22倍波长之间。其中该第一信号源1114、该第二信号源1124、该第三信号源1134与该第四信号源1144为射频电路模块、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射频电路开关、射频滤波器电路、射频双工器电路、射频传输线电路或射频电容、电感、电阻匹配电路。
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中的该四天线阵列11,藉由在该第一边缘103设计四个彼此相邻并且缩小化的该第一环圈路径1115、该第二环圈路径1125、该第三环圈路径1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1145,能够有效激发该接地导体面10产生更均匀的强电流分布,因此各自产生该第一共振模态1118、该第二共振模态1128、该第三共振模态1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1148。并且能有效减缓该四天线阵列11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程度,来增加各自该第一共振模态1118、该第二共振模态1128、该第三共振模态1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1148的操作带宽。该四天线阵列11并且设计该缩小化的该第一环圈路径1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1125位于该第一侧空间101,以及设计该缩小化的该第三环圈路径1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1145位于该第二侧空间10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101的该第一环圈路径1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1125,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1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位于该第二侧空间102的该第三环圈路径1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1145,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1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如此可以有效降低位于同一侧空间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封包相关系数,因此能够有效减少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间隔距离,来更加缩小该四天线阵列11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103的最大阵列长度d。设计该第一投影线段1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1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1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1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能够有效降低该第一侧空间101与第二侧空间102的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空间波能量耦合程度,因此能更加减少该四天线阵列11的整体尺寸,并同时提升天线辐射特性。
图1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其选择下列尺寸进行实验:该接地导体面11的长度约为150mm、宽度约为75mm;该第一边缘长度103约为150mm;该第一环圈路径1115的长度约为26mm、该第二环圈路径1125的长度约为27mm、该第三环圈路径1135的长度约为25mm、该第四环圈路径1145的长度约为26.5mm;该四天线阵列11的最大阵列长度d约为36mm;该第一耦合间隙1117的间距d1约为0.3mm、该第二耦合间隙1127的间距d2约为0.5mm、该第三耦合间隙1137的间距d3约为0.3mm、该第四耦合间隙1147的间距d4约为0.35mm;该第一辐射导体部1111的长度约为10mm、该第二辐射导体部1121的长度约为10.5mm、该第三辐射导体部1131的长度约为11mm、该第四辐射导体部1141的长度约为10.5mm;该四天线阵列11的最大阵列长度d约为36mm;该第一投影线段1116的长度约为10mm、该第二投影线段1126的长度约为10.5mm、该第三投影线段1136的长度约为11mm、该第四投影线段1146的长度约为10.5mm。如图1C所示,该第一环圈路径1115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1118,该第二环圈路径1125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1128,该第三环圈路径1135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1138,该第四环圈路径1145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1148。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共振模态1118、该第二共振模态1128、该第三共振模态1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1148涵盖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12(3400MHz~3600MHz)。该第一通信频段12的最低操作频率约为3400MHz。
图1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的隔离度曲线图。该第一天线111与该第二天线112间隔离度曲线为1424,该第一天线111与该第三天线113间隔离度曲线为1434,该第一天线111与该第四天线114间隔离度曲线为1444,该第二天线112与该第三天线113间隔离度曲线为2434。如图1D所示,该四天线阵列11的隔离度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高于10dB。图1E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的辐射效率曲线图。该第一天线111的辐射效率曲线为1119,该第二天线112的辐射效率曲线为1129,该第三天线113的辐射效率曲线为1139,该第四天线114的辐射效率曲线为1149。如图1E所示,该四天线阵列11的辐射效率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高于40%。图1F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四天线阵列1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图。该第一天线111与该第二天线112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241,该第一天线111与该第三天线113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341,该第一天线111与该第四天线114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441,该第二天线112与该第三天线113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24341。如图1F所示,该四天线阵列1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低于0.2。
图1C、图1D、图1E与图1F所涵盖的通信系统频段操作与实验数据,仅是为了实验证明图1A与图1B中本公开一实施多天线通信装置1的技术功效。并未用来限制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于实际应用情况所能涵盖的通信频段操作、应用与规格。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1可以是设计用来涵盖广域无线网络系统(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MIMO System,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向图切换天线系统(Pattern Switchable Antenna System)、无线个人网络系统(WLPN,Wireless Personal Network)、无线通信局域网络系统(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波束形成天线系统(Beam-Forming Antenna System)、近场通信传输系统(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数字电视广播系统(DTV,Digital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或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的系统频段操作。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1,其中该四天线阵列11可以单一组四天线阵列11或多组四天线阵列11实现于多天线通信装置1当中,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为移动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移动运算装置、计算机系统、电信设备、网络设备或计算机或网络的周边设备。
图2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2结构图。图2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结构图。图2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如图2A所示,该多天线通信装置2,包含一接地导体面20以及一四天线阵列21。该接地导体面20,分隔出一第一侧空间201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空间201的一第二侧空间202,并且该接地导体面20具有一第一边缘203。该四天线阵列21,其位于该第一边缘203,该四天线阵列21具有一最大阵列长度d沿着该第一边缘203延伸。如图2A与图2B所示,该四天线阵列21,并包含一第一天线211、一第二天线212、一第三天线213以及一第四天线214。如图2B所示,该第一天线211,位于该第一侧空间201,并包含一第一辐射导体部2111,其具有一第一馈入导体线2112以及一第一接地导体线2113。该第一辐射导体部2111经由该第一馈入导体线2112电气连接至一第一信号源2114以及经由该第一接地导体线2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203,形成一第一环圈路径2115,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2118(如图2C所示),该第一辐射导体部2111在该第一边缘203具有一第一投影线段2116。该第一环圈路径2115从该第一信号源2114,经过该第一馈入导体线2112,经过该第一辐射导体部2111,经过该第一接地导体线211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203回到该第一信号源2114。该第二天线21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201,并包含一第二辐射导体部2121,具有一第二馈入导体线2122以及一第二接地导体线2123。该第二辐射导体部2121经由该第二馈入导体线2122电气连接至一第二信号源2124以及经由该第二接地导体线2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203,形成一第二环圈路径2125,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2128(如图2C所示),该第二辐射导体部2121在该第一边缘203具有一第二投影线段2126。该第二环圈路径2125从该第二信号源2124,经过该第二馈入导体线2122,经过该第二辐射导体部2121,经过该第二接地导体线212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203回到该第二信号源2124。该第三天线213,位于该第二侧空间202,并包含一第三辐射导体部2131,具有一第三馈入导体线2132以及一第三接地导体线2133。该第三辐射导体部2131经由该第三馈入导体线2132电气连接至一第三信号源2134以及经由该第三接地导体线2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203,形成一第三环圈路径2135,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2138(如图2C所示),该第三辐射导体部2131在该第一边缘203具有一第三投影线段2136。该第三环圈路径2135从该第三信号源2134,经过该第三馈入导体线2132,经过该第三辐射导体部2131,经过该第三接地导体线213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203回到该第三信号源2134。该第四天线214,位于该第二侧空间202,并包含一第四辐射导体部2141,具有一第四馈入导体线2142以及一第四接地导体线2143,该第四辐射导体部2141经由该第四馈入导体线2142电气连接至一第四信号源2144以及经由该第四接地导体线214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203,形成一第四环圈路径2145,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2148(如图2C所示),该第四辐射导体部2141在该第一边缘203具有一第四投影线段2146。该第四环圈路径2145从该第四信号源2144,经过该第四馈入导体线2142,经过该第四辐射导体部2141,经过该第四接地导体线214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203回到该第四信号源2144。该第一投影线段2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2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2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2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一2118、第二2128、第三2138与第四共振模态2148涵盖至少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2C所示),并且该四天线阵列21沿着该第一边缘203延伸的该最大阵列长度d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最低操作频率的0.25倍波长至0.49倍波长之间。该第一2115、第二2125、第三2135与第四环圈路径2145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最低操作频率的0.1倍波长至0.369倍波长。其中该第一馈入导体线2112与该第一辐射导体部2111之间具有一第一耦合间隙2117,该第一耦合间隙2117的间距d1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2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一接地导体线2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辐射导体部2111。藉由该第一耦合间隙211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一环圈路径211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一环圈路径2115的长度。该第二馈入导体线2122与该第二接地导体线2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辐射导体部2121。该第三馈入导体线2132与该第三接地导体线2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三辐射导体部2131。该第四馈入导体线2142与该第四辐射导体部2141之间具有一第四耦合间隙2147,该第四耦合间隙2147的间距d4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2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四接地导体线2143电气连接至该第四辐射导体部2141。藉由该第四耦合间隙214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四环圈路径214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四环圈路径2145的长度。该第一辐射导体部2111、该第二辐射导体部2121、该第三辐射导体部2131与该第四辐射导体部2141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2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5倍波长至0.233倍波长之间。该第一投影线段2116、该第二投影线段2126、该第三投影线段2136与该第四2146投影线段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2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1倍波长至0.22倍波长之间。其中该第一信号源2114、该第二信号源2124、该第三信号源2134与该第四信号源2144为射频电路模块、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射频电路开关、射频滤波器电路、射频双工器电路、射频传输线电路或射频电容、电感、电阻匹配电路。
该多天线通信装置2中的该四天线阵列21,虽然其第二辐射导体部2121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中该第二辐射导体部1121形状有所不同,并且其第二馈入导体线2122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辐射导体部2121。并且虽然其第三辐射导体部2131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中该第三辐射导体部1131形状有所不同,并且其第三馈入导体线2132电气连接至该第三辐射导体部2131。然而当该第二信号源2124以及该第三信号源2134为射频电容匹配电路时,同样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二环圈路径2125以及该第三环圈路径213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二环圈路径2125以及该第三环圈路径2135的长度。因此该多天线通信装置2同样藉由在该第一边缘203设计四个彼此相邻并且缩小化的该第一环圈路径2115、第二环圈路径2125、第三环圈路径2135与第四环圈路径2145,能够有效激发该接地导体面20产生更均匀的强电流分布,因此各自产生该第一共振模态2118、该第二共振模态2128、该第三共振模态2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2148。并且能有效减缓该四天线阵列21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程度,来增加各自该第一共振模态2118、该第二共振模态2128、该第三共振模态2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2148的操作带宽。该四天线阵列21并且同样设计该缩小化的第一环圈路径2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2125位于该第一侧空间201,以及同样设计该缩小化的第三环圈路径2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2145位于该第二侧空间20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201的该第一环圈路径2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2125,同样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2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位于该第二侧空间202的该第三环圈路径2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2145,同样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2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如此同样可以有效降低位于同一侧空间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封包相关系数,因此能够有效减少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间隔距离,来更加缩小该四天线阵列21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203的最大阵列长度d。并且设计该第一投影线段2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2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2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2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能够有效降低该第一侧空间201与该第二侧空间202的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空间波能量耦合程度,因此能更加减少该四天线阵列21的整体尺寸,并同时提升天线辐射特性。因此该多天线通信装置2能达成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类似的技术功效。
图2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其选择下列尺寸进行实验:该第一边缘203长度约为160mm;该第一环圈路径2115的长度约为26mm、该第二环圈路径2125的长度约为18mm、该第三环圈路径2135的长度约为17.5mm、该第四环圈路径2145的长度约为26mm;该四天线阵列21的最大阵列长度d约为40mm;该第一耦合间隙2117的间距d1约为0.3mm、该第四耦合间隙2147的间距d4约为0.3mm;该第一辐射导体部2111的长度约为11mm、该第二辐射导体部2121的长度约为16mm、该第三辐射导体部2131的长度约为17mm、该第四辐射导体部2141的长度约为10.5mm;该四天线阵列11的最大阵列长度d约为36mm;该第一投影线段2116的长度约为11mm、该第二投影线段2126的长度约为16mm、该第三投影线段2136的长度约为17mm、该第四投影线段2146的长度约为10.5mm。如图2C所示,该第一环圈路径2115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2118,该第二环圈路径2125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2128,该第三环圈路径2135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2138,该第四环圈路径2145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2148。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共振模态2118、该第二共振模态2128、该第三共振模态2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2148涵盖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12(3400~3600MHz)。该第一通信频段12的最低操作频率约为3400MHz。
图2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的隔离度曲线图。该第一天线211与该第二天线212间隔离度曲线为1424,该第一天线211与该第三天线213间隔离度曲线为1434,该第一天线211与该第四天线214间隔离度曲线为1444,该第二天线212与该第三天线213间隔离度曲线为2434。如图2D所示,该四天线阵列21的隔离度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高于10dB。图2E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的辐射效率曲线图。该第一天线211的辐射效率曲线为2119,该第二天线212的辐射效率曲线为2129,该第三天线213的辐射效率曲线为2139,该第四天线214的辐射效率曲线为2149。如图2E所示,该四天线阵列21的辐射效率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高于40%。图2F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四天线阵列2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图。该第一天线211与该第二天线212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241,该第一天线211与该第三天线213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341,该第一天线211与该第四天线214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441,该第二天线212与该第三天线213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24341。如图2F所示,该四天线阵列2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低于0.2。
图2C、图2D、图2E与图2F所涵盖的通信系统频段操作与实验数据,仅是为了实验证明图2A与图2B中本公开一实施多天线通信装置2的技术功效。并未用来限制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于实际应用情况所能涵盖的通信频段操作、应用与规格。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2可以是设计用来涵盖广域无线网络系统(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MIMO System,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向图切换天线系统(Pattern Switchable Antenna System)、无线个人网络系统(WLPN,Wireless Personal Network)、无线通信局域网络系统(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波束形成天线系统(Beam-Forming Antenna System)、近场通信传输系统(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数字电视广播系统(DTV,Digital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或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的系统频段操作。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2,其中该四天线阵列21可以单一组四天线阵列21或多组四天线阵列21实现于多天线通信装置2当中,该多天线通信装置2为移动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移动运算装置、计算机系统、电信设备、网络设备或计算机或网络的周边设备。
图3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3结构图。图3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结构图。图3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如图3A所示,该多天线通信装置3,包含一接地导体面30以及一四天线阵列31。该接地导体面30,分隔出一第一侧空间301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空间301的一第二侧空间302,并且该接地导体面30具有一第一边缘303。该四天线阵列31,其位于该第一边缘303,该四天线阵列31具有一最大阵列长度d沿着该第一边缘303延伸。如图3A与图3B所示,该四天线阵列31,并包含一第一天线311、一第二天线312、一第三天线313以及一第四天线314。如图3B所示,该第一天线311,位于该第一侧空间301,并包含一第一辐射导体部3111,其具有一第一馈入导体线3112以及一第一接地导体线3113。该第一辐射导体部3111经由该第一馈入导体线3112电气连接至一第一信号源3114以及经由该第一接地导体线3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303,形成一第一环圈路径3115,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3118(如图3C所示),该第一辐射导体部3111在该第一边缘303具有一第一投影线段3116。该第一环圈路径3115从该第一信号源3114,经过该第一馈入导体线3112,经过该第一辐射导体部3111,经过该第一接地导体线311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303回到该第一信号源3114。该第二天线31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301,并包含一第二辐射导体部3121,具有一第二馈入导体线3122以及一第二接地导体线3123。该第二辐射导体部3121经由该第二馈入导体线3122电气连接至一第二信号源3124以及经由该第二接地导体线3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303,形成一第二环圈路径3125,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3128(如图3C所示),该第二辐射导体部3121在该第一边缘303具有一第二投影线段3126。该第二环圈路径3125从该第二信号源3124,经过该第二馈入导体线3122,经过该第二辐射导体部3121,经过该第二接地导体线312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303回到该第二信号源3124。该第三天线313,位于该第二侧空间302,并包含一第三辐射导体部3131,具有一第三馈入导体线3132以及一第三接地导体线3133。该第三辐射导体部3131经由该第三馈入导体线3132电气连接至一第三信号源3134以及经由该第三接地导体线3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303,形成一第三环圈路径3135,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3138(如图3C所示),该第三辐射导体部3131在该第一边缘303具有一第三投影线段3136。该第三环圈路径3135从该第三信号源3134,经过该第三馈入导体线3132,经过该第三辐射导体部3131,经过该第三接地导体线313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303回到该第三信号源3134。该第四天线314,位于该第二侧空间302,并包含一第四辐射导体部3141,具有一第四馈入导体线3142以及一第四接地导体线3143,该第四辐射导体部3141经由该第四馈入导体线3142电气连接至一第四信号源3144以及经由该第四接地导体线314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303,形成一第四环圈路径3145,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3148(如图3C所示),该第四辐射导体部3141在该第一边缘303具有一第四投影线段3146。该第四环圈路径3145从该第四信号源3144,经过该第四馈入导体线3142,经过该第四辐射导体部3141,经过该第四接地导体线314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303回到该第四信号源3144。该第一投影线段3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3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3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3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一共振模态3118、该第二共振模态3128、该第三共振模态3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3148涵盖至少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3C所示),并且该四天线阵列31沿着该第一边缘303延伸的该最大阵列长度d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最低操作频率的0.25倍波长至0.49倍波长之间。该第一环圈路径3115、该第二环圈路径3125、该第三环圈路径3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2145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最低操作频率的0.1倍波长至0.369倍波长。其中该第一馈入导体线3112与该第一接地导体线3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辐射导体部3111。该第二馈入导体线3122与该第二辐射导体部3121之间具有一第二耦合间隙3127,该第二耦合间隙3127的间距d2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3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二接地导体线3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辐射导体部3121。藉由该第二耦合间隙312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二环圈路径312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二环圈路径3125的长度。该第三馈入导体线3132与该第三辐射导体部3131之间具有一第三耦合间隙3137,该第三耦合间隙3137的间距d3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3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三接地导体线3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三辐射导体部3131。藉由该第三耦合间隙313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三环圈路径313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三环圈路径3135的长度。该第四馈入导体线3142与该第四接地导体线3143电气连接至该第四辐射导体部3141。该第一辐射导体部3111、该第二辐射导体部3121、该第三辐射导体部3131与该第四辐射导体部3141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3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5倍波长至0.233倍波长之间。该第一投影线段3116、该第二投影线段3126、该第三投影线段313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3146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3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1倍波长至0.22倍波长之间。其中该第一信号源3114、该第二信号源3124、该第三信号源3134与该第四信号源3144为射频电路模块、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射频电路开关、射频滤波器电路、射频双工器电路、射频传输线电路或射频电容、电感、电阻匹配电路。
该多天线通信装置3中的该四天线阵列31,虽然其第一馈入导体线3112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辐射导体部3111,并且其第四馈入导体线3142电气连接至该第四辐射导体部3141,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有些微差异。然而当该第一信号源3114以及该第四信号源3144为射频电容匹配电路时,同样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一环圈路径3115以及该第四环圈路径314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一环圈路径3115以及该第四环圈路径3145的长度。因此该多天线通信装置3同样藉由在该第一边缘303设计四个彼此相邻并且缩小化的该第一环圈路径3115、该第二环圈路径3125、该第三环圈路径3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3145,能够有效激发该接地导体面30产生更均匀的强电流分布,因此各自产生该第一共振模态3118、该第二共振模态3128、该第三共振模态3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3148(如图3C所示)。并且能有效减缓该四天线阵列31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程度,来增加各自该第一共振模态3118、该第二共振模态3128、该第三共振模态3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3148的操作带宽。该四天线阵列31并且同样设计该缩小化的第一环圈路径3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3125位于该第一侧空间301,以及同样设计该缩小化的第三环圈路径3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3145位于该第二侧空间30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301的该第一环圈路径3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2125,同样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3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位于该第二侧空间302的该第三环圈路径3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3145,同样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3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如此同样可以有效降低位于同一侧空间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封包相关系数,因此能够有效减少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间隔距离,来更加缩小该四天线阵列31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303的最大阵列长度d。并且设计该第一投影线段3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3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3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3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能够有效降低该第一侧空间301与该第二侧空间302的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空间波能量耦合程度,因此能更加减少该四天线阵列31的整体尺寸,并同时提升天线辐射特性。因此该多天线通信装置3能达成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类似的技术功效。
图3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其选择下列尺寸进行实验:该第一边缘303长度约为180mm;该第一环圈路径3115的长度约为26mm、该第二环圈路径3125的长度约为27mm、该第三环圈路径3135的长度约为25mm、该第四环圈路径3145的长度约为26.5mm;该四天线阵列31的最大阵列长度d约为36mm;该第二耦合间隙3127的间距d2约为0.5mm、该第三耦合间隙3137的间距d3约为0.3mm;该第一辐射导体部3111的长度约为10mm、该第二辐射导体部3121的长度约为10.5mm、该第三辐射导体部3131的长度约为11mm、该第四辐射导体部3141的长度约为10.5mm;该四天线阵列31的最大阵列长度d约为36mm;该第一投影线段3116的长度约为10mm、该第二投影线段3126的长度约为10.5mm、该第三投影线段3136的长度约为11mm、该第四投影线段3146的长度约为10.5mm。如图3C所示,该第一环圈路径3115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3118,该第二环圈路径3125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3128,该第三环圈路径3135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3138,该第四环圈路径3145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3148。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共振模态3118、该第二共振模态3128、该第三共振模态3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3148涵盖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12(3400~3600MHz)。该第一通信频段12的最低操作频率约为3400MHz。
图3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的隔离度曲线图。该第一天线311与该第二天线312间隔离度曲线为1424,该第一天线311与该第三天线313间隔离度曲线为1434,该第一天线311与该第四天线314间隔离度曲线为1444,该第二天线312与该第三天线313间隔离度曲线为2434。如图3D所示,该四天线阵列31的隔离度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高于10dB。图3E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的辐射效率曲线图。该第一天线311的辐射效率曲线为3119,该第二天线312的辐射效率曲线为3129,该第三天线313的辐射效率曲线为3139,该第四天线314的辐射效率曲线为3149。如图3E所示,该四天线阵列31的辐射效率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高于40%。图3F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四天线阵列3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图。该第一天线311与该第二天线312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241,该第一天线311与该第三天线313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341,该第一天线311与该第四天线314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441,该第二天线312与该第三天线313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24341。如图3F所示,该四天线阵列3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低于0.2。
图3C、图3D、图3E与图3F所涵盖的通信系统频段操作与实验数据,仅是为了实验证明图3A与图3B中本公开一实施多天线通信装置3的技术功效。并未用来限制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于实际应用情况所能涵盖的通信频段操作、应用与规格。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3可以是设计用来涵盖广域无线网络系统(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MIMO System,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向图切换天线系统(Pattern Switchable Antenna System)、无线个人网络系统(WLPN,Wireless Personal Network)、无线通信局域网络系统(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波束形成天线系统(Beam-Forming Antenna System)、近场通信传输系统(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数字电视广播系统(DTV,Digital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或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的系统频段操作。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3,其中该四天线阵列31可以单一组四天线阵列31或多组四天线阵列31实现于多天线通信装置3当中,该多天线通信装置3为移动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移动运算装置、计算机系统、电信设备、网络设备或计算机或网络的周边设备。
图4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4结构图。图4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结构图。图4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如图4A所示,该多天线通信装置4,包含一接地导体面40以及一四天线阵列41。该接地导体面40,分隔出一第一侧空间401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空间401的一第二侧空间402,并且该接地导体面40具有一第一边缘403。该四天线阵列41,其位于该第一边缘403,该四天线阵列41具有一最大阵列长度d沿着该第一边缘403延伸。如图4A与图4B所示,该四天线阵列41,并包含一第一天线411、一第二天线412、一第三天线413以及一第四天线414。如图4B所示,该第一天线411,位于该第一侧空间401,并包含一第一辐射导体部4111,其具有一第一馈入导体线4112以及一第一接地导体线4113。该第一辐射导体部4111经由该第一馈入导体线4112电气连接至一第一信号源4114以及经由该第一接地导体线4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403,形成一第一环圈路径4115,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4118(如图4C所示),该第一辐射导体部4111在该第一边缘403具有一第一投影线段4116。该第一环圈路径4115从该第一信号源4114,经过该第一馈入导体线4112,经过该第一辐射导体部4111,经过该第一接地导体线411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403回到该第一信号源4114。该第二天线41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401,并包含一第二辐射导体部4121,具有一第二馈入导体线4122以及一第二接地导体线4123。该第二辐射导体部4121经由该第二馈入导体线4122电气连接至一第二信号源4124以及经由该第二接地导体线4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403,形成一第二环圈路径4125,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4128(如图4C所示),该第二辐射导体部4121在该第一边缘403具有一第二投影线段4126。该第二环圈路径4125从该第二信号源4124,经过该第二馈入导体线4122,经过该第二辐射导体部4121,经过该第二接地导体线412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403回到该第二信号源4124。该第三天线413,位于该第二侧空间402,并包含一第三辐射导体部4131,具有一第三馈入导体线4132以及一第三接地导体线4133。该第三辐射导体部4131经由该第三馈入导体线4132电气连接至一第三信号源4134以及经由该第三接地导体线4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403,形成一第三环圈路径4135,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4138(如图4C所示),该第三辐射导体部4131在该第一边缘403具有一第三投影线段4136。该第三环圈路径4135从该第三信号源4134,经过该第三馈入导体线4132,经过该第三辐射导体部4131,经过该第三接地导体线413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403回到该第三信号源4134。该第四天线414,位于该第二侧空间402,并包含一第四辐射导体部4141,具有一第四馈入导体线4142以及一第四接地导体线4143,该第四辐射导体部4141经由该第四馈入导体线4142电气连接至一第四信号源4144以及经由该第四接地导体线414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403,形成一第四环圈路径4145,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4148(如图4C所示),该第四辐射导体部4141在该第一边缘403具有一第四投影线段4146。该第四环圈路径4145从该第四信号源4144,经过该第四馈入导体线4142,经过该第四辐射导体部4141,经过该第四接地导体线414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403回到该第四信号源4144。该第一投影线段4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4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4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4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一共振模态4118、该第二共振模态4128、该第三共振模态4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4148涵盖至少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4C所示),并且该四天线阵列41沿着该第一边缘403延伸的该最大阵列长度d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最低操作频率的0.25倍波长至0.49倍波长之间。该第一环圈路径4115、该第二环圈路径4125、该第三环圈路径4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4145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最低操作频率的0.1倍波长至0.369倍波长。其中该第一馈入导体线4112与该第一接地导体线4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辐射导体部4111。该第二馈入导体线4122与该第二接地导体线4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辐射导体部4121。该第三馈入导体线4132与该第三接地导体线4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三辐射导体部4131。该第四馈入导体线4142与该第四接地导体线4143电气连接至该第四辐射导体部4141。该第一辐射导体部4111、该第二辐射导体部4121、该第三辐射导体部4131与该第四辐射导体部4141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4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5倍波长至0.233倍波长之间。该第一投影线段4116、该第二投影线段4126、该第三投影线段413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4146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12(如图4C所示)最低操作频率的0.01倍波长至0.22倍波长之间。其中该第一信号源4114、该第二信号源4124、该第三信号源4134与该第四信号源4144为射频电路模块、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射频电路开关、射频滤波器电路、射频双工器电路、射频传输线电路或射频电容、电感、电阻匹配电路。
该多天线通信装置4中的该四天线阵列41,虽然其第二馈入导体线4122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辐射导体部4121,并且其第三馈入导体线4132电气连接至该第三辐射导体部4131,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3有些微差异。然而当该第二信号源4124以及该第三信号源4134为射频电容匹配电路时,同样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二环圈路径4125以及该第三环圈路径413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二环圈路径4125以及该第三环圈路径4135的长度。因此该多天线通信装置4同样藉由在该第一边缘403设计四个彼此相邻并且缩小化的该第一环圈路径4115、该第二环圈路径4125、该第三环圈路径4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4145,能够有效激发该接地导体面40产生更均匀的强电流分布,因此各自产生该第一共振模态4118、该第二共振模态4128、该第三共振模态4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4148(如图4C所示)。并且能有效减缓该四天线阵列41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程度,来增加各自该第一共振模态4118、该第二共振模态4128、该第三共振模态4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4148的操作带宽。该四天线阵列41并且同样设计该缩小化的第一环圈路径4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4125位于该第一侧空间401,以及同样设计该缩小化的第三环圈路径4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4145位于该第二侧空间40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401的该第一环圈路径4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4125,同样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4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位于该第二侧空间402的该第三环圈路径4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4145,同样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4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如此同样可以有效降低位于同一侧空间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封包相关系数,因此能够有效减少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间隔距离,来更加缩小该四天线阵列41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403的最大阵列长度d。并且设计该第一投影线段4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4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4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4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能够有效降低该第一侧空间401与该第二侧空间402的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空间波能量耦合程度,因此能更加减少该四天线阵列41的整体尺寸,并同时提升天线辐射特性。因此该多天线通信装置4能达成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3类似的技术功效。
图4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的反回损失曲线图。其选择下列尺寸进行实验:该第一边缘403长度约为160mm;该第一环圈路径4115的长度约为26mm、该第二环圈路径4125的长度约为27mm、该第三环圈路径4135的长度约为25mm、该第四环圈路径4145的长度约为26.5mm;该四天线阵列41的最大阵列长度d约为36mm;该第一辐射导体部4111的长度约为10mm、该第二辐射导体部4121的长度约为10.5mm、该第三辐射导体部4131的长度约为11mm、该第四辐射导体部4141的长度约为10.5mm;该四天线阵列41的最大阵列长度d约为36mm;该第一投影线段4116的长度约为10mm、该第二投影线段4126的长度约为10.5mm、该第三投影线段4136的长度约为11mm、该第四投影线段4146的长度约为10.5mm。如图4C所示,该第一环圈路径4115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4118,该第二环圈路径4125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4128,该第三环圈路径4135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4138,该第四环圈路径4145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4148。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共振模态4118、该第二共振模态4128、该第三共振模态4138与该第四共振模态4148涵盖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12(3400~3600MHz)。该第一通信频段12的最低操作频率约为3400MHz。
图4D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的隔离度曲线图。该第一天线411与该第二天线412间隔离度曲线为1424,该第一天线411与该第三天线413间隔离度曲线为1434,该第一天线411与该第四天线414间隔离度曲线为1444,该第二天线412与该第三天线413间隔离度曲线为2434。如图4D所示,该四天线阵列41的隔离度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高于10dB。图4E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的辐射效率曲线图。该第一天线411的辐射效率曲线为4119,该第二天线412的辐射效率曲线为4129,该第三天线413的辐射效率曲线为4139,该第四天线414的辐射效率曲线为4149。如图4E所示,该四天线阵列41的辐射效率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高于40%。图4F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四天线阵列4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图。该第一天线411与该第二天线412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241,该第一天线411与该第三天线413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341,该第一天线411与该第四天线414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14441,该第二天线412与该第三天线413间封包相关系数曲线为24341。如图4F所示,该四天线阵列41的封包相关系数曲线在该第一通信频段12中都低于0.2。
图4C、图4D、图4E与图4F所涵盖的通信系统频段操作与实验数据,仅是为了实验证明图4A与图4B中本公开一实施多天线通信装置4的技术功效。并未用来限制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于实际应用情况所能涵盖的通信频段操作、应用与规格。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4可以是设计用来涵盖广域无线网络系统(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MIMO System,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向图(场型)切换天线系统(Pattern Switchable AntennaSystem)、无线个人网络系统(WLPN,Wireless Personal Network)、无线通信局域网络系统(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波束形成天线系统(Beam-Forming AntennaSystem)、近场通信传输系统(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数字电视广播系统(DTV,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或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的系统频段操作。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4,其中该四天线阵列41可以单一组四天线阵列41或多组四天线阵列41实现于多天线通信装置4当中,该多天线通信装置4为移动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移动运算装置、计算机系统、电信设备、网络设备或计算机或网络的周边设备。
图5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5结构图。图5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5的四天线阵列51结构图。如图5A所示,该多天线通信装置5,包含一接地导体面50以及一四天线阵列51。该接地导体面50,分隔出一第一侧空间501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空间501的一第二侧空间502,并且该接地导体面50具有一第一边缘503。该四天线阵列51,其位于该第一边缘503,该四天线阵列51具有一最大阵列长度d沿着该第一边缘503延伸。如图5A与图5B所示,该四天线阵列51,并包含一第一天线511、一第二天线512、一第三天线513以及一第四天线514。如图5B所示,该第一天线511,位于该第一侧空间501,并包含一第一辐射导体部5111,其具有一第一馈入导体线5112以及一第一接地导体线5113。该第一辐射导体部5111经由该第一馈入导体线5112电气连接至一第一信号源5114以及经由该第一接地导体线5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503,形成一第一环圈路径5115,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一辐射导体部5111在该第一边缘503具有一第一投影线段5116。该第一环圈路径5115从该第一信号源5114,经过该第一馈入导体线5112,经过该第一辐射导体部5111,经过该第一接地导体线511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503回到该第一信号源5114。该第二天线51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501,并包含一第二辐射导体部5121,具有一第二馈入导体线5122以及一第二接地导体线5123。该第二辐射导体部5121经由该第二馈入导体线5122电气连接至一第二信号源5124以及经由该第二接地导体线5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503,形成一第二环圈路径5125,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二辐射导体部5121在该第一边缘503具有一第二投影线段5126。该第二环圈路径5125从该第二信号源5124,经过该第二馈入导体线5122,经过该第二辐射导体部5121,经过该第二接地导体线512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503回到该第二信号源5124。该第三天线513,位于该第二侧空间502,并包含一第三辐射导体部5131,具有一第三馈入导体线5132以及一第三接地导体线5133。该第三辐射导体部5131经由该第三馈入导体线5132电气连接至一第三信号源5134以及经由该第三接地导体线5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503,形成一第三环圈路径5135,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该第三辐射导体部5131在该第一边缘503具有一第三投影线段5136。该第三环圈路径5135从该第三信号源5134,经过该第三馈入导体线5132,经过该第三辐射导体部5131,经过该第三接地导体线513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503回到该第三信号源5134。该第四天线514,位于该第二侧空间502,并包含一第四辐射导体部5141,具有一第四馈入导体线5142以及一第四接地导体线5143,该第四辐射导体部5141经由该第四馈入导体线5142电气连接至一第四信号源5144以及经由该第四接地导体线514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503,形成一第四环圈路径5145,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该第四辐射导体部5141在该第一边缘503具有一第四投影线段5146。该第四环圈路径5145从该第四信号源5144,经过该第四馈入导体线5142,经过该第四辐射导体部5141,经过该第四接地导体线514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503回到该第四信号源5144。该第一投影线段5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5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5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5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三共振模态与该第四共振模态涵盖至少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并且该四天线阵列51沿着该第一边缘503延伸的该最大阵列长度d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25倍波长至0.49倍波长之间。该第一环圈路径5115、该第二环圈路径5125、该第三环圈路径5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5145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1倍波长至0.369倍波长。其中该第一馈入导体线5112与该第一接地导体线5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辐射导体部5111。该第二馈入导体线5122与该第二辐射导体部5121之间具有一第二耦合间隙5127,该第二耦合间隙5127的间距d2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二接地导体线5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辐射导体部5121。藉由该第二耦合间隙512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二环圈路径512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二环圈路径5125的长度。该第三馈入导体线5132与该第三辐射导体部5131之间具有一第三耦合间隙5137,该第三耦合间隙5137的间距d3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三接地导体线5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三辐射导体部5131。藉由该第三耦合间隙513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三环圈路径513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三环圈路径5135的长度。该第四馈入导体线5142与该第四接地导体线5143电气连接至该第四辐射导体部5141。该第一辐射导体部5111、该第二辐射导体部5121、该第三辐射导体部5131与该第四辐射导体部5141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5倍波长至0.233倍波长之间。该第一投影线段5116、该第二投影线段5126、该第三投影线段513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5146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1倍波长至0.22倍波长之间。其中该第一信号源5114、该第二信号源5124、该第三信号源5134与该第四信号源5144为射频电路模块、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射频电路开关、射频滤波器电路、射频双工器电路、射频传输线电路或射频电容、电感、电阻匹配电路。
该多天线通信装置5中的该四天线阵列51,虽然其第一馈入导体线5112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辐射导体部5111,并且其第四馈入导体线5142电气连接至该第四辐射导体部5141,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有些微差异。然而当该第一信号源5114以及该第四信号源5144为射频电容匹配电路时,同样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一环圈路径5115以及该第四环圈路径514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一环圈路径5115以及该第四环圈路径5145的长度。因此该多天线通信装置5同样藉由在该第一边缘503设计四个彼此相邻并且缩小化的该第一环圈路径5115、该第二环圈路径5125、该第三环圈路径5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5145,能够有效激发该接地导体面50产生更均匀的强电流分布,因此各自产生该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三共振模态与该第四共振模态。并且能有效减缓该四天线阵列51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程度,来增加各自该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三共振模态与该第四共振模态的操作带宽。该四天线阵列51并且同样设计该缩小化的第一环圈路径5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5125位于该第一侧空间501,以及同样设计该缩小化的第三环圈路径5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5145位于该第二侧空间50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501的该第一环圈路径5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5125,同样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5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位于该第二侧空间502的该第三环圈路径5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5145,同样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5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如此同样可以有效降低位于同一侧空间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封包相关系数,因此能够有效减少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间隔距离,来更加缩小该四天线阵列51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503的最大阵列长度d。并且设计该第一投影线段5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5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5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5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能够有效降低该第一侧空间501与该第二侧空间502的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空间波能量耦合程度,因此能更加减少该四天线阵列51的整体尺寸,并同时提升天线辐射特性。因此该多天线通信装置5能达成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类似的技术功效。
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5可以是设计用来涵盖广域无线网络系统(WWAN,WirelessWide Area Network)、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MIMO System,Multi-input Multi-outputSystem)、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向图切换天线系统(PatternSwitchable Antenna System)、无线个人网络系统(WLPN,Wireless Personal Network)、无线通信局域网络系统(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波束形成天线系统(Beam-Forming Antenna System)、近场通信传输系统(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数字电视广播系统(DTV,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或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系统频段操作。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5,其中该四天线阵列51可以单一组四天线阵列51或多组四天线阵列51实现于多天线通信装置5当中,该多天线通信装置5为移动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移动运算装置、计算机系统、电信设备、网络设备或计算机或网络的周边设备。
图6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6结构图。图6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天线通信装置6的四天线阵列61结构图。如图6A所示,该多天线通信装置6,包含一接地导体面60以及一四天线阵列61。该接地导体面60,分隔出一第一侧空间601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空间601的一第二侧空间602,并且该接地导体面60具有一第一边缘603。该四天线阵列61,其位于该第一边缘603,该四天线阵列61具有一最大阵列长度d沿着该第一边缘603延伸。如图6A与图6B所示,该四天线阵列61,并包含一第一天线611、一第二天线612、一第三天线613以及一第四天线614。如图6B所示,该第一天线611,位于该第一侧空间601,并包含一第一辐射导体部6111,其具有一第一馈入导体线6112以及一第一接地导体线6113。该第一辐射导体部6111经由该第一馈入导体线6112电气连接至一第一信号源6114以及经由该第一接地导体线611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603,形成一第一环圈路径6115,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一辐射导体部6111在该第一边缘603具有一第一投影线段6116。该第一环圈路径6115从该第一信号源6114,经过该第一馈入导体线6112,经过该第一辐射导体部6111,经过该第一接地导体线611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603回到该第一信号源6114。该第二天线61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601,并包含一第二辐射导体部6121,具有一第二馈入导体线6122以及一第二接地导体线6123。该第二辐射导体部6121经由该第二馈入导体线6122电气连接至一第二信号源6124以及经由该第二接地导体线6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603,形成一第二环圈路径6125,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二辐射导体部6121在该第一边缘603具有一第二投影线段6126。该第二环圈路径6125从该第二信号源6124,经过该第二馈入导体线6122,经过该第二辐射导体部6121,经过该第二接地导体线612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603回到该第二信号源6124。该第三天线613,位于该第二侧空间602,并包含一第三辐射导体部6131,具有一第三馈入导体线6132以及一第三接地导体线6133。该第三辐射导体部6131经由该第三馈入导体线6132电气连接至一第三信号源6134以及经由该第三接地导体线6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603,形成一第三环圈路径6135,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该第三辐射导体部6131在该第一边缘603具有一第三投影线段6136。该第三环圈路径6135从该第三信号源6134,经过该第三馈入导体线6132,经过该第三辐射导体部6131,经过该第三接地导体线613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603回到该第三信号源6134。该第四天线614,位于该第二侧空间602,并包含一第四辐射导体部6141,具有一第四馈入导体线6142以及一第四接地导体线6143,该第四辐射导体部6141经由该第四馈入导体线6142电气连接至一第四信号源6144以及经由该第四接地导体线6143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603,形成一第四环圈路径6145,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该第四辐射导体部6141在该第一边缘603具有一第四投影线段6146。该第四环圈路径6145从该第四信号源6144,经过该第四馈入导体线6142,经过该第四辐射导体部6141,经过该第四接地导体线6143,再经过该第一边缘603回到该第四信号源6144。该第一投影线段6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6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6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6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一6118、第二6128、第三6138与第四共振模态6148涵盖至少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并且该四天线阵列61沿着该第一边缘603延伸的该最大阵列长度d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25倍波长至0.49倍波长之间。该第一环圈路径6115、该第二环圈路径6125、该第三环圈路径6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1145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1倍波长至0.369倍波长。其中该第一接地导体线6113与该第一辐射导体部6111之间具有一第一耦合间隙6117,该第一耦合间隙6117的间距d1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一馈入导体线6112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辐射导体部6111。藉由该第一耦合间隙611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一环圈路径611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一环圈路径6115的长度。该第二馈入导体线6122与该第二辐射导体部6121之间具有一第二耦合间隙6127,该第二耦合间隙6127的间距d2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二接地导体线6123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辐射导体部6121。藉由该第二耦合间隙612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二环圈路径612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二环圈路径6125的长度。该第三馈入导体线6132与该第三辐射导体部6131之间具有一第三耦合间隙6137,该第三耦合间隙6137的间距d3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三接地导体线6133电气连接至该第三辐射导体部6131。藉由该第三耦合间隙613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三环圈路径613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三环圈路径6135的长度。该第四接地导体线6143与该第四辐射导体部6141之间具有一第四耦合间隙6147,该第四耦合间隙6147的间距d4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该第四馈入导体线6142电气连接至该第四辐射导体部6141。藉由该第四耦合间隙6147,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四环圈路径614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四环圈路径6145的长度。该第一辐射导体部6111、该第二辐射导体部6121、该第三辐射导体部6131与该第四辐射导体部6141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5倍波长至0.233倍波长之间。该第一投影线段6116、该第二投影线段6126、该第三投影线段613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6146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1倍波长至0.22倍波长之间。其中该第一信号源6114、该第二信号源6124、该第三信号源6134与该第四信号源6144为射频电路模块、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射频电路开关、射频滤波器电路、射频双工器电路、射频传输线电路或射频电容、电感、电阻匹配电路。
该多天线通信装置6中的该四天线阵列61,虽然其第一馈入导体线6112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辐射导体部6111,并且其第四馈入导体线6142电气连接至该第四辐射导体部6141,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有些微差异。然而当该第一耦合间隙6117以及该第四耦合间隙6147同样能够产生电容性阻抗,有效补偿该第一环圈路径6115以及该第四环圈路径6145的电感性,因此能成功减少该第一环圈路径6115以及该第四环圈路径6145的长度。因此该多天线通信装置6同样藉由在该第一边缘603设计四个彼此相邻并且缩小化的该第一环圈路径6115、该第二环圈路径6125、该第三环圈路径6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6145,能够有效激发该接地导体面60产生更均匀的强电流分布,因此各自产生该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三共振模态与该第四共振模态。并且能有效减缓该四天线阵列61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程度,来增加各自该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三共振模态与该第四共振模态的操作带宽。该四天线阵列61并且同样设计该缩小化的第一环圈路径6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6125位于该第一侧空间601,以及同样设计该缩小化的第三环圈路径6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6145位于该第二侧空间602。位于该第一侧空间601的该第一环圈路径6115与该第二环圈路径6125,同样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6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位于该第二侧空间602的该第三环圈路径6135与该第四环圈路径6145,同样能有效于该第一边缘603激发相反的电流分布。如此同样可以有效降低位于同一侧空间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封包相关系数,因此能够有效减少两个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间隔距离,来更加缩小该四天线阵列61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603的最大阵列长度d。并且设计该第一投影线段6116与该第三投影线段613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6126与该第四投影线段6146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能够有效降低该第一侧空间601与该第二侧空间602的相邻缩小化环圈路径的空间波能量耦合程度,因此能更加减少该四天线阵列61的整体尺寸,并同时提升天线辐射特性。因此该多天线通信装置6能达成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1类似的技术功效。
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6可以是设计用来涵盖广域无线网络系统(WWAN,WirelessWide Area Network)、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MIMO System,Multi-input Multi-outputSystem)、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向图切换天线系统(PatternSwitchable Antenna System)、无线个人网络系统(WLPN,Wireless Personal Network)、无线通信局域网络系统(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波束形成天线系统(Beam-Forming Antenna System)、近场通信传输系统(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数字电视广播系统(DTV,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或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系统频段操作。本公开多天线通信装置6,其中该四天线阵列61可以单一组四天线阵列61或多组四天线阵列61实现于多天线通信装置6当中,该多天线通信装置6为移动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移动运算装置、计算机系统、电信设备、网络设备或计算机或网络的周边设备。
本公开提出一种具有低相关系数特性的整合式多天线通信装置设计方式,其能有效缩小多天线阵列应用于通信装置的整体尺寸,能来满足未来高数据传输速度多天线通信装置的实际应用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多天线通信装置,包含:
接地导体面,该接地导体面分隔出第一侧空间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空间的第二侧空间,并且该接地导体面具有第一边缘;以及
四天线阵列,其位于该第一边缘,该四天线阵列具有最大阵列长度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该四天线阵列包含:
第一天线,位于该第一侧空间,并包含第一辐射导体部,其具有第一馈入导体线以及第一接地导体线,该第一辐射导体部经由该第一馈入导体线电气连接至第一信号源以及经由该第一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从该第一信号源开始,经过该第一馈入导体线、该第一辐射导体部、该第一接地导体线、该第一边缘并回到该第一信号源以形成第一环圈路径,产生至少一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一辐射导体部在该第一边缘具有第一投影线段;
第二天线,位于该第一侧空间,并包含第二辐射导体部,具有第二馈入导体线以及第二接地导体线,该第二辐射导体部经由该第二馈入导体线电气连接至第二信号源以及经由该第二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从该第二信号源开始,经过该第二馈入导体线、该第二辐射导体部、该第二接地导体线、该第一边缘并回到该第二信号源以形成第二环圈路径,产生至少一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二辐射导体部在该第一边缘具有第二投影线段;
第三天线,位于该第二侧空间,并包含第三辐射导体部,具有第三馈入导体线以及第三接地导体线,该第三辐射导体部经由该第三馈入导体线电气连接至第三信号源以及经由该第三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从该第三信号源开始,经过该第三馈入导体线、该第三辐射导体部、该第三接地导体线、该第一边缘并回到该第三信号源以形成第三环圈路径,产生至少一第三共振模态,该第三辐射导体部在该第一边缘具有第三投影线段;及
第四天线,位于该第二侧空间,并包含第四辐射导体部,具有第四馈入导体线以及第四接地导体线,该第四辐射导体部经由该第四馈入导体线电气连接至第四信号源以及经由该第四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边缘,从该第四信号源开始,经过该第四馈入导体线、该第四辐射导体部、该第四接地导体线、该第一边缘并回到该第四信号源以形成第四环圈路径,产生至少一第四共振模态,该第四辐射导体部在该第一边缘具有第四投影线段;
其中,该第一投影线段与该第三投影线段部分重叠,该第二投影线段与该第四投影线段部分重叠,该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三共振模态与该第四共振模态涵盖至少一相同的第一通信频段,并且该四天线阵列沿着该第一边缘延伸的该最大阵列长度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25倍波长至0.49倍波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环圈路径、该第二环圈路径、该第三环圈路径与该第四环圈路径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1倍波长至0.369倍波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投影线段与该第三投影线段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并且该第二投影线段与该第四投影线段部分重叠但不会完全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馈入导体线或者该第一接地导体线与该第一辐射导体部之间可具有第一耦合间隙,该第一耦合间隙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二馈入导体线或者该第二接地导体线与该第二辐射导体部之间可具有第二耦合间隙,该第二耦合间隙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三馈入导体线或者该第三接地导体线与该第三辐射导体部之间可具有第三耦合间隙,该第三耦合间隙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四馈入导体线或者该第四接地导体线与该第四辐射导体部之间可具有第四耦合间隙,该第四耦合间隙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23倍波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馈入导体线与该第一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辐射导体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二馈入导体线与该第二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辐射导体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三馈入导体线与该第三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三辐射导体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四馈入导体线与该第四接地导体线电气连接至该第四辐射导体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辐射导体部、该第二辐射导体部、该第三辐射导体部与该第四辐射导体部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5倍波长至0.233倍波长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投影线段、该第二投影线段、该第三投影线段与该第四投影线段的长度都介于该第一通信频段最低操作频率的0.01倍波长至0.22倍波长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四天线阵列可以单一组四天线阵列或多组四天线阵列实现于该多天线通信装置当中,该多天线通信装置为移动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移动运算装置、计算机系统、电信设备、网络设备或计算机或网络的周边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信号源、该第二信号源、该第三信号源与该第四信号源为射频电路模块、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射频电路开关、射频滤波器电路、射频双工器电路、射频传输线电路或射频电容、电感、电阻匹配电路。
CN201611248632.5A 2016-12-27 2016-12-29 多天线通信装置 Active CN1082425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3339 2016-12-27
TW105143339A TWI632736B (zh) 2016-12-27 2016-12-27 多天線通訊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2590A CN108242590A (zh) 2018-07-03
CN108242590B true CN108242590B (zh) 2020-03-03

Family

ID=62630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48632.5A Active CN108242590B (zh) 2016-12-27 2016-12-29 多天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67266B2 (zh)
JP (1) JP6370363B2 (zh)
CN (1) CN108242590B (zh)
TW (1) TWI6327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3600B (zh) * 2018-04-08 2024-01-16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 mimo天线结构
CN110718746B (zh) * 2018-07-13 2023-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及通信设备
US10680332B1 (en) 2018-12-28 2020-06-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ybrid multi-band antenna array
CN111384589B (zh) * 2018-12-28 2022-02-1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混合式多频天线阵列
TWI674705B (zh) * 2018-12-28 2019-10-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混合式多頻天線陣列
US10804602B2 (en) * 2019-01-14 2020-10-13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5G MIMO antenna system and handheld device
JP2020167489A (ja) * 2019-03-28 2020-10-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7211527B2 (ja) * 2019-10-03 2023-01-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CN113839181B (zh) * 2020-06-23 2024-05-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2201951B (zh) * 2020-09-28 2023-03-10 上海摩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支架的多天线布局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4520414B (zh) * 2020-11-20 2024-01-23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
US11569585B2 (en) 2020-12-30 2023-01-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ighly integrated pattern-variable multi-antenna array
TWI752774B (zh) * 2020-12-30 2022-01-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高整合度場型可變化多天線陣列
US11710902B2 (en) 2021-02-09 2023-07-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ual-polarized magneto-electric antenna arra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6950B (en) * 2008-10-20 2012-06-21 Univ Nat Sun Yat Sen A multiband mobile device antenna
CN103427863A (zh) * 2012-05-18 2013-12-0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
CN105024134A (zh) * 2014-04-23 2015-11-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通信装置及其多天线系统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2323C2 (de) 1981-01-24 1984-06-07 Metalltechnik Schmidt GmbH & Co, 7024 Filderstadt Wendelantennengruppe
US6225873B1 (en) 1995-12-01 2001-05-01 Lear Automotive Dearborn, Inc. Frequency shift key modulating oscillator
US5990838A (en) 1996-06-12 1999-11-23 3Com Corporation Dual orthogonal monopole antenna system
US5952983A (en) 1997-05-14 1999-09-14 Andrew Corporation High isolation dual polarized antenna system using dipole radiating elements
SE519118C2 (sv) 1997-07-23 2003-01-14 Allgon Ab Antennanordning för mottagande och/eller utsändning av dubbelpolariserande elektromagnetiska vågor
US6317099B1 (en) * 2000-01-10 2001-11-13 Andrew Corporation Folded dipole antenna
US6344829B1 (en) 2000-05-11 2002-02-05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High-isolation, common focus, transmit-receive antenna set
US6288679B1 (en) 2000-05-31 2001-09-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ingle element antenna structure with high isolation
CA2314449A1 (en) * 2000-07-25 2002-01-25 Superpass Company Inc. High gain printed loop antennas
US6426723B1 (en) 2001-01-19 2002-07-3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250910B2 (en) 2003-02-03 2007-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utilizing minute loop antenna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tenna apparatus
US7202824B1 (en) 2003-10-15 2007-04-10 Cisco Technology, Inc. Dual hemisphere antenna
US7330156B2 (en) 2004-08-20 2008-02-12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isolation using grounded microwave elements
JP4268585B2 (ja) 2004-12-20 2009-05-2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US7733285B2 (en) 2005-05-18 2010-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grated, closely spaced, high isolation, printed dipoles
KR100699472B1 (ko) 2005-09-27 2007-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아이솔레이션 소자를 포함하는 평판형 미모 어레이 안테나
KR100683872B1 (ko) 2005-11-23 2007-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Mimo 시스템의 구현이 가능한 모노폴 안테나
TWM293545U (en) 2006-01-13 2006-07-01 Cameo Communications Inc Patch antenna, and wireless networking device with the same
TW200737600A (en) * 2006-03-16 2007-10-01 Acer Inc Antenna configuration of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385563B2 (en) 2006-09-11 2008-06-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ultiple antenna array with high isolation
US7498994B2 (en) 2006-09-26 2009-03-0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Dual band antenna aperature for millimeter wave synthetic vision systems
KR101093365B1 (ko) 2006-09-27 2011-1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lMO/Diversity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
CN101162801B (zh) 2006-10-13 2011-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频天线及使用该双频天线的多输入输出天线
TW200820499A (en) 2006-10-20 2008-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ulti input multi output antenna
TW200835057A (en) * 2007-02-15 2008-08-16 Advanced Connectek Inc Integrated antenna
CN101281995B (zh) 2007-04-06 2012-06-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输入输出天线
TWI396331B (zh) * 2007-04-17 2013-05-11 Quanta Comp Inc Dual frequency antenna
US7688273B2 (en) 2007-04-20 2010-03-30 Skycross, Inc. Multimode antenna structure
WO2009048428A1 (en) 2007-10-09 2009-04-16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 Research Antennas for diversity applications
US7710343B2 (en) 2007-10-16 2010-05-04 Hong Kong Technologies Group Limited Compact 3-port orthogonally polarized MIMO antennas
TW200943629A (en) 2008-04-10 2009-10-16 Quanta Comp Inc An antenna device
TW201001800A (en) 2008-06-27 2010-01-01 Asustek Comp Inc Antenna apparatus
TW201021290A (en) 2008-11-28 2010-06-01 Asustek Comp Inc Planar antenna
TW201032388A (en) 2008-12-23 2010-09-01 Skycross Inc Dual feed antenna
JP5304220B2 (ja) 2008-12-24 2013-10-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アンテナ装置を含むプリント基板、及びアンテナ装置を含む無線通信装置
US8179324B2 (en) 2009-02-03 2012-05-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antenna for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552913B2 (en) 2009-03-17 2013-10-08 Blackberry Limited High isolation multiple port antenna array handh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166644B2 (en) 2010-02-01 2015-10-20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nsceiver and antenna assembly
CN102377017B (zh) * 2010-08-13 2016-05-18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多回圈天线系统及具有该多回圈天线系统的电子装置
TWI501468B (zh) 2011-03-14 2015-09-21 Kuang Chi Inst Advanced Tech 非對稱天線及mimo天線
US20140002320A1 (en) * 2011-03-16 2014-01-02 Kenichi Asanuma Antenna apparatus operable in dualbands with small size
US9236653B2 (en) 2011-05-17 2016-01-12 Kuang-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Antenna device
JP5657122B2 (ja) * 2012-01-31 2015-01-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TWI511378B (zh) * 2012-04-03 2015-12-01 Ind Tech Res Inst 多頻多天線系統及其通訊裝置
CN103579758B (zh) 2013-11-06 2016-06-08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隔离度的mimo天线
TWI530020B (zh) 2014-07-17 2016-04-11 鋐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系統
WO2016138650A1 (en) * 2015-03-04 2016-09-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antenna structure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6950B (en) * 2008-10-20 2012-06-21 Univ Nat Sun Yat Sen A multiband mobile device antenna
CN103427863A (zh) * 2012-05-18 2013-12-0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
CN105024134A (zh) * 2014-04-23 2015-11-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通信装置及其多天线系统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83132A1 (en) 2018-06-28
TWI632736B (zh) 2018-08-11
JP2018107783A (ja) 2018-07-05
CN108242590A (zh) 2018-07-03
TW201824647A (zh) 2018-07-01
US10367266B2 (en) 2019-07-30
JP6370363B2 (ja) 2018-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42590B (zh) 多天线通信装置
CN106856261B (zh) 天线阵列
US10263336B1 (en) Multi-band multi-antenna array
US8854273B2 (en)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US954854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high aperture efficiency broadband antenna element with stable gain
RU2622483C1 (ru) Моб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фазированной антенной решеткой вытекающей волны
KR102272966B1 (ko) 용량성 결합된 격리기 조립체
US9748661B2 (en) Antenna for achieving effects of MIMO antenna
KR20040004285A (ko) 적층구조의 내장형 다중대역 안테나
TW201635647A (zh) 可重組的多頻多功能天線
KR20120037763A (ko) 다중 대역 mimo안테나
EP357455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feed multi-band mimo antenna system
US20230253703A1 (en) Ultra wideband isolation for coupling reduction in an antenna array
US11862868B2 (en) Multi-feed antenna
KR102527851B1 (ko) 다중 편파 포트들을 포함하는 배열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569585B2 (en) Highly integrated pattern-variable multi-antenna array
JP6052344B2 (ja) 3周波共用アンテナ
KR20230067692A (ko) 안테나 디바이스, 안테나 디바이스들의 어레이
TWI617091B (zh) 通訊裝置及其天線元件
TWI790864B (zh) 多饋入天線
CN113054409B (zh) 高整合度多天线阵列
TW202226672A (zh) 高整合度場型可變化多天線陣列
JP2013179433A (ja) 3周波共用アンテ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